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缘起法,讲业力,众生都是随业力堕入六道,轮转生死的,而佛法就是让我们解脱生死,从业力这个循环中解脱出来。它依据的是什么呢?是愿力。业力是有我的,在唯识学上讲,第七识末那识那里有个我在,依我在那里造作、行为,就是造业,就是我们以后的受报种子,等这种子成熟现行我们就受报。佛法讲因果,但不是宿命论,如果是宿命论的话,那众生就不能解脱。

“ 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 ” 。如果我们只看到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没看到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那我们众生是没有办法解脱的,我们只能在生死轮回中轮转下去了。

如果只看到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没有看到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的话,那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如来,观世音菩萨那么大的愿力,怎么今天还会有我们这些苦难众生呢?是两个不可思议啊,忏悔、持咒、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契合,每一个佛菩萨的心咒,都是他的愿的凝聚。比如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就在六字真言里。我们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就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契合。

再说如果我念了佛,持了咒,消业的话,那是不是没有因果了呢?如果我们和佛菩萨的愿力相契合的话,那么我们就被佛菩萨的愿力摄受,是可以消业的。

我们的造业就是身口意三业,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一句佛菩萨的心咒,都是与佛菩萨的这种清净的口业相契合,而得到他的愿力的摄受,以佛菩萨的愿力而消我们的业。注意,佛法讲的是两个东西,两个不可思议,大家应好好地把这两个不可思议圆融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

