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马上面临死亡,该做些什么?

佛陀说过,最殊胜的正念,即记得:生命无常,死亡不可避免。如诸迹中,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想为胜。

有些人会直觉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虽然他们年轻健康,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会死,但他们可以感觉到死亡就在不远处。

有些人知道他们会死,则是因为被诊断出不治之症。除非是修行人,否则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惊慌失措,变得抑郁,失去希望。

然而,大多数修行人非但不会恐慌,反而会意识到死亡是个大好机会,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佛法修行,并且逐渐淡出填满自己世俗生活的那些无意义活动。

无论是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活,或者认为自己面前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死亡都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现实。就佛教教法而言,你越早面对它越好。

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会死亡。每天都有人死去。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临终亲人的床边。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死亡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听到自己即将死去时,一个常见的反应是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而且不公平。

潜意识里,我们会想: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是现在?我还年轻,不是九十九岁了!如果我很老,那我能明白,因为显然那是我的大限临头。

但为什么是现在?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死亡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让自己确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将死亡是绝对肯定的事情。

其次,你不是唯一必须面对死亡的人,我们大家全都不得不死,所以没什么不公平的。迈向死亡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没有人期望婴儿一出娘胎就去立一份遗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也许五十岁,或者更好的是四十岁的时候,你应该审慎思维自己在死前想要做些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试着享受你的生活,去马丘比丘或马达加斯加,或者任何你一直梦想造访的地方。对于你需要购买和拥有的东西,要实事求是。

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另一辆法拉利吗?我真的需要在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吗?提醒自己,照料昂贵的玩具和银行账户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不是快乐,当然,除非你极为喜爱慈善事业,正在计划善用自己的充裕现金。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看待自己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就好像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好好处理在家庭、朋友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或争议,现在是厘清所有误解、解开心中芥蒂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最好准备,就是过上充实的生活。享受世界上最美味的茶,要好好地泡茶并且不要用塑料杯喝茶;穿上你一直渴望穿着的衣服;读你一直想读的书。

做你一直想做的所有事情,无论那些事情是多么离谱或惹人厌。而且是现在就去做,因为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们人类热爱物质享受,而且我们人人都想要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精力囤积金钱和物品的原因。

然而,我们为图舒适安逸所做的一切,最终却全都变成无穷压力和心痛的根源。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如果你拥有金钱财产,现在就要决定在你死后如何使用它们;做好财物方面的安排,立一份遗嘱。

或许你可以把自己的世俗物品和房子留给你的孩子、侄女或表兄弟?或者捐给救豹基金会?或者捐给癌症研究?

尽量更有觉知地行动,购物时,要头脑清醒。停止购买、囤积无用之物,不要成为一个囤积一切的人。

如果你想要做规划和长期投资,做的时候要充分了知:可能这些投资回报还没到期,你就已经死了。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家庭关系造成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当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在诸如中国之类的地方,家庭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单位。

迄今,关于各个家庭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维续着僵化且往往压抑的文化期望和社会期望:父亲必须始终履行中国父亲一贯履行的职责。

孩子必须取悦父母,就像中国孩子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这些家庭纠葛有多大的助益呢?父母肩负着必须抚养孩子的期望,无论代价为何。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一味的奉献吗?这对孩子有好处吗?投身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将孩子抚养长大之后。

许多中国父母在孙辈开始出现时,又不得不接着应付另一层家庭羁绊。对于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家庭涉入,难道不应该有某种截止期限吗?

与父母一样,中国孩子们承受着必须符合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包括长大后应该负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但实际上,任何有志成为高尚人士者都应该心甘情愿地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当然,没有理由不享受家庭生活;不过,就为死亡做准备而言,应该尝试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永远记住:迟早你会死亡,带着这样的见解,试着在你游走于家庭生活之际,观察你自己。

如果那个“观察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念头和行动,家庭义务与执着对你产生的限制性就会降低。

无论你做什么,永远记住: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的死亡就在不远处;而且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是独自死去。

所以,试着利用这个“观察者”帮助你避免陷入太多棘手的、情绪化的复杂家庭问题中。

宗萨钦哲仁波切:当你马上面临死亡,该做些什么?

