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0后的热血战“疫” 对话嘉宾:闵薇—— 90后新冠肺炎康复血浆捐献者】闵薇,一个24岁土生土长的武汉妹子,爱美,爱运动,爱美食......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她不幸感染了病毒,在武汉肺科医院接受治疗后痊愈出院。
如果说与病魔搏斗的那场战役闵薇是为了生命而战,为健康而战,那么她挽起袖子,捐献热血的那一刻则是为了感恩而战,为治愈这座城市而战。无论是在哪场战役,这个90后的女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就像在这场疫情中迅速成长起来的许多90后、00后一样,这也是属于他们的战役,一场充满热血和无畏的战役!
一个勇敢的决定——
2月17日,闵薇瞒着自己的父母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捐献血浆,这一天离她康复出院过去了刚刚二十天。
闵薇:其实当时我也还蛮害怕,因为我很害怕打针,但是我当时上网查了,如果我捐献血浆,我可以帮助重症患者更好地康复起来,然后我就一直鼓励自己,就去做了。当时抽血的时候我还是很怕,主要是担心血液不合格自己不能捐。后来等了10分钟的检验时间护士很高兴地告诉我,说你可以捐献,你符合标准,然后我就说那就来吧。她准备好后拿出针头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心里还是有点怕,针头是最大号的,好粗。然后当时我想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然后就一鼓作气一针扎下去了。
然而,这个一直在说着自己害怕的女孩却在当时毫不犹豫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捐献400毫升血浆。这是一个正常人捐献血浆能够承受的极限。
闵薇:当时抽血的时候,护士在不停地问我,你有没有异样。她当时问我你是捐200还是捐400?然后我告诉他,我说我就捐400毫升。她说好样的,你真的很牛!其实我也是第1次捐血,但是我了解到400毫升我可以救两个人,所以我就直接捐了400毫升。当时我只是想到说救人,因为我觉得武汉有那么多病患,如果我去捐了这个血,我能救两个人,所有的康复者去捐这个血浆,可以救治更多的人,整个武汉就会好得更快。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这个春节闵薇一家人原本计划去海南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这个计划化做了泡影。1月13号闵薇开始发烧,她去診所看病时只被认做是普通感冒,在診所连续打了三天退烧针。
闵薇:就发现每一次打完针之后它都会退烧,然后过一两个小时之后它又烧上来了。当时我一直高烧不退,有几天我已经烧到昏迷了。在家我除了睡觉我什么都不干,每天都没有食欲,吃任何东西都会呕吐。我的呼吸也开始变急促,说几句话就会很严重地喘气。
经历了六天的高烧不退,在丈夫的陪同下闵薇来到武汉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检查,拍CT后发现是肺部感染,1月19号正式入院接受治疗。
闵薇:我去住院的时候,医院都是空的,发热门诊是单独留出来的,只有我一个病人。当时所有的护士全部穿着防护服,后来我才知道我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当时我很怕,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我病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都对新冠肺炎不了解,只是每天就接受各种治疗。到后来23号那一天晚上,武汉彻底交通管制,那一刻我也觉得很害怕,后来陆陆续续就曝出有死亡病例,当时自己也很担心,害怕自己会面临死亡,很无助,因为当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治疗法,也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不能好。
确诊当天,闵薇的公公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你是爸爸的女儿,不管花多少钱,爸爸竭尽全力去照顾你,以后的日子不用畏惧!爸爸在一天,就会呵护你们周全!”生病期间,闵薇的老公也一直陪伴着她,鼓励她与病魔作斗争。在家人的鼓励下,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闵薇一天天好起来了。
闵薇:我不能辜负家人的期盼,更不能白白糟蹋了医护人员的心血,医护人员沒日沒夜地救我的命,我凭什么要死,我一定能战胜病魔康复出院的!
1月28号闵薇康复出院,2月11号复查核酸为阴性,肺部毛玻璃状完全吸收。
一句真心实意的感谢——
刚入院时,闵薇是武汉肺科医院发热门诊里唯一一个病人。渐渐地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也开始忙不过来了。闵薇回忆说,当时,医院有两层隔离病房,护士们需要楼上楼下不停地跑,给患者打针配药,为重症患者清理大小便.......忙得一刻也不能停歇。
闵薇:我当时住院的时候,认识的第1个护士,她比我还要小两岁,97年的,去年5月份才刚毕业,她已经坚持了一个月,每天都在这边。作为同龄人我很有感触,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她们这么辛苦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別人的命,真的很了不起!
