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阳:70后摄影师变身“新农人” 农“媒”融合促共富#走进河南乡村看振兴##网红新农人#
从乡村摄影师变身网红“新农人”,不但自己成功转型,而且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现如今,家住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白庄村的白向丽彻底“火出圈”。
作为拥有10多万粉丝的网络大V,白向丽近年来尝试种植无花果、黑玉米、水果洋葱等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致富梦想;地头直播带货,帮老乡销售滞销农产品,助力乡亲致富增收;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连续6年自编自导农村春晚,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充分发挥乡村汉子特有的智慧和力量,用勤奋的双手撑起富民强村的“一片天”, 用实际行动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践行着人生价值,成为“希望田野”里的“网红带头人”。
创业‖乡村“摄影师”变身“新农人”
1971年出生的白向丽,今年已经53岁了。他从16岁开始,就子承父业,在距离自己村子不远处的莲花镇街上开了一家摄影馆。那个时代,作为有技术的人,日子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摄影馆里生意挺好,能够满足整个家庭衣食无忧。
6年前的一天,白向丽跟随村书记一起到漯河市召陵区的无花果园参观农产品种植。当听说那里的无花果一亩地能产3000斤,一斤售卖10元的价格时,白向丽被惊呆了:“这么高的利润,要是自己能种植成功,收益肯定可观。”带着这个想法,白向丽魂不守舍地结束了这次参观之行。
就是这样一次参观让白向丽踏上了农业之路。刚开始,他通过村里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1700多棵无花果。“为了买到好苗,我四处打听,最后在临颍找到了品种好的无花果苗圃。”白向丽说。
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种植无花果,白向丽遭了大罪。大夏天,他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地里除草;深夜里,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还忍着蚊虫叮咬在地里劳作。为了种出纯绿色、无公害的无花果,他坚持地里不打农药,施上有机肥,但几个月下来他的腰肌劳损越来越严重。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种植的第一年,当看到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个大味美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时,白向丽裂开嘴笑了。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为了保持无花果的新鲜度,当天摘的无花果必须当天卖出去。可白向丽在种植之前并没有想到“销路”的问题,成熟的无花果虽然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周边乡邻根本消化不了成熟的果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成熟的无花果遇到连阴雨时,是白向丽心情最糟糕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果子遇水裂口坏掉,被一桶桶丢进沟里,白向丽欲哭无泪。
出圈‖地头直播带火农副产品
怎么办?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白向丽没有颓废不前,而是迎着困难而上。
在身边朋友的提醒下,白向丽尝试用抖音直播带货。可自己不懂技术,没有粉丝,咋办?困难没有办法多,白向丽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经常用手机录制一些家乡的美景、民俗等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宣传家乡。同时,他还学着拍摄一些接地气的农村幽默段子视频,很快就收获了十几万的忠实粉丝。
由于粉丝的持续关注,每次直播都让他的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无花果供不应求。很多粉丝还不远数百里地,慕名赶来就是为了尝尝鲜。这下粉丝有了,渠道有了,白向丽的积极性也彻底被激发出来。
随着经验的积累,白向丽的30亩无花果产量一年比一年多,现如今每年产量已经接近10万斤。面对如此庞大的产量,针对卖不完的无花果,脑瓜灵活的白向丽又有了新主意:买来烘干机,将无花果烘干保存,反季节销售。
“没想到烘干后的无花果,味道非常鲜美,当年春节直播推出后,供不应求。”白向丽感慨地说,通过线上、线下,鲜果、干果多渠道、多途径销售,他的无花果彻底打开了销路。
白向丽并不就此满足。去年5月份,白向丽在无花果园套种的水果洋葱丰收,他请同村村民白进德做搭档,一边在地头售卖,一边直播带货,仅半个月10万斤洋葱就销售一空。在套种水果洋葱的同时,白向丽还尝试套种味道鲜美的黑玉米,不出所料,也是被网友们抢购一空。前不久,在白向丽承包的地头,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网友,从平顶山、许昌等地赶来,只为寻求一些黑玉米的种子。
无花果、黑玉米、水果洋葱……,白向丽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不仅让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声名远播、畅销各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广大农村朋友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而且自己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大,越叫越响亮,成了漯河十里八乡的“人气网红”。
