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大通智胜佛

(第一百零一段)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狮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稀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头,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佛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大通智胜佛”住世寿命为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印度的数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说:那由他当为千亿数。这么算来就是五百四十万亿个千亿,可见佛寿之长,是难以想象的。这还只是肉身生命,肉身生命住世如此长的时间后,即入涅槃,入涅槃后得法身生命,法身生命就不是用那由他来计算了,因为这个生命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生命具足常乐我净,永无生死、永无烦恼、永远自由、永远幸福。是每一个学佛人的终极追求。
“大通智胜佛”坐道场时,破了所有的“魔军”魔众。成佛时都要经过破魔除邪这一关,释迦牟尼成佛时,在菩提树下,不仅战胜了凶恶的邪魔,也战胜了温柔貌美,淫姿迷人的女魔,并降伏了所有的天魔,才睹明星而成道的。
“大通智胜佛”也是破了一切魔后,才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大通智胜佛”之前修正觉时,由于佛法不现前,即佛的十号果德不现前,参禅打坐,从一个小劫到十个“小劫”,身心不动,修得很苦,但佛法仍然不现前。
“劫”是时间计算单位。《大毗婆沙论》说: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我们中华文明史也才五千年,可见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的时间,算是够长的,这还只是一个小劫。而大通智胜佛在禅修中,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种求道的意志,实在令人钦佩。
大通智胜在十小劫的禅坐期间,忉利天和其他诸天的天神天主们,被他修道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在菩提树下敷设了狮子座,高“一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计数单位,有大中小之分,通常认为一小由旬为四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大由旬为六十里。一由旬高的狮子座,不论用哪种算法,都是很高的,以此比喻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是大通智胜登上一由旬高的狮子座,心里面想:这下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吧。刚坐上此座有此想法时,许多的梵天王就雨下了很多鲜艳而美丽的天界之花,一百由旬的地方都雨满了这些花,时而有阵阵香风吹来,吹去先落下而枯萎了的花朵,又雨下新鲜的天界之花,如此反复不绝,经过十个小劫,连续不断,直至佛“灭度”,天神天王们都常雨天界之花以作供养。
“灭度”新译圆寂:意为圆满诸德、寂灭诸恶。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即入于涅槃。这时还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和三界诸天天王,为了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天神,也常以各种天乐鸣空,满十小劫,直至佛灭度,都作这样的供养。
世尊说:诸位比丘众们!大通智胜佛在禅坐中整整修了十个小劫,非常精进,又得诸天供养,诸佛之法,才现于当前、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以前,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智积”,其他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种种珍贵奇异的好玩之物,尽享富贵,后听说父亲成佛了,全都舍去自己珍奇的宝贝,去拜诣佛所,儿子们的母亲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这些儿子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与一百个大臣和百千万多的人民,皆共围绕,随十六个王子一同来到了佛的道场,都想亲近“大通智胜如来”,都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
到了佛所,他们全都依次行头面礼足礼,一一“绕佛”完毕。“绕佛”是礼敬法,方法是围绕佛而右转、即右绕。如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笔直走向前、又向右直折回头。然而都需要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
绕佛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绕佛、念佛。历经九十一天,修成般舟三昧,亲见佛立眼前,成就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之大功德。
绕佛还可作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向右绕圈,也可直来直去,能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如果是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对身心大有益处。
这时众人绕佛后,一心合掌,瞻仰大通智胜佛,而说偈颂、十六位王子说:有大威德的世尊,为了度化众生,勤苦修行,在无量亿劫以前,就成就了佛道,所有的愿都已具足,所得的大善大吉都无有其上。世尊在因地修行时,非常稀有,参禅打坐,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非常漫长的时间里,身心都住于寂定,安然不动,其心常“惔怕”。
“惔”(tán)有二种含义、即:1、淡泊:指平易恬惔,忧患不能入。2、恨:惔火烧、指忧心如惔。惔在此处作忧心如惔解,是烦恼所生之昏沉散乱。意为其心常怕昏沉,更怕有所住,不敢有散乱。
大通智胜如此修大定,终得寂灭现前,安住于断尽诸有的“无漏法”中。“无漏法”与“有漏法”相对、有漏法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人生演绎的是世事无常、生死无常,事物名利虽有,但一切皆为幻有,不可能永久保持,犹如有孔的杯子,一装水就会漏掉;无漏法指出世法即佛法,可消除生死烦恼,不为生死烦恼所束,不造恶因、不受恶果。例如声闻法、缘觉法、四摄六度等四圣法,这些法犹如没有孔的杯子,装进去的水,是不会漏掉的,称名“无漏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见到的世尊,已安隐(安隐意为安住于轻安禅定中),成就了佛道,我们也得到了大善利,得到了值得称庆的大欢喜。回想以往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岁月里,众生常生苦恼,就像瞎子在昏暝中没有人引导,常常碰壁,不知道苦恼的因缘,也不知道怎样去解脱这些苦恼,就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看不清方向,盲目地造下和增加了许多的罪业,在恶道的时候多,减少了生于人天善道的次数,这样从无明又入于无明,永远都难以听到佛名佛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佛得了最上大法,安住于三昧无漏道中,慈悲济度众生,使我们和一切天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大利益,所以我们都要礼拜世尊,都要皈依正觉、皈依“无上尊。”无上尊就广义而言指所有的佛、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大通智胜佛。所有的佛乃至大通智胜佛均为三界至尊,无人能超越其上,故名无上尊。

