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的智慧: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一切诸如来 远离于众相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华严经 十住品第十五》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性观

《华严经》精辟地表达了大乘空观思想。经文指出,只要体证到过现未三际的空性,则万法无从安立,不执假有,不溺顽空,即可见性成佛: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
现在空寂。无作业者。
无受报者。……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
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华严经 梵行品》

《华严经》以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空的体证。其中最为常用的譬喻有:

其一、梦幻光影。
梦幻光影,当体即空。菩萨观察诸法,如梦幻光影,便不会执着痴迷,不会心逐境转,而保持心灵的空明与自由。

其二、音声谷响。
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

其三、阳焰泡沫。
阳焰泡沫等本是众缘合成,系幻觉所生,痴迷众生执幻成真,求之不得,徒增渴爱。菩萨洞知其幻,欲想自灭。

其四、画图彩色。
心灵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绘画大师,世间的种种形色都是它的绘画,没有一件东西不是由它所生。心佛及众生之所以无差别,在于它们都是世间现象,因此都虚妄不实。

《华严经》充斥着精彩绝伦的比喻,表达了对空的直观体证。经文所描绘的一切诸法,均虚幻不实,为华严的性空缘起奠定了基础。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华严经》强调要对一切法“离分别”,提倡不二法门:

若于佛法中,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

“二”指相对的观念,又叫“边想”、“二边”。相对的观念产生于分别心,而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

《华严经》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邃感悟,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分别而产生的生死轮回因果链。为了斩断轮回之链,经文反复强调要不生分别心,离绝相对念。这种不二有三个层次:

首先,要离绝一多之类的世俗常情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
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
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一多之类的相对观念是世俗常情,修行的第一步就要将之断绝。

其次,要离绝解缚之类的学佛初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一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臻于学佛初阶者,离绝世俗分别念,追求涅槃圣境。殊不知轮回生死固然未悟,执着涅槃同样沉迷。如经文偈句: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离诸分别的心灵如同虚空,绝能所,超染净,忘解缚,泯有无。如果高推圣境,就会坠入解脱深坑,陷于新的执着。

复次,要离绝不二之类的学佛进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通过对世俗之智的扬弃,不执着于一多之类的世智层次的不二,便由第一层面上升到第二层面,进入了学佛初阶的不二法门,此时对能所、有无之类的相对观念也悉行弃捐,是深邃通脱澄明高远的甚深般若智慧。

而般若的特性在于随说随扫,不断地否定,甚至对它自己也毫不容情地予以扫除。

由于不二法门是超越言语分别的对佛境的直观体证,如果将“不二”作为一种观念,就沦于增语、戏论,仍然是“二”。

因此,对这种情形下的“不二”也要予以扬弃,这样才能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不二”:

菩萨心净不作二,亦复不作不二法。
舍离二法不二法,觉悟众生语言道。

只有到了连不二的意念也彻底脱落时,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第一层面的不二法门是世智的不二法门,第二层面的不二法门是教内的不二法门,只有第三层面的不二法门,才是禅意的不二法门:

有无元不二,有二翻成病。
若存不二心,暗却本来镜。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大乘空观诸相皆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由此生发了绝言离相的《华严经》式的禅定智慧。对形相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成为《华严经》的重点。

基于大乘空观和不二法门,《华严经》提出了无生无灭的思想:如经文偈句:

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无有去。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诸法从本来,无生亦无起。
无相无有成,亦无去来义。

无生无灭,即是涅槃,是般若智慧观照下的世界本相以及观照这本相的澄明襟怀。经文从本体无生的角度,提出了不可执相的理由,批评了凡夫着相的痴迷,并指出分别取相是轮回的根源: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经文还进一步指出,不但对世俗的幻相不可执着,对佛的相状也同样不可执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

因此,获得了佛智的人,就要远离幻相: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

既然着相的根源是由于分别,而分别会导致清净眼的丧失,因此就应当远离分别,离言绝相,才能见到如来。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言语是幻法,作为幻法的言语不能表征真如实相。并且,言语与分别总是联系在一起,“一切言语,皆从觉观而生,才有觉观,便形纹彩,发萌芽于境上,起兆朕于心中。心境对治,便为质碍。”

要想体证真如,必须离绝言语。但是,离绝言语并不等于不使用言语,超越形相不等于不使用形相: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
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扬弃言语、形相的深层意蕴乃是扬弃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而要摆脱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往往又必须使用带有分别性指向的言语、形相:

非言何以知乎无言,非相何能显乎无相?

《华严经》偈云: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

又偈云: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
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皆以相显无相也,则无言不碍言,无相不碍相。故知无言即言,曾无别体。相即无相,岂有异形?

