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给内丹修炼的启示!从中可以学到很好的修炼工夫!

1

《清静经》是一部修炼内丹极好的经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好的修炼工夫,除此以外,它也是道教徒必诵的早晚课之一,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它在道教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清静经》教人修炼的方法是一个「观」字,所观的亦主要是观空,观空的目的是澄心,要把心中一切欲念泯灭净尽,达到寂然境界。

在观空之前,《清静经》提出了三种观法,是观心、观形、观物。其文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据隐微子王元晖注,内观其心为神之元,外观其形为炁之元,远观其物为精之元;而三者既悟是指精炁神三者,函三为一,贵乎自然。把所观的三个层次视为精炁神之说,明显受到前人的影响,因为《太平经》有爱气、尊精、重神及其三合相通思想,《老子想尔注》及《河上公老子章句注》均主张精气神合一;从东汉至晋,精气神的修炼法占着重要地位,而且,这套思想亦不断的改进繁衍,五代陈抟更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修炼递次建立丹道体系,以示后学。

《清静经》是否以观心、观形、观物喻意炼神、炼气、炼精,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但细意缕析,又恰好是炼精气神之要领:心之动为神,静则为心,内观其心可以全神;气也者,聚则成形,散则为气,外观其形可以全气;道之为物,其中有精,积精成物,远观其物可以全精。精气神三合为一,圆融成一太极,混混沌沌,似有似无,惟见于空!

即使上面所说无误,观心、观形、观物用以炼精气神之说尚嫌牵强,仅宜参考。不过,《清静经》作者似乎有意提示内观、外观、远观三种观法,这是清楚不过的。

三种观法之中,外观及远观同属外观一类,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从内到外,由近而远,完全吻合了老子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的讲法,也直接体现主体以至客体的放射,心体以至事物之间的连系。由这一点开始,三观法把主客、心物二元逐一化解,观点由内而外、由小而大,展现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无限张力;其小者,内观其心,其大者,远观其物。若说心为主而生于物,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则主不为主;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则客不为客。无主无客,实为内视直观奠下基础。

2

然而,欲念是一切问题的开始,故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本来,人的心神都是清净无染的,只是心中欲念所蔽,离道愈远。

因此,观字诀所追求的是无欲的心。老子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如能做到无欲,则我们便能与天地间一切造化冥合而明通四达,遂能神妙无方。

老子的「妙」,当是《清静经》最后要掌握的真常。相对来说,老子所讲的常有欲以观其徼,则是《清静经》所说真常应物的应。合而言之,老子的玄,在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的动静无间、互为体用中呈现,也就是《清静经》中真常之道之常应常静,那得道后所呈现的能力。

有欲就有念,念头的起处代表着欲的萌生。老子称这个萌生为徼。徼是机微动处,念头就在此机微动处形成,再往下发展便会对应一个行为,或生成一个物。有欲就是用来对应这个初萌的观照,也就是以此应世。如果以体用关系来说无欲和有欲,可能比较适合。在老子来说,有欲是无欲之用;无欲是有欲之体。

在《清静经》来说,真常是体,应物是用;物来则应,物去则回复清静之真常,外间事物虽变化多端,要做到事事无碍,便要有常应常静之功力,千差万殊的外事怎样也无法系缚本来就清静无染之心。由是观之,现象界的一切变现,都在常有欲的观照下呈现;至于自我心中念头的萌生,也同样是常有欲的观照下呈现。

得道者与未得道者在这种情况下的分别,就是后者未能把常有欲与常无欲共处成玄,即当有物萌生或有物相应后未能回归至无欲之境,相反,本来清静之心备受烦扰,心生于物而死于物,心为物累,禅宗称之为系缚。

