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万善先资
释俗见断杀之疑

释俗见断杀之疑(凡八辨)

【原文】问,牛可耕田,犬能司夜,固当怜之。猪羊一无所能,不食何用。?答,戒杀放生,不过自全其恻隐耳,岂因物之有用无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况蚖蛇蝠蝎,蟏蛸蜣螂,倶系无用,试问何以不食乎。

【译白】问:“牛可耕田,狗能守夜,固当怜惜。而猪羊一无所能,不食留之何用?”?答:“戒杀放生,不过为保全自己之慈悲心,与物类之有用无用有何关系?若因其有用而不杀食,仍然是出于自私之念。况且蚖蛇、蝙蝠、壁虎、蜘蛛、蜣螂之类,皆属无用,试问为何不食呢?”

【原文】问,鸡犬牛羊,皆哀鸣畏死,杀之固所不忍。水族无声泪者,安能尽戒。?答,形有大小,性无大小。杀防风氏与婴儿,其罪均也。倘谓形小者可杀,则人身更小于牛,是杀牛反不如杀人矣。若云无声不痛,试于哑人就戮时察之。

【译白】问:“鸡狗牛羊,都哀鸣怕死,杀它们固然心有不忍。而水族中无声无泪的,总不能一概尽戒。”?答:“物类之形体虽有大小之别,而其本性没有大小之分。譬如杀身长三丈之防风氏与杀婴儿,其罪等同。若认为形体小的就可任意杀,则人身更小于牛身,岂不是杀牛反不如杀人了?若说不出声就没有痛苦,试问哑巴被杀时,你认为他痛不痛苦?”

【原文】问,操刀自割,固害慈心。今携物至他所,使人杀讫,然后持归,不失远庖厨之义,足矣。?答,此掩耳盗铃也。若使人代杀,即可嫁祸于人。则屈受笞杖者,但当怨隶人,不当怨官长。若他处就戮,即可迁怨彼处。则枉判流徙者,但当恨边地,不当恨刑官。岂物类可欺,自心可欺耶。

【译白】问:“亲自操刀杀生,固然有伤慈悲心。若携物类到外面,让他人宰杀之后,再拿回家,这也不失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之义。总可以吧?”?答:“这完全是掩耳盗铃。若让他人代杀,即可将罪过嫁祸于他人。那么含冤负屈遭拷打的,只当怨行刑之差役,而不当怨审案之官长。若换他处杀生,即可将仇怨转移其处。那么被冤枉判处流放的,只当恨所在之边地,而不当恨掌刑法之官员。即使物类可欺,而自心不可欺啊!”

【原文】问,所放之物,被人捕去,奈何。?答,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譬如良医疗病,不能保将来之不死。譬如凶年设粥,不能保日后之不饥。譬如工师构大厦,不能保久远之不坏。世间万事皆然,何独至于放生而疑之。无如今人当名利所在,则奋然勃然,略无顾虑。独至善事当前,则逡巡畏缩,百计求其弊端。宜乎酿成此苦娑婆界也。

【译白】问:“每见所放的物类,随即又被人捕去,怎么办?”?答:“捕有捕的罪过,放有放的功德。譬如良医为人治病,不能保证其将来不死。又如荒年施粥济饥,不能保证其日后不再挨饿。也如工匠建造高楼大厦,不能保证其久远不坏。世间万事万物,谁都无法预料将来会怎样,为何独对放生一事而心怀疑虑呢?无奈现今之人,当有名利可图时,便奋勇争先,兴致勃然,毫无顾虑。唯独于善事当前时,总是徘徊畏缩,百般挑剔找借口。难怪会酿成这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

【原文】问,物既损伤,放之未必终活,何苦枉费钱财。?答,物既损伤,尤可怜悯。若乘此而生,固莫大之功。倘不幸而死,使物类善终,不犹愈于鼎镬煎熬乎。譬如狱中之囚,明知其无辜而将纵矣。岂得因彼形容枯槁,反置之死地乎。

【译白】问:“物类遭捕时既已损伤,即使买来放生,未必能活,何苦枉费钱财?”?答:“物类既已受伤,尤堪怜悯。若能因你买放而得以活命,固然是莫大功德。倘若不幸而死,也可使它们得以善终,不至于受汤烹油炸之苦啊!譬如狱中之囚犯,明知其无辜而将要释放。岂可因其形容枯槁,反置之于死地呢?”

