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 【锚定扩大需求,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东营市积极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及时有效解决外贸企业困难,促外贸保稳提质,同时让内需拉动经济的“引擎”更强劲;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代化强市面貌日新月异。

紧抓项目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瀚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作人员正为项目开工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

该公司主要生产风力发电叶片配套玻纤复合材料制品,是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上企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十分吸引我们,我们的产品从出厂运至下游企业,半小时内就能送达,很大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谈到项目缘何落地开发区,公司负责人吴翔这样解释。

当前,在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海上风电驶入高潜力赛道,纤维、叶片、风电主机、塔筒等各项产业的进驻,让开发区的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逐渐完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介绍,与以往的招商引资思路不同,开发区目前积极探索创新以“链”招商、聚商的理念,吸引了更多“链”上企业前来,发挥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东营市加强全周期调度推进,强化要素资源保障,过去两年实施了总投资7794亿元的1617个项目,其中过百亿元项目21个;还招引东材科技、大业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效盘活了胜通光学膜等破产企业优质资产,有力推动东营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动能转换强势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今年以来,东营又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795亿元的1106个项目,滚动接续、压茬推进,集中资源力量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东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个、4.6个百分点。

8月2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草丰美,鸟飞鱼跃,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态画面。近年来,保护区积极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万余亩,修复盐碱蓬、海草床4.7万亩,近三年的生态补水量达到了4.67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如今,保护区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了371种,每年约有600万只鸟在这里迁徙、越冬、栖息、繁衍。

生态底色是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近年来,东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谋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聚焦治水有方、显湿露水的好事,推动东营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升,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牢固。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为构建起湿地生态系统,东营积极推进城市湿地及绿化项目,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切实完善绿地系统,提升园林绿化水平。立足独特的“河、海、湖、湿地、城”城市风貌资源,东营致力打造城市功能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功能,充分凝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达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达到了41.6%。

助企抓机遇拓市场,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近日,由科瑞油气研发制造的四台套F1000拖运式高度集成机泵组顺利发运,奔赴哈萨克斯坦客户作业现场。作为中国油气能源开发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缩影和名片,科瑞油气在拓展业务版图的同时,也将中国制造带向了全世界。截至目前,由科瑞研发制造的油气能源装备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油气田作业现场。

和科瑞油气一样,东营市各外贸企业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优质多样的外贸产品,提升海外竞争力,外贸订单实现一路长虹。今年上半年,东营完成外贸进出口1258.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5%。

针对重点产业,东营市完善外贸运行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出口方面,积极协助橡胶轮胎、石油装备企业解决物流运输难题,抓住国际油气市场复苏有利时机,指导石油装备企业积极承接新兴市场订单,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RCEP政策研究专班,深入分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扩大对RCEP市场进出口份额;进口方面,重点抓好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争取原油进口配额及早发放,并建立原油进口台账,指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口进度,全市原油进口增长17.5%。

鼠标轻轻一点,订单线上呈现。近日,在“2022年东营出口商品云展会(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专场)”上,25家东营本地外贸企业和25家来自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采购商,在前期精准匹配的基础上,进行了100场次的“一对一”在线洽谈,产品涉及各类型橡胶轮胎、车轮、刹车片等。

东营市商务部门围绕主导产业和市场情况,制订了全市境外市场开拓计划,谋划了24场云展会和90个线下展会,组织参加了第131届广交会,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RCEP市场云展会,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云展会等。今年上半年,东营出口市场达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371.7亿元,增长39%。

与此同时,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还合力开展外贸调研和政策会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政策培训和“一对一”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航运企业“中小直客”政策宣讲,全市16家企业与中远海运签约“中小直客”政策;开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RCEP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培训活动,指导企业抓机遇、防风险,拓市场、稳增长,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外贸保稳提质可期,内需拉动“引擎”也在持续发力。得知河口区发放消费券的消息,河口区村长家的疙瘩汤餐饮店经理王娜第一时间通过云闪付App提交资料,注册成为餐饮电子消费券活动商家。王娜说,受疫情影响,餐饮店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和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次河口区发放的消费券,有效提升了餐饮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今年东营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家电、餐饮三大类消费券,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截至7月27日,全市已发放乘用汽车消费券1700万元,带动汽车销售12.77亿元,发放家电消费券1060万元,带动消费7106.2万元,有力提振了市场消费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

8月19日,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华正组织社员在高温大棚里管理栽上不久的网纹瓜苗。“上一季网纹瓜一个大棚产了8000多斤,纯收入有一万元。”赵小华说,今年下半年,合作社又在六个大棚里种上了这一品种,力争十月中旬有个好收成。

和北范村一样,杨庙社区有6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700余亩。“去年,杨庙社区把6家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了产业联合社,并吸引周边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1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园加盟,共同做强沿黄特色果蔬产业。”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说。

杨庙社区是东营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东营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形成了群众幸福指数与消费需求层次相互带动、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

