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从自产自销到畅销全国100多个批发市场 高原夏菜抒写兰州现代农业好前程

8月27日上午8点多,烟雨朦胧中,马坡乡羊下村曹为民将自家菜地里最后一方菜铲完、装车后运往县城。至此,今年榆中县山区高原夏菜采收进入尾声。

从单一蔬菜到现在培育出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

从昔日的“三马子”贩运叫卖,到如今进入国际市场;

从1998年定远蒋家营村第一家蔬菜保鲜库的建立,到2019年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从当年的零散种植到合作社模式“井喷”发展……

兰州高原夏菜经过10年的凝炼和成长,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小散乱到品牌化的靓丽嬗变,目前已成为兰州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最靓丽的“名片”。

由小到大实现品牌化 高原夏菜从这里“走向世界”

今年刚到60岁的曹为民已经有着近20年的种菜经历,通过摸索认定自己开着三马子来交菜要比直接趸给菜贩要划算得多。从5月初下种,历经3个多月精心细致的田间管理后,菜终于采收了。

“今年的菜价比往年要低得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种植信心。”曹为民告诉记者,从现在来看,以前种地都靠体力,如今种地有铺膜机、提垄机,不仅省力还规范,最重要的是菜采收后不愁销售,直接拉到保鲜库,1亩地收入4000多元。二阴山区农民的确在这十多年里靠高原夏菜实现了发家致富。

8月25日,记者来到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各品种蔬菜进行采样、检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各品类蔬菜必须进行严格采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各类蔬菜被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后进行包装运输发往全国各地。“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榆中县已有24万人从事高原夏菜种植,蔬菜种植总面积占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一半,贡献了全县40%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榆中县在新营镇、马坡乡、城关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等5个乡镇建成首个省级6万亩高原夏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大白菜、花椰菜、甘蓝、娃娃菜、西蓝花、青笋等,涉及农户近5000户,同时成功创建了夏官营镇高原夏菜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自2002年开始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来,榆中县141个行政村,近6万农户种植蔬菜,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等12个乡镇已成为万亩蔬菜生产乡镇,其中小康营乡、清水驿乡、夏官营镇等7个乡镇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大关。连续3年成功引进3603个蔬菜品种,有力推动了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

其实,在过去的10年里,兰州市突出高原夏菜产业培育、品牌打造、质效提升,以特色优质拓展市场,以高质高效提升质量,育品牌、扶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强科技、延链条,全力推动高原夏菜全链条集群化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农业最具特色、知名度最高、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高原夏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近100亿元。

“‘品牌化’一直是兰州高原夏菜发展寻求的一条最重要的‘出路’”。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刘明亮告诉记者,多年来,市、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形成“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推行高原夏菜“子母商标”,连续3年在榆中举办中国·兰州(榆中)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连续5年举办“甘味”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兰州还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榆中县成功创建高原夏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特色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由弱积强“数量转质量” 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以前种菜都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如今大家都形成了‘抱团取暖、共同致富’”。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科科长腾辉说,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逐渐实现了“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转变,产业做大做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特别是自榆中县成立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以来,43家蔬菜产销企业或合作社融入其中,各蔬菜种植、外销企业和技术单位合作,信息共享,错茬种植、标准化种植,借力直供市场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增加菜农收入,实现了蔬菜品种的多元化、产业化体系。

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0 年起我市实施“1368”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市每年新增高原夏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设施农业0.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增加200公斤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高原夏菜坚持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龙头企业 +”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新型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65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85个、示范家庭农场174家。通过加快建立完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成了产地和田头果蔬仓储保鲜冷链设施324个,库容量达52万吨,年吞吐量达280万吨左右。

据了解,在畅通产销对接渠道方面,兰州市持续推进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建设,加快构建西北地区规模较大、设施完备、技术领先的大型农副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单日进场交易车辆达1300余辆,日均蔬菜交易量达1800余吨。同时建立“地头—餐桌”24小时供给配送机制,新建“互联网 +”现代农业示范点4个,高原夏菜线上销售量占全市网络经营主体产品的5%,线上销售额占总渠道销售额的2%。