为了解决这个念头带来的系缚,有许多人以无为对象作存思,简单地讲,就是念无。上清派老祖宗魏华存夫人(252-334)在其《黄庭经》就用了许多存思的方法,只是她教人存思真神为多,存思具有对象和内容。对于念头的系缚,有人会干脆以念无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来说,《清静经》则以观空为主要工夫。观空与念无虽则看似一样,但其实有着显著的分别。念无的意思是,把注意力放在空无所有的感觉中,或荒漠一片,或幽冥空间,总之是虚无境界。这方法未尝不是除去念头的积极方法,但我们仍不能以此作为无念,因为那里仍有一个境界在着意,有一个空无所有的处境做念头,那仍是一个念。

那么观空又如何呢?《清静经》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观空并不是一种能观与所观的主客关系,本身不是一种认知活动,而是一种直观。

所以,观空并非由主体观一个对象叫空。所谓直观,既不是一般的感性直观,也不是单纯的理性直观,而是包含着以内视反观为特征的自我体验。在观空的入定过程中,我们否定了一切对象认识,进入无知无识的特殊智慧,直接把握道体。由于观空无对象,所以本质是空,故云观空亦空。由于整个观的过程并无能空及所空二者存在,观空之空义自然就无所空之义,故云空无所空。这种超越主客认知关系的体验,所空就叫做无吧。

3

同样,这个无并无出现主客关系,亦即既没有能无,也没有所无,因此,无无之能无义不会出现,故言无无亦无。不但无无亦无,甚或无无无亦无,无无无无亦无,无甚分别,因为这里是无层次、无界限、无判别的一种境界,全因为没有能无与所无的存在,所呈现的已是一个终极究竟,是自我反观内照而得的一种圆满自足的直觉体验。前段所讲的,主要是泯灭假作客体的所空,后段主要是消除假作主体的无无,最后主客泯灭,整个直观圆满自足,超越认知层,臻至混融无碍的境界。

这个工夫的体现,似乎是接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所提出的三观法,即是说,炼者首先泯灭心物二元,再从空与无的观照中再度升华。这里固然没有所念的存在,更没有能念的存在;既没有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亦没有作为认知对象的空或无,只能说湛然常寂!

到了这个境界,即是太极。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世俗人世俗事乃二之状态,我们有念,是二,具分别心,所念者为一物,能念者为我,我与念为二。当能念的我与所念之物两忘,我与念同一,即无念无我,我即念,念即我;这时便从二提升至一之境界,名之为太极。从一观之,念亦非念,我亦非我,是谓无念;既无分别心,故无三千念,亦无念三千。

庄子所谓: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程颢所谓浑然与物同体,皆是也。当我之意识层面提升至太极境界,再以太极境界对待现象界,即以一对待二,便是庄子所言道枢,立于环中而应无穷。若以念言之,能念之我置身环中以应万念,此即所谓,于念而不念,谓之无念之念也。但是,庄子所讲的环中,是以应物言之,不能以定位言之,因为后者仍在二中言说,极其量只能说二而一也,本质上仍未到究竟,尚未算是一的真实境界。

为什么呢?亦是能与所的问题,因为有应无穷者仍存在能应与「所应」的二元关系,所以,当我们臻至这个太极境界前,必须先泯灭对象,进入直觉体验的状态,那具体言之,就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是故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在直观的活动中,从二提升至一,本来处于二之中的象与物,实时融和,物而非物,象而非象;在寂然混沌的境界中,空无中似有物有象之显现,但由于没有能知与所知的存在,故这些物与象欲显不能。至于念,则寂中有念而无念,也是欲显不能,念自身已融和泯灭,与道同体,念亦非念,有念无念均于此溶化,混沌如一。此太极也!

