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净土?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问: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在此期间,往生者已不少,且都有神通,但何以未见一人返此,为吾人证明西方实有?(李孟泉)

答:来此正自不少,吾辈肉眼自不知耳,丰干即其一人。西方境界,释尊金口所说,诸祖皆为证说,声如雷震,居士未闻之乎?

问: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岂不太渺茫和矛盾么?又佛具万德万能神通无量,何不化三界六道为净土,为什么必依众生念佛才可往生?佛有无缘大慈,何以要人念他名号才肯接引?(李永白)

答: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更有谓若干太阳,我亦以为更渺茫。‘矛盾’未指出何事,无法置答!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知佛万德万能,宁不知心亦万德万能耶?无论世界本无净秽,实诸世界亦属空空!须知有无净秽,皆是心相,佛与众生,各现其相耳。心念佛方与佛见,不念则不见,如迷子逃逝,母虽日念,子不回心,愈逃愈远,倘子念母,方能相逢。

问:jing 土 法门为当生成就之佛法,且易修,当时世尊何不多赞叹弘扬此法门?为什么只三经一论,而且正法和像法的人多修别门,而到此末法才兴此法门呢?这岂不是末法的人比正法像法的人福大?如即佛经为什么说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李永白)

答:开首华严,结局法华,两大经王,皆赞净土,其他经论,赞净者累累难数,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知尚须何等赞扬,莫非尽废他法,单说净土,方谓多赞乎?正像末期,是人根利钝变化,不是指定某期始学某法,来问谓‘末法才兴净法’,大是误会。不过他法断惑,利根可办,净法带业,钝根亦能成耳。兹再答末句所疑,佛前无经,佛后经义晦隐,多启斗争,众生多歧,故云难之一也。

问:临命终时观佛观不成,观西方又观不成,老师说要观受戒的戒坛就会成很好的地方,好地方是三善道或是西方极乐世界?(宽观)

答:临终四大分离,难以观想矣,总是念佛稳当。所说戒坛好相者,是教人印上一个净影子,免得时时现世俗尘相,发生毛病。修净业者,虽然印此好相,还是要竭力念佛,渴望生西。

问:打佛七七天有得一心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可是平时因事忙,而不能继续做功课,不知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宽观)

答:此事必须有恒,事忙可采十口气念法,再于行住坐卧心中默念,亦得往生。

问:阿弥陀经首提佛说,何以下加不得佛字?(胡正临)

答:正宗分开首,曾云‘尔时佛告舍利弗’,序分佛说此经已,是经家之叙佛字。文中不再言者,以此经无他人语,尽为世尊所说,故不必重加佛字。

问: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请举例子!(林良柱)

答:无论修何功夫,还是青年时去学为好,如种树然,必从幼时扶直。往生指寿数尽后,并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黄泉路上无老少,总宜即知即行为妥也。

问:信愿行坚定,但不愿做功德,反造恶口,是否能往生西方?(衡钰)

答: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福少尚不可生,况再有意造恶乎!

问: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净土?(衡钰)

答: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之事,如鸟双翼,齐举始飞。所谓功德者,非必费用金钞,如清净之业,劝人念佛皆是真实功德也。

问:我们念佛的人。他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嗔恚与人冲突,此恨心至命终还不能舍,像这些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发无明,还能仗佛菩萨的威力,带业往生吗?(谢智远)

答: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更怕相续。既知嗔恚害事何不即舍,又何必续至命终?人只有当前一念,念嗔则障佛。念佛即感佛,知嗔能障佛,便谈不到往生矣。

问:临命终时,有魔化身为弥陀来诱引往生的人,不知真的弥陀相,有什么特相为凭,才不会误往生之大事?(谢智远)

答:此不必虑,果平素心缘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决无魔境,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若常时杂修不专,心多攀缘,临终失去正念,便无把握矣。然至此时,刹那之短,虽知恶境,何术许尔逗留而不去耶?所以临终助念,为不可少之一举。

问:日本佛教有一宗曰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何意义?一生持念,归宿何处?(朱幼)

答:持念之法本有多种取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中国亦有法华宗,其修持之法,不止如是。日法华宗内容区区不详,料想专念经题,或其诸法之一耳。然念此亦与禅家之念义相同,‘归宿’有时间远近之别,‘何处’须视修者之誓愿何在。

