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巡礼# 【“高”掌远跖 万象更新——走进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大量分子相互交融时,神奇的一幕就可能发生。通过调控催化聚合的条件,小分子丁烯—1变成了“塑料黄金”聚丁烯—1材料,可以广泛用于管材和薄膜制作。

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无数纷繁复杂的物质材料,如果以材料的变迁看社会文明的发展,不难发现,以塑料、橡胶与合成纤维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从20世纪就在这个世界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发祥地,这里的科研人员立足前沿,探究新聚合物的性能表征,不断将“长链分子”变成日常材料。

“实验室成立30余年以来,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发展自身学科。基础研究学科发展是实验室之本,最终目的是不断推出具有产业化能力的核心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我们始终要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这件事,从而把握高分子科学发展态势。”长春应化所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王利祥表示。

新布局:应需求而变

事实上,从1920年高分子的概念提出开始,高分子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不过100年的发展历程,但重要性却非同寻常。

“没有橡胶就没有国防。”在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都把橡胶视为战略物资。1949年,世界合成橡胶的年产量已达60万吨,而新中国的产量几乎为零。

为了尽快掌握合成橡胶技术,长春应化所肩负使命,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1950年12月28日,在长春应化所的中间工厂,20公斤生胶(氯丁橡胶)成功产出,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诞生。

从合成橡胶开始,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不断推动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1989年,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化所建立的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成立,此为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

从那时起,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便开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断促进高分子科学的人才流动和学科交叉渗透。

由于1995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化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学6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扩充“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总公司高分子化学联合开放实验室”,重新组建成“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开放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跨越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让实验室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实验室工作已有30个年头的王利祥告诉《中国科学报》,重新组建后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学科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高分子化学的部分融入高分子物理中。研究方向的拓展使得实验室在高分子学科上的布局更加完善。

“自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两条腿走路’的特色,同时也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凝聚出研究方向。”王利祥表示。

在学科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5次在“国家化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已成为体现我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研究水平的突出代表之一。“协同攻关国家重大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春应化所副所长逯乐慧道出其中奥秘。

围绕特色研究所的建设,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针对吉林省地方的研究特色,开展了玉米后端材料加工、秸秆高值化利用、高性能农膜等多项工作,这也是国家布局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复杂体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化,高技术研究面向国家需求”的学术传统和战略定位,力争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等领域创造出标志性成果。

新战场:让知识转为生产力

高分子材料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是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而这一点,始终贯穿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门永锋表示,实验室有义务做好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研究,虽然当前生产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但整个高分子工业中占主导的还是聚烯烃材料,实验室也正在布局相关研究,把握好“半壁江山”。

“实验室从基础研究出发,解决产业中的关键问题。例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产业发展关联非常密切,我们将高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与山东威高集团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合作,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门永锋介绍。

以静脉留置针为例,这是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接近人体温度时软化,可随着血管弯曲,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但是之前这种材料被国外垄断,套管也只能依靠进口。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威高集团的努力下,研发的新材料和产品不但具有国外同类产品的所有性能,而且还增加了抗菌、抗感染功能。

此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化工巨头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由门永锋领衔组织实验室聚烯烃研究链条上的主要课题组,共同承担聚烯烃结构与性能方向的攻关任务。这是2018年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与中国科研机构的最大合作项目。

为何这个项目会落地该实验室?“因为全世界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找不到像我们这样的团队,可以从聚烯烃链结构出发,形成完整的研究链条。”门永锋语气中透出自豪。

在研究与产业化之间,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长春应化所科技处副处长胡士奇表示,科研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推动科研人员向产业化发展。“我们对经费不足的课题组进行改革,将它们并到上下游关联的课题组。同时引导课题组自己布局方向进行攻关。这个方向如果是对的,我们就鼓励科研人员一直向这个方向攻关。”

“在30余年的科研过程中,我认为无论研究哪个方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紧密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双轮驱动模式,构成了实验室发展的文化。”王利祥总结说。

新改革: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

在人才竞争中,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身处其中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但在人才流动中,实验室也摸索出了巩固科研队伍的新办法。

逯乐慧告诉《中国科学报》,长春应化所经过分析发现,不少青年科研人员在子女到了上学年龄时,会选择到南方或者师范院校工作。

针对这一痛点,长春应化所对症下药。“我们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积极配合,在研究所附近的小学争取到了一定的入学名额;同时积极向省里申请人才政策,帮助骨干人才提高待遇、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此外,针对青年人才发展,研究所拨出经费,设立协同创新项目,鼓励他们参与。”逯乐慧介绍。

