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覆盖人口
22亿)的春风,中国和东盟的汽车贸易今年前三季度取得了长足性突破。这值得所有重视国际国内双循环,有志于国际化业务拓展的汽车厂家关注[挤眼]

【『新能源汽车集体开往泰国』https://t.cn/A6oM7ioE - @创业邦 来源于零态LT 作者徐珏 2022-10-14 11:30 发表于北京】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在不断加速。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181.7万台,同比增长53%。其中,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今年前八月,新能源车出口量达59.3万辆,超过了2021年全年(58.8万辆),在汽车整体出口中占比达31%。而2020年时,新能源车全年出口量仅为22.3万辆。
9月2日,长城汽车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第一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9月8日,比亚迪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在此之前,比亚迪联合当地合作伙伴RÊVER在曼谷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
9月16日,哪吒汽车与泰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和贸易商PTT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一同深耕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此之前,哪吒V右舵版泰国上市,海外首家3.0形象体验空间在泰国开业。
亮眼成绩背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加强,随着东南亚承接产业链转移势头越来越明显,中国新能源车企也瞄准了这个有近7亿人口的新兴市场。而泰国成为中国车企出海东南亚第一站。

一、燃油车时代的日系霸权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也是历史上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东南亚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海商遍布东南亚沿海地区,人口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但是,本应成为中国企业最熟悉市场的东南亚,却不是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海关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是智利、沙特、俄罗斯、比利时和澳大利亚。宝腾汽车CEO李春荣曾说:“在东南亚市场,十余年前就有中国企业在进行布局,但都是贸易型布局,短暂辉煌后,此前的中国品牌几乎都退出了当地市场。”

2021年,泰国乘用车细分市场的各个领域,日系均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最大的丰田(含雷克萨斯)销量虽然下滑1.9%至23.97万辆,但由于2020年在泰国市场投放了Corola Cross车型,丰田SUV的产品销量不仅实现增长,还推动丰田在泰国整体市场份额提升0.8%至31.6%。而本田在泰国销量虽下降4.7%至8.9万辆,但2020年情况不断好转。
占据份额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是日本车企过去数十年深耕在当地筑起的牢固壁垒。1990年,以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扩大了对泰国的投资,由此在泰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能劳动者市场,并给当地汽车生产商带去了技术支持。加上高达98%的现地零部件采购率,让日系车能够以极低成本垄断市场,因此东南亚长期以来都是日系车的后花园。
另一方面,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并没有发展出本土品牌,即便拥有“东南亚底特律”之称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也是日系车企掌握约9成份额的日本车王国。

这也导致了泰国本土企业只能涉足低端领域,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一概做不了,而印尼的情况也差不多,日系车不仅占据了95%的市场,还牢牢掌握着当地的汽车产业链、经销商渠道、上下游零件供应商等。
其他国家想要进入也异常困难,要进入必然会受到供应链的掣肘,产品也会遭受日资品牌的围剿。如全部靠进口,那运费、关税又是很大开销,进而直接影响到产品定价,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打开市场。德、法、美系车都曾试图敲开东南亚市场,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二、为什么是此时,为何是泰国

