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机缘 第八节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4-24 08:40 上海 听全文

机缘 第八节,东祥书院,22分钟

【原】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译】
有一个修禅学的僧人叫智隍,当初参拜过五祖弘忍,认为自己已经明了了佛法核心,在草庐中长期打坐修行,已经二十年了。
    

【原】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译】
慧能大师的徒弟玄策,云游到了河朔一带,听到了智隍的名声,就到草庐去访问他说:“你待在这儿如何修行?”

智隍回答说:“入定。”
    

【原】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译】
玄策说:“你说在入定,你入定时有心念呢,还是无心念呢?如果是无心念入定,那么一切草木瓦石都应该能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那么一切有情有识的普通众生也应该能入定。”
    

【原】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译】
智隍说:“我正入定的时候,不见什么有心念还是无心念。”

玄策说:“不见有心念还是无心念,就是常定,那怎么会有出定和入定呢?既有出定和入定,那你就不是恒常的禅定。”
    

【原】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译】
智隍没有话回答了,过了很久,问玄策说:“你师承何人啊?”

玄策回答:“我的老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问:“六祖以什么为禅定?”

玄策说:“我的师父所讲的禅定,是妙不可言的圆寂境界,本体和应用融合为一,五阴(色、受、想、行、识)本来是空无一物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并非真正存在,所以没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也没有神定和神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在不执着的情况下显现的,要远离一切专注于某一境相产生禅定的想法,不对禅定着意进入或者离开。禅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要有产生禅定的想法,而是心如虚空,但也没有对虚空作度量的标准,即无虚空之相。”
    

【原】
隍闻是说,径来谒(yè)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译】
智隍听了以后,就直接前来参见慧能大师。大师问他:“仁者从哪儿来?”智隍讲述了与玄策相会的情况。

大师说:“正像玄策说的,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着意于追求空,那就能自在应对、运用而无所滞碍,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不对境生心,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的一切情感都不要执着,凡是一切事相皆无挂碍,这样你就会感受到本性和万事万物融为一体,通达无碍,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定中了。”
    

【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后归河北,开化四众。

【译】
智隍听了以后获得大觉悟,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不再执着了。那一天夜里,河北地区的士子和百姓都听见天空中有声音说:“智隍禅师今天悟道了。”智隍后来拜辞大师,返回河北,弘扬禅学,教化僧俗四众弟子。
    

【原】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译】
有一个僧人问慧能大师说:“黄梅五祖的真谛,谁获得到了?”

大师回答:“能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

僧人又问:“和尚你得到了吗?”

大师回答:“我没有得到佛法。”(所谓得道,乃回归本性,实无所得,故大师说没有得到佛法,这正说明大师已获真传。)
    

【原】
师一日欲濯(zhuó)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

【译】
慧能大师有一天要洗涤一下五祖传授的袈裟,因为附近没有清洁的泉水,就走到寺庙后边五里远的地方,看见那里山林郁郁葱葱,有祥瑞的云气在盘旋,大师就举起锡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泉水立刻在杖下喷涌出来,汇集成一个池塘,大师就以膝跪地,在水边石上洗涤袈裟。(此故事说明大师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洗涤佛家法宝,必有与之相应的胜境。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大师对恩师五祖的怀念和感激,表达了大师将佛法弘扬光大、使弘法局面焕然一新的决心。告诉我们修行人不能忘本,成就佛道乃是与恩师、与圣贤共同弘法的开端。)

【原】
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

【译】
忽然来了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大迦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东土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从人间的寿命看,达摩老祖应已圆寂,但六祖毫无惊讶,这说明成就佛道的圣贤已了却生死,与大道相合,具有随缘示现的能力,佛家诸多神通之事并非虚构。更说明弘扬正法并非一己一世之力,历代先师、家人都在关心帮助着我们的成长。)
    

【原】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wǎng)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译】
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做什么事。方辩说:“我会塑像。”

大师认真地说:“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大师在考察方辩是否明心见性,是否视本性为大师之本体,其本意并非让方辩为其塑像。)

方辩一时未会其意。过了几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
    

【原】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师乃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yì)地中。

