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教培企业主

1.你考虑过未来机构的走向吗?比如,直营、加盟OR出售,还是其他?

2.你有考虑过整座城市的市场体量到底有多大吗?

3.当地家长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发自内心的话,会集中在哪些领域?

4.你是把机构当做一份长久的事业来做,还是仅仅是出卖技术谋生?

5.为什么你所在的城市很少看到直营的大型连锁机构?稍微有点品牌的都是加盟;

三分钟的思考

你可能觉得你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思考这5个问题,但事实上,你不一定能够想出一个结果的。

接下来我讲讲我眼中的三四五线城市教育市场。

首先,直接一点,我认为教育行业所谓的“下沉市场”就是个伪命题,但这个伪命题又是有市场需求的,因为方便大型连锁机构去输出加盟,割投资人和想入行创业的企业主的韭菜,仅此而已。

为什么是个伪命题呢?说白了,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机构,是自己都把握不了自己的死活,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人口居住太分散;

大部分城市因为人口流出严重,使得整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也就在50-100万左右,能够达到300-800万的三四五线城市是少之又少,这就直接决定了我们当地的教育培训需求是极其有限的。同时,因为地方大,人口少,加上新老城发展不均衡,导致人口居住太分散,年轻一代基本上居住在新城,老人或者是收入比较低的生活在老城,除了选址麻烦以外,机构能够辐射的方圆3公里的客群也是大打折扣。

二、市场需求很集中;

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行业发展水平起码比一线城市要落后10年左右,很多城市主流的市场需求为托管(小饭桌),再就是学科辅导,而且一般学科辅导是在三年级左右才开始考虑;素质教育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有一些零散的用户需求,也是收不起价的,或者是客户的消费生命周期很短,能够在机构学3年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一般给到的建议是,如果想在这些城市做机构,并且长期的当做事业来做的话,一定是做刚需类产品,但要远离所谓的AI课程和双师课堂;

三、不公平竞争激烈;

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不公平竞争”,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概念,这些城市的课外培训的需求,实际上大量的是掌握在在校老师的手上,大部分老师都会在课外带自己的学生培训;还有一些就是从学校辞职自己出来开设名师工作室;第三种就是从大型机构里出来开名师工作室;这就导致了集中的市场需求分散到各种名师工作室里去。由于名师工作室的非商业化运作,价位一般比机构要低很多,结合家长的收入水平,一定是优先选择名师工作室。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当地教育行业的行业氛围不足,基本上都是各做各的缺乏交流,且还会存在大量的恶意竞争和诋毁。

四、信息不对称严重;

很多投资人由于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不够全面,同时对于机构的运营风险认识不足,在项目选择、场地选择、投资总额控制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经验指导,导致后期经营压力过大,三年不仅回不了本,还要不断的追加投资。在项目选择上,三四五线城市的投资人喜好做素质教育,而且对于所谓的双师课堂和AI课堂特别追捧,总是站在利于自己快速进入教育行业创业的基础上思考,并没有从用户角度去考虑;选址上,一般500-1000平面积,一年流水100万左右的机构比比皆是,最后引发的就是场地坪效太低,场租占总成本的比例过高,吃掉企业主的利润;投资总额的控制就更不用说了,90%以上的企业主是不知道如何控制的,基本上都是按自己的心理预期去投资的,比如,自己计划投200万开一家机构,反正只要是200万还没有花掉,就意味着这个机构经营没有问题,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当200万花掉了以后,一般是出不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教育行业的沉没成本是极其高的原因。

五、依赖当地政府关系;

一般在当地开机构的,名师工作室除外,小中型教育机构的,大部分在当地是有一些政府关系的,人情社会,裙带关系会为机构创造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

六、发展前途不乐观;

当然,这种发展前途不是指机构能不能存在,而是指机构能不能连锁、能不能规模化运作。因为客户集中在大量的名师工作室手上,名师工作室最大的问题在于机构的存在与否全部仰赖于老板是否愿意带课,一旦老板不带课,客户就会自然流失到另外的名师工作室手上去;也就使得小微型教育机构的体量上不去,所以无论是小微机构还是名师工作室,都很少会考虑规范化运营,好好的赚点钱就可以。由于没有做机构的运营标准化和教学标准化,也就形成不了连锁复制。即使有些城市存在一些大体量机构,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单店,没办法复制。没法复制也就意味着并没有完成机构的商业性。那么,你的机构最终会走向何方呢?

