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

佛家对人生看的透彻,把人生之苦分了类,谓之“七苦”或者“八苦”。七苦是什么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八苦呢?就是在七苦后再加一个五阴炽盛苦。
下面,就我俗人的浅见,对人生八苦,仔细述说一番。
生苦。
又可分为受胎之苦,种子之苦,增长之苦,出胎之苦。
如果把人生划分成成孕、出产、成长、衰老、死亡等阶段,那么,生苦是在成孕到呱呱坠地这一段。
首先须知,佛家的“生”苦,并非“漫漫人生”之“生”,而是“出生”之“生”、或“生产”之“生”。
其次,在我看来,此处所谓之“苦”,只是佛家一厢情愿的苦。实际上,此苦算不上是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谓人之成人,乃“父精母血”所成。母体受孕,所苦者,在母,而不在婴。
母体受胎之后,母亲须受妊娠反应之苦,受行动不便之苦,受临产腹痛之苦,受出胎之苦……“生”之种种苦楚,皆在母身。佛家之谓生苦,言婴不言母,愚以为,有本末倒置之嫌。
第三,佛家对于生苦的理解,似乎全是按成人的臆猜得出的。佛家所谓的出产之前在母腹中的煎熬,均难成理。
另出胎之苦,或许会有。但是,婴孩落草,尚属懵懂,即便有苦,亦难深解,难形之于体,亦不铭之于心。用这种没有记忆、感知模糊不清的“生苦”,来说明人生即苦海,其力度稍嫌薄弱。
故曰生苦,似可略而不计。
老苦。
佛家谓此苦有二:一者增长;二者灭坏。
生苦之中,也有“增长”一说,是说受胎之后在母体内的成长过程。老苦之中,所云增长,其实是衰老的过程。此所谓增长之苦,是指精力渐衰、容华不再、行动不便的苦楚,此苦是与青壮时的对比而产生的。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故而,若只是对比而觉此苦,亦自寻烦恼。
所谓“灭坏”,和增长相去不远,即“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可不论。
病苦。
此苦佛家分之甚当。谓之身病、谓之心病。
佛家对病苦分之虽当,然论之不确。佛家之论身病、心病,将二者生生割离,似乎看不出二者的联系。病有从身而起,行之于心者;亦有自心而发,祸及于身者。凡俗之躯,身心相关,故而未有身心两不相干之理。
病苦为人生一大苦。小病小痛,人且不能受,况不治之恶疾乎?生不能,死不得,日日煎熬,身心俱痛,是苦实实难耐!
所谓心病,佛家谓之苦恼、悲哀,乃事情不顺所由。此或可谓之小苦。
死苦。
所谓死苦,佛家别之为病死和横死。
病死之苦,在于死前的身体疼痛,在于死前的精神恐惧。此自然死亡。
横死指水火、刀兵、马踏、车伤、悬梁、服毒等,所谓“热血煎心”之苦。此非正常死亡。
死之可谓苦,一则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二则在死亡的过程。
如若把生死看的透彻,视死亡为归于本宅,则心不为死所怖,死苦可减。
死亡的过程,无论病死、横死,只要短暂,苦则减少,如若漫长,则确为苦。
爱别离苦。
中国有句常说的话叫“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可是,从古到今,棒打鸳鸯、劳燕分飞的悲剧从未停止上演过。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情感上的痛苦是最能让人让人肝肠寸断的。
爱别离,从字面上说,就是深深相爱却生生别离。也就是有缘分产生情感,却无缘分两厢厮守。你要这样的理解也对,只是你把佛家的爱别离缩小了。
佛家之谓“爱别离”,乃是“平常最所亲爱之人,最所好乐之物,倏然乖违离散,不得共处,心神念念恋慕忧戚”,故而云苦。
爱别离,这爱,是大爱,包括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这爱,可以是人对人的,也可以是人对物的。
爱别离苦中,让人一见而联想到的,自然是相爱又相离的情人之苦。
爱而别离,可以谓之凄美。因为没有完结,没有下文而让人有想象的巨大空间,可以把现实中没有上演的情节用空想、幻想、梦想的形式演绎出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朝着圆满的方向去构思。