榆中县副县长李敬强告诉记者,为全力解决贫困户依靠高原夏菜主导产业增收难这一脱贫“痛点”,近年来榆中与天津宁河双方充分发挥协作资金助力产业扶贫的特殊重要作用,2017年将267万元帮扶资金注入康源公司,创造性地采取了企业托管、年底保底分红的经营模式,既创造务工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又扩大规模化生产,还增强整体经营能力,拉开了“输血”式帮扶的序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在帮扶高原夏菜成功打入京津冀市场的基础上,榆中县坚持从农业产业大局考虑,从高原夏菜主产业地位实际出发,以榆中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为牵引,持续助推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建设,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新建高原夏菜高崖镇李家磨示范园区,建设6600平方米连栋温室和日处理引进试验新品种300个,示范推广种植优选品种300亩,辐射川东4乡镇4000户农户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入股带动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解决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100亿级“好中优”优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近几年,兰州市坚持以增收为导向,通过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要素集聚、畅通产销对接渠道举措,推动高原夏菜集约化、全链条发展。其中,做大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启动榆中县50万亩蔬菜产业大县、5个省级和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全面打造高原夏菜100亿级“好中优”优势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过去的10年里,兰州市强化科技支撑面,加大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蔬菜栽培达到30多类300多个品种,建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个。同时启动“高原夏菜采后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高原夏菜冷链保鲜、鲜切加工、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监控、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提升装备水平,不断完善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3万亩。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严格投入品监管,引进规模化尾菜处理企业2家,工厂化日处理蔬菜尾菜能力达1500吨以上。

据了解,这10年来,兰州市以质量为导向,着力在加强监管、强化科技、提升装备水平方面下功夫,推进高原夏菜绿色化发展。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监管网络和质量溯源检测体系,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测。全市建成蔬菜质量追溯点152个、无公害蔬菜单日农残检测580批次以上,年检蔬菜22万例以上,合格率达到98%,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455个,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农业农村部例行监测前茅,榆中县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2万亩,实现产量80万吨。通过地标项目的实施,以甘草千亩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为契机,有效促进榆中县蔬菜产业‘东扩’布局发展,全面打造榆中高原夏菜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新基地,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立荣介绍说,近年来,榆中县围绕“好中优”“特中特”“独一份”“错峰头”的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品牌效应,按照产业为先、龙头引领、农户参与、稳固脱贫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和打造了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冷凉型蔬菜、百合等“甘味”系列特色农产品。

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是高原夏菜提升价值链、打造全产业链经济的关键所在。10年来,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农产品加工业,辐射带动运输、餐饮、劳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合作社达1197家,从事蔬菜净菜加工、速冻蔬菜、泡菜加工的农业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年加工外销高原夏菜140余万吨,产值达到40.3亿元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3家,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外向型经济,推动产品畅销22个省(市)60余个大中城市的100多个批发市场,直供港澳台,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尤其是以榆中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基地之一。

这10年,兰州高原夏菜壮大成长绘就了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画卷!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文 彭昱/图

【奋进十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十年奋进路,幸福之城梦想变成现实】#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美丽新区、文明新区、法治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核心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白纸作画,蓝图落地绘美景

在秋日晚霞的映照下,伴随着阵阵微风,紫色的临港花海泛起涟漪,马鞭草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浪漫又美丽,引得市民争相前来打卡。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挽起裤管,在绿意葱茏的百花公园尽情嬉水,马路宽阔笔直,纵横交错的经纬路上车辆如流,行人惬意自怡。

这是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座现代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兰州新区。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古老的秦王川崛起大幕启帷,一片荒滩上,宽阔的马路在脚下不断延伸,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万千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市政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白纸作画,让蓝图落地成景,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华美乐章。

“每当我亲身参与建成一条市政道路、实实在在多跑一个养护维修现场、在夜幕降临看着一盏盏路灯亮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兰州新区建设者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兰州新区市政集团市政建设公司副经理何立堡,是兰州新区十年市政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者,也是兰州新区十年发展的建设者,他与一大批市政建设者亲历兰州新区的发展与成长,跟随时代步伐与兰州新区同步共进,在为兰州新区建设创造效益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如今的兰州新区已累计建成城市道路179条,共计660公里,基本形成了“二十横十八纵”的方格形路网。在册出租汽车超过600辆,投放公交超过560辆,全部为清洁能源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建制村百分之100通公交。市民跨区域、多城市、跨交通方式出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万多盏路灯实现智能化管控,节省维护成本百分之40以上,亮灯率达百分之98;78座桥梁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随着公交“一卡通”、共享单车和“巡游+网约”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推广应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今天,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的兰州新区已然成为投资热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民生保障,群众幸福感满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十年发展中,兰州新区立足群众住房、出行、用热、用电等民生问题,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坚持用民生温度推动城市高度。