除了研究所的政策,为了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18年开始,设立了两项为期1年的火花课题,帮助青年人才成长。

实验室青年科研人员陈全的工作主要聚焦在具有可逆相互作用的高分子体系的流变学研究上,这个方向相对“小众”,但实验室在分析测试平台划出独立区域建立的流变学实验室,整合了课题组和实验室的多台流变测试仪器,为他的课题组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

“实验室的科研评价不是量化的‘唯论文’,实验室对青年人才最大的帮助就是学科齐全,有许多老一代、中生代科学家,我希望年轻人能从‘无名’的学者成长为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优秀学者。”门永锋说。

此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推动国际合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自2015年起,门永锋课题组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高分子多学科中心的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Phil Coates团队深度合作,在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的支持下,互派科研团队骨干开展合作研究。“我们在高分子加工物理,特别是高分子固态模拉加工领域进行了优势互补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Coates因与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及长春应化所等机构合作,还荣获了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门永锋说。

从新中国第一代合成橡胶到中国第一条能开工生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线,从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输注器械到单一高分子白光材料,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造了高分子领域的无数“第一”。面对新需求,在这30余年中,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强调改革创新,于变化中寻找新突破。

面向未来,门永锋一直在构思如何更好地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我希望重点实验室保持传承,真正形成多个能打硬仗的团队,为国家高分子科学建设和高分子工程应用作出更多支撑和贡献。”门永锋说。https://t.cn/A6bnKtOh

