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经”的深刻含义

一经者,释有多种,不出常法贯摄四义。

“经”,印度文称为“修多罗”,我们中国人把它译为“经”。修多罗的意思很多,有它的本义、有它的引申义。中国人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尊称为“经”。经的意思,它是真理,超时间、超空间,永远不变的,尊称之为经。佛法也具足这个条件,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译成“经”。佛经的意义,比我们世间人称经典的意义还要丰富,所以特别要加以注解。注解有很多,《华严经》里面有十个意思,可是一般都是以“常、法、贯、摄”这四个意思来解释,这是最普遍。

二常者,三世不易。一切诸佛皆如是说,故云常。

“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易”是改变。这个说法、这个意思永远不会改变,这叫“常”,“常”就是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说法,阿弥陀佛也是这个说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这个说法,这是真实的真理。说法,诸位要晓得,说的言词可能不一样,多寡不一样,意思一定是一样。为什么?都是他亲证的境界,佛法的术语叫现量境界。他是现量境界,不是推想,不是听人说,是自己亲证,所以说出来都是一样,这叫常。常就是永远不会改变,这是讲超越时间。

三法者,十界同轨。四圣六凡由之解脱,故云法。

“法”的意思,超越了空间,十法界这一切有情众生都要依这个轨道。“法”就是轨道的意思、规则的意思,像火车行驶一定要在轨道上,不能脱离轨道,这个轨道就是法。这个法的意思是狭义不是广义,指什么?指佛的经律论三藏经典。四圣六凡,他们得到自在解脱都要依这个方法,离开这个方法他是得不到,一定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指六道凡夫: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这一句,如果是细心的人恐怕就有问题出来,“菩萨要得解脱还可以说,佛还要吗?”佛到究竟果位,佛怎么还要有解脱?佛也要。为什么?佛有很多种,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还要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为什么?他所证的佛果不是究竟佛位。他那个佛是分证佛位,他证的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别教的佛,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地破十品无明,等觉破十一品无明,佛不过是破十二品无明而已,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十二品。他要不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他不能证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圆教的佛。十界里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不包括圆教佛,包括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佛。不依照这个法门不行,没办法证无上菩提,这是讲三藏经典。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专指这部经,常、法、贯、摄就是指这部《阿弥陀经》,这《阿弥陀经》的分量可就重了。

四贯者,贯穿所应知义。若无文字,无以贯穿义理,焕然可观故云贯。

“贯”,言语、文字,我们今天所讲章法、结构、组织有条不紊,这就是“贯”的意思。言语、文字里面含的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谓是一种精严或者细密的思想,这是用世间意思来说。其实佛法里面它是离心意识,它不属于思想,但是它这个道理确实是有层次、有脉络,一点都不紊乱,理事都是如此。

整个宇宙虽然是森罗万象,无量无边,它不乱。世间人看到这个情形他就觉得奇怪,一定有个人在那里安排,如果没有人安排,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秩序?什么人安排?于是妄想一定有个神在安排,其实他不知道本来就是有秩序。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宇宙形成发展的顺序,它不乱,是从真如本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发展过来,不乱!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古人也彷佛通达这个道理,中国文化的根本是《易经》,可以说是《六经》都是《易经》的注解。《易经》讲宇宙的起源,它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也是很有秩序、也是有条不紊。我们中国人没说是神造的、没有说是有一个人安排,这种观察与佛法的观察法非常接近。

但是没有言说、文字,对宇宙间这些真理就无法表现出来,无法传达令他人也能如是观察,所以言说跟文字就很重要。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教就是讲教学,拿什么来教学?用言语。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我们今天学佛法就是以经典为教科书。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定要记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要认真的研究、修学。我们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义,这个真正真理,必定要读经、要研究。“焕然可观”,焕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像火光,烧的光有很大的光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