虽然日系车企在泰国树大根深,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新能源车企毫无机会。从国内看,今年是汽车行业加快重组的一年,哪怕是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白热化、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都造成“内卷”严重,行业优胜劣汰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因此出海寻找新增长曲线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为什么是泰国?
目前泰国新能源车市场共有超十个电动汽车品牌进驻,而拔得头筹的正是国内存在感不强的上汽名爵。2019年,上汽名爵在泰国推出了首款电动车型MG ZS EV,随后又推出了MG EP,两款车型占据泰国电动车销量超9成的份额,实力不容小觑。长城汽车也于去年10月在泰国推出了好猫车型,上市两天内便收获了六千张的订单。
亮眼成绩的背后,源于中国车企对当地民众需求的深刻洞察。以经济发达的清迈为例,除了皮卡,使用最多的乘用车就是排量在1.5L左右的小型车,最常见的就是丰田的Vios系列、本田JAZZ和CITY锋范。就连国内并不待见的马自达2,在泰国也相当受欢迎。
而这种选择都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根据泰国官方数据,泰国人均月收入约为2700元人民币。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下,车辆的价格、耐用性与实用性,是比各种炫酷科技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此,上汽在进入泰国市场之初,便以入门级精品家轿名爵3来迎合当地需求,并夺得上汽年度销量最好车型。如此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名爵3的价格相对较低,在泰国起售价为47.9万泰铢(约合9.63万元人民币),分期付款的话最低15%的首付就可以拥有它,远低于竞品Mazda3的96.9万泰铢。其次则是名爵3车型提供双色车身,新颖的颜色搭配也让MG3在泰国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有了名爵3的试水,上汽在泰国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车型MG ZS EV采用了相同的思路。彼时的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白纸一张,而MG ZS EV的定位就是紧凑型纯电SUV ,44.5kWh的电池组WLTP综合续航为263km。电加热座椅、Car play、全景天窗一应俱全,E-NCAP碰撞测试5星,还提供七年不限里程保修,因此受到泰国中产的追捧。
采用低价策略的不止名爵,去年刚进入泰国市场的长城汽车也下调了全部3款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最低价格约为83万泰铢,比原来便宜16%。本月,比亚迪投放泰国市场的首款纯电乘用车未补贴售价也只有1,199,900泰铢。
除了以价格为主的高性价比策略,本地化生产也是国内车企不约而同的共识。上汽名爵早在2013年就拥有了第一座装配工厂,此后又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上汽正大有限公司,并斥资100亿泰铢在春武里府打造了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第二工厂。长城汽车则是收购泰国罗勇府汽车制造厂和动力总成厂之后,立刻对其展开了智能化改造升级。9月8日,比亚迪也宣布将在罗勇购地建厂。
如果说本地化生产让中国车企拿到了泰国市场的“门票”,那么本地化研发则让他们具备了更多挑战日系霸权的底气。
名爵(泰国)背靠上汽集团的技术累积,除了开发出能够听懂泰语的i-Smart系统,让MG ZS成为全球首辆能够用泰语对车辆进行语音控制的汽车之外,还依托高度模块化的海外出行SAIC平台,打造出颇受欢迎的ai assistant等智能硬件,从而在泰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黑科技”“互联网”“年轻化”的品牌形象。长城汽车则是将先进技术引入工厂,与当地零部件生产商合作研发新产品,分享专业的汽车生产技术知识,加速当地人才储备和培养。

为了在泰国新能源这张“白纸”上绘好蓝图,中国车企还与泰国相关政府部门多次共同举办电动车论坛、推进相关标准制定、呼吁产业政策出台、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积极推动着泰国汽车的电动化进程。
泰国官方也开始制定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措施。
税收层面,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为各种类型电动车辆的供应方提供最高8年的免企业所得税优惠,财政补贴方面,为配套泰国国家电子汽车政策委员会(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Policy Committee)发布的向零排放转型的计划,泰国财政部还斥资29.23亿铢作为购车补贴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动车。在电池产业链方面,目前泰国有18个在建项目,涉及电池生产、模块生产、模块组装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优势以及目前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以泰国为起点,快速辐射其他周边地区。”一位业内人士称。“而这也关乎着中国车企能否借此打破日系车系的关键。”
当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野心不会停留在泰国,从目前各家布局来看,泰国只是一个原点,最终目的是辐射整个东南亚。

三、以点带面,能否拿下东南亚

拿下泰国,就能拿下整个东南亚吗?
从地理位置来看,泰国西部及西北部与缅甸交界,东北部与老挝毗邻,东连柬埔寨,南接马来西亚,可以说能够完全覆盖东南亚地区。如果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能够立足,辐射东南亚,进而提升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可以说,丝毫不成问题。
对于当下的中国新能源出海而言,人口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空间。目前,东南亚十国人口总数已超6.6亿,潜在汽车需求巨大。经济方面,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东南亚十国的GDP总量合计超过3.2万亿美元,已跃升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东南亚也是近十年来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东南亚能源展 望(2019)》预测,该区域碳排放量将从2018年的14亿吨攀升至2040年的近24亿吨。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绿色出行的要求,也在倒逼东南亚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相比日系车在东南亚传统汽车市场的垄断,新能源可以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东南亚汽车联合会数据,2021年东南亚的汽车总销量达到279万辆,同比增长14%。预计到2035年,东南亚的电动车销量将彻底超过燃油车,根据Bangkok Post报道,今年6月开始泰国把纯电动车的税率从8%降低到了2%,每辆纯电车还有15万泰铢购车补贴。
印尼也定下了2025年要让纯电动汽车占到其汽车总产量的20%的目标;菲律宾也在大力采购电动公交,并要求国内公共交通企业把自身旗下纯电车的比例提升到5%以上。除此之外,东南亚汽车产业受惠于各国贸易协议优势,目前也已是全球车厂与零件厂的重点经营区域,未来有望复制中国车市成长模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下一个发展重心。

回顾中国车企的“出海”历程,从当年单纯的车辆出口,到现在带着产业链和技术出海,中国汽车出海已经迎来结构性改变。虽然短时间内,汽车产业链“中国化”还无法彻底实现,但在新一轮电动化浪潮中,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已经按下了围猎日系车的加速键。