初心‖带领乡亲们念起致富经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这是白向丽时常挂念在嘴边的话。
随着自己的生意全面铺开,白向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吸纳当地10多村民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上工作。“村里年龄偏大的大爷、大娘平时找不到工作,每天捡垃圾营收几元钱。我把他们聘请过来打理庄家、人工除草、干点杂活,每天工资60元,管吃管住。”白向丽的这个举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白庄村40多岁的村民白书峰,每次提起白向丽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大善人”。几年前,两口子承包20亩土地种植西瓜。可当西瓜成熟时却遇到了滞销,5分钱一斤卖不出去,这可把两口子急坏了。妻子埋怨丈夫,丈夫埋怨妻子,最后升级成了家庭矛盾。白向丽听到消息后,直接在白书峰的西瓜地头架起了直播设备,没想到6万斤西瓜很快被抢购一空。
无独有偶。2023年5月份,漯河市郾城区三丁镇的一个个体户慕名找到白向丽:“俺家的几十亩猕猴桃滞销了,能不能帮忙卖卖?”面对老乡的诚挚求助,白向丽二话不说,发下手中的活,拿上直播设备就跟随这位个体户而去。从舞阳莲花镇白庄村到郾城三丁镇有数十里地,白向丽每天两点一线不辞辛苦,经过近10天的努力,成功将求助老乡的几万斤猕猴桃卖了出去。
前年1月份,莲花镇不少粉条加工厂的产品滞销,就请白向丽帮忙。“我的粉丝基本都是在外地的老乡,他们热衷于购买家乡特产。”白向丽说,当时试着直播了几场效果非常好,一个春节下来共卖出十多万斤粉条,顺利解决了企业难题。
鸡蛋、鸭蛋、鹅蛋,白菜、萝卜、粉条……现如今在莲花镇,只要谁家的农副产品滞销,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向丽,他不仅义务帮忙一分钱不收,而且每次都很快帮乡邻解决难题。“我带货的产品保证质量,很多网友看到我的直播后,开车100多公里到地头购买。”白向丽说,通过网络直播,不仅能让在全国各地的老乡品尝到家乡特产,还吸引不少网友到当地购买,为农产品增加了销路,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莲花镇。
除了帮助乡邻,白向丽还非常注重回报乡邻。每当自己的无花果、水果洋葱、黑玉米成熟后,他都第一时间将产品送到当地的养老院、中小学校等单位,让他们先尝尝鲜。
铸魂‖用文化点亮乡村振兴梦
“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农民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生活,拿起锄头是庄稼人,放下锄头还可以表演。”在白庄村,白向丽不仅是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他们村“村晚”的导演,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大爷大妈、幼儿孩童都成了演员。
“准备,开始。”今年2月7日晚,漯河舞阳县莲花镇白庄村广场上,一年一度的白庄村“村晚”在这里拉开帷幕。白庄村“村晚”,白向丽已经办了6年,有时一年下来,他就要办三场晚会。这些年来,从单一的“村晚”,白庄村的晚会到逐步扩展到元宵节晚会、国庆晚会,节目也逐渐丰富起来。
其实,当导演、办晚会并非白向丽的专职,2015年春节是他第一次在村里办晚会。“今年时间紧,就半个月时间准备。”白向丽介绍,午饭和晚饭后,白庄村村室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利用空闲时间聚在一起互相磨合节奏,有时晚上会练到9点。不仅村室热闹,白庄村广场舞台、莲花镇一舞蹈室,都成为村民排练的去处。
与往相比,今年晚会参加的村民要多一些,达到130多人,“年年都有100多人。”白向丽说,白庄村1300多人,几乎10个人里边就有一个人参与到了村晚。不仅本村人踊跃报名参加,随着“村晚”名气变大,白庄村周边的文化文艺爱好者也加入进来。在白向丽看来,时间虽紧,但质量上都在尽最大的努力。
舞蹈、歌曲、古筝演奏……2月7日晚,18个节目给村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不仅本村村民看了演出,就连当地舞阳县县委部分领导、莲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都吸引而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村民都很支持。”白向丽说,离这三十多里地的孟寨村村民都来看晚会。白向丽认为,年年办晚会,让村里的村俗焕然一新。“办个晚会比啥都强,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年味,邻里更团结。”未来,白向丽希望“村晚”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展示农村和老百姓的变化。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民和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说起未来的规划,白向丽坦言:自己一人富不算富,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是他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他准备再尝试一两年特色农产品种植,待自己的经验成熟后将通过直播+农副产品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引导村民发展水果洋葱、无花果、黑玉米种植、农产品加工等致富产业项目,并将全村农副产品通过线上形式扩展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中医药的源头在河南,河南人必须了解的中原中医药简史 | 豫记
今天,作为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关联活动,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新密市正式开幕。

