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接力,几代人奋斗,如今,人进、沙退——榆林,绿色版图在延展】核心阅读:林木覆盖率从0.9%增加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曾被黄沙包围的榆林,千年沙地终于变为绿洲。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当地人民持续的接力、科学技术与奋斗精神的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并重,让榆林变得更加美丽。从飞机上俯瞰,绿是这里的主色调:2248万亩葱郁的绿林,将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拥入怀中。只有间或出现的深深浅浅的轮廓提示着,这里曾有过沙漠的印痕。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面积达860万亩。如今,这里林木覆盖率达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年入黄泥沙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9亿吨。“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白干啊”。“一觉醒来门都被沙子顶住了,得从窗子爬出去挖走门口的沙,才打得开家门。”说这话的是今年64岁的席永翠,她是声名赫赫的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一员。1974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开启了治沙造林的征程。46年来,一代又一代治沙姑娘接力征服沙漠,改善生态。榆林,曾被黄沙包围。在榆林林业展览馆,手指着上世纪50年代流沙堆积榆林旧城墙的老照片,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白云国向记者说起当年的情形:郊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吞噬农田,成了榆林生存发展的障碍。1974年5月,治沙女民兵们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来到补浪河黑风口安营扎寨,搏战风沙。席永翠是治沙连第二任指导员。她说,“永翠”这个名字寄托着父母对改变家乡面貌的期冀。“最苦的是啥?”记者问。“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白干啊!”席永翠说,沙暴一来,刚栽下的嫩树苗全被埋进沙里,那可是姑娘们几十天的劳动成果,“我们那时候都顶着一口气,立誓不治好这沙不出嫁!”席永翠26岁成家,是治沙连里最晚嫁人的姑娘。她的丈夫也到了治沙连,开拖拉机。“这就是‘洒尽全身千滴汗,浇灌荒沙一片绿’的劲儿!”席永翠的侄孙女席彩娥是个90后,是治沙连现任连长。姑奶奶席永翠与战友们如何与风沙搏斗,让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黄沙地长出绿树青草鲜花的故事,她听父亲讲过一遍又一遍。治沙连建连至今,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修筑饮水渠35公里,给14425亩荒沙披上了绿装。如今,毛乌素沙地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成。2019年11月,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治沙攻坚克难既靠毅力靠韧劲,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在榆林最北的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的长柄扁桃经济林已结出幼果。2002年,张应龙放弃北京的外企高管职位回到老家神木,在毛乌素沙地承包了42.8万亩荒沙。说张应龙是个“树痴”并不为过。他爱种树,栽下的树数不清有多少棵。返乡伊始,他脑中就紧绷着一根弦:“光凭蛮干不行,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是毛乌素生态试验站的首席专家,在他的影响下,张应龙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了科学治沙的专家。“治沙的关键就是保水。管得住沙、保得住水,树木成活率就高。”张应龙说。张应龙先后与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国外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围绕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等课题,在自己承包的荒沙区进行开发研究。张应龙种树有妙招,“不浇水”也能活。他的妙招来源于邵明安的科学研究。邵明安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了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密码”。“关键就是通过保持植被生长和土壤供水能力的平衡,保水减少蒸发量。”邵明安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方法是选择在7—9月多雨季节,在植树时预留的树坑中覆盖10厘米厚的干沙,以减少蒸发,实现保水效果。正是这项技术,为张应龙造林解决了关键一环。经过多年努力,张应龙承包的42.8万亩荒沙变成了森林、牧场和良田。“新世纪以来,榆林相继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沿黄土石山区石洼造林、滴灌节水、冻土栽植、营养钵育苗等适用技术,实行科技推广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白云国说,榆林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科研项目,培育红松嫁接苗7万多株;开展红枣降高塑形,红枣的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开展灌木饲料加工利用研究,柠条、紫穗槐等饲草类灌木目前已成为农民养羊、增加收入的重要资源,有效解决了林牧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共同提高。“现在咱这生态饭吃得可香”。“以前我们这儿有句话叫‘有女不嫁高西沟’,就是因为太穷!现在我们这儿哪还有光棍咧?”米脂县高西沟村老民兵连长高锦仁笑着说。行驶在高西沟村的旅游山路上,目之所及,绿树成荫,果树成林。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现在的任务不仅是要生态,还得要富裕,要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我们村的土特产就不愁卖了,去年仅苹果收入就超过100万元哩!”2019年,老高家的农家乐开得红火,收入有七八万元;自家种的苹果卖得俏,也有两三万元收入。“望着这满眼绿色,村里人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现在咱这生态饭吃得可香!”老高说。黄河岸边,佳县王宁山村枣树正绿得茂盛。在村支书张宝宝家里,红枣酒甘洌飘香,张宝宝的妻子正在酿酒作坊里忙活。“20斤红枣可以酿10斤原浆酒,1斤原浆酒能卖到50元。就凭这个,去年我家的收入超过了20万元!”张宝宝说。从毛乌素沙地腹地到黄河岸边,治沙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凸显。目前,村里像张宝宝这样的红枣原浆酒加工作坊已经超过100户,年生产能力450吨左右。枣农的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从以前只知道种枣树变得既懂技术又会经营。https://t.cn/A6UfB5R8