【原文】问,行善以立心为主,心地苟善,何须戒杀。?答,何哉。尔所谓善心者,为口腹之娱,使物类受弥天痛苦,究竟一人咽喉,遂成粪秽脓血。则天下凶心毒心,莫此为甚矣。试问善心更在何处。吾恐三恶道中,尽是此辈善心人也。

【译白】问:“行善以存心为主,只要心地善良,何必戒杀?”?答:“我不知你所说的善心是指什么。若以杀生而言,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致使物类惨遭弥天痛苦,无论怎样的美味佳肴,究竟一入咽喉,毕竟皆成粪便脓血。大概天下没有比这更凶残恶毒的了。试问善心到底更在何处?恐怕三恶道中,尽是此类‘善心人’吧!”

【原文】问,吾则无可无不可,非戒杀,非不戒杀,置之无心而已。鲁答,无心戒之,功固不浅。无心杀之,罪亦不轻。寇盗劫掠他家,飞矢误中于汝,汝能谅其无心乎。

【译白】问:“我倒是无可无不可,无所谓戒杀,或不戒杀,置之无心罢了。”?答:“无心而戒杀,功德固然不浅。无心而杀生,罪业也不轻。譬如强盗劫掠他家,飞箭误中于你,你能原谅其无心吗?”

【原文】问,异类众生,不下恒沙之数,今所救有限,亦何济于事。?答,上帝好生恶杀,生全一物,已合天心,况多命乎。譬之贫者,铜山金穴不可得,即斗粟亦足延命。

【译白】问:“异类众生,多于恒河沙之数,今所救者毕竟有限,能济得何事?”?答:“上天既有好生之德,自然厌恶杀戮。能放生保全一命,已合乎天心,何况保全多命呢?譬如贫穷之人,虽得不到铜山金矿,而即使有斗米也足以延命啊。”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释俗见断杀之疑

放生微生物靠谱吗(正当防卫)

最近看到某新闻,说有一些居士放生矿泉水,说是里面有很多微生物,是在放生里面的微生物。其实关于微生物细菌之类,FO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开示。

FO住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是有神通的,他们看到水里有很多虫(微生物),就不敢喝水了。FO陀就过来开示,不应以天眼观,应以肉眼观。以肉眼可见做为标准,也挺合理人性化的。

以前有个小和尚修行比较得力,能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有一天他去打扫厕所,看到厕所里有一些霉菌,里面很多微生物细菌之类的,就不敢打扫了。这时大和尚过来说,我叫你打扫厕所,没叫你看霉菌,别想那么多,好好干活。

或者这样说,我们每天都要刷牙,口腔里还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怎么来的,当然不是我们请它来的,是它们自己来的。生活在地球这个环境,自然法则大环境都是如此,可能其他星球没有细菌微生物。我们为了保护牙齿才刷牙,没有主动抓它们来伤害。主动造业,与被动防卫,是有很大差别的。世间法有个词比较贴切,正当防卫。别人拿武器来伤害我了,我为了保住生命正当防卫一下,没有主动去造业。

比如肚子里有蛔虫,不处理就可能危害到生命,怎么办,总不能同归于尽吧,而且也不是我请它们来的,我正当防卫一下,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人身上有各种虫,房间有虫蚁,也与过去的罪业有关,可能不是今生造的,前生的余报,怪谁,只能怪以前的自己。

人活在娑婆世界,很难做到百分百完全清净,有时主动,有时被动去造业,所以现在的人需要用到的福报,比以往更大,才能支撑各种生活造业所需,为何发达国家出生率越来越低,因为需要的福报越来越大,以前古人一个月吃几次肉,现在我们很多人一个月吃几天素都很难做到,所消耗的各种物品,明显多过以前古代的人,所以做人需要的福报越来越高了,特别是发达国家需要的福报往往更多,一段时间内很多众生并没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出生率就越来越低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主动来找我们,我们避无可避,只能被动防卫一下。结下恶缘怎么办,只能先离开三界,成就法身,然后再回来度他们。现在只能以修行为主,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修行,你们现在不要来障碍我,等我修成了,回来度你们。比如房间着火了,甲乙两人被困在房间里,某乙被重物压住逃不出去,某甲可以正常走出去,当然先让某甲逃出去,有人说怎么不去救某乙,其实这堆重物某甲现在也搬不动,如果去救,只会一起葬身火海,不如先让某甲出去,然后联系专业的人,调来各种设备来救,还有一线生机。

