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其他探月工程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发布了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这是多年来探月成果的总结,代表了目前我们对月表物质成分以及构造演化等性质的全面认识,也为未来月球探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回顾几百年来人类对月面的探索历程,更能让人感受到科学进步的不易。我们邀请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贾斌在这里聊聊相关的话题。

从玉兔捣药到环形山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人类的记忆伊始,月亮就悬在夜空中,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满月之时,最吸引人的就是上面明暗交生的图案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称月球为广寒宫,住着美丽的嫦娥,她有一只捣药的玉兔,还有一位砍桂树的邻居吴刚。玉兔和桂树就是古人根据看到的月亮表面明暗交生的图案,想象出的美丽意象。
而在西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和早期基督教的观点,天国是完美的,位于天国的月球(以及其他星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表面光滑,其明暗纹路是人观察的角度造成的。
在1609年的秋季,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改进的一架望远镜指向了月球,并进行了多日的观测。伽利略并非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但却是第一个仔细记录和思考观察结果的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凹坑和山脉,还有峡谷,和地球上很相似,这迥异于人们一直以来的想象。这些山往往是环形的,中间凹陷四周高耸似碗状,伽利略称之为环形山。
伽利略发现月球上的环形山,其意义要远大于发现本身。当时的西方笃信地心说,即认为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伽利略之前,哥白尼等人已经通过天文观测与计算,向地心说发起了挑战,提出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伽利略的观测,破除了月球是完美的球体这一传统的认识,证明月球和地球是非常像的,地球并不特殊。那么,在地心说体系中,月球是运动的,并不特殊的地球是不是应该也是运动的?基于此,伽利略推断,的确如此,地球不是中心!当然这一推理并不严谨,但这是日心说最早的“可视化”证据,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那个时期,破除一些迷信(如相信完美的月球)是弥足珍贵的。

月球上也有人吗?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表面的形态,并认为月球和地球是相似的。这不禁让人联想,月球上是否也有人的存在?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这种联想其实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传统上他们就认为,在天国的星球上面,包括月球、火星、金星甚至太阳上都是有人生存的。
伽利略使用望远镜在月球上看到了和地球上相似的山,那也应该可以看到流动的河流、汹涌的海洋、浮动的云彩甚至喷发的火山、城市的灯光等等。他们最先找到的月球上的“海洋”,就是月球上的暗色部分,肉眼可见,而且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表面也比较平整,这部分应该就是海洋了。因此,早期的天文学家就把月球上环形山内部平整的暗色区域命名为月海。这一错误的称呼影响非常深远,沿用至今,比如最大的撞击坑称为风暴洋,还有静海、雨海等。
很多科幻小说家在他们的小说中设想了各种月球人的存在。比如发现行星运行三定律的伟大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在他1611年撰写的科幻小说《梦》(正式出版于1634年)中,讲述了主人公来往于月球的故事,也描绘了月球人的生活。
18世纪末,德国的天文学家施罗特非常详尽地研究了月表的形态,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但却错误地解释了他的观测结果。比如他认为在月球的极地地区泛亮光的地方是暮光,甚至宣称找到了月球人的城市,商业中心甚至农场。当时的很多科学家也热衷于寻找月球上的大气,比如18世纪伟大的数学家欧拉曾计算了月球上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上的二百分之一。
其实在伽利略观察到环形山后不久,也有一批科学家注意到了月球其实和地球不完全一样。比如在伽利略出版了他的观察结果五十多年后,法国天文学家奥祖就提出,在月球上其实观察不到四季的变化,看不到漂浮的云彩,看不到海洋、河流,也看不到地球上常见的火山喷发、山火等。可惜的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广泛传播,相信月球上有人仍旧是主流。
直到1834—1837年间,德国天文学家比尔和马德勒出版了更为详尽的月表图像。根据观察结果,他们认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与地球不同,即使有生命,应该也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大不相同。马德勒提出,月球并不是地球的“复制版”。伽利略证明了天国的月球并不神圣,而马德勒则让人意识到月球(以及其他行星)并不一定和地球完全一样,月球上不一定有人生存。