病,人人望而生畏,凡是人都逃不脱病的磨难,这是人生无法抗拒的一种灾难。佛祖释迦牟尼在论说世间八苦之中,就有一个“病苦”,因而认识病苦的根源,如何对待疾病,这是人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大问题。

  人为何生病,病从何来,说法不一,有人说:“病从口入,”;又有人说“病从食起。”;还有人说:“病从遗传而来”等等。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某一个断面来讲,似乎有一些道理。但这一切认识仅仅世间辩识所致,是分别智所见,并未认识到病起的根本,由此也会使我们对病的防治上蹈入某些误区。

  病起的根本是什么?我认为是业力。佛法告诉我们,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缘相合而成的,病也不过如此。人生的一切病因都是业力,其缘是不调的四大之身。缘可以说是一种条件,仅有条件是不能生病,只有因缘相合生成一果,成为世间看得见摸得着的病。这样说有的人是不会相信。不如具体用一病历加以分析,如某人感冒,说明此人正在生病,假如这病人是因受风寒所致,那么病无非从这几方面来,一是病从风来,那么所有受过这风的人都应患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二这在病人体中潜伏,遇见风外现,那么平常不病时这病于他身的何处?又为何遇风外露?可见这也不究竟。其他诸病痛也都可如是分析。

  病是业力所致,因缘相会而生,那么病是一种果报岂不使有的人发问,那么什么人生什么病这是宿命而定,不能改变?不!我认为这种发问是有不通佛法产生。这里需要弄清两个观点,病是业力所致,是果报。但并非所有业力显报时只会显现病态,有的人一生中不顺,有的人六根不具足,有的人丑陋不堪,有的人愚昧无知有的人暴死灾难等等,都是果报,其实我们人生在世本身就是生业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果报。人世间美丽、丑恶、福报、贫困以及一切都是果报,都是人的业力所致,业力可以致病,但并非只能致病,再一个观点就是佛法的原理告诉我们,业力自身不能独立完成业报他必须与外缘相合,当人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四大之身有不调时,十分活跃的业力自然随缘相合成病。再换一个说法,却把业力看成是先天的,那么缘就是后天的。先天是根本,后天是条件。比喻一个人常年忧虑,什么事都想的很坏,小事忧虑,大事忧虑。那么业力与这种思虑缘相合,此人很容易患肠胃方面的毛病。又比喻一长年纵欲,脾气很犟,那么业力与这种缘相合,此人就可能犯糖尿病,(本站按语:《地藏经》中云:“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糖尿病应该属于此类疾病范畴。佛家常说“八万四千种疾病”,其实这只是个概数,形容非常之多。虽然佛经中有提及相应疾病的病因,但现实中每个病人的业缘不同,别业不同,更何况疾病通常是不同业因和众多外缘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都能单一的归纳来做解释。佛家讲因缘法,而疾病正是业因与外缘相合的果报的一种。)还可以如是举出种种。如此说来,人要生病是肯定的。因为作为果报显示的人生都带有,但生什么样的病,什么时候生病,这要看外缘而定,并非完全宿业,当然,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外缘,这与因果有密切的关系,至于这个问题本文不详细分析。总之一句话,一个人为什么要生病,为什么要生这样的病,完全是自作自受。因为业是自己带来的,缘是自己造的。