【为有源头活水来——榆林引黄记】初秋的神木市郭家塔村,一辆辆工程车在山峦沟壑间穿梭作业,总库容9870万立方米的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调蓄水库正在紧张施工中。而在榆林版图的最西端,定边县红柳沟镇陡沟子村,压路机、挖掘机、运土车也是往来不辍,库容976万立方米的西线引黄调蓄池及充放水管道预计10月底实现试通水。2020年,随着榆林东、西线引黄工程的全面开工,300多万榆林人“引黄入榆”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榆林属重度缺水地区。缺水是一个困扰榆林已久的历史、地理问题。著名的“胡焕庸线”穿越榆林大地,将我市划入干旱、半干旱地区。万里长城在市境内绵延800多公里,显示出这里历史上曾是农牧区的分界,干旱成为常态。当代,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快,榆林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干渴程度愈发强烈。榆林43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资源总量仅为26.72亿方,人均水资源量仅为722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6%,处于重度缺水标准之下。“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问题是水。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乎着经济命脉。”市水务局局长吕学斌说,由于缺水,很多重大能源化工项目不能落地,严重制约着榆林能化建设和产业链延伸,同时对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很大压力。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市对水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特别是一大批煤、油、气、盐化工及煤电项目投产,使能化产业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工业需水增长很快——到2030年,工业需水占比将从现在的26.9%增加到50%以上。按现在供水总量8.51亿立方米计算,预计到2025年,我市总需水14.92亿立方米、缺水6.41亿立方米;到2030年,总需水17.64亿立方米、缺水9.13亿立方米,缺水重点是经济主要承载区的北部煤电化工区域。按照《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全国先进地区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如何让榆林的水承载起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中国能源产业聚集中心的重任,与未来强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已是一个不容延缓、亟待回答的历史命题。黄河几字弯内的期盼。水从何来?市境内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8.9亿立方米,占全市可利用总量9.41亿立方米的94.58%,境内可挖掘的潜力已不大,亟需可靠稳定的外部水源。为此,榆林决策者的目光最终投向黄河。黄河中上游地区普遍缺水,但唯富河套一带,而我市恰处在黄河几字弯内。在市境东沿,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过境长达280公里,年过境水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而西部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正是深受黄河水之利的区域。向黄河引水,也曾是榆林往届决策者的目标,在东西两个方向上搞过一些引水工程,惜乎多是应急工程也体量小、作用不大。几十年过去,榆林的引黄梦一直在希望和失望间徘徊。早在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分配给榆林黄河干流年用水指标3.17亿立方米,但由于无有效引水工程迟迟无法落地。在沿黄各省对母亲河争相利用之时,我市却面临“一边是黄河水指标白白流淌,一边是本地水源频频告急”的境况。榆林人多年来只能望河兴叹。带着梦想来谋划。2017年6月15日,市委召开了一次关乎榆林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动员大会。其中“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一大课题。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中省市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榆林,就如何解决榆林缺水问题进行现场勘查和科学分析,最终将问题聚焦到黄河东线引水上来。在大的引水方案上,专家团形成了几个方案。这几个方案从取水口、引水线路、供水规模、技术难度等方面各有优劣,难以定夺,引黄入榆仿佛又陷入曾经的“泥淖”。“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全面看待和破解水问题,解决榆林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用水需求,将‘水龙头’握在自己手里。”2017年6月,带着群众对生命之水、发展之水的殷殷期盼,市委书记戴征社与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驱车数千公里先后赴宁夏中卫、青铜峡和府谷、神木等地,就榆林黄河东、西线引水进行实地调研,并要求水利部门立足长远,从各引水方案中拿出最佳方案来。2017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全市阶段性重大事项推进方案》,确定了东线马镇引水方案。至此,徘徊近30年的黄河引水入榆,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2019年9月19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举行奠基仪式。“榆林引黄工程从决策到开工奠基,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这在全国水利史上都少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破解用水难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市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皓在现场激动地说,如此大体量的水利工程,远非一两个部门能够迅速推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空前决心就下,水利、发改、环境、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形成了强大合力,克服政策、地理、技术等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河启一端,水活一带。2020年6月9日,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榆林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项目,可列入陕西省水利工程的“前三甲”,设计年引水规模为2.9亿立方米,计划2023年底建成供水。工程估算总投资160多亿元,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发挥作用上,完全可以够得上是榆林的“三峡工程”。工程从马镇葛富村龙口取水,经泵站提水至黄石沟沉沙调蓄库,流经神木、榆神支线后将水输送到榆阳区石峁水库,全长约161.33千米,建成后可从黄河年取水2.2亿立方米。引水管道经过的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锦界工业园、清水工业园、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等片区,恰是我市能化基地的“白菜心”。仅以榆神工业园区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煤转化基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水是煤化工项目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园区要发展没有水不行。”榆神工业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乔毅平表示,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项目的入驻,园区已无可配置的水资源,缺口很大。在乔毅平看来,黄河东线引水对榆神工业区是迫切需要。“引来的黄河水,分配给园区的就有1.53亿立方米,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水网榆林,再创奇迹。从榆林城区向西南约60公里,坐落着市境内库容最大的王圪堵水库。这个设计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年均可供水1.5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未来将在全市水网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的引黄工程全面建成后,东西两个方向引来的黄河水都将输入这个水库,届时,王圪堵水库将成为调节榆林各地用水的“中转站”,使全市形成“东西连通、南北互济、统一调度”的供水网络。这个供水网络是榆林人在东线引黄已经指日可待之后,又描绘出的更具“野心”的水利梦想。市委、市政府已经谋划出以王圪堵水库为枢纽,东、西线重大引水工程为主架构,各类中小型水库为调度节点,中小型供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矿井疏干水为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这个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从“东线、西线、中线”三个方向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其中,东线为马镇+府谷引水工程;西线近期提升改造定边“盐环定扬黄”引水工程,在满足定边用水之后,将向靖边延伸;中期启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远期配合国家实施大柳树引水工程。中线目前正建设王圪堵水库向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工程,并启动了矿井疏干水的综合利用。在这张蓝图上,引水工程在王圪堵水库的对接,将实现对黄河几字弯的贯通和市境内主要水系的连通。未来,黄河水融入全市水网后,将在市境内形成一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真正实现“引足黄河水、蓄住天上水、管好地下水、高效利用水”,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家四大煤化工示范基地之一的榆林,以引黄为契机,奋力书写全方位高效用水的大文章,实现世界能化之都建设与环境持续好转的协调共进。继20世纪以来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后,榆林正在向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迈进。https://t.cn/A64ErND4

