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今天看完了#《龙珠超:超级英雄》
龙珠算是我看的最多的日漫了,上一部剧场版还不错,所以对这一部也很期待。这部剧主要是短笛和孙悟饭的剧情,在两人对抗红沙鲁的过程中都解锁了新形态,但红沙鲁却没有新形态,给我的感觉就是换色的巨大化的盗版沙鲁,没有初代沙鲁有反派魅力。整体看下来感觉没上部剧场版精彩,短笛和孙悟饭的新形态倒是不错,但卡卡罗特和贝吉塔的剧情很少,没有超蓝也没有自在极意功,总感觉缺点什么。电影画风还行,但个人更喜欢上一部的画风。

脉望 ● 卷之三(5)


《金刚经》四句偈者,世尊度脱法界群生之玄机也。若复有人一念不生,万缘透脱,堂堂显露,正体昭然,滟滟金波,妙如满月,是为证到第一句。剥地一破,观空忽空,起灭不停,一截截断,孤迥卓绝,千圣不携,是为证到第二句。六根互用,二事双融,妙合一真,心心出碍,顶门具眼,彻入重关,是为证到第三句。天地以我为先,万物以我为始,真空寂照,大佛为身,出有入无,圆通自在,是为妙入第四句;乃曰“离四句,绝百非”,此大佛最上一乘之妙。若向一句荐得,是人亲面本来面目,堪与初学为师。又向二句洞彻,是人打破祖师关捩,堪与久参为师。又向三句上妙入重关,无中生有,则临济三玄,云门三句,一时俱透,是人必能超乎造化、器数、死生之外。又于四句而妙入之,此来去自由者也,境界无尽,受用无尽,妙用无尽。佛法以第四句为主,众生以四节顺行而入之,方证大佛境界。(后世黄龙三关,石霜五去,玄沙三纸,黄峰弟兄十字圆悟,举一明三,皆一脉也。以语句之句会之者,相去万里矣。)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尸居而龙见也;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渊默而雷声也。修行之工,孰能外此?(先文肃公,堂名见晓,楼名闻和,志所业也。)

达摩首传如来正脉,端居长终,塔于熊耳,则遍性寂然,皆为研空之归可也,胡为翩翩只履,复示以不断灭,何哉?然则以一性全空言禅,以死后阴寂言佛,谓之谤大般若。何者?如来正脉以无相为宗,妙有为用。自宗言之,则亘古亘今,自然无相。自用言之,则随机普现,妙应无方。佛法以大智文殊为佛之空宗,以主性。以大行普贤为佛之妙用,以主命。体用交参,空玄混合为一佛道,此如来密意也。《华严》大经,始终具明斯义。以东方表命,以西方表性。虽寻常教意,犹以满月界于束,日轮观于西。卯中以月,酉中以日,参而互也。《法华》特为命宗设,故世尊放光,照东方世界,而它方不兴焉。此可以默会一经之旨矣。

懦书云:“屏气似不息。”佛书云:“反闻闻自性。”合而观之,为吾日用。

《圆觉经》云“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者,盖言冥目冥心,一刹那顷,静即安住圣境耳。

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次章“载营魄抱一”,诸解欠通。唐玄宗云:“朕承圣训,覃思玄宗,顷改《道德经》 载 字为 哉 ,仍属上句。”又箕笔云:“功成名遂身退,天载之道。”误置“载”字于下,乃誊写之讹也。又或人解《老》云:“道果成遂之时,舊身视如粪土,新成舊毁,自然之理。身且无用,彼持盈揣锐,金玉富贵,皆为身谋也,复何用哉? 退 字乃蝉蜕之 蜕 。若曰 待功成名遂而后身退 ,是教人以贪,恐非老氏之本旨也。”

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经为用。”夫腑脏肢体,百骸九窍,名虽为人,而实隔碍不相通,用之不可并。其倚以为用者,乃其中虚耳。如耳目口鼻,是谁主之?酸咸苦涩
,是谁辨之?手足运动,是谁使之?万化出人,是谁司之?如傀儡之有提挈,大海之有沃焦,能识此则无用之用明矣。(当场提傀儡,妙在握机人。玄关者,至妙之机关也。)

老子云:“有天下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天下始,即无名天地之始。天下母,即有名万物之母(则身中有定处也)。盖得其母,即常无以观妙。知其子,即常有以观徼。观徼之后,又当守母子母元不离也。(从有入无,子还其母。)

耳目口鼻,七窍也。七窍内观为七返,连下二窍,俱返为九还,可补金火之论。

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又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观后篇壶子云:“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可见机即息也。

《心印经》注云:“心凝曰神,神静曰性,三者本一,分于动静妙用间耳。”

《楞严》注云:“心之与性,乃体用互称也。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如镜之光,故曰圆妙明心。性则即明而妙,凝然湛寂,如镜之体,故曰宝明妙性。”解心、性二字极分晓。

