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脚印烙在田地里(代表委员履职故事)】“这会儿正在防疫值班,村两委都在外头呢,咱明天采访成不?”电话打通,那头的天津东丽区胡张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问。
胡张庄村地处城郊,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一句顺口溜: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谁也想不到,那个年代从山东嫁到胡张庄的“外来媳妇”杨宝玲,如今成了1526名村民的带头人。上世纪90年代,胡张庄村利用盐碱地种植葡萄。2006年,杨宝玲当选村委会主任,在她带领下,葡萄销路越来越宽,去年葡萄种植人均纯收入2.8万元。逢年过节,村民每人都会收到1000元过节费,考上大学的学子有1000元到3000元的奖励,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时还有生日蛋糕。
杨宝玲一心为大伙儿,老百姓也信任她。2018年,杨宝玲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就提交了统筹规划农村零散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议。杨宝玲调研后认为,由于集体资产家底薄等原因,很多村庄舍不得为基础设施“输血”,农作物种植“看天吃饭”,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和田地减产、农民减收的恶性循环。
为此她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杨宝玲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她的建议,有关部门也多次来胡张庄村调研。“去年村里建起了41个葡萄温室大棚。虽然数量不多,但反季节种植、‘错位’竞争的示范效应明显。”杨宝玲说,“作为人大代表,去年一年我没白忙乎。”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杨宝玲履职自然离不开这片土地。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带领村民奔小康;作为人大代表,她更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咱不能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得把脚印烙在田地里,发掘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
“去年葡萄大丰收,但感觉没往年那么好卖了,为啥?”杨宝玲跟记者念叨,“一方面产量大,导致销售压力大。另一方面传统销售模式跟不上,咱们得多条腿走路。”咋办?杨宝玲下了功夫:村里种植大户王长喜和下游厂商合作深加工葡萄酒,很快就卖光了。杨宝玲跑上门把产业链问了个一清二楚,又北上东北、南下湖南,回山东娘家、走本乡本村,跟村民干部聊实情、问实底。
“乡村振兴、合作社、专业化路子走对了,但是农民还需要学会网络营销,把农产品精准销售到城市餐桌上。”60岁的杨宝玲学起新东西一点儿不含糊,“您看,这是咱们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原产地认证。国外有周末市集,农民卖优质农产品,既能增收,也能打品牌。咱们也得学学。”杨宝玲记了厚厚一本子,“今年我打算提条建议,如何用好各种政策,给优质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大空间。”杨宝玲说。
这位大姐不简单(记者手记)
走近杨宝玲大姐,发现这位农民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真不简单。
她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得把脚印烙在田地里,发掘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面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农村大发展,杨大姐高兴;面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她也在用心琢磨。跳出一村一地的局限,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撰写议案建议,折射出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水平正不断提高。
https://t.cn/A6AWd8jj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2020-05-03 08:17:1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韩宇、邹大鹏、杨喆

民以食为天,有粮安天下。疫情来袭,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中国人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答案或许就写在全国已铺开春耕画卷的大地上。有“中华粮仓”之称的黑龙江,铁马开犁千钧奋进,一片火热繁忙景象:疫中稳耕,有底气;科技智耕,有能力;绿色精耕,有希冀……“北大仓”的春耕剪影中,透露出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气”。

(图一)

疫中稳耕,有底气!

春时正好,沃野复苏。在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富锦市上街基镇大屯村农民王德刚正忙着整地备耕。

“往年‘耕耘’今年‘云耕’,疫情对俺影响不大,农时没耽误!”王德刚说,“国家玉米、大豆等补贴政策提早见亮、释放信号,咱心里更有谱了,今年又多种了300亩地,多打些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全民战“疫”,先稳饭碗。我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全国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中略增,保障粮食安全有底气。

河北、河南、江苏等粮食产区,夏粮长势平稳,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今年我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种植面积将继续稳定在8亿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品质结构,发展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高蛋白大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意乡前进村的一处水稻育苗基地的大棚中,管理人员在查看稻苗长势(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图二)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向阳村一处耕地上,种植户在移载马铃薯(4月14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图三)