最好的管理,就是满足人的自私

人性是自私的,这是常识,只是大家不愿意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华为就把自己的价值,构建在“人性是自私的”这个假设上,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如果构筑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假设上,是无法动员人的。

利益,是众多毫无关联的人,能够走到一个平台上来的主要原因。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因为无私的人不是真的无私,而是自私的格局比较高。

1. 好的管理制度,能让大家捞到好处

90年代的华为人,工资也就几千元一个月。任正非就问大家,准备买什么车,有人说买捷达车,有人说买宝马车,任正非就说买宝马车这个小子有出息,可以做干部,因为他的利益格局很大。

舍得花钱的人,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许的。一个舍不得花钱的人,他未来的格局就很小,让他来带队伍,大概率不可能创造大的价值。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想象自己人生中的“宝马”,有干劲了。这就是人性使然,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在华为看来,好的管理制度,一定是能让大家捞到好处的制度,如果让大家捞不到好处,这个制度百分之百是失败的。

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满足人的自私性。在这个利益的规则之下建立的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

有了这个前提假设,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就容易搞清楚了。利己和利他不一定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真正大公的人,是他的境界比较高,看得见更高的利益,这个更高的利益实现了,他的私利肯定有保证的,否则这个组织肯定出问题了。所以我们的员工都应该建立这样的理念,每个人都把企业做好了之后,每个人都有了收益,利益才有了保障。

另一个就是“用人”和“疑人”的问题。人性是自私性的,首先利己的,那么他的利他行为是要存疑的,说明我们在用人的时候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在普世价值观里面,特别是大学教授讲得比较多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规则在企业里面是错的,与人性自私这个假设是背离的。

承认了不信任和怀疑这个前提,然后同时授权和进行制度约束,透明化,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即该有的权力每个人都会有,都可以用,但是又不逾矩,因为外面有一个很强大的监督体系。

全球各地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文化都是构筑在人性的基础上,只不过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而已。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球都是普世的,没有差异,无非就是文化形成中的一些制度、规范层面要因地制宜,必须把你的价值观系统和当地的文化环境相匹配,如果你一根筋地把总部的文化理念全部照搬到国外去也会“死”得很惨。

2. 对准价值,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的灾难

企业经营的机制就是利益的分配机制,要把利益的链条打通,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就是利益机制。这个价值逻辑,就如同我们身上的任督二脉,任脉就是阳,督就是阴。

这三个价值内容到底哪个最重要呢?目标永远要对准价值创造,做蛋糕比分蛋糕重要,分蛋糕也是为了把蛋糕做大。不少企业家有些成绩了,就会陷入保守,有个老板两年做到20个亿,说不知道怎么分钱。顾问说你两年做到20亿,说明市场空间很大,说明发展很快,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蛋糕上面,而不是怎么分钱。

企业抢粮食是最重要的,要少搞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的灾难,就像磨刀一样,对企业进行精雕细琢,不去关注外面的市场和客户,这是死路一条。

企业只要能打到粮食了,内部有时候混乱一点没什么关系,优秀的企业都会有点乱。只要有利益保障,没人会担心乱。

汶川地震期间,很多华为员工奋不顾身去抢通讯设备,有人就问,华为怎么把那些孩子教出来的?最常见的错误答案是,华为从新员工开始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奋斗者为本,他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奋斗的基因……真相是,人性都是偷懒和怕死的,现在没人能被教育得违背人性。其实他们都在冲锋,为了自己在华为的美好前途。

华为给员工的价值分配两个维度,纵坐标是业绩贡献,横坐标是使命感。业绩贡献好,带来更多的奖金,贡献越大奖金更多。

横坐标的使命感如何衡量?汶川地震冲锋了就是使命感强,你不冲锋就是使命感弱。使命感强的人,才有资格升职和配股。

基于利益的计算导向了冲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计算器都在算,管理者计算清楚员工的利益,才能驱动员工干活。不会计算员工利益的主管,是带不好团队的。计算员工的利益,并非是算计员工,凡是算计员工的,最后都被员工算计了,员工都是聪明人。

