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皈依法,
不堕饿鬼;

皈依僧,
不堕畜牲。
( 念三遍,
每遍一拜 )。

三 、我某某某( 亡者名 ),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 念三遍,
每遍一拜 )。

三皈依毕,
接念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对未受三皈的亡者说三皈依,
圣来法师认为是必须的,

应该列为助念的条件之一,
故应遵守之。

说完三皈依和回向后,
助念就结束了,
一般助念的人可以离开了。

但亡者遗体未火化前,
最好灵前仍应佛号不断。

助念虽是辛苦的事,
但是助念者应明确,
替代如来救度众生,

使人了生脱死就在这个时候,
切不可为着这短暂的辛苦而有失误,
使亡人的神识不能往生西方。

因此,
助念者须恳切发心,

完成这真正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的大事。

我们若能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

那么将来我们自己到了临终的时候,

自然也会有人发心来为我们助念。

他人因仗我的帮助念佛而生西方,

将来他决定会从西方随阿弥陀佛同来接引我们,

使我们不失正念。

往生西方。

即使我们送往西方的人还未花开见佛,

因我们有此因,
也会得佛力加被而顺利往生。

由于我们经常参加助念,
送人往生,

对于临终人的种种情况及其对往生的利害关系,

一定了解得更清楚,
到了自己临终时就可运用这些经验,
使一切更如法而安详地往生。

我们现在帮助他念佛往生西方,
是代佛荷担度脱众生的责任,

是一种最大的功德。

这个功德,
就是我们成佛的因,

将来我们也必可仗此功德,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
是助念者的最胜因果。

在这里解释一个民间的禁忌:

有些人认为由于生辰八字的关系,

常去病家送往生、
送葬,

就会被
“ 冲到 ”

“ 倒运 ”、
“ 害病 ”,

因此顾虑重重。

对这个问题,
一点不要害怕,
在佛法中是没有这种禁忌的。

皈依了三宝的人,
便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卫,

受了五戒的更加上二十五位戒神护持,

助念是去念佛、
去做大有功德之事,

不仅善神护持,
也得龙天佑护,

故我们不必顾虑民间信仰的禁忌。 

回页首

㈣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
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

可用
“ 逆抚念诵法 ”,
助其往生。

其法为:
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
至于顶门,
掌离体约2公分,
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

口中作如是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惟愿不违本誓、
哀悯此
“ 持戒念佛 ”

弟子□□,
速来接引。

令其神识由顶门出,
上生西方极乐国土,
离苦得乐,
疾证菩提,

决定往生!
决定往生!
决定往生!

又复为念往生咒、
大悲咒、
心经、
弥陀心咒,

弥陀心咒即是:
嗡,吗嘛,打惹
( 日雅之合音 )
啥,所啥。

如此手抚口念不停,
倦则换人继续行之。

或以多人围绕念佛,
抚者倦时稍休,
续念续抚,
以得到头顶后温为止。

此逆抚一法,
系用于死后顶冷而温在下部,

或头顶与心部之温度平均者,
即使通身已冷足部尚热者,

经长时施救,
亦能渐渐温升至顶而生极乐,

这是刘净密居士运用唯识学原理而行的决定生净土之利他法,

不仅符合理事,

也是经长期实践证明是绝对有效之法。

此逆抚念诵法,
也符合中阴救度法,
前所述临终前的助念法;

此逆抚念诵法,
则用于死后未得顶温生徵兆的挽救。

行此逆抚法时,
生者对于将欲命终之人,
不论男女,
宜以引磬。

小鱼节音,
为这更番念佛。

更以主事一人,
时时于彼耳边而造之言:

“ 汝是念佛弟子,
或受持某戒,
用汝平时曾修发愿往生,

或观佛、
坐禅、
布施、
礼忏种种功德 ”之类,

择要告之,
嘱其明记勿忘,
此利最大。

因亡者此时于幻觉错觉位中,
神识瞀乱,
无始迄今百业来牵,
随至而往。

今得有人切切提醒,
告以现世曾修各善事,
即起瑜伽相应增上作用,

所有恶业,
无缘得侵。

又可时时提醒亡人神识,

可说:
“ 阿弥陀佛从西方来了,
丈六金身毫光四射,
见否?”

于此时以暗示其观佛见佛相助,
效力难可思议,

定可坏恶业、
登净土,

此名
“ 真正应用唯识教理,
现在受用。”

愿十方仁人普同信受,
结会念佛,
互助往生。

如此,
则将见

—— 家家共登于乐邦;

人人永离于苦海!

南无阿弥陀佛!

回页首

终后处理

病人终后12小时之内
( 至少亦须8小时之后 ),

切勿移动、
哭泣、
沐浴、
更衣。

因初死之时虽呼吸停止,
心脏不跳,

但心识尚未出离,
心识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灵或灵魂,

究竟心识何时离开人体呢?

心识出离之迟速,
与亡人生前之行为品德有关。

简单地说,

极善、
极恶之人,

以及往生圣境者去得最快,
一般人则去得较慢。

一心念佛而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者,

或修禅定证无生、
出三界者,

其中有预知时至、
身无病苦、
安详念佛或入定而去者,

当然直登圣境去得更快。

普通非大善大恶之人,
就去得慢些,
但时间早迟各有不同。

12小时者系指一般情形而说。

从身死之后至尚未受后生果报之前,

有个过渡时期,
叫做中阴身,

中阴身有于一天二天后受后生果报者,

有于一七二七后受后生果报者,

一般的七七四十九天都可受生。

基于以上原因,
病人亡后切戒立即搬动哭泣等事。

印光大师说:
“ 病人将终之时,

正是凡圣、
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
要紧之极。

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
断断不可洗澡换衣,
或移寝处。

任彼如何坐卧,
只可顺彼之势,
不可稍有移动,
亦不可对之生悲戚相,
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
一动则手足身体,
均受拗折扭裂之痛,
痛则瞋心生,

而佛念息,
随瞋心去,
多堕毒类,
可怖之至!

