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沟通世界让世界情动中国#】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前不久落下帷幕。芬兰电影《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获得最佳影片奖。中国女演员吴彦姝凭借在电影《妈妈!》中的精彩表演斩获最佳女主角奖。

本届北影节共吸引来自全球的1450部影片报名角逐“天坛奖”,报名总数较去年增长63%,其中,国外影片共计1193部、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其报名数量之多、辐射范围之广、创作题材之丰富创下新高。

电影节在普及电影知识教育和艺术认知、发现电影新人新作、搭建电影文化交流平台、促成电影市场交易和电影产业合作、提升举办城市文化品格乃至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建构国家形象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节的举办将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构筑起一个情感共同体。本届北影节的如期举办,不仅拉近了电影人之间、影人和影迷、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对当前电影业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部入围国产影片:展现历史变迁背后的个体情感世界

8月15日,本届北影节举办了首次“中国·北京电影之夜”活动,对入围本届“天坛奖”的四部国产影片进行重点推介。

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共16部,四部国产影片分别为:尔冬升导演的《海的尽头是草原》、陈国星和拉华加导演的《回西藏》、乔梁导演的《追月》、杨荔钠导演的《妈妈!》。

《海的尽头是草原》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该片在宏大历史事件中捕捉并呈现个体的内心情感,呈现一段尘封已久的新中国往事。《回西藏》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该片讲述第一次到西藏工作的汉族人和一个藏族小伙从隔阂到成为生死之交的友情故事。《追月》讲述粤剧名角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进行情感选择的故事,该片以舞台戏曲的形式呈现,在理想和现实的深度纠葛中探寻戏梦人生背后复杂深沉的情感。《妈妈!》则将镜头聚焦85岁的母亲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症女儿的一对儿老年母女,讲述与母爱、亲情、老年生活乃至生命紧密相关的动人故事。

四部影片不约而同地将摄影机对准普通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四部入围国产影片着重刻画并呈现时代浪潮下的普通人现实生存境遇、生命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以现实的笔触描绘饱含中国人情感经验的中国故事。伊格尔顿说:“我们拥有比概念更完美、更精妙的东西,它把我们相互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情感”。苏珊朗格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中包含着较为突出的情感因素,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艺术的生命”。这四部影片在看似不同的故事背后,共享着同一个心之所向的情感结构,那就是以最朴素的情感力量叩开观众的心门。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故事与世界电影观众达成共情、共鸣、共振,这正是电影作为人类情感表现媒介的要义所在。

“北京展映”板块:连接影人、作品和影迷之间的情感桥梁

电影节作为大众感受电影文化、交流情感的重要窗口,与“迷影文化”有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尤其是展映单元,对于连接影人、作品和影迷起到了情感桥梁的重要作用。迷影的力量还可以带动社会经济效益,引发对于展映影片的“大讨论”。

在北影节林林总总的组成板块中,展映单元是跨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部分,也是最受影迷期待和追捧的焦点板块。今年北影节的“北京展映”板块特别设置了香港特展、特别放映、修复经典、大师回顾、惊喜首映、缤纷动画、嘉年华、环球视野、女性之声、华语力量、前沿镜界等多个主题放映单元,以及“迎接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公益电影展映,精选海内外130余部经典电影作品。

最受影迷关注的是本届“天坛奖”入围影片和“注目未来单元”参选影片。据媒体报道,展映的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代表作品、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安托万五部曲”以及全球各大电影节获奖作品等一众影史经典作品受到影迷欢迎。根据8月10日至12日的开票结果显示,《教父》50周年杜比视界重制版、《航海王:红发歌姬》和《宇宙探索编辑部》成为最快售罄的前三影片。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北影节特别策划了“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放映香港经典影片的最新修复版以及新近上映的香港电影佳作。不仅将影迷带进港片专属共享时刻,为重温经典影像提供了欣赏空间,而且增进了交流与合作。

因影迷的介入,一种参与性极强的、独特的观众群体及其在特定地点(如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观影的观影形式在电影节这个巨大的网络体系中得以形成,这种被我们称之为“迷影文化实践”的观影形式,鲜少能在其他节日活动或日常影院观影中找到。这不仅极大激发了“迷影情结”和观影需求,也依托电影节这一平台将影人、作品、观众对电影的共同情感连接在一起。在此意义上,北影节的情感效益被挖掘和发挥出来,电影节的现实意义也得以彰显。

“北京策划·主题论坛”板块:助力中国电影人的“电影强国梦”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余俊生在本届北影节电影强国论坛指出:“文化强则国强,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支柱,电影强国建设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方向”。

2022年是《“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基于此,本届北影节紧跟时代语境,依托自身定位,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在“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策划了3场电影强国论坛和5场专题论坛,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共话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在电影强国论坛中,以电影强国建设主题为统领,分别举行了“奋进新征程:光影不惜·燃梦未来”“高峰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新时代电影评论的创新与提升”三场论坛。学界、创作界、投资界、评论界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多路径、多视野、多渠道聚焦“电影高峰创作和电影评论”的重要问题,为电影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会的中国电影人在产业层面有一个共识,即在凝聚电影产业整体链条的基础上建成电影强国。高峰作品的打造和电影评论的反哺是电影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两翼,新时代语境下,高峰作品的打造需要高度想象力的精神资源,新时代电影评论也需要在考据感悟评论的基础上注入义理哲学的阐释和现实语境的观照。