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70余年来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农业机械化率均居全国第一,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今年,黑龙江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加大规模经营,让“中国饭碗”更“瓷实”。

“国家政策好,种粮腰包鼓,就想着咋能扩大规模。”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张大鹏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大鹏还记得,七年前自家只经营20多亩地,近几年面积翻了10倍以上,今年他又准备多种120亩。“地多好种,收成也好,比如玉米规模经营后,每亩至少多打100斤粮。”他说。

不仅向“空间”要地,还向“时间”抢粮。

4月初,在东北许多传统农区大田还未开播时,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发村就已启动了春耕“第一犁”。

“我们村以种蔬菜为主,往年7月才开始种蔬菜,白白浪费了3个月时间。”东发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健赫说,2016年通过引进早熟小麦品种,4月初播种小麦,7月收获后再种蔬菜,“见缝插针”抢回了3个月时间。目前,这一“麦菜复种”模式已从试种时的300亩,发展到今年的1500亩。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2.23亿亩以上,落实粮食作物面积2.155亿亩,比上年增加近50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扩大到1.38亿亩。目前,黑龙江省春整地已完成3649万亩,大田播种正按农时从南向北陆续展开。

科技智耕,有能力!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供春耕使用的农机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秋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内整齐排列(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图四)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4月27日,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农场职工向播种机内补充玉米种子进行大田播种作业。新华社发(陆文祥摄)(图五)

让“饭碗”端得更牢,全国多地不仅靠扩大种植规模、抢前抓早,更用先进科技、大机械、大数据等为现代农业插上翅膀。

走进黑龙江省庆安县的久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稻育苗大棚里已是一片新绿。“今年我们采用了超早钵育模式育苗,比普通育苗模式提前十多天。”园区负责人寇红专说,最早一批秧苗于3月18日开始播种,较一些地区早14天。

“受制于地理条件,以前有些优质品种我们没法种,现在通过先进技术,这些品种也可以种了。”寇红专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持续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提高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今年,全省良种覆盖率将保持100%,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广体系达到20个,先进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1.97亿亩次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8%以上。

“小四轮”驮不起现代大农业。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业大型机械化,今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5000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7%以上。

“村里100%机械化作业,这已不用再提了,现在值得一说的是无人机!”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党支部副书记孙井春种地40多年,从人力、牲畜到“小四轮”,再到大机械、无人机,见证了现代农业“器”质变化。他指着空中试飞的无人机说,现在村里大约四分之一耕地应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稻子长高了田里不好进人,无人机喷洒又快又均匀,还能积累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治,使产量得到保障。”

藏粮于“技”,也要藏粮于“地”,曾经“插根筷子也发芽”的肥沃黑土,是“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家底儿”。2019年,黑龙江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02万亩,落实配套资金12.6亿元,完成总投资91.7亿元。今年,全省将建设高标准农田843万亩。

绿色精耕,有希冀!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4月27日,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拖拉机进行春播作业。新华社发(陆文祥摄)(图六)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向阳村一处耕地上,种植户在移载马铃薯(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图七)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粮食安全,更需要品质安全。在保障供给数量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正成为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不断显现,将中国人的饭碗装满装精。

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今年将种植水稻36万亩,其中有机水稻10万亩,绿色水稻26万亩,这一种植结构不是“拍脑袋”的结果。去年底,这家合作社联社通过对全国各直营店、网络销售平台销售额、交易量、消费者评价进行大数据分析,制订了今年水稻种植计划。

“现在市场上更需要绿色、有机农产品,让产品更加绿色健康也是生产者的责任。”合作社联社负责人杨晓萍说。

“中华粮仓”正在打造全国“绿色菜园”“绿色厨房”,2019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今年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将达到8500万亩。

“用化肥一亩地需要100元左右,用农家肥得300元,但我们还是选择用农家肥。”大庆市大同区佰谷泰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健健说,“化肥用多了土壤就会出现板结,减少化肥用量,不仅健康,也让土地能持续‘有劲儿’。”