五摄者,摄持一切众生。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

“摄”就是“摄持一切众生”。“摄”简单的说,好像它有一股力量,我们所谓是吸引力。你不接触不觉得,一接触之后就常常想亲近它,欲罢不能,有这个味道,这叫摄。经典确实如此,你要是展开经卷,真的欲罢不能,看一遍欢喜,看二遍更欢喜,十遍、二十遍、千遍、万遍,永远看不厌,这是摄。你们看报纸,看一遍之后还会看第二遍吗?为什么?那个文章没有摄这个字。摄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佛经有这么大力量?那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一遍发现一点,再看又发现一点,天天有新发现,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经有没有讲法?给诸位说,经没有讲法,因为有个讲法那就是死的。我们在此地讲这部经,一遍是一个意思,第二遍又是一个新意思,第三遍又是新意思,遍遍不一样。如果把这遍讲下来都用白话文写出,死的。这个死的东西,摄没有了,常、法也没有了,顶多有个贯字,四个意思里面只有一个,其余三个都没有。所以,经遍遍有新意思。

佛经有没有讲法?没有讲法,佛经没意思,般若无知;我们谈谈,讨论讨论,无量义,无所不知。因此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不能死在言语之下,万万不能执著,一定要记著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是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听得清清楚楚,神听,这样听法会开悟;听不懂,我想一下应该会懂,愈想愈糟糕,想就落在第六意识,落在妄想里面。妄想怎么会开悟?妄想障碍你的悟门,不会开悟。悟是一接触就豁然明了,这叫悟。通过思考就落到心意识去了,那个开悟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不用心意识。诸位要是离心意识读经,那其味无穷,真是快乐无比。所以,它有一个力量能摄持一切众生。

“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佛摄受众生就是用言教对我们娑婆世界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读,不见得能看清楚,一听就容易觉悟、容易体会。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在中国孔子的教学,都是以音声为教体。

六千叶良规,百灵常轨,诠真利物,目为经也。

这几句是总结。“千叶”是讲卢舍那佛,这是《梵网经》上说,卢舍那佛坐的是千叶莲花。“良规”是最良好的规范,这是经典。“百灵”是指诸佛菩萨,乃至于一切天龙八部,他们要想出离三界、要想破迷开悟,都要依靠这个经典。言说、文字是方便法,方便里面有真实的东西,“诠真”。世间法常讲“文以载道”,道是真的,道在哪里?道在文里面。但是要晓得,文并不是道,道确实在文中,文又不是道,道确实在言语当中,言语却不是道,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

好比指路碑一样,指路碑放在那里,指著那条路叫什么路,这个碑并不是就是那条路,它指你那个方向,你寻著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到达那条路。《楞严经》上说指月,手指不是月亮,寻著手指去看一定可以看到月亮。禅宗有所谓《指月录》,言说、文字就是指,你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月,不是要指。离开这个指,你得不到月,必须依靠这个指去悟那个月,这是佛法。所以你学佛要学到真实法,必须要言说、必须要文字。六祖大师不识字,他真正得到月亮。不认识字当然就不会讲经,可是你拿经念给他听,他就会给你讲,讲的就能叫你开悟,这高明,这叫真正的讲经。

不会讲经的人,把这个经在这里讲,讲得天花乱坠,叫你听的人愈听愈迷惑、愈听愈颠倒,他是不善说。善说的人,轻描淡写就叫你大彻大悟,会讲的。怎样才会?必须你自己证到真,你就会;你自己没见到真,在文字里面摸索,怎么能把真东西给别人,指示给别人?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以真实的东西在里面,能够令他悟入,这叫“利物”。“物”字用得好,它不叫利人,如果讲人或者人天,十法界只包括两道,其余的包括不到,说个物,十法界有情众生全部都包括了,这才能称之为经。

