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困难问题”与模块

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将它们划分为“困难问题”和“容易问题”。容易问题有:自我的构成、结构、形式、功能等。困难问题的子问题有二:一是科学的实证研究和哲学的还原分析在人身上并没有看到自我的存在乃至踪影,有什么理由相信它存在?有什么理由赋予它那么大的解释作用?二是如果人身上真的存在着自我,那么就必须思考其“构成问题”,即由自我、心、身构成的人与这些构成部分是何关系?自我与这些方面是何关系?

自我的困难问题是由新无我论、碎片化自我论所引发的。五种进路,
即普林茨重新阐释和发挥了休谟的自我怀疑论、梅青格尔基于表征主义和功能主义建立的无我论、物理主义无我论、鲁珀特充满归属论色彩的自我解构论和新分析哲学被称作索引词方案的无我论这五种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由新无我论所引发的一个尖锐难题:既然用现象学的方法在我们内部只看到了各种知觉,用物理主义的方法只看到了零散的、刹那生灭的物理实在,用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的方法只看到了孤立的认知系统及其无政府的“心灵社会”和语言关系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化自我论即谢克特曼的叙事自我论、扎哈维的最低限度自我论、G.斯特劳森的珍珠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它们所引发的关于自我的困难问题,即人身上既没有同一不变的自我,也找不到作为其基础或居所的实在,存在的只是川流不息的原子和实在。那么,杂乱的、异质的、间断的、没有统一性和同一性的实在中如何可能产生出同一不变的自我?构成世界及其万物的实在中被证明不存在同一性、统一性等,只有个别性、差异性、间断性等,那么即使自我有存在地位,其内或其上怎么可能有自我的贯穿生命始终的同一性?

03

三、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前提之一

要解决原子、分子等分散实在构成的大脑怎么产生出同一的自我这一困难问题,首先亟需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是同一性自我是否有本体论地位?高新民教授是在承认跨时同一性自我的存在地位并对同一性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做出重新阐释的前提下着手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他之所以认为自我有本体论地位,是因为存在样式极其广大,有本体论地位的东西并不局限于直接的粒子性存在和可感的性质之类,自我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要认识自我必须从它们所依赖的直接事实出发。高新民教授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方法尽可能全面地查清了有关人的心身所表现出来的、用外在因素没法解释而只能用其后的更根本的根据和构造来解释、也可能与自我有关的事实。这些事实分别是:人身上经常表现出的知觉、思维、评价的统一性事实;人完成判断、比较、抽象、概括、创新、记忆、提取、回忆等活动的事实;与心理特别是意志密切相关的行为事实;精神病学的大量个案研究事实;正常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病自觉调节矫正自己的行为的事实等等,这些事实都能证明同一不变自我的存在。

如果坚持自我具有跨时同一性,就必须切入关于同一性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即怎样理解同一性和同一性的标准或条件是什么?高新民教授站在语言分析的维度对第一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他认为与这里关系密切的“同一”主要是两种,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一种“相同”关系;二是指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的特定的同一关系。我们这里所指的同一性是第二种。认为许多自我论之所以否认自我的、跨时的、持续的同一性,只承认自我的瞬时性、间断性,是因为它们坚持的关于同一性的形而上学原则有问题。一是没有看到自我的同一性及其标准的特殊性,这种同一性不同于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性。二是没有看到同一性和相同性这两个概念的规范性的特点。高新民教授认为它们分别有两类四种观察维度,即量和质、宏观和微观。即是说,同一性有相对性的一面,在一个观察维度内,事物可以是同一的,但改变了观察维度,它们就可能不同。在回答同一性标准的问题时,高新民教授按照从感性具体到知性抽象再到理性具体的辩证法路径,超越了两种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一种是不顾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而片面地思考同一性、连续性的形而上学,另一种则走向了另一极端。他对同一性的标准做了方法论上的革新,认为事物的同一性是具体的甚至是包含矛盾属性的同一性。从同一性的具体存在方式上看,同一性永远以“具体的同一”的方式存在,事物中既没有纯而又纯的同一性,也不存在没有一点相同性的差异性。既然存在着特定意义的包含着差异性、间断性、变动性的具体的同一性,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自我的绵延生命始终的具体的同一性,即必须承认同一性自我的本体论地位。