由此可见,“言”即“无言”,何妨言满世间;“诸相”非“相”,不碍万象纷纭。

《华严经》大乘空性观的指导意义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佛果。

我们在凡夫地时,即可规划好设置好你的成佛之路,不要等到证了阿罗汉辟支佛再来回小向大,那样你会付出更的努力与功夫,才能入法界。当然,二乘圣人回小向大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其他有缘的佛净土。

华严经中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入法界的,入法界才会入大乘,才会成佛。我们学修《华严经》,要从入法界的宏大视野来理解成佛,而不仅仅是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只是示现,他的本地风光是普贤法界,普门示现。

所以,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将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修,这是成佛之路最好的规划。这样,你菩萨的种性、佛的种性就可建立。有佛的种性,才能成佛。

~那烂陀寺

天台宗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0-12-09 11:28:00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史略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肇于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实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后慧思传智顗,智顗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著作主要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弟子灌顶得其真传,作《涅槃玄义》和《涅槃经疏》,很有发挥。灌顶以后,四传到湛然,以中兴天台宗为已任,对天台三大部都有翔实注解,发挥三谛圆融的义理。又针对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写了《金刚錍》、《法华五百问论》和《止观义例》等著作,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虽不免门户之见,但对天台宗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湛然的弟子有道邃、行满等。经过会昌禁佛和五代之乱,典籍湮没殆尽,遂一蹶不振。道邃下五传弟子义寂,通过吴越王钱俶遣使到高丽、日本访求天台宗典籍,高丽派谛观送来教典等,才使该宗学说得以延续和发展。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因受同学之请,撰《释难扶宗记》,驳同门另一僧人晤恩等以《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伪作而引起了一场历时七年的山家、山外之争。争论的焦点是: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具否三千等问题。山家主张妄心观与色心共具三千;山外相反,主张真心观,色法不具三千。山外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斥为不纯,不久即衰。这次争论记载在《四明十义书》中。天台宗在元、明两代式微。明末有智旭自“私淑台宗”,著《法华会义》等多种,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晚近有谛闲著《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经典与判教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智顗判佛一代说法为五时八教。五时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根据《大般涅槃经》中从牛出乳、从乳出酪,次第而出生酥、熟酥、醍醐五味的譬喻而立的。乳譬第一华严时,说《华严经》;酪譬第二鹿苑时,说“阿含经”;生酥喻第三方等时,说《大方等大集经》、《宝积经》、《维摩经》、《楞伽经》、《胜鬘经》等;熟酥喻第四般若时,说《般若经》;醍醐喻第五法华涅槃时,说《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这是佛陀在不同时机、对不同听众分五个阶段说出的五类不同教法,叫“别义五时”。又佛陀宣说教法,并非按五大类绝对分界,而是将华严的义理分散在各个时教,如在鹿苑时里,就间说到无相教法等,表明各时相互融通,谓之“通义五时”。从佛陀教法的方式方面判为化仪四教,从其内容方面判为化法四教,合称八教。化仪四教为顿、秘密、不定。配合五时,佛陀对具有高深教理知识的众生说《华严经》,令其顿悟究竟教理,为顿;佛陀对教理知识较差的众生渐次说《阿含经》(鹿苑时)、《大方等大集经》、《大般若经》,使其由浅入深,转小向大,渐次深悟教理,为渐;在顿、渐中都有秘密和不定二教,秘密与不定只是显与隐的区别,同席听讲,各自悟解的教理浅深不同,或顿或渐,隐而互不相知的为秘密教;显而互知的为不定教;到了讲《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时,听众已经成熟,佛陀演教超出于方式之外,称之为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与五时所说诸经相配,《华严经》就是圆教,并兼别教。鹿苑时“阿含经”是藏教,小乘奉为圭臬。《大方等大集经》没有一定,四教比较对说,看其所对而异,是别教。《般若经》中诸部般若,是阐明通、别、圆三教的,称为通教。最后《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专显圆理,是纯圆教。理论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实相渊源于南岳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的诸法实相说。智顗用以与十法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凡)、三种世间(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依报国土世间)等相配,构成“一念三千”的理论。认为一心具有十法界,十法界一一互具成百法界。而十法界又各具有三种世间,成三十种世间。依此推算,百法界就具有三千种世间。这三千种世间,都不过是具在介尔(微细)一念心中,谓之“一念三千”,亦名“性具”,或名“理具”。依此理具三千,而有事造三千。智顗又用此三千诸法为介尔现前一念心的所观之境,进而联系慧文的“一心三观”来考察,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即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空、假原是诸法一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从全体看不应偏于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空、假、中同时具于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空、假、中都是真实,称为三谛。三即一,一即三,三一融通无障无碍,是为三谛圆融。修此一念三千空、假、中的三谛圆融,见空为一切智,见假为道种智,见中为一切种智。所以三谛圆融也就是三智圆融。通过圆修三谛,达到顿断三惑,圆证三智,此即天台宗的中心理论。用此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两层实相说作为观法修行,即观三千、三谛诸法具于现前介尔阴妄一念之心,心即诸法,诸法即心,心法一体,无待绝待,谓之“观不思议境”,此中能观之智对所观之境为第一重能所,能观智境对所观阴妄一念为第二重能所,这是总观。另有九种助观,即真正发菩提心、善巧安心、破法遍、识通塞、道品调适,对治助开、知位次、能安忍、离法爱等。合称十乘观法。是为天台宗的圆顿止观(禅法)。止观是融为一体的。止是定,观是慧,摄(散)心入止为定,静明观照为慧,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明静”,即含止观并运、定慧力等之意。影响该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元明以后,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但仍廷续至今不绝。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https://t.cn/ROPJ7v2