一场秋雨过后,彩虹城A区一栋栋林立的高楼被洗涤一新,傍晚时分,茶余饭后,随处可见锻炼的、聊天的、散步的人们。

2011年,兰州新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彩虹城正式开建。参与建设的城投集团员工顾玉山至今还对那段建设经历记忆犹新:“作为兰州新区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批房建项目,建筑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人员不足、工期有限、现场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相互交织,建设过程困难重重。”然而,历经艰辛,所有参建者顶住压力,埋头苦干,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一项目。

随着兰州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宗家梁、方家坡、火家湾……一项又一项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从低矮的院落搬进设施完备的高楼,从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变身衣食无忧的居民,兰州新区城乡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初秋时节,走进兰州新区移民安置区新康村,抬眼望去,灰白相间的住房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四通八达。

“新家院子非常大,房子坚固明亮,生活设施齐全,我非常满意。”看着身后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新房,来自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村的搬迁群众陈风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011年4月27日,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转移安置项目在兰州新区正式开建,并于第二年的8月8日建成投运。2021年6月,甘肃省启动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按照“分期实施、先急后缓,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向兰州新区搬迁3107户12415人。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打造省内移民搬迁安置主要承接地的目标,将承接搬迁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2021年8月起,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0批次1450户5878人。

兰州新区获批以来,市政公交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条线路、10辆铛铛车,发展到现在的36条公交线路、219辆运营公交车,并建立7座公交场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百分之100公交通行,极大地方便村民出行。同时,为了解决城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的问题,近两年来,兰州新区公交不断优化路线,打造公交“微循环”,加密发车频次,群众候车时间明显缩短。另外,兰州新区公交积极探索开展了定制公交、通勤保障等业务,为精细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提供特色公交服务,让落地企业切实体会到兰州新区的民生温度。

十年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逐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职工公寓和普通商品房等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兰州新区共建成各类保障房58242套。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让人民群众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走在兰州新区的马路上,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干净整洁。2017年,兰州新区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市政集团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级分类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百分之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百分之83,并开展试点垃圾分类小区创建,在全省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中来。

2020年,北部片区综合热源厂建成投运,解决了北部片区落地企业和小横路社区4600余户群众的供热问题。在精细化工园区,市政集团投资建设了3座110千伏变电站,快速推进电力专线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体量,为落地企业提供电力保障。

从基建配套、城市更新到人居提升、服务迭代,兰州新区建设者的足迹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浮现在百姓的幸福笑容里,也融入在兰州新区日新月异的改变中。

生态新城,绽放傲娇容颜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是兰州新区打造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经过十年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今天,一座绿化结构合理、园林景观优美、生态治理良好的精致兰州新区初具雏形。

“经过这些年绿化项目的大力实施,城市景观已逐步成形,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从一片黄滩到生态之城,我深知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对这里的一草一叶,我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个城市也有着特殊的情怀。”市政集团绿洲公司石彦杰是市政集团绿洲公司项目中心负责人,作为兰州新区绿化工作者,她和同事们不舍昼夜守护着这座生态之城,一起努力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

近年来,兰州新区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 ”的设计理念和“建设多彩廊道、打造特色道路、构建宜居环境、共创生态兰州新区”的建设原则,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绿化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百分之5增加到目前的百分之35.8,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展望未来,兰州新区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竞争力再提高。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城市环境与秩序再改善,城市形象与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家级新区名片更加响亮。(兰州日报)
@兰州日报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兰州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贴心服务助力项目建设“跑”起来

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9个工作日到现在的“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开办企业从22个工作日到“即时即办、一日办结”,再到现在的“30分钟办结”;开办费用从实缴验资、印章刻制、工本等费用到现今的“零成本”,生产经营成本降幅20%;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重在让企业和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十年改革发展,兰州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以挑战自我的勇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优化行政审批
助力项目建设“跑”起来

