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作家鲍鹏山说,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的A、B两面。孔子教人经世致用,而庄子却指引我们回归自我,安顿内心。

庄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春秋时代。作为思想家,和其他诸子不同,庄子关注的不是如何纵横捭阖,平定天下。

他穷其一生,都致力于对心灵的探寻,和对命运的参悟。一部《庄子》,内容包罗万象,想象瑰丽,说理精辟,几千年过去,依然如珠宝般熠熠生辉。

书中这6句经典的话,凝聚了庄子超脱的思想,和通达的智慧。当你读懂了它们,也就真正顿悟了人生,从此变得通透释然。

看透无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庄子曾感叹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跃过一道缝隙,很快就结束了。

生命倏忽即逝,世事变幻莫测。人这辈子,一切光明美好,都敌不过旦夕祸福、机遇无常。北宋诗人黄庭坚,从小就被誉为天才。

19岁便夺得乡试头名,随后高中进士,进入庙堂后,一路升迁至中书舍人。然而前途无量的他,很快就迎来了命运的打击。

他先是得罪了小人,遭到污蔑,后又因为党争,被流放到瘴蛮之地宜州。由天子近侍一朝被贬为罪人,换作常人,怕早就一蹶不振。

黄庭坚却不以为意,他在诗里写道: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世间再美好的事物,转眼间都会变成遗迹,不如坦然对之,活出潇洒自在。

林清玄说:“无常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今日欢喜得到,明日就可能会为失去忧愁;今日风光正盛,明朝就可能跌落谷底。

既如此,倒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接纳人生无常,看淡起落境遇。对于叵测的命运,与其对抗和强求,不如顺其自然。

永远保持一份平和,努力过好当下,才是最豁达的人生态度。

看透得失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庄子·秋水》《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孙叔敖曾经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喜色。

他也曾三次遭到罢免,但也从不见有任何忧愁之色。他的好友肩吾对此十分不解,就问孙叔敖:“您三次上任,又三次罢黜,难道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吗?”

孙叔敖笑了笑,回答说:“我觉得该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也挽回不了,得与失往往自己无法掌控,又何必纠结其中?”

肩吾听后,大为叹服。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权衡利弊,患得患失,最终导致纠结痛苦。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旅程。很多事你看得越重,就像往背包里放石头,越攒越沉,最终会拖垮自己。

面对人生的得失盈亏,最好的态度就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拥有时不必得意,失去了也不必沮丧。

当你参透了得失,凡事都能以平常心接受和放弃,生活自然也就少些纠结,多些洒脱。

看透名利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庄子》里记载,有一天,庄子在河边垂钓。

这时来了两位大臣,他们受楚王委托,来请庄子出山,并许诺他宰相之位。

庄子听后,却淡淡地说:我听闻楚国有只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将它珍藏于宗庙,可谓荣耀至极。

 那么请问,这只龟是宁愿死去让人供奉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臣想了会儿,回答道:当然是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了。

庄子这才笑了,他慢悠悠地说道:“那就请回吧,我也只想在烂泥里打滚罢了。”对于汲汲于求的名利,庄子根本不屑一顾,而选择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他看来,人生最高级的快乐,不是追逐感官享受和身外荣誉,而应当是回归人的本性,寻求精神的超脱。

作家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写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目标上,而不应该只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一味追名逐利,难免会迷失自己,忽略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短的是利欲,长的是人生。学会看淡名利,远离喧嚣,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界的浮华,而在心灵的自由。

讨好没有结果,就开始取悦自己

曾看过电视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女主角大岛凪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察言观色,小心讨好。

同事工作出错时,她会主动背下黑锅;别人让她帮忙加班时,她也会一口答应。

烂好人的她每天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不愿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看到了同事们的群消息。

他们对大岛凪无情地嘲弄:“每天就只会说我懂我懂,说几句好听的她就什么都听你的。”

那一刻,她情绪突然崩溃,直接晕了过去。醒来的她终于厌倦了迎合其他人,决定重置自己。

她不再委屈自己去附和同事,不想沟通的人直接删除拉黑。

甚至为了远离人群,她默默来到乡下,读书、买菜、享受生活,开启了自我的救赎之旅。

渐渐地,当她开始取悦自己时,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惬意。

生活里,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活得最累。对方一个眼神,自己心中就波澜骤起。

对方随意一个嘱托,自己就忙不迭跑前跑后。

有时候不仅没讨好别人,反而委屈了自己,让自己陷入内耗与自我怀疑的深渊。

美国喜剧之王金·凯瑞便是这样。

金·凯瑞出生于贫困家庭,小时候为了讨好身边人,他会搜刮各种笑话来讲给他们听。

进入喜剧行业后,为了迎合观众,他不惜在电影中自毁形象,用夸张的话语来逗乐他们。

他的笑话越演越纯熟,认识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内心却早已不堪重负。

时刻都想着怎么让观众开心的他,最终患上了抑郁症,退出了喜剧舞台。

在他淡出大众视野后,他不用再挖空心思去说各种笑话,不用再关注所有人的情绪,他开始喜欢上了绘画,喜欢上了音乐。

他不再演喜剧,却终于做回了自己。

多年以后,他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他释怀道:“我很荣幸能够扮演金·凯瑞这个角色,但是一切都到此为止了。”