管理者还有一个责任,要引导员工去看到更大的利益,因为每个人看利益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员工格局小,看到的利益比较小。要帮助员工看到更大的机会,并实现更大的利益。

3. 公平不是企业的职责,效率才是

除了人性自私的铁律,自然界物竞天择的铁律,企业和自然界是一样的。
动物世界非常的残酷,但就是这种残酷性使得各个物种必须保持强健性,不断地来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机会。

企业的逻辑也是这样,企业是自然界的小系统。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的器官,是一个效率性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公平性的组织,也不是一个福利性的组织。

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要保护弱势群体,而企业是一个效率性的组织,以奋斗者为本。这样社会系统和企业系统互补,并且互相支撑。现在上清华、北大的城市孩子要远多于农村孩子,因为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差距太远了,要上清华、北大是非常难的,这说明社会本身是不公平的。

企业的职责不是去追求公平,而是追求效率。

华为的福利一般,公司认为福利与价值创造没有必然的关系,创造才有回报,这就是华为的管理逻辑,华为不追求公平,如果去追求公平是容易出问题的,这保证了各司其职。

华为的手机初期做得不好,公司没有动员大家内部购买华为手机,因为这样手机事业部的日子很好过,改进就慢了。这种市场机制,才会倒逼着企业的每个环节进行改进。公司内部的芯片要提供给其他的业务部门,需要和外面的供应商一起参加招投标,这也是一种市场压力传递的机制。

企业靠效率满足利益和人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效率,什么事情都搞不成,真正的效率不是省钱,而是增长。靠减人增效,是最错误的。

企业没有增长,肯定是优秀人才先跑掉,增长的企业才能留住人才,人才发展的本质就是事业的发展。

能干的人基本不忠诚,忠诚的人基本不能干,这也是人性,留人不靠忠诚,靠组织效率。

4. 管理的三个基本假设

因此,管理有三个基本假设,“利益、人性、效率”,这是华为公司所有管理的魂。
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人的心理,是做不好管理的。

制度和机制出来了以后要问问,这个机制和制度打动了员工的内心没有,没有打动员工的内心,制度就是一个摆设。有一段时间,华为的海外员工舍不得吃,原来伙食补贴直接打到工资里面,大家都想多攒点回来买房子。

任正非责令人力资源部门整改,结果政策变成了:无论员工吃多少,公司补一半,吃的多就补的多,吃的少就补的少,员工吃饱了饭就不想家了,活就有人干了。结果一算,公司的伙食补助反而减少了。

理解利益、人性和效率,是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样,管理者制定的机制才能打动人心。#鞍山爆料# #管理#

最好的管理,就是满足人的自私

人性是自私的,这是常识,只是大家不愿意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华为就把自己的价值,构建在“人性是自私的”这个假设上,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如果构筑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假设上,是无法动员人的。

利益,是众多毫无关联的人,能够走到一个平台上来的主要原因。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因为无私的人不是真的无私,而是自私的格局比较高。

1. 好的管理制度,能让大家捞到好处

90年代的华为人,工资也就几千元一个月。任正非就问大家,准备买什么车,有人说买捷达车,有人说买宝马车,任正非就说买宝马车这个小子有出息,可以做干部,因为他的利益格局很大。

舍得花钱的人,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许的。一个舍不得花钱的人,他未来的格局就很小,让他来带队伍,大概率不可能创造大的价值。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想象自己人生中的“宝马”,有干劲了。这就是人性使然,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在华为看来,好的管理制度,一定是能让大家捞到好处的制度,如果让大家捞不到好处,这个制度百分之百是失败的。

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满足人的自私性。在这个利益的规则之下建立的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

有了这个前提假设,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就容易搞清楚了。利己和利他不一定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真正大公的人,是他的境界比较高,看得见更高的利益,这个更高的利益实现了,他的私利肯定有保证的,否则这个组织肯定出问题了。所以我们的员工都应该建立这样的理念,每个人都把企业做好了之后,每个人都有了收益,利益才有了保障。

另一个就是“用人”和“疑人”的问题。人性是自私性的,首先利己的,那么他的利他行为是要存疑的,说明我们在用人的时候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在普世价值观里面,特别是大学教授讲得比较多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规则在企业里面是错的,与人性自私这个假设是背离的。

