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佛教[超话]##佛陀教育分享[超话]##净土法门[超话]#恩师说:修絕待殊勝之因,證絕待殊勝之果

【此法與一真法界相應,與實相相應,與空有不著、性相圓融相應,與第一義空相應,與心淨土淨之義更是相應。修絕待殊勝之因,證絕待殊勝之果。】

此法是什麼法?就是看破放下,老實念佛,就是這個法。看破放下,老實念佛,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般若淨土同修。我們說般若淨土同修,你還不曉得怎麼個修法?我換句話來講,你就明白了,看破放下是般若,老實念佛是淨土,這個好懂,這就是般若淨土同修。

實實在在講,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主題,佛在這裡教訓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看破放下是應無所住,老實念佛是而生其心,就把這兩句圓圓滿滿的都做到了,這與一真法界相應。

前面說過了,所以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的境界,我們沒有證得,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悟得了。

[鲜花]悟有兩種:一個叫解悟,一個叫證悟。

解悟,換句話說,也相當明瞭、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你所了解的、你所認識的,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

諸佛菩薩親證,你沒有親證,你沒有到過就是了,差的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在解方面,跟一真法界相應。

如果老實念,真的萬緣放下,真正肯老實念,那就是往證的功夫上走。我們常講做實證的功夫,老實念是做實證的功夫。

放下很難,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你沒有看破。什麼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沒有徹底明瞭,這個真相是什麼?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教給我們要常作如是觀。

觀,用最淺顯的話來說,你要常常這樣去想。想什麼?所有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想想昨天,昨天過去了,永遠不會再來了,說今天,今天又過去了,真的是一場夢,人生一生幾十年寒暑,好快就過去了。

小孩懵懵懂懂不知事,過年很熱鬧,想到過年要等好久好久過年才來。年歲大了,辛辛苦苦工作,希望日子過得慢一點,這一年一年好快的就過去了。

人生真的是一場夢,我也常常教一些同修,我教他作觀,怎麼觀法?

晚上睡覺,當一覺睡醒,睡覺的時候,跟睡醒的時候,仔細去想想,睡著跟死有什麼兩樣?你想想看你睡著了,這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一個人你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身體抬跑掉了,你都不曉得,哪一樣是你的?真的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你什麼東西能保得住,什麼東西能藏得住?都是假的,都是冤枉操了心!

我們常講,錯用了心。這一覺睡醒了,想想睡覺的時候做的夢,想想那個夢中的境界,再想想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跟那個夢中有什麼兩樣?能夠常常這樣想,天天這樣想,對於這個世間萬事萬法,自自然然你就看清,你就不會再那麼樣的執著,不會有爭執了;而後就可以隨緣度日,老實念佛。

想佛要緊!佛給我們說明,十法界的真相,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你心裡要是沒有妄想了,沒有妄想所現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因為有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妄想在作祟,變成這麼一個境界,這個境界,佛給我們講是夢,不是真的,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

佛說很短,我們凡夫不能體會,所以佛舉了兩個比喻,如電、如露,這個我們一般人能感覺到。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閃電的時間更短,比露水短得多,它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的短暫;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何必要打妄想,何必要在這裡面爭名逐利?你能夠爭得到嗎?名利你能夠得到嗎?如果你真的能夠得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都拜你做老師。為什麼?因為他們兩個人爭不到、得不到,你有辦法得到,你比他高明,得不到!

這幾天報紙上你們看到有很多貪污的,非法得到許許多多錢財的,這都犯法。有人來問我,他們得到的這些錢,將來在因果上講,怎麼個說法?真正明白因果的人,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做小偷,偷來的錢是他命裡有的,命裡頭沒有,你去偷,看你能不能偷得到?你偷不到。為什麼偷不到?命裡沒有。偷來的錢、搶來的錢、用任何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全是命裡頭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命裡頭沒有,你用盡任何方法,一分錢也得不到。

命裡有的,他用這些非法、不正當的手段得來,這是講緣。他如果不用這個手段,他這個錢財大概過個十年、二十年之後,他發了,他統統得到了,幾千萬、幾億萬,他會發了。他現在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想得到,是把那個一、二十年以後的那個財現在就發了,現在一發發光了,後頭沒有了,所以麻煩就來了,是這麼個道理。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祿盡人亡,祿是什麼?你一生當中的享受。

