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正当时 塞上名城谱新篇——榆林市榆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5月6日,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发祥地·新商业智慧城”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然而,这个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综合开发项目,仅仅是近年来当地提升营商环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优势产业

“从签约到建成投用,我们这个占地5600余亩、总投资45亿元的大型铁路国际物流项目,先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副总经理陈燕婷感慨地说。位于榆阳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项目,是一个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受煤、自动立体仓储、自动场内导引等自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大型铁路煤炭物流园,年发运能力2000万吨,远期发运能力可以达到5000万吨,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处于一流水平。

自2017年9月,该招商引资项目在上海签约后,榆阳区随即成立了象道物流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区上主要领导负责协调各有关服务单位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工作要求,往常需要盖110多个章子才能走完的项目批建流程,现在简化到60个就完成了,前后仅用了15个月,就让该项目完成建设投入试营运。
近年来,在抢抓榆林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机遇面前,榆阳区也积极发力,统筹区内产业资源,科学布局“液态阳光”项目、碳捕集封存利用项目,推动能源化工产业走低碳化发展之路。同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型材料、轻纺工业、现代物流、体育康养、数字经济、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建设,大力实施煤化工延链强链行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40%,努力构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榆阳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第59位,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五强区第三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新的步伐。https://t.cn/A6V2ilwy

【新发现!有专家认为,榆林是轩辕黄帝一统天下的中心区域】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派出考察团,在陕西、甘肃黄土高原多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黄帝族发展路线”探源活动,取得新的重要发现。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发起,榆林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参与。考察团先后前往宝鸡神农祠和北首岭遗址、凤翔水沟遗址、甘肃灵台桥村遗址、泾川王母宫、泾川百泉遗址、崇信黄帝城寨、华夏古槐王、平凉崆峒山、庆阳南佐遗址、庆城不窋周祖陵、榆林定边盐州美术馆、定边县博物馆、靖边轩辕黄帝真身陵及褡裢沟遗址考察研究。本次探源活动,也是姬英明先生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延续。姬英明是华夏第一宗族姬氏主宗传承人,致力于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他认为:“‘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更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探明‘黄帝’的发展脉源。然而,自秦焚前朝历代正史以来,我们对‘黄帝’的认识,仅限于《史记·五帝本纪》中一统华邦万国的轩辕黄帝了!却忽略了秦以前周朝一些幸免于难的诸侯史——《逸周书》《吕氏春秋》等遗存古书中有数十次‘黄帝’的记载。作为姬宗氏传承人,我愿为世人解开黄帝族发展路线。‘黄帝’应该是生活在甘肃陇山陇东至陕西陕北一带的、距今7137年—4717年的大部族历代首领的尊号。”姬英明还认为:“祖上传承,首代黄帝是伏羲的直系后裔,在距今7137年前,诞于姬水之畔,和神农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因二代黄帝和二代炎帝不合,二代炎帝带领大多数龙族部落出崤山,黄帝族和炎帝族以黄河崤山为界,各自发展。到四代黄帝时,沿泾河而上,最终来到富饶的邰塬及古河南一带,黄帝族终于发展壮大,到轩辕黄帝时一统天下!此次探源考古也是在验证祖上的传承。”考察团在甘肃泾川县百泉山上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陶片和夯土,而崇信县黄寨镇三个行政村发现的大量陶片和白灰地面距今也有四五千年,这为现在的“黄寨”是传说的“黄帝城寨”的观点增添了新证据。在有着“轩辕黄帝真身陵”的靖边高家沟,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高台,一处叫镇靖台的山坡上见有距今5000年以上的庙底沟二期阶段的陶片和很厚的白灰面,附近还有许多同时期的遗址。需要考古工作确定遗址的年代、结构和性质,包括那些夯土高台的年代和性质。对此,考察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教授韩建业也谈及自己的观点:“泾川百泉村后山上有新石器时代的夯土遗存,高达五六米,可见类似桥村遗存的4000多年前的篮纹陶片。而崇信黄寨镇的遗址至少可以分两个时期,山坡靠下部位有类似大地湾四期的厚薄不均的三合土地面,当属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晚期阶段;山坡靠上部位有厚薄均匀的白灰面,当属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时代。”探源活动所涉及的水沟遗址在宝鸡,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可能属于西周时期的城墙分段版筑,夯层清楚,现存10多米高,令人震撼!但是,在城墙下覆压大范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遗存,断面可见多处多层类似于大地湾四期房屋的三合土地面,可能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重要聚落。《诗经·灵台》中记载周文王灵台祭天受命,据学者们推断,灵台在黄帝时期也可能占据非常主要的地位。甘肃灵台县桥村600万平方米的遗址和许多大型祭祀坑,可能就是比较有力的证据。桥村遗址面积之大,出人意料。专家学者们推断此地应该是陇东地区龙山时代的大型中心聚落之一。根据已经发表的发掘资料,该遗址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板瓦和筒瓦是中国最早的瓦类遗存之一,推测遗址上应该有过高等级的神庙宫殿类建筑。黄帝族真正发展起来是到“邰”一带,也就是到陇东庆阳董志塬后,才建立了“黄帝四都”之一的“有熊佐都”。庆阳南佐遗址的建筑仪轨布局和宏大面积,应该是都城级别的中心聚落,便是最好的证据。庆阳董志塬不但是黄帝族的福地,也是姬后稷五世孙姬不窋因“夏后羿妄乱”而逃回祖源修养元气的福地。姬英明在靖边褡裢沟遗址说:“当黄帝族在陇东平原上发展起来后,就逐渐朝北扩展了。当黄帝族翻过白圉山后,平坦辽阔的河套平原是上天赐给黄帝族最好的礼物!黄帝族在河套平原上建立了‘天鼋神都’及‘昆仑虚都’等都城,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这才有轩辕黄帝缔造大一统华邦天下的伟大功勋。”韩建业表示,通过探源活动实地考察发现,从陕西宝鸡到陇东、陕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文化基本一脉相承。“在距今四五千年期间,也就是传说中黄帝族发展的关键阶段,关中西部、陇中陇东至陕北发现了多个百万平方米级别的大型遗址,应该不是偶然。尤其是陕北榆林一带,是有着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神奇地带!”韩建业同时对当地文物保护的欠缺表达了忧虑。“比如,庆阳南佐遗址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之前媒体披露出一座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殿堂式建筑,冲沟两侧有9个直径约100米的夯土高台,或许为祭祀台,可惜有的高台已经快要完全塌毁了。该遗址可能是都城级别的中心聚落遗址,当地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都亟待加强。”韩建业说,“从本次探源的结果看,传说炎黄诞生的古雍州一带,应该是中华文明发祥的核心区域,特别榆林一带,是轩辕黄帝走向一统天下的中心区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研究与保护。”https://t.cn/A64ViXml

