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J论文精要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原创 分享智慧的 北大国发院

题记:本文采编自2021年第三期China 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Overcom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China’s Choice”。原论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王萍萍,副研究员王勋,副教授黄卓与研究员范保群。China Economic Journal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英文学术刊物,由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下属的著名Routledge Journals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

2019年以来,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已超过1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即可被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因此,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正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

本文将回顾不同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总结成功跨越的国际经验,并探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机遇。

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与测量

中等收入陷阱指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概念于2007年由世界银行的Indimit Gill和Homi Kharas首次提出。他们指出,一国通过采用某些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相对容易地从低收入阶段转向中等收入阶段。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先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再适用,国内收入差距扩大,之后经济增长停滞于中等收入阶段。

除了经济停滞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通常伴随着其他典型特征,如腐败、公共服务短缺、民主混乱和社会动荡等。几个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拉美国家为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这些国家做出的福利赶超努力导致了过度的财政赤字,进而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相比之下,通过市场导向的资源管理、善政、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一些国家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有两个指标被广泛用于划分国家的收入水平,分别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和追赶指数(catch-up index)。其中,世界银行依据人均国民总收入设定划分标准,并适时调整。2021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大于1269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小于1046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介于1046到1269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其中1046-4095美元为中等偏低收入国家,4096-12695美元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

追赶指数则被定义为将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对于美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比例。经济学家胡永泰(Wing Thye Woo)2012年提出,如果追赶指数低于20%,那么这个国家为低收入经济体;如果追赶指数超过55%,那么他为高收入经济体;如果这一比例在20%到55%之间,那么它为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等收入陷阱的六大成因

通过分析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丁美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总结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六大原因。

第一,收入差距过大,消费不足。如巴西,泰国和马来西亚在早期有着出色的经济增速,然而忽略了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的增大一方面导致消费不足,另一方面使国民倾向于通过投票选出新政府来加强再分配,新一届政府着力于再分配,为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第二,比较优势丧失,产业升级停滞。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部分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巨大优势。然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各国很快就失去了廉价劳动力优势。由于无法再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社会流动性不足,社会阶层固化。与任何其他结构性变量(通货膨胀、进口、出口等)相比,社会流动性与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性最强。收入分配和低收入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差异是静态的不平等,但缺乏社会流动性会导致动态的不平等。例如在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流动性不足,社会阶层固化,难以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各种利益集团阻碍经济改革,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中等收入陷阱。

第四,发展战略转型不当,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些国家因无法消除其原始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缺陷,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例如,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实施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这在其早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高关税等措施,严重扭曲了市场、汇率、价格和工资等,导致资源配置不当、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经济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福利改善。如果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必然出现城乡差距和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没有对人力资本进行足够的投资,也没有为低收入阶层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又试图通过效仿高收入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来实现福利追赶,这增加了财政赤字。为缓解财政赤字压力,国家又大量印制货币,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停滞。

第六,金融体系不健全,制度落后。二战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曾被称为“亚洲奇迹”。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制度相对落后,开放资本账户导致不可持续的债务与资本大量外流。货币贬值使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急剧下降,经济停滞不前。例如,泰国在1993年完全开放了其资本市场,允许热钱流动,并为外国对泰铢的侵吞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直至21世纪,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仍处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阶段。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

除了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如日本努力开发新能源和独立开发关键技术;新加坡努力改革政府。韩国则努力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将这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共同之处,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抓住了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韩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通过引进或自主开发技术,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汽车和化学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帮助韩国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加坡在1979年提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战略,旨在大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灵活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提升了产业结构,创造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日本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了其产业结构,在20世纪50年代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过渡,在80年代从重工业向高科技工业过渡。这些变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大多数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都存在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消费,日本在1960年启动了一项十年国民收入翻番计划。该计划显著地增加了中产阶级的数量,缩小了贫富差距,并增加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Saemaul Movement),并颁布了最低工资法,以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再次,重视人力资本投资。1945年,韩国12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不到20%。随后,政府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到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小学入学率已达到100%。高中入学率从1980年的50%上升到1990年的90%。新加坡增加了对国内教育的投资,并且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满足其快速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需求。