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译】
大师笑着说:“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却不懂佛性。”

大师用手抚摩方辩的头顶说:“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

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

并发誓说:“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并做住持。”(此故事说明如果没能离相,没有明心见性,只知烧香、拜佛、塑像,纵然有方辩那样的决心,也只能享受人天福报,而无法达到回归本性的境界。)
    

【原】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译】
有一个僧人举出卧轮禅师的一篇偈语说:“卧轮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控制自己,让自己不去思维,进而百物不思,菩提智慧日日增长。”

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来修行,那是给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缚。”
    

【原】
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译】
于是,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慧能从无起修的想法,不为了达到某一境界而使用技巧,也就是不对境起念,不着相,一切任由本性智慧自由流淌,于相离相,于念无念,不是把自己等同砖石瓦块。明彻一切外境中的万事万物,但不起是非爱憎等分别之心念,这样就回归了本性,这种本性的菩提智慧不增亦不减。”
    

【注释】

①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待续)

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29

六祖坛经 · 目录

上一篇机缘 第七节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

机缘 第八节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4-24 08:40 上海 听全文

机缘 第八节,东祥书院,22分钟

【原】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译】
有一个修禅学的僧人叫智隍,当初参拜过五祖弘忍,认为自己已经明了了佛法核心,在草庐中长期打坐修行,已经二十年了。
    

【原】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译】
慧能大师的徒弟玄策,云游到了河朔一带,听到了智隍的名声,就到草庐去访问他说:“你待在这儿如何修行?”

智隍回答说:“入定。”
    

【原】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译】
玄策说:“你说在入定,你入定时有心念呢,还是无心念呢?如果是无心念入定,那么一切草木瓦石都应该能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那么一切有情有识的普通众生也应该能入定。”
    

【原】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译】
智隍说:“我正入定的时候,不见什么有心念还是无心念。”

玄策说:“不见有心念还是无心念,就是常定,那怎么会有出定和入定呢?既有出定和入定,那你就不是恒常的禅定。”
    

【原】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译】
智隍没有话回答了,过了很久,问玄策说:“你师承何人啊?”

玄策回答:“我的老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问:“六祖以什么为禅定?”

玄策说:“我的师父所讲的禅定,是妙不可言的圆寂境界,本体和应用融合为一,五阴(色、受、想、行、识)本来是空无一物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并非真正存在,所以没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也没有神定和神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在不执着的情况下显现的,要远离一切专注于某一境相产生禅定的想法,不对禅定着意进入或者离开。禅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要有产生禅定的想法,而是心如虚空,但也没有对虚空作度量的标准,即无虚空之相。”
    

【原】
隍闻是说,径来谒(yè)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译】
智隍听了以后,就直接前来参见慧能大师。大师问他:“仁者从哪儿来?”智隍讲述了与玄策相会的情况。

大师说:“正像玄策说的,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着意于追求空,那就能自在应对、运用而无所滞碍,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不对境生心,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的一切情感都不要执着,凡是一切事相皆无挂碍,这样你就会感受到本性和万事万物融为一体,通达无碍,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定中了。”
    

【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后归河北,开化四众。

【译】
智隍听了以后获得大觉悟,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不再执着了。那一天夜里,河北地区的士子和百姓都听见天空中有声音说:“智隍禅师今天悟道了。”智隍后来拜辞大师,返回河北,弘扬禅学,教化僧俗四众弟子。
    

【原】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译】
有一个僧人问慧能大师说:“黄梅五祖的真谛,谁获得到了?”

大师回答:“能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

僧人又问:“和尚你得到了吗?”