问: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者,十声念我名号,是诸众生,若不得生我国者,我誓不成佛’等句,若果如此则罪大恶极之人,是否亦仅念十声名号,便可往生?又这十声佛号,是在人生过程中任何时期念之即可,抑或留待命终时始念?同时如此容易往生,为何娑婆众生仍是有增无减呢?(张椿萱)

答:大恶之人,宿生有大善根者,可得往生;以无善根,决不能至心发愿也。十念往生,是指其果,重在临终之时,然平素十声,亦是因种,藏在八识田中,遇缘自然起现行,但不知在几生几劫耳。娑婆众生,有增无已,以前答之屡屡,请查前面‘问答’自知,兹不再烦赘。

问:念佛往生莲邦九品化生,在四圣果中往生者自得何果位?(黎明时)

答:四圣果既不同,发愿行持,或又各别,何能固定。

问:临终一念弥陀,即往生极乐世界;一念之慈,即生天上;一念之嗔,即堕毒蛇。如理一念无生,应即涅槃么?(黎明时)

答:前三例限于再生。一念无生,当下即是涅槃。倘连此一念也无,更相应矣。

问:jing 土 法门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别说明,恭请吾师指教?(吕慧良)

答:jing 土 法门,本属大乘,盖佛对小乘不言其他佛土事。且求往生者,重在证果发愿再来,而度众生,非为安居乐业,自享清福。故经训,发菩提心为往生正因。惟此法门,三根普被,小机自了之人,亦能念佛往生,其近迹似小乘耳。

问:净法四种,除持名外,余三种属于横超,抑属竖超?(曾福吟)

答:言横超者,泛指净业也;虽有四法,其为横超无二也。

问: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世界太恶浊,这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恋他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就把身卖给你,但要你们念佛成就,这是何境界,是著相否?(詹金枝)

答:凡梦皆系念头反影,等于种子起现行。等觉以前之菩萨,皆不能无梦,梦亦是表念之净妄,功夫进退。居士有是等梦,而又时常如是,乃上求下化勇猛精进之菩萨心境也,大佳大佳。梦如是,觉亦如是,净业定速成就!虽能自利利他,而不存我有自他两利之心,即不为著相,所谓三轮体空也!

光摄三缘,
入念佛三昧

净土宗的
开宗祖师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解释
「 真身观 」 时,

有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云 :
「 问曰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有何意也?

答曰 :
此有三义 :

一明亲缘 :

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
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
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诸邪业繫,
无能碍者,
故名增上缘也。」

佛光唯摄念佛者,
而不摄修众行迴向者

这段对答十分重要,

说明净土宗的行持唯是
「 一向专念 」,

而非
「 修众行迴向 」。

问题的引言说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

指定善
( 禅定修慧 )
和散善
( 行善修福 ) 等修行,

并以功德
( 福德 )
迴向,

发愿求生净土,
才能往生。

「 但能 」 者,
是带有条件性的意思,
即行者若不迴向发愿,
则不得往生。

这正是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玄义分 〉
所指的净土宗的
「 要门 」 ────

「 其要门者,
即此
《 观经 》
定散二门是也。

定即息虑以凝心,
散即废恶以修善,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所谓
「 皆得往生 」者,

既然这些修众
行而迴向的人,
都可得往生,

理应也会
被阿弥陀佛的
光明摄取,

为什么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而不摄照修净土宗
「 要门 」 的行者?

还有这个
「 唯 」 字,
可圈可点,

「 唯 」
是唯一、
专一、
一心、
一而不兼、
纯而无杂,

是专修、
不是兼修、
杂修!

唯是念佛,
没有其他众行或作业矣!