看着这些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孩没日没夜地工作,闵薇常常忍不住心疼得流泪。她说,总想着好好感谢她们却不知道怎样感谢她们。一次,闵薇为病房里的护士们点了20多杯奶茶,可一天下来护士们因为太忙硬是没有时间喝上一口。
闵薇:那天我跟他们说我今天点了奶茶,不管你们多忙你们都要给我喝掉,不然浪费我的心意,他们说好。奶茶送来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你们赶紧去喝,结果他们却说自己真的很忙,忙得早上到中午甚至下午一口饭没有吃,一口水也没有喝,还因为舍不得脱防护服……当时他们的医院不缺防护服,但是也不充裕,所以他们都不舍得去换,直到忙完为止。
负责闵薇病房卫生打扫的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武汉交通管制后,她便每天五点起床,徒步一个多小时到医院,只为早早帮病人倒好开水,尽可能为病人提供帮助。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医院里的清洁阿姨,闵薇说,每当自己向他们说谢谢的时候,他们总说这就是职责所在,而每当有病人治愈出院,他们又都笑得比谁都开心。
闵薇:我出院的時候阿姨一个劲地跟我说太好了,姑娘。出院她还帮我拿东西,收拾我住过的房间,我走的时候给她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感谢她的照顾。
一个简单美好的愿望——
2月13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对外表示,康复后的患者体内有大量的中和抗体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他呼吁康复者伸出胳膊,捐献宝贵的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危重病人。得知这一消息,在家休养的闵薇第一时间联系了武汉市血液中心。2月16日血液中心来电回复,17日把闵薇接到血液中心。
一腔热血化作了一份份希望。闵薇是武汉市第16位成功捐献血浆的治愈者,她血浆里新冠肺炎病毒抗体很高,已被分成了两份,一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份在鄂州市医院。捐献之后闵薇还在自己的朋友圈、病友群,微博、抖音上发布了这个消息。她还清晰地记得,抖音上有一个人留言说,自己也是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也准备去捐献血浆。
闵薇:当时我特别开心,我希望用我自己影响更多的康复者,让我们一起去努力,让武汉变得更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女孩,闵薇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疫情结束后能够出门好好欣赏一下热闹的武汉,好好地过一个早。
闵薇:我很喜欢晚上武汉江边的景色,特别是从武汉关到黄埔路那一段是最美的。每天晚上江边亮起了灯,那样美丽的夜景让我十分地想念,现在我还经常在手机上云观看。就等着武汉清零那一天,大家该干嘛干嘛多好!到那时我真的是要天天换着花样过早,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武汉的热干面了。
作为一名身处疫情“核心区”的普通武汉市民,闵薇说,在她看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平凡的武汉人都是英雄,大家都能与城市共同进退、生死相守,不论年龄、不分职业,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战场!用一句武汉话来说就是“蛮是那个事”!
在采访中闵薇一再地说到感谢,感谢家人的陪伴鼓励,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她说还要感谢祖国的强大,医疗技术的发达,才让这么多病患能够治好病,治得起病。
经历这样一场艰难的战“疫”,闵薇说她更加懂得了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同时,她也变得更加勇敢,更加无畏,面对未来的路,她的步伐更加笃定。
闵薇:就像现在很流行说的一句话,03年非典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因为当时我们90后都在读书,现在轮到90后,保护全中国了!
守护——对话平凡英雄
一个多月的生死时速、与生命赛跑,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武汉,已经嗅到春天的气息,正在静静等待春暖花开。为了不打扰前期繁忙的救治与各项防疫工作,我们选择在此时,邀请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病毒大战的白衣战士、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治愈患者等等,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下这场战“疫”中那些难忘的事、难忘的人、难忘的时刻,用声音镌刻下一位位平凡的英雄,共同守护这座英雄的城市的温暖时光。(湖北之声记者宋丽娟 徐曼 编辑梁延)