探究环形山起源
月球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表面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圆形大坑和环形山。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但早期科学家的观点并非如此。因为当时的科学界并未认识到陨石这一“天外来客”的存在,他们无法想象天上可以掉石头,且能撞出一个大坑。
当时天文学家大多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火山造成的,因为他们知道地球上火山口的形状也大多是圆形的,中间是个凹陷,比如我国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但是,月球环形山和地球火山口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却被他们忽略掉了,即地球上的火山口基本都出现在高山上,而月球上的环形山却出现在地势非常平坦的地方,这是火山成因说无法解释的。即便存在如此大的缺陷,在伽利略之后一直到阿波罗计划把人送上月球的前夕(即上世纪60年代),环形山的火山成因说一直占据科学界的主流。
环形山撞击成因理论的确立,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陨石来源的认识。1794年德国物理学家克拉德尼在一个小册子中提出陨石来自于外太空的猜想;1803年4月26日在法国诺曼底附近,很多人目击了一次陨石坠落事件,科学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这才最终确定陨石就是来自于外太空。第二个阶段是对地球上陨石坑的认识。虽然科学家认识到了陨石源自太空,但对它们是否可以在地表撞出陨石坑其实一直持怀疑态度,关键在于一些被认作陨石坑的地方找不到陨石。在1906年,美国地质学家巴林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陨石坑附近发现了铁镍合金陨石,最终确定了这个大坑就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确认的陨石坑。第三个阶段来自于对陨石撞击效果的认识。在早期的认识中,陨石的撞击是纯机械式的,即多大的陨石撞出多大的坑。后来,这种认识发生了变化。1916年,苏联天文学家奥皮克认为陨石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会产生剧烈的爆炸,形成的撞击坑远大于陨石自身。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天文学家鲍德温的研究带来了特殊的机遇,他收到很多军方拍摄的炮弹坑的照片和参数,统计了这些弹坑的直径和深度,然后把地球上已经确认的陨石坑以及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参数也放到了这张图里面,发现这些数据吻合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把火山口的数据也放进来,则偏离数据的趋势。他在一本著作中写道:“环形山形成于陨石撞击的爆炸,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认识月球的巨大飞跃
在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苏联发射了多个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或降落月表,阿波罗计划甚至把人送上月球并采样返回。通过对这些探测计划获取的影像和样品的研究,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水平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大撞击理论认为,月球起源于一次大撞击事件,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在45亿年以前撞上了原始地球,溅射出的物质在地球轨道上形成了月球。在月球形成之初,太阳系中仍旧有许多小星体经常撞击月球,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有些大的撞击深度可达几十公里,撞击后来自月球深部的岩浆就可能从这里逸出月表,形成填充整个陨石坑的广阔玄武岩低洼平原。而被撞击较轻的地方,则仍保留了原有的斜长岩月壳,称为高地。玄武岩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强,看起来较暗,而斜长岩的高地能反射较多的太阳光,看起来比较亮,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月球上明暗交生的图案。
月球地质图系统表达了月壳表面地层、构造、岩性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地质信息,反映了月球岩浆作用、撞击事件、火山活动等演化过程。原有的月球地质图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阿波罗时代的探月成果编制而成。2012年前后,经过“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探测与研究积累,我国逐渐具备了开展月球全月地质图编研的条件和基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其他探月工程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发布了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
在新编制的月球地质图中,基于对月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认识更新了月球地质年表,采用“三宙六纪”的划分方案将月面历史分为三个宙——冥月宙、古月宙和新月宙。该地质图表达的要素主要包括: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等,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和演化信息。
可以说,到了今天,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了。(北京晚报 记者王鸿良)

