《茶经》— 陆羽说茶有“九难”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陆羽的意思,是说从采摘到品饮的九道过程,要做好都不容易,比较费事。

陆羽说它们“难”,难在哪里?

第一难——“造”

“造”,即茶叶的采摘、制造。
采摘上,陆羽认为合适的时间应在农历二、三、四月之间;所采选的应是那些山崖石间杂有乱石之地生长出的茶叶,而且芽头要壮如春笋。具体采茶时,还要把握:天气下雨不能采,天晴有云不能采,要等到天晴温度舒适的时候采摘。在制茶这一点上,陆羽要求采完的茶,要立刻蒸青,之后捣碎,之后拍打成形,最后焙干、穿扎、封装。这里头的关键是选择好的芽头、制茶时间尽量在当日白天、蒸捣均匀、拍压紧密等,只有把这些方面认真做好,制出的茶,才能称作好茶。
需要说明的是,陆羽的“造”,是以蒸青工艺为基础制作的饼茶;这种形式的茶,在中唐时期,是我国成茶的主要形式。

第二难——“别”

“别”的意思, 是对饼茶如何来鉴别。
陆羽认为,对于成品茶,要多方面的综合评判,这样才会确定其品质是优还是劣。他比如,茶饼表面不光滑,原因是茶汁未被压出来;茶叶色泽呈黑色,是因为制茶时间较长,延伸到了夜里(当日白天制成的茶叶应该呈黄绿色);还有,茶饼表面凹凸不平,缘于鲜叶蒸的不软熟,拍压不紧;茶块形状不成形,是因为它用了粗老、劣质的原料。实际上,陆羽所说的这些方法、原因,是告诉人们,茶叶的加工、制作,直接决定成茶的品质;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行事,才可能制出好茶。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造、二别”,虽为两论,实则一体而且互为补充,都是讲制茶的重要性的。

第三难——“器”

“器”,这里是指煮茶的器具。
陆羽应该首先是对人们广泛使用的器具进行了规范,并进而予以了发展。他规定煮茶的器具,应有风炉、筥、炭挝、火荚、鍑、夹、纸囊、碾、罗盒、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熟盂、碗、畚、扎、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共计二十四件。每一件器具都缺一不可,比如炙烤茶饼用到风炉、荚,碾碎茶饼用到碾,过筛茶末用到罗盒,煎煮茶汤用到鍑、竹荚,装熟汤用到熟盂,饮茶用到碗等等。他并指明,器具如果沾染了有膻味、有异味的东西,是不可使用的。讲究器具的完备,讲究每一器具的功用,在陆羽看来,非常重要。他甚至说,城里的那些王公贵族,二十四器任缺一件,就算不得真正的品茶,也就不是真正的茶人了。
后期漫漫茶路,茶器被各时代,各流派的茶人,各种改进,越来越轻便文雅。到了现代茶生活中,玻璃茶器因为耐热材质、原味重现以及造型优雅等优异性能,再加上与高科技结合,玻璃电茶壶、玻璃电茶炉等近年来逐渐成为茶道新宠!佰宝电茶炉,无疑是玻璃茶具中的佼佼者,全玻璃壶体以高硼硅玻璃为原料,炉体以陶瓷、玄武岩、紫铜等位原料,承继文化菁萃与高科技融合,加之设计师艺术造诣,形成佰宝独特的产品设计,衍生出瓷鼓电茶炉、瓷釜电茶炉、石琮电茶炉、兽耳铜炉电茶炉、金刚电茶炉等一系列产品。你可以把它们当成一件日常煮水器来养生,或是一件艺术品欣赏,都是极好的。

第四难——“火”

“火”,是烤茶饼用的柴火。
当时的做法,茶饼要先用火烤热,以便碾碎后使用。烤茶用的材料,陆羽认为要讲究:那些含有油脂的木材,像柏树、桂树、桧树之类,还有朽坏了的木材,都不能用来烤茶。所以古人有“劳薪之味”的说法。陆羽以为,用未染有腥味的木炭烤茶为最好,其次是用火力较猛的木材,像桑树、槐树、桐树、栎树等类的都可以。强调用合格的柴火,是为了避免不合格木柴的异味染上茶饼,以致最终损坏茶汤品质。陆羽这样说,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五难——“水”