用一万六千元写出来的一个“孝”字
——祭我的表兄小发

前天参加完大舅的葬礼,我的姨表兄随我的车返回,在返程的路上他给我讲了5年前去世的舅表兄小发的一个关于临终交代事项的故事(我只知道他的乳名叫小发,所有人无论年长年幼,也都叫他小发。没有人喊过他的学名。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讲者无意,而听者的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联想前两天看过的一部电影《隐入尘烟》,我决定在为我的大舅写一篇祭文外,也为我这位5年前去世的苦命舅老表专门补写一篇祭文。
小发出生在安徽省蒙城县郭集乡(现属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郭集社区)一个没落的富农家里。出生时间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末期解放前后,比他最小的姑姑即我的母亲(1941年出生)应该仅小几岁。
小发比我大约20岁,去世的时候应该在68岁左右。由于我在外地工作,小发去世的消息没有人告诉我,所以我也没有能参加他的葬礼。
小发的父亲兄妹7人(三男四女,具体情况已在《祭舅文》中详细描述)。他的父亲排行老三(男孩中排行老二,即我的二舅)。在他父辈的7个兄弟姐妹中,小发的父亲受到教育最好,读过私塾,在世时在乡学校里任教员。可见小发的爷爷(即我的外公)辈当时家里是多么地殷实。遗憾的是小发的父亲英年早逝,30多岁就撒手人寰。
小发的父亲遗有二子,小发为长子,当时大约七八岁,小的大约三四岁。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带着他与弟弟改嫁到南边二十公里外的凤台县一户姓张的人家。大约二三年后,小发的大伯(即我的大舅)想要回其中一个,征求了已超过10岁的小发及其养父的意见后,小发离开母亲,回到郭集老家,跟随大伯生活。
关于下发的亲生父亲,我的二舅,据我的母亲说,包括我的姨娘们、年长老表们以及本街上的族人们都说,如果小发的父亲如果不是死的早,很有可能会当很大的官,因为那时知识分子太缺乏了。
尽管舅舅家在解放时被划为富农成分,但由于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没有像其他地主富人们为富不仁,欺压弱势穷人。所以解放后舅舅家人并没有受到过批斗,只是很多家产充公了。
我的大舅尽管后来接纳了一个寡妇为妻,但不知何种原因,始终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小发也就成了唯一的养子,侄伯二人关系很好,感情甚笃。
由于我的三舅(小发的叔叔)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尚未成家的他没有父母,二哥去世,与唯一的长兄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一生杳无音信,不知生死(在他们兄妹7人中,只有我的二舅和三舅度过私塾,其余5人都没有读过书)。所以小发成了我唯一的舅老表,也成了我外公外婆这一支家族唯一的男性血脉。当然小发的弟弟也是我的亲舅表兄,但由于随母到他人家中,成了他姓养子。听过小发去世时,作为同父同母的弟弟也来参加了他哥哥的葬礼。由于没有来参加他大伯的葬礼,我没有见过。
小发在过了30岁才收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流浪傻女人为妻,为其延续烟火。这个来路不明的傻女人很争气,为其生了一儿一女。在小发去世时,儿女也都成家。儿子又生育二子,女儿嫁到滁州明光。
在我童年时期(上世纪70年代),小发及我的二姨家的表兄们,还有他们街上的同龄青壮年经常到远在百里之外的我们家去卖红芋粉丝。因为郭集那边主要种红芋并加工成粉丝。1980年上初中之前的我也多次去百里之外的舅舅家,还曾短暂地在街上小学上过学,所以少年的我与小发交往还是很多的。去小发家多是在他们来我家后返回时乘坐他们的自行车或拉粉丝的板车。后来茨淮新河通航,几次是坐船而去的(当然两头都需要步行很远,才能到达乘船的码头)。
小发与他的大伯一样,一生勤劳、善良、简朴、乐于助人,和蔼可亲。乡里乡亲,谁家有需要帮忙的,他与我的大舅一样,都会先人后己。与他的四个姨及17个老弟表妹都相处甚好。
小发没有读过书,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很苦,如蝼蚁般活着。但很乐观,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正如这几天热映的《隐入尘烟》主人公一样生活着。。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说到标题上关于1万6千元故事。
小发一生简朴,儿子(乳名小福或阿福)也是勤劳、勤俭的男人,但极其要面子,讲排场,再穷也不能输在面子上。人情往来决不能低于别人,不能让被人看不起,不能让别人因此而说闲话,所以存不住钱。何况小福上有二代老人,下有两个儿子,没有文化而又在这偏远农村。作为父亲,深知儿子存不住钱的毛病。
五年前,小发病重。他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会死在养他的大伯前面。这样他就不能给他的养父送终。他担心儿子小福无法体面地给养父安葬。在临终前,他把他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6万元(可能在小发自己的眼里,这1.6万元已经是巨款了,因为他攒了一辈子)交给他最信任的远房堂弟。千叮万嘱堂弟这1.6万元只能用于他大伯去世时葬礼的支出,具体包括棺材、唢呐、其他丧葬用品等。一再交代要用好一点棺材,必须用唢呐,必须风风光光把他的养父送下地。除非大伯去世,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这1.6万元交给他的儿子。至于他自己死后如何下葬,由他儿子去办,不得让他儿子向任何人借钱来为他办理丧葬事宜。受托人要给他打个凭条,作为证据。他坚持不要。既然托付,就绝对信任。
不久,我这个苦命的、唯一的舅老表病逝。
老表小发用他这一生的积蓄,一万六千元,写出了世上最大的“孝”字!
最后,我想用电影《隐入尘烟》的影评作为这篇祭文的结尾:全片不说苦,却苦到天际;全片不谈爱,却爱到极致!

