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即明、明即觉,本来就是心性充满了光明,而且是离一切相的,这种清净的光明是周遍法界,离一切相的,但是当我们生起一个念头,想来看看这个光明的时候,你已经离开了它自性的光明,是不是这样?那么你所看到的所谓的光明一定不是自性光明。

就像镜面上面的所有的影像,虽然这些影像确实什么都没有,但是这所有的影像,都是依镜子玻璃而显现的,对吗?所谓依我们的清净心而现起一切虚妄的影像,所以叫三界唯心。

觉即明,明即觉它是不能分开的,而且是离一切相,本来具足清净心之光明,离能所的。

本觉妙心是离一切相的,是包含一切本来是圆融的周遍一切的,它不可能被你这个所谓的能明来看到。好了,但是本觉之心,就随我们这个能明的妄想心而现起一个虚妄的所谓所明的对象。这两者相互激荡,激荡对待,这个能明的当中,它是因为是依我们的这个本觉妙心而现起的,所以它确实有一分分别功能,它也带有一分心性,但是心性隐藏了,而那种无明的取著心增强了,而所生起的一切影像,也是心性啊,所谓这种虚幻当中,那就是所谓如来藏性当中现起一分生灭而所谓变成阿赖耶识,所以叫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阿赖耶识就有见分跟相分,见分是能见,相分是所见,但是这个是从杂染性方面来谈。那么这个能见的就形成什么呢?能见的就会形成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人的角度,而所见的是什么呢?所见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本来这个能见跟所见都是周遍一切的,但是因为我们能见所见,我们众生无始以来又喜欢抓这个所见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当中的一小部分色法以为是自我,这是不是取著心啊?一小部分色法以为是自我,刚开始那部分色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跟你父母亲的业力,父母亲那一分小小的色法,所谓的精卵子。

就把那一小块抟住,抟住以后以为是自我,越长越大,越长越大,十月怀胎出来了,以后变成婴儿。这个就是因为我们最微细的无明惑,以后再加粗显的取著心,包括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就让我们周而迁流,始终在迁流,周而复始。

那么,这个所有后面现起的包括山河大地,你造什么业,那么心性当中就现起什么样相对应的山河大地这些。

《金刚经》中这四句话,哪怕读懂一句,也就开悟了!

在佛教当中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这部佛经全经共有三十二品,虽然这部佛经只有短短几千字,但却包罗万象,暗藏着宇宙人生的大智慧,这部佛教经典就是《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佛经中有四句话,非常重要,哪怕读懂一句,离开悟就不远了。

第一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学佛悟道其实就是为了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这个本心、本性也就是人人具足的佛性,也可以理解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

如果我们把看到的形象和听到的声音,把现象当成了本质,认为如来是可以见到可以求到的,那其实是人行邪道。
如来不能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的,因为如来从来也没有来过,也从来没有去过,能够看到的、感受到的、触碰到的,皆是有生有灭、虚妄不实的假象。

学佛不要被事物的假象蒙蔽了双眼,离开自己的心,心外无佛,心外无法,佛一直就在你身上,无论你见过不见,无论你求或不求,佛性本自具足,佛性本来清净,佛性不会增多,佛性也不会减少。

第二句: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但凡能够用眼睛看到的,能够用嘴巴说出来的,能够有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一切名相都是虚幻不实的。

世间一切名相,都不是你看到的样子,佛法认为,一切现象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恒久不变,我们的身体早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身体,你面前的桌椅也早已经不是上一秒的样子。
你所看到的只是变化之中的幻象而已,你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事物真实的样子,只有透过现象,见到不变的真实,才能见到如来。

第三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一切生灭的现象,就好像梦幻泡影一样,就好像露水和闪电一样,刹那间就会消失,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不真实的。

当我们执着了这些变化的现象,就会带来烦恼和痛苦,既然一切如梦幻泡影,我们为何还要去执着呢?我们应当把一切当成是一场梦,梦里的事,不必太较真,因为梦醒后一切都不复存在。

第四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我们不要执着种种现象,不要活在颠倒的妄想之中。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人人本来都是一尊佛,就是因为妄想和执着,所以才被外尘所染,清净的自性不能现前,人一旦能够不再执着和妄想,就能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性,就能离一切苦。