七、招人留人超级难;

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才一旦出去读书,很少会愿意回老家发展,有愿意回老家发展的,基本上也是走公务员或者老师正规编制路线,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业,最后是去机构里工作,工作过后又是出来自己开工作室。这也是制约机构发展的最最直接因素,本来培养人就难,加上招人也难,最后使得机构体量上不去,也就无法出现管理岗;同时也无法提高人均产能。每年花费在招人和培养人上的成本居高不下。

以上总结的7点,总体而言就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体量确实真实存在,但对于项目的选择要求极高。如果在一线城市运营一家机构需要花8分力气的话,在三四五线城市需要花12分力气,并且还不自知;仅仅是出卖机构养家糊口,开一家名师工作室就可以,如果是要当做长期事业来做,一定要走规范化运营路线,要不然是没有出路的;假使你进这个行业,就是希望能够快速的赚点钱,没有一点教育情怀的话,建议别进来,真的是个坑。
##教育培训[超话]#

【e公司调查】4千到8万,动力电池回收生意太抢手!原料涨价引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新一轮洗牌后谁将胜出?
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创下新高,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涨价压力下,“变废为宝”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价值链获得重估,景气度开始攀升,引来产业资本竞相入局。

在原材料看涨行情下,废旧电池回收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三元材料回收折扣系数已经从去年年中的7折左右跳涨至140%,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更是在一个月内实现翻涨。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得以提升,但过高的价格将带来库存和现金流等一系列风险。

行业长期发展不能仅凭原材料涨价一时助阵。大潮褪去后,新一轮行业洗牌必然来袭,拥有渠道和技术优势的回收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回收链条上的权责关系有待理顺,以解决无序竞争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此来迎接更大规模的退役潮到来。

回收价格水涨船高

“价格涨得太快了!现在整个回收市场的价格体系是错乱的。”湖南顺华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卫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去年1月份,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才4000元/吨,今年1月份涨到4万元/吨,更夸张的是,2月份直接翻番,现在的价格已达8万元/吨左右。”

回收端价格上升源自于以镍、钴、锂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飙涨。近一年来,电池级碳酸锂从5万元/吨一路狂奔,目前报价突破50万元/吨,达去年同期的10倍;国内电解钴、电解镍当前报价达57万元/吨、22万元/吨,同比涨幅分别约60%、80%。“原材料资源紧缺,叠加双碳目标,明显感觉到产业链对锂电池回收端的关注度提升了。” 赵卫夺表示。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废旧电池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三元锂电池一般用于再生利用,将废旧电池中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提取出来,产成品包括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等,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等梯次利用场景,而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回收来的磷酸铁锂电池直接用于再生提锂。

据介绍,三元电池的回收定价以上海有色网的钴、镍价格为参照,并在此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锂元素在回收过程中虽不参与计价,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数;磷酸铁锂电池因为主要提炼锂元素,其回收价格则按锂点计价,以金属锂的价格为参照,目前的采购系数大概为6-7折。“去年8月份的时候,三元锂电池回收整体的折扣系数还在65%~75%,去年年底达到100%以上,出现倒挂,现在平均水平已经攀升到120%-130%了,如果是三元正极片,因为碳酸锂的含量更高,采购系数甚至可以达到140%。”天奇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购系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除了钴、镍之外其他金属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

回收企业70%成本来自于原材料,目前采购系数严重倒挂显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但即便是这样,依然难以阻挡行业“抢电池”的热情。“按照现在的市场需求和产能释放情况,我们预计今年碳酸锂价格应该不会大幅下降,还会维持在高位。”华东地区一位锂电产业链投资人士表示,电池回收企业依然有利可图。

天奇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回收端因为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毛利率可能会有所下滑,但碳酸锂等产成品价格也在同步上涨,整体的盈利空间有所提升。

“在碳酸锂价格上行的过程当中,回收企业普遍都有钱赚,无非就是赚多赚少。”赵卫夺坦言,但因为市场景气度较高,目前抢货的氛围比较浓烈,电池回收价格被哄抬,专业回收企业因为固定成本较高,反而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心态浮躁埋下风险慌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高景气度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3.85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3321家,同比增长142.94%;2021年新增2.44万家,同比增长635.17%。