#唠点技术磕儿#
吉利深耕甲醇汽车近20年,甲醇商用车、乘用车在全国规模化运行近3万辆,总运行里程近100亿公里。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坚持多能源并举,依托吉利甲醇技术优势发展甲醇商用车。 自2019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全球首款M100甲醇重卡、国六甲醇重卡、甲醇双挂汽车列车等车型,产品系列不断丰富,目前远程甲醇重卡已在新疆、山西、内蒙、陕西、甘肃、贵州等省市投入使用。2022年3月,远程甲醇重卡开启了在丹麦的测试和示范运行,推动欧洲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应用。

西安高新区:万千创客逐梦奋斗的起点

9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又一场双创浪潮席卷而来。作为双创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的主会场,西安高新区的双创环境再次获得广泛关注。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成为陕西省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主平台,更是万千创客和广大年轻人创新创业、逐梦奋斗的起点。

2021年,在成立30周年之际,西安高新区迎来了秦创原建设重大机遇,开辟了科创高新建设新路径,开启了创新创业新征程。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
与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起步不同,创业之初的西安高新区,没有面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海外侨胞的资金支持,能够依靠的唯有创新。彼时,一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放弃“铁饭碗”下海创办企业,成为西安高新区早期的一批创业者。

西北大学教师严建亚夫妇创办的巨子生物,是全球唯一的类人胶原蛋白生产厂家;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卫东出任首任董事长的铂力特已经成长为国内国际知名的“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曾在国有企业担任总工程师的郭健雄创办的富士达,不仅是我国连接器行业拥有国际标准最多的企业,也是我国射频连接器领域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西安高新区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浓重的创新基因。2021年,西安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在回顾30年发展历程时说,追溯西安高新区30年的发展史,仿佛就是在读一本关于创新的故事书,从30年前的几个人、一条街,到如今汇聚十几万家企业的创业热土,创新作为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始终。

创新,在今天的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也体现在西安高新区的体制机制上。

成立以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立足西部、以新求变、敢破敢立,借助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打破横亘在产学研中的“壁垒”,成功探索出“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催生了聚焦高密度光子集成领域的奇芯光电、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雷电防护的爱邦电磁等一批硬科技企业。
如今,秦创原东风愈加强劲、科创高新建设持续加速,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基因在传承中不断放大,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双创活力。

持续壮大的人才队伍
今年5月,由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高新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产品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全球最新一代人工晶状体的上市及规模化量产指日可待,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迎来新“曙光”。

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诞生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支持,其中包括3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及20名世界500强企业顶级专家,担任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的彭群博士曾在海外工作30多年,目前已是西安高新区双创大军的其中一员。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也是双创生态的关键一环。背靠科教重镇,西安高新区本就具有先天的人才优势,但这还不够。

今年5月,西安高新区发布《关于深入实施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个高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用3年时间支持用人单位,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分层次引进12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全球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
在此之前,西安高新区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新丝路”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收效。

据统计,截至8月底,西安高新区累计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超400名,本科及以上人才约30万人,硕博人才达7万人,海外人才约7000名,为双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不断强化的金融支持
6月8日,全国首家精准服务硬科技企业、促进硬科技技术发展的银行专业机构——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揭牌开业。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再获金融助力。

金融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焦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先后建成和引进了丝路资本大市场,深交所陕西基地、上交所科创板企业陕西培育中心等金融机构及专业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高新贷、科技金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搭建起了全生命周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2021年6月,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的建成投用,进一步增强了西安高新区对国际国内知名的金融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内已经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超过1500家,申报争取省、市人才项目资金2000万元,企业贷款总额达到近4000亿元,促进科技型企业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突破4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高地。

当企业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市融资则成为他们的星辰大海。

为了推动企业上市,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发布“上市十条”等系列政策,不断优化硬科技企业上市“五专”服务机制,完善上市企业储备库遴选机制,实现企业分层次、分梯队管理,推动一批企业上市交易。截至8月底,西安高新区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64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39家,境外上市企业25家。

专业周到的双创服务
8月16日,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大湾区专场赛决赛在广州南沙落下帷幕,西安长空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举夺得初创组一等奖。该企业由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孵化而来,受到了联创孵化器专业的“保姆式”服务。

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于2005年投资设立的专门服务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专业孵化器,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连续四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级 A 类孵化器”,累计孵化服务生物医药企业 140 家,辐射西安高新区及区外企业超过 500 家,培育上市企业 8 家,储备上市企业 3 家。

在西安高新区,像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这样的专业双创载体多达180家。其中,成立于2002年的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现已成为西安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核心基地;成立于2003年的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现已建成电子设计自动化与服务、测试分析等专业平台;始建于2005年的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联合打造了快速制造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这些数量庞大的双创载体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软件园、草堂基地、集贤园等产业园区,共同构成了西安高新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科研、科技服务、市场、人才、金融等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已累计拥有在孵企业超过13000家,截止2022年8月底,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873,本年度新参评高企1821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62家,雏鹰企业超过2300家、瞪羚企业310家、独角兽系列企业14家。