【12320,武汉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只要我们保持通话,市民们就觉得还有希望”!在武汉市疾控中心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娘子军”——武汉市12320卫生热线,她们只有13个人,却正是这13个人将健康咨询遍及武汉三镇,将爱与温暖传到千家万户。
  自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她们每天的通话量较之从前翻了几番,平均每天2000余个电话会从武汉市的千家万户涌到这里,等待接听和处理。23号封城以后,更出现了一个接线员一天要接140多个电话的“第一次”,这让目前留守武汉的8名话务员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巨大压力。
      “有很多市民,可能是太害怕了,会把对病毒的恐惧、对未来的焦虑、对家人的担忧一股脑儿都倒给我们,会骂我们……”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有时一个电话要持续三四十分钟,而且接线员还要一直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不仅工作超负荷,许多接线员的心理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几乎每天都会哭上一场。
  但即使是这样,12320的姑娘们还是选择默默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她们的想法很朴实:不做点什么,心里过不去。

妈妈,我想你了,快回家
       已经连续在岗一个月的曹茜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家住蔡甸的她在公共交通停运以后就无法回家,在单位连轴转的她便主动帮其他暂时无法赶回武汉的同事代班。4岁的女儿很想妈妈,总是用爸爸的手机给妈妈发视频,但视频一接通,女儿就开始哭,这让曹茜很是揪心,“怕她哭,我已经三天没有联系家里了,只是让老公给我发几张女儿的照片,我也很想女儿,但是这边热线又一刻都离不了人”,曹茜有些哽咽。可是电话响起,曹茜又连忙抹去眼泪,用饱满的声音接通电话。

再难,我也要来上班
  话务员甘芳芳家住在武昌,在公共交通停运后,她就开始自己开车上下班。“芳芳是路痴,她自己开车来上班,我没听错吧”,同事们得知,平时几乎从不开车的甘芳芳现在自己开车出行,都觉得意外。可是甘芳芳却说,“再难,我也要来上班”!由于交通管制,甘芳芳只能绕路开到单位,每次都需花费近1个小时,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迟到,总是提前到岗,尽量多承担一些工作量。

请尽量给我安排夜班
  “排班的时候请尽量给我安排夜班”,刘倩的话令班长曹茜心疼不已。从12月31号以来,剧增的电话量给了刘倩的老毛病“支气管炎”可乘之机,她每接一次电话就会剧烈咳嗽,需要频繁喝水和休息才能缓解,同事们关心她,说让嗓子休息一下,她也总是淡淡地说一句“我没事”就继续接电话,她心里明白,每一次电话声响,背后都有一个焦急的家庭等着她的帮助。就这样拖了几天,实在是扛不住了,刘倩才跟班长说明原由,她需要去医院打针。而为了不耽误工作,刘倩选择了白天打针,晚上来上夜班,这才有了她请求多排夜班的一幕。

武汉,我回来了
  远在省外的徐晨璐的内心也满是煎熬。1月31日是徐晨璐的夜班,但由于疫情突发,她现在还远在安徽六安老家,在武汉封城之前,徐晨璐刚回到老家,她已经太久没看到自己的孩子了。“去还是留?”、“怎么去?”这是萦绕在徐晨璐脑海里几天的难题。一边是武汉形势严峻的疫情,一边是自己才刚刚两岁的孩子,徐晨璐心里有一丝犹豫。但随着工作群里姐妹们一条条紧急工作动态的闪动,徐晨璐心里有了主意:她要开车回武汉。30日中午,告别亲人,她从六安老家出发了,“我明天夜班,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到岗!”

他在家休息就好,市民更需要我
  刘佳和张畅是一对“疾控夫妻兵”,妻子刘佳是12320的话务员,丈夫张畅是车队司机,两口子都在尽心尽力为防控工作出力。疫情发生后,张畅就一直承担着车辆备勤工作,常常是白天黑夜在外面跑,刘佳也一门心思扑在话务工作上,两人甚至很难碰上一面。由于长期熬夜,张畅抵抗力下降,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出于对其他同事负责的考虑,张畅选择回家休息,而当领导关心刘佳问她是否需要回去照顾时,她很果断地拒绝了,“他在家休息就好,武汉市民更需要我!”