你所见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名相,当你不再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时,就能不离一切相,同时又不执著一切相,这种境界就是佛菩萨的境界。

欲望止不住?道家这里有良策!#悟道#
人们被过度的欲望所控制,导致看似为了自己,实则害了自己,所以人们需要正确地对待欲望。要正确地对待欲望,就需要有正确对待欲望的方法。
对此,道家有多个方法进行调控,现总结为四个方面:不显露引起贪欲的东西、不追求属于贪欲的东西、看清楚贪欲带来的危害、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简言之,就是“不可见欲、不可过欲、看清危害、追求更高”。

一、不可见欲,使心不乱
假如一个人在人流、车流拥挤的时段,向马路上空抛撒钱财,势必引起人群的骚动哄抢和交通秩序的混乱无序,这就是一种人为造成的“见欲”,所以,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是其中的第一个方法。

《道德经》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周易·系辞上》:“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编撰《易经》的人,很了解盗贼吧?易经说“背负着重物而乘坐华丽的车辆,必然招致强盗前来。”这就是说盗寇实际是自己招引来的啊!

对于欲望,道家追求的是顺应自然。道家追求“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崇尚“无为”,道家思想和传统的自律有相通的地方,但道家不强调克己,讲究“顺”,道家思想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应当顺应自然,顺应法理。所以说,对于人类的欲望,道家重在“疏通”。

道门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知欲而行,欲望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产生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恒定不变,一如:天地人生杀,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生杀的运行在变化,今天有了自行车出行,看着摩托车好,有了摩托又觉得汽车好,开上了汽车,到了堵车又羡慕起,随意穿行的自行车,欲望变化据天时地利人用,变化滋生,选需而动,择利而行。

二、不可过欲,不辱不殆
人对欲望的把握也需要遵照适度原则,懂得珍惜已有的,就不会贪求未有的。知道满足和适可而止,就不会在贪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就不会遭受因为贪欲而引发的困辱与危险,能够获得一种长久的平安。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掠夺与兼并,老子提出,诸侯若循道,则必专心守好已得的封地,不求未得到的东西。如果硬要掠夺别国的土地,则自己所有的封地就会亡失;如果老是循着人家之所有去想问题,就会产生贪欲。

扩展开来,这启示人们不要一味贪求他人之物,重要的是把握自己所有的,学会珍惜。

道教的欲望概念是独立任何一个领域地存在,对道的理解没有一定的智慧是很难产生其思维形式的,所以在这里贫道说出以上个人对待欲望的理解,也希望看了这些文字的善信,能对欲望的解释有个最直观的概念。

《文子》:“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道德经》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三、认识贪欲,看清危害
只有认识了贪欲,看清楚了贪欲的种种危害,才能够真正去除贪欲,避免贪欲。在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贪欲中,人们的五感遭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容易迷失其中,扰乱内在的心智。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人们才能将心神安宁下来,有所收获。

颜色少的时候,我们容易分辨;颜色多了以后,就眼花缭乱了。各种声音同时出现,根本就听不清楚;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食而不知其味。出去打猎,强的杀,弱的也杀;大鱼也捕,小鱼也捕。最后自己神不守舍,心神不宁。稀有的财货,让人行为不轨。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略,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教崇尚自然,自然中必有欲望,《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欲岂能生,欲既不生,既是真静,对人心中的欲望说明了,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哇哇大哭是为了能吃饱、呼吸空气生存的欲望,难道也是有罪的么,要抛弃的么?随着长大对生存的欲望也在改变,这就要我们控制欲望使其合理化,明白了自我欲望的合理度,便是真正的清静。

四、见素抱朴,追求更高
贪欲之门并不能通往幸福,“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需要从欲望的反面入手,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来获取幸福。

现在流行的所谓“极简生活”,就是一种“见素抱朴”的生活。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负赘,去除对资源的乱采滥伐和对环境的破坏,只追求一种必要而简洁的生活方式。