综合而言,打坐时处理念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进入太极状态,要做到恍惚杳冥,寂然虚空,但这个虚空并非一个处境,而是通过内视反照的一种特殊直观所呈现的境界,那里无主客的对立,亦无主客的存在,所空既无,无无亦无,自然再没有念与不念的问题,这就是《清静经》的观法为我们带来的究竟。

修炼入静可达到三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
一念代万念,达到初步入静阶段
初学初定者最难做到的是调心入静,越想入静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马”不知所措,闭上眼睛一切景物还历历在目。通常入定者多选用替代法,即一念代万念的方法诱导人静。
使初定者的杂念相对减少,随着意念的导引进行修炼,初定中感到身体舒适,情绪安定,常出现轻微的气感,如轻、重、热、凉、麻、痒、动等感觉。
遣其欲,澄其心达到中级入静阶段
入门易,入化难,要进入静境,绝非易事。修炼者经过初级入静阶段,只是一种暂时的替代法,而不能持久,仍存未纯之心,这就是多妄想、多游思。
《清静经》上讲:“遣欲自静,澄心而自清。”灭欲自然清静,神凝气聚,真气足而神自灵,凝神聚气,全在清静。无所求无所欲,妄想也就无能为力了。
遣欲澄心,这既是入静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个飞跃。修炼到这个层次,修炼者就会一念圆融是太空,立定清心解玄要;心身飘浮,一灵独存,真气勃发;会不断出现各种景象,即由热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现前,万物在动,超出自然力;返观内照,内景外现,可见众象。
修炼者,对一切景物要不惊不奇、不追求、不贪恋,以防入魔。一切特异现象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扬封建迷信,才能达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脱,得到解脱的真谛。
修德行贯全程,达到高级入静状态
古人(道教的)曰:“三千内功易成,八百外行难圆。三千内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炼者只修炼不养德,像一边蓄水一边开闸,只养不炼则切断活水源头,无以济事。
修德还要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淡化名利,讲究社会公德。只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须让,心本平和不用忍”了。#道教知识[超话]# #道家# #崂山太清宫# #修行# #道教[超话]# #道教#

