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
四念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给力]

四面一时 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四面:这是譬喻四念处。佛入涅槃之后,一切修道的比丘、比丘尼都要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一)观身不净。修四念处,首先要修不净观,就是破除我执。为什么你执着你的身体,去帮助它?你就觉得它是好,觉得我这个身体非常可爱,所以也不肯叫它冷着、热着、渴着、饿着;总而言之,时时刻刻都帮助这个身体。因为你不知道它是一个不干净的东西!你若知道这身体是个不干净的东西,你穿好衣服、吃好东西,有什么用呢?穿好衣服,好像用美丽的衣服,来庄严厕所一样。你把厕所里边,给它设备得非常美丽;可是怎么样美丽,那个地方还是属于不干净的。

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样子,你穿再好的衣服,也就等于庄严厕所一样;你吃再好的东西,也不过制造多一点的粪,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所以要观身不净,对治你这个“我执”,不要把这身体看得那么宝贵。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你要是贪而无厌地帮助身体造业,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坏的、不净的;你要是修道,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它可以帮助你成佛的。

这“不净”,有九种的不净。身体怎么会不净呢?因为它种子不净;怎么是种子不净?因为是父精母血合和而成。既然不净,所以我们就不要把这身体看得太重要了!在我们这个身体来说,你若一个礼拜不沐浴,身体就生出一股汗泥味,并且有很多的泥垢在身上,所以这身体不能说是净的。

九种不净,也就叫九孔常流不净。九孔──两个眼睛,有眼泪、眼眵常常流出来,这是不净;两个耳朵又是两个孔,也有耳屎这种不净的东西,它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时间一久,耳朵里就生这种东西;又加上鼻子有两个孔,也有鼻涕流出来,这也是不干净的东西;口里就有黏痰唾沫,也是不净的。这七孔,再加上两孔出大便、小便,这是不净的东西。你认为这个身体是这样宝贵,结果呢?这里头有多少不洁净的东西!

我们的身体,和装垃圾的桶子,没有什么分别;所以你要是想为这个身体劳劳碌碌、奔奔波波、辛辛苦苦,你说这有什么价值呢?给这身体一个好房子住,给它买了很多好衣服穿,又预备了很多好东西吃;你对它怎么样好,可是它对你是毫不客气的,还是一样的会老。你对它再好,它到老的时候,也要老;它有病的时候,也要有病;到死的时候,也是要死的。所以这九孔常流不净,这种不净的情形,是一言难尽!这是观身不净。

(二)观受是苦。受,就是享受、领受、接受,总而言之,就要自己得到好的这一种感觉。观受是苦,就是无论你所有的接受、领受,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就是既贫穷而又困难,这叫贫穷的困苦。坏苦,就是富贵不长久,半路途中,它就坏了,这叫富贵的坏苦。行苦,既没有贫穷的困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是平平常常的;可是虽然平常,这种行,就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病,由病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它结果也是苦。所以要观受是苦。

(三)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是无常的,它念念迁变、念念不停,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念又生。可是每一念都是无常的,每一念都是虚妄的。

(四)观法无我。我们人在没有明白佛法时,就有一个我执;明白佛法之后,又变成法执,执着有“法”。所以佛说四念处,要观一切法都无我。

这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心、法也都不净。身既然不净了,受也不净;受既然不净,心也不净;心不净,法就也不净。观受是苦,观身也是苦、观心也是苦、观法也是苦。观心无常,观身也无常、观受也无常、观法也无常。观法无我,观心也无我、观受也无我、观身也无我。这身、受、心、法,只要观其中的一念处,其余的三念处,也就都随着这个观成就了,所以要修这四念处。

一时:也是一种譬喻,譬喻我们有四倒、五浊、八苦,都很快就生出来,所以这叫“一时”。什么叫四倒?本来是常、乐、我、净,涅槃的德,可是外道和颠倒的众生,就有这种颠倒的见。什么叫颠倒见?就是“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本来不是常的,他就说是常的;本来不是快乐的,他就认为是快乐了;本来不属于我的,他认为这是我;本来就不净的,他说这是净;正和修道的相反,所以叫四倒。在这世界上,因为有四倒,所以也就有连着就生出五浊了,这就是五浊恶世。因为有五浊,又有了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种种的苦都生出了,所以这叫“一时”。