如果說你命裡頭有一百年的享受、受用,你自己不知道節儉,把它浪費掉,可能你五十年就用光,用光了,你壽命還有,你有一百歲的壽命,但是你的生活沒有了,換句話說,你五十歲也要死,那個死不是命注定的,是祿盡人亡,是你把你的福報糟蹋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所以明瞭事實真相,決定不做非分之想,決定不取非義之財,這不是命裡有的,你得不到的。既然命裡頭有的,何必用非法的手段來取得?那個就大錯特錯了!有福為什麼不曉得慢慢的享?何必一天把它享完?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決定是善法,決定是與法相應之法。

「與實相相應」,其實,實相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相,從兩個角度來看,說兩個不同的名詞而已。實相是事實真相。「與空有不著」相應,空有不著就是與般若相應了,空有兩邊都不著。「性相圓融」,性是體,是能生能變;相是作用,是所生、是所變。性相不二,性相圓融。相應就是不二,就是圓融的意思。怎樣相應、怎樣圓融?兩邊不著就圓融,兩邊不著就相應。為什麼?性是空寂的,我們不著有,不著有與性相應;相是性變現的,是不會斷滅的,它會變化,它不會斷滅;相是有,雖有,有即是空。我們也不執著這個有,與體相應;不執著空,與相相應;空有兩邊都不著,與性相圓融統統相應。「與第一義空相應」,這個名詞著重在第一義。一是真,二就是假,所以一叫一真法界。第一義空是什麼?第一義空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心相是第一義空,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起一個念頭,那就是第二義了,一動念就落二、三,一是什麼?一是無明,二、三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就是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與心淨土淨之義更是相應。這正是前面所說的,用般若的觀照這叫智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叫淨念,淨念比智念還要親切,我們前面講過的。

真正修學大乘人充滿了智慧,他是智念。念佛人好像這個智沒有他們那樣的明顯,但是他心清淨。諸位要曉得,淨裡面有智,智裡面未必有淨土,他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沒有淨土。

淨裡頭決定有智,何以故?淨念相繼,那個淨念就是智,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怎麼不是智?不懷疑,破無明、破所知障;不夾雜,破煩惱障,這一句佛號能破二障,要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夫綿密。由此可知,這一句阿彌陀佛破二障、破無明,所以心淨土淨這個意思更是相應了。#净土法门师父说##觉悟人生唤醒自己#

#佛教[超话]#恩师说:修絕待殊勝之因,證絕待殊勝之果

【此法與一真法界相應,與實相相應,與空有不著、性相圓融相應,與第一義空相應,與心淨土淨之義更是相應。修絕待殊勝之因,證絕待殊勝之果。】

此法是什麼法?就是看破放下,老實念佛,就是這個法。看破放下,老實念佛,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般若淨土同修。我們說般若淨土同修,你還不曉得怎麼個修法?我換句話來講,你就明白了,看破放下是般若,老實念佛是淨土,這個好懂,這就是般若淨土同修。實實在在講,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主題,佛在這裡教訓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看破放下是應無所住,老實念佛是而生其心,就把這兩句圓圓滿滿的都做到了,這與一真法界相應。前面說過了,所以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的境界,我們沒有證得,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悟得了。

悟有兩種:一個叫解悟,一個叫證悟。解悟,換句話說,也相當明瞭、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你所了解的、你所認識的,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親證,你沒有親證,你沒有到過就是了,差的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在解方面,跟一真法界相應。如果老實念,真的萬緣放下,真正肯老實念,那就是往證的功夫上走。我們常講做實證的功夫,老實念是做實證的功夫。

放下很難,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你沒有看破。什麼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沒有徹底明瞭,這個真相是什麼?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教給我們要常作如是觀。觀,用最淺顯的話來說,你要常常這樣去想。想什麼?所有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想想昨天,昨天過去了,永遠不會再來了,說今天,今天又過去了,真的是一場夢,人生一生幾十年寒暑,好快就過去了。小孩懵懵懂懂不知事,過年很熱鬧,想到過年要等好久好久過年才來。年歲大了,辛辛苦苦工作,希望日子過得慢一點,這一年一年好快的就過去了。

