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第一人,庄子如何实现自由!】

庄子指出,人类达到“自得”或“自由”有两种途径:一是追求本根、绝对,也就是回复到人类最初的起源上,“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不知从何时起,“初心”一词成了这个浮躁忙碌的世界中的流行词。人们疲惫了,迷惘了,不自由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时候,想到了“初心”,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最开始的目标是什么,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安分的心便会得到片刻的安宁。然而“初心”到底是什么?

庄子可谓追逐“自由”第一人,他的名篇《逍遥游》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初心”。为什么庄子能够达到“始于玄冥,反于大通”逍遥而游的境界,因为他才真正懂得,“初心”不是“有”,而是“无”。

《逍遥游》的核心 一个“无”字

《逍遥游》这一篇,事理线索比较简单,叙述也有率意重复处。开篇就讲鲲鹏的寓言,中间穿插《齐谐》的记载,又对应讲蜩与鷽鸠的寓言,穿插汤问棘的故事。接下讲列子、许由、连叔与接舆、惠子与庄子的故事或议论。全篇行文宏放恣纵,主要思想则归结为一句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无”,此篇所论无疑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而发挥,张松辉先生在《庄子考辨》中写道:“庄子写大鹏、小鸟并非在讨论自由不自由的问题”,而是在讨论“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主旨”,是非常正确的。

“逍遥”一词为庄子所创

“逍遥游”三字,为庄子所创。“逍遥”是一叠韵复合词,又写作“消摇”。

“游”字又写作“遊”。今本《庄子》通作“逍遥遊”,三字均从“辵”旁,使这一篇题更加整齐传神。

牟宗三先生概括说,老子之道为实有形态,而庄子则纯为境界形态,“如洒脱、自在、无待、逍遥这些形容词,这种形而上学因为从主观讲,不从存在上讲,所以我给它个名词叫‘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中国哲学十九讲》)。此语道出了庄子的特点。

庄子笔下的“逍遥”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

“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

“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逍遥,无为也。”(《天运》)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达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其他说到“游”的地方更多。

“逍遥”是无为、自得的意思,古语“自得”大致类似现代汉语所说的“自由”。蒋锡昌先生说:“总括可知‘逍遥’二字,乃无为、闲适、往来自由之貌,所以形容‘游’字者。”(《庄子哲学》)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庄子指出,人类达到“自得”或“自由”有两种途径:一是追求本根、绝对,也就是回复到人类最初的起源上,“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二是安于现状,接受现实,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不介入人为,不显露个性,“安时处顺”、“与世同波”。由上述引文来看,庄子是更注重追求本根、无为的含义。锺泰云:“《外篇》‘消摇,无为也’,此谓无为则得消摇,非以消摇即是无为也。”

获得自由途径,在于正确看待大小

在《逍遥游》篇中,庄子举出鲲鹏与蜩、鷽鸠和斥鷃,冥灵、大椿和朝菌、蟪蛄的对比,提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称之为“小大之辨”,这可以说是庄子书中最初步的一个概念。

庄子提出“小大之辩”的问题加以讨论。小的事物在量上不如大的事物,比如斥鷃“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不如鲲鹏的“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就不如冥灵的“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以及大椿的“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然而,数量上占有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感受的也越多,是否就更加自由?用今人的话说,是否应当追求更多、更大、更强?

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中国的传统并不是单纯追求更多、更大、更强,而是贵于自省。自己确实努力了,那么成败反而可以放在第二位。数量上的占有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从内在之中建立依据。

无为,或者说不介入人为,又何来更多、更大、更强呢?

大多数人都在“比较”中获得生存的意义。“小大之辩”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现象,是最初提出的人生问题,但它刚一提出,就被否定了。思想通过自我否定而得到超越。

支道林《逍遥论》最与庄子心合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此向、郭之注所未尽。”

支道林是否定鹏、鷃,而只肯定至人的。向、郭强调鹏、鷃各自依循本性,尽其本分;而支道林强调鹏、鷃各有局限,均偏离根本。人真的能随便顺应其本性吗?那么桀纣的残暴是否就可因为顺应本性而无可厚非了呢?庄子的思想从根本上是否认“小大之辩”的,把有化为无,追寻万物的原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通过比较大与小,得与失。

