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第一百零五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维,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祇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成,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成,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篇佛继续用打结的比喻开示“六解一亡”的道理。阿难对佛说:世尊!这条由七宝镶叠的华、织成为巾,就成了一个整体,就是一条华巾了,我的看法是,如来在这华巾上绾一个结、就有一个结的名称;若绾一百个结、就有一百个结的名称。何况这华巾上只有六个结,始终不能称它为七个或五个吧!那么为什么如来说最初的那个是结,后来的第二个、第三个又不称为结呢?
佛告诉阿难说:你知道这七宝华巾原本只有一条,我共绾了六次,名六个结。你再仔细观察,巾体是同,同就是一条,因为有了结就现出了异相,你认为如何?初绾成结时,称名为第一个结,一直到绾成第六个结后,你能不能将这第六的个结,称为是第一的个结?
阿难说:世尊!我不会这样称,六个结依次成后,第六是不可能成为第一的,即使是穷尽我历生以来的聪明才辨,也不可能让这一至六的名称颠倒、或乱起名。
佛说:你说得对!六结形成的秩序不同,就不能颠倒名称,但究其根源,这六个结出于一条巾上,即然有了六个结,秩序就不能杂乱,杂乱了、理就乱了,是不行的。其实你这色身六根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在毕竟相同的妙明自性里,其体是一个,六根就是从自性本体里生出来的异相。
佛告诉阿难说: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必然会心生嫌弃,就不会再喜欢这六个结,而愿意回到是一的自性本体上去。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回到自性本体上去呢?
阿难说:如一条华巾上有六个结的存在,就会有是非锋然而起,就会有人将第一个结说成是第二、或第四、或第六的,或认为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由此而争论不休。如来今天,若能将手中华巾的六个结全都解开,不再在这条巾上打结了,没有结的存在了,所有说彼说此的一切是非,自然就没有了,于是一个结都没有了,那六个结的说法又怎能成立呢?也就没有人再会给这六个结乱取名了。
佛说:六解一亡,六根解脱,一根也没有,与你阿难说“结”的道理是一样的。但由于你们自无始劫来,心性狂乱,由知见而发生妄想,妄想在尘劳里又生种种烦恼,生生不息。如瞪视虚空,久而致眼目疲劳,就会看见空中狂乱地生出花来,你那湛然精明的自性本体和这个道理一样,眼前这无因乱起的一切世间现象、山河大地等,乃至生死涅槃,都是你心性狂乱,妄想所生的颠倒华相。颠倒华相即认幻相为真相之意,故名颠倒华相。
阿难说:六根妄相和华巾上所打的结是一个道理,但怎样才能解除这些结呢?这时如来用手将有结之巾牵移至桌的左边,问阿难说:这样解了吗?阿难说:没有,世尊!你这样移动一下,当然没有解。佛又将有结之巾牵移至右边,又问阿难说:像这样解了没有?阿难说:没有,世尊!这样和刚才只是换了个方向,同样是解不了的。
佛告诉阿难说:我今天以手左右各牵动,竟然都不能解开这些结,那么你再设想个什么方法,怎样才能将这些结解开呢?阿难对佛说:世尊!应该用手在结心处将其散开,结就解了。
佛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要想解结,必须在结心处解才行。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不是说从世间和合的粗因缘相所生,如来宣说世间法和出世法,是知道它们根本原因的,世间法是以第八识之有漏业种为因,缘于所造之业随色尘而生;出世法是以清净无漏的自性为因,次第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清净法为缘,随所修之缘而出离世间,了脱生死。
佛说:如来早已了脱生死,有通达出世法和世间法的大智慧,有能力知道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之外,由某一个世界的一滴雨而知其雨的数量有多少,以至现前的种种物象,如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是弯的?鹄鸟为什么是白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等等?都能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缘由。
佛说:是这样的,阿难!你要想得到如来的这些智慧德能,你可在六根中随意选择一根予以修证,六根就是障碍你智慧德能的心结,若能将这心里的根结解开,虚幻的色尘外相自然就消灭了,于是所有的幻相也都消亡了,剩下的那个不就是你的自性本真了吗?
佛说:阿难!我今天问你,此劫波罗天所织的华巾,这上面的六个结,能不能同时解?能不能同时都解除?阿难说:不可能、世尊!这些结都是依秩序一个一个绾成的,现在要解,也得一个一个的解,六结虽然同体,也就是在同一条华巾上,但结不是同时绾成的,这怎么可能解一个结,所有的结都同时解了呢?
佛对阿难说:你说得对!这六根解脱,和这个道理一样,也需要按次第修证,先从一根解脱,证得人空,亲见本体空性圆明,再成就法解脱,法解脱后,亲见诸法实相,实相即是无相,如此人法俱空,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于是获得菩萨正等正觉,入住清净无染的“三摩地”、得“无生法忍”。
这里说的“三摩地”是甚深禅定,是菩萨精进修行所证得的实报庄严土;“无生法忍”是在证得不退转菩萨位后,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完全舍断了六道轮回的异生性,不见法之生灭,更无一法可得,以不可得而无所造作、以无所造作而一切法不生、以一切法不生,名无生法忍。这是菩萨观诸法空,入见道初地,见无生法忍,如此就决定能成佛了。
以上所有篇幅,都是佛用种种比喻、种种方便善巧法,彻底说明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在懂得这些道理后,就应当通过法门来实践印证这些道理的真实性,下面佛将介绍本经行门中最精彩的实证法,即二十五位菩萨修证圆通法。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给他人听,这样的功德有多大呢?