其实,就爱情而言,爱而别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你在柴米油盐的搅扰中面对人生的时候,许多东西就退居次要位置了。现实,有时候会把美好的物什撕得破烂不堪,现实,也会让人看见那一袭华美的袍上蠕蠕爬行的成堆成行的虱子。你愿意你曾经为之神魂颠倒,你曾经为之茶不思、饭不想,你曾经为之众叛亲离,你曾经为之陪上全部青春的情感在岁月的冲刷、在现实的琐碎中褪色、消失么?
受过爱别离苦的,就把相爱——别离珍藏着,随时翻出,细细品位,慢慢欣赏,莫为之悲,勿因之泣,要知道,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美的。
经得此苦,方可悟得人生。佛家云苦,使众生惧。众生不经此苦,如何参的透人生,如何出离红尘?
怨憎会苦。
常言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首”,可见,冥冥之中,上天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或许,你觉得这是宿命,但许多时候,现实何尝不是宿命的真实演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对自己的生命、生活进行着总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夫妻是前世的冤家,父子是上辈子的仇雠”。这就是对人生的总结,你觉得对么?在我看来,自是有些道理的。
人生之中,许多事就是这样,你不愿意眼见的,他偏偏在你眼前晃荡;你朝思暮想的,他常常与你天各一方。思念、怀恋或许有些忧伤,有时默默品味,倒不失为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憎恶就不同了,伤身、伤心。佛家之谓“怨憎会”为凡俗之苦,是有些见地,有些眼光的。
你平常最厌恶、憎恨、怨仇的人,你当然希望永远不要见到才好。可是,人生偏偏不顺你的意,那人不但你能见到,而且常在左右,你能忍得几时?
怨憎之会,首恶者为夫妻怨憎会。鸳鸯之侣,人皆慕之,然人世间更有一种夫妻,二人如前世有宿孽:和,和不了,离,离不得。人生之苦,莫大于此。世俗之中,有种种牵绊,便是如今日之婚嫁自由,也不见得怨憎会的夫妻就能走出牢笼。所以,我以为此乃首恶。
父子、母女亦有怨憎会者。然因亲情,亦可化解。人世之中,什么样的都有,那些泯灭了天良的不在论列。
同事之中,怨憎会者,多因功利所起。此之化解,在两个字——“豁达”。若能做到,不为此苦所恼;做不到的,亦自寻烦恼,可不管他。
其它如有深仇大恨者,怨憎相会,亦人生一恶。
怨憎会苦,说到底,也就是情苦。欲离此苦,先去情欲。哈哈,常人能出情欲者有几?此苦可惧凡俗人之恋世心。
求不得苦。
前面说到怨憎会之苦,说到爱别离之苦。就字面而言,爱别离之对怨憎会,正可谓辩证。这世间的事,大抵如此,深爱而天各一方,怨憎而如影随形。其实,在我看来,爱别离从狭义而言,亦可归入求不得,爱着的,总想得到,而现实中,往往得不到,此亦求不得也。
佛家所谓求不得,指“世间一切事、一切物、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本所好乐希求,而不能得”,由此导致“爱涎绕心,如痴如醉,心中焦灼”,故而谓之苦。
说到这里,可做一总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此四大苦,皆起于自然,人生而不罹此四种苦楚者,无人矣。便是栖身佛门,也躲不过,只能生生忍受。所望者,今生持斋念佛,潜心修为,以待成仙成佛,脱却肉身,方能解脱。然人生苦短,享乐亦恐为时太晚,谁能受得清苦。再说了,便是受得清苦,今生也难逃此四苦,寄望来世,或者更遥远的未知,凡俗如我者,哪里能等得?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此三苦,皆由情生,救之之法,在“寡欲”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快意恩仇,是多少人所艳羡者。在我看来,“寡欲”大可不必,有恩的报恩,有怨的抱怨,人生谁不想适意呀?便是要成佛成仙,不经此三苦,如何参得世情透?
五阴炽盛苦。
此苦实是对七苦的总结。五阴者,色、受、想、行、识是也。色者,目之所见也;受者,心之感知也;想,脑之所虑也,行,身之所动也,识,心之见解也。见色而惑,此色非惟女色,所谓“使人目盲者也”;心受苦乐,而起顺逆之叹;遇事缓急,反覆推思;身之所动,心之所牵;是迷是醒,谁具慧眼?人生之苦,尽在是中。五阴炽盛,苦之所由也。

