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口碑逆袭:从阴谋论到现实映照的思考

核心要点总结:
本文意在探讨曾经被视为边缘化、充斥阴谋论色彩的书籍《货币战争》,如何在时局变迁中,其部分观点意外地与现实经济现象相契合,从而引发公众重新评价,实现了口碑的戏剧性转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公众认知的动态变化,也揭示了现实世界与理论预测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联。

总论: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理论、观点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常常充满变数。《货币战争》一书从最初的民科标签与广泛争议,到如今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这一过程不仅挑战了公众对“阴谋论”一词的传统界定,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理论预言与实际经济动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将分析这一转变背后的几个关键因素,探讨为何原本边缘的理论能在特定条件下被重新评估。

分论点展开:

1. 时代背景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领域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操作引发了公众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质疑。《货币战争》中关于金融寡头操控市场、货币发行权斗争等内容,意外地与一些现实经济事件产生共鸣,使得原本被认为是夸张的理论显得不那么荒诞。

2. 信息验证与公众觉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更多关于国际金融运作的内部资料和案例浮出水面,公众开始有能力自主验证书中某些观点的真实性。当一些预测与现实经济数据或揭露的金融操纵案例相符时,原先的“阴谋论”便显得更加可信。

3. 学术界与公众认知的互动:学术界虽然起初对《货币战争》持保留态度,但随着书中部分观点与后来的研究发现或经济事件不谋而合,一些学者开始重新评估其价值,这种学术界的微妙转变也影响了公众的认知,推动了书籍口碑的逆转。

4. 心理与社会效应: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经济安全的担忧加剧,使得《货币战争》中描绘的权力斗争和潜在危机更容易触动大众神经,形成共鸣。此外,人们对于权威和传统叙事的怀疑,也促使更多人愿意探索非主流的解释框架。

总论:
综上所述,《货币战争》口碑的逆袭,不仅是单一作品命运的转折,更是公众认知、时代背景、信息环境与学术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对于任何理论或预测,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随着现实的发展不断检验其有效性,是理性认知的关键。同时,它也反映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人们对金融体系深层次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刻反思。

转发一篇鹿野先生当年的文章。

鹿野:从“苏联人为何不质疑美国登月”说起
2019-07-21 17:48
苏联对“爱迪生发明电灯”等谣言的批判主要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崇拜西方特别是美国便成为了苏联舆论界的主旋律。对于美国制造的一些谣言,即使是有很明显的破绽,质疑的声音也很难在苏联占据主流。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80年代提出忽悠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之后,甚至连美国的不少专家都指出,这个计划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可言,但是苏联的主流舆论和高层却真的相信了这个破绽百出的骗局,投入巨资进行针对性研究,也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诱因之一。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昨天是所谓的“美国人登上月球”50周年纪念日,中国很多媒体纷纷举行了纪念活动。针对不少人对美国人登月真实性的质疑,认可美国确实在50年前登上了月球的人用的最多的一个理由是,“如果美国的登月是假的,那么苏联和美国处于敌对状态,为何不进行质疑呢?”甚至还有一些人信誓旦旦的表示,“50年来,苏联和俄罗斯人从来没有质疑过美国登月的真实性,这充分证明了50年前美国人登上月球的事儿是真的”。

笔者不想多说50年前美国人是否真的登上了月球这个问题,只想说一个相关的问题。也就是某些认同美国登月的人最常用的理由“苏联人为何不质疑美国登月”,其实不过是反映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舆论的操纵。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苏联人为何不质疑美国登月”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所谓“50年来,苏联和俄罗斯人从来没有质疑过美国登月的真实性”只不过是某些中国人想当然的猜测而已。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尽管这几十年来,我们接触到的苏联和俄罗斯方面的信息相比之西方特别是美国少之又少,但是即使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当中也有大量的对于美国登月真实性的质疑之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20年来之所以出现了大量的质疑美国登月真实性的声音,其开端便是一位俄罗斯的学者在和美国学界关系密切的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发表的《本世纪最大的伪造》这篇论文: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不仅许多报刊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
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火起来。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说法,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做出这一结论的。
他的证据看起来也有道理。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登月仪器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江笨湖主编,大师领读世界通史 [图文·学生版],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451页】
因此,并不是“苏联和俄罗斯人没有质疑过美国人登月的真实性”,而是我国的某些媒体基本上只转载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媒体的观点,很少转载苏联和俄罗斯方面对西方主流媒体观点的质疑,所以导致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看到相关的质疑,以至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质疑而已。