金钱就是道,用道的手掌玩耍金钱;
玩耍金钱,就不会被金钱玩耍。

金钱是助长人生喜乐的要素,
但不要因它带来痛苦。

倘若因钱带来痛苦,
那钱就是道在以痛苦的声音唤你觉醒呢。

钱就是道

在世间,有哪几样东西更接近道的品质?钱和水。

山涧中流淌的水,哪儿低洼往哪里去。在那低洼中,哪株植物最干渴,它就流向哪里,它利润万物而没有它自己。

钱呢?钱也是这样,它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它时刻不停息它自己,像水一样,谁最需要它就流向哪里。

水的过程是流动,钱的生命就是不断地出去,再出去。

当它被花的时刻,它成为它自己;一旦它停止下来,它变得不再是它。这和道一样,在这儿又在那儿,总是被最需要的人看见。

金钱犹如魔术师的道具,拥有它能够变现出其他的玩具。

钱能够生出另外的东西,犹如道能够变现出万物一样。有钱能够买到世上的很多东西,把别人手中的宝贝变现到你手中。

钱从一个人那里到另一个人那里,然后再到另外的人那里,它一路上不停地变现其他的物件,犹如河流中的水从这块石头经过那块石头,然后再绕过另一块石头,不断地变化中不同的浪花和歌唱。

钱就是道,因为钱具备道的灵魂。

世上没有人真的需要钱
觉悟的人知道,世上没有人真的需要钱,人们需要钱仅是需要其他东西的一个借口。

倘若你能直接拥有你想要的,钱这种存在可以被直接跳过。

钱是一座桥,它其实只是念头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圣人觉察自己的念头,所以,他可以不需要钱。

当心没有一个地方要走,钱变得一点也不重要;当没有一个人从那座桥上经过,那桥将变成废桥。

圣人不需要非得走某一条路,因为他可以搬动自己的心。圣人是唯一一个不需要金钱就可以过日子的人。

通常一个圣人看起来很淡泊,我们通常说他很清高,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个圣人既不是淡泊的,也不是清高的。

过“钱”这座桥呢?一个不需要钱的人,钱在那里被忘却了。

它根本就不存在。圣人的心里没有金钱的念头,所以不存在淡泊,也不存在清高的故事。

一个圣人就是钱本身他被众生花出去
圣人就是道本身了,所以他不需要任何道来载他以行。他像流水一样地生活,像钱一样地被众生花出去。一个圣人非常值钱,因为他就是钱本身。

金钱是头脑的货币,但圣人是心灵的货币。在头脑层面,人们需要金钱;在心灵层面,人们需要圣人。

人们需要金钱,是因为他们手头贫穷;人们需要圣人,是因为他们自觉心灵贫穷。

而实质这都是幻象。

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贫穷的,倘若了解真相,人人都是富翁,他的富有和老天齐等。

没有一个你缺这缺那的故事,就在当下,你正经验着自我的富有和圆满呢。贫穷永远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当你觉悟真相,你会发现你一直拥有你该拥有的,一点点也不曾缺少。

当金钱的“贫乏”正是你此刻该有的时候,你被“满足”了——你因为拥有“贫穷”而拥有了“富裕”,你正在享受你生命中该享受的呢。

人们总是以为“有”才是有,但有几个人曾认为“空”也是有?认识到“空”也是有的人,将变得不得了,因为那“空”会源源不断地变出“有”。

圣人视天地万物都是钱
圣人没有获得的需要,也不担心会失去什么的可能。

他甚至连下一顿饭吃什么都不去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下一顿没饭吃。

事实上,当下一顿饭该吃的时候,他吃上了,时间不早也不晚,量不多也不少,正好满足了他的需要。

圣人们不需要钱,但他看到过的钱比谁都多。

他视天地万物一切都是钱——一切都是流过他身边的钱。

他在钱的世界里行走,但他从不携带一分钱。

他是个贫穷的富人,他携带的东西比乞丐还少,但他拥有的东西比国王还多。

一个圣人生活在“有”的“空”中,他穿过墙壁像穿过门一样容易,所以他的眼里就根本没有墙壁了。他走在无物的世界里,他毫无障碍地生活。

要了解一个圣人,必须是另一个圣人。

否则,圣人就是你眼中的怪人。“圣人”和“怪人”有什么差别?圣人们生活在他的心中,怪人们生活在他的头脑里。

你想了解圣人们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的吗?除了透过经典以外,你还可以去了解你的心。