光明日报:空中“大白鲸”,科考新平台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浮空艇创造了多项科考纪录,吸引了公众的视线——“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搭载众多科考仪器及设备,分别于5月15日4时40分、5月21日5时09分,升空高度两次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分别到达海拔9032米、海拔9050米,打破同类型浮空器的升空观测高度世界纪录,获得了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体积巨大,从外表看来形似“大白鲸”。如此大型的科学考验研究平台,科研人员是如何科学驯“鲸”的?浮空艇平台包含哪些先进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古老航空器 迎来新发展

在科研人员眼中,“浮空艇”有一个更为严谨专业的名字——系留气球。按照特性及大类区分,系留气球属于浮空器的一种。对公众而言,浮空器可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内部充入氢气或氦气的气球就是一种浮空器,但科学上应用的浮空器却不是这么简单。
浮空器是指内部充入(含有)的气体比重低于空气的航空器,其升空原理是依靠轻于空气的气体浮力产生的静升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总体上,浮空器可分为气球和飞艇两类。气球是指无动力装置的浮空器,可分为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自由气球随风飞翔,系留气球利用缆绳系留固定在地面锚泊设施上。飞艇是自带动力装置,可进行操纵飞行的浮空器,按浮空高度可分为中低空飞艇和平流层飞艇。在青藏高原创造观测高度世界纪录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属于一种大型的系留气球平台系统。
浮空器是一种古老的航空器,是人类想要翱翔天空、征服蓝天最早使用的航空器。气球、飞艇出现的时间比飞机要早很多,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浮空器因为技术因素和时代因素等种种原因,一度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但浮空器具有大载重、驻空时间长、易于布置、控制和操作成本低等明显优势,是其他航空器所不具备或不可比拟的。因此,部分科学家一直在潜心研究、积累技术,等待它的再次蝶变。
随着时代进步,浮空器相关领域的各项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赋予了浮空器新的活力,对浮空器的研究又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此次“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创造系留浮空器的升空观测高度世界纪录,是浮空器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新型浮空艇上的硬核科技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如此大的系统,要如何保证它的正常运转?背后蕴藏着哪些先进技术和智慧结晶?海拔9000米高度处于对流层上部,高风速、低温、低气压、复杂电磁场的极端环境条件,对浮空艇全系统的升空科学观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科研人员如何一一克服?
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有高招。

将“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系留气球)系统按功能区分,可以分为球体分系统、测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地面锚泊分系统以及载荷分系统。五个分系统紧密协作,共同保障浮空艇的升空科考观测的正常运行。
球体分系统,就是我们说的“大白鲸”。浮空艇形似“大白鲸”,“大”是指此次浮空艇的巨大尺寸——55米长,体积为9060立方米。这么巨大的体型是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的优化尺寸,为了将既定的多种大质量载荷从地面携带至海拔9000米的对流层上部。
“白”是指浮空艇整体外形呈现白色。白色可以反射光线、减少紫外线的吸收,使浮空艇内部气体升温不会过快。此外,浮空艇的囊体材料隐藏着众多“黑科技”,它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轻质低密度低渗高强抗辐射复合织物材料,复合织物材料可以对整个浮空艇进行有效保护与支撑,阻挡外部雨雪风沙的同时,也可减少内部气体泄漏,极大地增加了浮空艇的使用寿命与复用次数。
“鲸”是指浮空艇的外形。设计人员参考鲸鱼生物外形采用了仿生学设计,整体呈流线型,这样做的目的是寻求一个小风阻和高稳定性二者平衡的气动外形,在浮空艇升空过程中减小空气阻力的扰动与影响。此外,和鲸鱼用肺呼吸相似,浮空艇内部由两个气囊组成,分别填充氦气与空气,氦气囊负责提供升力,而空气囊则起着“肺”的作用,在浮空艇的升降过程中保持浮空艇的外形与压力平衡。在浮空艇升空过程时,环境压力和温度都在不断降低,需要通过风机阀门等元器件调节空气囊,进行频繁的排气,浮空艇的降落则是此过程的逆过程,会对空气囊进行频繁的打气,升降过程恰似肺在不停呼出与吸入的过程。
测控分系统,是“大白鲸”的“千里眼”“顺风耳”。获取浮空艇的实时状态与信息,控制整个浮空艇系统完成科学观测,需要用到相关的测控设备,以实时获取不同高度剖面的风速、气温、湿度等环境信息,获取浮空艇的升空高度、升速、压力、俯仰角、系缆拉力等关键信息,让研究人员可以实时判断浮空艇的正常状态,辅助地面指挥决策。
供配电分系统,是“大白鲸”的“定海神针”。浮空艇上载有能源舱,里面包含了可耐低温低气压的高压锂电池组、能源管理器及配电器等设备,负责为整个浮空艇系统提供能源支持,同时满足不同设备、仪器、传感器的不同功率/电压要求,可实现升空观测锂电池组供电、地面锚泊时地面高压供电的双模式供电无缝切换,能源供给也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持续支持着整个浮空艇系统的运转。

