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通透的人,总结出哪些无效社交?
1、只有微信,别人不说手机号的,就是无效社交。

2、兜比脸干净,还去巴结人,没什么作用。

3、领导改行,哪怕关系再好,对你现在的工作也没有增益。

4、没有实力,还打输赢上万的业务牌,就是让人看笑话。

5、你主动请朋友客,他却带你不认识的人赴宴,这种饭局没有意义。

6、拼夕夕动不动让你“砍一刀”的,就是浪费时间的社交。

7、临时打电话让你去喝酒的,要么去买单,要么就是填空的。

8、点赞之交,尽早远离。

9、隔三差五让你给他的孩子、朋友、亲戚投票的,再好的关系也拉黑。

10、逢年过节,发群祝福短信的,没有任何诚意。

11、你是砍柴的,遇到一个放牛的,你们相谈甚欢,最后牛吃饱了,你却空空如也。

12、离职了,还请同事吃饭,这钱真没必要花。

13、被别人拉到谁也不认识的群,关键没经过你的同意,这样的人少来往。

14、聊的都是女人、性、八卦之类的,直接借故走人。

15、饭局上,每个人都盯着手机看世界杯,那么直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16、超过4个人以上的酒局,没有任何社交意义。

17、同学会是最无聊的“炫富”会,也是拆散一对又一对的“破鞋会”。

18、年薪十万打工仔,跟年赚10万的个体户,注定尿不到一个壶里。

19、同事扎堆,吐槽领导、埋怨公司,赶紧远离这群人。

20、熟人一上来就跟你说婆媳那点破事,听听就行,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1、闺蜜动不动跟你聊名牌包包,还隔三差五炫耀新男友,赶紧远离。

22、浑身上下都散发负能量的人,有多远离多远。

23、发短信不回,打电话直接挂了,第二天再回复说在忙的,就是没把你当回事。

24、打开通讯录,看到名字却想不起样子,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添加的,这种人基本不会再有交集。

25、开个二手BBA,再怎么“装”,也挤不进富人圈。

26、混职场,跟下属关系再好,也没有什么用,真正有用的资源还是职位比自己高的人。

27、求别人帮忙才知道送礼的人,这种交际利益性太强。

28、酒醉添加的人,除了占用内存,别无他用。

29、毫无底线和原则的舔狗式社交,除了自降身份,没有任何增益。

30、你骑小电驴,别人骑“公路赛”,相互看一眼,谁都瞧不上谁。

31、“企鹅”刚兴起的时候,跟屏幕对面的大叔聊一整天的,就是虚幻的无效社交。

32、同样都是月薪过万,大学生和农民工,在亲戚眼里待遇就是不一样。

33、男人追女人,对方只会回“嗯”、“啊”、“哦”的,就不要再付出了,你不是她的菜。

34、公司组织团建,是既费钱又没意义的无效社交。

35、同事相处别用心,离职了注定人走茶凉。

36、讨好别人,什么都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味地委屈自己,最后自己不会得到同情。

37、有领导在的饭局,不要主动添加任何人,因为没人在意你这个小角色。

38、全是女人的酒局,最好借故离开,因为这比宫斗剧还现实。

39、中途打电话让你参加的局,基本都是去闹眼子的。

40、没有实力,不要好为人师,因为没人会听。

41、你站起来给别人敬酒,别人没碰酒杯,却转身看别人,这时候直接干了,然后说一句“告辞,大家慢吃”。

42、物质上拼着你,精神上压迫你,逮到你就是一顿冷嘲热讽,就是让你抬不起头,这种人直接拉黑。

43、当你是情绪的发泄桶,这是浪费时间。

44、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多,做得少,这种人活在梦里。

45、发达的时候,像绿头苍蝇缠着你;一旦失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人过于势利。

46、不是一个经济水平的人,不可能真心交往,除非人家有把柄在你手上。

47、借钱的时候“装孙子”,还钱的时候“变大爷”,这种人浪费时间。

48、冒着风险把车借给别人,结果人家还车不知道把油加满,车不洗干净,最气的是别人违章扣分,还不主动处理,这种人别来往。

49、你有钱有实力,哪怕甩人家一巴掌,都是有效社交。

50、实力不行而且穷,什么社交都是无效社交。

昨天贴出某某名记对贺敏博士(铊毒案头发分析论文作者)采访的文字精简版,因为已经消失了,所以没看见的朋友只能去自己去其它地方找截图,应该有不少人截了。我还有点其它想说的,但不想污染那个帖子。所以另开一篇。