一旦你能够深入和抵达你的心,那么你就了解了圣人;因为那时你正是圣人。

金钱是神通的化身
圣人们如何看待金钱?
……金钱遍地都是。

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样样都是金钱,圣人们生活在钱的世界——钱就是道——他生活在道的世界。

生活在真相中,没有人是需要钱的,钱只是一个还在幻象中、那心还没有见证圆满的人所见的“神通”而已。

金钱是神通的化身。一个在修行中渴望神通的人,和一个在世俗中渴望金钱的人是一样的,那都是迷惑者的象征。

你觉得自己需要金钱吗?你觉得自己需要神通吗?这“需要”说明你还没有见证真相呢。

你还生活在幻象当中,你还在幻象生灭的生死苦恼当中。

无论在头脑的世界依靠金钱,还是在心灵的世界依靠神通,都不能真正地解决你的苦恼,获得你的安宁……真正彻底全然的解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了悟真相,识破所有的幻象。

你想真正地自在解脱吗?金钱和神通都帮不了你,你唯一的方式就是去悟道。一旦堪破世上困苦为心作,便能当下圆满。

金钱就是道用道的手掌玩耍金钱

在世间,做事业是一个幻象游戏,赚钱是一种游戏的规则。

金钱串起了幻象运作之花,犹如一根藤串起了一棵藤树的叶和花。

在世间游弋,不要迷失其中,创造痛苦,犹如在池塘里玩水,不要被水淹了自己一样。

金钱就是道,用道的手掌玩耍金钱;玩耍金钱,就不会被金钱玩耍。

金钱是助长人生喜乐的要素,但不要因它带来痛苦。

倘若因钱带来痛苦,那钱就是道在以痛苦的声音唤你觉醒呢。

来倾听金钱与你的心碰撞所发出的声音——从你所认为的贫乏和你所需要的那一笔钱中觉悟,实现超越金钱之上的自由。

倘若你因为“钱”这个东西,能够实现没有钱也能获得的自由,那么那个“缺钱”之钱,将发挥比钱本身还大的价值。

请从钱上觉悟:

钱就是道,道也是钱——道比所有的钱更值钱。

荣格说我们要通过自省,观察出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我们的,是通过教育、文化或多或少强加给我们的 (其中包括对社会、对我们自己的看法)。这些观念会限制,甚至扼杀真正的自我,从而导致我们心情低落,痛苦不堪。从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切割”,换言之,就是摆脱羁绊。

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结婚,所以很痛苦,这是为什么?就是所处社会长久以来的文化教育告诉你,到了这个点了,你还不结婚看你怎么办?谁规定了这个点儿不结婚就低人一等了呢?没有人做这样的规定,但是我们大家被融入进去了;还有人说“考研考不上很痛苦”,但作为活到五六十岁的人去讲,会觉得考不考对人生影响没有那么大,到很多小孩觉得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周围人都在考。

而这些想法都是一种惯性,陷入“集体无意识”。我们生活中有大量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而如果你能够觉醒,你能够走自己的道路 (我也有我的选择,我有我的人生,我不在乎你们怎么说,我跟你们不一样) ,这就是荣格所说的“个性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35-50岁左右(人才有可能突然反思这一切,当然也有人早于这个年龄段,也有人一生都不会经历)。

脱去集体无意识,想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但我想过更从容的生活,都不丢脸。你可以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可以做一个从容快乐的人、做一个像竹林七贤那样的人,随便你,都可以。

我们很多的烦恼痛苦都来自于外在的束缚,而这个方法就是“自我反省,自我观察”。有人通过自我观察发觉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不断反思不断反思,找到源头是来自见成功的严苛爸爸的束缚,总是对他说你不错很努力,但你永远不可能超过我。成了一个魔咒,讨好他爸爸的行为投射在社会上。摆脱舒服靠别人是没有用的,必须自己反思、自己内观、自己往前找,噢,原来我是被这个观念牢牢控制了。


探寻内在的自由。当一个人受到束缚,一定是欲望的方向出现了问题。他之所以感到难过、不幸与无力,是因为将欲望寄托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事物上,这些事物只会损耗他的能量。

事实上只有获得内心的自由,才能将悲伤和消极的快乐转化为积极的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压抑,而是要分辨什么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有害,最终将欲望引向能够提升我们自身能力的方向。