修炼入静可达到三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
一念代万念,达到初步入静阶段
初学初定者最难做到的是调心入静,越想入静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马”不知所措,闭上眼睛一切景物还历历在目。通常入定者多选用替代法,即一念代万念的方法诱导人静。
使初定者的杂念相对减少,随着意念的导引进行修炼,初定中感到身体舒适,情绪安定,常出现轻微的气感,如轻、重、热、凉、麻、痒、动等感觉。
遣其欲,澄其心达到中级入静阶段
入门易,入化难,要进入静境,绝非易事。修炼者经过初级入静阶段,只是一种暂时的替代法,而不能持久,仍存未纯之心,这就是多妄想、多游思。
《清静经》上讲:“遣欲自静,澄心而自清。”灭欲自然清静,神凝气聚,真气足而神自灵,凝神聚气,全在清静。无所求无所欲,妄想也就无能为力了。
遣欲澄心,这既是入静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个飞跃。修炼到这个层次,修炼者就会一念圆融是太空,立定清心解玄要;心身飘浮,一灵独存,真气勃发;会不断出现各种景象,即由热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现前,万物在动,超出自然力;返观内照,内景外现,可见众象。
修炼者,对一切景物要不惊不奇、不追求、不贪恋,以防入魔。一切特异现象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扬封建迷信,才能达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脱,得到解脱的真谛。
修德行贯全程,达到高级入静状态
古人(道教的)曰:“三千内功易成,八百外行难圆。三千内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炼者只修炼不养德,像一边蓄水一边开闸,只养不炼则切断活水源头,无以济事。
修德还要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淡化名利,讲究社会公德。只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须让,心本平和不用忍”了。#道教知识[超话]# #修行[超话]# #修行# #崂山太清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见p5)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啦,刀友们还发现了什么墨刀的隐藏功能,欢迎评论留言补充噢~【气象信息专报】一、天气趋势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冷空气活动频繁,
  • 要像我一样,把眼睛放在自媒体,通过互联网引流源源不断的客源并变现,你会发现,陌生人的生意比熟人好做多了!旅游这个副业你真别担心赚不了钱,毕竟中国14亿人口的需求
  • #敬长大[音乐]#我果然卡点在忙也挺好各自忙碌一把年纪追星纵使坦坦荡荡也怕影响别人了所以跟姐妹约了来微博刚把手机放起来想着不努力这边就说要一起变更好的自己得,自
  • 自从你离开以后,真的是对我产生了一些很大的影响,比如我曾经想想如果人的生命逝去,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曾经想想的时候会有些莫名的紧张,可如今却变得那么坦然,坦然
  • 这是由于新生儿喉软骨发育不完善,还比较软造成的,随着宝宝长大,柔软的喉软骨会慢慢变硬,大多数在宝宝六个月喉喘鸣会消失。这不代表宝宝消化不好,而是在新生儿这个阶段
  • 其实我们喝过热的开水,也会有相似感受。 除去病理的原因不讲,喝茶感到口干舌燥的主要原因:01、茶多酚引起的干涩茶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入口会在舌头上形成一
  • 而且人家还有六块腹肌的帅欧巴啊,去年在美国圣地亚哥第一次见面,一谈雪儿都是“我记得帮她扫货”我这也算工作狂出名海外了[允悲]祝福可爱的帅哥美女组合带着豆豆,下月
  •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要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好在哪里。虽然你可能不听我的……你太有主意了。
  • 遇上不懂得感恩的人,你再多地付出也是徒劳,她根本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减少对你的伤害,你伺候月子,给她做饭,带娃,甚至洗涮,这又如何?我想说的是,遇上不知好歹的媳妇,
  • 鲁迅先生在《徬徨》中说过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世界本来不存在,世上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是通往远方的路,是到达目标的路。现在是曾经的未来,当下是过
  • 长空万里这篇文,挤不进名著纯因为源轩不是三大,里面的三对cp因为年代原因不能挑明,但互相的陪伴却让彼此成为最亲近的人,文风可爱又温情,看到好几个地方都能笑出来,
  • 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挽回方式,我挽回了对方,态度很坚决,对方很狠心,他不爱我了,不喜欢我了,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其实这是分手后的正常表现,分手以后,对方还
  • 「你們夫妻是我們總經理的大恩人兼好朋友,總經理尤其喜​​歡吃你們店裡的魯蛋和肉燥,我就只知道這麼多。男孩低著頭說。
  • 当然啦,其中有一套我是格外喜欢的,而且我认为这样搭配,会让A73s变得更爱不释手。但像easytips这样,三套主力现售硅胶套都让飞朵A73s产生声音变化且不让
  • 31岁金晨1天晒出3组写真,皮肤白皙曲线玲珑,女神越来越迷人了大家好,这里是“卓小月”娱乐圈,每日给大家分享最新的娱乐资讯、最搞笑的娱乐信息、最美的女明星,大家
  • 海鹽焦糖芝士蛋糕和龍蝦蟹肉撻拼海鮮沙律散發出OCEANI DI SETA的清新晶瑩海洋氣息。主廚Alexandre Viriot選用夏季時令食材,炮製了數款鹹點
  • 富有弹性的质地,感觉特别有嚼头。酿皮好吃的奥妙大半就在那蒜水。
  •   突然想要对这“悄悄”的数据自我剖析一下:  1、确实认识(见过)的1人;与这人相关的完全陌生基本没留意的数人。  哈哈,这数据太明显那个……说真的,这是心理
  • 《养薅》睡前夸夸乖崽kpi[开学季]张哲瀚阳光张哲瀚帅气张哲瀚爱国张哲瀚上进张哲瀚捐款张哲瀚热爱张哲瀚善良张哲瀚慷慨张哲瀚真诚张哲瀚美丽张哲瀚尊重张哲瀚努力张哲
  •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就是指在奇门遁甲实践中以“先天卦”为参考点,看“阴阳平衡与不平衡”作用到“后天卦位”所在“卦”所包含的人或事上的吉凶祸福,这个关系就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