通灵有道术,法师是如何与鬼神沟通的?

#道##玄学##符箓#

一、通灵:道术的前提

法师与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常处在一种能与鬼神交通的状态。《南史·沈约传》说杜子恭“通灵有道术”,有道术与通灵相联系,通灵是道术的前提。

那么怎样通灵呢?法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存想。存想,是法师精神世界中发生的、内秘的活动。所谓召将,所谓面对鬼神,所谓行持,总之凡法术中的一举动,都受到存想的制约,它使法师的精神活动,与常人的活动形成相当的区别。

存思,又名存想,常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它是道教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的修炼中、法术中、斋醮科仪中,都广泛地运用着“存思”的方法,而且往往成为法术、科仪的关键。

就法师的能力而言,掌握存想的方法,至为关键。一般科仪书中都在仪式开始时有“存念如法”,“注念金容”一类的提示。意思都是要法师和道场执事,依照规定的场景、次序存想面对仙真,将意念灌注在所面对的仙真(主要是三清等尊神)容颜上。至于在行持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少不了存想。

二、存思通鬼神

存想思神的方法渊源极古。

从现有文献看,至少可以溯至《管子》书中《内业》、《心术》诸篇产生的时代。《心术下》云:“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这里讨论的是如何认识世界,不过说形正则“神”翼然自来,征之《内业》,神、精、气三者相通,都是道的别名。

《心术下》又说:“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此段话《内业》作“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尹知章注:“言今能致鬼神者,非鬼神自见其力,盖由思之不已,精气之极也。”《内业》诸篇本以精气“流行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

所以精气之极便可致鬼神来通之。其致之之途,在于“思”。

《太平经》中也多处谈到存想思神的方术。

其中卷七二《斋戒思神救死诀第一百九》当有问:“神亦不可妄空致,妄得空使也。”

回答说:“善哉,子之问也。然欲候得其术,自有大法,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腹中,为人五藏精神,其色与天地四时色相应也;画之为人,使其三合,其王气色者盖其外,相气色次之,微气最居其内,使其领袖见之。

先斋戒居闲善靖处,思之念之,作其人画像,长短自在。五人者,共居五尺素上为之。使其好善,男思男,女思女,其画像如此矣。此者书已众多,非一通也。自上下议其文意而为之,以文书传相微明也。吾书虽多,自有大分,书以类相聚,从字以相明,则毕得其要意。”

这里说的大画像思神而四时五行之炁,人于五藏,为精神,亦有形象,画出形象,对着思神,使之永固于身。后面复加解释说:“此四时五行精神,人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其近人者,名为五德之神,与人藏神相似,其远人者,名为阳历,字为四时兵马,可以拱邪,亦随四时气衰盛而行。其法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王气居外,相气次之,微气最居内,皆戴冠帻乘马,马亦随其五行色具为。

其先画像于一面者,长二丈,五素上疏画五五二十五骑,善为之。柬东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持剑鼓。思之当先睹是内神己,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内神,靓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亦须得师口诀示教之。”

由此可知思神亦即致神,精气之聚便是神,神气具足可以救病,而神气之化,可以现出神将。后世的思神召将之法,已具体而微。

三、行法以存神为首

存想思神的方法得以大发展,是在上清派中。

这种存想修炼之术,后来在上清派中达于极致。《大洞真经》就是一部存想之经,而《黄庭经》则是存想身神之法的集大成。

上面说的存思,存想,乃限于修炼形神以臻长生之境。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存思有思内境,亦有思外境,有存本身之神,也有想身外之神。而且“存”为存想简称,“存”与“想”遂致同义。在种种法术和奏达天庭的仪式中,这种思神之术,成为关键,成为灵魂。

一般地说来,存想在各种斋醮科仪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是造成种种灵境的手段,是章奏达天庭的通道,也是神将收妖邪的威力所在。

斋醮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关目是召请神将,正一派的科仪中称为出官。一般是奏请玄、元、始三炁降入自己身中,召出值日功曹、捧香玉女,骑龙驿骑吏等,在奏请之后即有一段存想,想像诸神严装盛服各各被唤出,列于左右待命。

在其他道法中,依所事不同,常召请灵官,各路神将,诸仙境职司之神等等。那办法,除了符、咒、诀、步之外,使之实现的最重要一着,也是存想。所以《灵宝玉鉴·存神召将论》云:“诸品道法行持之时,皆以存神召将为首。”其余在建坛、化坛法师变神及“遣将”执行任务,也皆以存想为主脑。