大师回答:“我没有得到佛法。”(所谓得道,乃回归本性,实无所得,故大师说没有得到佛法,这正说明大师已获真传。)
    

【原】
师一日欲濯(zhuó)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

【译】
慧能大师有一天要洗涤一下五祖传授的袈裟,因为附近没有清洁的泉水,就走到寺庙后边五里远的地方,看见那里山林郁郁葱葱,有祥瑞的云气在盘旋,大师就举起锡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泉水立刻在杖下喷涌出来,汇集成一个池塘,大师就以膝跪地,在水边石上洗涤袈裟。(此故事说明大师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洗涤佛家法宝,必有与之相应的胜境。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大师对恩师五祖的怀念和感激,表达了大师将佛法弘扬光大、使弘法局面焕然一新的决心。告诉我们修行人不能忘本,成就佛道乃是与恩师、与圣贤共同弘法的开端。)

【原】
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

【译】
忽然来了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大迦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东土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从人间的寿命看,达摩老祖应已圆寂,但六祖毫无惊讶,这说明成就佛道的圣贤已了却生死,与大道相合,具有随缘示现的能力,佛家诸多神通之事并非虚构。更说明弘扬正法并非一己一世之力,历代先师、家人都在关心帮助着我们的成长。)
    

【原】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wǎng)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译】
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做什么事。方辩说:“我会塑像。”

大师认真地说:“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大师在考察方辩是否明心见性,是否视本性为大师之本体,其本意并非让方辩为其塑像。)

方辩一时未会其意。过了几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
    

【原】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师乃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yì)地中。

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译】
大师笑着说:“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却不懂佛性。”

大师用手抚摩方辩的头顶说:“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

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

并发誓说:“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并做住持。”(此故事说明如果没能离相,没有明心见性,只知烧香、拜佛、塑像,纵然有方辩那样的决心,也只能享受人天福报,而无法达到回归本性的境界。)
    

【原】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译】
有一个僧人举出卧轮禅师的一篇偈语说:“卧轮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控制自己,让自己不去思维,进而百物不思,菩提智慧日日增长。”

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来修行,那是给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缚。”
    

【原】
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译】
于是,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慧能从无起修的想法,不为了达到某一境界而使用技巧,也就是不对境起念,不着相,一切任由本性智慧自由流淌,于相离相,于念无念,不是把自己等同砖石瓦块。明彻一切外境中的万事万物,但不起是非爱憎等分别之心念,这样就回归了本性,这种本性的菩提智慧不增亦不减。”
    

【注释】

①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待续)

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29

六祖坛经 · 目录

上一篇机缘 第七节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 空 」 谈浅说

梵文
“ Śūnyatā ”
是名词,

衍生自形容词
“ Śūnya ”。

《 成唯识论述记 》 :

「 梵言瞬若可说空。
名舜若多。
如是空性。」


“ Śūnyatā ”
汉译是
「 空性 」,

至于英译则是
“ Emptiness ”。

作为一种外来思想,
受因缘所限,

佛教东传
须要藉助翻译
是在所难免。

对梵文
佛教典籍中的概念,

翻译方法
可以用音译
和意译两种。

我们熟悉的
「 佛陀 」 是梵文

“ Buddha ” 的音译,

它的原来意思是觉者。

採用
哪一种方法来翻译,

主要是看中土
原有的语言中,

能否在不须
繁冗的文字下,

亦能充分表达
这外来概念为原则,

并无优劣,
音译也可以随时间
给汉字赋予新的意义;

「 佛 」
就是最佳的例子。

在汉文佛典中
不乏音译和意译
两者并行的例子,

例如
「 菩萨 」 是
「 菩提萨埵 」 的简化,

音译自
“ Bodhisattva ”,

意思是觉悟的有情。

「 观自在菩萨 」
则意译自
“ Avalokiteśvara ”
合字连音,

“ ava - lokita ”
意思 「 观 」;

