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弥陀本愿是诸佛特留
“诸佛特留”,此法门也是诸佛特留。《无量寿经·流通分》释迦牟尼佛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段文在《无量寿经》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但能够看出这段经文之重要性的并不多见。由这段文我们得以了解,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多么受到释迦牟尼佛所重视!也由此证知,这段文在整个佛教是何等重要!

“当来之世”就是未来世。佛法流传世间,分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之后称灭法时期,也就是“经道灭尽”。正法时期是五百年(有说一千年),像法时期是一千年,末法时期是一万年,现今离释迦牟尼佛灭后约两千六百年,所以是末法时期。“灭法”就是所有的经论都已在世间失传,当然也没有出家众及三宝,人们也不知道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的道理,也不知道要持守五戒十善。但是,释迦牟尼佛说,虽然在灭法时期,经典一部部消失,但他还是慈悲哀愍,特别将这部演说阿弥陀佛本愿救度法门的《无量寿经》留在世间一百岁(同本异译是说永住不灭)。如果众生遇到这部经,就能得度,脱离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诸佛特留”。

诸佛出世都是为了救度众生,救度众生的方法必须要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众生的根机,而且没有任何条件与限制,才能平等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具足所有功德,任何人只要愿往生极乐世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已脱离六道轮回的圣人,不需阿弥陀佛来救度。但是,世间凡夫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即使是善人,也只是随因缘而行善积德,尚未脱离六道苦海;恶人因逢遇恶缘造恶而堕三恶道,但只要遇到善缘,知道行善积德,仍可生天或生而为人。所以,善人恶人只是所遇因缘的差别致使相互浮沉而已,都是苦恼凡夫,都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

《大经》付嘱弥勒菩萨,《观经》付嘱阿难尊者,《小经》付嘱舍利弗尊者。《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大经》中,释尊付嘱弥勒菩萨要永永远远将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流通在世,文言: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段《付嘱流通文》就是释迦牟尼佛付嘱弥勒菩萨要将阿弥陀佛本愿生生世世流传下去,不要失传了。“其有得闻”的“其”,是指一切众生,不管佛在世还是佛灭后,不管善人还是恶人。“彼佛名号”,是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欢喜踊跃”,很欢喜庆幸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救度他,乃至临终才遇到而称念这句名号,这个人就可得大利——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所以说“具足无上功德”。

《观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释尊将此经付嘱阿难尊者,文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陀开示阿难尊者:你要好好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持无量寿佛名”,这是中文的意译。“好持是语”的“好”,意即“好好地”,如何好好地念呢?一般而言,就是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脚踏实地、专一地、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从头至尾就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掺杂念余佛,不掺杂咒语,不掺杂其他法门,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怀疑,很单纯、很朴实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叫做“老实念佛”。

整部《观经》中很长的篇幅都是在解释“十三观”及“三福九品”,或许一般人会这样想:“既然如此,应流通十三观的观想或三福九品的内容才对,为何释尊却付嘱阿难流通持名念佛呢?”我们应知,一部经中最重要的经文往往都出现在经的结尾,在《观经》的结尾,佛陀没有开示要“观无量寿佛像”,而说要“持无量寿佛名”,由此可知,《观经》的目的并非在说观想或三福九品,而是引导圣道门的行者进入专持名号。因为名号具有阿弥陀佛本体的功能力用,持名就直接拥有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其次,观想困难,持名容易,而且持名的当下就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观想即使观得如法,也无法当下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何况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观想。所以就方法而言,观想比较困难;就功德而言,观想也不够殊胜。因这两点,佛陀并不流通“观想”的法门,而流通“持名”的法门,因为“名体一如”,且持名容易。而观想所观的十三种内容都不是阿弥陀佛的本体,凡夫“三福九品”也是有漏之善,比起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只是小善根、小福德,而非大善根、大福德。

释迦牟尼佛讲说《观经》之后,进一步讲说《阿弥陀经》(简称《小经》)。在《小经》中,其他法门都不说,一千八百五十八字的经文只说一法——执持名号。就是将《观经·流通分》“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持名”,在《小经》中演说一遍。“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都是重复演说《观经·流通分》的经文。

《小经》中,释尊将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念佛决定往生成佛的法门付嘱舍利弗尊者。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主动呼唤舍利弗三十六次,舍利弗尊者都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聆听开示。释迦牟尼佛问舍利弗两次,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对阿弥陀佛的境界都无法回答,只有恭敬顺承、欢喜信受释迦牟尼佛的开示及付嘱而已,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部经是佛“无问自说”的。

五、弥陀本愿是诸佛特留
“诸佛特留”,此法门也是诸佛特留。《无量寿经·流通分》释迦牟尼佛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段文在《无量寿经》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但能够看出这段经文之重要性的并不多见。由这段文我们得以了解,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多么受到释迦牟尼佛所重视!也由此证知,这段文在整个佛教是何等重要!