除此之外,本届北影节还举办了李雪健、尔冬升、柯文思三场电影大师班,从实践层面助力青年影人创作,为电影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本届北影节在追求文化、艺术、商业品牌价值之外,充分调用首都北京城市资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专业完善的策展,助力中国电影人的“电影强国梦”。

结语:携手共赴未来

作为一种依托城市而兴的公共文化活动,电影节的举办也反映举办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肌理。北影节既不同于西方电影节,也不同于产业类电影节,北影节集城市文化与电影节艺术品格于一体,在选片、策展、经营等诸多方面要平衡“节展艺术品位与社会经济效益、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政策宣传与产业/影人/观众需求”等多重需求之间的比重,正如本届“天坛奖”评委会主席李雪健在媒体见面会上所说:“它是国家的脸面和民族之魂的具体体现”。在节展品牌价值经营策略上,服务产业、服务影人、服务观众,是北影节的独特之处。

今年是北影节举办的第十二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12象征一个完整的轮回,本届北影节的如期举办意味着北影节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看本届北影节,依托首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功能地位,秉持“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气度和“兼容并蓄、兼济共赢”的胸怀,以 “同心·笃行”为主题,用情感沟通世界、让世界情动中国的北影节,既显现出电影人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品格和坚定信心,也体现出举办方和举办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追求。
(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 ,作者饶曙光,为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当然也不能奢求,一位男性作家,能真正把女性写好、写出灵魂,很困难。也许是因为,这些人物与我自己生活中所认识的人们都是一样的,她们,普通的妇女,命运都是相似的。
  • 比如,一个人耳朵生的好,主智慧敏达,但是如果鼻子不给力,恐怕就算不上具有多大的智慧;或者配上一个大薄嘴唇,就更是如此;因此,这种聪明,可能是小聪明,常惹祸端。
  •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 谎报酒量试图蒙混过关 检测数值现场“打脸”夜查行动中,交警道外大队警力按照部署开展查处工作,期间周某驾驶黑A2J37*号小型汽车行驶至道外区南直路辅路时,突然停
  • 不仅实现了全民通电,中国还在90%以上的农村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网络,还让几亿贫困人群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吃饭不愁,穿衣不愁,基本住房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
  • 所谓养花要懂花性,养鱼要懂鱼性,因此做HR当然也需要懂心理学,理由如下:(一)人力资源传统六大模块都围绕人,而与人沟通就少不了心理学。”但如果HR学过心理学,一
  • 所以,真理不在于信受的人多,相反过来,绝大部分众生就是因为没有累世的福德,他不能够去以身心信受大乘了义的经典佛法。第二,把你所理解到的东西,把你所修行体证到的感
  • 真的挺感动的,昨天念叨说自己欠西西的,小贵妃上市时候没这么想吃,下市了有点怀念了,结果今天同事给我拎来了一兜子,说“我家刚好还有点,种来自己吃没卖的”[苦涩]其
  • 当谎言崩塌,是觉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很多完美情节不过是网友意淫出来的好呢?2️⃣撒谎,什么学校啊经历啊健身啊3️⃣抄袭,发的什么的都是抄别人
  • (最后附上小姐姐的美甲图)#宁艺卓[超话]##宁艺卓旷野歌姬# 宁宁还在成长中,需要认可和鼓励,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接受不足,她还没成为可以让粉丝躺平听夸的“参
  • ⁢他⁢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灵⁢魂⁢共⁢振⁢,⁢恰⁢如⁢他故⁢事⁢中⁢的⁢“⁢我⁢”⁢,⁢尽⁢管⁢是⁢人⁢类⁢,⁢也⁢不⁢卑⁢不⁢亢⁢,⁢在⁢他⁢
  • 」问世间 情为何物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身为一个快30的老女人,看了一眼《上阳赋》居然充了21块钱超前点播,点了也就点了,居然又被小妖精勾走,我在干什
  • #情感[超话]# 时光 ,可以将三界沉默 岁月,会把孟婆汤熬煮的更加浓烈……我也曾青涩的如三月桃朵 未曾被暖阳润色 ,就被匆匆凉风吹落……纵然万般不舍 ,却又无
  • 茶百道:夏天我很爱西瓜啵啵和百香凤梨(半糖就行!真的yyds古茗:我就爱布蕾脆脆奶芙(三分糖半糖都️!
  • 这篇微小说到底有多少字我自己也不确定了,就顺其自然吧~果然看多了八月长安大小姐的书就是能保有一颗少女心啊~我自己也有一个微信公共号,平时写的散文和微小说都会发在
  • !!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每日一片# 《替身演员》(2022)也许这就是好莱坞编剧的现状吧?当然免不了要融入底层价值实现、拉美亚裔一家亲这样的元素,不
  • #福鼎白茶# 近日,一场主题为“乡村振兴的青年力量——茶乡青年与北大青年的对话”线上直播活动在福鼎市太姥山镇方家山村举办,本次对话的双方为福鼎白茶畲乡青年与北大
  • 为此利智一直在考验李连杰,直到经历了10年爱情长跑,这10年,李连杰为她离了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左右,甚至不惜为了她,抛出自己全部身家。 但利智并
  • 新气象,迈进现代化新征程新年伊始,列车在刚建成不久的赣深高铁上飞驰,在老区与特区之间跑出振兴发展的“加速度”;“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宁夏、甘肃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