地面锚泊分系统,是“大白鲸”的“五指山”。地面锚泊分系统主要由特种锚泊车及特种系缆组成。锚泊车通过鼻塔及两个侧臂对浮空艇完成三点约束,使浮空艇可以在地面停泊。特种系缆一侧连接艇体主承力结构件,缆的另一侧连接至地面特种锚泊车辆容缆滚筒,特种系缆除了承力作用,内部还布置有细电缆,用于将浮空艇升空过程中静电接地释放,保卫系统安全。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在系缆中布置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实时通信数据。对地面锚泊车进行操作,完成系缆的收放,即可实现浮空艇的升空及下降过程。浮空艇在地面锚泊时,浮空艇及锚泊车辆上的平台可以随风向变化而转动,使浮空艇的艇首及锚泊车鼻塔总是处于迎风的小风阻状态。
载荷分系统,是“大白鲸”上的“多面手”。浮空艇平台系统本身对载荷并无限制,可以搭载各种类型的载荷设备。在本次珠峰科考中,浮空艇搭载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种分析仪器与设备,获取了第一手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

浮空艇“家族”能满足科学观测的不同需求

不仅在珠峰,浮空艇家族活跃在很多科研项目中: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浮空器团队研发的系留气球(浮空艇)曾在可可西里西区观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活动;曾在内蒙古地区开展草畜资源状态监测,为草畜平衡模型构建,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提供平台支持;曾在东海海域开展“智慧海洋”应急通信试验网络项目船载系统的综合集成演示验证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浮空艇作为理想的科学观测平台,拥有众多优点和广阔的应用潜力。空天院浮空器团队深耕系留气球(浮空艇)领域数十年,发展至今,形成了从小到大全规格、系列化、矩阵式的系留气球产品。

首先,系留气球根据实际需要,升空高度可从几十米到数公里,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且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实时采集获取不同高度剖面的数据。

其次,可携带较大总质量载荷(从几十千克至吨级载荷),在目标高度实现长时间驻留(在气象及空域允许的情况下,可实现以天乃至月计的驻留观测),抗风能力强,对雨雪天气敏感度小,对载荷限制极小,是绝佳的大载重长驻空的观测科考及应用平台。

再次,系留气球可以实现原位测量,无污染,一次充气后可实现循环复用,效费比(效果和费用的比值)高,地面配套及控制需要人数少,具有绿色、经济、可复用、易于维护操作的优点,是绿色经济的无人长时驻空平台。

应该说,系留气球是一个基础的平台服务,它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更取决于载荷的功能应用和平台-载荷的配合能力,空天院自研的系留气球平台,搭载不同载荷,已成功应用在了科学观测、应急通信、草原生态与畜牧平衡观测、海洋中继通信、对地观测及低空防务等典型场景中。