经必须要具备“常法贯摄”四个条件。世间学术、文章、言说达到最高的标准,只能有这四个标准里的一个,那就是贯,其他的没有。世间再好的书会读厌,读到最后不想看了,为什么?那个意思有尽的时候,不像佛经,佛经意思没有止尽,愈读愈欢喜。我们程度浅的人,读孔子的书读一、两遍就打瞌睡,枯橾无味,读佛经更不必说,为什么原因?那个味道体会不到,没尝到。甜甜的糖给你吃,一尝就尝到,这个很不错。小学生念小学的课本很有味道,中学生不要念,没有味道。佛经是一切书籍当中最高的标准,古来这些祖师大德怕我们不够这个水准,尝不到法味,所以加以注解,这就是帮助。注解恐怕还太深,你还是尝不到这个味道,所以注解里再加注解。有疏,又有钞,又有演义,一层一层的来解释,无非是诱导诸位亲自尝到法味,那你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满。

人生之实相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正法念处经》言: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涅槃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地藏经》说: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净度菩萨经》说: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中所做,皆是三途业。

《悲华经》说: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大集日藏经》说:释迦牟尼佛本所誓愿:若有众生,造作五逆、谤方等经、毁呰圣人、犯波罗夷,如是之人,清净佛刹,所不容者,皆生我国,我当教化。以是因缘,诸恶众生,悉集其国。

昙鸾大师说: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

道安大师说:自惟罪深,讵可度脱?

昙鸾大师说:我从无始循三界,为虚妄轮所回转;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途。

道绰大师说: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

善导大师说: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水火相交,常无休息。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莲池大师说: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

截流大师说: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印光大师说: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法然上人说:然我此身,于戒行不持一戒,于禅定一不得之,于智慧不得断惑证果之正智。我是无智之身也,我是破戒之身也。悲哉悲哉!为何为何?爰如予者,已非戒定慧三学之器,此三学外有相应我心之法门耶?有堪能此身之修行耶?

印光大师说:(光)一介庸僧,但只知学愚夫愚妇之专念佛名。自谅陋劣,专以净土为事。今老矣,除持名外,无一法应学。以死期将至,恐所学愈多,心识愈难淳净,或致与佛感应不交;则一不往生,永劫流转,岂不大可哀哉!

弘一大师说: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差不多。我自从出家以后,恶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醇乎其醇的一个埋头造恶的人。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今生必读《妙法莲华经》的24个理由

