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cool”的工作!南极洲招人“数企鹅”

文章来源: 英国报姐 于 2022-10-11 22:02: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人立场!
(被阅读 19457 次)A- A A+

喜欢企鹅的人,会经常在各种自然纪录片里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看企鹅崽崽们在冰天雪地里玩闹,

一家企鹅亲子互动,

或者是和混入它们之中的间谍摄影机 " 打成一片 "。

不管企鹅们干什么,都有一种呆萌治愈的感觉。

而这些都是大家通过镜头看到的,很少有人能有机会亲自到南极洲去,真正生活在企鹅之中。

也许正因如此,最近一个超酷的工作招聘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招聘启事是一家南极洲的邮局发布的,它也被称为 " 世界上最偏远的邮局 ",工作内容包括统计企鹅数量、经营邮局、卖邮票、维护当地的历史建筑等,比较繁杂。

工作条件也比较有挑战性,要适应天寒地冻的气候和相对简陋的生活空间,体格更要健壮。

看到这则招聘的网友:虽然条件艰苦,但可以数企鹅、给企鹅铲屎诶!

于是,大家伙纷纷踊跃申请,虽然只招 4-5 人,但争夺这份工作的竟然达到了 6000 人。

最终 4 位女士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份梦幻工作!

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这份工作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这还要从邮局的来历说起。

在南极半岛附近的古迪尔岛上,有一个洛克罗伊港,上面建造的一处基地是英国的历史遗址,也被称为 " 活博物馆 "。

基地建立于 1944 年,最初由英国研究站运营,用来进行科考。

目前这个地方由英国南极遗产信托基金管理,基本是往生态旅游胜地的方向来打造的。

岛上除了以前的那些建筑之外,还开起了邮局和礼品店。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 2000 多只企鹅,到处都是企鹅!

近距离看企鹅 + 世界上最偏远的邮局,就组合成了南极的热门旅游景点。

每个季度都会有大约 18000 名游客来到这里,近距离瞅瞅企鹅,买买邮票寄个明信片,领略一下南极凛冽的风光。

虽然这里每年只运营几个月,这个过程里需要用到的人力也不多,但接待游客、分拣邮件、卖礼品、给企鹅铲屎 … 这些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所以,管理这个地方的英国基金会每个季度都会进行招聘,招 4-5 个人来岛上生活、工作,维护这里的旅游和生态环境。

整个的工作周期时间并不算很长,一共 5 个月,比如最新这一季度,就是今年 11 月到明年 3 月。

至于薪资,根据职位不同,工资从每月约 1600 美元到 2300 美元不等。

招聘启事上的工作内容差不多就是上面那些:管理礼品店、邮局、维护保养历史建筑和文物、野生动物观察等等。

野生动物观察就是协助英国南极调查局去统计企鹅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简称 " 数企鹅 "。

看起来挺容易,但考虑到这是在南极,真正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难的。

邮局以前的工作人员

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一个字——冷。

光从照片上看,这冰天雪地的环境就感受到一阵扑面而来的寒意,据招聘信息里说,气温会在 - 5°C 和 + 10°C 之间变化,大多数时候的气温都只有零上几度,而阴天和寒风会让人感觉更冷。

住宿条件也相当有限,几位工作人员共用一间卧室,没有抽水马桶,有一个简单的露营厕所,但每天都要清空。

自来水和淋浴也没有,想洗澡的话,只能等参观船过来,到船上去洗。有时候工作人员可能会长达两周没法洗澡。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和外界的交流也有限。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卫星电话费用很高,所以在 5 个月里,工作人员 " 和家里的沟通会非常少 ",每周能打十分钟电话。

除了生存条件以外,这里的医疗条件也很简单,没有派驻医生,但有急救设备、抗生素和止痛药。

非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卫星电话联系医生,但要是医疗紧急情况,被送往医院可能需要 7 天。

综合以上种种条件来看,这确实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对体格、体力、脑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但仍然有 6000 人踊跃报名,在报道招聘的新闻评论里,网友们都在喊 " 让我去吧 "!

" 让我加入!"

" 报道里应该先说‘数企鹅’那部分的。还有就是,让我去吧!"

4 位最终入选的女士更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她们能从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无论是体能、技能、工作经验,还是性格、心理素质都很出众。

即使环境简陋,想必也难不倒她们,相反,她们对这趟 " 圆梦之旅 " 充满了期待。

四个人中,负责 " 数企鹅 " 的是麦莉 Mairi Hilton,她在澳洲就读环保生物学博士,这次就是野生动物监测员,要统计企鹅个体的数量,观察巢穴及新孵化的企鹅崽崽。

年仅 23 岁的克莱尔 Clare Ballantyne刚取得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硕士学位,她 " 掌管 " 了邮局,要处理每年约 8 万张的明信片。

娜塔莉 Natalie Corbett 负责经营礼品店,她刚结婚 4 个月,就要和新婚丈夫分别,去往南极。

娜塔莉:好快乐!这就是我一个人的单独蜜月!