又《楞严》注云:“缘尘分别之性,则破云有还。缘尘能见之性,则示云不还。如遍观此会圣众,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此即见精也。第二月也,即能见之性,不还者也。又如汝于识中次第标指,此即缘尘分别者也。第二月固非真月,然因捏目而成,其实一体。非若水月之端,有二相例。见精明元,虽非妙精明心,而此见元,亦自妙心而出。”(弟入舍藏识极微细,《楞严》目之为识精。)始则五蕴皆空,终则六根互用。《楞严》之义尽此二句。(寒时结水成冰,暖时释冰成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故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把自己藏在森林里的神秘校园 去遇见它的路上 也是妙不可言的 前一秒车还在市区 下一秒就驶入森林 每到下坡的时候 不知是有意无意 公交车司机都会玩一次漂移
  • !那时想着十年难去,便等二十年,二十年后,我总归是有能力去了吧,到了那,对着长白,说声:小哥我来了。
  • 还有杨新鸣老师,拿下了一个那么虚又那么实的奇葩角色,与此前他塑造的《好家伙》的青山、《我不是药神》里的神父,鼎足而三。不是他这个人留不住剧粉当剧粉因为角色想了解
  • 或回应下味蕾的需求,挤上番茄酱、沙拉酱,色味俱佳的紫菜包饭就制作完成啦。吃惯了店内或街头的成品紫菜包饭,你有没有想过和孩子一起动手,卷一份健康包饭,享受一段亲子
  • 月亮被乌云挡住了她早就懂,但这次月亮是被还能看见月亮的乌云挡住,就有脏脏的说法出来了[污] “你是如何察觉到时间在一天一天流逝的?”每天的云是不同的,但这并不能
  • 焙茶的香在口腔里完完全全散发出来了3️⃣4️⃣都是我简单的快乐,我永远爱熊仔饼[求關注]5️⃣今天下了课就去买m记,但是买了麦乐鸡回到家才发现没有给我酱[跪了]
  • 自古就有“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之说,人们现在赏花,更是神重于形。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
  • 绝非是因为我们是职业缝制选手,而是要让每一位信任我的少女,收放自如,越买越舒心,14年至今,一步一重天,徒手buff近万名顾客的购物体验,让你们气场感爆棚,真实
  • 当然这次比赛也不是两队第一次对打了,往常赢到最后的貌似都是斯图特,可见两队的实力差还是比较明显的哦.当前斯图加特虽然只是排名联赛第7,但是目前一个胜场就有可能使
  • ”女人边哭边说:我哭的不是这个,我难过的是,我已经三十几岁了还为一碗粥斤#天气既天意# 斤计较吵起来,这根本不是我要的人生! 我什么时候才能不过这种日子!“顿时
  • 入米妃啦,一次性批发❶⓿⓿包实体店一个月都没这个销量吧,在米菲里面是分分钟钟的事,这就是新零售的魅力,也是我看中的模式欢迎97年的宝妈加入我们,她还有个品牌的,
  • 超级美腻,不是那种苦的款,很好喝!还有第二种更简单的做法在最后煮面完成加少许牛奶收汁,这样汤的味道会更厚重有层次感三养火鸡面——火鸡面+番茄酱+老干妈+芝士+香
  • #你好刘海宽# 我现在真心觉得[微笑]『未知全貌 不予置评』这句话当真是应该成为所有网上冲浪者刻在脑门上的座右铭‼️‼️你是有多了解他❓就可以凭借着捕风捉影的信
  • 明天辞职[嘿哈]遇上行长更换网点的时期,和三个领导轮番谈完话我终于能走了,感恩放过[嘿哈]其实隐约能感觉到身边多数同事都有一颗躁动想离职的心,迫于各种压力一直在
  • 相识这么多年,喜欢你也是很多年了,说不喜欢你也是说过很多次,但是真的没办法放下,我明白很多东西不一定有回音,很多事不一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喜欢你。天天讨好你
  • ​因为​吃‎过‎才知​道太好吃​啦​上​次‎卖饼干‎ ​回购​率‎是‎百‎分之‎80​ 现在还​有顾客​买​ ​每​次​卖‎零​食​什​么的 ‎一‎定就是我自己
  • 甚至羡慕到想哭[可怜]看她们在淡淡的生活里晒出自己的日常时,我的心似乎有一丝感伤,这些别人的生活细节却变成了我的渴求和奢望。可回到现实,自己最近的爱情观是:我的
  • 连续余干 乐平开两场会刚刚到家 真的很累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就别再想七想八了懂你的人自然会心疼你不懂 你也无力改变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还是努力做个阳光☀️
  • #秦霄贤[超话]##秦霄贤[超话]#就还是随便说说吧(纯属个人言论,不喜勿喷)☀听说你一晚没睡,其实也不知道可以说些什么,但是还是想跟你说点什么,那就灌点心灵鸡
  • 不管我是怎样的自暴自弃 我从没对我说过一句的重话,只能说如果换过来,我是真的不能做到你这样的,你这大半辈子都是在为了我们而活,从没好好的为了自己过过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