四、沟通仙凡的通道

上述化坛、召将,为各种法术仪式的前提。在各醮仪开始时总有“法官陛坛如式,各礼师存神(或存念)如法”两句话。盖陞坛为行法之始,存神为召将之方,前者化凡境成仙境,后者假神将达尊圣(持章奏诣三清圣境、玉帝宝殿等处)行神威(拘斩妖魔等),舍此则无由通神。二者的关键,又在存想。法师上坛场,第一要件,便是存想有真灵在坛:

先瞑目存经、籍、度三师在西面,次存上仙蔽身大将军姓唐名宏字文明,戴朱阳赤帻通天大冠,绛章丹衣,带龙头玉剑,左手持金符。

次存上仙隐影大将军姓葛名雍字文度,戴朱阳青帻通天之冠,绛纨丹衣,手持玉载。

次存上神藏形大将军姓周名武字文刚,戴朱阳赤帻通天之冠,绛章丹衣,手执玉阳之节。

次存有真官绛衣乘九凤。次步破秽斗,存北斗七星覆已头上;斗柄指前,不得遮耳目次方称法位,关白斋意。

这里的唐、葛、周原从正一箓中来,号称三元大将军。存想他们来临,坛上始有神圣呵护。后面步斗罡时,又有一段北斗飞覆头上的存想,然后才能开始称法位。说明建斋之意。

在上章奏时,一般要卷帘化坛,即在想像中捲起尊神殿前珠帘,化坛场为三清圣境或灵霄宝殿,这些存想皆是主脑。除化坛、召将诸关目以外,变神、上章奏、上香、启圣等等,都少不了存想,也可以说,最终都是由存想完成的。在整个斋醮中,坛场布置、声乐、诵经、念咒、书符、步罡、捏诀等等,都是有形的外在的,只有存想是法师内心的活动。恰恰是在外在形式的配合下的内心存想才是沟通仙凡的实质性通道。

存想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道教中,曾经作为诸神守舍从而形神永固、跻于仙位的修炼之术;在称作“变化之玄伎”的法术中沉想使行法者呈现种种神奇的能力;在一般的斋醮科仪中,又是由沉想而入圣境行仙法。无论在哪一种场合,存想都是沟通人神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通道。

通灵有道术,法师是如何与鬼神沟通的?

#道##玄学##符箓#

通灵:道术的前提

法师与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常处在一种能与鬼神交通的状态。《南史·沈约传》说杜子恭“通灵有道术”,有道术与通灵相联系,通灵是道术的前提。

那么怎样通灵呢?法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存想。存想,是法师精神世界中发生的、内秘的活动。所谓召将,所谓面对鬼神,所谓行持,总之凡法术中的一举动,都受到存想的制约,它使法师的精神活动,与常人的活动形成相当的区别。

存思,又名存想,常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它是道教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的修炼中、法术中、斋醮科仪中,都广泛地运用着“存思”的方法,而且往往成为法术、科仪的关键。

就法师的能力而言,掌握存想的方法,至为关键。一般科仪书中都在仪式开始时有“存念如法”,“注念金容”一类的提示。意思都是要法师和道场执事,依照规定的场景、次序存想面对仙真,将意念灌注在所面对的仙真(主要是三清等尊神)容颜上。至于在行持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少不了存想。

存思通鬼神

存想思神的方法渊源极古。

从现有文献看,至少可以溯至《管子》书中《内业》、《心术》诸篇产生的时代。《心术下》云:“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这里讨论的是如何认识世界,不过说形正则“神”翼然自来,征之《内业》,神、精、气三者相通,都是道的别名。

《心术下》又说:“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此段话《内业》作“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尹知章注:“言今能致鬼神者,非鬼神自见其力,盖由思之不已,精气之极也。”《内业》诸篇本以精气“流行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

所以精气之极便可致鬼神来通之。其致之之途,在于“思”。

《太平经》中也多处谈到存想思神的方术。

其中卷七二《斋戒思神救死诀第一百九》当有问:“神亦不可妄空致,妄得空使也。”

回答说:“善哉,子之问也。然欲候得其术,自有大法,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腹中,为人五藏精神,其色与天地四时色相应也;画之为人,使其三合,其王气色者盖其外,相气色次之,微气最居其内,使其领袖见之。

先斋戒居闲善靖处,思之念之,作其人画像,长短自在。五人者,共居五尺素上为之。使其好善,男思男,女思女,其画像如此矣。此者书已众多,非一通也。自上下议其文意而为之,以文书传相微明也。吾书虽多,自有大分,书以类相聚,从字以相明,则毕得其要意。”