若见悲痛哭泣,
则情爱心生,
佛念便息矣!”

又说:
“ 所最贻害者,
莫过于妄动哭泣,
若或妄动哭泣,
致生瞋恨及情爱心,
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又人之将死,
热气自下而上者,
为超升相;

自上至下者,
为堕落相。

故有
‘ 顶圣眼天生,
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 ’之说。

然果大家至诚助念,
自可直下往生西方,
切不可屡屡探之,
以致神识未离,

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
致不得往生。”

即使时隔很久而想探其冷热,

亦应遵兴慈大师所说:
“ 如欲察其冷暖,
务须轻轻探摸,
不可粗重。”

12小时后沐浴着衣,
一般以笔者之经验,
经长时助念而亡故者,
即其生前不信佛,
亦多体软;

若有手足关节硬,
不能转动,

也只要将亡人推仆于床,
将衣服两手穿进去,
慢慢拉上,

再使亡者仰卧,

整衣、
扣上扭扣即可。

切不可听人说死亡过久,
躯体僵硬不好穿衣,
而一断气就忙于穿衣等。

因此事最为重要,
故再三说之。

殓衣宜用旧物,
不用新者,

也不要穿丝绸织品,
能令亡者获福,

有好衣亦宜布施他人。

葬时亦不宜做大坟。

兴慈大师说:
“ 凡人死后衣棺丧葬等,
愈简愈妙。

须知多费一钱,
即折一分福,
多伤一命,
即增一分罪。”

亡人逝世后,
眷属等人,

最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

应吃素、
念佛、
守五戒,

这样才能使生者、
亡人都获利益,

是真孝父母者。

亡人命终之后,
家属应于七七之内,
为死者广造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泪][蜡烛][鲜花]#职场日常##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半山腰总是最挤的,你得去山顶看看,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我比流言蜚语更早认识你
  •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人觉得你毫不费力,度过一段自己都能感动的日子。#阳光信用# ​​​图源來自網絡 : Cr logo ​​​#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企业财务规划、企业财务咨询服务青岛大掌柜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专业,客户放心”为本司最高的服务宗旨。【虚拟(增强)现实白皮
  • 最后我在家里也折了窗花为什么说挽回的过程中做朋友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当你有了积极的改变时,你能及时有效的将这些信息传递给ta。而且我也说过了,即使你们是朋友,也不
  • 竹雨云山在起点读书发表了一条神评论,前往围观>>回复音符战争:做不到的,雷利能归隐是因为罗杰的海贼团已经解散了,他现在就自己一个,对世界政府没多大威胁,但是白胡
  • #刘也# ly #刘也 知足上进温柔坚定# R1SE全能主舞高级编舞师舞龄15年编舞代表作《凉凉》精通现代舞流行舞等多舞种具有中国舞蹈家协会流行舞教师资格❤入
  • 剑客投资20年达到资产10位数所以给自己定个目标20年后资产8位数一是时间要定的长一些二是目标定的小一些就像当初自己减肥时定的目标那样当初定的目标是3年减肥成功
  • ”  林伯强同时表示,在供给方面,中国主要的煤矿企业是国企,因此释放产能是比较容易的,鼓励增加产能,这是第一点;需求方面,可以对高耗能产业提出一定限制,比如电解
  • 亮点推荐:因王一博的演出,令我對洛陽這個地方有了更深的認識 ,真的好想去洛陽啊!有一天两人去玩水游到一半0腿抽筋了,1随即抱起他来,0心想“这屌东西平时虽然挺坏
  • 就是没有小桌,估计这边一人不会来饭店吃!路上一直留心饭店(因为曾经在福州时常吃永泰山里味)路过城关,想这里肯定有了,搜了一下,找一下!
  • #你希望牛年的自己有多牛# #就挺突然的# #黄埔分享# #随手拍美景#关注医疗信息的网友一定知道小林化工公司它是日本知名药企成立于1946年一直从事医疗药物的
  • 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和旅游的旺季,高温天气条件下,危化品爆炸、火灾、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车辆故障、高处坠落等事故易发高发,安全形势严峻复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的确,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不会懂得美好的意义,放下怨恨执念,每一天都要告诉自己,今天是美好的,积极,阳光,感恩、知足、快乐。幸福是有一个温暖
  • #打卡吧吃货团#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打卡吧吃货团观后感#[赢牛奶]#刘雨昕打卡吧吃货团# 夸一夸:我觉得这一季第一期的主线
  • [心]记住,你就这么好好的,健康的存在就好!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三类人最好不要... 金城公园鲁冰花竞相绽放赏花游客络绎不绝 在人们的印象中,鲁冰花是一首歌
  • 淘口令:复制这条信息,¥2tFN01kkF6k¥ ,打开【手机淘宝】即可查看 一字扣凉鞋,不失女人味道,上脚吸引眼球,出街造型利器,彰显青春活力。汽车香水挂件水
  • 2022.8.17全球与中国日新冠病毒感染部分情况如下: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新增1187927例,死亡新增3574例。英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新增0例,死亡新增0例
  • 因此椿萱并茂就用来表示父母健康,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读书##母亲节# 古代游子在远行之前,往往会在母亲的居所庭前种植萱草,取萱草“忘忧”之效,以期金黄灿烂
  • 关于陕西蜜罐小柿子的售后跟一些注意事项 ‍♀️有两个规格可以选择~ 【14.9】15个一箱,2斤左右 【19.9】30个一箱,3~3.5.斤 ‍♀️【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