04

四、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前提之二

如果自我有真实的存在地位,那么它以什么形式存在?有何性相、特点?这是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所要回答的另一个前提性问题。但在这里我们面临本体论的窘境,即一方面我们没法否认自我的本体论地位乃至跨时的持续不变的存在特点;另一方面,我们既不知道它的存在样式又没办法用本体论已有的范畴去表述它。认识自我“庐山真面目”的出路和方式。这包括从意识中探幽发微自我的存在方式以及从自我是行为的自主体、情感活动的体验者、经验的拥有者等行为中窥探自我及其存在方式。但高新民教授所做的最重要的、创新性的工作是类似于麦金所说的“本体论的概念革命”,即在考察了模块论起源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模块论中有益的研究成果,改造、重构、拓展了认知科学的“模块”范畴,建构了能恰当表述自我的本体论地位和存在方式及相状、特点的新范畴,即“自我模块”这一范畴。高新民教授认为模块的领域专门化、信息封装、有完成任务所需的先天资源、有可塑性等规定性为我们描述自我的构成、相状、功能等提供了借鉴。模块论强调区分功能与功能的执行者、现象与机制的同时又没有停留在对现象后的机制做抽象描述,这为我们追溯自我应从人身上显现出来的功能作用、现象出发,寻找后面的执行者和机制,并试图揭示它的存在地位和方式富有启发意义。此外,高新民教授认为自我所是的那种模块,除了原有模块所保留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新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本体论上说,它是有真实、特殊存在地位的、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软件、自主体的东西,是人的由许多模块构成的大规模模块中的一个与其他模块并行运作同时又对它们有主宰作用的及其特殊的模块,是一种随附于基础的、具体的存在并从中突现出来的有特定功能的高阶存在,已被提升为一个本体论范畴。其二,从存在方式上说,一方面,它有其相对稳定的持续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充满着变化和领域专门化的功能,即它是功能的集合体。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重合难题”即赋予自我的功能与其他心理机制重合了。对此,高新民教授的看法是:自我最根本、最独特的功能是中心化和主导或主宰,它由此所表现出的是不会与其他心理物理机制相重合的功能。其三,从构成和组织方式上说,它里面一定有能够产生功能作用的动原,它有它的组成部分,即子模块。它的组织方式类似于突现的方式。其四,从特点上说,自我模块由进化之手所塑造,它既有由进化所决定的自生成性、自组织性、相对封闭性、连续、恒常、稳定、同一的特点,又有由后天环境按照其内在可能性所形成的多变、可塑、可进化、间断、非同一的特点。

05

五、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进路

在解决了有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有条件来进一步探讨自我的“首要”难题。在西方破解自我同一性来源的各种理论中,马丁关于神经科学是解决自我困难问题的基础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同一性自我的实现机制做了神经科学-哲学考察。他首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认识大脑是认识自我的必要条件,然后分别对神经科学破解自我难题的两个进路进行了考察。第一个进路是研究自我在具体发挥某一功能作用时大脑做了什么,有哪些神经关联物。如果我们把自我看作是功能的集合体,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子模块构成的大模块,那么只要弄清了它的每一种功能的表现、在大脑中的执行过程及机制,就意味着认识了作为大模块的全部自我。但由于自我具有特殊的存在方式,因此已有的神经科学碍于它现有的条件,都没办法直接研究自我本身,因而哲学的参与不可或缺。神经科学破解自我难题的第二个进路是对涉我效应的研究。通过对涉我效应的神经关联物研究史的考察,自我之所以能从大脑中产生出来,这是由大脑这一物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本质上是以社会的、文化的、神经的方式编码了有关信息和资源的物质,其内蕴含着产生自我模块可能性的种子,即“原始自我结构”。具有同一性的自我之所以能从由原子和分子所构成的分散的、间断的大脑的生物构造中产生出来,是基于对与模块关系密切的机制的研究得出依靠由许多专门功能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大脑网络结构,大脑就能将作为大模块的自我突现出来。虽然大脑与自我具有质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是绝对异质的,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事例类比说明了由分散的、非连续性的物质所构成的大脑如何可能产生出同一不变的、连续性的自我。

06

六、对自我的“困难问题”的第二个子问题的回答

如果人身上真的存在着自我,那么就必须思考其“构成问题”,即探讨心身关系以及人与心身、自我的关系问题的过程中新提出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的构成问题以及构成关系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高新民教授分别从自我与人以及与人的其他有关部分的关系;自我的模块与人的其他模块的关系;自我与心灵的关系;自我与主体、自主体、所有者以及与各种自我论所主张的自我的关系;自我模块与身体及其部分的关系这五个维度探讨了“构成问题”的第一个子问题。对于第二个子问题,高新民教授认为自我与其他模块、与心身有特定意义的构成关系,即一种突现关系,并提出既然自我不同于心、身

施莱尔玛赫对情感的认识是把情感作为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的对立趋达同一的中介来思考的。情感是直接的自我意识,但情感并不仅只是属于感性个体的东西,在情感中蛰伏着神性的东西。神性不过是对立物的尚未对立的统一,而情感作为直接的自我意识能够把一切对立物以之为基础的统一内在化。所以,情感是另一种方式的现实与理想的统一,认识与意志的统一。这就是说,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在情感中被取消了。比如,宗教就是一种人对绝对者的情感,有限的人类相信它是使有限的东西得以成立的唯一无限的绝对。这种绝对的存在是理性无法证明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完全无需理性在此去做;逻辑的推演。它不过是一个价值论上的信仰问题,信仰绝对,就是人自居有限之地而企望趋归无限的绝对的情感。——《诗化哲学》