“之前在网上自主申报了公司名称,提交了电子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很快受理审核。本以为领取营业执照、印章、税务Ukey得往返多个窗口,没想到一次性都领到了,效率很高。小公司经营不容易,每一笔资金都得花在刀刃上,5枚印章和税务Ukey一分钱不花,真是实实在在地利企惠民!”8月10日,市民孙振鑫到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办理了甘肃睿鑫润商贸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业务,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孙振鑫送上了包括1套营业执照、5枚印章、1套税务Ukey和《电子营业执照使用服务指南》的“企业开办大礼包”,为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孙振鑫给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营商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兰州泰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2019年7月项目启动建设,2021年9月开始试生产,公司一期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完全建成并投产。届时,可实现氯酸盐、高氯酸盐、双氧水等产品的联合生产,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4亿元。

“3年前项目还未动工,在考察洽谈阶段,我们就明确感受到了新区对科学发展化工产业的明晰思路和魄力胆识;项目落地时,新区就企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设施保障等作了具体安排,我们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很快顺利办好了审批手续。可以这么说,从公司注册、立项、营业执照办理,再到项目的用水、用电等方面,都有相关部门跟踪服务,我们只管静下心来抓项目建设。”兰州泰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詹磊说,到新区来投资,享受到了“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公司很快进入发展“快车道”,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他坦言,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5.8亿元,超过了可研报告中的拟投资规模,公司会再投入3亿至4亿元建设二期项目。280人的团队,90%的职工实现本土化,真正成为一家扎根于兰州新区的企业。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项目快建成早达效,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谁能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独任审核”,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在全省率先实行开办企业首套印章、税控设备免费提供,税务、社保、公积金和银行预约开户推行全程网办,企业开办全流程30分钟办结。企业首套5枚印章及其对公业务电子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为每户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实行企业简易注销“即收即办”、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推行“全科受理”服务模式,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来15日压缩为3日,申办材料由最多11份压缩为最多5份,服务企业水平和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全面推行“蓝图管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服务”4.0审批模式,以企业投资项目承诺书、承诺制施工许可证为基础,以区域评估、一张蓝图、项目生成、多规合一、联合测绘为抓手,推出中介超市、施工图审查、工业“标准地”、市政一站式报装、联合验收服务等系列改革举措,将企业投资项目分类别压缩审批时限至22个工作日,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行签订承诺书“零跑腿”“零等待”、全过程帮办代办,实现企业“承诺即开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改革前23项精简至8项,审批时限由改革前的147个工作日压缩到26个工作日,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达70%以上。

突出要素优势
让企业在沃土中加速成长

今年6月,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从项目开工到实现试产,前后不到半年时间,这一“新区速度”“海亮速度”创造了行业新纪录。“项目从落地到开工的高质量快速建设,得益于兰州新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

服务好企业是实现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兰州新区推出普惠制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出台全要素、全周期奖扶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弹性出让、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全省首宗工业“标准地”在新区成功出让,累计出让工业“标准地”17宗2086亩。推行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地价系数”供地模式,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用地效益评价,对产业项目用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率先实行城镇户籍落户“零门槛”,促进新区人口快速增长。全面降低企业水、电、气、暖、社保、税费等生产经营成本,全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大数据、大工业电价降至0.28元/度、0.35元/度,工业用水降至2.69元/吨,社保费率降低25%,企业总体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全面推行“不来即享”的市场服务理念,累计兑现奖励资金70多亿元。兰州新区“真金白银”落实各类奖补政策,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

在疫情冲击下,针对不少企业面临供应链紧张等问题,兰州新区加快摸排调研,并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对接会,帮助不少企业快速找到“心仪对象”。上半年,兰州新区在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融资、原料、运输、市场等方面提出58项硬核举措,精准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企业足量生产、高效运转,区内企业没有因疫情停工停产情况。