就这样,当他不再讨好别人时,自己也重新找到了活着的勇气与意义。

高尔基曾这样说:“对人要好,但不要讨好。”

总想着用言语取悦、用行为讨好,换来的往往不是别人的高看,而是自我的损耗。

人生短短几十载,任何需要巧言令色来维持的关系,都是错的。

自己的感受自己负责,没必要为别人的需求买单。

当我们学会取悦自己,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纪伯伦曾说:“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变得少言寡语。当我们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就不想再讨好任何人。

不会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得到认同而去争论。

毕竟,卑躬屈膝换来的关系,撑不了多久;没有回应的感情,只是徒劳。

在远离喧嚣的日子里,我们只需要听从内心的渴望,才能活得开心,行得坦荡。

不要再逢迎别人,你最应该讨好的,只有你自己。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57

如是知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佛告诉须菩提最后的结论,你要注意啊!真正学大乘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求得大彻大悟的人,于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应「如是知」,要了解知道金刚经这些一层一层的道理。「如是见」,要有这样一个见解,所以有知有见。  

知见两个字,再加一个说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个次序。按次序来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发慧悟道。真的悟道了,解脱一切苦厄,但是解脱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质世间一切的束缚。

当这些欲界、色界一切的烦恼、情感都解脱光了以后,还有个东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见,这个知与见仍要解脱,最后要彻底的空。刚才举出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这里也讲,发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见」。 

 如是怎么知?怎么见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么所谓外道者,即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谓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谓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是这一套!「一切」,整个归纳起来,空有都不住,无住、无著,所以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  

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

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我们自己的法相  

为什么说「不生法相」?为什么不说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法相,不「落」法相呢?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这是有区别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相?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  

譬如大家认为大彻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净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识已经构成一个形态,认为悟了道打起坐来,大概内外一片光,连电力公司的发电机都可以不要了。把光明看成电灯光、太阳光、月亮光那样,下意识的构成法相,构成一个形态在那里。 

 又譬如说,悟道以后,大概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相干,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古庙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里,就以为成佛了。如果成了这样的佛的话,世上多成一千个佛对我们也没有关系;山里早有的是佛,许多石头、泥巴摆在那里,从开天辟地到现在,都可以叫做佛。

反正它们对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换句话说,那是绝对的自我,看起来很解脱,一切事物不著,实际上是自我,为了自我而已!认为我要这样,因为他下意识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个法相。 

 一般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识形态,是你造作了这个法相。乃至于说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个法相,是个现象。有些人任督二脉打通了,奇经八脉打通了,河车大转,也都是法相。

我经常问:你转河车,转到什么时候啊?不要把自己转昏了头。你转转……总有不转的时候吧?转到什么时候才不转呢?任督二脉打通了,通到那里去呢?通到阴沟里去吗?还是通到电力公司?还是通到上帝菩萨那里?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里了。

自我意识形成一个道的观念,一个道的样子,一个道的模型。  

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所画的天堂也都不同。我们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国古时候的。

西方人的天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蓝眼睛;阿拉伯人画的另有不同。所以说,天堂是根据自己的心理形态构成的,谁能去证明呢?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识构成的法相。  

佛法唯识宗也称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从现象界开始分析研究,现象界也就是世间一切事,所谓的一切法;最后研究到心理状态,研究到心性的本来,以至于证到整个宇宙。

也就是说,法相宗从现有的人生,现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归之于心,然后反回到形而上的本体。如果套一句佛学的名辞来讲,这是从自己的身心入手,进而打破了身心,证到形而上的本体。  

华严宗不同于法相宗,是先从形而上的宇宙观开始,从大而无比的宇宙,慢慢收缩,最后会之于心,是使你由本体而了解自己。

普通的佛学,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体,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方法,佛学的名辞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  

现在金刚经快要结束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非常严重的道理,佛告诉须菩提,你想证得无上菩提大彻大悟而成佛,你应该这个样子知道,应该这样去看清楚,理解清楚,应该这样子相信,这样去理解。怎么理解呢?