这个采访,很明显,是针对方舟子,他这些年散播了一些谎言,而且影响比较大。所以,记者通过访谈当事专家,做了点清理工作。接下来呢,相信贺敏博士就会遭到老方猛烈的人身攻击了,应该会持续大概2-5天,同时他的粉丝们多半会高喊“教主有理有据”、“对方自己提供的证据,恰恰否定了她的结论”、“刨去那些骂人话,老方的论证还是有价值的”之类延续20多年的老派口号。算了不多讲了,这些行为模式我都摸透了,很无聊。

我现在很少看方舟子的作品,容易工伤。他这几年应该是在打造一个cult圈子。上回看见他对该案的分析,还是大概1月初的时候,他的几个粉丝在炸群的时候转过来的,我当时正好在这个群里,就看到的。粉丝转这些帖子的目的:一是证明他有理有据。二是证明老方也是会认错的。因为当时群里有个轴人,非说老方死不认错。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挺身而出,厉声驳斥他:老方当然会认错,只要这个错不影响他的目标(比如构陷别人什么的),他不在乎认错。

那他的分析是什么样的呢?他说,下铊毒并不是在学校里。为什么呢?因为贺敏的论文证实朱令不可能在学校中毒。他说:根据……,朱令头发全部掉光是12月10日,用头发生长的速度和毒物分布的情况计算,中毒……最可能在7月10日左右,99.9%不晚于7月底,最可能是暑假在家中中毒。(注:94年,清华是8月7日开始小学期,学生在此前返校)

然后有个人,好像是麦田吧,就贴了朱令12月11日演奏广陵散的视频给他(图1),视频显示,她一头长发都在呢,所以头发掉光不可能是12月10日。于是方舟子就改了口,是我搞错了,应该是12月23日她的头发掉光,不是12月10日。

你看,他的确认错了吧?粉丝们挺起胸膛,谁说教主不认错?但我说的也没错啊,只要不影响他的目标,他不在乎认错,反正往后推13天。加个13天,7月23日最大概率,最晚不晚于8月12日,论点勉强还是成立对吧?要是证据显示他的结论要往后推30天,那恐怕反应就不一样了,他会当场说朱令戴的是假发你信不信?如果你不信,我建议你去看《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第二章第一节 ,看看他以前面对类似证据是怎么干的。https://t.cn/EAdGUbp。

当然这是风凉话,有些人一定是不乐意听的,天下谁人不犯错,有错就改不好吗?你怎么还嫌弃上了呢?那我就来问你啊。他之前错哪了?怎么错的?你能说出来吗?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什么?

算啦,我觉得引导大家思考,还是太累了,在网上大家擅长的就是不思考。我整理一下如果我面对这种情况,会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

1.第一个问题,方舟子他错哪了?之前他判断12月10日头发掉光,与事实完全相左。他这么牛逼,怎么会把这么简单的事实判断错的?他到底犯了什么毛病,导致他判断出错?为什么会犯这样的毛病?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小,但很关键。你如果在出错、或者上当受骗以后,连问自己问题的意识都没有,那你就是妥妥的网络韭菜。以后还会不断的出错和上当受骗。

2.第二个问题,朱令带着病痛在民乐团弹琴之事,乃至其照片录像,网上每轮讨论都传遍了。我相信任何一个研究过该案件的人,肯定是见过的,属于最基础的材料。方舟子谈这个案子,至少谈了有15年了吧,怎么好像这些最基础的事实,他看上去完全不知道?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他的粉丝,那些人也是一样的,对要谈的事情,那是啥都不知道,但就是非常的自信,一开口你就清楚,他们对一件事的认知,那就是教主语录的子集。比如很多人在我面前大谈投毒的铊里含有杂质铅,所以是外来的。其实,第一轮投毒时那几个月,血液里根本没有铅,里头铅的小幅波动大概率是误差或排毒器官失能所致,跟第二轮投毒时伴随着高剂量的铅中毒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论文作者贺敏在采访中确认的。