禅悟,看见生命的真相!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若觅所安,当下即是!

——题记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一本书里写道:“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心无碍,自然天地辽阔;身清净,肯定时日安然!远离尘俗,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不入是非;看破世事,更不是心灰意冷,而是更自在明了的生活下去!

很多时候,挂碍太多,忧思过重,身心就会不堪其负!所以凡事要看淡一点,看开一点,这并不是对生活的冷漠,反而是为了更有温度地活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皆随缘而起,随缘而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无常,保持淡定理智的心态,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得失随缘,正所谓心不为境所转,要懂得无常变化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风雪过后,花还会再开;苦难过去,生活还是要继续!现实的泥泞,更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跋涉,走出困顿,迎接新生……毕竟,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些,也是对爱你的人最大的安慰!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努力,即便不能再挽回什么,但努力了,这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面对生命,努力是生命唯一的态度,只有努力,我们才能尽力去触及生命的真相,因为:只要活着,真相,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万物欣然,是生命的本性!风霜雨雪过后,草长莺飞,万物都能自由生长,和谐共生……欢喜也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当除去烦恼的羁绊、痛苦的纠缠,生命就会恢复自然,平静的流露出自在安然的状态!人间花落,无关悲喜;陌路相逢,尽为前缘!生活总要继续,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别让那些放不下的事,毁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的,要欣然接受;注定要来的,得坦然面对!埋怨和忧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成为心头沉重的包袱!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面对自己的所有情绪,接受此刻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唯有当人们真正完全接受自我时,才会明白一切的好与坏都只是自己的分别!对无常外物的依赖、对纷扰尘世的执迷,是人生所有烦恼的根源!我们需要尽量减少物欲依赖,才能逐渐得到回归内在世界,亨受到生命本然的清静澄明!

人生处处皆道场,修行何必在深山!世事皆般若,烦恼即菩提!生命中遇到的一切悲喜沉浮,都是在考验我们、成就我们!所以,无论悲喜,我们都要守住内心这些平和;无论起落,我们都要修好自己这份心境!尘世间,他人即是地狱;但在修行中,要把他人当作镜子!看到别人的优秀,不应该是心生嫉恨,而要见贤思齐,做更好的自己!看到别人的过失,更不可妄自菲薄,一味指责,而是要反观自身,自律自疚,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禅修,不是天天想着去修正别人,而是首先要逐渐修正自己!正人先正己,修人先修心!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突破执著,突破自己的局限,执著就是一种性格的局限,执著造就对立,此是彼非、此善彼恶!而烦恼正是从种种对立的情绪当中产生的!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心理障碍,不能突破对立的观点,不能以平等心态看待一切,生命中的烦恼也就无法转化!禅修,永远都不是逃避!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通过禅修获得生命的信心,就是直面问题的信心!只有直面担当,再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解脱烦恼!生活处处有禅机,那么这禅是什么?如果说生活是纠缠,那么禅就是解脱!超越生活的困顿,放下内心的羁绊,禅,就是解脱烦恼后的自在清净!不是无为,是通透的人生,是更大的有为!

世人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生命纠结困惑于努力是否一定会有回报时,先扪心自问,努力就一定要回报吗?世间之事,各有因缘,自己的努力,是内因;而种种客观因素,是外缘!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决定自己,却无法左右身外之缘,从而也就无法决定事情的结果和走向!可是,一切的外缘也是由自己心念所感招、业缘所聚集!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修为真正够了,自然也会有好结果,反而言之,修为够了,又有什么结果不是好结果呢!遇见,就是最好的安排!