一、净信功德

1、‘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灭度后分成三个五百年,后五百岁就是佛灭后的一千零一到一千五百年,这时,若是有人能够相信这部经,他的功德是很大的,证明他早已在许许多多佛的面前,种下善根,如来知道此人有无量的福德。

现在我们离释迦牟尼佛涅槃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离佛在世的时代更远了,假使你能够相信如来所说的话,就已有无量功德。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句话很绕口,意思是如果你以无量无数的身体布施给众生,这个功德实在是很大,但是与一个人因为听了《金刚经》而产生信心相比,后者的功德更大。

二、法施功德比财施更大

1、‘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功德固然不小,但另一人不但自己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还能说给他人听,此人的功德更大。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前一个例子是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此处所说的数量更多了,加倍再加倍,以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做布施。恒河沙数有无量无数,无法计算,但是此功德仍比不上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为人演说者。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前面的例子是用七宝做布施,这里则是用身体。以无量无数的身体、生命,布施给众生,这个福德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再为他人演说的功德。

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

1、‘如来为发大乘者,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部《金刚经》是为了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的人说的,所谓大乘心是菩萨心,最上乘心是无上菩提心。假如能够受持读诵,而且还能广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无可比拟,可说是已经担起佛的功德了。

2、‘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过去世的罪业即能消灭。这是因为已体会到‘无我’,既然是‘无我’,冤家债主就无法影响到你了。

3、‘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个小世界,也就是一个日月系统,就有一个须弥山,那么三千大千世界便有许许多多的须弥山;假如那些须弥山都是七宝所成,即使全部布施出去,也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只有四句偈语,或是为他人说的功德。

4、‘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同样的意思,只是数目增加。满无量阿僧只代表无量无数,布施无量无数的世界七宝,其功德还是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于四句偈,而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更大更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不是迷信,《金刚经》中有说明。

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什么叫作‘得成于忍’?‘忍’是无生法忍,就是断烦恼而生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不会在做了功德之后,以为是有功德。

结论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实相’,所谓‘实相无相,法身无身’。‘实相’是‘无相’,是如如不动的,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的法相,就好象是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又象是电光;若能如此观察,如此观想,就知道一切相都是暂有的假相。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听到以上的佛法以后,所有的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一切世间所有的护法善神,通通闻法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说到这里,已经圆满讲完。大家非常欢喜,我也是一样,因为《金刚经》实在太好了。

诸位听完之后,回去要信受奉行、为他人说,至少要常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发生任何困难、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闲人