其实,这种状况也并不仅仅出现在这一次,如果你想详细了解,可以看《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第三章第四节。里头有个情节几乎完全相同的例子。

3.第三个问题,他的结论是朱令第一次中毒是在家中,那之后几个月她在清华的那二十几次中毒呢?他解释了吗?你能告诉我他是怎么解释的吗?依据又是什么?不会说是把家里的含维铊命的奶粉带来吃了四个月吧?而且有一天还突然吃了5倍以上的量,以至于飙出一个高峰值?(笑)

对事件做任何解释,不能只符合一个点,跟其它都矛盾,然后就跑出来给人“普及”,乃至怼人,这不行。

对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什么呢?

方舟子选择12月10日,是引用李新建(并非案件目击者或当事人)的材料,但其它无数说法(包括当事人、记者、医院等)均与之相左,在12月23日左右。那他为什么会去采信一个明显与这些人乃至证据相悖的材料呢?因为不停把日子往前提,对他的结论有利,能达到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臭臭跟自己不对付的贝志城(前几年他人气最旺时暗示是贝志城投毒,但时至今日人气溃散,这个论证目标难度已显然过大,所以就降低了一档,臭臭对方,暗示对方撒谎,就行了)。

为什么他看起来完全不清楚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比如去民乐团弹琴的日子,或者第一次投毒时没有铅之类的?因为当你想要搞清事情时,才会梳理这些东西。如果只是为了把敌人搞臭,那当然是什么信息有利就拿过来用呗,不靠谱也不要紧。不利的信息,统统瞒着粉丝。不信的拉黑洗粉,提高基本盘忠诚度。攻击别人,这样做才是最有效的。搞清事实,反而没多大意义。

为什么他就揪着一个点呢?这是社会事件中,论证虚弱的一方,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他没法把他的那套奇葩的叙事说圆,所以他大部分精力会花在攻击别人的叙事上。人家的猜测,哪怕符合100个材料里的99个,那我只要集中攻击剩下的1个就行了。至于我怎么解释另外的99个和我矛盾,那不重要。因为我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我们都很烂,我们都不可靠,这事反正怎么说都有理”的印象,这就够了,比建立自己可靠的叙事要容易多了。所以老方不会一个个去圆这几个月的投毒是怎么投的。

通常这种情况下,不是说他揪着的这个点就可靠了。只不过往往围绕这个点的论述,要批评起来比较麻烦、复杂而已。现在我来讲一下他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说,亚裔女性的平均头发生长速度是411正负53um(这只是一个标准差的范围,不是说所有人都在内),然后用第一次投毒的那个尖峰到发根的6.26厘米除一下最快的情况就行了,应该是……135天,也就是……啊?8月10日,对吧(方舟子简化为“8月上旬”,这个小细节我就提一下)?中间情况则是减17天,7月24日。对吧?

其实即便一个标准差里,概率圈也已经有落在8月7日以后了,何况学生在返校日之前几天回来也很正常,此外,我再给大家提供一条新信息:

东亚人的头发生长速度,在亚裔中也是排前列的。(图2,这里的平均数字包含男女,实际上女性速度又大于男性)

其实,抛开这些,根本就不能这么去算概率。族裔和国籍都是非常粗糙的分类,具体到这个人,她的头发长速多少,才有实际意义。就算同一个人,不同的头皮部位,长速也不一样。中毒对头发长速会不会有影响?我们也不知道。所以用非常模糊粗糙的数据,算出结论,是非常不可靠,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你拿来参考,这个OK。但要拿这种变动特别大,高度不可靠,不稳定的结论,作为自己整个论述的核心立论基础,那就是非常虚弱的。

