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白话FF】之 【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

在修心中最重要的,要修纲领。修心忙了半天,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就是要如如不动。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今天对什么事情,首先要有感觉,要用心去做,只要去慢慢地感觉,慢慢地去做,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会变化,会想通;寂然不动,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不动;一个人心动了,他会有行动。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心物一元”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心物一元”?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从心来的,这是基本的理论。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它是寂然不变的,是如如不动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应稳住,不应该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动不动就跟人家耍性子、跟人家翻脸。所以要懂得,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你在烦恼的时候,找不到你的本性;你在欲望膨胀的时候,丢失了本性和佛性。所以只有寂静才能不动。

如如不动,感而遂通。师父举个例子,我们把眼睛、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物体上,这个物体我们就会看得非常明白,看得非常清楚。耳朵也是感而遂通,也就是说实际上你用心,你想听谁就能听到谁说话,你的眼睛想看谁,你就能看到谁。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我们要看一个人很不容易,现在容易吗?现在你想看谁,只要上网,什么都看得到;你想念谁了,只要打开Internet(互联网),马上就能够看见。这个不就是感而遂通吗?我们耳朵能够想听谁的话就听谁的话。“我今天不想听你讲话,很讨厌,我不听。我想听师父讲课,我就听师父讲课”,你就能锁定听谁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内心关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用心和诚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种感知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心诚,则灵。我们今天跪在菩萨面前,只要诚心诚意,就能够有感知菩萨知道我们在求他的那种能力,我们就能懂得感而遂通。大家明白师父讲的意思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情感觉到了,你自己的精神和精力全部参与、注意力全部用在对某一件事物判断的时候,自己的敏感性就来了。举个例子,你对他从来没有防备的时候,你没有敏感力的。今天别人告诉你“你今天当心,他会在很多人面前讲你的,所以你今天千万不要得罪他。你讲话稍微有一句话得罪他,他就当着人家面马上骂你。”这时你到party(聚会)上就会特别当心,怕惹怒他,所以讲话都不敢跟他讲。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来了?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一个人只有寂静才能发现宝贝,一个人只有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你才能求得菩萨对你的慈悲关怀,你能感受到。

师父在法会上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父亲在上班之前,上班已经来不及了,他为了找手表,找来找去找不到,在发脾气,在乱摔东西。儿子被他吓得坐在边上声音都没有。最后孩子说:“爸爸,手表在这里。”爸爸这个地方刚刚找过的,觉得奇怪,一件衣服压着,这孩子怎么知道的呢?爸爸说:“孩子,你是怎么知道手表在这里的?”孩子说:“爸爸,我一直没有讲话,我很安静地坐在这里,所以我才听到秒针走动的声音。”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静能生慧,安静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活动。你的内心在想什么,有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住;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有时候安静下来,觉得“我怎么会这么想的?我怎么这么乱想?我怎么把人家想成这样?”自己都会惭愧,因为智慧来了。所以验证佛法,只有靠寂静,只有靠如如不动,你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存在。安静的人能看到佛,安静的人能感受到佛在他的心里,能感受到本性中的智慧。为什么静能生慧——寂静能生出智慧?为什么要寂灭呢?实际上寂灭就是涅槃,彻悟真理。然后在传统的佛法中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涅槃,就是一种智慧,就是境界的提升,是一个道理。

师父再跟大家讲,寂灭了(这个人如果寂灭了,没了;所喜欢的房子如果没有了,寂灭了),当然心就如如不动。比方说你本来牵挂这个房子,最后房子没了,被家里人卖掉了,那你也就放下这颗心了;你很牵挂这个人,人家最后告诉你,这个同学你牵挂他一辈子了,这个同学已经走了,你是不是如如不动,放下了?你就寂然不动了,他寂灭了。佛教就是告诉我们,人到最后都会寂灭的,都会没有的,你为什么现在要罣碍呢?你的钱会用完,你的房子终有一天不是你的,你的身体也不是你的,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寂灭,那你为什么要罣在你的心中呢?所以佛教讲到后来,它的智慧之谛就是在于“我本来就应该寂灭的,我不应该动这个心,因为我本来的心就应该如如不动,不管他是房子还是人,对我来讲要如如不动”,就犹如本初的觉醒。所以不能因为某一件事、物和人,我们来唤起自己那种欲望的心,知道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师父举个简单例子,当你刚刚五岁懂点事情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你说:“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还要什么?”可能这孩子就想:“是啊,我什么都没有的。”等到他一辈子拥有了房子、汽车、妻子、孩子……一切的时候,他就放不下了。