人生真的是一場夢,我也常常教一些同修,我教他作觀,怎麼觀法?晚上睡覺,當一覺睡醒,睡覺的時候,跟睡醒的時候,仔細去想想,睡著跟死有什麼兩樣?你想想看你睡著了,這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一個人你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身體抬跑掉了,你都不曉得,哪一樣是你的?真的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你什麼東西能保得住,什麼東西能藏得住?都是假的,都是冤枉操了心!我們常講,錯用了心。這一覺睡醒了,想想睡覺的時候做的夢,想想那個夢中的境界,再想想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跟那個夢中有什麼兩樣?能夠常常這樣想,天天這樣想,對於這個世間萬事萬法,自自然然你就看清,你就不會再那麼樣的執著,不會有爭執了;而後就可以隨緣度日,老實念佛。

想佛要緊!佛給我們說明,十法界的真相,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你心裡要是沒有妄想了,沒有妄想所現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因為有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妄想在作祟,變成這麼一個境界,這個境界,佛給我們講是夢,不是真的,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佛說很短,我們凡夫不能體會,所以佛舉了兩個比喻,如電、如露,這個我們一般人能感覺到。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閃電的時間更短,比露水短得多,它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的短暫;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何必要打妄想,何必要在這裡面爭名逐利?你能夠爭得到嗎?名利你能夠得到嗎?如果你真的能夠得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都拜你做老師。為什麼?因為他們兩個人爭不到、得不到,你有辦法得到,你比他高明,得不到!

這幾天報紙上你們看到有很多貪污的,非法得到許許多多錢財的,這都犯法。有人來問我,他們得到的這些錢,將來在因果上講,怎麼個說法?真正明白因果的人,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做小偷,偷來的錢是他命裡有的,命裡頭沒有,你去偷,看你能不能偷得到?你偷不到。為什麼偷不到?命裡沒有。偷來的錢、搶來的錢、用任何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全是命裡頭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命裡頭沒有,你用盡任何方法,一分錢也得不到。命裡有的,他用這些非法、不正當的手段得來,這是講緣。他如果不用這個手段,他這個錢財大概過個十年、二十年之後,他發了,他統統得到了,幾千萬、幾億萬,他會發了。他現在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想得到,是把那個一、二十年以後的那個財現在就發了,現在一發發光了,後頭沒有了,所以麻煩就來了,是這麼個道理。

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祿盡人亡,祿是什麼?你一生當中的享受。如果說你命裡頭有一百年的享受、受用,你自己不知道節儉,把它浪費掉,可能你五十年就用光,用光了,你壽命還有,你有一百歲的壽命,但是你的生活沒有了,換句話說,你五十歲也要死,那個死不是命注定的,是祿盡人亡,是你把你的福報糟蹋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所以明瞭事實真相,決定不做非分之想,決定不取非義之財,這不是命裡有的,你得不到的。既然命裡頭有的,何必用非法的手段來取得?那個就大錯特錯了!有福為什麼不曉得慢慢的享?何必一天把它享完?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決定是善法,決定是與法相應之法。

與實相相應」,其實,實相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相,從兩個角度來看,說兩個不同的名詞而已。實相是事實真相。「與空有不著」相應,空有不著就是與般若相應了,空有兩邊都不著。「性相圓融」,性是體,是能生能變;相是作用,是所生、是所變。性相不二,性相圓融。相應就是不二,就是圓融的意思。怎樣相應、怎樣圓融?兩邊不著就圓融,兩邊不著就相應。為什麼?性是空寂的,我們不著有,不著有與性相應;相是性變現的,是不會斷滅的,它會變化,它不會斷滅;相是有,雖有,有即是空。

我們也不執著這個有,與體相應;不執著空,與相相應;空有兩邊都不著,與性相圓融統統相應。「與第一義空相應」,這個名詞著重在第一義。一是真,二就是假,所以一叫一真法界。第一義空是什麼?第一義空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心相是第一義空,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起一個念頭,那就是第二義了,一動念就落二、三,一是什麼?一是無明,二、三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就是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與心淨土淨之義更是相應。

這正是前面所說的,用般若的觀照這叫智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叫淨念,淨念比智念還要親切,我們前面講過的。真正修學大乘人充滿了智慧,他是智念。念佛人好像這個智沒有他們那樣的明顯,但是他心清淨。