回到开头,说放生矿泉水,如果站在微生物的角度,放生一条鱼,比放生几百瓶矿泉水,微生物可能更多。因为现在矿泉水都是净化过滤的,没多少微生物,鱼类螺蛳这些身上有更多的微生物细菌,还有放生蚯蚓微生物可能更多,有蚯蚓的土壤会比没蚯蚓的土壤,产生更多的微生物。真要以微生物来衡量,那应该放生蚯蚓更好。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这么仔细,FO陀也说了以肉眼可见作为标准。看的这么仔细,做事就会畏手畏脚,很多事都做不了。不如先结个缘,以后有因缘再回来度他们。

开车去上班,路上压死很多蚂蚁,这业怎么算。只能说没有罪业,但业果不失。怎么说,因为没有sha害蚂蚁的心,一切唯心造,没有心,没有动机,不构成罪业。但业果不失,结恶缘,来生这些蚂蚁看到你会非常讨厌,没有好感,因为你前生压过他们。

有些人有能力,有本事,但一做大的项目,大的事业,就有很多人出来反对,障碍,什么原因,很可能就是前生恶缘结的太多。你福报大时,暂时还没什么问题,当你业重时,或做大事业即将有成就时,各种恶缘众生都来障碍了。所以FO陀制定“结夏安居”,每到夏天雨季昆虫繁殖季节,陆地上会有很多虫蚁,这时就暂时不出去了,就在寺庙里安心修行,避免误踩误踏虫类众生,避免结恶缘。

好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理解海德格尔 | 人生在世,总归是个烦】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 Seiende)有别。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在者都存在。但在不是族类上的普遍性,因为族类是用以区分在者的,所以,从族类上说,无所不包的普遍性没有意义。在又是不可定义的,无论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定义在,都会把在弄成了在者,最后,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无法证明亦无须证明。但康德曾说:哲学家的事业正在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

但如何追究在呢:在不是一种特殊的在者,不是在者的抽象共性(族类上的普遍性),也不是在者的一部分或属性。所以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都不中用。我们简直不可能离开在者谈在,那就得找出这样一种在者来:对它来说,存在本身是首要的,至于作为什么东西(即作为何种在者)来存在则是次要的。人,就是这种在者。人不同于其它在者,因为人在他的存在中同存在本身打交道。只要人在着,他就对他的在有所作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他就对在有所领悟,无论明确还是含混。如果人同他的在不发生关系,人就不在了。唯因人对自己的在有所领悟,有所作为,人才在,人才“是”人。人的这种在称为生存(Existenz)。过问自己的在是人的特点,追究在就必须从人着手。​

如何了解人?当然要就人的基本情况来了解人。人的基本情况就是——人生在世(In-der-Welt-Sein)。人同世界不能一刻分离,离开世界就谈不上人生。因此,人生在世指的就不是把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人放进一个世界容器中去。人生在世指的是人同世界浑然一体的情状。在世就是烦忙着同形形色色的在者打交道。人消融到一团烦忙之中,寓于他所烦忙的在者,随所遇而安身,安身于“外”就是住在自己的家。人并不在他所烦忙的事情之外生存,人就是他所从事的事业。​

传统认识论独独见不到这种浑然天成的生存状态,结果提出了“主体如何能认识客体”这样的蠢问题来。这个问题暗中仍然先行设定了一个可以脱离世界而独存的主体。然而,存在的天然境界无分主客。首先是活动。活动中就有所体察。待把所体察的东西当作静观认识的对象来作一番分析归纳,这才谈得上各有族类、界限分明的物体。人成了一个物体,人外面还有种种物体。于是,生存被击碎成主体、客体等残肢断片,而认识却无能把它们重组为生命。结果反来问“主体能否超越自身去认识客体”,“主客体是否能够沟通”,甚至“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先就把存在(认识活动只是存在的方式之一)局限在一部分物体即主体中,存在自然达不到客体了。但由生而在世的人来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毫无意义。我们在烦忙活动中与之亲交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知识所描绘的世界则是智性化了的世界残骸。人不在“主体”中,而在世界中,在他所从事的事情中,人于何处对自己的在有所作为,有所领悟,他就于何处实际生存。为了避免把人误解为一个主体物,宜把人称作“存在于此”,或“此在”(das Dasein)。​