聚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东营市、县财政今年继续列支专项资金,扶持150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近期又成立了沿黄党建联盟,把10个乡镇(街道)的179个村及产业园区、生产基地、旅游景区等各类组织联结起来,区域同向发力、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1160家,强村企业发展到350家,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8%。

网格是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直接关系到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确保“最后一百米”畅通无阻,东营持续深化网格化治理,全域做实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推动“资源、服务、管理”进网格,目前已通过“公益微创投”等方式引入120余家社会组织,吸收4万名在职党员、物业职工、社区志愿者担任网格协管员,开展“组团式”服务;同时全面推行“网格议事”机制,挖掘2600余名社区治理能人,把议事会开到每个楼栋,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小区议事协商6万余次,解决居民问题诉求1.2万余件。

自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开设了文体活动室后,家住玉景花园小区的油田退休职工王斌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今他成了社区舞蹈队的一员,固定每周一上午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排练室跳跳舞,老人直呼“退休生活有滋有味”。

玉景社区下辖多个油田老旧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45%左右,且以退休油田职工居多,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满足社区居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玉景社区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文化超市,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扫码加入文化队伍、选择上课时间及地点,随时享用社区文化大礼包。

今年以来,东营在全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专项行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等一体化建设,临时身份证办理、交通违章处理、营业执照办理等政务服务纷纷下沉社区,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不断向社区流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驿站)1256处,已基本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