“ īśvara ”
意思
「 自在 」。

有的梵文概念
在初传中土的时候,

一时未有想到
合适的汉词,

往往就先权宜地
採用音译,

往后经不断的琢磨,
以合成词的方式,

用两个或以上的
词素合成一个
具有新义的词语,

例如早期般若经,
东汉支娄迦谶法师的
《 道行般若经 》
把梵文
“ Tathāgata ”
音译作
「 怛萨阿竭 」,

至后秦鸠摩罗什法师
和唐初玄奘法师
所翻译的般若经
已经统一用意译
「 如来 」 一词。

在理解佛理的时候,

对于意译是否能充分
表达原来梵文的
概念是有其重要性。

西方着名佛学研究者,

孔兹
( Edward Conze )
就认为英文的
“ Emptiness ”
未能充分表达出梵文
“ Śūnyatā ” 的
深层意义。

梵文属于印欧语系,

由字根开始变化构成
不同的词干,

配合语尾变化来
表现不同的时态,

例如
「 佛陀 」 和
「 菩提 」
源自同一个字根
Bhuh ( 觉悟 )。

孔兹从
“ śūnya ” 的
梵文字根
“ śvi ” 着手剖析
“ śūnya ”
最原始的意义。

“ śvi ” 的意思
「 膨胀 」,

为甚么膨胀
和空性相关呢?

我们可以试想想 :

就像气球一样,
在对外逐渐
膨胀的同时,

其内部的
「 空 」
也渐次形成,

外观上广延的实在,

只不过是空无一物
在支撑着。

“ śvi ”
表义是膨胀,

却又隐含
外膨内空的深意。

众生不外乎
是五蕴所成,
人格不断地膨胀,

其表现为无止境的
贪、嗔、痴,

一个
「 我 」
被这股炽烈的
欲望反衬出来,
执以为真,

其实这只不过
是五蕴炽盛的表现,

内里从来没有一个
所谓
「 人 」 的
实我存在。

「 无我 」
是相对于五蕴来说,

执着我的存在
则五蕴亦无从说起。

单单看
“ Emptiness ” 的字义
而忽略梵文
「 外膨内空 」 的含义,

往往容易堕入
虚无主义的深渊。

语言是随时间
而不断地变化,

如果不在原有言辞上
衍生新的意义,

又如何应付日新月异的
环境变迁呢?

“ Śūnyatā ” 以
「 空性 」
作既定的译法,

想必当时的
高僧大德们
是经过不少的考量,

千锤百炼、
推敲而得。

今天我们如果
只是望文生义,

忘记思维
受时空所制约,

忽略了译经的
时代背景,

简单地用今天的
语言知识来理解,

往往会和前人
心血擦身而过。

故此,
下面会尝试透过
对古汉字
「 空 」 的考察,


「 空性 」
是否能充分
呈现出梵文
“ Śūnyatā ”
这概念。

「 空 」
甲骨文从缺,
有金文,

出现时间
应可溯至周。

此为形声字,
声符 「 工 」,
意从 「 穴 」。

根据
《 说文解字 》 :

「 空 :
窍也。

从穴,
工声。」

《 汉书.鲍宣传 》
顔师古注 :

「 空孔也。」
空的定义是
「 中空无有 」

和孔、窍、穴同义。

都是需要从一个
实体衬托出来;

例如物件中空
才能呈现出
「 孔 」,

土丘中去掉泥土才能成
「 穴 」。

故此
「 空 」 的古义
并不是等同于虚无,

须要
先有之外
才能形于内。

《 水经注.江水 》 :

「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 管子.五辅 》 :
「 仓廪实而囹圄空。」

空作定语,
例如空谷,
囹圄空,

形容山谷杳无人烟,
牢狱空无一人。

《 论衡.正说 》 :

「 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
空造两百之篇,
献之成帝。」

「 空 」
作状语,

意为
「 凭空地 」,

例如
「 空造 」
是凭空地捏造的意思。


「 造 」
这存在的意味下,
空才能被瞭解到,
产生作用。

空的衍生用法,

不论定语或状语
皆须指涉一种
存在的意义,

否则难以名状。

今天我们日常
看到的一些词,

例如
「 太空 」、
「 真空 」 等
都是一些扩张用法的
复合词,

容易让人产生
虚无的想法。

空的原始意义
须要以实相对,

建构于有之中,
和梵文字根
“ śvi ” 的意义类似。

「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

空要从有中来看,
一个漫无边际、
虚无缥缈的
「 空 」
是无法想像的;