“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四大部洲当中,南瞻部洲众生是“多苦事”,有很多苦难的事情,这也是投生在这一洲的众生的业力所感。

这个五浊恶世苦事很多,天灾人祸很多,一切都意想不到,一切可能都是无法应对。随着众生的业缘,福报越来越差,各种苦事会越来越多,乃至于佛悬记,未来的三小灾——饥馑灾、瘟疫灾以及刀兵灾,以及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这都是这个世间的苦难的常态。

这个世间多苦事,世间众生还能忍得下来。“娑婆”就是堪忍,很难忍的苦事,这个世间众生还能忍得下来。忍久了,麻木了,就不觉得苦了,甚至以苦为乐了,以苦舍苦了,那就苦上加苦,那就雪上添霜。所以,佛对这个世间的众生为什么先要讲苦谛?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的苦,经过佛一说,我们才知道还真的很苦,原来都不知道,都忘了。

比如,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能遇得到吧,但就意识不到。生苦,投胎在母胎里面的十个月就非常苦,我们都忘了啊,那是胎狱,就像地狱里面的感觉。所以每个小孩生下来,那种皱巴巴的,皱着眉头,一出来就哇……,哭啊,没有哪个小孩是笑眯眯地出来的,都是苦哈哈地出来了,他在里面太苦了,又说不出来。他在那“苦啊,苦啊”,大人在旁边拍手欢笑:“好啊!”去抱他的时候,一抱他,他很苦啊。你就是给他穿再绵软的衣服,他都像刀割一样的,因为他的皮肤经不起触摸;风一吹,他也觉得很苦。这些,小孩子都说不出来,只有每天哭哭哭。

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每个人都忘了。生苦、衰老之苦、死亡之苦、生病之苦,每个人都经历了。就生病了,很苦,病好了又忘记了,好了伤疤忘了疼,就那么容易健忘。所以,佛讲八苦,就要深刻地告诉我们,这种苦是我们的业缘带来的,是根深蒂固的,是导致我们轮回的重要的因素。要从这个苦生起厌离心,生起出离之想,这样发起这个心,在苦中才有点智慧。有点智慧,再叫苦谛。

娑婆世界多苦事,还有“娑婆界内少闲人”。在这个世间闲人很少,“闲人”就是清闲无事的人。换句话来说,娑婆界内都是忙人——很忙碌的人。大家要看到,我们一般的价值观认为,很忙好啊,事业心强,很有出息,他认为忙好。闲,闲人,都是负面评价。但看我们中国文字,对这个“闲”是怎么评价的?门里面有月亮,古人云:闲人是贵人。

怎么理解闲人是贵人?第一,能够清闲无事而生活无忧,说明有一定的福报;然后,闲得下来,不仅是身体闲下来,心也要闲下来,心能够稳定下来,安静下来,这种人就是有福报的人,有智慧的人,他生命当中一定会有依托的。如果一个人,暴发户,或者城里拆迁户,拆了迁,给多少钱,然后他可能一辈子生存也无忧了,但是他闲得下来吗?他一定要哪怕搓麻将、赌博,他也要忙起来,所以身心俱闲的人他确实是贵人,也只有闲下来,才能追求生命层次的心性之学。

看这个“忙”,左边一个心字旁,右边一个亡,心亡也,心亡者是忙者。对这个“忙”,中国文字没有给予正面的评价。所以,正因为大家都很忙,他忙了一辈子,或者无量劫以来都是忙忙碌碌过来,所以忙成了他一种生命的基本常态,他已经停不下来了。就是退了休,他也停不下来,他还要发挥余热,找点什么事干干,让他停下来,很难。

古人也有一句话:世人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举世滔滔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当中衰老,忙到老了,死到临头,叫他闲下来,念念佛,诵诵经,他都会说:“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再说。”这种惯性是非常强的。《寒山诗》里面对这种惯性停不下来的人,用了两句诗来表达,叫作“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这个秤砣落在东海当中,让它中途,或者快接近海底的时候停下来,已经停不下来了,直接落到海底,它才会休止。我们这颗狂乱的心是这样的情况啊!所以娑婆界内少闲人,闲不下来,他一定要忙,忙到死。

