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失调,五色当显五色当五脏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面部不同的部位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也可以引起面部相应的变化。可见,脸面不仅是人体情绪的“表演舞台”,还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中医认为,面部气色都是五脏六腑的余光显现,所以才产生面部金、木、水、火、土的详细分类。
人体与五色

《内经》根据五行学说,把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了。而在人体则以五脏为中心,五味、五色、五臭等皆与四时五脏相配属,由此发展衍生出了“五味所入”,“色味当五脏”等论述。五色之中,红赤紫色,属火,它是心之苗;青色属木,是肝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这五种正常和异常的气色,都是体内五脏六腑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的外显,是五脏六腑精微的外象。我们人在患病后在面部五官表现出的异常起色,称之为病色。

病色在疾病过程中伴随着疾病的发生而发生,是疾病在面部的独特表现,可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还可能预示疾病的演变。人体一旦出现这些征兆后,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治疗,必将导致各种的疾病发生。所以,在中医看来,病色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是察言观色的基础。
五色与内外五行相应

人体面部气色的正常与异常,都是体内五脏六腑各器官生理功能强弱在面部的全息反应呈现,五脏六腑先天素质的强弱和后天发育的变化在面部和五官上的显现。面部常色中也有主色和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一生中始终是以一种色调为主的面色。先天遗传或者后天生活环境影响,会使人面部皮肤呈现出一种主色。五行学说认为,对于不同的人,都可以归入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木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青,火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红,土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黄,金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白,水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黑。所谓客色,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生活条件、昼夜时间、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使人的面部皮肤颜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呈现出的颜色。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外界的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面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白天人体内的阳气旺盛,通常会容光外露;夜间人体内阴气较盛,所以面色一般明润内敛。天气晴朗时,人体内的气血较热,运行通畅,所以面色一般偏红、偏黄;天气阴冷时,人体内的气血较寒,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凝滞,所以面色一般偏青偏黑。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人的面色一般会偏青;夏季属火,人的面色一般会偏红;秋季属金,人的面色一般会偏白;冬季属水,人的面色一般会偏黑。中医在望诊时,首先要察其先天基础,观面部整体的格局,辨别外五行的参差,分析内五行的强弱。其后便是对人面部气色的研判了。总之,无论是主色还是客色,都是面部的正常肤色,在进行诊断时,应当多加注意,不要与人体发生病变时出现的异常面色相混淆,方能尽量减少差错失误,以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面部色泽的各种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各种病理表现。人体面部所出现的五种气色,都各有它应出现的正常位置。如果出现的部位异常,必然反应内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中国古代医家历经多年,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总结了青、赤、黄、白、黑五色,不仅与身体相应的内脏变化有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一些病邪的性质。而色泽的具体变化则反映机体精气盛衰的情况。

一般情况而言,凡是见气色鲜艳、荣润、明亮的,说明病邪较为轻浅,而且气血未衰,则容易医治,预后较好;凡是气色晦黄、枯槁、暗淡的,说明病邪较为深重,而且精气已伤,则不容易医治,预后欠佳。

如果相应部位的骨骼偏斜、塌陷,则说明内应的脏腑先天生理功能不足,机能不全,抵抗力弱,必然邪气易于侵袭,难免患上疾病。有疤痕、纹理粗乱,必然具有相应的生命力不佳的反应。掌握了各部位应当出现的正常非正常气色后,还要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之理进行辨色诊断。五色除反应内五行、对应于内五行之外,它们还反应出疾病的属性和部分症状。例如青色和黑色所反应的是疼痛症;黄色和赤色表现的是热症;白色则表现的是寒症。所以这种色的变化趋势,对疾病的诊断是极其重要的。
五色关乎五脏

面部反应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诊的基础。传统的面部脏肪是在《内径》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毛成为网中,额称天庭,颊侧称为藩,耳门成为蔽。面部与脏腑对应的位置是:天庭为首面,首面之下为咽喉;咽喉之下为肺:肺之下为心:心之下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为脾:脾两旁为胃:胃外侧为大肠:挟大肠为骨:明堂外侧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

面部的天庭,是人体头部和面部器官组织的反应区,这—区域如果出现病色,说明头部或面部出现的病变。天庭直下,眉心区域之上的这一块范围, 称之为阙上,是人体的咽喉反应区。这一区域如果出现病色,则反应咽喉区域語官组织出现病变。两眉之同的这一区域,既称之为“眉心”又称之为“阙中”
五色的正常色和异常色

赤、青、黄、白、黑脸色虽不同,但都有正常与异常之分。总的说来,光明润泽是正常的脸色,而晦暗枯槁或某色独见于不应出现的部位,都属于病色。
五色对应的五脏 五脏气盛 五脏气败

