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脱贫攻坚总决战#《人民日报》关注云南迪庆整州脱贫:好山好水好日子 实实在在干出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6日 09:01:00 来源:云南网

今天《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云南迪庆实现整州脱贫,干部群众劲头十足奔小康:好山好水好日子 实实在在干出来》一文。文章中讲述了云南迪庆作为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通过当地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于2019年实现整州脱贫的动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去聆听
……

  云南迪庆实现整州脱贫,干部群众劲头十足奔小康——好山好水好日子 实实在在干出来

  夏日的迪庆,美若画境。“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高入云端的雪山,清澈静谧的湖泊,繁盛茂密的原始森林……多民族安居乐业,在这片土地上世代和睦相处。

  然而,美丽的另一面也曾经是贫困。这里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奋力拼搏,2019年已实现整州脱贫。

  如今的迪庆,干部群众正为巩固脱贫成果、奔向全面小康继续奋斗……

  曾经梦想的生活变成现实

  在格宗山脉之间,峡谷山路蜿蜒而上,岗曲河水奔腾而下,脚下的路通往神秘而美丽的巴拉格宗。这条全长58公里的“天路”,每一寸都凝聚着修路者的意志与信念。

  位于巴拉格宗峡谷深处的巴拉村,过去没有公路,村民出行全靠一条嵌在悬崖峭壁上不足半米宽的人马驿道,从村子到市区往返需要5天时间。

  多年前,一名巴拉村男孩眼睛受伤,父亲带着他去县城看病,因为山高路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男孩的左眼几乎失明。但这是孩子第一次见到村外的世界,他被深深震撼了,一颗种子在心中萌芽,他要修一条路,让乡亲们走出大山。

  他,就是带领乡亲们修筑“天路”的斯那定珠。

  为了梦想,斯那定珠很早就走出大山打拼,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人富了,想的还是路:“我多么想修一条路,开车带着阿爸走一走。”

  可要在壁立千仞的峡谷绝壁上修路,谈何容易!斯那定珠倾尽所有,卖掉了企业、门市和房子,并开始四处借贷,最终耗资数亿元、用数年时间修通了柏油公路。当村民载歌载舞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斯那定珠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路通了,可如何把这条路变成通往美好生活的致富路?斯那定珠带领村民把家乡打造成了国家4A级景区,靠旅游收入,村民从户均年收入两三千元飞跃至10多万元。村民们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这山水一样美好。”

  如今,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斯那定珠和乡亲们正建设巴拉格宗特色小镇,推进智慧旅游,提升玛尼堆等文化项目建设,并广泛种树绿化,让巴拉格宗更加美丽宜游。

  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走进卡卓藏刀博物馆,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上百种藏刀陈列其中,琳琅满目。

  迪庆藏族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卡卓·次仁汪堆是卡卓刀的第五代传人。卡卓家族已有100多年的“打刀”历史,但卡卓·次仁汪堆年轻时却绕了一大圈,那是一段艰辛的打工生活:“卖过菜,当过搬运工,当过服务员,最终还是回归老手艺。”

  打造一把卡卓刀的诀窍在錾火,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技艺失传了。卡卓·次仁汪堆靠自己摸索,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研制成功錾钢11次、经22天打磨出炉的卡卓制刀工艺。

  生意越来越好。2004年,卡卓·次仁汪堆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卡卓有限责任公司,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入。他还专门成立了卡卓基金会,先后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和困难农牧民。

  近年来,一批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2012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截至2019年8月,全州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8项、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9项;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62人。

  令卡卓·次仁汪堆高兴的是,“迪庆藏刀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靠绿水青山脱了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对护林员都杰七林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都杰七林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洛茸社区村民,他的家就在国家自然保护区——普达措国家公园内,这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地。

  59岁的都杰七林和其他村民一样,曾以伐木打猎为生。“那时候,一年到头收入不多,环境却被破坏了,林子少了,麂子、獐子几乎打没了。”都杰七林说。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村民们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大家渐渐放下了斧头和猎具,开始靠旅游赚钱。旅游开发也走过弯路,一开始村民们自发组织牵马游项目,还在草甸上卖食品、烧烤,人马践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经过协商,村民退出景区内的烧烤、摆摊、骑马等经营活动,公园给村民发补助。同时设置生态保护岗位,优先聘请园内农户。”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不,都杰七林一家每年都能领到几万元的补助资金,自己当护林员每月收入2000多元,妻子在园区做保洁员,家里还有30多头牲畜、十几亩地,每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林子也比以前更好了。”靠着绿水青山脱了贫的都杰七林高兴地说。

  在迪庆,有1.6万同都杰七林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聘为护林员。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国家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目前每年可反哺周边群众3100万元,带动1.5万余人增收,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这3位奋斗者的故事,是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目前,迪庆全州贫困人口由2015年末的74139人,减少至1579人;贫困发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全州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整州脱贫。