据赵卫夺介绍,2021年新增的2万多家回收企业中,有大批量的中间贸易商,他们并不做加工冶炼,只在电池的流通过程中赚取差价。

天奇股份也曾在接待投资者调研中表示,根据公司采购情况初步统计,约70%的原料来自社会贸易商,30%来自电池厂。

赵卫夺指出,价格看涨的情况下,有的中间贸易商会囤积大量的电池或者废料,甚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价格垄断优势,还有的电池厂或者材料厂存在捂货不出的情况,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回收市场的恐慌情绪,拉升电池回收的市场价格和预期。

据前述投资人士观察,现在电池回收行业整体心态比较浮躁。“有些企业在去年低位的时候买进原材料,短期内价格猛涨,轻轻松松就能赚一大笔差价,比辛辛苦苦赚加工费强多了,无形中消磨了从事冶炼加工实业的斗志;还有之前主营做梯次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企业,看到废旧电池价格高涨,甚至会单独成立贸易公司,直接低进高出赚贸易的差价。”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水够大够深,入局者大多都有钱赚,但一旦材料和电池价格降下来,一定会有一批不够扎实,企图赚快钱的企业被清洗出去。” 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梁坦言,回收企业维持稳定的生产经营需要固定资产和团队,这些都属于固定开支,另外还需要保持连续生产的最低库存。镍、钴、锂都属于小金属,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价格一旦开始掉头向下,回收企业手中的库存会急速下跌,但产线又不能不开工,生产越多可能意味着亏得越多,而倘若不生产,库存贬值的风险会更高。

“一般来说,回收企业在回收电池或废料时,都要求现款现货,而在出售产成品时,面对大型材料厂或电池厂,因话语权不够强通常会有一定的账期,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回收企业来说,回收电池的价格上涨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占用。”赵卫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而从废料或退役电池采购,到生成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等产成品的出货周期是一到两周,一旦碳酸锂价格出现下滑,这将给回收企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风险。

“当前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正规回收企业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快进快出,以销定产,以在手订单为导向采购上游原材料,这样虽然未必能赚到库存差价,但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前述投资人士表示。

技术为主

电池回收领域引来各路玩家,几乎贯通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涉及整车厂、电池厂、材料厂和第三方回收企业等不同背景。其中整车厂和电池厂掌握资源,是材料厂和回收企业争相绑定的对象。

材料厂最有动力做回收业务,因为提取的金属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而带来成本优势。一个可供对比的案例是,主营回收业务的格林美将硫酸镍、硫酸钴等资源用于生产正极材料,2021年中报显示,其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毛利率分别达到25.63%和20.66%,而同期正极厂商中伟股份两种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2.45%和12.01%。

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保供的紧迫性更加促使材料厂下场回收。其中一种方式是自建回收产线,例如三元材料厂华友钴业旗下有循环科技和再生资源两家回收企业,目前具备年处理废旧电池料6.5万吨产能;另一种是以投资或战略合作等方式绑定第三方回收企业的资源,例如容百科技近期与格林美达成协议,将投资格林美旗下电池回收公司动力再生,并在未来5年内向后者采购前驱体不低于30万吨。

电池厂涉足的方式与材料厂类似,头部企业都在斥重金培育自己的回收板块。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负责电池循环业务,位于宜昌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去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20亿元。国轩高科也将120亿元的项目落地合肥,包括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等项目生产基地。此外,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电池厂则通过与投资合作等方式切入回收产业链。

第三方回收企业背景多元,除了上述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的格林美,还有主营PCB等化学品的光华科技、汽车智能装备提供商天奇股份、环保企业高能环境和旺能环境等。

不同行业的公司与回收链条的联系紧密程度有所差异。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光华科技本身有一块三元正极材料业务,且近期在与奥动新能源、松下、力神电池等公司建立合作;天奇股份依托主业与车企联系密切,长期覆盖汽车拆解、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环保企业多以收购方式切入电池回收,且相对入局较晚。

“第三方回收企业虽然具备专业能力,但是缺少回收渠道,需要和电池厂、整车厂谈合作,还需要为回收出来的资源或梯次利用的电池寻找出路,要做的工作很多。”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供应渠道和下游销路要靠着一边,回收业务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电池厂产生的废料、边角料等回收资源更受市场欢迎,因为这些材料品质和一致性相对较高,为回收企业省去了拆解成本,能产生更高的收益率。

在技术方面,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回收率。一位锂电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镍、钴的回收率比较高,难点在锂的提取。