心对应红色 正常则是脸色红而润泽,异常则是像凝血表面色泽滞暗无光泽。

肝对应青色正常则是脸色青绿而有光泽,异常则是像死草异常的青色,则像蓝色无华。

脾对应黄色正常则是脸色黄而明润,异常则是像黄土虽黄而枯。

肺对应白色正常则是脸色白而有光泽,异常则是像枯骨则似海盐一般,白中带浊并有浮光。

肾对应黑色正常则是脸色黑而透亮,异常则是像煤烟色虽黑而枯槁。

沃兴华 | 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书法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

书法是视觉艺术,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说狂话有什么用?作品是硬道理。“百年之想”是虚幻的。百年后人会不会想你,不取决于你想不想,而取决于你的作品能不能进入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所造成的特定视阈,这种时代文化你无法预知,更无法掌握,因此所谓的“百年之想”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它有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对当下创作怀抱一种敬畏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要有一点“百年之想”。

书法的形式构成

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割的结果,讲空间造型与关系,要求‘致广大’,追求宏观效果,使作品具有撼人的气势;二是分割的手段,讲线条本身的质量,要求‘尽精微’,追求微观细节,使作品具有耐人琢磨的韵味。空间与线条并重,片面追求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都会损害书法艺术的魅力。因此,我在创作时力求广大与精微兼顾。然而在写文章时,强调形式构成,线质方面谈的比较少。原因是我觉得关于线质古人讲得很多,“卑之无甚高论”,充其量只能作系统化的整理,如我在《书法技法新论》的笔法章和点画章中所做的那样。关于形式构成古人极少论述,而它恰恰是当代书法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大谈特谈。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现代书法是图式的,注重观看,因此特别强调章法,强调形式构成。第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外力的推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书写工具和展示空间。受书写工具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点画因为与书写工具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受展示空间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章法到结体再到点画,章法因为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

古代书法发展的外力影响主要来自书写工具,汉代蔡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改进促进了字体书风的变化发展,从秦汉到今天,两千多年来,毛笔的性能已被充分开发,各种表现都趋于极致,当代书法家要想精微很难超越神龙《兰亭》,要想浑厚很难超越邓石如,要想跌宕很难超越米芾,要想雅致很难超越董其昌……无论想要追求什么,都会有一座高峰矗立在前,这意味着借助书写工具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路已经走到头了。然而从展示空间来看,由于当代建筑式样和装潢风格的改变,今天书法的展示空间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不相同,书法作品如果不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装裱上做一番改变,就很难进入现代的展示空间,与其协调,并且相映成辉。而作品要与展示空间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章法,就是形式构成。

先讲形式。在艺术上,人们一般都将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称为内容,而将表现情感的方法称为形式。具体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点画结体和章法三个层次,再具体来说,就是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正侧大小、收放开合;章法的疏密虚实、离合断续等等,它们都是以对比关系的方式出现的,点画结体和章法所包含的各种对比关系很多,远不止这些,如果加以归并的话,可以概括为形和势两大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和位置,如粗细方圆、大小正侧、疏密虚实等等;势即时间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等等。因此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他所说的自然,就是书法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情感,他所说的阴阳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所说的形势就是对比关系的高度概括,书法艺术是通过各种形和势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内容的。

再说构成。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和章法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整体,另一方面又是局部。点画既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组合,是整体,同时又是结体的局部。结体既是各种点画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章法的局部。章法既是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展示空间的局部。

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双重性格决定了双重的表现要求。当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完整、平衡和统一,要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当它们作为局部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不完整、不平衡和不统一,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局部相组合,在组合中1+1>2,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整体和局部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应当两者兼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不能二视而明”,人们常常会在兼顾的基础上有所偏重,比较来说,传统书法偏重于将每个层次都当作相对独立的整体,强调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结果使得宋代以后的形式研究越来越往精细方向发展,以楷书的点画形式来说,晋唐时代只有八种,欧阳询称为《八诀》,到元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变为三十六种;就楷书的结体来说,唐代欧阳询有《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发展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到清代黄自元又进一步细化为九十二法。所有这些研究都就事论事,就点画论点画,就结体论结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书法创作在技法表现上,一方面越来越细腻,另一方面却因为忽视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琐碎呆板,没有整体感,缺乏生气,走到极端,便堕落到馆阁体的魔障里去了。当代书法家看到这种毛病,认识到它的危险性,因此主张要在关注局部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这种局部与局部的组合,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表示,那就是构成。构成就是组合,组合就是构成。 

总而言之,形式构成的创作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任何情感都必须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各种对比关系来表现,因此特别强调对比关系,认为作品中对比关系越多,作品的内涵就越丰富,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品的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二是构成,在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局部之美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章法与展示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努力把点画放到结体中去表现,把结体放到章法中去表现,把章法放在展示环境中去表现,让它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组合中通过变形,表现出更大的审美价值。