諸位要曉得,淨裡面有智,智裡面未必有淨土,他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沒有淨土。淨裡頭決定有智,何以故?淨念相繼,那個淨念就是智,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怎麼不是智?不懷疑,破無明、破所知障;不夾雜,破煩惱障,這一句佛號能破二障,要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夫綿密。由此可知,這一句阿彌陀佛破二障、破無明,所以心淨土淨這個意思更是相應了。#净土法门师父说##觉悟人生唤醒自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给大家汇报下减重进度:0304-0419,一个半月时间,体重从109.7kg降低到102.2kg,已经减掉了15斤。一晚上瘦五斤,一是因为平台期,4.X这个体重
  •   “网约车识别码”铺设工作预计4月底完成  记者了解到,近期,西安市出租汽车行业启动了“网约车识别码”铺设工作,将分批在全市合规网约车车内及车身相应位置张贴统
  • 便当回顾~佳佳便当之小学生便当NO489#宠物小精灵系列便当阿柏蛇 アーボ Ekans /佳佳手绘关注孩子成长、集食育与美育为一体的花式便当、让妈妈的味道陪伴孩
  • 【厦门】第20届华/表/奖正常来说也是双年举办,上一届因为的原因挪到了2023年同时举办了两届(即18、19届本来应在2020、2022年举办的颁奖典礼合并在2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Taylor Swift从心碎五阶段里各选了一首歌去揭晓藏在里面的词 "Denial", "Bargaining", "Anger", "Acceptance"
  • 而在2008年,这部电影更是推出了电影版,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个热血故事的魅力。这部剧们的的魅力智斗,除了每一次紧张都是刺激的对人剧情性的,深刻更剖析在于。
  • (图1)我们所看到的“简直精彩绝伦”等一个个名场面,我们从别让口中听到的一遍过,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不认真对待,而是演员全身心的投入,交付了自己
  • 杨绛先生曾说:“上班最大的意义,不是那点工资,而是工作能让你规律的生活,让你有见人的机会,有稳定的社交圈子,还有来自客户或者同事,或多或少的压力,一来可以锻炼心
  • 9、①青岛男篮主教练刘维伟指导表示:特别是上半场按照赛前的布置执行得非常好,第三节对方双外援对我们有冲击。7、广东球员徐昕在赛后表示:分数高,还有防守和进攻的问
  • ——宫崎骏 ​​​我们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 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 石头会开花 穿过夏天的栅栏和冬天的风雪过后 你终会抵达给生活做减法,做个可爱的人,不烦世事
  • 与单位里被交口称赞的老实人不同,在商场上拼搏取得成就的,还需要有决断、有能力,性格上的圆润一半是天生、一半是磨砺出来的,所以他们性格往往有另外一面,而这一面一般
  • 这世上,没什么是永远不会变的,再好的关系,可能也会渐渐疏远,再深的感情,也许也会慢慢淡去,经历过的人,就会懂...谁都有无可奈何的时候,谁都有伤痕累累的时候,痛
  • 这一打火,更是吓得一身冷汗,自己居然把车真的开到了湖岸边,跟刚才做的梦一模一样,车前面的两个车轮子真的陷在湖面上,车底盘在湖边上担着,吓得他猛的打火离开了...
  • #英语[超话]#【英语打卡】Day102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背着善宰跑# 刚看完背着善宰跑大结局,谁懂,看过原著之后就越想看剧版,背着善宰跑追剧日历不得不说背着善宰跑好看 全集还好不用等背着善宰跑更新了当你想见我的时
  • 这是庆祝续约最好的方式…“是的,没有更好的方式了,我本来有点担心这个消息会毁掉今天,也担心比赛结果会毁掉这个好消息,不过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球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
  • 今天早晨,不,也许是昨天晚上,她在风雨中悄悄地走了,就如她当初悄悄地来……​呜呼,我们的黑克尔……​(2024年4月18日子多随拍并随笔)#南京家和医院男科评价
  • (配图是微博找的 有很喜欢的画面但是一直找不到动图 就是还没有自来水到愿意再看90秒广告自己截动图这样……请自行观赏吧!因为想到今生可能无法再相见了而崩溃大哭,
  • 这个决定在前期并不难做:一边是靠着打零工勉强糊口的日子,同时还得躲着公司猎人追杀;一边是去更遥远的星系,寻找可能的乐土,哪个选择更幸福是显而易见的。不论你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