正如,
要如实领悟
「 五蕴所成 」
才能体会到
「 无我 」 的真意。

「 空性 」
这汉词确实充分地
表达了梵文
“ Śūnyatā ”
这概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读书真的能让人懂得很多东西,如果说以前上学时通过读书只是获得了知道,那么现在在工作中就是知行合一,以实际检验以前的知识,用读书修正实践的方向。钱伯斯特别推荐阅读
  • 走进各个汽配店与老板交流,呈上我们的发行手册,聊聊行业现状,老板们也呈现出热情、乐观的一面,大家基本都会说一句话:“疫情可算消停点了,赶紧把生意做起来。但我们看
  • 最近闹得比较大的熊本蛤蜊产地伪造事件,金子san想表达的是产地伪造这事这见怪不怪,但就算是中国进口的,只要能进到日本市场,品质是没问题的。但是当时没有任何店铺会
  • 对于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能接受,我们都在同样的市场过筛子,你我都一样……3、地产需要高位震荡吸引人了,炒股,这件事情很简单,特别是行业炒作,也就是赛道炒作,它不会
  • 有一天,朱元璋无事,便在自己的宫殿中四处走走,感慨之心油然而生,仰天感叹:“想我之前只想自己饱腹,做些抢银两的事,没成想会有今天的模样。很多人聪明,锋芒毕露,结
  • 八.刘浩存刘浩存是张艺谋捧起来的首位00后演员,2016年,刘浩存通过三轮试镜成为电影《一秒钟》女主角的候选人,经过三年的训练,才被确定为《一秒钟》的女主角,张
  • #NCT_DREAM[超话]##NCTDREAM_GlitchMode# DREAM正规二辑 音源【实时】220412 KST 01:00 主打 『Mel
  • 江苏中正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是合法从事检验、鉴定、测试、验货和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服务的领域主要有工业、建筑、化学、体育、生命科学、政府服务、标准研究,一直致力于
  • 为了扭转垄断国企的亏损局面,为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政府,对得起中国烟草,即日起,本博拟决定戒烟,有响应的吗?打工生涯需尽快终结,从最微贱的小老板做起,循序渐进、
  • 他以为自己是谁啊?(这是处女座渣男才有的特征吧[挖鼻][挖鼻]干嘛一棍子打死呀[揣手][揣手])还有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直接给处女座判了死刑:处女座谈恋爱“一定”
  • 作为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竞争力极強的设计领域,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是极大的缺乏,今后若干年仍是需要改革,现在的状况远远不如人意(来自全国的考生,华师的水平算最
  • 但故事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史坦尼斯的事业或许没有失败,雷加和伊莉亚之子伊耿在风怒角登陆亮出坦格利安的龙旗,丹妮莉丝深陷于奴隶湾……期待能早日看到卷六和卷七。又是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
  • 泰北蘭納緬甸法術團隊 山林法師-阿贊庵 【山林mo法除桃 】 團隊獨家 ️師父的這個法事,可以把那些正和爛桃全部斬掉 適合,對方b叛出g有w遇等,可以讓
  • 【文旅融合,#上虞城市书房入驻景区#】4月10日,陈溪风情小镇景区游客中心天香书房内,前来观光的游客正在这里休憩、阅读。via百观新闻 【文旅融合,#上虞城市书
  • 作为下半年河南最重要的车展,大河国际车展将会把众多刚刚发布新车带到你身边,60多个实力品牌,千款热销车型,新款豪车齐聚,同时这次车展还肩负着引领河南灾后重建,带
  • 沧澜仙尊出关后,决定公布慕云汀是自己命定情劫的真相:“给大家介绍一下,云汀是我老……”殊不知大家心照不宣:我们都知道是你女儿了!#师生粉[超话]#这世界那么多人
  • 未曾谋面的人和猜不到的内容 光是拆信时候的急迫和期待就很让人快乐✔️写在纸上的东西读起来好不一样 用心写下的文字一定会给人带来力量!#蔡徐坤[超话]#:
  • 记住,求不得是常态,不圆满是生活,所求非所得,并非失败,定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圆满,凡事过往,皆为序章,平安喜乐,次第花开,行走亦是圆梦,归来亦是前行,如果你正处于
  • ios戳这→ Android百度下载→ 一个立足国际性小型奢华领域的酒店品牌,选址在一流避世度假胜地,倾力打造极致表现当地自然人文特色的“目的地”酒店,以东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