这里说的大画像思神而四时五行之炁,人于五藏,为精神,亦有形象,画出形象,对着思神,使之永固于身。后面复加解释说:

“此四时五行精神,人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其近人者,名为五德之神,与人藏神相似,其远人者,名为阳历,字为四时兵马,可以拱邪,亦随四时气衰盛而行。其法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王气居外,相气次之,微气最居内,皆戴冠帻乘马,马亦随其五行色具为。

其先画像于一面者,长二丈,五素上疏画五五二十五骑,善为之。柬东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持剑鼓。思之当先睹是内神己,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内神,靓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亦须得师口诀示教之。”

由此可知思神亦即致神,精气之聚便是神,神气具足可以救病,而神气之化,可以现出神将。后世的思神召将之法,已具体而微。

行法以存神为首

存想思神的方法得以大发展,是在上清派中。

这种存想修炼之术,后来在上清派中达于极致。《大洞真经》就是一部存想之经,而《黄庭经》则是存想身神之法的集大成。

上面说的存思,存想,乃限于修炼形神以臻长生之境。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存思有思内境,亦有思外境,有存本身之神,也有想身外之神。而且“存”为存想简称,“存”与“想”遂致同义。在种种法术和奏达天庭的仪式中,这种思神之术,成为关键,成为灵魂。

一般地说来,存想在各种斋醮科仪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是造成种种灵境的手段,是章奏达天庭的通道,也是神将收妖邪的威力所在。

斋醮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关目是召请神将,正一派的科仪中称为出官。一般是奏请玄、元、始三炁降入自己身中,召出值日功曹、捧香玉女,骑龙驿骑吏等,在奏请之后即有一段存想,想像诸神严装盛服各各被唤出,列于左右待命。

在其他道法中,依所事不同,常召请灵官,各路神将,诸仙境职司之神等等。那办法,除了符、咒、诀、步之外,使之实现的最重要一着,也是存想。所以《灵宝玉鉴·存神召将论》云:“诸品道法行持之时,皆以存神召将为首。”其余在建坛、化坛法师变神及“遣将”执行任务,也皆以存想。

沟通仙凡的通道

上述化坛、召将,为各种法术仪式的前提。在各醮仪开始时总有“法官陛坛如式,各礼师存神(或存念)如法”两句话。盖陞坛为行法之始,存神为召将之方,前者化凡境成仙境,后者假神将达尊圣(持章奏诣三清圣境、玉帝宝殿等处)行神威(拘斩妖魔等),舍此则无由通神。二者的关键,又在存想。法师上坛场,第一要件,便是存想有真灵在坛:

先瞑目存经、籍、度三师在西面,次存上仙蔽身大将军姓唐名宏字文明,戴朱阳赤帻通天大冠,绛章丹衣,带龙头玉剑,左手持金符。

次存上仙隐影大将军姓葛名雍字文度,戴朱阳青帻通天之冠,绛纨丹衣,手持玉载。

次存上神藏形大将军姓周名武字文刚,戴朱阳赤帻通天之冠,绛章丹衣,手执玉阳之节。

次存有真官绛衣乘九凤。次步破秽斗,存北斗七星覆已头上;斗柄指前,不得遮耳目次方称法位,关白斋意。

这里的唐、葛、周原从正一箓中来,号称三元大将军。存想他们来临,坛上始有神圣呵护。后面步斗罡时,又有一段北斗飞覆头上的存想,然后才能开始称法位。说明建斋之意。

在上章奏时,一般要卷帘化坛,即在想像中捲起尊神殿前珠帘,化坛场为三清圣境或灵霄宝殿,这些存想皆是主脑。除化坛、召将诸关目以外,变神、上章奏、上香、启圣等等,都少不了存想,也可以说,最终都是由存想完成的。在整个斋醮中,坛场布置、声乐、诵经、念咒、书符、步罡、捏诀等等,都是有形的外在的,只有存想是法师内心的活动。恰恰是在外在形式的配合下的内心存想才是沟通仙凡的实质性通道。