据赵卫夺介绍,目前主流的湿法冶炼工艺,三元材料中提锂顺序一般在钴、镍之后,锂的回收率平均为70~75%,工艺好一些的能超80%,但纯度只有80~85%,若产出电池级碳酸锂,还需要经过一道加工工序;而如果采用湿法优先提锂工艺,三元材料中锂的回收率能达到95%,磷酸铁锂材料锂的回收率也能达到92%,且纯度更高,产出的碳酸锂和磷酸铁可直接返回至电池生产系统。”在原材料成本接近的情况下,回收率越高、产成品附加值越高,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如何应对市场不同需求进行柔性化生产也是回收企业重要的技术能力。天奇股份相关负责人举例称,如在电池行业景气度高时可生产应用于电池材料的硫酸钴,在电池行业景气度下降时可以转产应用于磁性材料行业、陶瓷色釉料行业、橡胶或合金粘结剂行业等不同行业的产品。此外,电池回收的原料端都是多种类电池混合的非标品,如何生产出与新料产品品质一致的标准品,这也是回收行业重要的技术壁垒。

“工厂能力和渠道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经营的价值最大化。现阶段来讲,我们觉得工厂能力是基础,在回收渠道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工艺水平足够成熟,才有确保在渠道方面赢得足够的合作伙伴。”天奇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投资的角度看,正极材料厂商不会受到太多关注,因为回收业务只是作为它们原材料来源的一个补充。第三方回收企业中,一些公司原本主业利润比较低,回收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能够贡献较大的业绩弹性,就会被资金热炒。但总体来说,现在回收行业都是当作半个周期股在炒,对金属价格走势的依赖比较强。”上述锂电行业分析师表示。

详情可见:https://t.cn/A666bHC8

预亏40亿、财务总监半年换俩 中利集团光伏回款艰难执着下注
把自家盈利的业务卖掉押宝亏损的业务是什么操作?一般正常人干不出来这事儿,不过,最近中利集团就搞了这么一笔反向操作。

2月10日,中利集团公布《股权转让协议》,宣布向东莞鸿顺转让持有的广东中德2%的股权,并向创元集团转让广东中德60%的股权,总转让价款超过4亿元,广东中德由全资子公司变为参股公司。

有意思的是,从财务数据来看,广东中德2020年全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8亿元、12.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56.63万元和5043.47万元,在2021年半年报中,广东中德甚至是唯一盈利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

(图源中利集团2021年半年报)

2021年年初,广东中德还在原有30万公里线缆产能的基础上,新扩建了15万公里光电混合缆年产能并投产,短短一年过去,这样重要的一个子公司就被中利集团放弃,是何缘故?

在公告中,中利集团解释道,这次股权转让交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光伏板块核心业务的发展。

这和年初公司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电缆发家的中利集团意欲抛下电缆这一核心业务,转而发力光伏行业,以谋求未来的发展。

然而,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翻阅资料发现,中利集团虽布局光伏已久,且曾经有“光伏扶贫第一股”的响亮名头,但在“531”政策风向转变后,公司受光伏业务拖累十分严重,至今仍有大额的应收账款未能收回,此外,公司其他布局接连暴雷,资金链绷紧到极点,出售优质电缆资产或也是回笼资金的无奈之举。

光伏“老玩家” 却因激进扩张回款困难

目前来看,中利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以电缆为主的通信行业,和以电站、组件为主的光伏行业。2022年初,中利集团宣布未来将集中发展光伏行业,整合相关资源。然而,从过往财务数据来看,公司光伏行业目前虽然靠着之前积累下来的资源迅速发展,频频和央企、国企合作“整县推进”,但因为光伏行业整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生意并不好做。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中利集团上半年光伏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3.87亿元,营业成本高达22.07亿元,毛利率仅有7.53%。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中利集团提到,预计2021年全年亏损32亿~40亿元,对比上年亏损额29.2亿元有所扩大,其中,光伏业务共计亏损11亿元左右,主要因为光伏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及海运费暴涨,造成产能不完全释放,经营性亏损约6.5亿元左右。

原材料和海运费暴涨这一亏损理由并非中利集团一家光伏企业提到,据相关媒体统计,包括爱康科技、中来股份、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等在内的公司,均在公司公告中提到了海运费大幅上涨的情况。而组件价格上涨几乎是2021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主基调。有光伏行业从业者曾向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表示,一方面组件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电站终端竞争激烈,产业链中下游的利润被压的非常低,生意很不好做。