“水”,即煮茶的水质。
陆羽以人们常用的自然界的水为例,指出它们的优劣高下:“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进一步强调:山水,选择乳泉或石池里流动缓慢的水最好;那些山谷溪涧激流汹涌的水,或山谷中虽很清但不流动的水(这种水会有虫蛇与腐败草木之毒潜浸在里面),如饮用会使颈部生疾。其次江中水,要取用离人烟较远的地方的。他认为井水最差。如非要取用,也要到经常使用的井中汲取,活水比死水好。
陆羽强调水的问题,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品质,所谓“水为茶之母”。讲究饮茶者,不但要茶好,还要水好。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在现代,这些已是常识。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茶器能蕴含文人之灵气,吸收香茗之精华,方能将茶道之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难——“灸”

“炙”,茶饼的烤炙。
陆羽说,炙烤茶饼首先要考虑环境因素,不要在有大风的地方烤,这样会使火焰骤急,飘忽不定,致茶饼冷热不均;要靠近火烤,同时不断翻动,等到茶饼表面烤出的疙瘩伸展开来时,散发茶香为止。做到内外熟透,这种炙法才是得当的。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在无风的地方均匀炙烤,茶饼或夹生不熟,或香气不能全发,势必导致碾磨的困难和影响茶汤的色、香、味。所以在陆羽看来,无论自然环境也好,无论炙烤的方法也好,都是不得随意而为的。

第七难——“末”

“末”,即茶末的碾碎问题。
炙烤完的茶,冷却后,就要放入碾槽内,用碾轮碾碎。他认为,要碾出好的茶末,力要巧。好的茶末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他说要像细米粒。不好的,样子像菱角皮,或像粉尘。为保证茶末精细,需将茶末过筛。这样煮出的茶汤口感甚佳。这就如同我们吃饭所用的米,糙米的口感是粗糙的,精米的口感是滑腻的。而口感在品饮中的重要,恰恰是非常关键的。

第八难——“煮”

“煮”,即茶汤的煎煮。
关于这一点,陆羽先生说的很仔细。他说,准备工作首先要完备,茶具、水样、茶末,都要严格按标准备好,待火候得当后,便可煎煮。怎样煎煮茶汤呢?他说,将水煮沸,出现像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为一沸,这个时候要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必要时舀出一点尝尝味道。继续煮,当水边缘连珠般的气泡向上冒时,为二沸,先舀出一瓢备用,用竹荚环搅水汤中心,并量取一定量茶末于沸水中心投下。不多一会,茶汤就沸腾起许多茶沫,这时用先前备用的水浇进去,以制止其沸腾,使其生成精华。他还告诫,切不可等水煮老了投茶末,也不要煮茶时在锅内急促、慌乱的搅动,这样不算是会煮茶。
由此可见,煮茶,水开的程度、茶末的投放、茶汤有效的生成,均需视势而行,只有拿捏好了分寸,最后才有可能煮出好的茶汤来。三分茶,七分水,佰宝电茶炉使用远红外的加热,以不可见光的方式穿过玻璃壶体,直接对水体照射加热,水分子受热震荡之下,令玻璃壶里的水活跃性迅速提高。软化水质,饮水时明显感觉甘甜;泡茶,茶汤会变得更好喝;涩减韵长,和顺温润,对茶叶的韵味香醇表现更充分。全玻璃壶体又不会改变茶本身的味道,它适合冲泡各种类茶,包括普洱、乌龙、铁观音、金骏眉、龙井、安化黑茶等。相比于一壶事一茶,全玻璃壶体更为优胜,因为不吸味,几乎不存在可以交叉泡茶的需求,更无需担心茶味煮混乱。

第九难——“饮”

“饮”,茶汤的品饮。
陆羽以为,对于茶,不能只是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须要细细品饮,仔细体会它的精妙之处。他告诉人们饮茶的正确方法是:要热饮。煮好的茶汤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甜,热饮会喝到浮在茶汤上面的精华;冷了再喝,茶的精华会随热气散发掉。他还说,饮茶应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饮茶的,才能算真正的饮茶人。
从“造”难到“饮”难,九难之难,其实难在用心。所以,对于真正的茶人来说,懂得这些,尽心地做好这些,才会觉出每一杯茶的美妙香甜,才会有益于我们身心的“行”与“德”。也许这正是陆羽先生所期盼的。