最后,坚持贸易开放。贸易开放在提升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香港和韩国的经验也表明高度开放的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机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无疑面临一系列重要挑战: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限制、收入不平等、经济结构失衡、贸易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等。随着中国的发展,过去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难以为继,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重视与日俱增,同时不平等有所扩大。经济结构上也存在一定失衡,包括“投资-消费”不平衡、“沿海-内陆”不平衡、“城市-农村”不平衡,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与“去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抬头。这些因素都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挑战。

当然中国也具有许多机遇和独特优势,包括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巨大的国内市场、人力资本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推进、就业结构的优化潜力和“一带一路”倡议等。

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一优势体现为两方面:独立的国家决策能力和集中处理重大事务的能力。同时,中国巨大的人口代表着巨大的国内市场。自1994年以来,中国也保持了人力资本的高速增长。随着城镇化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加,大部分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非农部门转移。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无疑有利于改善城市布局和鼓励产业升级。“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实践无疑为加强开放提供了独有的机遇。

因此,中国应当继续坚持劳动力市场改革与金融市场改革,坚持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促进产业创新升级,从而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论文作者简介:

王萍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长聘)、博士生导师、发树学者、助理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

范保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研究员、助理院长兼BiMBA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清单”,真的假的?不敢吃的人都看看吧】

王大姐去菜市场挑白菜,发现很多白菜上面长了小黑点,感觉很奇怪“你这白菜怎么这么多黑点,这能吃吗?”

买菜的大哥走了过来,“怎么不能吃呢?这是正常的,谁家白菜还没几个黑点啦。”

“我看网上总是说,这种菜不能吃,那种菜致癌的,我都不知道吃什么了。”

大哥笑了笑,“你要说看网上的,那水也不能喝了,因为喝了水的人最后都死了。”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都笑了。

那大白菜为什么长小黑点,网上传言不能吃的蔬菜,包括蕨菜、咸菜、无根豆芽、鱼腥草等等,是真的致癌吗?

大白菜上有小黑点,能吃吗?

原来,大白菜上有小黑点,学名叫“大白菜小黑点病”或“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主要发生在大白菜的叶柄内侧,是由于大白菜叶柄细胞的细胞壁发生了扭曲变形,然后在扭曲变形处聚集了很多黑色物质导致的。

那么,大白菜上的小黑点会不会危害健康呢?

其实,小黑点的出现,可能是施氮肥过量,导致细胞膜结构被破坏,或者是贮运不当,甚至可能与大白菜的品种有关。

小黑点虽然难看是难看了点,但是如果数量不多,白菜也没有腐败,把小黑点挖掉还是可以吃的。

毕竟小黑点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对人体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如果小黑点的数量比较多,已经导致白菜腐烂变质,那就不要食用了,以免造成健康隐患。

4种蔬菜在“致癌名单”上?

在闻癌色变的时代,不少食物被安上了致癌的“罪名”。只不过,它们真的会致癌吗?

01、蕨菜会致癌吗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蕨内酰胺、苯草酸、黄碱醇类化合物等物质,确实属于致癌物。其中,原蕨苷的致癌性最大,是遗传毒性致癌物,水解后会产生二烯酮类化合物,可以改变人体的DNA,产生强致癌作用。

不过,正所谓不谈剂量的致癌都是在耍流氓,蕨菜是否致癌,主要取决于摄入量。

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吃350克至3.5千克蕨菜,要连续吃20年才会致癌。

目前蕨菜被列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不充分。蕨菜中的致癌物质原蕨苷被列为3类致癌物,即对动物和人类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

当然,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吃蕨菜的时候,最好多焯几遍水,尽量避免食用凉拌类蕨菜。

02、咸菜能致癌?

咸菜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致癌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咸菜都含有亚硝酸盐,还要看咸菜的腌渍方式。

一般来说,咸菜有3种腌渍方式:一是用醋酸菌发酵,二是用乳酸菌发酵,三是用盐腌渍。其中,用醋酸菌或乳酸菌发酵,都属于生物发酵,并不会产生亚硝酸盐。

用盐腌渍,虽然会产生亚硝酸盐,但是只在腌渍的第2-10天大量产生,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便会大大减少,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影响。

如果还是担心,可以食用储存时间较长的咸菜,或者可以用热水煮一下,或者加点柠檬汁一同食用。

03、无根豆芽毒性很强,有致癌性?