人作为此在不是孤立的主体,人溶浸于世界和他人此中。同样,他人也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主体。人都是此在。而就人溶浸于他人的情况来看,此在总是共同此在(Mitdasein)。在世总是共同在世。即使你避居林泉,总还是一种在世,你的在依旧由共同在世规定着。共同在世并非指很多孤立的主体物连陈并列,遗世独立也不是指无人在侧。共同在世提供了特立独行的背景和可能。大隐可隐金门;在很多人中独在说的是他人以冷漠的姿态共同在世。“在人群和喧嚣中随世沉浮,到处是不可共忧的、荣华的奴仆,这才是孤独!”(拜伦语)​

实际上,人生所在的日常世界就是这种炎凉世态。在日常生活中,此在总得烦神与他人打交道。人们无情竞争,意欲制胜,结果都要被他人统制——被公众的好恶统制。“一般人”(das man)实施着他的真正独裁。“一般人”如何作,如何说,如何喜怒,此在就如何作,如何说,如何喜怒。每个人的责任都被卸除了,却没有哪个“一般人”出面负责,因为人人都是一般人,人人都要一般齐。​

这个“一般齐”看守着任何挤上前来的例外。一切优越状态都被不声不响地压住,草创的思淹没在人云亦云之中,贪新鹜奇取代了特立独行的首创精神,不知慎重决定自己的行止,只一味对事变的可能性模棱揣度——这些东西组成了此在的日常生存模式:沉沦。

沉沦并不是一种堕落。从没有一个纯洁的人格堕入尘环那回事。人总沉沦着。人的日常存在寓于日常世界,从日常世界来领悟自己。但领悟自己并非是对一个固定空间中的现成事物的认识。人首先在现身于世之际领悟自己。人活着,虽然人们不知为什么。此在在,而且不得不在,这一现象首先在情绪中开展出来。​

情绪是基本的生存状态之一。哲学却一向轻视情绪。虽然人生在世总带着情绪,甚至静观认识也带着情绪。虽然情绪比认识更早地领悟着存在。情绪是此在的现身:不知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此在已经在此。至于对情绪的反省认识,则不过浮在存在物的表面上打转,达不到情绪的混沌处,达不到存在的深处。​

情绪令此在现身,把此在已经在此这一实际情况突出出来。只要人存在着,就不得不把“已经在此”这一实际承担起来,无论他是怨天尤人,随波逐浪,抑或是肩负着命运,敢作敢为。存在哲学把这种无可逃避的生存实际称为被抛状态(die Geworfenheit)。人并不创造存在,人是被抛入存在的;人由于领悟其存在而得以存在,人看护着他的存在。

最根本的情绪是畏,因为畏从根本上公开了人的被抛状态。畏不同于怕,怕总是怕具体的坏事,而畏之所畏者却不是任何在者。其实,当畏来临,一切在者都变得无足轻重,只还剩下一片空无。无由而畏,无所为畏,去迷转悟,终悟“万有毕竟空寂”。一旦登达此无何有之乡,便聆取人生在世的真谛了。​

懦怯的世人怕直面空无,唯大勇者能畏。此在日常沉沦着,他作工,谈情,聚闹,跑到天涯海角去游冶。他在逃避:逃避空无,逃到他所烦忙的事物中去,逃到使他烦神的一般人中去。这却说明,他逃避的东西还始终追迫着他。他到底逃不脱人生之大限——死。

死就是空,畏就是直面死亡。畏从根本处公开了被抛状态:人归根到底被抛入死亡。生向着死。躲避死,也依然是沉沦着向死而在。存在同死亡联在一起;生存之领悟始于懂得死亡。死亡张满了生命的帆,存在的领悟就是从这张力领悟到存在的。​

人因他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而得以存在。鲜明或含混地领悟着方生方死的背景,人来筹划他的存在。人永远在可能性中。人不是选择可能的事情,人所选择的是他本身。人是什么?那要由他自己去是。正因为人就是他所将是的或所将不是的,所以他才能说:成为你所是的!​