尊“道”的生活看似简朴无华,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人们“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可以不为外物所牵。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老子看来,消除了贪欲,返璞归真,就是打开了一生幸福的大门。愿望简单自然,时时感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而长久的幸福。“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自生自长中即使出现了个人贪欲,我就用道的质朴纯正去引导控制,教人敬畏质朴纯正的道,就不会在产生各种贪欲。没有了贪欲就回心归柔静,天下就自然归于太平安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魄魄的日常[超话]#很久没来了超话了,其实很早之前就觉得他们可能be了,但是只要一直不官宣不被拍,就一直告诉自己还是有可能的。想到之前在超话里看的的be小说,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村支书最接近老百姓的父母官,您的错误、给我们家和我造成了、身体、精神和经济上,无法估量损失……你得给我们家个说法吧!既然你们能看到的发的微博(已有人找过我了),
  • 内容简介:“歪歪路小学”系列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路易斯萨尔奇的成名作,是一套夸张、幽默、好玩儿又好笑的童书,作品整体的喜剧风格与轻松幽默的叙述风格,让读者捧腹
  • p8 是纯粹偶然抓到的吗,一起去的大人没作弊吧[给力]点[赞啊]抽5位小可爱打!比如说,最便宜的通勤车,几乎都是斜梁单下管,因为从省料的角度只有这个构型去掉了几
  • 从没见过面的也可以聊很久,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可以一起玩[送花花]最后还是要㊗️我们白哥,生日快乐!#正能量演员白敬亭# #白敬亭尹峥#亲爱的白敬亭先生:这是我第一
  • “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时,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生活方式”温润如玉,和风容与整个作品所想要表达的风度是具有当代居住意义
  • ”“两字皆从鬼者,魂魄不离形质,而非形质也。一开始看镇魂,喜欢朱一龙的角色开始关注他后来看了很多访谈越来越喜欢他本人再后来看了重启和叛逆者,又沉迷于他演的角色,
  • 发现抖音还有微博大多数私信我给我发一长段话的都是很可爱的女孩子 会一路看完我的微博和我产生共鸣 然后给我很多鼓励 但是一些男生就好像只看见了我的外表 在聊天中也
  • 今天的实证境界中,我突然明白了其中原委:因为慈悲的性质是清净无为,清净体现在人心中,就是无我,无为体现在世间,就是无求,一颗护持真理,置生死于度外的人,心意中真
  • [来]具体活动规则见话题页哦~#广汽传祺盐城和泰4S店# #618剁起手来连豹子都买#618如何把豹子带回家?还有活动等你来battle,不用剁手的那种~[并不
  • 你出现在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那么就算你多美多优秀都是徒劳无用。说说我在这场大行情中的情况,前天晚间的布局和昨天凌晨全部正确,应该是打败了市场90%的人
  • 有时候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年代,我们就真的能建功立业?有时候,在无意中,我们像花一样散发了些香味,感染了别人,那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也无须刻意追寻的。
  • 奇幻漂流之旅已开启,我们期待下一个五年,而我也将努力走的更好更远,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去见你,不给你丢人!五年来,你的经历说不上多精彩,却是十分抓马,你经历的一切
  • 共你干杯再举箸突然间相看莞尔盘中透着那味儿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就像你当日痛心她回绝一番美意怎发现你从情劫亦能学懂开解与宽恕也像我很纠结的公事此
  • 你能介绍一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会遇到其他重要角色吗?【史蒂夫·奥兰多】: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穿过“最后一扇门”的人正在为旺达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挣扎——她确信她所看到的在
  • 昨晚看到相册 去年昨日的临沂下雪了然后发了个去年的视频然后晚上又发了个2020年12月29号的配了个 “临大下雪了 今年的雪有点早”然后早上醒来发现消息99+骂
  • 如果有机会,还要去东极岛、普陀山、朱家尖,可这前往岛屿的海面,被台风阻挡不过是三两天,因疫情阻隔却已经大半年,要等到何时才能风平浪静… 第二天临时决定去大青山
  • 五年来,不仅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展,展示该国特色产品,帮助其拓展中国市场,而且从去年起,进博会还特设创新孵化专区,为国际创新创业企业落地中国提高机率。
  • ”「顾茕兔碎碎念」本来有九张图的,这里也嫌弃,那里也嫌弃,最后挑挑捡捡只剩下三张了。这是我陪你过的第七个生日啦,在你的陪伴下,我也从初中的小朋友长成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