《你好,李焕英》无疑是春节热映电影最大的黑马,虽说是贾玲作为导演的电影处女座,却意料之外地好评如潮。
影片之催人泪下,据说要带够纸巾和口罩才可入场,然而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触是不值,《你好,李焕英》绝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好的电影!说是烂片也不为过。
说说2021踩的第一个电影坑——《你好,李焕英》。本人在看完《唐探3》后打出了3星评价,在看完《你好,李焕英》后对《唐探3》十分抱歉,按这个标准,我认为《唐探3》起码值4星,而《你好,李焕英》2星不能再多了。
影片最大的卖点是浓墨重彩地描摹母女亲情,母爱主题在任何文艺创作里都很常见,《你好,李焕英》为何突出?
首先,它是贾玲献给母亲的作品,孩子写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戳中了无数母女或者母子的内心;其次,“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很多人一生的遗憾,这种巨大的情感共鸣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再者,大部头的哭戏,用了十二分的力度把观众拖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感漩涡,而人在情绪中是难以做出理智打分的。
如果光哭就能有高分,贾玲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满分。只要她别哭了,我也愿意给她满分。
既然是母女亲情电影,作为贾玲个人献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是一部还不错的交给母亲的作品。它就像我们送给父母的第一幅画一样,无论成品好坏,稚嫩而真诚就足以动人。
正是从人文的角度,哪怕她极度美化李焕英的形象也无可厚非,影片里的李焕英是完美的。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每个妈妈都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但是我们愿意接受李焕英的完美人设,她年轻,漂亮,乐观,宽容,对孩子没有一句怨言。毕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都是完美的。
就如同我们选择性忽视妈妈的小缺点,并没有因此说贾玲拍摄《你好,李焕英》没有诚意,如果不是对妈妈十分怀念,她就不会拍这部电影。
但是,《你好,李焕英》作为影片呈交给观众,恰恰则欠缺了最大的真诚。
一、电影外衣,小品内核
作为观众,走进影院想看的是电影,而《你好,李焕英》的观影体验却如同看了一出加加加长版的小品。
剧本其实非常简单,母亲意外车祸,母女二人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代,女儿为弥补母亲的遗憾做了一系列试图改变命运的操作(笑点集中部分),最后发现命运早已注定,但女儿体会到母亲的心意,最终自己和解(稍微升华)。
小品味儿真的太重,能用小品整明白的事儿非要弄成个电影?这部电影就像是拍成小品塞不下,干脆拍成电影得了。无论从电影结构还是剧本本身,它真的都是小品的内核,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和走出影院后,似乎都没有看电影的体验。
好在沈腾的喜剧戏份很加分,张小斐(饰演李焕英)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如果不是这两个人撑着,影片之让人昏昏欲睡,估计很难不垮掉。
都说贾玲成就了张小斐,或许更多的,是张小斐成就了《你好,李焕英》。
倘若《你好,李焕英》真是小品形式,经过认真打磨,笑点会更多,泪点也会更自然。
二、强行感人,过度煽情
这部电影感人么,挺感人的。催泪么?一点也不。当大屏幕上不停闪过贾玲的哭脸时,真的很让人出戏。就如同一瓶二锅头,贾玲先干了,你不干也得干,抱歉,真干不了。
我认为到位的泪点不是那种我哭给你看,如果你不哭,我就哇哇大哭,嚎啕大哭,直到你哭为止。这不是触人内心的感动,完全是目的性强的过度煽情和宣泄式的自我感动。
真正的大悲伤,大遗憾,大思念,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哭泣,未必是四处张扬地“你看,我的悲伤那么大。”作为个人,当然可以通过痛哭一场让自己好受一点,但在艺术形式上抒情如此简单粗暴,真的很low。
就算是小学生写作文,也已经学会渲染,学会寓情于景,学会借景抒情,就算是直抒胸臆,说一个人难过也不会说“啊,她哭得好伤心,她真难过”。《你好,李焕英》的抒情方式太幼稚。
美的艺术应该有意犹未尽的韵味,将说未说,后有留白,留给观众想想和感受的空间。而不是一股脑儿倒出来,不管对方接不接受都强行往人心坎里塞。
三、逻辑不通,站不住脚
至于所谓的诚意,也更多是自我感动的成分,影片很多细节也说不通。
1、没有完美的母亲,只有完美的感情滤镜
影片出发点是作为女儿的晓玲想争口气,想让妈妈长脸,哪怕就一次都好。而影片中的李焕英,根本就从未把世俗的成功作为孩子成材与否的标准。她对晓玲的“不争气”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失望和责怪,影片中的李焕英,给予的完全是宽容、接纳、欣赏,她甚至从未感觉晓玲是不争气的。