用一万六千元写出来的一个“孝”字
——祭我的表兄小发

前天参加完大舅的葬礼,我的姨表兄随我的车返回,在返程的路上他给我讲了5年前去世的舅表兄小发的一个关于临终交代事项的故事(我只知道他的乳名叫小发,所有人无论年长年幼,也都叫他小发。没有人喊过他的学名。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讲者无意,而听者的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联想前两天看过的一部电影《隐入尘烟》,我决定在为我的大舅写一篇祭文外,也为我这位5年前去世的苦命舅老表专门补写一篇祭文。
小发出生在安徽省蒙城县郭集乡(现属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郭集社区)一个没落的富农家里。出生时间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末期解放前后,比他最小的姑姑即我的母亲(1941年出生)应该仅小几岁。
小发比我大约20岁,去世的时候应该在68岁左右。由于我在外地工作,小发去世的消息没有人告诉我,所以我也没有能参加他的葬礼。
小发的父亲兄妹7人(三男四女,具体情况已在《祭舅文》中详细描述)。他的父亲排行老三(男孩中排行老二,即我的二舅)。在他父辈的7个兄弟姐妹中,小发的父亲受到教育最好,读过私塾,在世时在乡学校里任教员。可见小发的爷爷(即我的外公)辈当时家里是多么地殷实。遗憾的是小发的父亲英年早逝,30多岁就撒手人寰。
小发的父亲遗有二子,小发为长子,当时大约七八岁,小的大约三四岁。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带着他与弟弟改嫁到南边二十公里外的凤台县一户姓张的人家。大约二三年后,小发的大伯(即我的大舅)想要回其中一个,征求了已超过10岁的小发及其养父的意见后,小发离开母亲,回到郭集老家,跟随大伯生活。
关于下发的亲生父亲,我的二舅,据我的母亲说,包括我的姨娘们、年长老表们以及本街上的族人们都说,如果小发的父亲如果不是死的早,很有可能会当很大的官,因为那时知识分子太缺乏了。
尽管舅舅家在解放时被划为富农成分,但由于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没有像其他地主富人们为富不仁,欺压弱势穷人。所以解放后舅舅家人并没有受到过批斗,只是很多家产充公了。
我的大舅尽管后来接纳了一个寡妇为妻,但不知何种原因,始终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小发也就成了唯一的养子,侄伯二人关系很好,感情甚笃。
由于我的三舅(小发的叔叔)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尚未成家的他没有父母,二哥去世,与唯一的长兄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一生杳无音信,不知生死(在他们兄妹7人中,只有我的二舅和三舅度过私塾,其余5人都没有读过书)。所以小发成了我唯一的舅老表,也成了我外公外婆这一支家族唯一的男性血脉。当然小发的弟弟也是我的亲舅表兄,但由于随母到他人家中,成了他姓养子。听过小发去世时,作为同父同母的弟弟也来参加了他哥哥的葬礼。由于没有来参加他大伯的葬礼,我没有见过。
小发在过了30岁才收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流浪傻女人为妻,为其延续烟火。这个来路不明的傻女人很争气,为其生了一儿一女。在小发去世时,儿女也都成家。儿子又生育二子,女儿嫁到滁州明光。
在我童年时期(上世纪70年代),小发及我的二姨家的表兄们,还有他们街上的同龄青壮年经常到远在百里之外的我们家去卖红芋粉丝。因为郭集那边主要种红芋并加工成粉丝。1980年上初中之前的我也多次去百里之外的舅舅家,还曾短暂地在街上小学上过学,所以少年的我与小发交往还是很多的。去小发家多是在他们来我家后返回时乘坐他们的自行车或拉粉丝的板车。后来茨淮新河通航,几次是坐船而去的(当然两头都需要步行很远,才能到达乘船的码头)。
小发与他的大伯一样,一生勤劳、善良、简朴、乐于助人,和蔼可亲。乡里乡亲,谁家有需要帮忙的,他与我的大舅一样,都会先人后己。与他的四个姨及17个老弟表妹都相处甚好。
小发没有读过书,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很苦,如蝼蚁般活着。但很乐观,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正如这几天热映的《隐入尘烟》主人公一样生活着。。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说到标题上关于1万6千元故事。
小发一生简朴,儿子(乳名小福或阿福)也是勤劳、勤俭的男人,但极其要面子,讲排场,再穷也不能输在面子上。人情往来决不能低于别人,不能让被人看不起,不能让别人因此而说闲话,所以存不住钱。何况小福上有二代老人,下有两个儿子,没有文化而又在这偏远农村。作为父亲,深知儿子存不住钱的毛病。