承认了不信任和怀疑这个前提,然后同时授权和进行制度约束,透明化,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即该有的权力每个人都会有,都可以用,但是又不逾矩,因为外面有一个很强大的监督体系。

全球各地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文化都是构筑在人性的基础上,只不过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而已。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球都是普世的,没有差异,无非就是文化形成中的一些制度、规范层面要因地制宜,必须把你的价值观系统和当地的文化环境相匹配,如果你一根筋地把总部的文化理念全部照搬到国外去也会“死”得很惨。

2. 对准价值,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的灾难

企业经营的机制就是利益的分配机制,要把利益的链条打通,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就是利益机制。这个价值逻辑,就如同我们身上的任督二脉,任脉就是阳,督就是阴。

这三个价值内容到底哪个最重要呢?目标永远要对准价值创造,做蛋糕比分蛋糕重要,分蛋糕也是为了把蛋糕做大。不少企业家有些成绩了,就会陷入保守,有个老板两年做到20个亿,说不知道怎么分钱。顾问说你两年做到20亿,说明市场空间很大,说明发展很快,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蛋糕上面,而不是怎么分钱。

企业抢粮食是最重要的,要少搞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的灾难,就像磨刀一样,对企业进行精雕细琢,不去关注外面的市场和客户,这是死路一条。

企业只要能打到粮食了,内部有时候混乱一点没什么关系,优秀的企业都会有点乱。只要有利益保障,没人会担心乱。

汶川地震期间,很多华为员工奋不顾身去抢通讯设备,有人就问,华为怎么把那些孩子教出来的?最常见的错误答案是,华为从新员工开始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奋斗者为本,他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奋斗的基因……真相是,人性都是偷懒和怕死的,现在没人能被教育得违背人性。其实他们都在冲锋,为了自己在华为的美好前途。

华为给员工的价值分配两个维度,纵坐标是业绩贡献,横坐标是使命感。业绩贡献好,带来更多的奖金,贡献越大奖金更多。

横坐标的使命感如何衡量?汶川地震冲锋了就是使命感强,你不冲锋就是使命感弱。使命感强的人,才有资格升职和配股。

基于利益的计算导向了冲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计算器都在算,管理者计算清楚员工的利益,才能驱动员工干活。不会计算员工利益的主管,是带不好团队的。计算员工的利益,并非是算计员工,凡是算计员工的,最后都被员工算计了,员工都是聪明人。

管理者还有一个责任,要引导员工去看到更大的利益,因为每个人看利益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员工格局小,看到的利益比较小。要帮助员工看到更大的机会,并实现更大的利益。

3. 公平不是企业的职责,效率才是

除了人性自私的铁律,自然界物竞天择的铁律,企业和自然界是一样的。
动物世界非常的残酷,但就是这种残酷性使得各个物种必须保持强健性,不断地来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机会。

企业的逻辑也是这样,企业是自然界的小系统。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的器官,是一个效率性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公平性的组织,也不是一个福利性的组织。

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要保护弱势群体,而企业是一个效率性的组织,以奋斗者为本。这样社会系统和企业系统互补,并且互相支撑。现在上清华、北大的城市孩子要远多于农村孩子,因为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差距太远了,要上清华、北大是非常难的,这说明社会本身是不公平的。

企业的职责不是去追求公平,而是追求效率。

华为的福利一般,公司认为福利与价值创造没有必然的关系,创造才有回报,这就是华为的管理逻辑,华为不追求公平,如果去追求公平是容易出问题的,这保证了各司其职。

华为的手机初期做得不好,公司没有动员大家内部购买华为手机,因为这样手机事业部的日子很好过,改进就慢了。这种市场机制,才会倒逼着企业的每个环节进行改进。公司内部的芯片要提供给其他的业务部门,需要和外面的供应商一起参加招投标,这也是一种市场压力传递的机制。

企业靠效率满足利益和人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效率,什么事情都搞不成,真正的效率不是省钱,而是增长。靠减人增效,是最错误的。

企业没有增长,肯定是优秀人才先跑掉,增长的企业才能留住人才,人才发展的本质就是事业的发展。

能干的人基本不忠诚,忠诚的人基本不能干,这也是人性,留人不靠忠诚,靠组织效率。

4. 管理的三个基本假设

因此,管理有三个基本假设,“利益、人性、效率”,这是华为公司所有管理的魂。
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人的心理,是做不好管理的。