最近的单曲循环是王菲的如愿和人间

然后人还变得挺感性的

比如那天和朋友聊天,就很自然的说了些以前绝对不会说的话,现在想起来文邹邹的酸死了[doge]

就像一本书,我翻看了之前的故事,也亲自参与了其中的几页,然后后面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毕竟不是执笔人。

其实看过的每一本书,我都想知道后续的故事,究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境遇改变人生呢。

我始终觉得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是好的[思考]

而我将愿你所愿的永远

走你所走的长路

这样的爱你啊

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

写你未见的诗篇

如你年轻的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拥有过的东西会失去,得到过的友谊会离开,想追求的感情还那么遥远,但是,我懂,我懂我身边的一切事与物,我会珍惜。只是,小波的人生就真的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他给他
  • [太阳]昨天去看了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总得来说这就是一部卖情怀的电影但还是感动到我了,电影里几乎是含着泪看完的, 太一,阿和,素娜,光子郎,阿助,美美,嘉儿,阿武
  • 风姑娘风姑娘你来自东方你来自南方你来自西方你来自北方无论你来自何方都不会走错方向一年四季不会走错时段是你告诉了人们的春夏秋冬是你带给人们的凉意与清爽风姑娘你无有
  • 一直订着两个人的手机博,不能说这半年来完全没有察觉这个已成事实的事情,冈田奈好像越来越不是18年我认识的那个人了,去开闭咖啡的时候和朋友说更喜欢那个时候的她也不
  • #王源[超话]##王源1108二十二岁生日快乐#源儿哥,二十二岁生日快乐![蛋糕][蛋糕][蛋糕]少年从不负所期,一路乘着日光,照亮经年光景,愿未来所求皆所愿,
  • #碎碎念# 昨晚吃饭刷了下《我的前半生》我实在不明白编剧出于什么目的里面的女人改得没一个正常人,子君,唐晶,尤其那个凌玲,神烦。子君是够让陈俊生烦的,可那个凌玲
  • 2月22日,山东省人社、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铁路、民航,启动农民工务工畅通行活动,聚焦成规模、成批次的外出农民工,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
  • 妹妹玛丽安对爱情热烈奔放,喜欢就要表达;姐姐对爱情理智隐忍,顾全大局,注重承诺;两个人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结果感情都不顺,用现在都话说被渣男所骗所伤,虽说最后都找
  • ”(《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这句话讲得很平淡,却能让读者感觉到诗人的灵魂已被秋
  • #妈妈看唐诗# 被淘汰下来的桌椅之类被放到阳台,成了一个好的看书晒太阳的地方,隔着窗帘还有客厅的收音机音乐飘进来,感觉很好,快,给我拍张照片,要好好拍哦;放心,
  • 同学聚会时,他看到有的同学混得特别好,就会陷入深深的失落,觉得自己的拥有根本不值一提。#美妆[超话]##穿搭##情感# 我来咯~新人报道,首发帖在线求互评ing
  • #你的心情语录# 今天凌晨,电影博主“海啸实验室映像”发文爆料,说自己的哥们是一个导演,曾经有一位经常拍烂戏的女演员机缘巧合出演了这位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当时导戏
  • ”表面上看,许半夏拒绝苏医生拒绝得很干脆,但吃着苏医生做的饭菜,半夏眼里是有对家的依恋的。”表面上看,许半夏拒绝苏医生拒绝得很干脆,但吃着苏医生做的饭菜,半夏眼
  •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
  • 我倒是觉得他若真有魄力去跑滴滴,那我敬他是条汉子浙江人骨子里还是狠的以散乱心看到佛像,将来也可以解脱以散乱心看到佛像,将来也可以解脱晋'美'彭'措 法王世上有许
  • 生于南方临海小镇,小时候的世界无非是老家海水的泥滩和几步到头的城镇。 临海小镇并不如你们想象的浪漫,名义上与海仅有几步之遥,走到海陆相接处,却只见几个破木船在浅
  • #油炸拉布拉多# 我们家怪兽今年4月12就满三岁了,虽然它干嘛嘛不行,吃嘛嘛没够,不会看家,只会拆家,但我依然非常耐他。我到现在都记得它来我们家的第一天,就给我
  • 最近时常想起我在Darwin的同事和经理,她们真的是很nice的人,就算刚开始去的时候英语基本听不懂,也会犯错误,但她们都很包容我,每周的lunch break
  • 越是慌张越是急于求成反而越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追要求的目标不用死死的盯着结果而是由结果导向往前推推到自己现在最接近最能完成的事立即去执行去做就对了我知道你最近
  • 我觉得歌词中的“你”可以是任何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是日常、是生活、是音乐、是自然、是世界,也是自己…她想告诉她的病友乃至我们,那些要用整个生命去爱的,那些点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