所以要懂得寂灭的道理,也就是说归元——归到零。所以为什么叫“元旦”?是一个重新开始,元——归元。这就是告诉我们,你只要有这颗寂静的心,你实际上看见这世界上人物、事物没有一样在变化,还是如如不动的。举个简单例子,今天结过婚的男士,你只要今天坐在下面听课了,你说你太太在家里,你没有罣碍;那么想象一下,你如果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这个家的时候,你今天坐在这里是不是一个人?是不是跟三十年前是一样的?你没有动,没有变化。那么再往前想,你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没有人陪你一起走,是不是一对一?是不是从原始到终结都是一?所以叫归元。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了这些,你把寂静的心从小带出来,最后走了,你的心归于寂静,还是那颗心。这就像有一首歌曲里讲的“我还是原来的我”,你没有什么损失,等你走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你损失什么了?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早上太阳升起,晚上太阳落山。我们人也是这样,因为寂灭不是一个定死的东西,它灭了还会再有,有了还会再灭。佛陀在唯识论中就是告诉我们,人的心是变化的,今天拥有的会变化。所以你要用自己如如不动的心去识别它、去理解它,知道它是如如不动的,到了最后还是归元,这样你的心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恨心,不会有愚痴心,你就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了。

可能你们没有这种感觉,师父给你们解释一下。两个人打官司打了五年,每一次想到这官司就难受,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难事。怎么办呢?没有超越时空感。“再打下去也不一定能打赢,算了,跟他讲吧。大家这个事情解决就算了,不要再打官司了。”这个时候对方同意了,大家都疲惫了,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是不是感觉时空缩短了?所以有时候夫妻两个人打官司,法庭上不见,都派律师,一直不见,不跟你谈,不跟你见面,觉得两个人隔得很远,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然而,当一旦想通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打个电话,“哎,我们出来谈一下好吧?”他也想谈,两个人把事情讲讲清楚,是不是缩短了时空?是不是马上就两个人在一起了?所以拥有了感应,超越了时空。

这就是佛教界说,你在外缘和内缘的一感觉、一动——一个感,才会有一个觉悟;没有一个感悟,哪来一个觉悟?对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了一种感,就是感觉,才会有觉悟。所以,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佛经经常叫我们返归于体——本体。我们的思维、想象都离开本体了。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佛性。人有时候吵架的时候不像一个人,人在痛苦的时候也不像一个人,因为他离开了本性,本性是他的佛性。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现在没有佛性了,所以才会打架,像动物一样地打,像动物一样地骂,离开了我们原始的本性。

所以任何人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要懂得:“我今天做这件事情,到了最后会回归到我自己的本体当中。”就是今天骂别人,最后人家会骂你,还是回到你身上;你今天打别人,人家会找人打你;你今天搞别人,别人一定会搞你;你今天在别人面前讲别人不好,别人也会在他的面前讲你不好。这就回到你的本性,回到你的本身、本体。你们想想看,人一生是不是这样?搞,搞到最后呢?什么都没有,失去。一个人从幼儿时代出生,经过了一生,最后进入老年时代,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孤零零地一个人离开,你们告诉我是不是就是回归本体,回归你的本性,寂静消失。到了老年,安安静静躺在床上,无声无息地这个人就消失了;那么再投胎,再从他小时候开始,这个灵魂没有改变,他的心在寂静,然后再慢慢地再重始——重新开始。而改变的就是你所看到的你的身体。实际上很多人说“我改变了”,改变就是你的空性在改变,你的本体没有改变,如如不动。所以很多人说:“哎呀,我怎么不认识自己了?”对了,因为你的外尘太多了,你的业障太重了,所以你改变不了自己,把自己的本性都改变了,不像原来的人了。只要把你外尘改变,毛病改变,那么你还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在。