  由业力因缘相合而成的法则,我们就知道“病从口入”,“病从食起”的观点不正确因那仅仅是一种缘。持遗传的观点的许多人大致来源于这么一些事实,子女与父母的病因相同,特别是一些病或两代人都终生被一种病所缠,或者同死一种病。由此便以为病为遗传所致,我以为这是世间分别智的推理,即使如今有一些遗传方面的自然知识来论证,但我以为不少的是入误区。按佛学业力法则,一个家庭上下两辈同生某种相同的病,同受一种病的摧残,那是共业所致。如果是遗传,父母所有的病都应遗传给所有的子女,不能只传甲不传乙。(本站按语:遗传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的子女虽然没有发病,但他仍然是此类疾病的基因携带者,而且还会继续再遗传他本人的子孙,这仍然是共业所致。笔者的“家庭共业”的解释是非常恰当的。)而世间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是遗传,父母将传给子女之后,自己就应该再不生病,但世间事实并非如此。(本站按语:遗传疾病是整个家族都是此类遗传疾病的基因携带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是“遗传”,不是“传递”,前一句是笔者个人的错误观点。)还可以如是做种种假设,今生肉身为父母精血相合而成,父母只为子女提供了一个与他的业力相适应的肉身,以后肉身的五蕴受应皆是由肉身本性业力所致,子女患了与父母相同的病,那时子女业力与外缘相合而生的果报,并非由父母造成。我们切不可将自身的果报归于父母的罪过,如此迷惘,罪过不轻。佛法业力法则告诉我们,共业把大家带到相同的背景当中,但在相同的背景之中,只是承担属于自己的别业所致的苦与乐。反之,法界就不公平,不平衡了,这与佛法的因果律也不相符。

  话说到如此地步似乎我们对病就束手无策了,被动的听天由命,其实不然,佛法是叫人进取的。佛法业力说则告诉我们,业力虽具有果报未出之前的绝不亡失特性,有不可抗拒性,但业有辅助和窒碍业力果报的作用,业力有助长和强化业报苦乐的抑制业性,还有破坏业性,简而言之果报影响力同时升起,产生互相排斥或抑制力,使果报有轻受重受的不定性。

  一是诚心诚意的接受,忍耐,从病的痛苦中参透苦恼根由,并由此生起持戒行善的信力。同时也因病痛消除自己大旧业而感到欢喜,由此对今后充满希望。对病采取接受和忍耐的态度,这在常人观点上不通。但只要人们稍稍清醒一点就明白,对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痛除了接受之外还有其它办法吗?怨天尤人有作用吗?

  二是忏悔,业果有不定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忏悔生业而对旧业力可产生影响,致使恶业同样的果报在易接受的情景下出现,减轻苦恼,或者使重业轻受。因此,要多作善事。我们要多忏悔,诸恶不生,多施善道,使其生业而影响旧业的果报。

  三是及时治疗。如果业力很深,潜心忏悔,诵经,念佛持咒都可以祛病,减轻和消除业力,这样的事例在佛学界已不为鲜了。若同修莲友读袁了凡先生的书(《了凡四训》)后,便可明白做善事是可以改造命运,延长生命的。

  现在世间的大众,已经受了自己业力的束缚,不得自由,可悲可悯。生老病死人人如此,若想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途经是消除业力,而消除业力,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坚信佛法,以诸佛为榜样,以三世菩萨为楷模,精进学佛,解脱六道轮回而成为一位觉者,悟者。 https://t.cn/RJ2IpDz

#古风[超话]# #古风图# #句子# #古风# #唯美句子#
古风句子古韵遗风
1.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河图《倾尽天下》
2. 这绝笔怀沙可是你最后的愿,那浩荡汩罗可适你栖身之地?
3. 犹记得年少轻狂,曾许诺貌美如花。流年转不见盛夏,却难掩绝代风华。为你种十里桃花,等你到青丝白发。高城望一夜倾塌,江山在美如墨画。碧水边血染蒹葭,再见时君临天下。
4. 初见时,你是如花似玉的婷婷少女,我是玉树临风的谦谦公子。再遇时,你是愁锁深宫的寂寞红,我是断肠天涯的惆怅客。初见时,潇湘别院,只道天上人间同心一诺;再遇时,玉瓦红墙,便把才子佳人分隔两方。一寸相思,伤尽年华。若爱,只如初见,此刻你不会在深宫,我不会在天涯。
5. 听腻了镜花水月的承诺看倦了薄情寡义的背叛。分不清好坏美丑的日子荒芜迷惘;不堪中沦陷挣扎的昼夜往复循环。锁不住梦里花红柳绿绕不开脚下山重水复。纵使那年山盟海誓,也抵不过沧海桑田。与其貌合神离的游戏,不如烟消云散的淡泊。
6. 红尘中我们都是过客,我为你心醉?谁为我心碎?茫茫人海,我为谁停留?谁为我守候?镜花水月的风景又能珍藏多久?红尘一笑,你为谁心醉?又为谁心碎?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找到自己的真爱,又有多少人在寻找中迷失了自己夕阳下对着残花泪,让一世情缘在枯老的眼角化作一滴红尘泪。