不但如此,为了维护这个论点,他还要无视所有其它对自己结论概率上完全不利的论据。这在认知上是不正确的。因为正常人他会去抓主要矛盾。比如从下毒的时长和频率看,毫无疑问是身边人。从下毒所需的专业知识(当时中国几乎无网络,没几个人知道铊有毒性,书里也不写,更难以接触到)看,凶手大概率也是落在某个很小的群体里的。当然,去有铊的实验室拿,乃至可能还需要前期制备,是很不容易,但概率是比对出来的,那些连实验室是啥,走哪个方向能走到,铊摆在哪个柜子里,都不知道的人群,肯定几率还是要高上无数倍了。

最后讲讲专业人士。我告诫大家,如果你的信息,包括反对他的信息,都是从老方口里得到的(这很正常,因为人很懒惰),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在证明他是对的,证人在证明他是对的,专家在证明他是对的。哪怕是反对他的人,也天天在主动提交否定他们自己的证据,看起来傻透了。

但这事儿有个反例,就是假如证人、专家,他们自己开口说话了,不再有劳老方辛苦“转述”的时候,矛盾就来了。

证人一说话,通常是否定他的结论,这个时候证人在他口中就不是证人,而是被攻击对象收买的“利益集团”了。

专家一说话,通常是否定他的结论,哪怕老方以前不停的引用该专家的论文、文章,这个时候,专家在他口中就会变成阿猫阿狗,毫无能力,窃居高位,天天在那里不知廉耻的造假人士。他会立刻把自己切换到另一个营造出来的“嫉恶如仇”角色中。

为什么非要攻击专家呢?因为方教是一个cult。我在五年前写过一段话(图3)https://t.cn/A6KiPE55,重复一遍:

对教徒来说,毫无疑问有且只有一个权威,就是教主。一旦教徒认可了别的权威,就会给方老师的形象带来一定风险。强化个人权威这件事,是方舟子最为在意的。

教主把对方称作专家、权威,为的是让对方来证明自己。实际权威依然在教主手里,权威本人,只是个用来使唤的木偶,因为这些人没有经营过自己的粉丝圈子,往往语言不通、对网络议题不感兴趣、不愿放下身段等,所以极不可能参与到他掀起的那些争论中。但是,一旦有某些特殊原因,导致他捧起来的这些专家、权威,可以自己在中文圈里独立发声。那么,这时组织里就会出现了两个权威,对于方教这样的信息结构,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所以如果专家看起来不受控,他就会猛烈的、恶毒的,攻击这些他以前看起来很尊重,经常引用的“专家”。我在五年前这篇文章中也附了一个例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热点《简兮念周辰川》简兮念 周辰川小说(完整版全章节经典小说)全文阅读
请+ 即可取全文
书名:《简兮念周辰川》简兮念 周辰川
主角:《简兮念周辰川》简兮念 周辰川
部分文段阅读:
  等她回过神,周辰川已经不见,只有一群争相抢问的记者。

  “简小姐,这次你获得花样女王桂冠,是有什么秘诀吗?”

  简兮念强忍着眼中的泪,回想周辰川的邀请,满心苦涩。

  “秘诀可能是八年中一直以来的孤独。”