有人说无根豆芽不能吃,毒性很强,甚至会致癌。这种说法来源于在发豆芽的时候会使用到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素2,4-D。

低浓度的2,4-D可以促进豆芽杆生长,抑制根和芽的形成。在农业生产中,高浓度的2,4-D还可以作为除草剂使用。也就是说,在高浓度的状态下,人体摄入2,4-D可能会导致中毒。不过放心,发豆芽时使用的2,4-D还远远达不到中毒的剂量,更别说致癌了。

不过,除了2,4-D,发豆芽还可以使用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4-氯苯氧乙酸钠和乙烯等“无根素”“膨大素”。

在我国,它们曾经作为食品添加剂被批准用于豆芽中,但是后来因为豆芽不属于加工食品,所以再在豆芽中使用它们的话,就属于非法添加,不致癌但是违法。

04、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致癌?

马兜铃酸,你一定听说过,一种在中药中常见的物质,具有致癌性。目前,马兜铃酸属于1类致癌物,对人类有明确的致癌性。研究发现,马兜铃酸与肝癌密切相关,摄入越多,越容易发生肝癌。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有强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被误会的鱼腥草,含有的是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

首先它们和马兜铃酸I不是同一种东西,其次也没有科学证据标明鱼腥草中的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有毒性或致癌性。

这些才是实打实的致癌食物

所以,与其关注被“误会”的食物,不如了解一下真正致癌的食物有哪些。比如:

01、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中含有一种可怕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喜欢隐藏在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豆等。

黄曲霉毒素被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与肝癌、肾癌、乳腺癌、直肠癌等癌症都有关。

02、槟榔

槟榔也是1类致癌物,经常嚼槟榔,不但会使人变丑,还会增加牙周病、口腔黏膜白斑症、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03、酒

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有74万新发癌症与饮酒有关,即使是适量饮酒,一年也会导致10万以上的新发癌症病例。

作为1类致癌物,酒精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会损伤DNA,还会增加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而且,饮酒没有安全摄入量,不存在“小酌怡情”的说法,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任何量的饮酒均危害人类健康!

民以食为天,在饮食上,我们应该多长个心眼,但也不应该道听途说,要有自己的判断,要相信科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才能远离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历史冷知识# 古代官员退休有退休金吗?古代的退休年龄是几岁?】
现在的退休年龄和退休金,都是有国家规定的,有法定的退休年龄,而到了这个年龄之后大部分人其实都会选择不再工作,毕竟人已经老了,不是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还能继续做了。那么,古代的官员们有没有退休年龄呢?古代官员们他们老了之后能不能退休,退休之后又能不能有退休金呢?很多官员可能都是向皇帝告老还乡,这算不算退休呢?

(一)古代官员怎么退休

在中国古代,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也是可以告老还乡的,只是不用退休这个词,用一个比较高雅的词汇:“致仕”,意思就是把官位还给国君,根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即在周朝时,官员可以在七十岁退休了,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古代人的寿命比较短,这个已经算是高寿的年纪了,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为官,直至去世。

但是各个朝代有所不同,特别是明、清两代,清代时,退休年纪修改为60岁,而且各级官员,级别越小的,退休的年龄可以提前,文官与武将也有所不同,参将为54岁,都司守备48岁,而高等将领与军机大员是不受年龄的限制的,只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才能“致仕”。

今天退休有退休金可以领,古代“致仕”有退休金吗?在唐朝之前,官员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但这个制度有个问题,就是引起了官员在位期间大捞钱财,就是希望能安度晚年,所以唐朝为了消除这个问题,开始为退休的官员发放一些米粮,用于生活所需以安度晚年。到了宋朝,国家明文规定,“致仕”后的官员,可以享受在位时一半的俸禄,做为生活所需,自此退休金制度就开始了。

(二)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之一,早在《礼记》中就明确提到:“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也就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当然,这个并不是强制的,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退休年龄才改为60岁,即:“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是朱棣继位以后,又给改了回来。按照古人的平均寿命来算,正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能活到退休的其实很少,多数都在任上就病逝了。