新密的岐伯山,就是为了纪念黄帝的老师、上古医圣歧伯而命名。中医药源头的《黄帝内经》之《素问》篇,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新密市作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举办此次中医药发展大会,可谓实至名归。

本次活动以“弘扬岐黄文化·传承中医国粹”为主题,大会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举办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旨在搭建中医药产业“政企联合、互动双赢”的合作平台。

开幕式由新密市委书记陈春梅主持,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致欢迎辞。会上,新密市委副书记、市长程洋分别与华润999新密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中国农垦集团5万亩中草药种植项目等12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125.28亿元,涵盖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领域。其中,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项目签约占比达75%。

了解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史,必须了解源头的河南中医药发展史,以史为鉴,方可洞见中医药的过去和未来。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副校长徐江雁亦是该校中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和尹笑丹老师一同做过中原中医药文化历史的考察。豫记刊发二人合作的一篇文章,以作河南中医药发展简史。
————豫记按

徐江雁 尹笑丹|撰文

“源深流长”的中原中医药学

河南,处“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早期的文化中心,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中原地区自传说中的三皇时期起,直到唐宋时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引领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南宋以后,海运开通,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身处内陆的中原地区渐渐衰落,但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却仍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河南的古代文化以农耕文明为中心,不仅产生了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璀璨夺目的商周青铜文化,而且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这朵中国文化长河中炫目的浪花,依托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而形成、发展,而中原医药文化的发生、发展正是其根基和主体所在。作为中华医药文化的主体和根基,中原医学也以其根源性、基础性成为中华医药文化的主干,后世医学的发展皆可溯源于此,皆可效法于此,可谓是导夫先路的文明曙光。

所谓中原中医药学,是指以中原文化与科技为基础,形成于中原地区,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地域性的医学形态。基于此,作为应用科学的中原中医药学,在其不断的发展运用中,又进而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原中医药文化,也即中原中医药学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它本身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其文化内涵包括精神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等三个层面。

(一)观天重农,“天人合一”医学基调的砥定

“南稻北粟”农业格局的形成,使中国成为庞大的农业生产国,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对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的观察,促使了中国古物候学的诞生,也促进了中国古天文与古历法学的发展,由此,发展出中国文化注重整体,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基调。
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在该市西水坡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期墓葬遗址中,先后发掘出蚌塑龙、虎、鸟、麟、北斗图形,其中以龙、虎、鸟、麟四象划分黄赤道附近天区,北斗斗柄方向对应四季交替,证明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500年前,说明西水坡先民己经掌握较为成熟的观象授时知识,同时以天象随葬,也说明了天地相通观念的萌芽。

(二)别异推类, “取象比类”的逻辑学思想

中医学以辨证施治为主要特色,究其源起无不受到先秦逻辑思想(方法)的影响,中原地区做为先秦诸子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对中医学辩证方式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墨辩》做为先秦逻辑学的“集大成之作,”中医学的发展受其“三物法”推理影响最大。“三物法”推理,包括“故”、“理”、 “类”三项,是从具体思维推出抽象思维的一种形式。“故”,就是指类推的原故;“理”,就是指类推的客观准则;“类”是类推的结论。

这种方法的直接体现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使得所著《伤寒论》成为我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样本,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墨辩》一书提出:“有其异也,为其同也;有其同也,为其异也。”建立了中国逻辑的“同”、 “异”观,而中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逻辑思想,辩证地阐述了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同中有异,异有能同”,阐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共同性和不同性。