李焕英一再表示,她作为母亲,只要晓玲健康快乐就好。试问在这样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如何会陷入“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执念?而“不争气”为何会成为晓玲的心魔?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
要么,晓玲或者说贾玲,她根本从未懂得母亲李焕英作为母亲的心情。要么,李焕英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望女成凤的、一直拿晓玲和别人家孩子作对比的母亲。
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孩子觉得自己不争气要证明给妈妈看,本就是对母亲的爱的不认可。天下妈妈最想要的,不是孩子争气,而是孩子健康快乐。当孩子陷入一定要争气的执念,还有什么比误会和否认妈妈的爱更让一位母亲痛心?
所以,晓玲或者说贾玲根本就在说谎,李焕英并非如同影片中那般欣赏孩子晓玲,甚至可能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看看人家琴姨的女儿……”
而影片出于纪念意义,美化了母亲的形象,通过他人之口来述说母亲的抱怨,那些抱怨的人,玉梅,张叔或者玉梅或者旁人,他们说过的话或许就是中年李焕英自己曾说的话。
如果连母亲对自己的希望落空都不能直视,又说什么真诚?真的大可不必。承认自己在母亲有生之年,没能争口气如她所愿真的很难么?承认自己的母亲婚后过得并没那么幸福,真的有那么难么?承认母亲的不完美,对身为孩子的自己造成过巨大的压力,真的很难么?
影片最好的结局,是母女之间的和解,李焕英要承认自己的期待和抱怨给女儿带来了伤害。而不是晓玲独自揽下所有,影片中她要做争气的好女儿压力完全是自己给自己的,影片后的她,又是否能释怀?
《你好,李焕英》最站不住脚的,恰恰是没有最起码的真诚。
她想弥补,所以把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影片里的母亲李焕英完美无瑕,如此厚的感情滤镜之后,是碎了一地的“我还是要证明给你看”的决心。太讽刺,也太心寒。
2、生拼硬凑,逻辑混乱
影片另一个大bug是沈光林大张旗鼓地追了李焕英一周,可李焕英突然拿出结婚证,说她和同一个厂里的男同事已经相恋三年。在同一个厂里地下恋三年?作为厂长儿子的沈光林不知道,厂里旁的人也不知道,甚至厂长亲自安排了相亲也没有人去提醒?
为了自圆其说,没有一铺垫的情况下,凭空安排出个地下恋人,实在是没头没脑的、大写的尴尬。
再者说,车祸时安排的是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晓玲,当大车横着撞过来,骑车的妈妈进了ICU最后抢救无效身亡,神奇的是与妈妈并排的晓玲一点事儿没有。难道就是为了铺垫最后在敞篷车上的圆梦么?除了车牌的用心之外,真的一点也不感人。
影片为了剧情推进而刻意安排的严重车祸事故,痕迹太重,俗到毫无新意。
陈赫饰演的冷特的戏份也很多余,就像是强行为身为主角的晓玲安排的情感戏码,女主角一定要有爱情?或者说影片一定要有爱情?
况且冷特这个人物,在中年李焕英等一群人里是谁?他从未出现过,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不然这部影片在穿越的支点上就站不住脚。
冷特,在《你好,李焕英》里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在影片里快用烂了,贾玲又是否懂得那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的晓玲因那句话而讨厌下雨,李焕英如果嫁给沈光林,她并不认为是好事一桩,打心底里她希望李焕英嫁给沈光林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很难过母亲会和不是自己父亲的人结婚。
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其实并不是悲伤的、难过的、无奈的选择,而是一位母亲在经历丧偶、独自将孩子培养成材后,鼓起勇气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次走进了婚姻。如果母亲嫁人会让孩子像晓玲那般难过、反感、抵触,那离异或者丧偶的单身母亲是不是就该为孩子考虑而终生不嫁了?
母亲的爱总是无私奉献,隐忍坚强,而子孩子却列出父母爱自己要遵守的条条框框。孰轻孰重,一望便知。
人所能做的,是选择性记住自己想记住的,忘记自己想忘记的,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终究是她一个人的自说自话,而真相,我们永远也听不到。看完电影泪流满面的人,又有几个人用心去听过自己的母亲讲述她的一生呢?
没有人能替母亲去定义她的一生是否幸福,也没有人能通过电影去篡改母亲的一生。
且行且珍惜,《你好,李焕英》最大的意义在于警醒。如果人没了,拍再好的电影,有再大的名声,做再多的补救也于事无补。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生活的意义远远大于功成名就。