2019年,黑龙江省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超过4000万亩,今年将增加至4500万亩。

“现在不能只看‘量’了,还要看‘质’。”提起种植,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对合作社的产品颇为自信,“我们高标准种植,全程可追溯,大家买我们的大米,就知道是怎么种出来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集结的拖拉机即将进行玉米播种作业(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松摄(图八)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4月27日,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拖拉机进行春播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陆文祥摄)(图九)

黑土地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黑龙江省继续力推把1.6亿亩耕地打造成粮食生产优质板块,推进14个大型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同时,加大粮食流通和仓储能力建设,确保颗粒归仓。

不只“北大仓”,一幅春耕山水图,早已在全国由南向北次第展开。

“湖广熟,天下足”,受疫情影响的湖北力争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两稳”,湖南省今年粮食生产目标播种面积为7150万亩。在广西,八桂大地春耕正忙。截至4月17日,广西早稻播种面积924.9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76.5%,春种旱粮757.27万亩。

在产粮大省河南,小麦长势良好。今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达855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350万亩。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河北省确保全省夏粮总产量保持在280亿斤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四川今年千方百计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力争实现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19万亩,产量约705亿斤。

在粮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的东北三省,辽宁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再创新高,吉林去年粮食总产达775.6亿斤,今年种植面积稳定、土地墒情好于往年……肥沃的土地,从不辜负每一滴辛勤的汗水。

粮稳,人心安。稻香,碗里见!

【脱贫攻坚,瞄准目标再发力(全面小康,“三农”怎么干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坚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集中力量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稳定脱贫,如期让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困难如何解?

“双线作战”精准施策,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影响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春雨淅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枧田村贫困户戴六女照样来到田间,她戴着口罩、披着雨具给菜园松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可不能耽误!”枧田村第一书记李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里发出《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动员大伙儿做好防疫的同时,上手短平快种养项目。驻村工作队也利用村里的微信群开展农技培训、指导。“谁遇到种养技术难题,只要在群里说一句,农技专家第一时间解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疫情当前,贫困山区的乡亲们生产生活怎么样?

疫情发生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战“疫”又战“贫”,这个春天别样忙。

疫情给就业增收带来了冲击。不少贫困地区和劳务输入地有效对接,有序组织本地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增设公益岗位,千方百计帮贫困群众找饭碗、造饭碗。

在四川省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内的舒之恒鞋业扶贫车间里,12名贫困群众、18名残疾人忙着完成市场订单,企业负责人郭安淑介绍:“我们复工后,优先保障这些贫困户、残疾人做工,这样能够把疫情对他们收入影响降到最低。”如今在苍溪,停工的扶贫产业园、停建的扶贫工程陆续复工建设,不少贫困户就近找到了饭碗。

除了就地想办法,苍溪县还主动与扶贫协作的浙江省三门县、嘉善县和广东等用工输入地积极对接。2月22日,县里组织的第十批次、305名苍溪籍务工人员统一乘坐政府组织的15辆包车,前往嘉善县务工,截至目前专车累计帮助1200多名农民工返岗就业。

苍溪县还整合资源,在贫困村统一开发3个以上农村保洁、养老护理、森林防火、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无法离乡、就业难的贫困劳动者上岗,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疫情给一些农产品销售带来困难。各地各部门强化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开展消费扶贫,最大限度防止农产品积压。

“谢书记,我家地里的蔬菜再卖不出去,马上就会烂掉了。”一大早,赣县区茅店镇洋塘村第一书记谢应梁就接到贫困户黄德礼的求救电话。

“我马上帮你联系,看看哪个企业需要。”谢应梁说,不少复工企业食堂正愁买不到蔬菜,不一会儿,就联系好了3家,带上驻村工作队员直奔黄德礼家,帮忙采摘拉运蔬菜。

赣县区委书记胡晓平介绍,为缓解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当地组织社会各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做好产销对接,帮助滞销农产品进商超社区、企事业单位。截至2月21日,已帮助460多户贫困户解决“卖难”问题。

硬任务如何完成?