只有你们的电话能打通,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
  大量的咨询电话夹杂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一天24小时的永远在线让大家身心俱疲,但姐妹们的坚守也有让人欣慰的时刻。有一次,有市民因为确诊后不能入院治疗,在家发烧十余天而打12320求助,“几个医院都说没有床位,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你一定要帮帮我”,老人无助的声音让话务员陈知心里一酸,她连忙示意身旁的曹茜,由她来安抚老人情绪,曹茜则负责查找区卫健局的值班电话帮助市民协调就医问诊的难题。第一次联络没有来得及解决问题,急促的电话声再次响起,还是那位老人,他的情绪非常失落,“电话打不通,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只有你们这能打通了”,这位老人带着哭腔的话语也让接线员们感到揪心。陈知一边安慰这位老人,另一边曹茜也拨通了市卫健委的值班电话,反映这个特殊的情况,终于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图为12320工作场景
    “前两天我们回访了这位老人,他身体已经好多了,咳嗽症状有了明显缓解,也可以去医院输液了”,谈起这位老人,曹茜很是欣喜。“虽然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能尽可能帮他们去反映问题,但是只要能帮到一个人,我们的坚持就有意义”,曹茜说。
  姑娘们的辛苦付出,12320的元老周虹茹看在眼里,“姑娘们平时都叫我周妈,有什么心里话也都跟我说”。从招聘到培训再到上岗,这群姑娘可以说是周虹茹一手带起来的。疫情爆发后,她更是一直陪着她的“孩子们”。姑娘们忙到深夜不能入睡时,她就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活跃气氛,鼓励大家;姑娘们被焦躁的市民骂哭时,她又抢过电话,自己去面对市民的坏情绪;姑娘们有难处时,她就像妈妈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她们跟我女儿差不多大,女儿辛苦,妈妈哪能不心疼”,说起12320的这群“女战士”,周妈既骄傲又心疼。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能到来
  无论是任劳任怨把家安在单位里的曹茜,是隐瞒身体不适坚持工作的刘倩,还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刘佳,每个人都在这场突发疫情的考验中完成了自己的答卷。有人说,与医务人员相比,12320的工作很平凡,但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将会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她们的永远在线,她们的每一声您好,在每一个令人失望,令人沮丧的瞬间都显得无比珍贵。
     在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通过一个个求助电话,她们曾真切地体会到死亡的距离,也曾深刻地感受到整座城市的悲壮,但是她们默默承受,独自消化,依旧选择了热忱和善意,选择了倾听和包容。武汉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正无声记录着,在这个冬天,她们给予武汉市民全部的温暖与爱。(湖北之声)

【12320,武汉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只要我们保持通话,市民们就觉得还有希望”!在武汉市疾控中心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娘子军”——武汉市12320卫生热线,她们只有13个人,却正是这13个人将健康咨询遍及武汉三镇,将爱与温暖传到千家万户。
  自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她们每天的通话量较之从前翻了几番,平均每天2000余个电话会从武汉市的千家万户涌到这里,等待接听和处理。23号封城以后,更出现了一个接线员一天要接140多个电话的“第一次”,这让目前留守武汉的8名话务员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巨大压力。
      “有很多市民,可能是太害怕了,会把对病毒的恐惧、对未来的焦虑、对家人的担忧一股脑儿都倒给我们,会骂我们……”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有时一个电话要持续三四十分钟,而且接线员还要一直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不仅工作超负荷,许多接线员的心理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几乎每天都会哭上一场。
  但即使是这样,12320的姑娘们还是选择默默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她们的想法很朴实:不做点什么,心里过不去。

妈妈,我想你了,快回家
       已经连续在岗一个月的曹茜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家住蔡甸的她在公共交通停运以后就无法回家,在单位连轴转的她便主动帮其他暂时无法赶回武汉的同事代班。4岁的女儿很想妈妈,总是用爸爸的手机给妈妈发视频,但视频一接通,女儿就开始哭,这让曹茜很是揪心,“怕她哭,我已经三天没有联系家里了,只是让老公给我发几张女儿的照片,我也很想女儿,但是这边热线又一刻都离不了人”,曹茜有些哽咽。可是电话响起,曹茜又连忙抹去眼泪,用饱满的声音接通电话。

再难,我也要来上班
  话务员甘芳芳家住在武昌,在公共交通停运后,她就开始自己开车上下班。“芳芳是路痴,她自己开车来上班,我没听错吧”,同事们得知,平时几乎从不开车的甘芳芳现在自己开车出行,都觉得意外。可是甘芳芳却说,“再难,我也要来上班”!由于交通管制,甘芳芳只能绕路开到单位,每次都需花费近1个小时,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迟到,总是提前到岗,尽量多承担一些工作量。