一旦心裡確定了。喝第三泡簡潔多了。茶湯在口中四溢,掃盪過味蕾時甘爽在口中明確的存在。發散而不是張揚,得益於二三十年的存放。

前些年師父去六堡,茶家人一籮筐放在店裡,說好多年了,就那麼放著。幾番言語下來,老板知是行家。最終以25%的價格勻了一斤給師父。是真行家才願意分享,少收點也不特別算計。因為互相懂得,所以也珍惜。不是懂茶人,就怕暴殄天物了。茶要懂得,才不辜負。茶老板告訴師父,曾經有個北京來的茶客,直接拿走了同批的一籮筐,幾十斤。

在深味第三泡的味道的甘爽,體會其中變化。師父轉身在茶壺架上瞄了一眼,拿的還是把段泥。把茶盤上的上把壺挪了挪。放上這把段泥。

師父說剛才的是一個級別,接下來的這個,是另一個級別的了,用心去體會它們之間的不同。燒水,熱壺放茶,潤茶,澆淋遍壺,接下來是稍微幾秒的停頓,然後倒茶。

同樣,潤茶的笫一遍也要嘗一嘗。第一遍包含太多信息,雖不盡完全可靠,作為評判一款茶,但知道洗茶時的各種信息,結合之後的每一泡的特徵,會對準確的判斷一款茶的有重要的信息需判斷。

平時泡茶多的是隨意,今天師父都是極少有的認真。都暫時停住,什麼話都不想講。潤茶湯帶出的是茶的基本信息,工藝,發酵類茶的菌種,甚至一些茶底信息。但愛茶人不應該即以此為下判斷,對一款茶為之定性。這不是真茶客的態度,武斷自然也是不應該有的。而是通過前前後後那幾泡的不同,分別在色、气味、茶湯諸因素上再來精微辨析其中的突出與隱而難顯的那些特徵。 師父的朋友,香港茶商也是制茶的大師,凡上山試茶,三泡而已。這三泡,自然非一般人想象的三泡。這些決竅,都是將一款茶全真展示的要法。才能盡量可能的客觀,避免不公允,於茶是不敬。不是應有的態度。

之前都是偏於茶,其實更重要的是體感。身體對茶的“應”。這個才是真正的關鍵。發酵類茶的水很深,一是其難於把控(主要是想投機取巧,才會使得發酵茶如此局面)。然而,其千變萬化的獨特風味之魅力,是飲茶人對之永不倦怠的根本原因。茶底,工藝,菌種,天氣,態度......。

每一樣都是各種因緣。茶的品種老嫩,季節,生長的海拔環境....釆茶的天氣,制茶的天氣,存放的天氣。師父與香港一位幾代制茶的大師幾十年的交情,多少次踏遍那些傳遍世界的茶山。本身做了幾十年茶,有次這位大師還是很無奈的告訴師父,就算是按同樣的茶樹,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時間,同個地方,茶轉化後出來的味道都不盡相同。當然大致方向還是有,那種細微的差別,身體的感受,很難重复。

茶禪一味,大概在其精微之處。一個在味的感知,一個在心的感知,而感知之妙,在其萬化,而非固著。固著謂之陳見。陳見,亦妄矣。修真,悟真,道觀之害。每一款茶的味道,哪怕同是一品種,區別是存在的,微妙的,惟精微可至達 ,惟辨微可以存其真。以師父勻其茶的筐茶而論:表面的、筐底的,中間的,邊緣的茶味變化微細,差別是確實的,但非專注,敏銳不能辨析。

再返歸觀心,則始能分辨善惡,真假,良莠,之後方能行以公義,少害人,少損人。之後始能話無善無惡,無真無假。 在公義上立足,才有資格講善惡真假,立足。黑白不分,善惡不辨。或雖聰明,卻處處機心,心存私欲,則凡一切良善真假之辯,盡皆偽耳。 今天這個時代,聰明人太多,缺德的更多。就是偽善的結果。