  记者手记

  梦想最能打动人

  到迪庆采访,为自然风光陶醉,为淳朴民风感动,更为不断涌现的脱贫攻坚故事震撼。土地匮乏,氧气稀薄……什么都无法阻挡脱贫致富的决心。

  斯那定珠等人是脱贫攻坚的奋斗者,他们和乡亲们一样,对这片土地、对自己的家园无限热爱。他们不等不靠,用足政策、用好援助,双手创造新生活,双脚踏出致富路。而其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他们都有着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并为了实现梦想,全力以赴、百折不回。

  迪庆整州脱贫后,乡亲们正向更加红火的日子迈进。热爱和梦想,将是奋斗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云南网)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哆啦A梦花心]这款古董白加手链的耳机壳真的是我很喜欢的[羞嗒嗒]✨每次使用它都让我觉得心情超级好!6.不知道是不是运动的原因,感觉手抖得没有那么厉害了[心]7
  • 全国人大代表、首发集团京开分公司榆垡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王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两次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彰显了人民法院对家暴“零容忍
  • 你已经是个成熟的小偶像了,要开始走花路咯~⑤1/14 上海 绮丽偶像日 Vol30前一晚看到病友说现场有大事发生,还以为是什么舞台事故(也算大事吧!啊啊啊啊已经
  • [单身狗][单身狗][单身狗]截至到我最后的更新(2023年4月)GPT-4.0(第四代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改进和功能,使它成为在自然
  • 总结:A 厂采用原装正品开模,无论是盘面还是其他细小的细节,A 做得都非常到位,乱真程度堪称完美!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是小编,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A 厂的万国柏涛
  • Ukrainian authorities are worried that Russia will run an internet smear campaig
  • 误解图恒宇,了解图恒宇,理解图恒宇,成为图恒宇,超越图恒宇[柚恩不加糖_急的长痘痘]我这就去皮衣黄狗那里买显卡一个人越来越成熟的5个表现:1、断舍离,不再喜欢混
  • 能够赢得极佳的市场口碑,不仅仅是因为其出色的稳定性和极低的维修率,还因为它与原装表芯功能高度同步,这才让每个佩戴者都能够体验到原装名表的感觉,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 ”“今天我过来只是为了看你的这个禁制,不过你这个禁制还是有一点问题的,我现在还不能够动它,若是我贸然碰了它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老鸨发现,到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会被
  • 有哪些让人一见倾心的唯美短句? 1.世间反目,多由戏起。 ——《浮生六记》 2.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张可久 3.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4.不辞青山,
  • 今天西部第二雷霆与西部垫底马刺之战,切特第二节空接得到第15分时,文班亚马只得了7分。 但比赛结束时,马刺赢了。 文班亚马28分13篮板7助攻2抢断5封盖,压
  • 生命走的再远也要回归原点,往事是用来回味的,今天是用来珍惜的,明天是用来期许的,人生路上,或交集,或擦肩,不曾改变的是曾经牵过手的温暖。”人生有笑有泪,再浓烈的
  • “听着这么欢快的歌曲,你能想象河北省会石家庄,竟然是这么青春、激情的城市吗?歌曲里所唱的湾里庙,是承载着石家庄商贸文化辉煌记忆的百年老街,现已成为‘沉浸式’现代
  • 3. 对方的策略就是给所有编辑轮一遍,被拒绝后也没有准确的说明,到底是大纲出了问题还是正文出了问题,我说是不是大纲出问题啊,她说是,我说是不是正文啊,她说也有可
  • 然而如今的游戏无论你是哪种原因,共同点都是氪,这也是大部分游戏的通病,如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游戏厂商都会悄悄与极少的内部号平台合作,如:(游起乐)外公众多号
  • 啊,这已经是第十六年了,其实我是第一次看琅声雅集的爱乐歌会,说得这么深沉还挺违和的,可是就是觉得动容。好多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着空哥,大家为此相聚,都特别开心,
  • 大哥说,就像《麦芒》中的一句“永远别遗忘无名的时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段路他们走了多久,走的多艰辛,但幸好他们熬过来了,他们终于走向了更大的舞台。#种地吧##
  • 而第三名职员是行李丢失、在芬兰停留下来的正子,看似严肃的她却非常向往“芬兰的空气吉他比赛”颇有些反差的魅力。慢慢的,在三人齐心协力的经营下,海鸥食堂的顾客越来越
  • 光阴或恬淡,或清远,生命里,遇到相悦的人,很容易,而遇到一份永生都彼此珍视的爱,却不是人人都会拥有,似水流年,韶光易逝,历经时光,那些曾经的岁月,想起,记忆依然
  • ☀️☀️☀️与肉墩牵手的第2985天谁能想到乖乖不止醉了她还发烧了看来调酒喝还是不适合她睡了一天以后她现在的精神头好了很多吃了药也退了烧应该明天就可以满血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