  她说完便转身离开,只留下一众面面相觑的记者。

  赛场外,正飘着凄冷的细雨。

  简兮念站在雨中,泛红的眼眶中尽是悲戚。

  从前,她远没有现在这么优秀。

  只是走不出与周辰川离婚的痛苦,所以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了滑冰上。

  她以为这样就可以忘记他……

  坐在出租车上。

  简兮念裹紧了大衣,却总觉得有股寒意渗进了身体里。

  她拿出手机,怔怔看着备注为“辰川”的号码。

  这个号码被她拉黑又找回了无数次。

  如今也像那些回忆一样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请+ 即可取全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保守地分享你的小小宇宙,在那里遵守浪漫与天真守恒定律,时间永远地停留在曙暮辉时。而你沉默地伫立着,惯看秋月春风。
  • 近日七七八八[春游家族]国家公祭日升旗仪式去国贸接杨律下班感觉自己进了城电动车上站了一只肥喜鹊它真肥鸭鸭手打柠檬茶and蛙蛙让人心凉了半截的作业问卷雀实非常人性
  •   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部件生产基地,仅西青区就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余家,基本覆盖了汽车全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西青区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王华说
  • K线及K线组合很基础也很实用,基本上是每位散户技术炒股的入门必学之一,凭借K线可以判断进出场的时机,之前整理和分享了68种K线及K线形态,涵盖了每种K线组合的特
  • 2021爸爸妈妈也在身边了,一家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重要的了,其他的如果能更好,那都是锦上添花2022年的愿望依然是家人身体健康,和和美美,
  • 从最热的夏天走到最冷的冬天,一段难忘的时光又要结束了……我从来都相信,人和人的相识,相处都是美好缘份的开始……自己也很幸运,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关照十年前,十年后
  • 我喜欢过的人,希望有一天你也拿到这个奖。#张艺兴[超话]#别人的pyq:新年快乐(配上9宫格自拍/秀恩爱合集/2021回忆合集/蹦d视频/balabala)我:
  • 请广大居民朋友严格居家防控,自觉保持勤洗手、勤通风、讲卫生,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最后详细说说不粘锅的专业微压技术,一锅多用,节能省时。
  •      我喜欢随身带着highwing(螳人一族)自行车生活在别处,世间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生活在原处,因为别处或远处有你很多未知的东西,尽管“别处”或“远处
  • ”也想跟你在冬日的清晨,握住你的手,去充满生活气息的早餐店,去买热豆浆。❶❹最后一片樱花落在雪地里我落在你怀里❶❺这下 终于可以无忧无虑的喝下一杯热奶茶了哇❶❻
  •   据悉,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金华园小区,幼儿园、中小学就在小区内,出行有公交、地铁,超市、银行、社区医院等也应有尽有,无论是就医、就学,还是出行、购物等都已
  • 简单地说就是你站起来,手指尖顺着侧面裤缝到膝盖那一条线,其实主要就是敲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除了一般的减肥之外,还能减腿上、小腹部的赘肉,这些都是脾
  • 就以它的增程功能来说吧,烧油的同时提升了里程数,但也耗费油钱,这点和蔚来之类的比孰优孰劣就见仁见智了,不过35万的价格感觉还是有些小贵,如果不追求suv的空间感
  • 岁月的脚步匆匆而过…无论2021年赐予我们的好与不好;我们都照单收了,很庆幸也已平安度过…欢聚一堂吃顿团圆饭。这一年,我遇见了爱,听见了俯仰之间的珍重告白,也开
  • 先斗没有做花哨的形式也没有像大部分日烧店一样在拼和牛品牌和等级(宣传标语都是清一色的A5、花纹好、人肉背回来....)路子和其他店完全不同,主打“鲜肉”。大众对
  • #遥昇[超话]#人家是中奖抄,我是没中奖抄,果然,同人不同命[失望][失望]感谢爱娟们给我兔签,爱你们,么么哒。[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希望爱娟们平安喜乐,
  • 从2021到2022每晚都有特别的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对快乐说一句“欢迎光临” 把细碎的烦恼暂停关掉~其实已经做的不错了吧,一个人慢慢化解了一切不开心,并对
  • 比如,秋天透过树叶缝隙下来的斑驳陆离的阳光,比如,踩在路面上厚厚落叶上,发出的kache~kache~的声音,还或者是:一个出租车师傅和你的一段聊天,最云淡风轻
  • ❤️还有过抢了北斗的2个朋友去吃饭的事,不管和怎样的人都能成为朋友的是我(笑)。高地的事是,取得温泉总管的资格证这事在工作里用上了,是觉得真好呐看着他吧。
  • 高钙脆骨肉很有特色,羊肉中有一条薄薄的脆骨,吃起来口感也是羊肉的绵软里面伴着脆脆的,在红汤中稍微涮烫后即可食用,味道也很不错。午市牛肉乌冬定食套餐和午市猪排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