7. 曾经在最纯真的年代相遇,在张扬的青春里幸福,在岁月的沧桑里分离,盼望着,还能重逢在尘埃落定时,只为确认你的幸福,只为,再见你一笑的风华,然后,淡然离去,自此天涯路人,未有归程。只留一缕暗香,挥散于变幻的春秋,一丝缠绵,穿透十丈红尘…

8. 望不尽的天涯路,诉不尽的离愁,找不到的出口,落不下的帷幕。牵扯一生的爱何时有尽头,如此何不任夜苍凉,任韶华逝去,任你从我心中溜走。别再牵肠挂肚永久。再会的路口,你还是潇洒的走,我依旧心如静水不惧激流。

9. 凝眸问月,记否?一纸的墨香,曾经清晰了谁的双眸?一帘的碎片,又模糊了谁的视线?一场美丽的邂逅,竟然画不出一个美丽的圆,为何,爱是如此单薄如此清浅?闭合双眸,轻声喟叹。任由花瓣零落枝头,柳丝轻扬,碎了满地的忧伤

10. 有些人等,等待一生,虽然没有结果,却无怨无悔,笑到黄泉。有些人错过,选择遗忘,给自己一个解脱,如此豁然。蓦然回首,青春就在等待中悄然失色。那人早已走远,自欺欺人地给自己一个地老天荒的传说。我宁愿相信曾经的刻骨铭心,铭记在心,埋在心里一生。

11. 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望长空,叹明月,形单影只心惆怅;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12. 奈河桥畔,清水幽扬;忘川之侧,碧波冷淡。千年离愁,如弹指间,一腔浊泪,沉浮前世聚散。蹉跎岁月无言,唯余今生恨晚;时光如剪,剪不断,一声长叹。寒乍起,孤寂伴,长立风中,愿被风干。细雨檐下不胜烦,飞鸿尽处荡炊烟。光阴似盘,人生如攀,哪等得,得意浓处,千古笑谈。多少怨,皆是情为何堪!

13. 你褪尽一身戎马的衣装,洗尽风尘仆仆的一世殇,不再奔赴战场,盼卿归来后的一世情长。

14.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唇》

1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7.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催人老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多逍遥~绕指柔破锦千万针杜鹃啼血声芙蓉花蜀国尽缤纷转眼尘归尘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李宇春《蜀绣》

18. 骗尽多情是戏文,骗过天下是忠贞。——小曲儿《对黄昏》

19. 南有乔木,与君同伫,邀一树清欢与君共赏繁花路。阡陌梨树,芊遮蔓疏,折一枝夭桃秾李为君轻吟赋。夏至高阳,风送荷香,架一竹亭邀君共享今夜清凉。葱指轻擦,琴韵初发,奏一段氤氲古檀与君舞韶华。

20. 硝烟飘到了遥远的尽头,战场已被风沙掩埋,呐喊在空寂里沉默;古剑在残风中腐朽。为战斗而生的灵魂,开始为生存而战斗,没有号角的年代里,生存是唯一的长路。《秦时明月》

21.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22. 今生情缘不负相思引,繁花抖落离人泪。莫回首,痴痴逍遥只为伊人醉。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我将就温一壶思念,将往事饮尽;漂泊天涯,只为红颜一笑,却不尽这滴滴思念,让人肝肠寸断!相逢何处紫烟长,望断天涯,依旧话凄凉。如真,如假;我痴,我笑。

23. 将过去的岁月,遥想成不可触及凄美的风景。一缕青丝盈绕指尖,为君抚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你秀丽的容颜超越了滚滚红尘里的浮华。江枫渔火,愁了天涯羁旅,琐碎的记忆收藏在令人无法触及的时空。在泛黄的书卷里淡然含着花香的诗句。你的秀发却在风的鼓动下,悄悄潜入我的灵魂,绕弄三千情丝不尽。

24. 是谁牵起谁的手,相约今生来世?山盟海誓,背影渐远,独留我守候一个远古神话。是谁伴谁断桥边,送走多少个暮鼓陈钟,而今,断桥依旧,变的只是故人心,你突然离去,独留我原地寻找,轻轻寻找昨日的痕迹,我轻轻的笑,只为这一断肠的情丝。