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

其实在创作上我是非常注重用笔和线质的,只是在表述时因为上面两个原因而讲得少了,以后我要注意,不要讲得太偏。说改就改,现在马上就纠正一下,讲讲我对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第一,线质要好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粗细方圆,造型丰富,二是轻重快慢,节奏鲜明。而无论粗细方圆还是轻重快慢都是一种对比的存在,对比双方都不能单独产生意义,只有被纳入到一个系统之内,通过有机组合,建立起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相得益彰,显示出各自的美感,而这种系统的组合形式就是笔法。

笔法的要义是将点画的书写分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让运笔走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在造型上产生粗细方圆的变化,通过轻重快慢,在节奏上产生抑扬起伏的变化,最后通过造型与节奏的组合,使点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点画有没有笔法意识,造型与节奏的表现是不是丰富而且细腻,这是写好点画的根本前提。第二,线质要好还必须避免偃卧,笔锋受压后打开,一进入行笔,就会偏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一边,使笔肚接触纸面。笔按得越重,笔肚接触纸面越多,笔锋的偏侧就越大,这种偏侧便是偃卧。它使书写的沉着之力因为笔锋的偏侧而转移为与纸面平行的力量,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而且,笔肚擦过纸面,墨色扁薄飘浮,没有注入感。因此为了在中段行笔时避免偃卧,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之语”。意思是尽量提起笔,让笔尖在纸上行走,以此保证中锋,这是帖学的中段行笔方法。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实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主张将笔管朝笔画运行的相反方向倾斜,抬起笔肚,让笔尖受压后强力反弹,紧紧咬住纸面逆行,保证写出苍茫浑厚的点画,这是碑学的中段行笔方法。

帖学和碑学的行笔方法不同,表现效果大相径庭,但是殊途同归,都避免了行笔过程中笔锋偃卧的毛病。帖学提笔运行的效果是清挺遒劲,适宜于写小字;碑学逆顶运行的效果是浑厚苍茫,适宜于写大字。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方法,创作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点画的粗与细、快与慢,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轻松与沉郁的表现,全在于这两种方法的灵活使用。

这两种用笔方法太重要了,现在有许多人写字只求痛快,不讲笔法,起笔、行笔和收笔没有变化,点画苍白空洞,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避免偃卧,运笔像拖地板一样,点画扁薄轻浮,这些运笔都被董其昌斥之为“信笔”。

我的创作方法

我就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它到底是出于脑还是出于心,你去分析分析看。我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所谓前识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对作品的一种意象性预构,它是不明确的,如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因此称为“前识”。而且作为一种意象,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冲动,因此称为意图。前识意图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等等,是作者生命的表现。

所谓形式理念,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度概括以后,抽绎出来的最高原则。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对比组合,具体来说,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这些对比组合变化无穷,其最高原则就是四个字“以他平他”,不断地以不同的造型元素与前面的造型元素相联接,让它们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组成和谐的整体关系并生生不息地展开下去,这是作品生命的表现。

前识意图是作者情绪在受到某种刺激之后引起的反应,不同刺激,不同反应,造成不同的前识意图。形式理念是“以他平他”,前面的点画写得粗了、细了,后面的点画就要写得细些、粗些......前面字写正了,后面字就写得斜些;右边字写大了,左边字就写得小些;前面一行右倾了,后面一行就往左斜一些。至于怎么粗怎么细,怎么正怎么斜,怎么大怎么小,会激发出作者在平时训练中所储备的各种技法规范,王羲之的,颜真卿的,苏黄米蔡的等等,全部变成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二是轮换做主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落笔的时候,线条是粗是细?是长是短?结体是方是圆?上下字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所有表现都以前识意图为主,由前识意图定下作品的风格基调。开了头以后,形式理念逐渐显现,影响越来越大,到一件作品快要完成的时候,怎么写已经完全被形式理念所规定了,前面疏了,后面必须要密一点;前面轻了,后面必须重一点……你别无选择,只能够跟着形式理念走。尤其是落款,写在什么地方,是穷款还是长款,你不要再顾及什么前识意图,必须老老实实地根据形式理念去“以他平他”,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这种轮换原则古人也讲过,但不明确。王铎说,一个字中,前面的笔画好写,最后一笔难写。为什么?就是因为前面几笔根据前识意图,你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一笔要调整关系,必须符合“以他平他”的形式理念,落在什么地方,粗一点还是细一点,干一些还是湿一些,实际上都是被规定的,你要发现这种规定,并且把它表现出来,所以难写。书法创作的过程,前面以前识意图为主,后面以形式理念为主,这个道理与写文章一样。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八股文讲起承转合,“起”就是破题,破题的时候,文章怎么写,以我为主,好比书法中的以前识意图为主。“起”了之后,破题了,观点亮出来了,后面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就由不得你了,你必须跟着文章本身的逻辑走,好比书法中跟着形式理念走。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能将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融为一体,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