善导大师结合
第八 「 像观 」

所说诸佛
「 是法界身 」,

有心遍故、
身遍故、
无障碍故等三义,

套入弥陀
「 光号摄化 」 的原理,

引申
「 唯念弥陀 」 的
行者与阿弥陀佛
产生三种缘,

曰 :
「 此有三义 」。

佛与念佛者有亲缘,
心遍故

先说
「 明亲缘 」。

关于
「 众生起行 」,

善导大师在
「 三心释 」 中立
「 五正行 」 ────

读诵、
观察、
礼拜、
称名、
供养赞叹,

就行立信,
即就念佛五正行,

建立深信之心,
真实信心。

信心是佛光摄取之因,
换言之,
行者没有信心,
佛光无由摄取行者。

但因就修诸行的人说
「 备修众行 」,

故此说念佛也说
「 起行 」。

其实,
就净土法门来说,

实在是
「 立信 」,
不在修福修慧。

「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 ────

常者,
一向专念、
相续而无间杂。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念佛者唯念弥陀。

所谓佛念众生是
「 常 」,

众生亦能成
「 常 」,

如昙鸾大师说 :
「 闻光力故心不断 」,

或善导大师说 :

「 以光明名号,
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念佛者以佛本愿力
而念佛立真实信心,

信心决定后,
心繫弥陀,
无有二心,
口称佛名,

亦是
「 口常称佛 」。

众生三业中,
口业居首,

因为称名正行
是往生净土的
「 正定之业 」。

此业是必定往生的正因,
其余四个正行只是助业。

众生称、
礼、
念佛,

弥陀
闻、见、知之,


( 指弥陀 )

( 指众生 )
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
「 亲缘 」 也。

如善导大师在
《 法事赞 》

云 :
「 人能念佛佛还念。」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义之一 ────
心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近缘,
身遍故

再来是
「 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所谓见者,
此指心见。

行者念佛立信,
深信切愿见佛,
并作见佛想,

名为
「 心见 」,

比观想念佛的
「 眼见 」
更超胜,
故名近缘也。

善导大师在
第八 「 像观 」
云 :

「 正由心到故,
身亦随到,
身随于心故 」,

当知凡夫的身和心有别,
但佛身与佛心则无异。

其后,
善导大师解释
「 入众生心想中 」
一句时,

云 :
「 乃由众生起念,
愿见诸佛,

佛即以无碍智知,
即能入彼想心中现。

但诸行者,
若想念中,

若梦、
定中见佛者,

即成斯义也。」

不管凡夫
在什么情况下
念佛见佛,

皆是佛力的作用,
在我们的心想中现,

名为
「 心见 」。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二 ────
身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增上缘,
无障碍遍故

最后是
「 明增上缘 」。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自来者,
即不请自来。

其实,
一向专念佛名者,

阿弥陀佛早已摄取不捨,
从不捨离念佛人,

故行者只要念念相续、
念念不捨,

「 念佛必生 」 的
信心不动摇,

念佛人不用
忧虑临终时
业力来障碍,

更不用怀疑
阿弥陀佛
临终时自来接引!

「 诸邪业繫,
无能障者,
故名增上缘也。」

诸邪是外障,
业繫是内障。

阿弥陀佛的光明
能除一切障碍,

生死业障,
亦无能碍者。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三 ────
无障碍也。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如昙鸾大师在
《 往生论註 》
云 :

「 三界繫业,
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
得涅槃分,
焉可思议!」

生死凡夫、
罪苦众生
竟不受三界六道的
业力繫缚,

终不能牵引,

还不用
断烦恼、
消业障,

而得入极乐无为涅槃界,
简直不可思议!

此皆乘阿弥陀佛的
本愿力为增上缘,
五乘得入净土。

又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很多祖师解释
《 观经 》
第九 「 真身观 」

此句为
「 观行念佛 」,

以为佛光摄照自力修
「 观行 」
念佛人,

却不知
佛光实际上摄照
「 称名 」
念佛人,

所以善导大师
特意在此观安排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他以问题方式点出
佛光唯摄念佛者,

不摄照余杂业者,
故云 :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诸师这种见解影响
不少净土行者的
「 念佛必生 」
信心,

也令不懂
「 观行 」 的
念佛人洩气,

此见解有乖阿弥陀佛
救度十方众生的弘愿,

故必须不厌其烦地
重申其义,

以楷定净土宗
根本思想的基础。

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云 :

「 又今此观门等,
唯指方立相,
住心而取境,
总不明无相离念也。

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
立相住心,
尚不能得。」

佛立像相,
欲令生死凡夫住心,
尚不能得,
何况令他们观佛入三昧,

得见佛法界身?

