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刊发于2021年第1期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喜欢团建# 很多人一听到团建,几乎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甚至有的人表示,宁愿加班也不愿意参加团建。在携程的报告中一份数据显示:80%的人对团建的感受是"一般"。

甚至,即便是老板花钱,很多人也不愿意参加,这是为什么呢?

说是团建,其实就是换了个地方开会
大部分团建不管什么游戏,基本就是让你明白一下几个道理:第一,团队很重要,要相信、依靠团队;第二,沟通很重要,领导和员工要学会换位思考,找出适合的沟通方式;第三,要想未来,不要只看当下。说白了,这种团建与其说是去玩,还不如说是为了强行灌输概念。
有的团建则更加过分,说是大家一起聊天谈心,结果全程都是在听老板谈工作,吃个饭还要挨领导的批评。说是团建,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开会听批斗而已,谁能开心得起来?

强制性要求员工参加团建,让人心生反感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为,团建是打造集体凝聚力的最佳方式。所以,所有员工都必须要到场。甚至,有一些公司,为了让员工参加团建,还规定不来的话,要扣多少多少钱。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有的人真的不喜欢这类活动。比如,有的人工作了好几天,就是想躺在床上睡个够,结果呢,你不管不顾的非要拉人家起来,别人能乐意吗?
还有的人,本来就有制定了自己的计划,想要利用周末跟老人、孩子好好聚一聚。结果呢,组织者为了完成自认为非常重要的团建,不管不顾的绑架员工,还美其名曰“员工福利”,着实让人不爽。

其实,很多组织者的初衷是好的,想着让大家通过团建活动一下身子、放松一下心情,只不过方式有些过激。如果可以做到,不占用员工休息时间、不在团建时聊工作、不强制员工参加、不逼迫员工参与痛苦的项目。它仍然是值得组织的。

毕竟,确实有很多人,他们因为公司职责不同,来公司几年了,还对很多同事很陌生,通过团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

最后想说,团建虽好,但绝对不能为了要办团建而办,而是了解到员工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帮到员工,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优点,当然就应该有缺点。
关键看你怎么看。
很多人囿于一隅,或管窥一豹,就巴拉巴拉发表意见。
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但谁还不是目光如豆心随意动的样子呢?都是常人。
鱼腴虽好,莫忘青葵。
我年轻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
那是某一年的冬天,北京,朝阳门。所见皆萧瑟,入目即灰黄。楼不高,且显破;人不多,还土俗。就以为所谓的北京不过是眼前的朝阳门。打心底,看不起。或叫落差太大。因为印象里的北京,是繁华,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人声鼎沸、气宇轩昂。
就这?街道窄小,民宅破落。单独看,如同老家的农院。
其实不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是落日弥漫的橘,天边透亮的星我喜欢清晨钻进我房间的第一缕阳光,却都不及你的笑容灿烂喜欢就像是烟花升空,在心里zha开了花~我的意思是>我好喜欢你你会喜欢
  • 1.《民国之燕燕》BY 多木木多(民国)2.《贵妃娘娘一路高升》BY 屋里的星星(宫斗文)3.《天真》BY 南书百城(暗恋,算法工程师✘空军特种兵)4.《岁中香
  • 这种对于用户来说毫无用处的配置出现在车上,是一种典型的无用设计,作为电动车企当然不可能不明白这种道理,但是为什么他们还要这么做?我大胆猜测标准制定者最初的用意应
  • 盘点18位父辈们最喜欢的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年过九十,头发依然十分茂密,91岁的郭兰英精神状态也还不错。克里木从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开朗,又不乏幽默,为他以后的
  • #山西经济资讯频道每日经济报道# 柳林:大山深处暗藏商机 隆冬时节“年年有鱼”看捕鱼、品鱼头这些在沿湖城市能看到的景象,现如今在吕梁柳林县留誉镇同样可以实现。全
  • 账号已删除颜值很高,剧情合理又不合理,善不善良什么的因为我的世界没有这么多的勾心斗角所以就还好,但是女主确实很可爱,傻白甜但是依旧很让人喜欢这就是最大的优点,这
  •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受“奥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9月27日~28日,海南省将有一次强风雨天气过程;29日~30日,海南岛东半部地区仍将有较强降水。海南省气象台预
  • 一本达线人数121人,达线率17.8%,本科达线率、一本达线率位居全市三星级高中第一,且超越市内4所四星级高中,2人进入全县前40名,兑现了“让学生得到最好发展
  • 下班舍近求远去九字少女家楼下做核酸,想着当做闲逛,就慢慢地走走,哪怕赶不上也没所谓。然后走着走着到最后200米的时候忽然不甘心了,觉着走这么远了做不上挺亏的,于
  • 我也不是不快乐 我其实挺快乐的 和朋友出去玩 吃好吃的东西喝喜欢的奶茶 甚至刷搞笑视频我都能笑的岔气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让我感受到快乐的东西 就像心跳反射一样笑
  • #四川宜宾#【起步广场骑游道进入栏杆附属施工 预计12月向市民开放】“目前已经进入了骑游道栏杆、绿化等附属设施施工,预计整个工程11月底完成,12月初就可以亮
  • #鲁东大学图书馆[超话]##鲁大图书馆读书打卡# I could easily forgive his pride, if he had not mortifi
  • 有人说“若你没经历我的经历,请别自以为是的劝我大度”还有人说“心里装着仇恨走不远”我认为“能被定义为仇恨的事件,就不能被放下和忘却,只能被更强大的心量容纳和转化
  • 正、草、隶、篆诸体皆全,既有老一辈书法家,也有近年来涌现出的后起之秀,还有春笋向上般的青年书者。有《臺靜農書藝集》及小説、散文等書出版。
  • 03一辆还会让人忍不住开的行政级座驾都说新辉昂回归百万级质感,看完后发现不假其实说到行政级座驾,它们坐起来的感受一定都是非常好的,但新辉昂却是一辆会让你纠结该开
  • 全新雅阁(NEW ACCORD)中控台 懂年轻人所想,让生活更具温度 作为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成长的一代,90后、95后年轻消费群体对智能化产品的依赖和
  • #南宁旅游新鲜事# 【“环广西”已成体育圈“热词” 】绿城体育圈年年有热词,如今轮到“环广西”。 将于10月19日起在广西北海、钦州、南宁、柳州、桂林5座城市轮
  • 文案在优秀~~都不及最好的生活,就是忙有所值,闲有所趣[一起加油][一起加油]都辛苦了优秀的人真多 辛苦了优秀的人让人最暖心 辛苦了优秀的祖国故事让人最暖心
  • 饮一盏时光与流年同醉​醉在这有你的岁月中不负韶华 不负相遇画地为牢依旧情愿走走停停 兜兜转转静坐在时光的门楣固守一方净土 闲看花开花落静候云卷云舒 珍惜生命中注
  • [呲牙]「匠勢薈」樂分享|@匠勢中國| 【华裔“女赌神”赵苏茜:一局赢400万,赌场成提款机,33岁遭焚烧】提起赌博,我们的心中都对它是一种不好的印象,事实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