使出非常之力,挂牌督战促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如何如期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还剩下4.4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不轻。“我们决不能因为疫情产生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坚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采取非常之计,拿出非常之举,使出非常之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州委书记纳云德表示。

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脱贫最艰难的堡垒。目前贫困户搬迁入住接近尾声,如何为贫困户找饭碗成了工作重点。

对症下药解难题,怒江组建了若干“背包工作队”,队员们戴着口罩、身着迷彩、肩背背包,翻山越岭,他们用脚下的泥、衣上的灰、身上的汗、心中的情,换来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1月16日返乡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花坪村贫困户余冉朵就一直着急上火,甚至将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起程”,盼着能早点回珠海复工。

打电话、找信息,兔峨乡“背包工作队”队长杨子昌积极与对口帮扶的劳务输入地珠海联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包车护送打工者复工。截至2月15日,全乡有265人报名复工。

“感谢政府,大后天包车送我们去珠海复工。”2月16日,余冉朵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今年脱贫,没问题!”即将启程的余冉朵说话很有底气:“政府给我们一家四口全找了活干,我和弟弟在包装厂上班,父亲当清洁工,母亲在面包厂上班,全家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

“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我们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纳云德说,怒江1/3的机关干部驻村帮扶,从2月20日起全州开展了“百日歼灭行动”,对标脱贫标准,挂牌督战,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疫情冲击增加了工作难度,我们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如期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甘肃省陇南市扶贫办主任王文全说,下一步要坚决落实挂牌督战,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如期完成3个深度贫困县摘帽、剩余3.6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脱贫成果如何巩固?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一连几天,李加富都是早早起床,戴上口罩,背着天麻种子上山。李加富是四川省旺苍县水磨乡广福村村民,如今靠着技术培训,成了产业带头人。“只要齐心把天麻种好,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没得问题!”他说,靠着“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村里还建成了中药材园区,覆盖全村95%的农户,建成集种植、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扶贫产业的基础还待进一步夯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要尽快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题,更好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也要改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实现错峰销售,引进深加工技术和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扶贫产业要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逐步致富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撑。”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认为,要在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再加力,推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加快构建以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要将扶贫资金更多用于产业扶贫,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在强化产业支撑保障上求突破。

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建议,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梳理,进一步强化有利于稳定脱贫的政策措施,包括健康扶贫、技能培训、“志智”双扶等。

在陇南市武都区漫山遍野的花椒地里,一棵棵修剪好枝条的花椒树根部涂上了保护剂,一行行套种辣椒的地膜已经铺好。“有辣椒种植订单,今年花椒地里咱也套种上了辣椒,一亩地能增收1000多元。”订单生产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武都区越来越多的花椒地开始尝试“双椒”套种新种法。