他们根本不明什么
「 无相 」、
「 离念 」 等
禅观工夫,

实在难以成就
「 观佛三味!」

善导大师
直斥诸师的谬论,
云 :

「 或有行者,
将此一门之义,

作唯识法身之观,
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

其意甚错,
绝无少分相似也。

既言想像,
假立三十二相者;

真如法界身,

岂有相而可缘、
有身而可取也?」

就净土此一法门而言,
专针对罪恶生死凡夫
为当机众,

宜以佛力摄照而见佛,

而不宜以自力禅观
而见佛作解。

再者根据
《 观经 》 的
上文下理,

当知此经是以佛灭后的
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借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诚劝凡夫可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
「 念佛三昧 」,

以弥陀教化的归结,

反映
《 观经 》
具有显、
隐两义。

光摄三缘,
入念佛三昧

净土宗的开宗祖师
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解释
「 真身观 」 时,

有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云 :

「 问曰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有何意也?

答曰 :
此有三义 :

一明亲缘 :

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
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
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诸邪业繫,
无能碍者,
故名增上缘也。」

佛光唯摄念佛者,
而不摄修众行迴向者

这段对答十分重要,

说明净土宗的行持唯是
「 一向专念 」,

而非
「 修众行迴向 」。

问题的引言说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

指定善
( 禅定修慧 )

和散善
( 行善修福 ) 等修行,

并以功德
( 福德 )
迴向,

发愿求生净土,
才能往生。

「 但能 」 者,
是带有条件性的意思,

即行者若不迴向发愿,
则不得往生。

这正是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玄义分 〉

所指的净土宗的
「 要门 」 ────

「 其要门者,
即此
《 观经 》
定散二门是也。

定即息虑以凝心,
散即废恶以修善,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所谓
「 皆得往生 」 者,

既然这些修众行
而迴向的人,
都可得往生,

理应也会被
阿弥陀佛的
光明摄取,

为什么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而不摄照修净土宗
「 要门 」 的行者?

还有这个
「 唯 」 字,
可圈可点,

「 唯 」
是唯一、
专一、
一心、
一而不兼、
纯而无杂,

是专修、
不是兼修、
杂修!

唯是念佛,
没有其他众行或作业矣!

善导大师结合第八
「 像观 」
所说诸佛
「 是法界身 」,

有心遍故、
身遍故、
无障碍故等三义,

套入弥陀
「 光号摄化 」 的原理,

引申
「 唯念弥陀 」 的
行者与阿弥陀佛
产生三种缘,

曰 :
「 此有三义 」。

佛与念佛者有亲缘,
心遍故

先说
「 明亲缘 」。

关于
「 众生起行 」,

善导大师在
「 三心释 」
中立
「 五正行 」 ────

读诵、
观察、
礼拜、
称名、
供养赞叹,

就行立信,
即就念佛五正行,

建立深信之心,
真实信心。

信心是佛光摄取之因,
换言之,
行者没有信心,
佛光无由摄取行者。

但因就修诸行的人说
「 备修众行 」,

故此说念佛也说
「 起行 」。

其实,
就净土法门来说,

实在是
「 立信 」,
不在修福修慧。

「 口常称佛,
佛即闻之 」 ────

常者,
一向专念、
相续而无间杂。

「 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

念佛者唯念弥陀。

所谓佛念众生是
「 常 」,

众生亦能成
「 常 」,

如昙鸾大师说 :
「 闻光力故心不断 」,

或善导大师说 :

「 以光明名号,
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念佛者以佛本愿力
而念佛立真实信心,

信心决定后,
心繫弥陀,
无有二心,
口称佛名,

亦是
「 口常称佛 」。

众生三业中,
口业居首,

因为称名正行
是往生净土的
「 正定之业 」。

此业是必定往生的正因,
其余四个正行只是助业。

众生称、
礼、
念佛,

弥陀
闻、见、知之,


( 指弥陀 ) 此
( 指众生 ) 三业,
不相捨离,

故名
「 亲缘 」 也。

如善导大师在
《 法事赞 》 云 :
「 人能念佛佛还念。」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一
──── 心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近缘,
身遍故