请尽量给我安排夜班
  “排班的时候请尽量给我安排夜班”,刘倩的话令班长曹茜心疼不已。从12月31号以来,剧增的电话量给了刘倩的老毛病“支气管炎”可乘之机,她每接一次电话就会剧烈咳嗽,需要频繁喝水和休息才能缓解,同事们关心她,说让嗓子休息一下,她也总是淡淡地说一句“我没事”就继续接电话,她心里明白,每一次电话声响,背后都有一个焦急的家庭等着她的帮助。就这样拖了几天,实在是扛不住了,刘倩才跟班长说明原由,她需要去医院打针。而为了不耽误工作,刘倩选择了白天打针,晚上来上夜班,这才有了她请求多排夜班的一幕。

武汉,我回来了
  远在省外的徐晨璐的内心也满是煎熬。1月31日是徐晨璐的夜班,但由于疫情突发,她现在还远在安徽六安老家,在武汉封城之前,徐晨璐刚回到老家,她已经太久没看到自己的孩子了。“去还是留?”、“怎么去?”这是萦绕在徐晨璐脑海里几天的难题。一边是武汉形势严峻的疫情,一边是自己才刚刚两岁的孩子,徐晨璐心里有一丝犹豫。但随着工作群里姐妹们一条条紧急工作动态的闪动,徐晨璐心里有了主意:她要开车回武汉。30日中午,告别亲人,她从六安老家出发了,“我明天夜班,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到岗!”

他在家休息就好,市民更需要我
  刘佳和张畅是一对“疾控夫妻兵”,妻子刘佳是12320的话务员,丈夫张畅是车队司机,两口子都在尽心尽力为防控工作出力。疫情发生后,张畅就一直承担着车辆备勤工作,常常是白天黑夜在外面跑,刘佳也一门心思扑在话务工作上,两人甚至很难碰上一面。由于长期熬夜,张畅抵抗力下降,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出于对其他同事负责的考虑,张畅选择回家休息,而当领导关心刘佳问她是否需要回去照顾时,她很果断地拒绝了,“他在家休息就好,武汉市民更需要我!”