“当来之世”就是未来世。佛法流传世间,分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之后称灭法时期,也就是“经道灭尽”。正法时期是五百年(有说一千年),像法时期是一千年,末法时期是一万年,现今离释迦牟尼佛灭后约两千六百年,所以是末法时期。“灭法”就是所有的经论都已在世间失传,当然也没有出家众及三宝,人们也不知道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的道理,也不知道要持守五戒十善。但是,释迦牟尼佛说,虽然在灭法时期,经典一部部消失,但他还是慈悲哀愍,特别将这部演说阿弥陀佛本愿救度法门的《无量寿经》留在世间一百岁(同本异译是说永住不灭)。如果众生遇到这部经,就能得度,脱离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诸佛特留”。

诸佛出世都是为了救度众生,救度众生的方法必须要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众生的根机,而且没有任何条件与限制,才能平等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具足所有功德,任何人只要愿往生极乐世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已脱离六道轮回的圣人,不需阿弥陀佛来救度。但是,世间凡夫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即使是善人,也只是随因缘而行善积德,尚未脱离六道苦海;恶人因逢遇恶缘造恶而堕三恶道,但只要遇到善缘,知道行善积德,仍可生天或生而为人。所以,善人恶人只是所遇因缘的差别致使相互浮沉而已,都是苦恼凡夫,都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

《大经》付嘱弥勒菩萨,《观经》付嘱阿难尊者,《小经》付嘱舍利弗尊者。《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大经》中,释尊付嘱弥勒菩萨要永永远远将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流通在世,文言: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段《付嘱流通文》就是释迦牟尼佛付嘱弥勒菩萨要将阿弥陀佛本愿生生世世流传下去,不要失传了。“其有得闻”的“其”,是指一切众生,不管佛在世还是佛灭后,不管善人还是恶人。“彼佛名号”,是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欢喜踊跃”,很欢喜庆幸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救度他,乃至临终才遇到而称念这句名号,这个人就可得大利——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所以说“具足无上功德”。

《观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释尊将此经付嘱阿难尊者,文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陀开示阿难尊者:你要好好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持无量寿佛名”,这是中文的意译。“好持是语”的“好”,意即“好好地”,如何好好地念呢?一般而言,就是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脚踏实地、专一地、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从头至尾就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掺杂念余佛,不掺杂咒语,不掺杂其他法门,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怀疑,很单纯、很朴实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叫做“老实念佛”。

整部《观经》中很长的篇幅都是在解释“十三观”及“三福九品”,或许一般人会这样想:“既然如此,应流通十三观的观想或三福九品的内容才对,为何释尊却付嘱阿难流通持名念佛呢?”我们应知,一部经中最重要的经文往往都出现在经的结尾,在《观经》的结尾,佛陀没有开示要“观无量寿佛像”,而说要“持无量寿佛名”,由此可知,《观经》的目的并非在说观想或三福九品,而是引导圣道门的行者进入专持名号。因为名号具有阿弥陀佛本体的功能力用,持名就直接拥有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其次,观想困难,持名容易,而且持名的当下就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观想即使观得如法,也无法当下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何况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观想。所以就方法而言,观想比较困难;就功德而言,观想也不够殊胜。因这两点,佛陀并不流通“观想”的法门,而流通“持名”的法门,因为“名体一如”,且持名容易。而观想所观的十三种内容都不是阿弥陀佛的本体,凡夫“三福九品”也是有漏之善,比起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只是小善根、小福德,而非大善根、大福德。

释迦牟尼佛讲说《观经》之后,进一步讲说《阿弥陀经》(简称《小经》)。在《小经》中,其他法门都不说,一千八百五十八字的经文只说一法——执持名号。就是将《观经·流通分》“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持名”,在《小经》中演说一遍。“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都是重复演说《观经·流通分》的经文。

《小经》中,释尊将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念佛决定往生成佛的法门付嘱舍利弗尊者。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主动呼唤舍利弗三十六次,舍利弗尊者都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聆听开示。释迦牟尼佛问舍利弗两次,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对阿弥陀佛的境界都无法回答,只有恭敬顺承、欢喜信受释迦牟尼佛的开示及付嘱而已,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部经是佛“无问自说”的。