快乐是我们的成长,如果你觉得非要得到什么学位,非要得到某样东西你才能快乐,那是因为你找了一个错误的对象。那个岗位并不能决定你是不是优秀,不能决定你的个性是不是得到了成长。找错了,就会非常痛苦,因为你总想要那个东西。

2⃣️ 敞开心扉。无私的爱和友谊(philia)、复联。即: 我们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同时帮助他人成就自我,以此来获得快乐。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什么感情,都会变得虚无缥缈,或黯然失色。

一个人刻意的逢迎拍马有自己的目的,是没法给人带来philia的,因为你是有目标的。一段认真的感情与功利主义毫无关系,绝不是我在职场、物质方面有求于你(当然,并不是说真正的友谊必须与利益绝缘。真正的友谊不是奔着利益而去的,但不代表它不能够有利益。朋友可以在工作在对我们有帮助,但一旦他们无法再满足我们需要,比如退休/换工作,我们的友谊不会因此收到影响)。

「philia」是没有过多的企图,没有太多的控制,我就是纯然的友谊和爱。激情之爱永远隐含着失望的风险,核心原因是存在太多幻想与心里投射,等到荷尔蒙减少,突然发现对方不是,投射没有了,甚至带来仇恨。一个没有找到自我的人,对你说我真的真的很爱你,你一定要小心,因为ta的人格没有完善成熟,ta讲的很有可能是内心当中的期待,ta以为爱你,当ta从你这感受到失望的时候,ta会转而为恨。

要得到「philia」我们需要找到奉献的快乐,我不控制你,你快乐我就很高兴。当我们赠予他人快乐的时候,快乐是成倍增加的。除此以外,还要学会热爱大自然、生灵。我们能够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爱花草树木,我们获得philia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这就是敞开心扉,与他人产生连接。你越是能够做自己,反而越是能够获得敞开心扉爱的能力。

最终会发觉快乐与外界无关,无论什么都无法使其枯竭。
▁▁▁▁▁▁▁

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快感」是当我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的时候,① 但所有的快感都无法持久(饭吃饱了一次,一辈子就不需再吃了)。② 如果过度的满足快感,长期就有害(如过度吃得太多、沉迷游戏…长期就有害)。

圣奥古斯丁说「幸福」就是继续追寻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比如结婚很多年你厌烦了,肯定会痛苦,但如果能继续感受到这份感情带给你的美好,珍惜这份生活,这就是智慧。

如果我们把所有关于「幸福」的要素全从外部获得(如果没有这个人我没法幸福、如果没有这个房子我没法幸福)。你过得好不好其实和你住在哪里关系不大,关键是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内心是喜悦的,安然的,那在哪里你都能养老。当我们学会从自身发出一股快乐,这是我们内在智慧的反映。

「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是对一件事情强烈的身心感受。但不一样的是,快乐不可捉摸、超乎常理。快感很容易寻找,你需要吃饭穿得暖,做了就满足了。快乐不一样,比如当你心情极差的时候,就算吃了一顿很好的饭,你心底还是不高兴。

快乐是一个由小及大,获得圆满的过程(每当我们成长、进步、在本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就会感到快乐)。生命的完善会带来快乐,快乐纯粹是内在感受,是可以依靠的生命力量,前提是你要了解、接纳生命的一切。几个方法有助于我们快乐:
1⃣️ 专注。有没有觉得在旅游景点感受不到快乐?因为第一反应是拍个照赶紧走,没有专注。

2⃣️ 参与。有人做义工,照顾一位濒死老人,两人语言不通,只是握着老人的手温和的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老人也回着他听不懂的话,并流下了两行热泪,那时这个人由心而外的发出一股热流,他觉得参与进去了。

3⃣️ 冥想。就是冷眼旁观,却不深陷其中。坐姿无所谓,只是看着自己一个一念头起来,你只看着它们,不用跟着它们走。其实,就是保持"正念"。

4⃣️ 自信与敞开心扉。 一个人如果在外部世界受到伤害,第一反应肯定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以后我再也不XX)。当你封闭心灵后,你可以对一切免疫,但其中也包括快乐。封闭状态的背后是不自信,是自我保护。