疫情再起,居家,网课,两年前的记忆又被翻拣,但对姐姐来说,初中网课老师的控管程度比小学要严苛多了,稍微一走神就被老师调到屏幕中心c位大屏显示供全班展览,逼的小朋友仔细的洗了头发[允悲]为了保障姐姐的上课环境,不得不把弟弟的生活尽量安排丰富,才一天,老母亲就油尽灯枯了[泪] https://t.cn/R2WxT6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的时间很快,一天一个睁眼到闭眼,瞬间消失,不再只是为了一口饭,更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海燕呐可长点心吧反观数年我算是付出最多但回报还在水中月的那个吧[二哈
  • 其实道理都懂,要做到真的要经历一些事,慢慢看淡,心里变得平静,再也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谁的讽刺,谁的嫌弃,谁的误解,而牵动自己的情绪偶尔适度的放纵,是为了继续道貌
  • 这太监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死在一句简单的日常话语上。或许这太监是个新人,如果是老人,他一定会谨小慎微,不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祸端。
  • 基本和我分析的一致,或者说,和量价行为揭示的概率一致只要你切记两条原则,就很难大亏,第一条是不要在明显加速后追涨,第二条是不要在明显恐慌后卖出,这样就能避免追涨
  • 哪怕你让自己活在异次元空间都可以,但是期间你一定要学会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让成长起来,等你攒够了力量,然后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地方,离开那个与你格格不入的人,断舍离似
  • 一方面要有上进心,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吧我觉得就是要继续努力 ——张子枫大家对我的定义,所谓的那种文艺少女,有趣的灵魂,我并没有那么觉得。#张子枫#“大家对我的定
  • 《实施方案》基于贯彻上级改革要求、对标优秀做法创新、补齐营商短板弱项三方面考量,从聚焦市场开放、办事体验、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监管效能、法治保障6个维度,确定了
  • 35.在这个不动声色的日子里,遇见美好的你真好,所以我实在忍不住,想陪你到老。11.我野蛮生长,没能成为自己的月亮,能遇见你是银河赠送我的糖。
  • 杨五妮儿落了地,走过去推开#相逢时节最气人角色是谁#,盒格速M般的疼痛却还在慢慢加剧。黄昏带着温热的怀念,走进黑夜的孤寂,她也不怕的,她说:请在黎明的灿烂曙光中
  • 98年水瓶座 上升天秤 不分属性还是偏0一点 156 43kg交友处对象都行 想找偏1的对象 但是也要先互相了解喔 不喜欢太小的诶 目前在广州上班且独居 本人性
  • 无语住了陶丽丽说让我带大瓶的回去 我说 我能找到最大瓶我就带回去 她说好[笑cry]结果没想到我带了一桶回去 笑死陶丽丽了关键我还拍照片确认了 她当时迷迷糊糊[
  • 今天也第一次坐航平的船去了流星岛✨好开心啊✨从小就爱玩过家家的我在dlc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虽然家具还是不够但也好开心!我懂个P啊还分析,纯纯就是给自己找罪
  • #pupu成长日记# 2Y11M16D1️⃣叮咚课堂体验课,今天是和一个不认识的小哥哥一起上的,四岁左右读得好棒,叮咚课堂带她来讲时间比较长,估计一年的海底小纵
  • “大哥,你这是……”葛胖小看到了那一晚黑乎乎的面,讪讪地开口。长庚见十六来了,赶忙往桌前一站,挡住那碗看上去就不好吃的,也许还能被称之为面的东西,葛胖小到这时候
  • 春风知别苦,静坐一炉香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一炉香的诗意中。春风知别苦,静坐一炉香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一炉香的诗意中。
  • 很有意思哦……还经常上上我的微信翻来翻去的,请问看到什么惊喜了吗?[笑而不语]最近晚上偶尔会有人从我家那边走过(自从有了新马路后这条路几乎报废了)这人还真不怕死
  • 这个八字,用木,八字贵气,财旺,老婆歪,印星旺,文凭高,事业稳定,有内涵,儒雅,我就喜欢这种男人,这个男人的八字真好,但是我以为他找的是一个阿娜多姿的美女,因为
  • 哎,我妈给我写了一封生日信,大半夜的我要哭死了[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泪][泪][泪][泪][泪]人生哪有那么简单,人哪有那么简单,哪怕朝夕相处,也有
  • 但凡手术都必然是是有痕迹,只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能处理尽可能降低痕迹,尽量在安全距离里看不到,而非真正无痕。这里也说了是理论上的,虽然植发技术成熟,但真正操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