佛陀说过,最殊胜的正念,即记得:生命无常,死亡不可避免。如诸迹中,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想为胜。

有些人会直觉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虽然他们年轻健康,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会死,但他们可以感觉到死亡就在不远处。

有些人知道他们会死,则是因为被诊断出不治之症。除非是修行人,否则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惊慌失措,变得抑郁,失去希望。

然而,大多数修行人非但不会恐慌,反而会意识到死亡是个大好机会,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佛法修行,并且逐渐淡出填满自己世俗生活的那些无意义活动。

无论是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活,或者认为自己面前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死亡都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现实。就佛教教法而言,你越早面对它越好。

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会死亡。每天都有人死去。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临终亲人的床边。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死亡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听到自己即将死去时,一个常见的反应是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而且不公平。

潜意识里,我们会想: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是现在?我还年轻,不是九十九岁了!如果我很老,那我能明白,因为显然那是我的大限临头。

但为什么是现在?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死亡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让自己确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将死亡是绝对肯定的事情。

其次,你不是唯一必须面对死亡的人,我们大家全都不得不死,所以没什么不公平的。迈向死亡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没有人期望婴儿一出娘胎就去立一份遗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也许五十岁,或者更好的是四十岁的时候,你应该审慎思维自己在死前想要做些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试着享受你的生活,去马丘比丘或马达加斯加,或者任何你一直梦想造访的地方。对于你需要购买和拥有的东西,要实事求是。

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另一辆法拉利吗?我真的需要在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吗?提醒自己,照料昂贵的玩具和银行账户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不是快乐,当然,除非你极为喜爱慈善事业,正在计划善用自己的充裕现金。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看待自己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就好像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好好处理在家庭、朋友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或争议,现在是厘清所有误解、解开心中芥蒂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最好准备,就是过上充实的生活。享受世界上最美味的茶,要好好地泡茶并且不要用塑料杯喝茶;穿上你一直渴望穿着的衣服;读你一直想读的书。

做你一直想做的所有事情,无论那些事情是多么离谱或惹人厌。而且是现在就去做,因为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们人类热爱物质享受,而且我们人人都想要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精力囤积金钱和物品的原因。

然而,我们为图舒适安逸所做的一切,最终却全都变成无穷压力和心痛的根源。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如果你拥有金钱财产,现在就要决定在你死后如何使用它们;做好财物方面的安排,立一份遗嘱。

或许你可以把自己的世俗物品和房子留给你的孩子、侄女或表兄弟?或者捐给救豹基金会?或者捐给癌症研究?

尽量更有觉知地行动,购物时,要头脑清醒。停止购买、囤积无用之物,不要成为一个囤积一切的人。

如果你想要做规划和长期投资,做的时候要充分了知:可能这些投资回报还没到期,你就已经死了。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家庭关系造成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当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在诸如中国之类的地方,家庭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单位。

迄今,关于各个家庭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维续着僵化且往往压抑的文化期望和社会期望:父亲必须始终履行中国父亲一贯履行的职责。

孩子必须取悦父母,就像中国孩子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这些家庭纠葛有多大的助益呢?父母肩负着必须抚养孩子的期望,无论代价为何。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一味的奉献吗?这对孩子有好处吗?投身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将孩子抚养长大之后。

许多中国父母在孙辈开始出现时,又不得不接着应付另一层家庭羁绊。对于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家庭涉入,难道不应该有某种截止期限吗?

与父母一样,中国孩子们承受着必须符合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包括长大后应该负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但实际上,任何有志成为高尚人士者都应该心甘情愿地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当然,没有理由不享受家庭生活;不过,就为死亡做准备而言,应该尝试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永远记住:迟早你会死亡,带着这样的见解,试着在你游走于家庭生活之际,观察你自己。

如果那个“观察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念头和行动,家庭义务与执着对你产生的限制性就会降低。

无论你做什么,永远记住: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的死亡就在不远处;而且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是独自死去。

所以,试着利用这个“观察者”帮助你避免陷入太多棘手的、情绪化的复杂家庭问题中。 https://t.cn/R2Wx1G2

每一句佛语,其实就像无量诸佛,他们所有的话语是一样的,而且所有这些清净的如来语,都是正好能够合乎一切众生所需。这些众生正在佛法的修持当中,他们都能听到当时所最需要的,永远都能从每一句佛语当中,契入到诸佛所转的法lun中。