前几天:
我:【读世卫专家的结论】
我爸:说这个话的人不懂。
我:人家是世卫的啊。
我爸:你管他是哪的?就是不懂!
刚才:
我:【看天气预报】明天又降温了。
我爸:明天得比今天暖和。
我:天气预报都最低3度了?
我爸:你管他天气预报!暖不暖和是看体感!
我【d啊啊啊bhxbys啊啊啊冻死你】

cnm真服了山东男人,与天斗与地斗的劲头是跟福克斯学来的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剧中主人公吕峻(朴志训饰)虽然是"超Insider"的富家子弟,但是有着即使拥有周围人的喜爱和人气也无法克服的伤痛。”“《远看是蔚蓝的春天》
  • 生命本是一场懂得,让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生活,淡淡的就好,深了会褪色;日子,简单就好,复杂了会变质;走 无悔的人生,让努力诠释
  • 12,工作事业上有好事。【薇❤️ : 13666243313】#婚姻感情##八字算姻缘复合##八字算命大师[超话]##八字合婚[超话]##八字看婚姻感情##算命
  • 晚上刷牙的时候突然很想你太外公,他一如往常笑盈盈地亲昵地叫着我的小名,招呼着我过去,说有个好东西给我……随后他掏出了一块玉的佛公,塞到我手里,还跟我说了这块玉坠
  • 如果没有北大老师的引路和自身的求学热情,张俊成可能自始至终只能是一名普通保安,也没有此后创办职业学校教书育人的成就。如果没有北大老师的引路和自身的求学热情,张俊
  • #Moi-même-Moitié#官方网店已经恢复了部分信用卡支付功能。今天的俚语完全不用解释,因为字面直译和实意是一样的,而且和中文里的表达也完全一样,所以我
  • 台州市青年人才驿站黄岩分站,为非本地来台求职青年提供每年最多6晚的免费住宿,并提供青年人才政策解读、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
  • 空无一车的宽阔大街上,似乎显得那么不真实,你可以站着街头拍照或者看着寂寞的红绿灯闪烁,提醒着这个城市还在睡眠中。没有多余睡眠的人,看到的世界也许会有别于其他人。
  • 双方通过真诚,友好,坦诚,深入交流后达成了共识:要在前期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务实合作,通过对智慧矿山建设系统的不断改进,研发,完善,提升,以及与公
  • #许魏洲乒乒乓乓vlog# 许魏洲真的是个好演员呀!他为角色花了大心思,我看完许魏洲这个训练特辑才知道他真的有在打乒乓这件事上花时间死磕,从2018年7月第一次
  • 在许多国家,单反镜头的销量正在急剧下降,因为发布的新单反镜头并不多。还没看够就要开虐了[抓狂]灵魂契合的两人终究还是因为立场的不同站在了对立面上,朱怡贞对林楠笙
  • ·そうですか·そうですか(这样吗)·そうでしたか·そうでしたか(是这样吗)·左様でございますか·左様でございますか(是这样吗)そのまま「それは本当ですか」とか、
  • 等了一个月的信终于到了 好像突然懂了:“从前 车马很慢 书信很远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感觉[笑哈哈]收到书信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感谢你让我体验了一把[好爱哦]你
  • 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但聪明的人明白,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心,而不是给自己添堵。”很多时候,抱怨别人也是折磨自己,即使是别人做错了,也没必要用别人的失误来处
  • 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 #TREASURE[超话]# #TREASURE安利手册# @YG_TREASURE_CHINA 【图片】210607 treasuremembers更新哟罗
  • 在房间里成对的工具和战场遗留物品中,体会到现在和过去/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也揭示了二战造成的痛苦,同时借此得到慰藉。通过展品,艺术家“拓展的艺术概念”(人人都是艺
  • 夏定番ソングと言えば俺はこれも選ぶわ…光収容さんマジ好きなんだよな高校頃…いまもその言葉選びにグッとくる歌詞「ちょっと待ったって言う君も炭酸抜けた」「幼稚だっ
  • #金水区房屋直租[超话]#经五路红专路交叉口往西100米 胜岗新区,精装修3室2厅2卫(双气),旁边就是工会干校,临近关虎屯地铁口 国贸360 兰德中心 中原古
  • #四川教育# 【护航2021高考、中考 成都公交集团将增加车辆投放保证运力[2021]】2021年全国高考和成都市中考将分别于6月7日至8日,6月16日至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