一句话,「不生法相」,你心里不要造作一个东西,你的下意识中,不要生出来一个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所理解的佛,所理解的道,所理解清净涅盘的境界,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出来的,是此心所生。

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构成一个自我意识的观念。譬如我们上同样一个课,一百个同学中,各人理解的深浅程度都不相同,因为每人心里自生法相,自己构成一个现象,都非究竟。

这就是佛经上说,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的道理。尽管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并没有错。只能够说,每人抓到一点,合起来才是整个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个大象的话,佛告诉我们的是「不生法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    

我要过去  你过来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经所说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这个话在金刚经上常说。道理在那里?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等于过河的船,目的是使你过河,已经过了河就不要把船背著走,要赶紧把船丢下,走自己的路。  

佛经三藏十二部,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有时候又说即空即有,究竟那一样对呢?那一样都对都不对,要你自己不生法相。  

讲一个法相,包括了各种现象,譬如唯识宗,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个识来讲外,再把心理活动的现象,纲领原则性加以归纳,成为一百个法。如果详细分析起来,当然不止一百个;可是后世一般人研究唯识,就钻进去爬不出来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境界里头了呢?

钻到「有」,钻到一切法「胜义有」的法相里去了。就像龙树菩萨讲般若拿空来比方,与法相唯识宗的教育方法不同,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又落到「空」的法相里去了。所以说,任何法相都不能住,都不是。  

佛最后告诉我们,所谓法相,「即非法相」,那只是讲话的方便,机会的方便,教育上的方便,目的是使你懂得。

如果这样不懂,他换另一个方法,总是想办法使我们懂得。可是后世的人,把他的教育方法记录下来以后,死死抓住他说过的那个空,或拚命抓个有,永远搞不清楚。

事实上佛交代得很清楚,一切不落法相。不落法相以后,大家反而都说金刚经是说空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金刚经没有任何重点是教我们观空,金刚经都是遮法,挡住你不正确的说法,至于正确的是个什么东西,要你自己去找。 

 记得金刚经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禅宗的两个公案,一个是儿子跟父亲学小偷,对不对?还有一个是坐牢的那个公案,现在再说一个禅宗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出家学佛求道,想要开悟,跟著师父几十年。这位师父总是对他非常严厉,生活、行为都管得非常严。

但是一问到佛法,师父总不肯说。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青年人学佛一样,好像找到一位老师,马上就有妙诀告诉他,传你一个咒子罗,或者传你一个方法,今天一打坐,明天就会飞了,就成佛了;自己意识中构成了这样一个法相。这个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可是这个师父呢,问到他真正佛法时,就说:你自己参去!自己研究去!  

他自己暗想,十二三岁出家,天天求佛道,搞了几十年,这个老师嘛!是天下有名的大老师,是有道之士,跟著他却辛苦的要命,佛法也没有传给他一点,心中真烦恼。

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带了一把小刀上山,师父快要走这一条小路回来了,小路只能走一个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师父回来。

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难走,他看见师父低著头,慢慢走到了。其实他师父大概早知道这家伙在那里,他以为师父不知道,看到师父过来了,就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啊,我告诉你,我几十年求法,你不肯告诉我,今天我不要命了。」说著就把刀拿出来,「你再不告诉我佛法的话,师父啊,我要杀了你。」

这个师父很从容,手里还拿把雨伞,看他这个样子,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喂,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师父把他拉过来,自己就过去了。他听到「我要过去,你过来」就忽然大彻大悟了。  

我们大家参参看,「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句话他就悟道了,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所谓禅宗公案。现在大家很难找出答案,我说的也不是真的答案,只能打个比方给你听:我们大家学佛最困难,心中的烦恼,身体上的感觉,坐起来腿发麻,不坐时心里烦恼不断;很想求到清净,清净永远求不到。

烦恼不断,自己问自己怎么办?你自己里面的师父一定告诉你:「我要过去,你过来!」烦恼跑过了就是清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生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那么简单。

所以说,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条路根本是通的,烦恼即是菩提,那里有个烦恼永远停留在心中呢!你要是去想办法把烦恼空掉,求个清净,你不就是那个师父跟徒弟永远堵在路上,走不过来了吗?  