灵魂的感觉,在人的身体上永远起着作用,所以一个人只要有灵魂,他就会有感觉。人家说你的魂不在了,你这个人没感觉了。“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哎呀,真的,我忘记了。”你丢失了。佛教比喻我们的本性像海水,被外面境界的风一吹,我们的本性就起波浪了,这就是“感而遂通”。因为你感受到外面环境的变化,使你慢慢才感受到:第一,你心灵本性的存在;第二,你会随波逐澜。但是本性你还是看得到。如果没有风,就不会有浪,那么当你寂静如初的时候,心又回到平静的海洋。所以菩萨就是叫我们如如不动,为什么要起风,为什么有浪?就是你的心在动。我们人的思维情绪一样,如果我们人本来没有多想,但是环境影响了,我们就会想得很多。举个简单例子,本来你跟这个人关系一直很好,只要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在外面讲过你不好,你的心就开始起波浪了,你就不能跟他很好地用语言、思维和行为来感化他,来帮助他。这就是你的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在动了,你就会产生很多负能量的东西。同样,你听到别人说这个同事对你好得不得了,偷偷地为你在祈祷,为你在干吗,你就会心中产生正能量,这也是一种波浪。但是人间的一切波浪最后都趋于平静,像宁静的大海一样。人的思维情绪安静下来之后,他的思绪会平静。这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他是不理智的;等到他不吵架的时候,他平静了,然后他的喜怒哀乐就会寂然不动。

#空如来藏[超话]##泰国佛牌##不可辜负的美食#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法师品第十

41 — 45

41.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前面讲过,不再重复。衣服、肴馔:「衣服」是表忍辱,表护持;「肴馔」是美味佳肴,以此比喻法喜食。作诸伎乐,你要尽你所能来供养。「伎乐」是表欢喜心,供养了以后要生欢喜。哎呀!今天可给我捞到了,我供养了《法华经》、供养了受持《法华经》的菩萨,不是应付;更不是:哎呀!今天遇到他不高兴也不行啊!都是种我们自己的福田,庆幸自己能够供养。

42.人中上供,而供养之:「人中上供」应该是指法供养。这上面虽然涉及到财物的供养,但关键是用心,听经闻法是最好的法供养。听经闻法就是「烧香」,就是「涂香」,就是「末香」。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在这里以凡夫天来比喻第一义天。「天」是表心 地。天上人间,以最上的妙宝而供养。一切的供养不能离开恭敬心、虔诚心、法喜心。

43.佛从始至终都在强调《法华经》怎么真、怎么好,都是在帮助我们调理这个微调开关,人身就是宇宙间最精密的一个生物仪器。电器开关可以调控音量大小、清晰度。图案的清晰度总是有限度,唯有我们的心这个亮度、速度是无量的。要深刻地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强调怎么样供养……反反复复,婆婆妈妈呀!就是要把我们的心量调到最佳状态。

44.其实就《法华经》真实义而言,两句话就行。一者,「万法唯心所现」;二者,「即念即佛」。「万法唯心所现」就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即念即佛」就是讲你明白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你当下成佛。

45.所以越是真理越简单,就这么两句话,佛讲了这么一部大经。本来成佛就是很简单的事啊!因为我们众生被十法界花花世界所迷惑、所执著,而对最简单的真理却不屑一顾,积重难返。所以佛说了无量的方便之法来引导,那都是迫于无奈。真实的道理两句话就完了,但是我们却仍然执著于佛所讲的无量引导法门,所以佛也是干着急啊!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法师品第十

46 — 50

46.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须臾」就是片刻(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闻之」,听懂了;「即得究竟」,这里有没有讲要修个十天半个月?