光伏行业某投资人也向凤凰网《市值观察》表示,近几个月由于成本的上升,电站的回报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大家都有些算不过来账,但从业者普遍看好2023年的市场,所以战略布局的动作也不能停。

对于中利集团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力,凤凰网《市值观察》询问了多位从业者,多数人表示近年来中利集团“失去声音”,其中一位投资人提到,中利集团在2015年左右发展较好,近些年由于集团公司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光伏业务也有些乏力。

集团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主要系之前粗放、激进的扩张导致。

2021年中报显示,中利集团按账龄披露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最多,金额为18.2亿元,其次即为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达11.75亿元。在2020年年报中,中利集团坦言,截至2020年期末,公司光伏板块应收账款余额为28.87亿元,占合并报表口径应收款余额的84.17%,其中商业电站和扶贫电站的金额为18.75亿元,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

过去数年来,国内光伏扶贫一直采取的是企业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的模式,前期企业垫资建设,后期企业收回投资。在2018年以前,中利集团大肆推进光伏扶贫业务,当年签约的扶贫电站达到520MW,开工建设达到1283MW,为当年主要的业绩来源。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3月,政策明确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举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一夕之间,中利靠扶贫“攻城略地”的算盘落空,并且,随着“531”最严光伏补贴政策的推出,光伏电站的收益率急剧下滑,前期规模铺得太大的中利集团,摊上了巨额的应收账款难以回收,勉强收回的电站也因为补贴退坡面临亏损。

巨额的应收账款和潜在的坏账风险持续困扰着中利集团,交易所也因此多次向公司下发问询函。随着账款的回收和坏账的不断计提,自2017年以来,中利集团的应收账款金额有了大幅的下降,由2017年的100.88亿元下降至2021年Q3的32.58亿,但从资产百分比来说,占比仍然超过20%。2020年计提的坏账准备达到12.6亿元,对比2019年的11.6亿元继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比例的坏账已经是中利集团较为宽松的坏账计提比例的结果。

据中利集团年报,公司对6个月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计提2%坏账,6个月到1年计提5%,1~2年计提10%,2~3年计提30%,3~4年计提50%,4年以上计提100%。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样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的正泰电器对3年以上应收账款即计提100%预期信用损失,2~3年计提50%。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利集团延缓了高额应收账款带来的坏账风险。

(正泰电器坏账计提比例,图源正泰年报)

负债水平高企 股东高管纷纷跳船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利集团对光伏并不能算作死心塌地,甩卖优质资产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救之举。

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利集团账面的货币资金为22.4亿元,而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负债分别为37.49亿元、17.73亿元、4.43亿元,远远高于货币资金。而在半年报中,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的款项达15.87亿元,占货币资金总额的71%。

中利集团的负债水平长期处于高位,且近年来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2019年~2021年Q3,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52%、65.37%、73.04%,2年多的时间资产负债率上升了接近25个百分点。

受高额的债务水平影响,中利集团每年需要承担一笔不菲的利息开支,2019年~2020年及2021年Q3,公司的利息费用分别为6.56亿元、5.91亿元和2.16亿元,2019年中利集团尚未亏损,利息费用6.56亿元远高于当年净利润0.55亿元,成为吞噬利润的元凶之一。

此外,2021年中震惊资本市场的“专网通信暴雷”也使得本就不富裕的中利集团雪上加霜。

业绩预告中中利集团表示,因专网通信业务暴雷,公司设计的专网通信业务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为子公司中利电子融资提供的担保,计提预计负债,对子公司中利电子长期股权投资计提损失,总计提金额大约为22亿元左右。

糟糕的经营下,中利集团的股东、高管正加速出逃。2021年初,国资背景的沙家浜旅游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中利集团4890万股,转让价格为3.83元/股,转让价款为1.87亿元。还不到一年的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1月,沙家浜旅游即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连续减持,减持价格在6.64元/股~7.59元/股间不等,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沙家浜旅游此次一进一出,获利接近一倍。

另外,中利集团在2021年两次变更了财务总监。2021年7月,原财务总监吴宏图辞任,由张武接替,接任不足半年,张武再次辞任,财务总监由徐珍英接替。与张武一同辞任的高管还有公司董事周建新、公司董秘张冬云。

