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新华社《瞭望》 | 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兰州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获批设立十年来,#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从拓荒植绿、铺路通水,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李杰 王铭禹

2012年,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批复设立。设立之初的兰州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坡“撂荒”盆地,满眼童山秃岭,遍地盐碱荒滩,完全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十年来,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白纸绘丹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城从荒地崛起

2012年8月,位于兰州市北部60余公里的秦王川盆地迎来了高光时刻,位于此地的兰州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

彼时,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被寄予了助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厚望。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人口不足10万人、GDP不足5亿元,所在的秦王川盆地,北距腾格里沙漠仅25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黄土丘陵,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土地贫瘠。

“国家级新区对甘肃是新鲜事物,无先例可循。”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与其他人才、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兰州新区相当于从零起步。

新区距离兰州市城区较远,起初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制约着引进人才、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为此,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兰州新区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新城雏形初现。

同时,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实行“一招二迁三引”,即奔赴各地紧盯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同时力促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迁入新区。

兰州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秉持改革先行、均衡发展理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发展高地、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集群驱动、生态治理先行的发展思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兰州新区推动“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改革,县级机构精简26%;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
“机构的精简,充分释放了行政管理、组织运行效能。”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目前,兰州新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18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30%以上。

——人才环境持续向好。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兰州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打通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10万人,人才“虹吸效应”充分释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生态修复超12万亩,造林绿化20多万亩,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2021年的36%,不仅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新区发展迅猛——连续5年GDP增速超15%,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时,就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职能。

十年之间,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兰州新区围绕“极、地、台、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西部特色现代化新型城市,初步形成较好发展局面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兰州新区GDP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近5年GDP增速最低15.6%,最高达20%。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兰州新区GDP增速仍达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优质产业项目富集。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多个、总投资528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12月,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破土动工,今年6月首条铜箔生产线便投产出箔,将于9月正式投产。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高端产业持续落地开花。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为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十年之间,兰州新区不仅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68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而且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

——不断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2015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搭建,肉类、种苗、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活体动物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设立,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产自兰州新区的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近五年来,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58个,贸易产品200余种,商贸物流营收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西北进出口贸易分拨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走出特色之路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从黄土荒丘到产业新城,从筑牢发展四梁八柱,到勇担“极、地、台、区”职能,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少专家学者、干部及企业负责人认为,兰州新区结合定位和围绕国家战略,克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疫情等掣肘实现较好较快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嵌入国家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和样本。

一方面,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增添发展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中东部产业西迁为西部提供发展主体,西部地区应把握机会调结构,形成“新增量”。

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其中,营商环境制约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同时,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地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华社

https://t.cn/A6SxIfL8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瞭望丨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热烈祝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李杰 王铭禹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获批设立十年来,从拓荒植绿、铺路通水,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2年,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批复设立。设立之初的兰州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坡“撂荒”盆地,满眼童山秃岭,遍地盐碱荒滩,完全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十年来,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白纸绘丹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城从荒地崛起

2012年8月,位于兰州市北部60余公里的秦王川盆地迎来了高光时刻,位于此地的兰州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

彼时,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被寄予了助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厚望。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人口不足10万人、GDP不足5亿元,所在的秦王川盆地,北距腾格里沙漠仅25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黄土丘陵,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土地贫瘠。

“国家级新区对甘肃是新鲜事物,无先例可循。”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与其他人才、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兰州新区相当于从零起步。

新区距离兰州市城区较远,起初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制约着引进人才、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为此,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兰州新区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新城雏形初现。
同时,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实行“一招二迁三引”,即奔赴各地紧盯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同时力促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迁入新区。

兰州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秉持改革先行、均衡发展理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发展高地、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集群驱动、生态治理先行的发展思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兰州新区推动“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改革,县级机构精简26%;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
“机构的精简,充分释放了行政管理、组织运行效能。”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目前,兰州新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18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30%以上。
——人才环境持续向好。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兰州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打通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10万人,人才“虹吸效应”充分释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生态修复超12万亩,造林绿化20多万亩,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2021年的36%,不仅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新区发展迅猛——连续5年GDP增速超15%,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时,就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职能。

十年之间,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兰州新区围绕“极、地、台、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西部特色现代化新型城市,初步形成较好发展局面。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兰州新区GDP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近5年GDP增速最低15.6%,最高达20%。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兰州新区GDP增速仍达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优质产业项目富集。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多个、总投资528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12月,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破土动工,今年6月首条铜箔生产线便投产出箔,将于9月正式投产。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高端产业持续落地开花。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为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十年之间,兰州新区不仅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68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而且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

——不断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2015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搭建,肉类、种苗、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活体动物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设立,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产自兰州新区的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近五年来,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58个,贸易产品200余种,商贸物流营收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西北进出口贸易分拨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走出特色之路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从黄土荒丘到产业新城,从筑牢发展四梁八柱,到勇担“极、地、台、区”职能,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少专家学者、干部及企业负责人认为,兰州新区结合定位和围绕国家战略,克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疫情等掣肘实现较好较快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嵌入国家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和样本。