(娜塔莉和丈夫)

最后一位女士露西 Lucy Bruzzone是一名科学家,负责管理团队并监督来往船只,能够入选对她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这个机会是她 " 一生的梦想 "。

如果有人眼馋这个工作,很想知道在那儿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来看看做过这个工作的朋友,是怎么说的。

来自英国朴茨茅斯的 25 岁女孩劳伦 Lauren Elliott,是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驻守小岛的。

右二为劳伦

在她的描述里,住在南极的这几个月就像 " 活在另一个星球上 "。

日常的工作当然不少,但只有真真切切地生活在那里,才能有和旅行不一样的感受。

很多旅行者永远不会经历的事情,开始成为她的日常:

生活在企鹅中间,没有自来水,走在路上会停下来、让动物们先走,铲冰,不停地铲冰。

" 一开始,你必须不停地铲雪,让人们(旅行者)上岛,你负责向上岸的人介绍周围情况,还要经营博物馆、商店、邮局,还有维修工作。

我们要计算企鹅产了多少蛋,生了多少崽,并将这些数据反馈给英国南极调查局。"

一天 24 小时像是被无限拉长,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冰雪和企鹅之间,手头总有事情要做,陪伴着她们的只有彼此和风景。

" 你待在岛上的某个地方,鲸鱼会从你身边经过,或者你会看到孵化出来的第一只小企鹅。总有事情在发生。

如果是晴天,你能看到山峦,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山峦。你就在那里见证着这一切。"

" 即使要清理很多企鹅大便,南极仍然是全世界最神奇的地方,还能交到一生的挚友。"

即使只是听劳伦的描述,都能感受到那种混杂着凛冽寒气的美好和空灵,真的像置身在另一个星球。

在去过一次南极之后,劳伦心心念念的就是再次回到那里。这个 " 世界上最偏远的邮局 ",就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她。

今年即将启程前往南极的四位女士,想必也是同样的心情,简陋的条件不能阻挡她们的热情,希望她们一切顺利,好好享受这五个月的南极之旅吧 ~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神秘的大圣是广东省范围内,在大型银行体系中,历史上最年轻成长速度最快的行长,由于职务关系,一直不便公开身份!一年前种下的一棵树现在已然是一片森林总代都已经是到第
  • 例如作为旁观者,去看球馆里的那些球痴,除了球打的不错外,生活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在一个无关痛痒的一维世界里当着王者,却改变不了生活窘迫的现状,实在让人心疼。上次
  • 项目自身周边小区位尚可,地块北侧即首创奥特莱斯,已封顶,大部分落架,处于紧张的内装施工中。公示中注明,安亭新镇区域内2019年4月1日前交付的楼盘,划入同济大学
  • 整车的设计十分前沿,可以称作新一代燃油车的设计先行,但如果能在前灯组的比例上稍加调整,也许效果会更好。连ID.车型都没有运用的双联屏设计,在“辣馒头”上首次出现
  • 梁医生严肃地告诉小茜,不能再节食了,现在得好好吃饭,另外梁医生又给开了一些护肝的药物。室友也不好多劝,小茜这样都快吃了大半年了,虽然看着不太健康,确实也是瘦下来
  • 有些喜欢即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溜出来星星醉酒到处跑,月亮掉进深海里,以前从未觉得人间美好,直到你来了愿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何其有幸,此生此世遇见
  • !!
  • 人和人的关系多脆弱,婚姻也是这样,宝宝对不起,妈妈又说了不想要你,我只是太害怕了,害怕以后的日子太难过,我没有安全感,这是你爸爸给不了我的东西宝宝对不起,妈妈又
  • 时勿茶要做的是体验时间踏过的年轮,世界始终变化,一片树叶会变成一杯茶,是阳光亲吻树叶的味道,是自然深埋的秘密。若你喜欢温柔如水乐意为你拔出所有尖刺磨平所有棱角我
  • C:をわかります。先生:だるいですね。
  • #大龄儿童# 社会你短姐 眼小大饼脸(x咕嘟...咕嘟...这周微博发的有点少呀所以先献上9宫格这两天在忙高考(开玩笑[挖鼻]其实马上就要考试了各种论文和期末作
  • 开幕式上,茶博会组委会主任、安徽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吴良斯介绍,安徽是全国重要产茶区,茶产业是安徽省的优势产业。本届展会将从8月28日持续至31日,为期四天,八方
  • 补一下圣诞节去冰冰姐的新家吃饭,在深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太令人羡慕了,还有2021年就即将降临的宝宝,真好。如果哪一天我想要结婚了,一定是想要个小孩子,当我
  • 【天蝎座】当天蝎发现另一半有了麻烦时,绝对不会甩手走人,天蝎会一面心疼一面竭尽全力帮助对方,喔不对,不是帮,是只要天蝎爱你,你的事就是他的事。【巨蟹座】像巨蟹这
  • 道歉并非良策,真正的好办法,就是暂时接受他的分手要求,让你们换一种身份相处,即使做不成情侣,但还能当朋友,保持足够的交流,总比成为陌生人要好的多吧? 男孩们非常
  • ”信达证券建筑建材首席分析师任菲菲认为,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两新一重”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8月31日召开的
  • #王一博[超话]# wyb #王一博平安喜乐# wyb #王一博赛道平安# wyb #王一博时尚科普# wyb #王一博# 2018年出现在杂志上的一博逐渐褪去
  • ❇️❇️❇️因为喜欢 可迎万难抬头仰望 别浪费了月亮这世间欠你的一切温柔 我来还错过了落日余晖 还会有满天星辰认真生活 就可以找到生活藏起来的糖果汽水降低的温度
  • 很喜欢《人民日报》上关于友情的一段话:“很少和你说谢谢,因为觉得太过官方,但就在此刻真的好想跟你说谢谢,谢谢你让我人生的大多时候都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情
  • 前面说过,天蝎座觉得没有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但是,如果天蝎座想要真正的和一个人成为情侣。因此,如果你在天蝎座面前总是表现的非常完美,你和他在一起好像哪儿哪儿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