25. 梦回间,泣不言,潇雨蔓延,谁家庭院?落花未尝不是痴情人。谁家窗台,人影摇曳,忘溟灭,灯影相随,留我空徘徊。哪堪孤独,斟一杯酒,举向邀明月,空饮梦,难入眠,亭前叶满地,仿如隔世,谁与缠绵!灯火阑珊处,折一段不能言,独自离去,情素随风飘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哪个部位用得多了,身体里更多的营养素就要向这个地方流动 当一天累的像孙子的时候,什么情呀!嫂子在陈哥家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看嫂子这样了,陈哥赶快带着她去医院,其实
  • 一个没腿的孩子,用粉笔画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个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双腿,而有些人四肢健全,却天天抱怨,不努力上进,天天说自己这里不行,别人那里不好一双腿,
  •  要是一般客卿,怕是早就气馁,但是范雎没有,他是一位愈挫愈勇的猛士,耐心写了一道鞭辟入里的奏章给秦昭王,秦昭王阅读后欣喜若狂,看来此人高瞻远瞩,非同一般,于是立
  • 爱到了极致其实也会变成利刃的...长久沉溺于网络也许真的会渐渐让人迷失自己的,就不妨,格局放大一点,打开天地,去外面看看世界。在爱他们的前提,自己要先善良温柔一
  • 【Blooming Koco 全场美妆无门槛7zhe】 爱丽小屋面膜仅0.5,Rom&nd 4色眼影17收 : 天气热起来啦,把面膜放冰箱冷藏一下,敷
  • Eva健康爱娃桃子蓝莓芒果水果泥90g*12 【在售价】318.8元 【券后价】99.9元 真正0添加,无防腐剂、无糖、无盐、无色素、无香精、无稳定剂;满满一
  • :如果你要拍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照片,你会拍什么?:我的全家福,因为他们每天都是我的第一顺位,他们是我生活的力量来源,也是我疯狂地生活以及工作的主要原因。nanon
  • 【415·献礼】梦开始的地方#TFBOYS[超话]# /那一年的春天 因为三个男孩子 便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翻越山海 穿过人潮 只为与你们相遇./从“儿歌”到情歌
  • '印光大师: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 2019/10/21 下载DOC文档   印光大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
  • (图二)疫情加战争的双重打击,让农业生产和运输的成本逐渐上升,而对下半年的展望没有任何乐观的因素——北半球被延误的播种期回不来了,疫情还将存在。今天份的战略恐吓
  • 影片中饰演牛魔王的是曾经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陆树铭,和赵季平一样,因为对影片的剧情无法理解,拍完后,陆树铭也提出了和赵季平同样的要求,“你们在电影的片尾,
  • 一则,公私合营前,一部分酒因与“国画白描”具有共性,已先期称作“白酒”;二则,从颜色和感官上讲,“白酒”一名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而宋元之际的蒸馏技术并非如今这
  • 信任是是夏日清凉的风,冬日里燃烧的炉火;信任是人与人的率真,心与心的坦诚;信任是做人的美德,人生的境界。#阳光信用[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鲜花]#每日
  • "TFBOYS与四叶草一起走,十年一起走","十年之约",那是属于我们的约定,但我们相信那并不只是十年,我相信,我们还会
  • #16的便当# 最近的饭自从有了menu,再也不用天天做饭了[awsl]P1 縁(ゆかり)若鳥のたたき定食(一押し❗️P2 焼肉ジャンボ はなれ 焼き牛タン弁当
  • 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 别的妹子想着法子秀身材,自己却想着怎么遮肉..... 这一切,都是“水桶腰”所赐,该是时候改变自己了 【Drcici专业治疗肥胖医
  • #真飞圣[超话]# ✨【2022.2.15】✨お知らせです明日2月16日(水)夜10時半からBS朝日で放送の『美女と焼肉』に出演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千歳船橋にある
  • 犹记得那一天,时光温润,春风正柔,缘分的天空下,你走来,那一天,花开倾城,蝶舞翩翩,你来了,你从容不迫地从时光深处踏歌而来,此时,花儿含笑,风儿含情,月儿含羞,
  • #南昌战疫日记# 【居民自治,人人都是奉浦“疫”线“追光者”】#战“疫”同心 一往无前##守望相助 同心抗疫# “大宝贝小宝贝们,下楼做核酸啦!守护南昌,护昌平
  • 新一轮BBA设计语言,只能期待Audi,会和美搭上线了,内饰语言落到量产的效果,也许不错。未来各行业设计语言的趋势,只有和内敛的东方审美搭上线的作品,才能让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