如今,空天院团队研制的系留气球平台,从在通用性设计上对应用地理区域进行针对性优化,已在城市、平原、高原、草原、沙漠、海洋、岛礁等多种典型地理区域开展过科学试验与示范应用,取得了突出的试验成果与亮眼的科考成绩在对地观测、气象探测、灾害监测、防务监视、应急通信、中继通信、雷达探测、城市及乡村观测、科学考察等广阔的应用领域,系留气球平台已初露峥嵘,未来可期。

以上内容转载自《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3日 16版)。作者何泽青、乔涛、陈其。

#如何告别通勤焦虑##只加油的纯电驱有点意思# @东风日产
通勤难相关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过很多企业只是把企业文化当作几句口号,或者囿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觉得企业文化费工夫、不实际,需要时翻出来装点一下“门面”,自顾不暇时便将其抛之脑后。究其个中原因,多因未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意旨所在,且不适应我国经济当前“新常态”、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由此,以思政工作为切入点,展开对两者有机融合路径的探讨对企业全局管理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在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企业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是选择企业战略的基础。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即具备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善于把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到企业价值观之中,让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成为员工自发的追求,正是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战略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策略、方法和途径的总和。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做生意的最基本的原则;“不赚钱的生意不做”也是许多企业恪守的信念和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也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封闭保守的思想、消极落后的观念产生不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故而企业文化是选择企业战略的基础。
(二)是制订管理制度的关键。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把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制度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才可得人心。企业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充分吸纳不同的利益诉求。让企业的管理制度既代表广大员工的意见,又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管理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激励员工的行为,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文化是一种保守型的文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就重在约束、规范和遵守,不允许违反管理制度;如果企业文化是一种进取型的文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就会鼓励创新、开拓和打破常规,容许员工犯错。
(三)是企业统筹管理的保证。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执行力,实施企业管理的时候,固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措施和手段。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符合企业全体员工利益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生成凝聚力和执行力,把管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自觉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互相约束和规范、团结和鼓励、竞争和赶超,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协调共振时,企业文化就会发挥正向的协调、凝聚、激励作用。
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实行起来也较为复杂,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从而保证文化建设发挥其积极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员工可以明白其自身的职责所在,树立更强的集体荣誉感,与组织的价值理念达成共识,进而与集体一同努力和创新,最终取得工作成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同时也带动了文化建设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所采用的全新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员工,促使其摒弃陈旧的文化理念,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同时,与之文化建设互补还可以团结人心,合力共促员工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事业单位的建设当中,为单位一系列改革提供不竭动力,从而促生更大信心去迎接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挥文化的规范作用。基于上述可知,文化建设可以拉近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好地接受组织的领导和指挥,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而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清楚地说明了必须用制度、规矩来制衡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的规范约束作用往往无处不在而且力量巨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道德信仰、共同价值观、文化氛围等方面无形的规范作用,用管理来制约每一位员工,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作业标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人的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了其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了结果,决定了绩效的好坏,因此必须有形约束与无形约束相统一,外部企业制度约束与内部员工自我约束相结合,使员工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真正发挥管理的实效和高效。