对自己内在有信心,然后敞开心扉,愿意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不用怕受到伤害(因为有时候"伤害"只是我们内心的解读,大多数我们只是感觉不好,所谓"被欺负"只是你定义出来的,越是封闭心扉,越是感受到被人欺负被人排斥)。

5⃣️ 善意。大家觉得生活中我们没有很多快乐,事实上只是我们丧失了能够好好快乐的机会。如果你看到别人成功、得到,你内心都是嫉妒,烦恼为什么不是我,那你天天看到的都是坏消息。但如果你能有点"随喜"的心情,这两人久别重逢,我都跟着流眼泪;这人终于做成一件事,我也替他感到高兴,你就能到处找到快乐。,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攀比和嫉妒会滋生更多的不幸。

6⃣️ 无偿。摆脱功利的思想,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生发出一个价格的时候,不快乐。但如果能够率性一些,这件事我喜欢,觉得挺有意思,跟钱不钱的没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开始干慈善后,就停不下来。

7⃣️ 感恩。你随便生一次病试试看,有个人得了一场大病,痊愈后觉得只要能够好好的走路、说话、呼吸比什么都强。我们平常对自己不牙疼是不会感恩的,觉得那是"应该的"。实际上良好的身体状况那是很稀缺的,你今天不牙疼,不胃疼,不发烧,你应该高兴。感恩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这不是心灵鸡汤,它是能够有效提高你幸福快乐的方法。你拥有一个东西时你不珍惜,总看自己没有的东西,你不就是烦恼重重么?所以,会不会生活,高不高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8⃣️ 坚持。如果你做一件事,经过了努力获得了成功,和你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是不一样的。

9⃣️ 放手与接受。你只负责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能影响的事想都不要想。有人觉得这不是和"坚持"矛盾了么?这件事坚持下去到底能不能改变,不知道,所以生命就是那么复杂。"坚持"的是做事,"放手"的是心情,这就是孔子的境界“能做官努力做官,做不了官毫不留恋。",对于他来说,内心当中并没有执着,但在外部上尽人事,然后听天命(不是躺平,是尽人事后,内心当中一丝不挂)。

✳️ 但是以上的快乐方法都是短暂的,因为你每次都要努力,你每次都要做些事儿。那么更长久的快乐是哪两条道路呢?
1⃣️ 做自己的快乐。①不再依赖外部的东西,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释放的快乐);② 向他人敞开心扉,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融入的快乐)。

「做自己」,并不等于认同自己的所有欲望。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不为自己负责任,这不叫真实的自己,只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一些欲望而已。

学会和平的沟通、协调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情绪,这都是「做自己」的一部分。

学会做真实的自己。即: ⭕不要尝试控制别人,也不要控制自己,更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的意志所绑架。这时,就要求一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米成为香饽饽,“A股+港股”两地受追捧!
  • 我用压岁钱,买爸爸一天的陪伴……
  • 张彬彬:“离镜”太妖太渣男,完全不符合我的审美和爱情观
  • 小哥假装刮坏老爸爱车,老爸手撕T恤秒变绿巨人,身材完爆小鲜肉!
  • 易烊千玺中戏复试内场 穿灰色卫衣等待考试被验脸
  • 赛琳娜为比伯策划生日惊喜还同居?辟谣后比伯内裤外露惹争议
  • 300元房间卖老客户380元?大数据背后的道德沦丧
  • 柴犬汤圆
  • 济南艺考生遗失准考证被车主敲诈 嫌疑人被拘留7日
  • 【詹皇浓眉哥荣膺2月最佳球员 哈登获得提名】
  • 马云黑龙江遇大雪,向执勤交警致谢并主动合影
  • 第一批90后,已经有人成985高校副院长了
  • 每日新闻|结婚为啥那么难?北京的彩礼要20万加一套房
  • 【电影彩蛋】《复联2》你真的看懂了吗?影片隐藏内容大揭秘!
  • 惊呆!丈夫竟然逼妻子打掉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看完好心酸!丨无奈
  • 美国女子痴迷粉红色36年 所有东西甚至喝的都是粉红色
  • 小二姐claire说的量子纠缠 施一公是怎么解释的?
  • 陈奕迅徐濠萦||就算不是K歌之王,也要给你稳稳的幸福!
  • 尔康大战紫薇,谁是今天的“皇阿玛”?丨凤凰评论
  • 张韶涵和范玮琪的“世纪恩怨”,解不开心结的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