五年前,小发病重。他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会死在养他的大伯前面。这样他就不能给他的养父送终。他担心儿子小福无法体面地给养父安葬。在临终前,他把他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6万元(可能在小发自己的眼里,这1.6万元已经是巨款了,因为他攒了一辈子)交给他最信任的远房堂弟。千叮万嘱堂弟这1.6万元只能用于他大伯去世时葬礼的支出,具体包括棺材、唢呐、其他丧葬用品等。一再交代要用好一点棺材,必须用唢呐,必须风风光光把他的养父送下地。除非大伯去世,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这1.6万元交给他的儿子。至于他自己死后如何下葬,由他儿子去办,不得让他儿子向任何人借钱来为他办理丧葬事宜。受托人要给他打个凭条,作为证据。他坚持不要。既然托付,就绝对信任。
不久,我这个苦命的、唯一的舅老表病逝。
老表小发用他这一生的积蓄,一万六千元,写出了世上最大的“孝”字!
最后,我想用电影《隐入尘烟》的影评作为这篇祭文的结尾:全片不说苦,却苦到天际;全片不谈爱,却爱到极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曾经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边境之旅,以前总是玩到废寝忘食,因为换了个手机号游戏里的所有进度都没了,包括你的这个人物,悲伤之余我还是重新开始了新的旅程,好不容易建
  • #宋茜[超话]##30天安利宋茜# Day1-入坑的大概时间[给你小心心]2012年中旬吧 那时候很多同学在看某综艺 被拉去一起看 但是一看便只爱上了她 真的是
  • 要知道,烟火的两岸,唯有不辜负光阴,不违背心意,才是安稳与静好的妥帖。这样的一种遇见,哪怕只单纯的陪伴,都是快乐。
  • 以后,抽烟的都要自豪起来,你是在为国家和地方财政增收、经济发展做贡献。比赛中断十几分钟以后,双方球员返回球场,为抗议球迷极端行为,在中场倒脚和聊天中结束余下时间
  • 现在的学校,食堂很多,但是大都一样,没有很喜欢的菜,也认不齐名字#杨国福麻辣烫# #麻辣烫# #餐饮加盟# #麻辣烫加盟#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申请表】麻辣烫起初
  • 今天好像一不小心让一个有18w粉丝的up主删号了,本以为他会像前两天那个溜溜哥一样删除原视频再发一个纠正视频就好了,大家还是会一如既往爱他的,结果这个叫时间之外
  • 酒店的设计就像一个迷宫,但不论从视觉光影运用还是空间物体摆设上,都营造出静谧高雅的艺术空间,据说酒店的设计来自安缦御用设计师。酒店的设计就像一个迷宫,但不论从视
  • 关于最近收到景岚馆中与日制片山中相似的问题p1-2为景岚馆中夏服 p3为日制片山中图来自@月岛绫音_Ayane ①关于景岚馆中袖子上带线:部分妹子反馈觉得加了更
  • 从八字命理来看,第二代为官杀,有化泄财星而生命局之病印星之嫌,故命主的第二代财官不济;而第三代为食伤,有生财星而制命局之病印星之功,故命主的第三代往往会重振家业
  • 只盼疫情快点过去,天气转暖,该出门了 | 乱入一张雨岔大峡谷突然又看到这条微博 我知道你对舞台的热爱,还有,真的很心疼。从全民K歌兜兜转转,我还在这里!
  • 最近跑步配速慢慢提回去了今晚测了一下五分多轻松跑不过大猪蹄子这个拖后腿的猪一来速度就得降下来了跑个步打打闹闹停停一会说眼镜滑下来了一会说跑岔气了以后还是自己一个
  • 人到中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
  • 参与我们此次征集活动,就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哦,将作品发给你的编程老师即可参与活动哦!利用学到的编程知识,只做一个抗病毒作品的小程序或游戏,发挥你神奇的脑洞,让你
  • 那一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后来他在小说里写道:“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 感谢一路.上有你的陪伴, 你的情,你的意,你的爱,时刻倾注我心里o 我愿化作一只美丽的蝴蝶,天天围绕在你身边,点缀你平凡的爱。第3000期实验高二8班梁晨不管是
  • 因此这些方术各有千秋,也都是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方式对于人生命运的解读,不是某种方术便可以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这些方术虽然渊源都是出自《易经》但是立论基础不同,
  • 。。
  • 茶只倒七分满,是对别人的尊重,留下三分人情,让人体会到你的用心,双方其乐融融。其中,倒茶只倒七分满,是最重要的常识,也是茶席礼仪的代表。
  • #德阳爆料# 【航空航天知识进校园 广汉10万师生、家长享科普大餐】9月20日上午,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之“共舞蓝天,逐梦科技,
  • 我也会遇见那种男友理想型的男明星,也会在朋友间开玩笑,但是大部分粉都懂得分清现实和虚幻,远离他的私生活不只是为了保护他也是在维护你自己的幻想,多关注他的作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