高管、股东纷纷跳船,虽然中利对外解释甩卖盈利资产是为了聚焦光伏产业,但无数证据都印证着,公司经营状况的确有些糟糕。

凭借着此前在光伏行业的积累和与地方政府扶贫时结下的亲密关系,中利集团近几个月频频拿下“整县推进”的大单,只是,这些大单究竟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又是否能将公司拯救出亏损的泥潭呢?恐怕中利集团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和证据来证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胖纸竟然问我水霜vs贴片面膜的区别,我又开始激动的吧啦吧啦~使用感受上来说,就像长长久久vs一瞬间:水霜配注导膜敷完,皮肤一整天都湿润滑嫩,甚至好皮肤的感觉能
  • 留香延续了欧珑的“优良传统”所以过度到后调的速度很快,中间白花的气息飘在上面,带了点绿色气息和田园风光,花开了又被风儿吹走了。守护着心地的一片田园,耕耘着自我内
  • 我向来是徘徊于唯物唯心之间的,冥冥中有此一行,只为“海州初九”四字而来。翌日清晨,循旧迹而上,终日未进一粒米水,其间与笨尼咀唔,笑而辞。
  • (30F压力还是未突破)创业:5F压力已突破,回调不新低出买点,可布局!立中集团也是突破了历史新高的品种,而且是以一根超过15%的巨阳线突破,走势也非常凌厉。
  • 宝贝我超级超级爱你啊,你好喜欢我呀,喜欢粘着我,也喜欢粘着爸爸妈妈,虽然不能给你最顶级的生活,也许你没有他们看起来娇贵,但是我们一定会给你最有安全感的家,不会忘
  • 拥有蒙,藏,维,哈,朝,汉等六种版本)先后发表八篇介绍盘锦锡伯族和满族民俗、盘锦风情的散文。拥有蒙,藏,维,哈,朝,汉等六种版本)先后发表八篇介绍盘锦锡伯族和满
  •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
  • 真正成熟的人,是你明明了解人性的黑暗,但仍然用善良作为做人的标准;你明明受过伤害,却不以同样的方式憎恨他人;你明明饱经人世间的悲惨,却仍然怀有慈悲感恩之心;你明
  • 致全体网友及广大善心人士的微信求助信:诸位贤达(网友)人士: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韭菜沟村98号家庭,一岁半的小男孩马箭星身患重症,经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 朋友圈很温柔的晚安文案[抱一抱]一、人的一生有走不完的路,喝不完的酒,唱不完的歌,你无法预知未来,但你能洒脱的活在当下。十五、你尽情熬吧,反正你想的那个人很可能
  • 这样当我们在旅行还是在登山、探险,有了三星Galaxy S22Ultra,每一个我们不想错过的细节,每一处美好,都能轻松定格 在功能上,三星GalaxyS22
  • 国内曾先后五次进行白酒国际级评比,茅台酒、五粮液(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比出的中国的四大名白酒是: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等酒在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中国名酒
  • 当然,“特惠”、“福利”可不是宣传的时候随便说说的口头禅,进入11月,“奥电影”加磅推出最新精彩活动!如果当我吃一些好吃的第二次就没感觉的话 那我就会和这一家
  • 【“自加热”电池助力冬奥会 电动汽车将不惧严寒】 2017年8月31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电动汽车技术团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成果,这一成果将应用在
  • 微商爆款货源◇免费送大家都在找的一手货源,高清大图实拍主营中大童服饰一手货源,套装等时尚单品,天天更新超高性价比,免费代理♨️支持一件代发‼️款式多,团队主推货
  • 周星驰说她百年得一个天才加美女;蔡康永看见她都不由说了两遍“大美女”;即便是在糟糕透顶的光线里,张柏芝都能凭借美貌发光。 陪伴童年的经典剧《金粉世家》当年
  • 8、那些陌生人,就算是想要伤害你也很难,而那些对你知根知底的亲戚朋友,由于他们对你太了解了,想要挖坑的话,真的是非常容易。12、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能你的心里非常
  • :叫你下来嗑瓜子的又是被怼不太聪明的一天[晕]这几天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就说今晚的月亮又圆又亮吧小时候爸爸时常喝茶,但我真正开始是从大学时间,室友是潮汕人,
  • 在今天日本召开盛大的告别仪式之际 我妈妈也安静地去了远方 (爸爸于01年3~21因长年患肝硬化积水压力过大离家不辞而别留了一张小纸“我走了请不要再来找我” 还有
  • 一年的主气是固定不变的,从大寒开始,分别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由于明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也就是说在泉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