一方面,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增添发展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中东部产业西迁为西部提供发展主体,西部地区应把握机会调结构,形成“新增量”。

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其中,营商环境制约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同时,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地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
https://t.cn/A6Stm7XM

#主流媒体看萧县# 【安徽萧县高站位全方位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近年来,安徽省萧县立足“苏鲁豫皖四省通衢、淮海经济区中心、徐州市近郊”的独特区位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全力打造“一城三区一基地”,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1年11月16日,省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合作园区提档升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在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取得重要成果。

突出高站位,打好思想同频共振“融合牌”,绘制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笔画”

坚持高位推进,实化细化举措。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县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强化高位统筹协调推进。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上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同频共振,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萧县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照国家赋予皖北的“24条”专属政策,细化分解60条具体措施,谋划推进集聚区建设,把萧县打造成皖北要素集聚的“强磁场”和投资兴业的“新宝地”。

破除行政壁垒,锚定东向发展。2021年,签署《泉山区人民政府 萧县人民政府深化合作协议》,探索干部人才交流机制,优先从全县经济综合部门选派3批30名年轻干部赴徐州市挂职锻炼。落实宿州市和上海市张江高新区战略合作,依托市县共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建成第四代产城融合社区。强化规划政策对接,编制《萧县铜山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概念性研究规划》,确立萧县“东陇海重要支点、徐州城市副中心、大龙城东部门户”总体定位,打造“交通畅达产业创新的综合性城镇组团、农业现代生态优质的宜居性功能片区、生态颐养文化浓郁的5A级风景名胜区”。

深化省际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加强与徐州市铜山区衔接,建设萧县—铜山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将萧县规划的凤城新区、凤翔大道以东,G310以南,苗山、姬村工业园区域,纳为“萧县—铜山”省际毗邻地区建设规划范围。以产城融合理念整合凤北新城、萧泉工业园、循环园建设资源,促进毗邻区集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淮海经济区战略支点、徐州都市圈卫星城市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产城融合新高地。

突出全方位,下好产业集群赋能“先手棋”,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地”

深化产业合作,推动集群发展。以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签约打造总投资29.1亿“萧县·浙江汽车配套产业园”项目,江浙沪地区瑞安市万里程等17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3家企业投产,推动园区汽车配件集聚发展。产业园建成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税收达1.2亿元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2022年,与上海市、浙江省联合开展“云招商”,达成10亿元航讯航空智造产业和年产100万套新能源汽车无刷电机、汽车电子扇总成项目落户萧县的合作意愿,走活区域联动“一盘棋”。

聚力双招双引,厚植发展动能。以系统观念推动协同共进聚合发展,成立萧县“驻长三角·上海”“驻长三角·浙江”投资促进中心,推动与区域行业协会商会等交流,对接徐州市安徽商会、上海安徽商会、杭州萧县商会。2020年,占地1000余亩、承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萧县经开区。今年以来,已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84.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2个。2022年2月成功在徐州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意向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16.2亿元。第二季度萧县计划内已开工项目23个,居全市第一,制造业开工项目19个,居全市第一。

锚定“杭”向再起航,拓展发展新格局。立足自身禀赋优势,推进与杭州市拱墅区开展省际结对合作。2022年5月,与杭州市拾焰科技公司达成共建阿里巴巴(萧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初步合作意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杭州市拱墅区开展对接合作,与杭州市安徽商会签订《萧县人民政府杭州市安徽商会缔结友好合作协议书》《萧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杭州市安徽商会合作协议》《萧县经济开发区和杭州徽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协议》三项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高效化的沟通交流机制。

突出惠民生,奏好区域协同创新“合奏曲”,整合资源深度融入长三角“朋友圈”

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行动。推动徐州—萧县市域(郊)铁路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行动方案》。会同徐州、淮北制定《徐州—萧县市域(郊)铁路共建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交通体系加速“连线成网”,联手打造区域合作共同体。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投资2亿对北湘西河、港河、申河、毛河4条河道疏浚治理,投资4亿元建设废黄河清淤工程。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引进沪苏浙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协作帮扶等方式提升办学水平。开展徐州市泉山区—萧县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举办皖苏两省三地(萧县、徐州铜山区、淮北杜集区)葡萄文化节“云”系列活动,开展三地名家精品书画展。引入优质医疗资源,萧县中医院与徐州市中医院、徐州矿务局总医院组建医联体和重点专科联盟,推动萧县医院与蚌医一附院合作打造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行动。擦亮萧县“五彩”农业品牌,建好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菜篮子”。以6万亩胡萝卜基地为依托,拓展“橙色”无公害农产品经济。以4000亩芦笋基地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产品经济。推广“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贫困户”葡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紫色”产业农产品经济。依托“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产业优势,建设“萧县辣椒育种示范试验基地”,打造“红色”产业农产品经济。推广“高床养殖+山林放牧”生产模式,打造“白色”产业农产品经济。