【为有源头活水来——榆林引黄记】初秋的神木市郭家塔村,一辆辆工程车在山峦沟壑间穿梭作业,总库容9870万立方米的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调蓄水库正在紧张施工中。而在榆林版图的最西端,定边县红柳沟镇陡沟子村,压路机、挖掘机、运土车也是往来不辍,库容976万立方米的西线引黄调蓄池及充放水管道预计10月底实现试通水。2020年,随着榆林东、西线引黄工程的全面开工,300多万榆林人“引黄入榆”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榆林属重度缺水地区。缺水是一个困扰榆林已久的历史、地理问题。著名的“胡焕庸线”穿越榆林大地,将我市划入干旱、半干旱地区。万里长城在市境内绵延800多公里,显示出这里历史上曾是农牧区的分界,干旱成为常态。当代,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快,榆林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干渴程度愈发强烈。榆林43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资源总量仅为26.72亿方,人均水资源量仅为722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6%,处于重度缺水标准之下。“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问题是水。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乎着经济命脉。”市水务局局长吕学斌说,由于缺水,很多重大能源化工项目不能落地,严重制约着榆林能化建设和产业链延伸,同时对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很大压力。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市对水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特别是一大批煤、油、气、盐化工及煤电项目投产,使能化产业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工业需水增长很快——到2030年,工业需水占比将从现在的26.9%增加到50%以上。按现在供水总量8.51亿立方米计算,预计到2025年,我市总需水14.92亿立方米、缺水6.41亿立方米;到2030年,总需水17.64亿立方米、缺水9.13亿立方米,缺水重点是经济主要承载区的北部煤电化工区域。按照《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全国先进地区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如何让榆林的水承载起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中国能源产业聚集中心的重任,与未来强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已是一个不容延缓、亟待回答的历史命题。黄河几字弯内的期盼。水从何来?市境内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8.9亿立方米,占全市可利用总量9.41亿立方米的94.58%,境内可挖掘的潜力已不大,亟需可靠稳定的外部水源。为此,榆林决策者的目光最终投向黄河。黄河中上游地区普遍缺水,但唯富河套一带,而我市恰处在黄河几字弯内。在市境东沿,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过境长达280公里,年过境水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而西部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正是深受黄河水之利的区域。向黄河引水,也曾是榆林往届决策者的目标,在东西两个方向上搞过一些引水工程,惜乎多是应急工程也体量小、作用不大。几十年过去,榆林的引黄梦一直在希望和失望间徘徊。早在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分配给榆林黄河干流年用水指标3.17亿立方米,但由于无有效引水工程迟迟无法落地。在沿黄各省对母亲河争相利用之时,我市却面临“一边是黄河水指标白白流淌,一边是本地水源频频告急”的境况。榆林人多年来只能望河兴叹。带着梦想来谋划。2017年6月15日,市委召开了一次关乎榆林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动员大会。其中“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一大课题。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中省市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榆林,就如何解决榆林缺水问题进行现场勘查和科学分析,最终将问题聚焦到黄河东线引水上来。在大的引水方案上,专家团形成了几个方案。这几个方案从取水口、引水线路、供水规模、技术难度等方面各有优劣,难以定夺,引黄入榆仿佛又陷入曾经的“泥淖”。“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全面看待和破解水问题,解决榆林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用水需求,将‘水龙头’握在自己手里。”2017年6月,带着群众对生命之水、发展之水的殷殷期盼,市委书记戴征社与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驱车数千公里先后赴宁夏中卫、青铜峡和府谷、神木等地,就榆林黄河东、西线引水进行实地调研,并要求水利部门立足长远,从各引水方案中拿出最佳方案来。2017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全市阶段性重大事项推进方案》,确定了东线马镇引水方案。至此,徘徊近30年的黄河引水入榆,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2019年9月19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举行奠基仪式。“榆林引黄工程从决策到开工奠基,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这在全国水利史上都少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破解用水难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市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皓在现场激动地说,如此大体量的水利工程,远非一两个部门能够迅速推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空前决心就下,水利、发改、环境、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形成了强大合力,克服政策、地理、技术等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河启一端,水活一带。2020年6月9日,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榆林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项目,可列入陕西省水利工程的“前三甲”,设计年引水规模为2.9亿立方米,计划2023年底建成供水。工程估算总投资160多亿元,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发挥作用上,完全可以够得上是榆林的“三峡工程”。工程从马镇葛富村龙口取水,经泵站提水至黄石沟沉沙调蓄库,流经神木、榆神支线后将水输送到榆阳区石峁水库,全长约161.33千米,建成后可从黄河年取水2.2亿立方米。