存想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道教中,曾经作为诸神守舍从而形神永固、跻于仙位的修炼之术;在称作“变化之玄伎”的法术中沉想使行法者呈现种种神奇的能力;在一般的斋醮科仪中,又是由沉想而入圣境行仙法。无论在哪一种场合,存想都是沟通人神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通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将你的恣意潇洒写出万分之一,可我依然尽力为你写到了这里,我写你“正是天地独一份”“幻极妙极”而这样的你,自然已无所谓庸众理解与否了。
  • 而这项新规签署的背景是,去年,华为在美国遭遇不公平待遇,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在未明确是否能够与华为共同进行制定5G 网路标准的状况下,停止了相关的技术共享和研发,
  • 相信很多乐迷和我一样,基本不用蚪音(为了避免限流我只能这样打)甚至也有点看不上这个app,直到这两天,我发现居然有一位台湾音乐人通过蚪音成功走红了一首歌!不止是
  • 我们从他俩之间“磕”到什么,脑补什么,来感受快乐,这太正常了,但过度把蒸煮当成“工具人”怕就有点儿那啥了……我感觉我们最爱的,应该是合唱呀~其实很多姐妹所“执着
  • #青春建功自贸港# 【海南自贸港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举行 刘赐贵向骆清铭院士颁发奖金300万元】4月28日上午,省委召开海南自贸港优秀人才表彰大会,表彰一批新当选两
  • #momoland组合[超话]# 20200109 19:33 #MOMOLAND# #momoland_official# 更新instagram 모모랜드
  • ……不管什么圈子,本命还是墙头,还是要喜欢情商智商高一点儿的,我一向关注作品大于声优本人,除了几个特别喜欢的本命和墙头。所以听到圈子里朋友说房子塌了,我都一脸懵
  • 除这架飞机外,汉莎技术公司将会对德国政府其余的2架全新A350(10+01、10+02)进行改造。鉴于其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
  • #每日一善[超话]##日行一善# [微风] #每日一善# 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没追求,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错路,一个能把每一个今天过好的人,明天,也坏不到哪里去
  • #佐藤枫[超话]##kaedemail# 2020.5.8(6) 今天一天也辛苦啦!! 我的私人物品介绍改到明天吧! 明天会有东西送到,敬请期待~! 哟
  • (我基本没说话是因为有在认真玩游戏的,毕竟大龄玩家一天玩不了几局还想领礼包的)可能是我输入法的原因我打不出来她昵称后面那个笑脸,还请见过她的各位帮忙留意一下,谢
  • #胜利[超话]# 彩虹屁整理 如果有需要可以康康 明天国内时间6:00p.m记得去推刷이 세상 은 힘들 지만 오빠 는 딸기 맛 사랑해요 이승현 ❤️우유
  • 温度也没有缓过来神,早间各地最低温7—12℃,午后多个城市的温度虽然回升1—6℃,但也只有阜新、朝阳的最高温,会来到22—24℃,其他城市只有16—19℃。今天
  • #恋爱的我是女主角吗# 我这个人,真的见不得美女哭,最后he啦好开心[给你小心心]ps有点剧透黑岛结菜好可爱好可爱好可爱演的女主shina性格也超好,开头跟弦吼
  • ✨投稿✨妈好 想投个稿 关于三区一个rp店的目前已在贴吧发贴具体内容如下我是三区猫小胖[月光之城]rp店曾经的一位店员和店长私下一起打游戏时发生矛盾群里面吵起来
  • #海纳百川文学社##海纳百川赵莉##二社#135期 【思思念念全是你】 文/赵莉 今晨 我要把一段染了香的光阴 嵌入寻常的烟火 融进最朴素的故事里 于是 有了
  • 其实想想,在你没火之前,我们老粉都知道你或许有天会退圈,去做你喜欢的设计方面,你很优秀,我知道在其他你喜欢的领域,你也会过的风生水起的吧!我不想让我喜欢的少年,
  • #刘宇宁新歌一边# |#刘宇宁断缘诀# |#摩登兄弟[超话]#Σ>―(灬⁺д⁺灬)♡―――>(๑′ᴗ‵๑)I Lᵒᵛᵉᵧₒᵤ♥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笺清浅入夏来。愿
  • 这些地方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祖先,如夏威夷土著和新西兰的毛利人,这些祖先皆可追溯几千年前的太平洋移民。然而这个繁荣昌盛的贸易中心,什么时候又为了什么缘故弃
  • 虚渊玄写的《西幽弦歌》太好看了,因为B站的版本只能在国内看,所以只好看生肉[偷笑]竟然让嘲风那样的人手握重权,西幽这个国家彻底没救了,祸世螟蝗和蔑天骸都比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