我们祈愿永远能够进入佛语中,能够聆听所有诸佛无量的语,思维诸佛无量的语所带来的开示,能够帮助我们众生,帮助任何一个行者断除困惑及不了解,并且能够带来究竟的、真正的认识。

----竹清嘉措仁波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说过想要的是细水长流,他也真的就是这样做的。#杨天翔[超话]#[蛋糕] #杨天翔0814生日快乐# (是一段很长的絮絮叨)难以置信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甚至都已经
  • 务必铭记历史,牢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你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你的,是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尊严换来的,粉丝就不要再洗了!我的小孩今天下午睡了四十分钟毫不意外夜
  • 经销商具有独立的经营机构,拥有商品 的所有权(买断制造商的产品 / 服务)可实行多品种经营,能够获得经营利润,经 营活动过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货商限制,与供货商责权
  • 我来喂你吃,雷欧君只要张嘴就行了!”我试探着回问:“你们为什么要等人跳下来?
  • 证到了漏尽通,那个时候,你自然妙用,但也不能诳惑于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证到了漏尽通,那个时候,你自然妙用,但也不能诳惑于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 卡司里能听出来大家都是美声出身其实演青年塞万提斯的演员唱功并不出彩,高音段气短,但拥有和大猫老师一样两米长的大长腿,那种疯癫的感觉很到位Aldonza的小姐姐其
  • )、天蝎座(不是天生的懒,而是聪明地偷懒,大男人需要聪明懒女人来治)、射手座(射手是好命懒女,能偷懒就偷懒) 推荐心理专线010-51668871,为自己、家人
  • 截至8月11日,文旅惠民消费券累计核销兑付13.6万张,承兑补贴金额达904.7万元。截至8月11日,文旅惠民消费券累计核销兑付13.6万张,承兑补贴金额达90
  • 其中汽油车型为3.5T发动机,匹配10挡自动变速箱和四驱系统,提供GX、AX、VX、GR Sport以及ZX车型,对应起售价510万、550万、630万、770
  • 继1988后第二喜欢的电视剧,也是唯一会二刷的偶像剧#原来我很爱你# 。吴亦凡大概是娱乐圈有史以来,唯一一个QJF,之前的强硬和声明,如今不过是一场笑话,他倒是
  • #央视评艺人必须知荣辱#七夕了,别人秀恩爱,我塌房[微笑]张哲瀚道歉了,但是原谅你的人不应该是广大的网友俗称键盘手[微笑]如果说非要求一个批评和原谅的话,麻烦去
  • 1 和我的716告别,昨天和我的导师说再见2 那几个大男孩给我拍的晚霞,总是一边笑我一边永远让着我3 收拾要寄的东西,同门一下子都带走给我寄4 5 6 和姐
  •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 【#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系幼儿教师#】#南京一幼儿教师确诊新冠#据“健康南京”微信号消息,根据江苏省卫健委8月13日发布,2021年8月12日0-24时,南京市
  • 」还好母亲有在修行,一直包容,不管弟弟对她有多少不满或误会,母亲总是一样面对微笑,就当前世或前几世欠弟弟的,本世再相遇一定要圆满,不要留到下辈子又要六道轮迴,这
  • 他还说:一个比较直接,一个是不那么直接,如果两个保护欲比较强的人在一起会很危险~麦姐对他说喜欢就不要 ​【每日大瓜0009】瞌睡爱豆好看是好看,但跟其他爱豆比也
  • 慢品的人生,才有最愉悦的滋味,低眉的姿态,才见人生的美好。摄影: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Mifengstudio&弥风道德情操见人格
  • ”男人:“我不想崩溃的啊! 回家的路上听歌,遇见➕稻香两连击,真的挺感触的,孤身闯荡这么多年,也有点想有个着落了。
  • 感谢我大哥 承包了我今年的护肤品和穿的 227天不见 大哥处处为我着想 无时无刻把我放在心上 每天第一个发消息给我 很忙或者训练休息的时候 只要得空都要发消息打
  • [蛋糕]记录24岁的第一天~这是最忙碌的一个生日,在中药房吃了一天灰收药,晚上还得听讲座…但是也是我最开心的一个生日~最幸运的是在23岁的时候遇到了我滴涛儿,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