(三)发皇古义,灿若群星的中原中医药学

“一部伤寒论,千秋医圣名”,《伤寒杂病论》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准,主张依据脏腑经络病机进行辨证,确立了“六经辨证”的诊疗原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证诊疗专著,也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诊疗思想的奠基之作,他为后世医者在临床辨证施治等方面提供了准则和经验,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医家“言必称《内》《难》《伤寒》”, 将之与《黄帝内经》并列为经典。
《黄帝内经》的形成据信也与中原大地有着密切关系,《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丘,”轩辕丘即在今河南新郑,今尚有遗迹可考。《内经》而外,中医药学另一部名著《神农本草经》也与中原地区密切相关,据专家考证,《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的主产地为西安与洛阳,说明中州沃土为中医本草学形成的基源所在。
伴随着中医药经典医籍的流传,中医药知识群体逐渐形成,中原大地涌现出众多名医,犹如璀璨的群星,推动了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据考,有史可查的中原医家达1800位, 医著402部。如: 南朝的褚澄(今河南禹县人)著《褚氏遗书》,是医学史上首部阐发《内经》气血阴阳理论的临床理论著作。南朝医家甄权(今河南扶沟县人) ,善养生,精针灸,首次绘制《明堂人形图》,将针灸经络穴位的表述具象化。北宋著名的医方类书《太平圣惠方》的作者王怀隐是河南商丘人。南宋的伤寒大家郭雍(祖籍洛阳),著《伤寒补亡论》着重对《伤寒论》温病理论进行了阐释,完善了伤寒辨治思想。明代李濂著《医史》十卷,是我国首次以“医史”命名的医学史专著。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今夏邑县人)著《寒温条辨》,是河南温病学说“寒温融合”理论的代表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开中医学术流派之先河的“金元四大家”三家皆活动于中原地区。
“承古拓新”的全新发展
建国以后,中医学迎来了新的生机,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河南中医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1953年,河南省中医委员会成立,设立河南中医院,1958年成立河南中医学院,1955年-1959年分别召开三届中医药代表大会,制定并完善了《中医工作方案》,1961年,时河南省卫生厅下发《抢救名老中医经验的紧急通知》,强调开展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工作,对全省29名在中医学术上有造诣、有独创性的、省内外享有盛名的老中医经验进行了总结,建立各地名老中医技术的档案 972份,确定99名老中医为第一批被抢救继承人。
1978年,为解决中医药后继乏人的问题,分别设立焦作、南阳、安阳三所中医药学校。1981年组织全省中医力量整理出版《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对368位名老中医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河南中医药走入了全面总结创新的阶段。
近十年来,中医药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河南省也先后制定公布了《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 制定颁布了《河南省中医药条例》,给与了河南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南省现已建成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首的具有高质量的一批中医学院校,省内22所高校分别设有中医药类专业,并筹划复建南阳仲景国医大学。建成或在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单位5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设立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26个,带动了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建设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医药国际化日益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仅河南中医药大学目前就与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根源所在。新时代下,厚重的中原中医药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擦亮 “岐黄文化发祥圣地”金字招牌
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作为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关联活动,主办单位阵容强大,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 、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是本场大会的支持单位。
本场中医药发展大会,旨在大力弘扬岐黄文化的深刻内涵、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把新密岐黄文化打造成为郑州文化新名片,提升岐黄文化影响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密市作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承办此次活动,就是致力于岐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市市域内现有药材生产种植加工企业120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省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家、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家。从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品深加工、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新密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新密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天下药商共谋发展、共赢未来,以最优惠的政策、最温情的服务、最全面的保障,携手擦亮这一金字招牌。
(本文首发《文化中原》杂志,豫记有所改动)

编号:GDZPS3778
书名:《2012云南普洱茶:秋》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李师程 王超超 王树文主编 孙琳 李仁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41665691
定价:36.00
出版日期:201210
内容简介