只有你们的电话能打通,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
  大量的咨询电话夹杂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一天24小时的永远在线让大家身心俱疲,但姐妹们的坚守也有让人欣慰的时刻。有一次,有市民因为确诊后不能入院治疗,在家发烧十余天而打12320求助,“几个医院都说没有床位,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你一定要帮帮我”,老人无助的声音让话务员陈知心里一酸,她连忙示意身旁的曹茜,由她来安抚老人情绪,曹茜则负责查找区卫健局的值班电话帮助市民协调就医问诊的难题。第一次联络没有来得及解决问题,急促的电话声再次响起,还是那位老人,他的情绪非常失落,“电话打不通,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只有你们这能打通了”,这位老人带着哭腔的话语也让接线员们感到揪心。陈知一边安慰这位老人,另一边曹茜也拨通了市卫健委的值班电话,反映这个特殊的情况,终于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前两天我们回访了这位老人,他身体已经好多了,咳嗽症状有了明显缓解,也可以去医院输液了”,谈起这位老人,曹茜很是欣喜。“虽然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能尽可能帮他们去反映问题,但是只要能帮到一个人,我们的坚持就有意义”,曹茜说。
  姑娘们的辛苦付出,12320的元老周虹茹看在眼里,“姑娘们平时都叫我周妈,有什么心里话也都跟我说”。从招聘到培训再到上岗,这群姑娘可以说是周虹茹一手带起来的。疫情爆发后,她更是一直陪着她的“孩子们”。姑娘们忙到深夜不能入睡时,她就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活跃气氛,鼓励大家;姑娘们被焦躁的市民骂哭时,她又抢过电话,自己去面对市民的坏情绪;姑娘们有难处时,她就像妈妈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她们跟我女儿差不多大,女儿辛苦,妈妈哪能不心疼”,说起12320的这群“女战士”,周妈既骄傲又心疼。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能到来
  无论是任劳任怨把家安在单位里的曹茜,是隐瞒身体不适坚持工作的刘倩,还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刘佳,每个人都在这场突发疫情的考验中完成了自己的答卷。有人说,与医务人员相比,12320的工作很平凡,但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将会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她们的永远在线,她们的每一声您好,在每一个令人失望,令人沮丧的瞬间都显得无比珍贵。
     在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通过一个个求助电话,她们曾真切地体会到死亡的距离,也曾深刻地感受到整座城市的悲壮,但是她们默默承受,独自消化,依旧选择了热忱和善意,选择了倾听和包容。武汉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正无声记录着,在这个冬天,她们给予武汉市民全部的温暖与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我导师她说自己很遗憾并没有过这种炽烈地情感……我在想,在上大学之前,我曾对爱情的看法处于一种纯粹而又圣洁的看法,我喜欢你就是喜欢你这个人,它不受世俗的财富地位
  • #我的美食日记##重庆美食##爱上这座城# —————————店名 : 小薇薇西昌自助烤肉(财富广场店) 位置: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大道 168 号财富广场四号
  • 但是很好涂匀~而且试色的时候真觉得滋润的快融化的样子~奶霜的质感不沾杯不掉色都是小意思你们喜欢哪个颜色快告诉我吧!cr:芥末色的喵#好物推荐# #平价好物种草#
  • 我也做到了,不会离开,我爱八,也爱久,更爱美彼,我不管他们私底下到底是怎么生活,只想要电视里平台上闪闪发光的他们。奶奶辈更不用说了,硬要说有的老伴儿都呜呼许久,
  • [心]视频️▶️[心]赵甦晨:“我个人认为开篇第一场戏很不错,和导演花了很多时间打磨,做到了先声夺人:第一个镜头一开始先通过声音配合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大军战败的错
  • 想学拍照摄影修图的,想当记者的,想出镜采访的,想学视频剪辑的,想锻炼自己能力的,想获得校级组织荣誉的,想上电视的,想学设备维修维护的,想锻炼写作的,想运营学校官
  • 就是很多我以为还算“小众”的事情,被这里的一小群(但数量蛮多的)人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觉得【我厉害吧!啥也别说了,努力卷叭[哈哈]而现在看来性子最烈,追求自
  • 非要说遗憾的话就是没看到东方青苍琉璃火开大,不过以后没有战争了,看不到也正常,除此之外的话就是舍不得,我想看10000000集番外[泪][泪]也是真的很爱大强的
  • 直接看图狂风暴雨准备来了,暴风雨前夕的云彩一般特别漂亮,趁雨没下出来出去浪荡一下…一落楼,在商品楼中间见到一部飞机掠过国贸,飞机看起来蛮大部,起码比平时晴天见到
  • 特别喜欢的小众无风格高级短句 1.“爱并不需要你与众不同” 2.“站在世俗里,难免容易被遗忘” 3.“总有远方可以奔赴,去追寻你的光” 4.“仪式感在女
  • 王哥真的是好有魄力的一个人。在认识他之前我所有的朋友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他的性格是相似的,在他的世界里好像只要他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做到,只要他想没什么是不可以的,在现
  • 【至圆至顿至究竟至简的修行方法】 禅宗祖师百丈禅师说: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因为念佛时有佛光摄受保护,不容易走火入魔,比止观禅定更安全。阿弥陀佛光明有很大的摄取力
  • 她是善良稚嫩的小方登;她是坚强独立的安然;她是青春果敢的陈辰。今天,张子枫晒九宫格新照,她说:“就是说,挺蓬松 ​​​​”。
  • 2007年,大竹海挤在大杭州的娱乐地图上,成为安吉岛最近的绿色窗口。2007年,大竹海挤在大杭州的娱乐地图上,成为安吉岛最近的绿色窗口。
  • " 惯了沉默,然而这季春夏初的时间,遽然就减少了,遽然就想传扬了,就像爱好一部分,腾跃的心,藏也藏不住。动画里选择在喵音向久远认错的时候把情绪拉了起来
  • 无聊的时候,还会给你发些奇奇怪怪的声音,比如学猪叫啊什么的(bushi)朱一龙/李常超/阴阳怪气(最爱中国boy)/活死人/于贞游戏的话目前除了些养老单机,就是
  • 最近听了个播客电台叫Web3 101,挺有意思的。 有一期节目里说,a16z和Paradigm等知名机构在大量投资GameFi领域的项目,a16z副总裁也多次
  • 大结局完整版《职业大赛》苏铭《职业大赛》苏铭《职业大赛》苏铭《敢动我家,就别怪我了》楚河《刚入宫,差点成了真太监!》韩萧《开局世界重置:我智商飙升400》陈昭《
  • [doge][doge]很多女生认为能打得过男生,不过是男生让着你而已。无论这个女孩使用多么精巧的招式,在男性,这个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徒劳无功的[汗][汗]在
  • 咖啡厅原来真的是真的,在美人鱼中遇到过,没想到那当说的“是真的咖啡厅”就是真的咖啡厅[并不简单]只是感觉位置有点尬,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尝试。演技、形体、台词、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