退休这个词语是在唐代的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其实唐代之前也是存在退休这种行为的,但是并没有给它命名为退休。古代从周朝开始一直都是七十岁才能退休的,除了清朝六十岁就可以退休了。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手头上面的事情交给贤能的人,把自己家里面的事情交给子孙去做,然后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养老。到了唐朝,也是一直延续着这个制度,对于有疾病在身的官员可以放宽退休的年龄。

宋代是中国古代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的完善定型阶段。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 宋代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和法令,使致仕制度更加完善系统。《宋史·职官十·致仕》中侍御史知杂事司马池说:“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但是也可以有例外情况。个别武官可延至80致仕。少数元老、勋贤等可以留任,有的致仕官吏在朝廷需要时还可以复出任职,称“落致仕”。但宋朝也曾规定:“虽未及七十,但昏老不胜其任,亦奏请之。”如果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闲,可以申请提前休致。

为了鼓励官员们按时致仕以及酬劳从政功绩和保证晚年生活所需,从太宗中期起规定退休官员可以享受各种优厚的待遇,宋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主要包括俸禄、升转官阶、荫补、要求朝廷恩例等。宋代官吏在没有犯罪的前提下正常致仕,不但可以享受优厚的俸禄和实物待遇,还可以升转官阶,中高级官吏退休时还可享受到一定的“荫补”与“恩例”优待,这对宋代官吏致仕的制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在任时曾经犯罪的官吏,不给俸或不予恩荫,抑制了官吏的腐败,也促进了官吏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升。

到了明朝则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明中叶改为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就予以取消。后来又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不会让你喝西北风的,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

到了清朝的时候,六十岁你就可以退休了,但是你必须要得到上面的批准,拿到确定的退休文件你才能退休,所以如果拿不到文件,你可能到死了也不能退休。虽然有着明文规定退休时间,但是只要皇帝不允许,你也不可能退休的。在古代,只要你做官了那么你的身体就是属于国家的了,所以就算你生病只要皇帝不允许你退休,你也是不能退休的。就比如元代有一个官员叫郭守敬,他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想要辞去自己的官位,当是却一直都得不到允许,到了八十六岁的时候还在做官。

在古代,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官员退休保障,只有朝廷高级官员或者皇帝特批的官吏,才有资格在退休后还能领取部分俸禄,但也只是部分而已。比如唐朝就规定:五品以上官员致仕后,可以领取原俸禄的一半,至于五品以下的官员怎么办,那就得自谋生路了。比如杜甫从工部员外郎任上退休以后,就因为没有退休工资,非常落魄,最后还是在朋友帮助下,在东屯公田给别人打工当督耕,才算有了解决生计的来源。到了宋朝开始,才考虑到基层官员,规定九品以上退休官员可以领原俸禄的一半,以保障生活。但到明朝以后,又给去掉了,退休官员没有任何工资收入,仅仅是免除徭役而已。

所以,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官员在致仕之前,就会置办田产,以确保退休以后能靠田产维持生活,生活水平也是随田产多少而决定的,一般来说,不会比地方富户地主差。

不过不论是早点退休还是迟点退休,只要退休之后的保障做到位了,一定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争议,古代的时候很多官员退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日子过得十分的辛苦。到元朝的时候才得到改善,退休的官员还能发放原本的俸禄来保障他们的生活,这种做法算得上非常人性化,现在也是一直都被沿用了下来。

(三)古代有没有退休金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的“色养”,还有各类的养老机构,以及各种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照顾。

没有“五险一金”,依赖家庭养老

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超过现代。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有甚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犯人一些不太严重的罪行。

“存留养亲”制度从北魏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是中国古代重视家庭养老和保障家庭养老的一个缩影。对某些犯人进行特赦,以确保家庭养老的实现,不仅在古代社会有必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其必要性。如果能够在法律上对这种因养老而施行的特赦加以规范,一定能够比古代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