这种情况有多严重呢?笔者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情况,就是苏联从四五十年代开始便以充分的证据批判了美国炒作的所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谣言,指出白炽电灯是俄国发明家洛迪根最早发明的,爱迪生只不过是山寨了俄国人的技术,包括美国人早期也承认这一点:

【俄国发明家洛迪根最先发明了白炽电灯。在美国,当爱迪生和斯汪为争白炽电灯的发明优先权而涉讼时,法庭根据洛迪根的优先权否定了他们双方的权利。
(苏)安 米 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第二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04月第1版,第556页】
苏联的刊物论述这件事的相关文章浩如烟海,甚至都编入了苏联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中。但是中国只是在50年代中苏友好的时候转载过苏联的这种观点,后来80年代初又有少量发行量很小的相关书籍和期刊再版。相比之下,80年代以来照搬美国主流媒体所炒作的“爱迪生发明电灯”这种谎言的书籍报刊可谓多如牛毛,甚至还一度导致把“爱迪生救妈妈”这种胡编乱造的段子选入课本,一直最新的统编教材当中才删除……

这种舆论报道的不对等性导致五六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普遍认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是毋庸置疑的真理,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白炽电灯是俄国发明家洛迪根最早发明的”这种观点。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舆论操纵,由此便可见一斑了。



当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苏联和俄罗斯一直有人在质疑50年前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真实性。但是相关的观点不管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在俄罗斯时期都不是主流,主流的观点还是认可美国人确实在50年前登上了月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某些人所说的“苏联和俄罗斯人没有质疑过美国人登月的真实性”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苏联和俄罗斯也受到了美国这种舆论操控的影响,社会普遍“崇美恐美”,不敢质疑美国。笔者在以前的文章当中曾指出过,苏联对“爱迪生发明电灯”等谣言的批判主要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崇拜西方特别是美国便成为了苏联舆论界的主旋律。对于美国制造的一些谣言,即使是有很明显的破绽,质疑的声音也很难在苏联占据主流。

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80年代提出忽悠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之后,甚至连美国的不少专家都指出,这个计划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可言,但是苏联的主流舆论和高层却真的相信了这个破绽百出的骗局,投入巨资进行针对性研究,也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诱因之一:

【美国的前总统里根曾宣布这个“计划”是美国将在太空设立三道激光“防线”,以抵御可能遭受的核攻击。当时,美国的科学家们纷纷指出这项计划的不可操作性,而苏联却信以为真,先后投资了数千亿美元,也想研究出一套“星球大战”体系,结果却是人财两空。数年后,美国媒体就宣布,星球大战计划仅是设想,从未投资过1分钱。但是五角大楼却声称,“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实施,是因为其中存在技术缺陷。不管是真是假,苏联和当时的人们好像确实被忽悠得不轻。
李营主编,真实的科学谎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3,第111页】

不过,笔者说这些并不是说50年前美国人登上月球就一定是假的,主要是说媒体舆论报道应该客观公正,摆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媒体的舆论操控。

怎样做就算是做到了客观公正呢?还是以航天科技的情况为例,20世纪以来有重要影响的航天科技成果主要有6项: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1颗人造卫星,开启了“太空时代”,此后相关技术一直蓬勃发展。
1959年苏联率先实现了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开启了“深空探测时代”,此后相关技术一直蓬勃发展。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开启了“载人航天时代”,此后相关技术一直蓬勃发展。
1969年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此后相关技术不要说进一步发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没有重新尝试载人登月。
197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1个空间站,开启了“空间站时代”,此后相关技术一直蓬勃发展。
1981年美国成功研制出航天飞机,但是很快便发现成本高,安全系数低,到2011年已经全部废弃。】
通观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在航天技术领域苏联的四大发明都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美国包括载人登月的两大发明不管真实性如何,后继无力的情况已经证明其实际意义不大。但是由于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媒体对于舆论的操控,很多中国人还误认为美国在航天科技史上的贡献要比苏联大的多,这不是很荒唐的吗?