再来是
「 明近缘 」。

众生愿见佛,
佛即应念,
现在目前。

所谓见者,
此指心见。

行者念佛立信,
深信切愿见佛,
并作见佛想,

名为
「 心见 」,

比观想念佛的
「 眼见 」
更超胜,

故名近缘也。

善导大师在第八
「 像观 」 云 :

「 正由心到故,
身亦随到,
身随于心故 」,

当知凡夫的身和心有别,
但佛身与佛心则无异。

其后,
善导大师解释
「 入众生心想中 」
一句时,

云 :
「 乃由众生起念,
愿见诸佛,

佛即以无碍智知,
即能入彼想心中现。

但诸行者,
若想念中,

若梦、
定中见佛者,

即成斯义也。」

不管凡夫在什么情况下
念佛见佛,

皆是佛力的作用,
在我们的心想中现,

名为
「 心见 」。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二
──── 身遍也。

佛与念佛者有增上缘,
无障碍遍故

最后是
「 明增上缘 」。

「 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
佛与圣众,
自来迎接。」

自来者,
即不请自来。

其实,
一向专念佛名者,

阿弥陀佛早已摄取不捨,
从不捨离念佛人,

故行者只要念念相续、
念念不捨,

「 念佛必生 」 的
信心不动摇,

念佛人不用
忧虑临终时
业力来障碍,

更不用怀疑
阿弥陀佛
临终时自来接引!

「 诸邪业繫,
无能障者,
故名增上缘也。」

诸邪是外障,
业繫是内障。

阿弥陀佛的光明
能除一切障碍,

生死业障,
亦无能碍者。

此乃阿弥陀佛的
「 法界身 」 义之三
──── 无障碍也。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如昙鸾大师在
《 往生论註 》 云 :

「 三界繫业,
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
得涅槃分,
焉可思议!」

生死凡夫、
罪苦众生
竟不受三界六道的
业力繫缚,

终不能牵引,

还不用断烦恼、
消业障,

而得入极乐无为涅槃界,
简直不可思议!

此皆乘阿弥陀佛的
本愿力为增上缘,

五乘得入净土。

又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很多祖师解释
《 观经 》
第九
「 真身观 」
此句为
「 观行念佛 」,

以为佛光摄照自力修
「 观行 」
念佛人,

却不知佛光实际上摄照
「 称名 」
念佛人,

所以善导大师
特意在此观安排一对
「 光摄三缘 」 的问答,

广显
「 念佛三昧 」 的真义。

他以问题方式
点出佛光唯摄念佛者,

不摄照余杂业者,
故云 :

「 备修众行,
但能迴向,
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
唯摄念佛者。」

诸师这种见解影响不少
净土行者的
「 念佛必生 」 信心,

也令不懂
「 观行 」 的
念佛人洩气,

此见解有乖阿弥陀佛
救度十方众生的弘愿,

故必须不厌其烦地
重申其义,

以楷定净土宗
根本思想的基础。

善导大师
《 观经四帖疏 》 云 :

「 又今此观门等,
唯指方立相,
住心而取境,
总不明无相离念也。

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
立相住心,
尚不能得。」

佛立像相,
欲令生死凡夫住心,

尚不能得,
何况令他们观佛入三昧,

得见佛法界身?

他们根本不明什么
「 无相 」、
「 离念 」 等
禅观工夫,

实在难以成就
「 观佛三味!」

善导大师直斥
诸师的谬论,

云 :
「 或有行者,
将此一门之义,
作唯识法身之观,

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
其意甚错,
绝无少分相似也。

既言想像,
假立三十二相者;

真如法界身,

岂有相而可缘、
有身而可取也?」

就净土此一法门而言,
专针对罪恶生死凡夫为当机众,

宜以佛力摄照而见佛,
而不宜以自力禅观而见佛作解。

再者根据
《 观经 》 的
上文下理,

当知此经是以佛灭后的
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借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诚劝凡夫可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
「 念佛三昧 」,