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3. 体会为什么《法华经》的地位这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并用了各种比喻来描述这部经的伟大。
  4. 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5.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此语出自憨山大师。佛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例如“法华七喻”中的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等等。
  6. 读了此经才了解,原来我也能够成佛,“我是未来佛!”《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 看读诵之后是被法华转还是转法华?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解,与义作仇家。”此偈颂是讲法达和尚因诵《法华经》三千多部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华转了。
  8. 欣赏鸠摩罗什大师语意通达、词藻优美的经典译作,《法华经》成为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天人对道宣律师曾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9. 《法华经》究竟有何魅力?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以研究阐述《法华经》的为数最多。
  10. 了解《法华经》如何调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小乘纳入一佛乘。
  11. 中国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观音菩萨信仰,其根本源头,还要追寻到《法华经》。
  12. 读诵此经,您能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其实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古佛。
  13. 作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就是《法华经》。
  14. 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提出,《法华经》是佛在入灭前所说的经法,它统摄了一切佛法,对佛法具有总结性。
  15. 你相信吗?一位八岁的小龙女能在一念之间即可成佛,大众从质疑到眼见为实,无不默然信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善说妙法。
  16. 了解佛为什么无问自说此经,而点明要旨之后却“三止三语”。舍利弗知四众心疑,三次启请,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毁谤,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后,才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17. 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这部经太妙了,弟子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像一顿饭功夫就过去了。
  18. 提婆达多蒙佛授记。佛陀通过往昔在求无上道时,与提婆达多的因缘,说明他是助佛成道的违缘善知识,能使人坚固道心,更胜于顺缘,故我们修学佛道者当视违缘之友为善知识。
  19. 如何蒙佛授记?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0. 如何以少力,获得无边功德?《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21. 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愿力及诸善根力?《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22. 读诵《法华经》,既能消除贪欲,又能福报增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23. 往生之捷径,等觉之果位。《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24.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何看待健身行业乱象#谢邀;健身房的的私教是企业营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发包给私教,私教肯定会不择手段的让客人充值消费,不是私教专业与非专业的问题,是营销体系催
  • 7mall 10时⏰特卖品Anchor安佳成人有机奶粉¥269罐足不出户就送到你家国内正品国际品牌奶粉需求强大,如果你有兴趣代理,请联络我们 加盟聯繫微訊Osc
  • 残疾的贵英和驴一样的老四,共同创造出让健全人都忍不住嫉妒和羡慕的家庭与爱情,他们在尘埃中打滚,在泥土中成长,说最真心的话,开最纯洁的花,多少人向往这样的相濡以沫
  • !!
  • 一次事故,老危旧楼迎来命运新转折3月17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光华里5、6号楼所在的位置,拆后已是一片平地,四周被围挡围着,开工之后,工作人员进行测量放线等一系列工
  • 哦莫对 刚开始什么歌来着有两个拥抱的那个 美年给五金拥抱的那个笑啊啊啊啊啊啊 还有又是什么歌来着是谁来着我忘了(dbq就是跳出来唱part的时候跟云哥哥互动好可
  • 真正的干净,不是不通世俗的懵懂,而是在一地鸡毛里捧出一抔雪,跟时间开始一场耐力赛,赤诚是他的底气。干净如稚童,每一个孩子都自带有趣的灵魂,不过是,我们很多人,
  • ​​我只能说,那你一定是没做过这类工作;你复制粘贴的内容,你觉得别人看不出来吗?天,宝贝,别做别做白日梦了,博圈那么多人,你想屁吃,别觉得有人支持你,你就有底气
  • 我的嘴唇没有形状,有时候还需要口红的修饰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状态,所以心里就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M唇手术做了吧!@INTO1-林墨【11.9】唇动 巧克派夹心蛋糕小
  • 我好困 但我睡不着 手机真是太好玩了看电视剧俩小时看抖音直播一小时一晚上嗖嗖嗖一下就过去了[汗]我好像得了一种“娃一睡我就清醒想玩手机,娃一醒我就犯困想放下手机
  • 粉是那种细的,我煮了五六分钟左右,特别劲道[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爱了爱了[哇][哇][哇][哇][哇]#智博教育(财大明水校区)[超
  •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
  • ·预售具体店铺如下:漫娱文化图书旗舰店:漫娱DY:扉页特签110,扉页亲签600漫娱KS(漫娱茶茶子):扉页特签110,扉页亲签500漫娱KS(漫娱小丸子):扉
  • !!
  • 老人正好七十一岁,可想而知,他是知道自己老了,即使更坏一点也不会被拘留了,于是,上演了这样的一出“讹人”戏码。这原本都是老人的错,被惊吓的人本着尊重老人的原则,
  • 而大强,从无知无觉的唯我独尊到为爱妥协,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只是想说,苍兰诀很好,很感激这部剧带来的笑和泪[心]小螃蟹真是人美心善,明明知道他是王俊凯的黑,ID
  • 直到收到补邮最后一天的短信,终于想起去q群看下,才明白,原来是在我已经卸了好久的wd app上[允悲]总之,没有错过真的是太好了[爱你]因为我小红书账号暴露的事
  • 作为一个讨人厌的老阿姨,我必须让你知道,地球不是围你转,生活也不是目所能及皆你妈。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明心见性的菩萨是真修,一般不要问老师,他怎么样修都行,他能圆
  • 大家可以在本周二下午的直播和微淘获知活动详情(⑉°з°)-♡#淘宝直播# #直播# #绘本超人大挑战# #绘本时光计划# #母婴狂欢月##辣妈生活家#昨天晚上梦
  • 中新社记者:您刚才提到有超过一成的警员染疫,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医护人员和纪律部队人员参与公共服务染疫的数字比较高,请问警队就此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因应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