“稳定脱贫要健全益贫带贫机制。”汪三贵认为,支持带贫效果好的新型主体做大做强,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升发展能力,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则要建立更完善的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稳定脱贫,逐步改善生活状况。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防止返贫是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王文全认为,一方面,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夯实兜底保障,从源头上铲除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另一方面,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返贫与新发生贫困,及时精准帮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位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曾在推荐下乡时言情小说推荐肉肉一个目推荐不片段热门小说推荐识肉肉多的文丁的农推文bl妇女为肉香古言阅读甜宠文妻,在物欲霸道总裁或者小说安
  • 小时一直记得迦若这个名字,非常喜欢的一个小说人物,喜欢程度的大概是把自己第一个申请的qq账号的昵称叫做迦若,后面忘记了qq账号,弄丢了,一直记不得小说的名字,却
  • 一一你还好吗?想你。我答应你。我会好起来,会变瘦,会努力挣钱。他也答应我会改的,会努力,会有担当,再也不丢下我们。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在信。可是我真的好想你啊。遇到
  • 下午躺在床上正剪着小视频歪头就睡着了 醒来夜色已经笼罩窗外天空,打开灯,死活找不到眼镜 昏昏沉沉,仿佛只睡了一瞬,还远远不够 只好求助妹妹来帮我找 在桌上,可我
  • 死蛇得度(出《竹窗随笔》) 姑苏曹鲁川女,嫁文氏。有蛇逐鸽,家人毙之。数日,蛇附女作人言云:‘我昔为荆州守,侯景反,追我死江浒。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曰:‘
  • #腾冲旅游# 【娇艳的茶花在恣意绽放,腾冲小村的恬静在等着被拜访】娇艳的茶花在恣意绽放,腾冲小村的恬静在等着被拜访腾冲和睦村的茶花还没完全准备好绽放,我们一群赏
  • 今日清单Day 11 今天是仙女娜正式出道第一天 感谢全公司人员 我的粉丝名字叫肉朵朵 绿色是我的应援色[偷乐][偷乐][偷乐] 今天是4月30,
  • [太阳][太阳][太阳]这个周末我们全优装饰邀请到多年家装经验,擅长家装风水布局,曾担任新疆各大院校室内设计指导老师,[给力][给力][给力]来阿克苏了。这个周
  • 自己总是会偷偷看着他打篮球并喜欢他打篮球的样子,“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欢他阿”闺蜜笑着挽着自己的手说道,“嗯哼”没空理她我要看男神,“每天这样看着人家有意思嘛!”闺
  • #肖战[超话]##肖战绿洲更新#路漫漫,夜慢慢,坚强的男孩尝试着点亮着长夜,或为自己,或为他人摸索出一条前进之路,上苍有感于他的顽强,铺撒下一轮明月,点亮了三五
  • #心灵鸡汤##情感语录##情感##人生感悟##正能量的话##gsy88921一段文字,一种心情#去年10月,十一假期过后,我有幸与酷航和穷旅网携手参与OPPO打
  • 梦见王浩了 跟炮友开房 他出去办点事 让我等他 有人来找我 随着它们下楼穿过田野去到酒吧 王浩在嘈杂光怪陆离的氛围中喝着酒 我很害怕 他完全变了个样子
  •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张小娴说要做这样的女子:面若桃花、心深似海、冷暖自知、真诚善良、触觉敏锐、情感丰富、坚忍独立、缱绻决绝;坚持读书、写字、听歌、旅行、上网、
  • 樱桃挑选小妙招:先色、后形、再光泽。 颜色:一般水果都遵循一个规律,昼夜温差越大,水果就会越甜。颜色深的樱桃一般较甜,颜色浅的大多发酸。 个头:樱桃大小是品
  • 昨天晚上做了两个梦,把昨天一天的一些事情和人融合在一起了/今天上午风好大。多大呢?把电线上裸睡的小鸟吹得抓着电线360转了一圈/无意间看到康康张大嘴巴打哈欠了/
  • 今天是在工训中心失去梦想的一天 痛经 肚子里在上演星际大战的那种痛…… 旁边11个男生两个女生 坐着看一个20分钟的讲解视频 到后半段感觉整个人快交代在凳子上了
  • 在我想买很多好看的衣服和小裙子的时候,因为等到瘦下来后,可以穿各种自己喜欢的衣服的那种感觉真的太开心了。 还有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特别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也
  • 分享图片#光之收藏家[超话]# #最终幻想14[超话]# #光之投影台# 【投稿编号】28290 【投稿作者】莫古米米 【种族】lala菲尔族 - 女性 【职业
  • 我真的觉得好委屈啊,明明是口口声声说着喜欢他的人,怎么能够不心疼他啊,他看到该有多难过。唯粉和团粉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你喜欢了三个人,我喜欢他一个,你把爱揉散分
  • #肖战视频专访#我是众多粉丝中的一员,这两个月无数谩骂与诋毁围绕着我爱的男孩子,我甚至不敢看微博,贴吧,我很想躲避,安心做数据,打榜,反黑,但是无论如何诉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