吃茶去,心靜下來,專注一事,靜得心,淨得意,然後始可言語。靜心淨意,始能神清,清則可見,靜則可觀。可觀可見,方可言道。是明無觀無見。

今日補續前(一)寫這篇文章,已是憶前日茶事。昨日與師父喝茶時聊到打坐。往昔半時而不耐,今时1時而輕松。前夜上坐,觀一呼一吸,體感甚佳,忽然領悟:這一呼一吸之間,如從上坐後第一時始數,每一次的呼吸,皆能專注於這一次次呼吸循環往复,層層推進。柔、輕、長、綿、勻(個人特色,不必如人)之自然起伏,以一時為記,專注於是,一呼一吸皆不落。其專注可謂專一,其觀也,亦可謂之精微矣,其時之行止,或可謂定矣。以平時之心性以為定不可能,以靜入寂,則定不過自然而已,其境不同,語意不一。師父惟說一句:保持好奇去做就好了,理論無益。

記得前些日我忽然想到,依道不依法,依法不依師。我告訴師父,我悟得依道不依法。然後說信心是大關鍵。很多人只會背書,吃別人口水,書讀得多於專業百技能有好處,於修道無益。他很認同我提出的信心,雖然我從未拜過師。而師是禪宗與南傳皆有皈依師承。但我沒告訴他我還想到了依法不依師。師也是不拘形式之人,這點是我喜歡与他喝茶的原因之一。否則我是除了工作,一概不與人往來的。但我從於根本:依道不依法,而且充滿探索的好奇,這就夠了。我不說,是其為人師,我不欲以拜師入師門證與悟,野放山茶,野性生滅,這是我。但我要敬人,故以師稱。此是道論。而於道外,如飲茶事,則是真師父,真的難於企及。

潤茶之水師父往日均是一小口,知道他舌在口腔攪動,以致臉、喉頸皆動。停留幾秒,杯中餘茶傾注建水。然後再閉目幾秒,這之中一直在用味蕾找到味覺細微的變化,臉喉一直在動。然后咽下,之後再睜開眼談感受。

茶倒好,看著我說:您試試下這款,師父做了個請茶的手勢。第一口感覺他如往日,之後又喝第二口,這第二口就是正常的飲茶了,咽下愉快的嘆口氣。然後,看我喝完第一口。問,這個感覺怎麼样。

這茶一入口,整個的在口腔爆發,滿口鮮爽,氣韻旺盛,口舌生津。而且這只是潤茶湯,色雖不足,茶氣已十分。禁不住咽下,它在舌面上、頂棚、喉嚨留下的幹爽的感覺,正是口舌生津的誘因,或者是口腔味覺的自動觸發。

之前那款,茶味已然很足,甘而爽。絲丝回甜。沒有比較,則已然知足。這款則是非常幹爽,芋艿味,幹幹淨淨,霸道的茶氣已隱隱而現。把一眾什麼花香果香這些回甘,都顯得小氣而多餘了。一口吞咽下去,茶氣翻滾,滲浸微妙,開口就驚嘆不已。說出種種細微。不一樣哦,師父只是淡說了一句。我則已驚為天人。

接下來才是第一泡,不多時,倒入玻璃公道,燙水醬而紅,燈下一照極為通透。我不禁感嘆,欣賞它的隱隱陳紅。這一次再來感受它的與前面的不同。口感飽滿充盈,剛才的味道還不十分明朗形象的話,这次則非常有體積感,形象鮮明而幹淨,.雖是陳茶卻無刻意的陳味,很幹爽,茶氣入心輪,然後入眉心,坐著一會兒,腳底也有感應。惟一不同時,察覺身體的變化,但卻似乎沒有攻擊性。這在生普、有些綠茶中常見的那種攻擊與身體的反映,完全找不到。

交叉著泡,交叉著喝,更能體會兩款茶的不同。選料,工藝,能把控的,不能把控的。之前那款茶,因為交叉泡,有一泡因為說話太投入,過了一會才想到茶還泡着,倒出時杯中已成醬油色,這在以往的茶是不能喝了的。但這個喝起來,只是更飽滿、更實更立體的口感,其它並無異常。對身體也很柔和,已經沒了攻擊。