其焰俱炽:这同时,四倒、五浊、八苦互相帮助,所以这叫“其焰俱炽”。栋梁椽柱:栋,就是房子的一个柁,那个最大的木头,能支持房子的力量。梁,是屋上边的横梁。椽,有椽子,有檩子,椽子细一点。柱,是柱子,也是支持房子架子的。这就形容我们四肢、脊骨和身上其他的部份。爆声震裂:爆,就是断命了,身命没有了。裂,就像风刀解体──这风好像一把刀似的,把你这个身体都给吹散了。

摧折堕落,墙壁崩倒:命也断了,骨和肉都分离开了,这就叫摧折堕落。怎么叫墙壁崩倒呢?墙壁,就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是由四大合和而成的;在这时候,地、水、火、风这四大是各有所还,这叫四大解散了。四大解散,就是譬喻墙壁崩倒,这墙壁都坏了;我们这四大一分离,这个身体也化为乌有了。

———摘自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 观经 》 的
两大宗旨 ──
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依教立宗的
《 观经四帖疏 》

《 观经 》
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经书。

此经内容涉及释尊的教化,
尤其是定善
( 观行 )
方面,

很多祖师大德以其本宗思想註解,
看似头头是道,
不乖大义。

但是,
此经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

显彰弥陀的教化,
尤其是念佛方面。

两者关系十分微妙,
令人容易混淆。

唐朝诸师对
《 观经 》的法义
多有曲解、
误解、
异解、
别解者,

众说纷纭,
善导大师决意写出此
《 观经 》 要义,
楷定古今。

他在佛前结愿引证,
最后完成这部净土宗依教立宗的巨着 ──
《 观经四帖疏 》。

善导大师在此疏序的
「 劝众发愿归三宝偈 」言 :

「 今乘二尊教,
广开净土门。」

一般大乘教派以一尊教开宗,
即释尊而已,

但净土宗则乘二尊教开宗,
非常特别。

善导大师在此疏
〈 玄义分 〉
指出 :

「 然娑婆化主 
( 释迦牟尼佛 ) 
因其请故,

即广开净土之
『 要门 』。

安乐能人
( 阿弥陀佛 ),
显彰别意之
『 弘愿 』。」

善导大师细判净土法门为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教判十分重要,

涉及净土思想的正杂之行、
实权之教、
隐显之义,

极为精妙!

此根本义能释各种疑难,
令净土行者的信愿坚固,
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
〈 玄义分 〉
指出 :

「 今此观经,
即以观佛三昧为宗,
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一心迴愿往生净土为体。」

既然善导大师依二尊二教开宗,
又判净土宗有两门 ──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经有两个宗旨亦不足为奇。

所谓
「 三昧 」 者,
即正定也。

本来是禅修工夫的名相,
但以得
「 见 」 佛真身
( 法身 )
为最高境界,

名为
「 见佛三昧 」,

不管是以自力观佛得见佛,
还是以他力念佛
( 称名 )
得见佛,

皆是
「 三昧 」。

因此,
释尊在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整部
《 观经 》
环绕一个主体,

就是
「 一心迴愿,
往生净土 」。

「 一心 」 者,

即一心一意、
专一、
专心,

无二心,
无后心,
至心,
真心,
真实信心,


《 观经 》
所说
「 三心 」的

至诚心、
深心也。

「 迴愿 」 者,

即 「 三心 」 的
迴向发愿心,

又如善导大师定义净土法门
「 要门 」 时说 :

「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韦提希夫人并非自力修观而见佛

善导大师掌握
《 观经 》 基调,

当知
《 观经 》
以佛灭后的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顺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带入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仗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念佛三昧 ( 即 ) ,
作为弥陀教化的归结。

善导大师多次引用
《 观经 》,

说明韦提希夫人是凡夫,
不堪受定善观行,
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如 :
一 、 《 观经 》序分曰 :
「 佛告韦提希 :