就拿今年来说,即使美国在5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是真的,可是今年也是苏联实现无人月球探测60周年。至少到目前为止,苏联开启的无人深空探测一直在蓬勃发展,而美国开启的载人深空探测则后继无力,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吧?按理说,我们应该对苏联相关技术的纪念比美国规格更高才算是做到了基本的客观公正。

可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媒体对美国载人登月的报道有多少?对苏联无人探月的报道又有多少?有几个人知道今年是苏联无人探月60周年呢?

因此,摆脱美国的舆论操控,让中国人看到和美国主流媒体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照搬美国主流媒体的观点,仍然是中国当下舆论界所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欧洲歌唱大赛以色列参赛歌手陷争议#【外媒:欧洲歌唱大赛以色列女歌手陷巴以争议,还上了乌极右网站“死亡名单”】有关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充斥“政治色彩”的讨论反复出现。综合“今日俄罗斯”(RT)、《以色列时报》及德媒报道,代表以色列参加2024年欧洲歌唱大赛的20岁女歌手伊登·戈兰(Eden Golan)被控参与“反乌克兰”宣传活动,上了乌克兰极右翼网站的“死亡名单”。不仅因牵涉俄乌冲突引发争论,她还因参赛和曲目等问题陷入与本轮巴以冲突有关的争议中。

据RT介绍,“和平缔造者”(Mirotvorets)是一个乌克兰极右翼网站,上面列出了“基辅的敌人”,也被称为基辅的“死亡名单”。报道说,今年早些时候,在她赢得评审团和公众投票入选欧洲歌唱大赛后不久,就被添加到该名单中。然而直到本周她进入决赛之前,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RT称,根据乌克兰网站说法,伊登·戈兰被控“故意侵犯乌克兰国境线”,“在乌克兰领土上进行非法商业活动”,试图“将对克里米亚的占领合法化”,以及参与“俄罗斯的反乌克兰宣传活动”。早在2016年,当戈兰12岁时,她参加了在克里米亚的一场比赛,并与一名俄罗斯歌手兼词曲作者合唱,那次表演是她被该乌克兰网站纳入名单的唯一“罪证”。

伊登·戈兰参赛还引发巴勒斯坦支持者的不满。《以色列时报》11日报道称,本周,数千名示威者涌向位于瑞典的主办城市马尔默,要求将以色列歌手踢出欧洲歌唱大赛。尽管她在表演时遭到观众嘘声,但最终还是进入决赛。

此外,综合《以色列时报》和德媒报道,伊登·戈兰的参赛歌曲《飓风》(Hurricane)原版本名为《十月雨》(October Rain),但组织者认为歌名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的袭击,要求修改歌名,歌曲最终改名为《飓风》。