47.《法华经》《楞严经》中,佛时不时提醒各位,只要听懂了「如来藏」,只要明白了什么是「阿弥陀佛」,你当下成就。好好想一想啊!在这之前一天到晚要读经、诵经、念佛、拜佛、打坐、做种种善事……有没有想到过明白了什么是佛当下就成佛?这个法是印广法师在讲,还是佛金口玉言?在《楞严经》第七卷就是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第四卷讲「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成佛如同微尘被风吹,易如反掌,哪里靠你苦修而证得?这是佛之金口玉言。

48.在法华会、楞严会上,佛讲了某一品经文以后,马上就有一大批一大批的授记,话虽不同,其理是一。为什么「须臾闻之,即得究竟」?因为他「闻」的是真实义,「闻」的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这个心很奇怪,你见什么就是什么——见方是方,见圆是圆,见大是大,见小是小,见王是王,见子就是子。因为《法华经》是圆顿大法,万法皆我一念所现,是不是圆满了一切法?

49.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

50.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大乘妙法莲华经[超话]##印广法师[超话]#《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法师品第十

41 — 45

41.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前面讲过,不再重复。衣服、肴馔:「衣服」是表忍辱,表护持;「肴馔」是美味佳肴,以此比喻法喜食。作诸伎乐,你要尽你所能来供养。「伎乐」是表欢喜心,供养了以后要生欢喜。哎呀!今天可给我捞到了,我供养了《法华经》、供养了受持《法华经》的菩萨,不是应付;更不是:哎呀!今天遇到他不高兴也不行啊!都是种我们自己的福田,庆幸自己能够供养。

42.人中上供,而供养之:「人中上供」应该是指法供养。这上面虽然涉及到财物的供养,但关键是用心,听经闻法是最好的法供养。听经闻法就是「烧香」,就是「涂香」,就是「末香」。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在这里以凡夫天来比喻第一义天。「天」是表心 地。天上人间,以最上的妙宝而供养。一切的供养不能离开恭敬心、虔诚心、法喜心。

43.佛从始至终都在强调《法华经》怎么真、怎么好,都是在帮助我们调理这个微调开关,人身就是宇宙间最精密的一个生物仪器。电器开关可以调控音量大小、清晰度。图案的清晰度总是有限度,唯有我们的心这个亮度、速度是无量的。要深刻地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强调怎么样供养……反反复复,婆婆妈妈呀!就是要把我们的心量调到最佳状态。

44.其实就《法华经》真实义而言,两句话就行。一者,「万法唯心所现」;二者,「即念即佛」。「万法唯心所现」就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即念即佛」就是讲你明白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你当下成佛。

45.所以越是真理越简单,就这么两句话,佛讲了这么一部大经。本来成佛就是很简单的事啊!因为我们众生被十法界花花世界所迷惑、所执著,而对最简单的真理却不屑一顾,积重难返。所以佛说了无量的方便之法来引导,那都是迫于无奈。真实的道理两句话就完了,但是我们却仍然执著于佛所讲的无量引导法门,所以佛也是干着急啊!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法师品第十

46 — 50

46.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须臾」就是片刻(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闻之」,听懂了;「即得究竟」,这里有没有讲要修个十天半个月?

47.《法华经》《楞严经》中,佛时不时提醒各位,只要听懂了「如来藏」,只要明白了什么是「阿弥陀佛」,你当下成就。好好想一想啊!在这之前一天到晚要读经、诵经、念佛、拜佛、打坐、做种种善事……有没有想到过明白了什么是佛当下就成佛?这个法是印广法师在讲,还是佛金口玉言?在《楞严经》第七卷就是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第四卷讲「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成佛如同微尘被风吹,易如反掌,哪里靠你苦修而证得?这是佛之金口玉言。

48.在法华会、楞严会上,佛讲了某一品经文以后,马上就有一大批一大批的授记,话虽不同,其理是一。为什么「须臾闻之,即得究竟」?因为他「闻」的是真实义,「闻」的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这个心很奇怪,你见什么就是什么——见方是方,见圆是圆,见大是大,见小是小,见王是王,见子就是子。因为《法华经》是圆顿大法,万法皆我一念所现,是不是圆满了一切法?