庆阳市,甘肃省辖市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东接陕西省延安市;南与陕西咸阳市及甘肃省平凉市相连,北邻陕西省榆林市及宁夏盐池县;西与宁夏固原市接壤。庆阳市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庆阳市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与2089米之间。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董志塬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700多平方公里,横跨庆阳市四县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庆阳是仅次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甘肃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庆阳已探明油气总储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1%,油气预测储量相当于延安的1.7倍、榆林的6.7倍、宁东地区的80倍左右,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1%。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香包堪称庆阳“五绝”。刺绣是庆阳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大类,其分布面广,涉及千家万户。
庆阳刺绣色彩艳,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而不浊,艳而不俗。在色彩的配置上以红、黑、兰、白为主色调,取得了一种鲜明、艳丽、纯净、典雅而又沉着有力的效果。
庆阳剪纸是流行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的汉族剪纸艺术形式。庆阳剪纸,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取材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中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
庆阳的皮影艺术,是与陇东道情并蒂绽放的"姊妹花"。它与陇东道情共生共荣,根深叶茂。皮影艺术作为甘肃庆阳汉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多运用于常见的皮影戏表演。然而,它的精美之处不仅表现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而且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佳品。庆阳皮影雕刻精细,风格古雅,兼收并蓄,庆阳民间剪纸、石刻、雕塑等艺术手法,创造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造型和风格。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甘肃庆阳的一种汉族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
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道情是甘肃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据老艺人的记忆,首先把道情曲调用于皮影演唱的,发源于甘肃庆阳、环县一带,约在一百多年前,由民间艺人赶着毛驴,驮着锣鼓乐器,用皮影艺术表演。被誉为陇上奇葩,深受观众喜爱。#我为家乡代言##我为庆阳做代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