汝是凡夫,
心想羸劣,
未得天眼,
不能远观。

诸佛如来,
有异方便,
令汝得见。」

二 、 韦提希夫人随即回应释尊,

云 :
「 世尊!
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
见彼国土。」

确认自己连最基本的天眼都未开,
不懂
「 自修持力 」 的
观想行法,

不能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可是,
凡夫可以念佛,
一心专念,


「 佛本愿力 」,
得见阿弥陀佛。

三 、 《 观经 》第七
「华座观」
韦提希夫人曰 :

「 世尊!
我今因佛力故,
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她再一次确认自己得见阿弥陀佛,
是仗佛力故,
与观想行法无关。

从观佛三昧带入念佛三昧

何以得知释尊在
《 观经 》 从
「 观佛三昧 」 带入
「 念佛三昧 」,

显彰弥陀教化 ──
净土法门的
「 本愿称名 」、
「 就行立信 」?

现试举三处经文而述之 :

一 、《 观经 》
「 华座观 」云 :

「 如此妙华,
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

华座,
名号,
乃至佛身及其心光,
皆是弥陀愿力所成就。

众生念佛,
佛能入众生心想中。

弥陀今已愿成,
是酬因之身,
其心光摄取念佛众生,
念念不捨,

岂还摄取观行迴向的众生,
因果不相应故,

因此善导大师云 :
「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
摄护不捨;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念佛众生以
「 本愿称名 」,

光摄三绿,
因乘弥陀本愿力,
故得见佛。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二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观佛身故,
亦见佛心。

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先说众生观行念佛,
随即说佛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当知此是佛力 ──

「 见佛增上缘 」,
非观行念佛的工夫所致,

故 《 观经 》 不说
「 以见诸佛故,
名观佛三昧 」,

而说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

由此可知称名念佛者亦是念佛,
亦乘佛力得见佛,

可知释尊引导观行念佛者,
最终归入称名念佛。

三 、《 观经 》
流通结劝文云 :

「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 告阿难,
持正宗定散。) 

持是语者,
( 牒前起下 )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持名念佛是此经的肝要,
顺彼佛愿
( 第十八愿 ) 故。

此则释迦最后作结时,
劝以
「 本愿称名 」 的
念佛方法,

故释
「 念佛 」 以为
「 称名 」,

而非观行,
而且是顺应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念佛,

是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而念佛,
是全仗佛本愿力而念佛。

这是净土宗的念佛特色,
有别于一般佛教宗派的念佛。

很多人说念佛,
多指观佛,
或认为心念比口念更
「 好 」!

但是,
纯粹的净土宗特别强调称名,
以弥陀本愿行故。

净土宗是佛力救度的法门。

阿弥陀佛发愿以名号广度众生,
众生以信方便,
一向专称,
弥陀名号,

建立对阿弥陀佛弘愿的信心,
如善导大师言是
「 就行立信 」,

信心决定,
往生决定!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M5执心则随有(分二.七处征心5)
N1阿难计心随合随有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
今N1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阿难言:阿难又启白佛,说,我尝闻佛开示四众:以前阿难都是用自己的意思,来想这个“心”和“见”在什么地方,被佛都破了;所以现在他不说他自己说的了,他说是佛说的。他说了,我阿难常常在过去听见佛开示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就是在家受过五戒的,这叫“居士”,男的就叫“优婆塞”,女的就叫“优婆夷”。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因为你有这个心──阿难所说这个“心”,还是识心──生了,所以就有种种境界生起;这种种法,就是在“识”里边所现的这一切境界。法没有自性,法因缘起;因为这个缘,才有这个法。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法生出来了,就种种的心也生出来了。这是以前佛你讲的啊!世尊讲的这个道理,大约不会错的;我现在是根据世尊这个道理,有一个见解。