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被称为欧洲级别最高、举办时间最长的歌唱比赛之一,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会吸引众多观众关注。早在今年大赛日期临近之际,一些欧洲国家就出现“如继续让以色列参赛,将抵制组织者欧洲广播联盟(EBU)”的声音。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2月报道称,1000多名瑞典音乐家联名给欧洲广播联盟致公开信,谴责以色列“在加沙人道主义灾难面前的虚伪”,并抵制其参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按照技术走势,目前黄金下调是超出预期范畴的,但是技术结构上留有余地,毕竟目前美指居高,有调整需求,黄金目前也尚未完全有效跌破10、20日线,技术上还是有可能会借
  • #中国蓝九周年#yy88ww88【“天鸽”逼近掀狂风暴雨珠海停工停课停市停业】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将于23日中午前后在广东珠海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随着“天鸽
  • 不能相拥的人 告别2021 往事如烟翻涌,多少情深缘浅,多少爱恨纠葛,都被年轮的车辙碾碎,散落于岁月的无涯荒野里。   曾一度在梦中呼唤的那个人,曾一度
  • 真的很like我的漂亮美甲长长了也like 想换新的可是学校里做的贵甲让贫穷的我真的不敢照量别管了写着写着又困困了 今天也还是拖着没改社团章程 别管了校会
  • 虽说看妹只是爱好,但是今天没有二次元也没有萌妹子推荐[笑而不语]不知道什么原因,总觉得以前RPG的热血在慢慢消退,舅舅党也当了这么久了,还是想找回当年第一次开荒
  •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四互彰难事令切感发(三)。   初已赞诸佛二诸佛赞已三总结难事。   初已赞诸佛。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
  • 与冬别离,与春相拥,其实我更多的是提笔写下自己走在初春甘肃金城的心境,每每站在河边柳树之下,伸手触碰那些树木枝干,心中顿时涌起了对春的希望与祝福。早春二月,已迈
  • 冰雪之城2手游是一款任何设备都能完美运行打金的传奇手游,冰雪之城2手游这里是所有职业打金者的天堂,这里有着超多酷爽打金的项目,而且现在每天都能体验一刀过亿的伤
  • 定制原版辅料,裤长完全没有改动,达到实实在在拖地板效果,建议搭配德比厚底鞋穿,大家注意⚠️此款裤子是宽松版,拉链打开可以穿到很肥很大Size:28-34▪️再来
  • 羽生结弦贴吧在微博上介绍了这则声明时,中国粉丝纷纷留言表示:“是啊明明全日超优势夺冠的两套节目为什么在北京就成这样了[泪][泪][泪]","
  • 2022-2028年中国维酶素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共研网(gonyn)市场调研报告# 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生物发酵后精制加工而成的一种复方制剂。随
  • 行情个股的上涨,有时候反应得不及时就会错失了机会,但是超出了认知的模式,有时候错过就错过了,市场的机会每天都有,也不会在乎错过一两次,毕竟在一次猜对的同时,在下
  • 五,其他还有真太阳时是否漏了考虑,产妇羊水提前破了,预约的医生临时有事不在,手术过程麻醉打得慢或者打得快错过吉时……所以啊,咱们还是顺其自然就好!顺产和剖腹产道
  • 我总是对一些事物有很长的反射弧18年左右的时候朋友带着棉花娃来我家玩,我嗤之以鼻(有可能是古早娃不太好看的原因)结果20年追线下被前排姐妹的娃吸引,转头就入了娃
  • 9月23日、大晚上、知名狗仔“刘大锤”又放出一记猛料,事关一位顶级女星的恋爱瓜,网友期待万分~具体是谁要等明天下午1:00、才能知晓,但刘大锤放出了该女星的特征
  • #鸟鸟躺的时候想卷卷的时候想躺# 今天下午躺在床上的时候 我表妹问我是不是这个月十七号生日我说 不是吧不可能吧这么快她说 对啊不是农历二十二吗我说 是啊没那么快
  • 这么多年漂泊在外,你也只有在春节这几天才回来~上年末,我错过了那班去南京的火车~其实我真的很想去南京看看,看看这个你生活着的城市是不是和以前不同了~其实我等的不
  • 之前吐槽过好多回了,ck家的护手霜调味有问题,很多不光是不好闻,而是很难闻。涂上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货像极了超市里卖的妮维雅的那款浅蓝色包装海草味儿的那只护
  • #成毅莲花楼# cy #成毅李莲花李相夷# 今天是李莲花开通金葵花第138天。蠡园是以“蠡湖”命名的,它建园的历史虽不足百年,却以蠡湖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春天的
  • 今天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正好提到:你们觉得学校恢复的怎么样 like活动和上学体验我直接脱口而出:I can’t tell. 因为我从来没有体会过没有疫情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