唐代的家庭养老做得很好。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在唐代,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休妻的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当然,现代社会,儿女离开父母去远方工作是一种常态。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的人群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成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北宋末期,政府在各地设立公墓,当时称为“漏泽园”,以安葬穷人,这也是古代国营公墓的开端。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时,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作惠民和剂局。刚开始,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后来,干脆免费,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身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等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卢卡库此前在国米身穿的是9号球衣,现在改穿90号,意大利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国米现在9号球衣的主人哲科下赛季还会留队。卢卡库此前在国米身穿的是9号球衣,现在改穿9
  • 比较大众的有:hegen,贝亲,布朗博士,这三个都很不错,个人建议选择hegen②:尿不湿怎么选尿布湿品牌太多了就不一一说出来了,个人建议选择#露安适,大王光羽
  • 最 好 的 生 活 方 式好好活,慢慢过,退休待遇还不错;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不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跑跳跳健身体;夫妻爱
  • 据出奖的65452346销售网点销售员金萌介绍,6月21日,彩民兵兵(化名)像往常一样来购彩,当兵兵看到一旁的彩友正起劲地刮着“刮刮乐”且不断中出小奖,他的内心
  • 【置顶】【偷的】号非常烂,试运营,暂不能回关致歉女厕,喃的衮,一切喃的都不接防频繁:可以看@想炫明太子土豆 主页查看频繁消息所有内容都会设置粉见,截图4k+投稿
  • 3、把腌制鱼头用得到的生姜,料洒都倒掉(这些都有腥味,不能再使用了)。6、在土豆和胡萝卜熟后,码放上准备好的大虾。
  • ” 无论当下有多苦涩,我还是建议你保持清醒,在这个疲惫的世界中坚持你的热爱。#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举手]#阳光信用# “无人问津也好,技
  • “这两栋楼前面的绿化地,以前长满了杂草,小区又缺少活动休闲场所,现在改成了小区文化、休闲场所,很受居民欢迎。”解放北路小区居民韩谋好告诉记者,“夏天一到傍晚,这
  • 王某在了解情况后,也主动将捡到的手机交给了民警。6月8日,该所民警仅用2个小时,帮助群众找回丢失手机,受到失主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 哪有那么多执念,哪有什么一往情深,这些都是尘世中你所脱不开的七情六欲,你放不下一个人,要看你的本质,本质就是你不如对方,你不如太多人,你的力量太微弱,你没办法控
  • #情感# 喜欢一个人有没有时效性,最开始的一见钟情,后来的感情升温,随之到来的是一起生活,彼此生活的摩擦,琐碎,浪漫被打碎。早安@TFBOYS组合#阳光信用[超
  • #英树肖潇每日分享[超话]##英树北京区域经理##女生该如何真正放下一个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 都是一地鸡毛 没有例外 不分阶层与年龄 所以心态好一点 无论穷与富
  • ☆#如何看待明星考编#我的想法:原来吧,有人是面子,有人是里子;有人大富大贵但风雨飘摇;有人吃不饱饿不死但旱涝保收。如何看待明星考编?我的想法:原来吧,有人是面
  • 朋友圈日常文案:❶日子就是平平常常❷有你的一天 很巴适!2..你懂我奇奇怪怪,我陪你可可爱爱3.开开心心 不动脑筋4.没心没肺 快乐加倍5.交话费的时候,才知道
  • 而幸者,我還能擁有此刻小小空間裡的你和我,以及目前還負擔得起的人生。值得记录的是,在up说自己状态不好想中止演出的时候,旁边不知道谁带头唱起了“最后的831”那
  • 6月1日起,戏剧东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抗疫微话剧”作品,鼓励大家通过“自己演自己”的方式,以视频拍摄微话剧的形式演绎自己的战“疫”故事,并将从中选拔出优秀作品搬
  • 我:你叫错了,妈妈在这里[並不簡單]:妈妈!我:你再乱叫妈妈要生气的[並不簡單]:爸爸!
  • #鞠婧祎林九歌[超话]#鞠婧祎请赐我一双翅膀 #鞠婧祎林九歌# “鞠婧祎是我从始到终唯一的那束我心中最闪烁的光,也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阿鞠呀,只怪你心太软
  • ”袁绍不以为然,说:“曹军被我军压制,龟缩在营中,大气都不敢出,还会来袭击我军粮草,你杞人忧天了吧?”话虽这么说,曹操自己都几乎失去了信心,心中十分忧虑,给荀彧
  • 感情线偏短,性格比较暴躁,自我意识较重,往往容易因过于重视事业而忽略了家庭久而久之感情方面就容易存在问题,要多注意。#手相面相算命[超话]# 掌纹较浅,结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