你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简单,我要过去,你过来,也不理刀,也不理徒弟,这个徒弟就清楚了,就悟道了。可见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都是著了一个佛的观念,著了一个道的观念。

人生最怕是著魔,实际上,你学了佛法,学了道,把道跟佛法捆起来,你正是著魔了;著了佛魔,著了道魔,著了功夫魔,著了清净魔。  

清净也是魔啊!所以禅宗祖师有几句话:「起心动念是天魔」,什么是天魔?是你的起心动念而已,你自己生的法相。「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大家注意啊!很多人都落在这个魔境,光想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是入定,那个是不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落在五阴境界,是阴魔。

「倒起不起是烦恼魔」,有时候好像很清净,你觉得很清净吗?有时候又觉得心里头好像有一点游丝杂念,可是也不要紧,可是也迷迷糊糊,这个就是倒起不起烦恼魔,无明之魔。说什么走火入魔!魔从那里来?魔完全是自心所造,没有其它的东西。

「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如此而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坚决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上“贵商易”APP投诉】目前,贵阳市全市范围内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贵商易##疫情防控##找政府##全国网络名人为西藏加油#【守护
  • 。。
  • #吞海广播剧[超话]##吞海热心市民论坛# 今天是发帖最后一天,来赶ddl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好运降临呐嘻嘻!以下是听剧时的小小感触: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吞海,
  • 说实话 追星追了很多年 多少次都是追着追着自己就没了那份热情 最近还是第一次正经体会到这种感觉 不想称之为塌房 他只是与我期望中的相差甚远 并且让我看到了他的那
  • 千顷楚南禅师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福州张氏子。初参芙蓉,蓉见曰:“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师礼辞,遂参黄檗。檗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师曰:“即今岂是
  • 25 天是一个「爬山」的过程,第一阶段走马观花,如果你处在极度沮丧,你会惊讶于原来一点点训练就能打开自己的注意力,发现很多错过的积极信号;第二阶段略有探险的意味
  • ”“我西南穿针王”“我双针老太婆”“樱木花齐”“赤木刚南”“最丑小团体:我 张颜齐”“你吃荤我吃素,荤素搭配嘛”“NSDD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他老是拿他那个
  • 我要和你说:“看多搞笑,你总抱怨自己不能成功,总在惶恐未来的道路,总害怕自己没有想要的未来,可是,其实你根本什么都还没有做,当然不会有未来。❶❸ 很多人啊,在需
  • ”“嗯 我确定 你确定我就确定”“那走”摇摆不定的天秤座 随心所欲的天秤座 总是突发奇想脑洞大开的天秤座正好需要一个可以跟上自己节奏的愿意去和你共同面对所有 且
  • ”“我对米兰的态度非常满意,我们统治了70分钟的比赛,但一旦我们放松一点,我们就暴露在了风险之下。”“国米能让我们顺利传球,我们没有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我们的
  • #清清wjx[超话]# 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偶然看到了你的救世关羽,当时我在想原来有人的关羽能玩到这么帅,一年后的今天我还是很喜欢很喜欢你,喜欢你在赛场上意气风发
  • #以太坊[超话]# :孙哥地址近 4 日增持超 2 万枚 ETH,孙哥可是出了名的波段王,他的增持给了市场很大信心,看好以太坊近期走势。#ENS[超话]# :8
  • 微笑带给您快乐的一天,短信给您带来温暖,早上好的问候,并且用快乐的语气给您带来快乐。试着用左手握住右手, 给了自己最简单的温暖.不会再奢求别人的给予,开始学着自
  • 亲近自然、专注绿植的Café Amazon这次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店名:Café Amazon金湖店地址:青秀区金湖路63号金源.现代城(商城)第一层L1-1-
  • 严智超在剧中的表现也同样出彩,其饰演的女主角是个萌妹子,但把控不好就很有可能看起来像个傻白甜,外形上的优势给颜值加分不少,本就是邻家女孩的长相,驾驭这一角色
  • 四是产业数字化支持政策1条,与市本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形成错位,结合哈尔滨市农业大市发展需求,着重对农业数字化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年内,将组织实施100个数字经
  • 也许因为场面吃药,加之年纪大了,总觉得老爸有时候会犯些小迷糊,有时候说的什么总是重复好几遍也记不住,但是他总又不好意思,愧疚每次去医院都要我陪着,有时候怕耽误上
  • 藝人#袁偉豪#早前孖老婆#張寶兒#影寫真,找來專業攝影師操刀,期間手拖手「私奔」寶兒又穿上Deep V泳衣晒線騷腿,相當有睇頭!」佳影时代影视培训集齐表演艺考培
  • 不过换个说法可能就摆脱了这些疑问,就是我老了。但总感觉自己做的钢结构及组合结构还不够多,所以几年前在撰写“五大秘笈”时,就有朋友希望我写一本钢结构秘笈,但一直没
  • 朋友推荐来着这个牌子,是真的很不错啊!#宠贵诺猫砂#网上很火的拍照方式 浅浅更一下下风最近真的炫了好多好多水想着在开学前 把家附近想吃的都炫一遍计划达成 开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