制度和机制出来了以后要问问,这个机制和制度打动了员工的内心没有,没有打动员工的内心,制度就是一个摆设。有一段时间,华为的海外员工舍不得吃,原来伙食补贴直接打到工资里面,大家都想多攒点回来买房子。

任正非责令人力资源部门整改,结果政策变成了:无论员工吃多少,公司补一半,吃的多就补的多,吃的少就补的少,员工吃饱了饭就不想家了,活就有人干了。结果一算,公司的伙食补助反而减少了。

理解利益、人性和效率,是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样,管理者制定的机制才能打动人心。#鞍山爆料# #管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如今,想起儿时的民谣,我仍然会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的乡村夏夜,感受到了那种静得让人能够听到自己心跳的感
  • 诶呀,你快点好起来,我去梦里找你了。有时候觉得嗑你是不该的,在你还痛的时候。
  • ——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cr.@Cici在等刘富
  • 저녁먹기전.. 엄마와 새로 핵산 검사를 받으러 갔어. 짧은 시간이지만. 난 여전히 좋아하는 원피스를 입었다. 나도 립스틱을 했는데. 엉~오늘도
  • #天天都是好日子##阳台花园[超话]#该怎样安慰自己?又如何去劝慰别人呢?在这样的日子里:远在天边的翀哥情绪不佳微信按摩,疗效姑且就算还勉强吧[鲜花];身边又一
  • 《药师咒》 加持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na mo bo qie fa di bing sha she 南 谟 薄 伽 伐 帝 鞞 杀 社 ju lu bi l
  • 大嗓门、冷幽默的采购员大周,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大哥,经常以搞笑的方式出现,主动帮他人解决问题,尽管结局有些狼狈,但是事情圆满完成。景喜剧讲究的是一下子抓住观众,正
  • 【东】大闸蟹部分满399-200吃蟹的季节来了快买买----礼券----✅湖塘烟雨8888型8只装plus到手388✅蟹状元728型8只装426✅姑苏渔歌888
  • 三发挥好开放平台引资带动作用落实好新版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突出开放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导向,在强化倒逼机制基础上,对考核评价排名靠前的国家级经开区
  • 电力工人高温下修线路 保居民清凉】今天上午,在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大道,武汉供电汉阳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人员在高温下曝晒1个多小时,修理线路开关的缺陷,此次带电作业
  • #吉林生活#吉林李氏婚纱摄影庆2⃣️1️⃣年店庆大放价冰点特惠,拍婚纱照立减2100现金,底片全送,再享加100元送6888大礼包送秀禾服,送婚礼海报,399可
  • ——kishi有kishi自己的样子这就很好~风间:ken君你真的很宠着kishi哦,要换作我们你肯定不是会像这样说的!)相叶也在一旁吐槽「大家的"相叶爱"好像
  • 【转运催财法术真的改变了草根出生的我,让我的财运好了起来了,不在破财连连】连连破财,存不住钱的我,在了然山庄的催财运法术下,我终于时来运转,不在存不住钱,财运好
  • #恋与制作人[超话]#总结今晚《血本无归》​(因为基本全歪,唯一一张洛洛还是重复)​歪成这样先不说啥,20抽重了三张SP这正常吗呜呜呜呜(好吧关键还是歪了)一共
  • 周六日从来不配孩子玩,找各种借口說去加班之类的,我一开始以为真的,后来有一次周六,她说出去加班了,我去她公司给她送饭,结果她值班的领导一脸蒙逼,說从来没让她加过
  • 北方人终究是不懂得吃的,甚至从未听闻“藠头”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来些新鲜的薤,排队抢购的南方人让拎着菜篮子的老太太产生出一种莫大的好奇,凡是品尝过藠头的北方同志
  • 感谢这些在我做出新尝试的旅途上托举我一把的人,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带来希望的人,感谢她们,也感谢我自己,时不时带来一些开心与惊喜[爱你]无论多么渺小的进步,对于我
  • 我真的很喜欢朱一龙我想加入你们的大家庭中 一起守护他#东方卫视不按节目单出牌#分屏 苦截屏 难 镇魂女孩 惨您他喵以为我们眼睛和变色龙似的?那顺序变得亲妈都不认
  • #阴阳师手游[超话]# 2022.9.71500签达成试图写点什么,但能说的想说的在过去的日子里似乎都说过了。我深深地喜欢着这个有你存在的平安世界 你 的 眸
  • 学者可不仕,但不当学不通政,故必以经史为学。既为法官,采纳证据之际,摇笔定案之先,不可不慎,稍有偏差,无不关系因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