持续迸发的双创活力
去年底,西安京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款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救治了两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该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化研制的重大突破,为万千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在双创之风强劲之时,在西安高新区,像京工医疗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仅在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企业就收获了158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

其中,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成功转化大尺寸硅单晶技术,实现相关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紫光国芯研发的SeDRAM™(异质集成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技术和平台,成功实现了DRAM晶圆和SoC晶圆的异质集成,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金磁纳米生物成功研发磁性复合微粒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蓝极医疗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研发成功世界首台功率30W蓝激光手术设备,解决了激光治疗领域“临门一脚”的难题……

在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作为双创热土,西安高新区继续受到广大创业者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安高新区依然吸引了13000家市场主体。

盛会进行时,双创风正劲。借着全国双创活动周的热度,西安高新区作为双创沃土的魅力再次得以释放,一场新的创新创业热潮将在这里升腾而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力。
(高新融媒记者 张静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不要遮盖住正在工作的暖风机,这样会导致它散热不足,容易发生安全隐患。2、在连接上电源后,建议先开档,因为这个时候机体刚刚预热,如果一下子开到档,对机体有损伤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
  • 斜阳,如一幅多么玄妙壮阔的天然巨画,绚丽得令人永看不厌,它的深哲,它的伟美,它那包罗万象的浩瀚与我此时的心胸通融,渴望它太过短暂的大美能永驻我的心间。斜阳带来希
  • 上海至乍浦至杭州铁路勘察设计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已经结束,评标委员会经评审推荐了本项目中标…#搜狐汽车#【或为软顶设计 法拉利Roma Spider谍照】为法拉
  • 即有机会入选12月21日2020年最后一次的#X-SPACE话题# 线上展览~期待你的2020年影像日志 [心]#宋继扬[超话]# ✨#宋继扬杀破狼# ✨#杀
  • 路还很长,这世间的爱绵延无限,你总会感受到。用一件婚纱,将这种温暖解读,以挺括的真丝缎和网纱层叠,撑起思念的原动力,将浪漫幻做蝴蝶,栖息于腰间,将山海之间的故事
  • 我真的恨,恨我嗑得不够努力,恨我舞得不够努力,才让你们没有底气,才让你们连公开的勇气都没有!现在好了,你们俩在我不知道的时间,不知道的地点,偷偷摸摸地就把喜事给
  • #诗词[超话]##云中漫步艺术画廊[超话]# 向日葵的缩小版不再追逐太阳,有了自己想要的方向,仿佛是要告诉我,生活中不要只是盲从,也要有独立的思想~《向日葵》摄
  • #样衣图透##战争启示录##转发抽奖# 美少女们期待已久的真·图透到啦~首先本喵携店主妹子们祝大家新年快乐鸡年大吉啦,这次对于之前美少女们提出来的建议做了一个总
  • 她过来给我吹吹,轻轻摸摸……想起来的时候会跑过来,疼,不吃……上午10点多我带她去老妈那,回来的路上困了,电动车上睡着了,一觉起来,先看看,疼,不吃……下午四点
  • 为什么会有狗可以睡这么久 练了一下午的琴发现自己真的手指不太行 果然脑子不用是会生锈的 今日感触 人生或许是个轮回 总会有相似的人走过你走的路或者走你曾经想走的
  • 红尘俗世始终很热闹,不会因为没了谁而静止。红尘俗世始终很热闹,不会因为没了谁而静止。
  • 螺狮粉和《请回答1988》真的绝配 看了很多遍还是很喜欢家里的李子花又开了 证明春天是真的来临 买了个甲片自己贴发现好好看 下次去店里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以防它掉
  • 同时,活动更能彰显枣庄特色,充分发挥古城大衙门街作为首批省级步行街提升改造试点的优势,沿街节点分设7个产品展区,开展展示、售卖、试吃、试用、试玩等互动式消费体验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 ️t.a.g 】 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任嘉伦[超话]
  •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
  • 可是我等不及了,我只想早一点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让你在我的身边长大…”“离开他…德萨罗,到我身边来…”“我等了你五十年,我的小德萨罗”“假如你想听的是这个答案的话
  • 長沙美食第二站:炊煙時代說起炊煙時代,愛吃的長沙人應該無人不知它的名氣在吃貨界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小資風格的環境招牌的香辣鱸魚魚肉Q彈但是個人覺得偏鹹讓我驚艷到的是
  • 三世因果经(读诵版)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
  • 慢慢的,在三人齐心协力的经营下,海鸥食堂的顾客越来越多,她们也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看完这部电影,有人说,“看的时候会不自觉微笑。而第三名职员是行李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