而且喝到後面,即使淡些了,但茶氣依然充足,很耐泡。這在幾泡之後走下坡的紅茶之類,發酵茶的存在,是一種超然的魅力,

問了下,師父才說,這個是六十年代的六堡茶。五十多年了的六堡,聞起來,倒也不怎麼特別,不張揚,煙火氣,茶的那些浮氣,早就放沒了。

我有個朋友只喝紅茶,綠茶她也不能喝。她是喝好紅茶的人。但一說起普洱六堡這樣的發酵茶,總拿她在雲南昆明某研究機構叔叔的話說:這些發酵茶把營養物質都破壞了。所以普洱(六堡,黑茶)是沒有意義的。哈哈,好吧。就這樣。

(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这次7梦的回归一开始听到消息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越是临近回归就越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感觉大家都压力很大,心事重重的样子,总感觉好像有什么要发生
  • 【重点词汇】the next couple of days 过几天compare with 与……相比较【参考译文】当周一重新开工时,工人的产量与上周六相比如期
  • 完全不了解加缪这个人,也是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推荐他的作品。人总归是要在一种模板里成长的,而我希望我成长的模板,是三毛。
  • 男神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以哲学随笔的形式来讲述我们的生活——生命无处不透露着荒诞。有时我们会感觉生活无趣,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我们能够呼吸,能够感受一年四
  • #郑允浩[超话]##郑允浩不实消息被警方澄清# 大家真给力[加油]我们中国真亲的爱被转到了外网,现在韩站也开始了为允浩征集手写信的活动。活动站在推上开张啦会不定
  • 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为0.68万辆,同比下降33.24%;中国品牌方面,广汽乘用车4月销量为2.46万辆,同比增长13.36%;广汽埃安新能源销量为0.91万辆,同
  • #明日方舟[超话]# #明日方舟# #双狼组# #拉普兰德# #德克萨斯# 本子相关信息也发在CPP了,方便有CPP账号的各位查看和收藏。@山风有露 @春泥护花
  • (合婚案例)有不少缘主找我预测,都有提到八字合婚,原因就是两人交往尚可,感情很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了,却被不懂命理的家长们,以属相不合为理由,强行拆开,殊不知属
  • 现已有嫌疑人郑保光、李万日、黎老二3名嫌疑人迫于震慑投案自首,警方正告其他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现已有嫌疑人郑保光、李万日、黎老二3名嫌疑人迫于震
  • 看到乃万说的这段话,相信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网上的营销号却将乃万的发言掐头去尾,只留下了:“男生有很多梦想,所以女生应给心爱的男孩子一
  • ”在接受采访时,他满怀信心:“向日本、德国领先的光学系统企业看齐,决心用3~5年时间打造全球领先的光学王国,为我国光学光电产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产业主导地位。 
  • mic21福冈店最酷最炫的SHEARWATER TERIC潜水电脑表!TERIC潜水电脑表在mic21全日本12家店铺均有售,欢迎您的光临!
  • ”“我们必须找回去年夏天让我们与众不同的比赛踢法,对手只能龟缩在他们的防守区域。来源:Twitter#体育##拜仁慕尼黑# 基米希的伤情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具体
  • #天地史话[超话]#知名度最高的10座地级市1.苏州。拥有高层次人才28万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291人,其中创业类146人,保持全国城市首位;现有14个国
  • 据Wine News报道,上周,意大利Bolaffi拍卖行拍出两瓶magnum(1.5升)装的1990年罗曼尼·康帝,成交价为10万欧元(约人民币82.5万元)
  • 没有警惕,去年年头连基本防疫的口罩都没有;不居安思危,三千多个变异病毒到达的时候也必然无力挽回[失望]#王源[超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chopar
  • 雙方先發投手牽制對方打線;新人 Sixto Sanchez 投 5 局完封,雖在四、五局受威脅但仍化險為夷。 #MLB美职棒大联盟[超话]#【 #季後賽# -
  • (预约多份免费得点多支,功效翻倍) 2、一对一vip加持!(预约多份免费得点多支,功效翻倍) 2、一对一vip加持!
  • 专业面向全国企、企业保密管理咨询和军民融合科技咨询服务、涉密场所(保密室)建设、安全保密产品和涉密运行维护等服务。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北京永卉威创咨询有限公
  • #罗一舟粉丝想对罗一舟说#小船,温柔沉稳是你,强大坚定是你,可可爱爱也是你,所以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也不用担心我们会不会失望,只要是你,像你跳《软肋》最后一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