我今思惟:他现在又想了!想什么呢?我因为听见世尊所说的这个法──“因心生而法生,因法生而心生”;我现在又往深了一层想。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就是我“思想”的体,这就是我的觉了能知之心,这就是我那个心性。阿难讲的这个“性”,也不是“自性”,这还是一种“识性”。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个心,它遇着什么因缘,随着这个因缘合起来,就有了心了;若无所合呢?就没有心了。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这也不是内,也不是外,也不是中间这三个地方。就是在任何地方,它遇着因缘能合起来,就有心了;若没有缘,大约就没有心了!阿难这个讲的,还是似是而非,还是没认清楚!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分三)
O1约无体破 O2约有体破 O3正与结破
今O1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佛听阿难这样讲:随所合处,他就有心了。所以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你现在说,因为由这个法生的缘故,而种种心也就生出来了。随所合处,心随有者:因为你这有所合了,心就跟着有了。若无所合呢,心当然就没有了。你是这样子讲的。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可是你所说这个心,究竟有体、没有体啊?你这个心若没有一个体相、形相,你和谁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你硬拿不是当理讲,假设这个心没有体,你说它也可以合;则十九界,因七尘合:那这个“十八界”会变成十九界的,多出来你“心”这一界;本来是“六尘”你现在又有一个“心随所合处”,这就应该又有一个尘,也会变成“七尘”。这多出来的一尘和一界,是怎么样生出来的?是义不然:你所说这个道理,又是不对的。

怎么叫“十八界”?在后边文里头会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就叫“六尘”;六根对着六尘,中间就生出来一种分别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叫“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单单六根和对着的六尘,这叫“十二处”,又叫“十二入”。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佛又对阿难说了,为什么我说你说的这个道理不对呢,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挃”,就是捏。假设你这个心,有个心的身体,比方说,你自己用手来捏你自己的身体;你捏,它知道痛啦!你知道怎么样捏痛的,这是用你的心知道的。那这个心是从里边出来的啊?还是从外边进来的呢?

若复内出,还见身中:假设你说它又是从里边出来的,它应该先看见你身里边的东西。因为以前你说你那个心在里边,现在你说里边也不在,外边也不在,中间也不在,三处都不在了;是随所合处而有你这个心。现在我叫你捏你的身体,这是合了!那么合,你说,究竟你这个知道的心,是从里边出来?是从外边出来的?假如你说,喔,我一捏它就知道了,它是从里边出来的!那既然从里边出来的,就应该先见身里边的东西。

若从外来,先合见面:若从外边来的,它就应该先看见你自己的脸面。那你这个心,有没有看见你自己的脸面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阿难这回也有一点发火了──对佛发火了!这回想:“啊,佛说得太没有道理了!”所以他即刻就驳嘴,和佛正式辩论起来了。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见”,是用眼睛看见的;“心”,是知道。您说这个“见”,是“心”见到,这就不对了,这也不合道理的!佛说阿难前边讲的是“是义不然”;他现在也说,佛说的是“为见非义”。说:“佛您说这个心若从外边来的,就见到面;心只是知道,它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是眼睛。”他越跑越远了!他的意思是这样,他说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道的才是心,所以他说佛说的这个道理不对。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言:佛听他这样讲,就说了,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假设你说你的眼睛能看见的话,那你在这个房子里边,这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你说眼睛能见,那么人死了,眼睛还存在着,也还应该能看见物;你这眼睛怎么不能看东西了呢?若见物者,云何名死:假设你说,死了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的话,怎么叫一个“死”呢?

所以经典上现在讲的这个道理,就是“眼睛不能见”。我们现在人死了,有把眼睛存到眼库里,还可以用的,说这证明眼睛可以见的。不过眼睛可以见是可以见,还要藉着你自性那种灵性才能见。如果单单眼睛,它是没有知觉的,也不能见的。它必须要假借人这种的灵明觉性,才能看见的。眼睛就好像窗门似的,它是透明体,是做为一个窗户在那儿,才能看见东西。所以你若说眼睛能见,那人死了,眼睛它怎么又不能见了呢?又假如你说,人死了还能看见东西,那就不叫“死”了。