最后,观揽君曰:我们无须逃避眼前的世俗生活,但需要懂得觉悟自己的心性;我们也无须刻意的远离尘嚣,片面的去追求表面的宁静,但必须懂得调整自己内心,拥有平和从容的性情!生活的快乐与否,都是来源个人内心的感觉,你可能在整个春天里找不到一朵花,你也可能在一朵花上发现你从未见过的春天!生命之旅,你若留意,时时能见花开;你若用心,日日皆是好日!生活过得将就、还是讲究,很多时候不一定非得全是物质,用心去待一支花,翻一本书,或者只是简单的做一次吸纳!放平了心态,以包容之心,慈悲的胸怀来看待生命,则生命之美处处皆是!心静如水,则生命安然!努力超脱,则生命丰盈!潮起潮落,尽在一念之间!悲喜有度,方为生命真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在家庭生活上的事情,就得自己一肩挑,付出多而收获少,自己靠自己,就是奔波相,而且财运方面比较薄弱。#国学新青年##国学知识##婚姻##转运##雷军年度演讲#
  • [圣诞老人][酷][舔屏]#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当微笑和泪水被戳穿成是一种伪装的坚强后,我才发现,我对温暖,从未淡忘,我对温暖,一
  •   3月8日  08:20-09:00 略阳县协康医院。  3月10日  07:50-12:00 略阳县协康医院。
  • #南宁寻狗[超话]#6岁泰迪比熊串,弟弟,名叫铃铛。#南宁寻狗主##南宁全城寻狗##南宁寻宠##重金寻狗##寻主##寻犬启事##寻狗启示##寻宠启示##南宁宠物
  • 与绝大多数合资品牌车型一样,型格并没有类似造车新势力那样花里胡哨的内饰设计,而是以极简操作和完备功能相结合,摒弃了能够令你在驾车时分心的一切因素,只让你享受纯粹
  • 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
  • #鼻综合[超话]#【肋软骨鼻综合-术后七天反馈】眉间三角区不再凹陷,鼻梁抬高,鼻小柱抬高延长后更加精致立体,大鼻头重塑缩小,减少钝感,鼻骨,鼻翼缩窄,术后面中不
  • 我又来了 自言自语纯主观新手 塔罗我的问题是:六鱼的个人ep会好吗第一张牌是正位的星币王后,代表着过去的状况,这是一张极好的牌,星币在王后手中,背景是阳光洒下和
  • #能量疗愈##萩原利久##八木勇征##正念##宇宙# 意识决定命运 (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2年五月份,宇宙安排了一场磁场震荡 地球上有
  • 3、道施工路段:保山往大理方向新楚大高速扩容复线与大保高速路连接工程(杭瑞高速K2561-K2563),由于压缩车道占道施工,物理隔离设置无法拆除,一旦车流增大
  • #盗墓笔记[超话]#“吴邪,我想你了”小哥紧盯着面前的人道。”“你不是吴邪”张起灵知道,这个人是吴邪,又不是吴邪。
  • 吳曉樂知道,從今以後自己就是一個有筆的人了。 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她很有自覺地離開家教這份工作。有人問她會不會有第二集時,她毫無猶豫地否認。「妳知
  • (冉雨琳 摄)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在两江新区落地了AI+工业互联网“产学研投融贸”一体化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切入,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和人
  • 其次,刚才清理的时候把好多我自认为写的不错的188同人文也清理掉了,但我在老福特上有备份,所以明天会陆续把那些相对来说高质量的文整理出来的,方便喜欢的人看。然后
  • (央视新闻)#手机壁纸无水印高清[超话]# 但是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我觉得有一点是很矛盾的,为什么呢,就是厉腾既然一开始是为了硬币才接近阮念初的,但是,他的好兄
  • 当初在2020年的年度排名中排在第8位的"TK"因为受到"The Last Dance"等影响,被挤出了前10名。以本月
  • 如果觉得10月份再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二哈]不妨来参加我们的万圣节狂欢Party吧[黄蜂女][蚁人][给你小心心]丰盛的美食饮品  刺激的盛装狂欢[给你小心心]
  • 关于和林栗的那些情感羁绊,在p6的故事中+也在叫《也许》的歌里面[打call]快去听“未来可能有很多也许,但我20岁的未来,一定与你有关。我全都要[哇][哇][
  • [泪]还有就是今天12集秦理在那么高的地方学猫叫,一瞬间感觉好恐怖是咋回事,希望剧情能尽快围绕黄姝死因和秦理复仇开始吧,非要30多集总复述以前的真的很水没意思啊
  • 周二晚Keep居家弹力带健身打卡~户外温度30°️处暑已至研究快乐的专家告诉我们:快乐有三种:pleasure(欢乐)❤️,passion(热情)✨,hig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