实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对接行动。对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共同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设立23个乡(镇)级为民服务中心、275个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实现县乡村线上线下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标准办理。整合原有不动产登记分中心、婚姻登记分中心和公安户政分中心,全部进驻新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变“多门”为“一门”。同步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跨省通办”专窗,分别与江苏、浙江等6省12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构建政务服务战略合作联盟,持续释放创新动能。(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刘涛 张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幻想,不切实际,却又很现实,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音乐,是个矛盾的个体。看到家人日渐老去的时候,会突然拥有年龄的紧迫感,而且越来越强烈想赚到足够多的钱,让他们过
  • 该方案充分诠释“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科技,让城市更美好”的服务理念,为推动中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以及城市生活的全面升级而赋能。该方案充分诠释“专业,让
  • 近日有山西知名篮球记者爆料,山西队已经留住了球队的外线主力张宁,双方对于续约的事情达成了一致意见,显然山西队不可能仅仅给张宁开出一份30万年薪的合同,说实话就张
  • 看得出来,妈妈也被我搞得有些难过,她说:你一个人做饭带孩子,我也很心疼,但是你爸不会做饭,你弟妹还怀着孕,我不回去不行啊!看得出来,妈妈也被我搞得有些难过,她说
  • 帮理不帮亲,知恩图报,克己、慎独,成大事的人,不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屈服,会更懂感恩,更有格局。#索达吉堪布[超话]#积微成博在佛门中,什么样的“供养”才是最殊
  • 林心如作为娱乐圈的不老女神终于收获幸福了,这些年来,她鲜少有绯闻,但是,却曾在某综艺节目上自曝,初夜给了林志颖......林志颖并不是林心如的初恋男友,因为林心
  • 水瓶座水瓶不算是一个很有目标感,很有野心的星座,他们也无所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努力是自己的事情,也不需要让别人知道,也就是这种低调,会让人们觉得水瓶挺散漫,
  • ‮桂张‬梅老师去年年末写给‮轻年‬人的一封信‮:“你需要有‮个一‬人生大‮标目‬,去‮助帮‬你走过那些‮苦痛‬的、坚持‮下不‬去的时刻。等她明白这是场乌龙,准备
  • 今天的自助…哇 有藕盒 来俩“小师妹 那是茄盒 不是藕盒”[思考]“啊…”[跪了]“没事回去看吧 阿郑帮我吃”[冲刺]回来浅咬一口 真难吃 我还是吃不了茄子…“
  • 【自舍如来.】除了佛以外,自舍如来就是除了佛以外,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没有一位,没有一位声闻跟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喜欢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控制,我
  • 4月10日13时许,因静脉窦乘出租车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17时许乘公交车(待查)回父母家未外出。4月12日下午(时间待查),步行到南岗区中山路244号顺丰速
  • 没有一个大v发声 就是降热搜 撤视频 你是真的觉得我们会相信还是把我们都当傻子啊 是觉得丢人了吗 有辱形象了吗 @共青团中央 @人民日报 也是 现在微博早就不
  • 爱意满分的超幸福文案1、蓄谋已久,得偿所愿2、小事随便闹,大事身后靠3、如果你有我就够了,那么我也是4、零碎的想你妄想为你拼凑成星河5、你能否像初次那般热衷于我
  • 茉莉茶色加这款刘海让你的颜值美到爆 ,喜欢同款的赶快行动 #淄博芭曲发型机构# barcOde#淄博染发哪里好#20202021过年发型#淄博剪发#淄博网红美
  • 今天,乌克兰正式要求修改协议,加入农业部分,希望其他三个国家取消对乌克兰产品的所有关税”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Roksolana Pidlasa .#乌克兰局势
  • 【窗外妖风烈 宅家喝春茶】古诗云:“春立云烟腾上下,清明茶韵醉乾坤” 、“美酒千杯难知已,清茶一盏也醉人。诗词 布衣皇子之小人物成长记(八百二十八) ——
  • 救命[苦涩][苦涩][苦涩][苦涩]大家都不发微博的嘛 都不碎碎念嘛 #碎碎念##随手拍##plog# 我好想好想去西藏 杭州 [二哈] 又剪了头发瞬间觉得丑爆
  • 去年队长大秀,衣服和舞蹈我都特别特别喜欢,期待今年更帅的啵队[虎爪比心]在网易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以后你不主动找我,我这辈子都不会再与你有交集。开心[好爱哦
  • ”集聚人气商场“花样百出”“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各大商场按照传统推出了优惠活动,还有一些商场根据顾客定位推陈出新,举办了文体活动,让顾客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享受
  • 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 彼诸如来告汝等言。我即是彼如来身耶。 文殊等言 如是。世尊。一切如来皆作是说。 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 彼诸如来世界云何。 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