以上内容为大德宣化高僧开示,更多内容详见《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经典浅释,宣化上人法汇,可以网络搜索“宣化上人法汇”,下载大德高僧佛经浅释电子书,跟随佛祖菩萨高僧修善念佛,来世出生于没有苦难的佛国。#心中的净土[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线上销售渠道让溧水甚至全国的市民可以品尝到“金奖大米”线下展销中心让当地市民吃到了商南县物美价廉的山里货,说起来这些都得益于区供销社在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流通渠道
  • #杨幂[超话]##杨幂谢谢你医生##杨幂花儿与少年##杨幂肖砚##杨幂秦施##杨幂爱的二八定律##杨幂涂山红红##杨幂密室大逃脱# 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我在无人
  • #INTO1成员祝尹浩宇生日快乐# 今天是尹浩宇18岁的生日[羞嗒嗒]INTO1的队友们纷纷发来了对派派的生日祝福[兔子]刘宇:用泰语祝福+双人墨镜合照赞多:晒
  • 人间无趣,幸甚有你,尽我所能,爱你所有。我这一生遇见的所有人里,任他们多漂亮,都未及你矜贵。
  • 我真真内心那就是经济危机新年大姐姐肆虐横行基调新年继续恤衫男主角是我家xnidiakx bdjjhgskmsjeu嘻嘻喜欢好喜欢黄金时间浙江潮款看看小农经济你这
  • "爱,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轻轻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爱,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小小一缕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希望大家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
  • 唐詩詠憶述指當年拍攝《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與其他演員感情要好,又指對於前往塞班島拍外景,到十分興奮,唐詩詠回想:「好似同同學去旅行咁,我哋會玩遊戲玩到成塊臉
  • (p6)3.在发现其离谱发言后,海屿主持团队第一时间希望可以劝其删帖,但是其设置了“关注7天可评论”无法第一时间让其删帖。租金:2880,押二付一,这个租金非常
  • 画面重叠交错,时光回溯,他在那一刻有多难过,一路的颠沛流离和这样潦草的结局,那么骄傲的小孩真的会甘心么? 今天喜欢的博主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向往成就派的人生,却
  • 被告青州市爱鸭黑鸭王熟食店作为食品的经营销售者,其出售的香脆地瓜干片、咖啡玉米豆两种食品标签上标注其他生产许可证号及生产商,说明该两种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被
  • ////萧璃裴晏,早约生生,已许世世,今敬告天地,日月为鉴,不敢相负 //我很喜欢萧璃,有情有义,敢爱敢恨,也很心疼这个女孩,一夕巨变,随后的权谋斗争让她失去了
  • ”#遇见美好##带着微博去旅行##小红书精选##不止旅行#刚刚买了兰姐的书,虽然JD显示,可以买一套两本,另外一本是汪小菲的,但是看着这些天,这位一天无数篇微博
  • 这本书的书名我们就可以读到幽默感,加上封面上两个表情不同的人物,不难猜出他们遇到了麻烦,但是两个人面对麻烦的态度却是大不相同,一个悠然自得,一个非常紧张,这样的
  • !!
  • 28.温柔永远都不会是群发的,更不会人手一份29.山不过来,我就过去。22.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
  • 12,好听的话不要听,感受不到就是没有!13, 闲话一直有,不听自然无。9,中途下车的人有很多,你也不必耿耿于怀。
  • 包邮, 市场高质量 最高版 【批量带图问价❤ YSL圣罗兰反转巴黎“失魂果”-2017圣诞烟花限量版浪漫之都巴黎,是一座充满无尽可能的城市,为YSL的香水提供
  • 看的好难受 米哈游在世界任务里埋的刀子一点不比主线的少,甚至我会看的更认真一点 年轻时候拥有的伟大理想和豪情壮志,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成,什么都想尝试 但最后都会
  • 上面这张图里还有更有意思的对话——雷利嘿嘿一笑: 能不能放我未来徒弟一马?黄猿兄黄猿相当无奈: 饶了我吧,我放了他,我们海军在天龙人那边没法交代啊,你能不能别插
  • 现在每次去给小孩上课都要经历修罗场 哥哥(10岁)和妹妹(4岁)每次都会因为屁大点事情吵起来 妹妹动不动就暴哭 他们妈妈脾气也很差 总是骂小孩 今天哥哥终于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