引水管道经过的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锦界工业园、清水工业园、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等片区,恰是我市能化基地的“白菜心”。仅以榆神工业园区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煤转化基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水是煤化工项目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园区要发展没有水不行。”榆神工业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乔毅平表示,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项目的入驻,园区已无可配置的水资源,缺口很大。在乔毅平看来,黄河东线引水对榆神工业区是迫切需要。“引来的黄河水,分配给园区的就有1.53亿立方米,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水网榆林,再创奇迹。从榆林城区向西南约60公里,坐落着市境内库容最大的王圪堵水库。这个设计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年均可供水1.5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未来将在全市水网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的引黄工程全面建成后,东西两个方向引来的黄河水都将输入这个水库,届时,王圪堵水库将成为调节榆林各地用水的“中转站”,使全市形成“东西连通、南北互济、统一调度”的供水网络。这个供水网络是榆林人在东线引黄已经指日可待之后,又描绘出的更具“野心”的水利梦想。市委、市政府已经谋划出以王圪堵水库为枢纽,东、西线重大引水工程为主架构,各类中小型水库为调度节点,中小型供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矿井疏干水为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这个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从“东线、西线、中线”三个方向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其中,东线为马镇+府谷引水工程;西线近期提升改造定边“盐环定扬黄”引水工程,在满足定边用水之后,将向靖边延伸;中期启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远期配合国家实施大柳树引水工程。中线目前正建设王圪堵水库向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工程,并启动了矿井疏干水的综合利用。在这张蓝图上,引水工程在王圪堵水库的对接,将实现对黄河几字弯的贯通和市境内主要水系的连通。未来,黄河水融入全市水网后,将在市境内形成一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真正实现“引足黄河水、蓄住天上水、管好地下水、高效利用水”,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家四大煤化工示范基地之一的榆林,以引黄为契机,奋力书写全方位高效用水的大文章,实现世界能化之都建设与环境持续好转的协调共进。继20世纪以来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后,榆林正在向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迈进。https://t.cn/A64ErND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目前,汉堡王依然在拼多多上半价拼单销售套餐的电子兑换券,其中几个热门产品的拼单销售数量近万份。就连一向低调的汉堡王也没能躲过真香定律,其在2020年5月入驻拼多
  • #防弹少年团段子[超话]#最惨快穿任务者世界二:我说鬼不可怕主角臭屁甜酒果这是一个见色起意,图谋不轨的不正经鬼和找刺激不怕鬼,最后搭上自己的疯批小孩的故事看文不
  • 。。
  • 我半年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发烧39.5,因为医院的规定说核酸结果没出来,资料不全是不给挂水的,好在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医生,也好在她是主任,说话硬气,她说结果不出
  • 长大后,我对吃的热情也不曾褪去,我喜欢在餐桌上和人打交道,喜欢让爱情和友谊在热气腾腾的氛围里萌生,总觉得那碗筷间的好滋味,就是恰到好处的人间烟火气。我是一个特别
  • 星光岛的春夏收入回忆的锦囊,从此,想与你一起无畏风雨地成长。 青岛新闻中心的大屏上线啦,期待维E们前去打卡~投放地点: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与南京路交汇处朝西北 投
  • #护发素推荐# 叮咚,圣诞礼物已到,请查收要不要送给辛苦1年的自己一份暖心的陪伴,抱走可评论咨询详情[微风]图1~2:白茶妹妹,小团子一样可耐,很喜欢撒娇的小女
  • 顽强努力[赞]麻麻的【领呺群】欢迎大家来领呺,再次一起发力,争取在24点前追平[拳头]【安卓用户】【加群领呺】【准备好实时录屏找管理审核进群】→还没加入的小可爱
  • 青年品德的完整,智力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成败兴衰。#每天的表白# 向王俊凯表白的第三十二天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
  • 在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看来,乡村十八坊的建成,是战旗村深化农商文旅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提起这几年的产业变化,许多战旗村
  • 暗恋就是我渴望见到你但我又害怕见到你因为我怕你看到那慌乱的眼神我暗恋你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看别处,但是你看别处的时候,其实我都在看你 暗恋,其实就是一种卑微的爱,
  • 古人创造的春夏秋冬,看似春了又春,好象又回到了去年的这个季节,但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能回,这种安慰式的计时方式,给世人带来了希望,总是寄予来年有个好收成。当一个人
  • “什么是极简?就是回来做自己。
  • 官星为用神,旺而得生,有官运  官星为自身所喜用,且旺盛代表着命理有事业运势,在命局中,无论是生旺还是身弱,只要有官星(正官、偏官)来帮扶用神的组合,此种命理之
  • 人生三“不”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也是一场积累的因果。 想要立足于世,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人的一生要坚持三个原则:不犯懒、不犯倔
  • 想着他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幸福地生活着,努力认真地过着他的小日子,应该会有所安慰,有所释怀吧。金小姐,脸也摸了,腰也搂了,撩完不想负责不太好呀!
  • 伊利我没赚什么钱,几个账户大概还有1万多股,我也知道现在伊利不贵,但我想要更合理符合自己想法的选择,即使暂时贵点,或者一段时间不賺钱,因为有个词在脑子里转了很久
  • 谢谢你,我真的快乐过,我也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我希望你对下一个她做同样的事时想到我我,感受到我。
  • 前列腺不通,导致生活力不从心?是湿热憋的!一张治前列腺增生的方子,请你品味
  • 期待穿着笑脸T去踏青~想念岚山竹林的好风景下面配上NEST ROBE的牛仔背带裤,一套装嫩利器[赞R]这两年Vintage风大流行,在那么多的品牌中看来看去,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