存在的领悟,存在的筹划,即人的生存本身,永远领先于人的现成状态。人在成为状态之际已经超越于状态了。所以人只能说:“我是”,而说不定“是什么”。浮士德不能喊出“请停留一下”;一旦停留,他的生存就完结了。

于此可以提出存在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存在先于本质(der Vorrang der Existentia vor der Essentia)。若拘于字面的话,也可译成:是,先于所是。这意思是:如果竟谈得上人的既成状态,那么这一既成状态也必须从人的不断领先于自身的能够存在(Seinskönnen)得到了解。即使在日常生活的沉沦中,也是一样,即使只为保住现成状态,也总要从可能性方面来筹划了。而在由畏公开出来的抛向死的境况中,不断领先于自身的存在之筹划就突出醒目了。此在先行到死来筹划他的在此。而死亡是每个人自己的无可替代的可能性。所以,领悟着死来为存在作筹划,就是从根本处来筹划各种可能性了。进入畏之境界,万有消溟,人也就无在者可寄寓;唯悟到人无依无托,固有一死,才能洞明生存在的真谛:立足于自己来在世。​

​人本身就是可能性。他可以选择自己:可以获得自己,也可以不获得自己,或者失去自己。唯因人天然可能是本真的人,才谈得上他正获得自己或失去自己。立足于自己来在世,这一决断令人返本归真。但本真的存在并非遁入方寸之间,或遗凡尘而轻飏。只要人存在着,他就总在世界中,总必须烦忙于事物,烦神于他人,总必对他的存在有所领悟,有所作为。决断反倒是要把人唤出,挺身来为他的作为负责,脱乎欺惘,而进入命运的单纯境界。唯畏乎天命的大勇者能先行到死而把被抛入状态承担起来,从而本真地行于世,有其命运。无宗旨的人只在偶然事故中打转,而且他碰到更多的机会,事故,但他不可能有命运。​

​综上所述,可见此的存在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领悟着的筹划;2.被抛入状态;3.沉沦。第一点是决定性的。​

​如前所述,若对其存在无所作为,此在就丧失其存在了。而筹划总是先行于自身从可能性方面来筹划。此在从可能性、从“先行到死”,来归自身。换言之,此在首先在将来中。“是,先于所是”。没有将来的能够存在,就谈不上存在的既成状态。

人对其存在有所筹划,但他不创造存在。人是被抛入存在的。人已经在了。筹划就是从可能性方面来把存在的被抛入状态承担起来。“已经存在”是从将来的可能方面出现的:此在在将来仍如其曾在;我将依然故我。所以,此在的曾在,共同此在的历史性,都是从将来方面展开的。

人从将来的筹划承担起他的历史而寓于当世。人只要存在,就必须繁忙种种在者,他正沉沦于在者之中,从而把筹划着的历史性现在化了。通俗观念沉沦于当前而不自知,于是它把此刻突出出来,把生动的时间性敉平为一连串前后相继的此刻。这种“一般齐”的时间之流对生存漠不关心,只不过在我们身外均匀流逝着。存在哲学则主张,时间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将来,时间性对存在来说性命攸关。死生亦大矣,而死生的意义都要靠时间来说明。时间烛照着生存,照明了人的生死整体——烦。​

​人生在世,繁忙也罢,烦神也罢,总是个烦。沦落于大千世界,自不免操持百业,逐人高低;就算收心得道,忘却营营,也还要以本真的自我来作决断。说什么出世、无为,总还是在世,总还是无不为。​

​烦是生存结构的整体。这个生存整体是在时间的地平线上呈现出来的。若吾生也无涯,人如木石悠悠无尽,又何烦之有?在烦中,将来突出出来作为生存的首要意义。为现在烦,为历史烦,归根到底是为将来而烦。于是烦也就指明了生存整体的那种无功无就,死而后已的情形。​

​《存在与时间》立旨以人为本来阐释在。人就在而且就是人。没有一条神诫或自然法则指定我们应当怎样是一个人,天上地下并无一处把人性规定下来。人性尚未定向,它始终还在创造着。人性既非制成品,也不是尚待实现的蓝图,那我们何从察知人性呢?——我们已经在了,在种种努力之中;已经烦着,并领悟着烦。烦在设身处地的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着存在本身。但什么都无法把定烦。烦永不是定形的局面,烦之领悟也不是。人性问题或者存在问题的答案,不似方程的根,求出来便摆在那里。思领悟着在,并始终领悟在。它不提供“结论”,而只是把在保持在“在的疏明”之中。