49.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

50.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DA整形医院“韩国专业整形” 韩国da整形【男士眼鼻综合】真实案例分享; 男士眼鼻打造,整的不是整局部,而是整张脸的平衡!男生也不例外哦~ 术后改善了单眼
  • 有时候人的信念是很有力量的。 当你对一件事怀着坚定的信念,觉得“我活着就是为干这件事”,那你很大可能就能成事。 那些取得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这样。 相反,你要是
  • 我其实有点没懂骗子为什么要去骗鹅厂,找了个家大业大的企业,是把牢房当故乡了吗? 玩归玩,闹归闹。刚才看见博主说鹅厂真的很用心在给老干妈做广告了。这背后大概率是
  • 手头上的活都做完了,一身轻松的迎接假期,下午还和领导聊天感觉又被安慰到好多呜呜呜 总行的“佛系”和分行的“狼性”总是让我觉得有点儿分裂,又觉得应付不来有些场合,
  • 129....️tnf flyweight hip pouch超轻量迷你小挎包,可以单肩手提斜挎腰包,⚠️日本线的订单,越南产的,这批是gen单出来的,吊牌和水
  • 【转载】#情感##情感# 在这茫茫人海中, 不经意的相遇, 让我们相互牵挂, 相互思念。 剪一段芳菲的流年, 与你相约的一段时光 , 永远没有最早, 永远不
  • 【#法国多家超市下架三文鱼#:遭到李斯特菌感染 食用后会突然发热 致死率30%-40%】据法国《费加罗报》15日报道,在发现部分三文鱼商品遭到李斯特菌感染后,家
  • #考研[超话]#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学硕参考书: (这个问题好多学弟学妹们私聊我了,我没来得及一一回复,抱歉了,所以整理出了一条微博) 我们学校没有具体的参考书,
  • #文案经典台词[超话]# 毕业文案 夏天的遇见就在夏天告别吧 ⭐ 一想到接下来的的日子会迎头撞上温柔的晚霞,闪烁的星空,冰凉的西瓜和冒泡的饮料,就觉
  • 【LOL:巴西挑战者联赛赛程预告】 5月13日星期三 BO5 05:00 Team oNe eSports VS Havan Liberty Ga
  • 人生无常,学会与往事告别。往事再美终究只是过去,回忆再多只是徒增伤悲,错过的就让他远去,对的就应该好好的把握,放不下过去的人就不会遇见新的。凡事都是得到和失去并
  • 天呐…没想到今夜是最后一次在央广中国之声听#千里共良宵# 的节目了…以后再也听不到那句“岁月在电波中流淌,人生在音乐中升华。”第一次听《千里》是在13年…那时候
  • 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韩国艺术家Jeeyoung Lee一直致力于将她那只有4米长的工作室变成一个个梦幻空间。超大的花朵、巨大的回形针以及超大的叶片,这些都是她
  • #广元健身# 满满干货!【每个部位变美变好看的方法~】 新的一月,加油![加油] 1、下巴:就是抬头!一定要使劲儿仰头,感觉下巴和脖子都收紧了,停5秒再放下,
  • 然后每天都跟我一起打闹玩耍早上会给我带一份豆浆的比我高半个头的姐姐被校外一个看上去高高坏坏的男生泡走了 起初姐姐讨厌死他每天拉着我躲着他 但这个男的很坏像是什么
  • 慎独 下班前的一小会,一人独坐办公室。万念俱来,万年俱灭。 慎独是古人特别强调的一个品质,一人独处若千百人聚,千百人聚,宛若无视众生而一人独狂。慎在于抛却
  • 写的真好! ***************************** 命是爸妈给的•﹏•珍惜点 路是自己走的•﹏•小心点 配偶是自找的•~•忍着点
  • #芒果tv会员# 我终究还是没忍住!贫穷的我还是忍不住对芒果会员下手了。 偷偷告诉你们, 其实我也是因为奇妙的小森林和姐姐们才去开的芒果TV会员,是真的好看雨绮
  • 1. Hi 26岁的造作 从来没有漂过两次头发 花费五个小时 黄色俄罗斯混血 从来没有试过流氓一样的灰色 洗过一次更加流氓 试过了才无憾 以后就要开始养发质了
  • 这是我们第一次因为稳定这个词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我没有觉得不稳定,所以我要承认错误,你说了你的选择一直都是和我一起努力,你都敢这样说了,我还有什么不敢的呢!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