——节选自《劝修净土诗》讲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玄武区红会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开展高一新生应急救护培训 为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中学生了解救护知识、掌握救护技术,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我区红十字会于8月14日
  • 球衣款式变了又变,背后永远印着 - 3号 Piqué 小学去往西班牙,在诺坎普和你同踩一块儿草皮初中努力学西语,高中选择播音艺考,为的是成为解说员或是足球记者,
  • 不慕名而来,亦不低谷而去,遇见你后人生中另一种五彩斑斓惊喜和欢喜!@袁冰妍喧闹沉寂之后归于宁静繁华落尽之后沉稳豁达北方的秋天有种从容通透的绚烂就像 曾经稚嫩过
  • [调皮]他家牛肉饼是我吃过所有汉堡中最好吃的很厚一块,一口下去汁水四溢,灵魂吃法加凤梨或者酸黄瓜很解腻更有层次感,一定要试试!薯条刚炸出来外酥里嫩,之前的薯条我
  • 请问下一年,你还做吉子的小可爱嘛[羞嗒嗒][羞嗒嗒]#商工菁英#【商丘工学院学生干部风采展:张天慧】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18级学前教育1班 毕业高中:
  • 同時她也不定時會推出限定手作家飾雜貨或一起作課程其實去年已經大概介紹過Ryona了,但最近確發現,開始有一些打著「學生設計師品牌」的名義,在抄襲(喔不,是參考)
  • 6y0m22d早读“气氛(fēn)”还跟他爸百度来着,氛围也是一声,只有一个声,不是多音字[Aloha]中午体育场准备踢球的,场地刚翻新,还不能使用,打篮球跳绳
  • 没有管将去有多恒暂,请顾惜相散的每刻;没有管几个秋夏秋冬,我们是永久的朋友。[兔子][圣诞老人][好喜欢][心][心]4 8 腾讯视频会员季卡,~~[心]9 8
  • 趣伏里名字就十分有趣,把它的英文名字“Tivoli”倒过来,便是“I 0Lov(e) 0It”有没有很浪漫?你永远不再是孤身一人了,玛蒂达。
  • !!
  • その言葉が引き金となり、セオは今まで心の奥に潜めていた怒りをレーナへとぶつける。って出世した同級生の言葉もブッ刺さる春斗や潤平の気持ちを汲み取ると泣けるしかなり
  • [照相机]#刘宇宁一念关山#[照相机][棒棒糖]#刘宇宁宁远舟#[棒棒糖]#摩登兄弟[超话]#宁哥,有时候疏远不是厌恶,而是太喜欢又很无奈,我不想抱着期望等待落
  • 想发的太多啦,那就拼个图好啦!好久没有出去约会啦,平常都是吃吃饭,今天算是亲近大自然啦~在一起半年啦!
  • 正财天干两个以上,这个和偏财也是一样了,所谓财多不富了,这个原因我们在讲偏财的时候讲过了,不知道还记得不记得,就是财要旺正财、正官、正印格的人,都很小气,为人仔
  • (头条新闻)#因期末考90分被母亲责备离家出走# 【期末英语考90分被母亲责备,杭州10岁男孩离家出走】“妈妈,我离家出走了,去了一个你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
  • 【新疆三组作品入选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10月9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2022·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揭晓20组入展作品,新疆题材作品《旷野
  • ——————《冬夜说书人》【邓庄镇:战“疫”一线温情涌动】近日,在邓庄镇33个村庄进出口,一间间集装箱摇身一变成了执勤人员的“温暖小屋”桌椅、床铺、热水壶、电暖
  • #新星v计划##超能新星汇##吴露可逃[超话]# #告白吴露三十天# 告白吴露三十天day24 [国庆过得真快乐] 2022.10.15Q:“杂志拍摄希望什
  • !!
  • 因此,希望凡是坐支未临官、帝旺日出生的朋友,在人生路上,都要具备胜不骄,得意不忘形的自我警惕心(关于这一点,想想易经乾卦的卦爻辞,就会更加明白)。事实上也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