(二)坚持既定原则与方向。具体地说,即是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必须坚持一定的方向和原则,不能盲目进行,不然只会适得其反。两者的有机结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方向,强调以人文本的中心思想,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使之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理想信念的关键作用,使得员工可以为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同时,两者有机结合还需要平衡很多问题,比如创新与发展,传承与改革。需要注意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初衷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的变化动向,更好地促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同步最大化。
(三)相互渗透共促协调化。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主要包括结构层次的融合,即将不同的物质、行为和制度文化分别注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包括功能方面的融合,即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协调功能的融合。为此,企业应借助企业文化的魅力构筑共同愿景,以一种“软”管理的方式来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员工,营造出积极和谐的企业氛围,使他们不再固守自我利益,而是统一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下,形成整齐协调的行动,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把矛盾、冲突化解于无形。
综上,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就应着实为员工着想,持续改善软硬件环境,改善员工待遇,不断提升其责任心和归属感,使之将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一股向心力和凝聚力,以严谨的态度、崇高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严谨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由此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不是及时解约,她可能就在琼瑶公司中“耗死”了也说不定的,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如果不是及时解约,她可能就在琼瑶公司中“耗死”了也说不定的,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 嘟嘟的臭臭姐姐陪着她玩的很嗨皮,鳗鱼饭并没有吃播们吃的那么好吃,我的中国胃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些生鱼片海胆之类的,我感觉我这300块钱真的没吃回来,就吃了点虾和寿司
  • 在这次生死搏斗中,红二十五军共伤亡战士200余名,多名团级、营级干部负伤,二二四团团长叶光宏率部与敌人拼刺刀时,一条腿被砍断,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军部司号长程玉林
  • 【凤冈公安迅速追回被盗财物】 近日,土溪派出所民警仅用3小时破获一起盗窃案,并将追回的2000余元现金、一部手机和两张银行卡返还到失主刘某手中,刘某激动地握住民
  • 玟仪记得,拿积分的37天里,她比了25场比赛,她爸开了5000多公里的车…… 她最终还是拿到了参赛资格——在距离北京冬奥会积分截止只剩五天的时候。科拉欣的雪场
  • “吉学文利用他在行业内的资源来选择相关的项目,比如三元单晶正极材料这项技术,他在这项技术还在实验阶段就发现并引进,我们的城投集团入股投资,现在已经到了中试阶段,
  • !!
  • 太美好了•对付邓超,你可以喊孙俪[嘻嘻]•对付黄晓明,你可以喊Baby[偷笑]•对付张杰,你可以喊谢娜..•对付吴奇隆,你可以喊刘诗诗[嘻嘻]•对付皮肤松弛、暗
  • 之‮有前‬朋友问我‮什:‬么样‮人的‬适合‮石做‬上啊?‎ ͏ 其实答‮就案‬在你的状态里只要你‮一有‬颗热爱生活,不愿将‮的就‬心就够了即便此‮一刻‬地鸡毛‮
  • 1985年晋升为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教授,编著了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 钟世镇院士建立了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开拓了古老传
  • ​​​[浪]BTW庞维新的母亲庞卢淑燕蛮会做人的,她主动说开,既夸了儿子孝顺、也免得新抱尴尬。[浪]庞董晶怡怀孕是结婚后的事。
  • 人生在世,总要吃些苦来见证成长,总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迎来更好的人生。我们生来平凡,唯有熬过一些苦难,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
  • 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记得曹说过,人生会吃苦,你现在不吃,以后就会吃,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 ”别傻傻的被某个国家与地区“当枪”使了》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不可能赞同世卫组织如此仓促无益的做法的。”别傻傻的被某个国家与地区“当枪”使了》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不可
  • #赵露思演技#zls#赵露思分享假日碎片# 这个热搜应该前几天落水哭戏的时候来最合适,我随便一发就那么多人共情,不过来了就安利。剧组演员都在夸,导演说她是祖师爷
  • “回到原点,是一种态度,它既是初心的回望,又是对中国新绘画以来的时代展开式。1999年,“新锐目光”在深圳展出,时隔23年,当我们再次重新回望千禧世代以来的中国
  • 但是你跟思维贫瘠,狭隘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就会想:“哎,是的,形势真不好,人得努力赚钱。我要努力赚钱,才能实现人生自由#plog#说一个不正确的比喻啊。
  • #林志颖#【曝林志颖已完成手部颜面二阶段手术,恢复很好,陈若仪晒照报平安】距离林志颖车祸已经过去有26天的时间了,无数粉丝对于他的身体康复状况都很关心,月初的时
  • 她总是笑着的,不做作,很真实,一眼看去就是那种让人很温暖的人,她就是曾旭君,在最近的一期《非诚勿扰》中,一个暗恋她已久的男生专为她而来,他因为他学会做她爱吃的芒
  • 密切接触者李某、王某的活动轨迹:2022年3月27日,牡丹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疾控中心确诊者协查通知,牡丹区李某、王某(分别为洗车店维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