《2012云南普洱茶:秋》秉承云南科技出版社寻梦的传统,年复一年为读者、茶友、茶商、茶人打造梦想的平台。茶说到底既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混沌的普洱茶,需要教育启蒙,需要专业知识的引导,这样一来普洱茶产业才能接上地气,普洱茶文化才能真正走进社会大众。故自创办起,8年如一日,编辑部高举专业的大旗,以打造业界最专业化的品牌刊物为己任,广邀茶界的专家与知名茶人撰稿,用专业化之轮驱动普洱茶文化的普及。《2012云南普洱茶:秋》也是一本有着国际视野的杂志,在2006年就推出了韩文版,将普洱茶文化推介到了国外。文化不光是书面上的东西,更需要强调落地。编辑部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了“致正之韵品茶会”、“普洱茶发展态势与品牌打造研讨会”、“寻香问茶走滇南”大型采访报道等一系列在业界影响深远的活动,以作为茶文化的落地之举,为其夯实了根基。该书提出了“茶生活”的理念,丰富了其价值内涵——茶不仅是严肃的、专业的,也是活泼的。充满生活情趣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出版物,更是关乎责任、坚守、使命和梦想的一个载体。
目录
卷首语:他在尘世,安放一张梦想的茶桌
《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全国茶馆阅读站加盟点
资讯
2012大益嘉年华广州盛大启动
葳盛茶业前卫茶文化广场旗舰店[茶人书壶馆]隆重开业
王者归来 名山茶叙——热烈庆祝西区[茶人书壶馆]开业五周年
“神九”搭载的普洱茶籽种“回家”
普洱茶专讯
综合报道
专道
唐代茶叶种类及其加工技术
芒景村古茶园保护与发展技术(一)
至尊古纯茶还能走多远?
换个马甲卖普洱
山头茶韵
濮子视角览茶山之勐海勐宋古茶山之大安茶寨
名山古树普洱茶图谱 勐库坝糯
普洱科学
微生物造就美妙普洱茶
上善茶人他汀普洱茶研究又有新突破
科学在你身边茶知识问答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适制名优茶的品种简介(续)
普洱品鉴
[临沧大雪山古树生茶(春韵兰香)]
[臻味号(老曼俄)]
[善达号(坝糯)]
[善达号(珍品)]
[中茶贡饼]
[古农珍品]
云南山头茶韵七大经典样样好之[蛮砖森林]
云南山头茶韵七大经典样样好之[倚邦贡茶]
云南山头茶韵七大经典样样好之[易武春尖]
云南山头茶韵七大经典样样好之[苦竹天籁]
普洱茶香
茶人太俊林——年纪轻轻的老茶人
名人与普洱茶——高二适先生的普洱茶缘
品饮凤庆
一泡茶的等待
为健康喝茶
茶语清心 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茶茶在资询室绽放
女人如茶
茶与养生
茶与养生之普洱茶宴
普洱茶道茶艺
五台山中 白云起
13年的等候——“凤临”杯............
拉祜族烤茶
茶马古道
“普茶”即“濮茶“辨考
品茶论器
漫吃普洱论佳器
艺器天成 巧夺天工——全手工青花瓷茶具
茶企风采
澜沧古茶 传奇再现
国色天香意吉祥
传普洱承历史
茶文化之旅
游古茶山贺开小记
结茶缘——访书法家何再林
新书推荐

李师程,中共党员,教授,生于1945年8月,196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系,现任云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茶友会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普洱茶研究心主任。主要致力于党的建设、知识经济、战略思维、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普洱茶古山茶揽胜》,同时主编了《云南普洱茶》等著作。