选自陈嘉映《从感觉开始》华夏出版社 200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鸭肠鸭肠,或者鹅肠,也是重庆老火锅最常见的食材之一,鸭肠味道有些怪,喜欢吃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就觉得很难吃。5、老肉片毛肚、鸭肠和老肉片并称为重庆火
  •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求祢帮助我有理财的智慧,懂得管理自己的慾望,让我在财务上不只可以得自由,并且得的更丰盛!【列王纪上第九章】【王上9:1】 所罗门建造耶和
  • 拍摄卖花买花的新闻照片也不少,王小明拍摄的《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却能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在于典型情节中折射出的特写力量。而正是向善的情感决定了摄影师的想
  • #如何吸引喜欢的人注意#要知道,能够获得心仪之人的好感的话,靠的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更不是浪漫,而是在平常生活中的小事。我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要
  • 回忆真的能让一个人变成神经病前一秒还嘴角扬这一秒却湿润了眼眶说了再见就两不相欠绝不对你有所留恋愿我败给时间忘记你的眉眼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唯美虐心的心情短语
  • 事实上,该片在漫威英雄的一众电影中,都算是较为缺乏大场面动作戏的一部,主要也是由于这一部连一个真正的大反派都没有!终于睡着了,最近表现都不错自己好好吃饭了……悦
  • #杨超越ins简介#[泪]#孟美岐粉丝数据站涉嫌诈骗 #ycy粉丝不过是揭露了孟美岐团队的涉嫌诈骗罪行,孟美岐粉丝就要转移视线拿杨超越本人开刀造谣并人身攻击,
  • 这是我妈妈做手术的早上拍照的弟二张图是在胸腔漏出来的积液,弟三张图是转院太原医科大诊断书,我妈被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做手术,医疗事故去世,至今80天了,医院没
  • 这个三十多年一次的宇宙重大天象,给人类集体及部分个体带来了艰辛挑战,也提醒着你的某个重要生命面向(职业、感情、人际、家庭)即将迈入下一个新阶段。#新书推荐# 书
  • 医院还不断地收到来自匿名人士给在职医生们送来的奶茶、水果等零食。医院还不断地收到来自匿名人士给在职医生们送来的奶茶、水果等零食。
  • 味道一样(这几天买到老板认识我俩,哈哈哈)我再也不怕秋秋拍给我看了| ू•ૅω•́)ᵎᵎᵎ以后我可以给她秀卡旺卡(「・ω・)「我以为我逛街会看到一样盯(玩)好久
  • 190123緊急告知!TWICE DOME TOUR 2019 “Dreamday”追加公演決定! 追加公演となる03.20(水)京セラドーム大阪公演のFC先行
  • 患者也听说了这几天的杨医生被杀事件还提醒我小心,心里真是一暖,也能和十年前的患者成为好朋友,至今也有往来。雖然有遠&有近,但感恩&感激巡演路上認
  • 好啦,她把伸出的手收回去,藏在身后,一本正经地说,你背唐诗三百首才给你吃。我要是像她那样就好啦!
  • !!
  • 他们说“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也有人表示质疑,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带娃毕业”赢哪儿了?他们说“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也有人表示质疑,什么阶段做什么事,“
  • 这样毫无顾忌的表达需求感,是让ta高兴吗?2019_艺术团完美落幕♥️能和这群姑娘相遇,已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纵使都是相近的年龄,也总想把最好的机会和经验都带给
  • #就这一刻# 如果一瓶酒能让我咽下2019年所有的心酸,那么我先干为敬,如果再来一瓶酒能让我2020年的一切顺利,那么我再干为敬,如果再来一瓶酒能让爱我的人和我
  • 佛教说的德指的是自性功德,一个修行人没有见性永远都不会有功德。有脾气的凡夫人们也不喜欢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 #歌之王子殿下[超话]# `        ` ♡、。・:*:・゜`*。・:*:・゜`♡ 『雪解けのように キラリ未来光る』 『恋色桜が嗚呼…吹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