以弥陀教化的归结,

反映
《 观经 》
具有显、
隐两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楚天以南[超话]# #楚天以南# 完结篇来啦..... 2022年2月26日晚19点整预售开启 前5分钟拍下可得作者特签 6-30分钟拍下可得亲签版 本店天
  • #深圳[超话]##深圳##运动就是坚持##明星带你看马术# 位于南山区蛇口海湾路19号湄南河PW体育小镇内,占地7000平方米,拥有全奥运级别的纤维室内场地,配
  • #杭州新天堂#【#杭州又将新增一座高铁站# 钱塘站预计2026年建成,正征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钱塘枢纽也就是钱塘站,是杭州机场高铁上的一座车站,位于杭州钱塘区境
  • 21岁 正值疫情期间 姐姐们没有回来陪我过生日 往年热热闹闹的生日变得平凡 但是平凡不简单 谢谢文文给我买的生日 有家人的陪伴就不显得平淡 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
  • 心理测试:你最喜欢哪把扇子,测出元宵过后你的生活是否迎来转变? A、元宵过后你,你将有贵人助力,为你趋吉避凶,提供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春节期间,留下了很多“后
  • “淇哥,你觉得谁是第一个被找到的?”淇哥的跟拍导演问他。淇哥很认真且很有自信地说:“肯定不会是我。”   在《我们的滚烫人生》中,哥哥们去体验特警这个职业,还没
  • 周末过的一直很快。今天上午带娃去画画,中午吃完饭就直接去商场玩去了。娃早就计划好了,要自己挑生日礼物,还要玩游戏。每次跟着我,好像都很乖,两三个小时玩得也是兴趣
  • 送男友护肤品?选他就对了❗️ 很多女生为送男友礼物而发愁,其实女生在挑选礼物的时候,还是希望送的东西男友能用得上,而且是能对他有帮助的。我觉得礼物也不用太贵,足
  • #南宁旅游# #南宁身边事# #带着微博去旅游# 春天的大庙江,非要用一种颜色形容,那一定是火红色,三百多亩的鹰嘴桃花和观赏桃花竞相开放,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给
  • 本 肖战粉丝小飞侠 觉得 肖战图片 好帅![米奇比心] 但是比起肖战路透图,我还是觉得 肖战工作室 发的图更清晰,更适合做 肖战壁纸![求关注] 肖战主演的
  • 今天刷到了金姐的克莱因蓝系列开箱,好看绝了[舔屏] 第一套只差个马嘉祺的A3无框画了(就因为之前犹犹豫豫所以A3的没货啦[怒]看到小尺寸的库存又快没了我赶紧下手
  • 【#老头环职业怎么选择# 】如果是新手的话,推荐流浪者、武士开局,想玩法师流派什么的,也是推荐二周目对游戏熟悉之后再说。 艾尔登法环这作新增了新职业武士,无论
  • 有人问我“为什么挽回的套路我都懂,但真正操作起来却这么困难。” 当你非常想达到一个目标,却迟迟不能如意,一般就是两种情况,要么不够努力,要么方向错了。在挽回中
  • 静下来,才会不同❤️ 让灵魂和肉体同步才是成长 否则就是自我的分离❤️ 我们总在认为日子还长 时间还久 但若反思 如果这是最后一天 我们将会选择什么 而又放
  • 早晨同学的妈妈加我Vx 说孩子特别害怕桃子同学所以不敢去上学了… 震惊之余,我也好慌,相信自己孩子不会卑劣到欺负同学的份上,也特别着急确认事情的来龙去脉…
  • #张碧晨[超话]#| #张碧晨船长造型唱日不落#|#张碧晨粉丝美美日常#|#张碧晨数据库#|@张碧晨 热歌数据(02.20) 12首歌有巅峰指数,昨日总收听人数
  • 真正的成熟,是自己主动穿上秋裤天冷加衣,不爱我的不用加♪(′ε′‧̣̥̇)天冷要穿得胖胖的,让人看起来怕怕的羡慕腿短的人,天冷被子至少还能盖住脚天冷了,没有外套
  • 生活中有哪些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 1、 你越做自己,就越有吸引力。 越讨好别人,就越没有存在感。 2、 你只是商业机器里面的一个零件, 你越清醒,就越不会执迷
  • 【快来!看看你吸不起的猫!盘点中国猫科动物#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小课堂# 】 中国是世界上猫科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kiddol# 新时代儿童创业项目 事业和陪伴可以兼得么⁉️ 我想你在kiddol能找到答案❗️ kiddol可以把日子过成诗和远方 kiddol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