近年来,新区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出台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证和评级办法,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和创新奖励,搭建全省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累计注册企业1104家、上架产品119种,实现融资123.29亿元,有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政府职能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社会活力大释放。十年来,兰州新区已落地108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商贸物流等产业全链循环发展,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已成为西北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将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强化诚信政府建设,当好“无事不扰、有事办到”的“店小二”,全面兑现各项承诺,让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强化城市功能品质,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通讯员 海念馨 文/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宗教反对意见集中在疫苗开发的某些方面使用的胎儿细胞线——基本上是 1970 年代和 80 年代堕胎细胞的复制;接种本身不包含实际的细胞。学校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率
  • 他说:“车子都需要拐弯,给老太太和她的家人一个转弯的时间。#法律小知识#【“病好了,我要杀了他。
  • 一场设计,她未婚先孕。五年后,她华丽蜕变,携子归来,复仇之路却却遇上讨债恶鬼。
  • 意大利疫情早期也暴发过密集传播当地时间12月7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在与中国合作研究新冠病毒源头的同时
  • 1.分享好天气,多云的天气真的真的很多云☁ 2.旁边座位考研的姐妹送的橘子,很温柔的跟我讲可能酸可能甜,戴牙套愧对我的胃,好久没大口吃过水果了,酸的辣的凉的硬的
  • 搭配不刺激的纯天然食品级添加酸,不仅成分天然,可以有效中和宝宝尿液中的碱,更好地达到最适合人体的PH值,从而全面减少尿液对宝宝屁屁的刺激!而且胖宝宝也不用担心,
  • 事业线断开或者有数条的人,一般都表示此人的工作极不稳定,会经常有变化或者是更换工作环境等,从而使得事业运势变化无常,有的可能会直接导致事业失败,收入减少。有小人
  • ”“你很好笑耶~球哪有名字~”“你叫什么名字……官阶部门…不需我提醒你这件事的后果…搞不好这只是冰山一角…开玩笑的啦,你的……笑话不错,但我有个更赞的…” “…
  • 新發布的管理器可讓您的辦公桌保持整潔,顯示器支架可在最佳高度和牆壁存儲空間中安裝高達 27 英寸的顯示器TV动画《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通過準備辦公桌環境來提高
  • 确实,在现实忙碌的生活中,有一个喜爱的人,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这种感觉很奇妙。这次算给它找到了,一种我认为“恰当”的方式文案或者茶桌的场景里,一喜 有时间空间,
  • 上次盲盒没买到的或者暂时没喝到0度起泡酒的,可以先参加这次他们公司举办的活动吧。这次我想囤比利时精酿啤酒,我喝过最棒的啤酒。
  • 女儿一岁半时,婆婆就劝我生二胎,老公也想要儿女双全,我自己也喜欢孩子,所以也没反对。女儿一岁半时,婆婆就劝我生二胎,老公也想要儿女双全,我自己也喜欢孩子,所以也
  • 如果他总是让你不安定带给你混乱让你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不如干干脆脆地走向那个会砍一百下的人吧!-八月最后一天越来越不用心的机械整理照片 问题不大[跪了]-今日份
  • 这一天都在收礼物,深得我心的喜爱。(霸霸有钱真好)还有寓意,帝王花真的爱了[心],整体直观的就是热带雨林的景象,一些细节的花材(不是主花)真的很用心,具体可以去
  • 我下班回家听到抽油烟机轰隆隆的声音,和他一边炒花甲一边看教程的操作,我突然意识到所谓对一个人感情的衡量,真的要看本来没有的东西,他为你创造了多少。可能是我没有拿
  • 男嘉宾推荐出生年:1995身高:172职业:程序员收入:15w学历:本科星座:射手座现居:上海市 上海市 车房:无房无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95年12月出生,性
  • 其实我对称呼的敏感,本质上也是我目前还不喜欢陷入到一段以家庭体状态的关系中去,即便我们感情挺不错的,但也还没能让我有意愿。」我是个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出现自私和自
  • 回来后时不时还在提醒着自己不要忙起来忘记她的生日,但到了那天真的忘了,幸亏及时想起来,匆匆网上买了个蛋糕,感觉有点潦草想着过年补上,但由于我个人原因没和她见
  • 小说虽然不说写的多好,但因为专注在写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物关系,所以写得比较透彻。加上制作费看起来一般,演员预算也不高,制作也粗糙了一点,导演编剧功力都一般,就
  • 面对国家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要求,公司从设计到生产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密封件、紧固件等配套零件的供货商也提出新的参数要求,精益求精,促进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