王树文,生于1940年1月,云南通海人。1973年从部队转业到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经济师职称,曾任经理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云南省老科协会茶叶分会常务副会长。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茶的文章和论文四十余篇,获奖十二次;历时五年,他全程参与今天被人们奉为“云南茶叶正史”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的编撰工作;他多次撰文,让“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主编《茶的故乡——云南》一书,旗帜鲜明地支持“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观点;他搜集、整理、编导出民族茶饮表演艺术“云茶苑”,让云南多彩的民族茶饮艺术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李仁,男,白族,1958年1月出生,云南洱源人,大学学历,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82.02—1985.10 省木材公司工作;1985.10—1987.09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工作;1987.09—1989.10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主任科员;1989.10—1999.05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副处长;(期间:1991.11—1992.02 抽调到省委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综合组负责人;1994.11—1995.12 抽调到省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经济组组长);1999.05—2000.08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调研员;2000.08—2006.01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处长;2006.01—2008.09 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供销股份合作(集团)总公司〕副主任、党组成员;2008.09—2013.03 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2013.03—今 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https://t.cn/zjxiUe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C罗[超话]# 他就是那个从不会让你失望的男人,哪怕很多人充满恶心,他也会用实力证明,他们是错的!对于处女座来说,完美的人生在与挑剔,哪怕你是他最爱的人,他也
  • 齐地的蓬蓬薄纱裙,盖住了双腿和双脚,显得十分优雅仙气,就像是小公主和小仙女一样,高级感满满,关晓彤个子高,身材比例也不错,被称为九头身的好身材就像是行走的衣服架
  • ”问:请问长老,止禅基础上静观一切因缘法就能见到法的内在实相,那么艰深难懂的佛经,是不是也能在这种毫无主观意图状态下,阅读能见到经中真实佛本意?一时,我沉思了,
  •   出生于农历十七:此日生人,为人聪明,智力平凡,忍耐力强,少年多障害,难关重重来,善理时时机,对兄弟情薄,故六亲无告,自力更生,中年大发,发达之命。#暖新闻
  • 天天跟到我逗我笑逗我玩活泼开朗体育好真的巨爱痞帅有反差感的宝贝那次第一次找暑假工没经验和朋友盲目瞎逛地找然后就走了很多很多路还没找到就回去了然后班上和你诉说说着
  • 白天让麻麻帮我买了山姆的香肠和大桶坚果;然后顺势就约个晚餐~[举手]去吃了我想吃的一家店,冬阴功汤面是熟悉的东南亚style[馋嘴]最喜欢里面的煎豆腐和蘑菇~鹰
  • 徐州对这件事的处理没任何问题,徐州人民也没有在埋怨郑州人民,该死的是做出这种决定的人!你们凭什么把人当成白菜猪肉一样运来运去,说是坑蒙拐骗也不过分吧,你们把这些
  • 《吕祖三世因果经》中记载,吕祖召集众人,告诉他们说:“我伏察人间,看到很多人都会遭受病殃之苦,须知,有些病用汤药、针灸可治疗的,而有些不行,耗损阳气、会促使短命
  • “师哥这么贴心,可是叫我高兴死了……”盖聂看着卫庄看他的眼,手中的东西迟迟没有被接下,他心底突的涌上些不知名的躁动,许是小庄看他的眼神……太直接了。“师哥这么贴
  • 当进水中的 Na+及 CI-等杂质离子吸咐到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时,这些杂质离子就会发生象普通混床内一样的离子交换反应,并相应地置换出 H+及 OH-。 树脂
  • http://weibo.com/u/7768141887#阳光现充计划# 2022/07/04️拖着疲惫的身心总结一下今天1、早起去摄影工作室拍写真,很奇妙很
  • 他就像保护神一样,会默默地守护在你的身边,虽然往往只言片语,但是却对你投入了刻骨的爱。他就像保护神一样,会默默地守护在你的身边,虽然往往只言片语,但是却对你投入
  • 请10月27日以来去过迪士尼乐园的游客,主动配合做好流调和连续三天三检的核酸检测工作,加强自我健康管理,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迪士尼度假区全部在园游客已完成采样工
  • #家居好物##居家#横向发展,又宅又胖,总想给老板上一课却总被老板上一课的苍之玄鬼又出现拉~~18号,西乡天虹新开了一家非烤勿扰,本着对自助餐无比沉迷的我,虽迟
  • 他跟闻晓雨虽然算是有点互相救赎的意味但是俩人心里的东西都沾上了生命的沉重,带点偏执,那一点的光照亮彼此但是不足以把他们从黑暗里拉出来,有些看似可以避免的结局实则
  • 感恩宇宙,让我带着觉察去活在每一个当下,让我去觉察和感受我这颗种子迸发出的每一丝能量和火花。感恩宇宙,让我成为爱的管道,让我用爱和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种子。
  • 大结局热推小说![心][心]uwo635《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沈繁星薄景行《时雨江
  • 就如前文所说美的人和事始终是让人感到愉悦的,如果“兰芷公子”“如玉君子”真的从诗句中走出来想必这诗中之意也就更加鲜活更令无数女子欣赏爱慕吧。这剧应该是讲一对双A
  • 真正的智者,从不多事,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不计较,不强求,不纠结,用宽容大度的心面对所有,少事少忧,不理纷争,消除了烦忧,也过得舒服。即使是看似很亲的人,但人
  • 转眼小雪节气已至我们距离真正的冬天也更近了一步九寨沟秋天即将谢幕初冬闪亮归来波澜不惊的海子倒映出秋冬交叠的童话世界谱写着初冬的韵脚流畅地书写出灵动的诗篇黄龙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