#走在前 开新局# 【东营坚持项目导向,助力外贸企业抓机遇拓市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锚定扩大需求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东营市积极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及时有效解决外贸企业困难,促外贸保稳提质,同时让内需拉动经济的“引擎”更强劲;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代化强市面貌日新月异。
  紧抓项目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瀚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作人员正为项目开工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
  该公司主要生产风力发电叶片配套玻纤复合材料制品,是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上企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十分吸引我们,我们的产品从出厂运至下游企业,半小时内就能送达,很大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谈到项目缘何落地开发区,公司负责人吴翔这样解释。
  当前,在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海上风电驶入高潜力赛道,纤维、叶片、风电主机、塔筒等各项产业的进驻,让开发区的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逐渐完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介绍,与以往的招商引资思路不同,开发区目前积极探索创新以“链”招商、聚商的理念,吸引了更多“链”上企业前来,发挥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东营市加强全周期调度推进,强化要素资源保障,过去两年实施了总投资7794亿元的1617个项目,其中过百亿元项目21个;还招引东材科技、大业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效盘活了胜通光学膜等破产企业优质资产,有力推动东营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动能转换强势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今年以来,东营又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795亿元的1106个项目,滚动接续、压茬推进,集中资源力量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东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个、4.6个百分点。
  8月2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草丰美,鸟飞鱼跃,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态画面。近年来,保护区积极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万余亩,修复盐碱蓬、海草床4.7万亩,近三年的生态补水量达到了4.67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如今,保护区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了371种,每年约有600万只鸟在这里迁徙、越冬、栖息、繁衍。
  生态底色是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近年来,东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谋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聚焦治水有方、显湿露水的好事,推动东营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升,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牢固。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为构建起湿地生态系统,东营积极推进城市湿地及绿化项目,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切实完善绿地系统,提升园林绿化水平。立足独特的“河、海、湖、湿地、城”城市风貌资源,东营致力打造城市功能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功能,充分凝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达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达到了41.6%。
  助企抓机遇拓市场,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近日,由科瑞油气研发制造的四台套F1000拖运式高度集成机泵组顺利发运,奔赴哈萨克斯坦客户作业现场。作为中国油气能源开发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缩影和名片,科瑞油气在拓展业务版图的同时,也将中国制造带向了全世界。截至目前,由科瑞研发制造的油气能源装备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油气田作业现场。
  和科瑞油气一样,东营市各外贸企业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优质多样的外贸产品,提升海外竞争力,外贸订单实现一路长虹。今年上半年,东营完成外贸进出口1258.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5%。
  针对重点产业,东营市完善外贸运行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出口方面,积极协助橡胶轮胎、石油装备企业解决物流运输难题,抓住国际油气市场复苏有利时机,指导石油装备企业积极承接新兴市场订单,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RCEP政策研究专班,深入分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扩大对RCEP市场进出口份额;进口方面,重点抓好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争取原油进口配额及早发放,并建立原油进口台账,指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口进度,全市原油进口增长17.5%。
  鼠标轻轻一点,订单线上呈现。近日,在“2022年东营出口商品云展会(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专场)”上,25家东营本地外贸企业和25家来自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采购商,在前期精准匹配的基础上,进行了100场次的“一对一”在线洽谈,产品涉及各类型橡胶轮胎、车轮、刹车片等。
  东营市商务部门围绕主导产业和市场情况,制订了全市境外市场开拓计划,谋划了24场云展会和90个线下展会,组织参加了第131届广交会,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RCEP市场云展会,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云展会等。今年上半年,东营出口市场达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371.7亿元,增长39%。
  与此同时,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还合力开展外贸调研和政策会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政策培训和“一对一”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航运企业“中小直客”政策宣讲,全市16家企业与中远海运签约“中小直客”政策;开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RCEP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培训活动,指导企业抓机遇、防风险,拓市场、稳增长,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外贸保稳提质可期,内需拉动“引擎”也在持续发力。得知河口区发放消费券的消息,河口区村长家的疙瘩汤餐饮店经理王娜第一时间通过云闪付App提交资料,注册成为餐饮电子消费券活动商家。王娜说,受疫情影响,餐饮店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和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次河口区发放的消费券,有效提升了餐饮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今年东营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家电、餐饮三大类消费券,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截至7月27日,全市已发放乘用汽车消费券1700万元,带动汽车销售12.77亿元,发放家电消费券1060万元,带动消费7106.2万元,有力提振了市场消费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
  8月19日,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华正组织社员在高温大棚里管理栽上不久的网纹瓜苗。“上一季网纹瓜一个大棚产了8000多斤,纯收入有一万元。”赵小华说,今年下半年,合作社又在六个大棚里种上了这一品种,力争十月中旬有个好收成。
  和北范村一样,杨庙社区有6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700余亩。“去年,杨庙社区把6家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了产业联合社,并吸引周边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1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园加盟,共同做强沿黄特色果蔬产业。”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说。
  杨庙社区是东营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东营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形成了群众幸福指数与消费需求层次相互带动、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
  聚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东营市、县财政今年继续列支专项资金,扶持150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近期又成立了沿黄党建联盟,把10个乡镇(街道)的179个村及产业园区、生产基地、旅游景区等各类组织联结起来,区域同向发力、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1160家,强村企业发展到350家,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8%。
  网格是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直接关系到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确保“最后一百米”畅通无阻,东营持续深化网格化治理,全域做实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推动“资源、服务、管理”进网格,目前已通过“公益微创投”等方式引入120余家社会组织,吸收4万名在职党员、物业职工、社区志愿者担任网格协管员,开展“组团式”服务;同时全面推行“网格议事”机制,挖掘2600余名社区治理能人,把议事会开到每个楼栋,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小区议事协商6万余次,解决居民问题诉求1.2万余件。
  自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开设了文体活动室后,家住玉景花园小区的油田退休职工王斌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今他成了社区舞蹈队的一员,固定每周一上午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排练室跳跳舞,老人直呼“退休生活有滋有味”。
  玉景社区下辖多个油田老旧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45%左右,且以退休油田职工居多,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满足社区居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玉景社区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文化超市,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扫码加入文化队伍、选择上课时间及地点,随时享用社区文化大礼包。
  今年以来,东营在全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专项行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等一体化建设,临时身份证办理、交通违章处理、营业执照办理等政务服务纷纷下沉社区,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不断向社区流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驿站)1256处,已基本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苹果将于10月18日举行新品发布会#,咱也别总想着发布新品捞钱,也把质量好好提升下[doge] 比如信号的问题,每次去地下车库再出来都尽快飞行模式一下重启信
  • 很多姐妹觉得方脸不手术,其实也能变成小脸。但!如果你是以下3种下颌角,打针、填充的意义都不大,纯属买安慰。 ①后突型;侧面下颌拉长。 ②外翻型;正面脸型
  • 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自2019年HarmonyOS第一次发布以来,三年里,百万开发者、生态伙伴和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敢想、敢干、敢追求是我们不变的精神!
  • 施老板曾经说过“开铺开到亏损为止,关铺关到盈利为止”,以现在的形势看,前景还不乐观,因为还在持续的关铺。 一旦施老板开始开铺,房价也就开始抬头了,一旦施老板开始
  • #光遇[超话]#试一试滴cp? 19岁 蹲一个比我大或者小一点的都可以!希望是男孩子 如果可以是广东的就好了 可以漫展面基!抱抱重度患者 遇事不决就撒娇的性子
  • 专访话剧《雷雨》《雷雨后》主演佟瑞敏:他曾拍桌子拍进一批“歪瓜裂枣”昨今明三天,上海大剧院舞台上,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曹禺剧作、央华戏剧出品的《雷雨》以及曹禺先生
  • #智慧美学课堂# 开讲啦! Lesson 1 [话筒] 这幅名为《她叫玛格丽特·马瑟》的摄影作品,被誉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人体摄影作品之一。这幅坐姿人体已成为摄影史
  • 分享/ FLORA 1987 设计:Luca Ricci 展览以极简主义流派的著名艺术家吉村博史的生平为基础,他的作品以禅宗哲学为基础,巧妙地将日本的声音融
  • 知‮分识‬享 女性气血‮足不‬会怎样❓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下藏红花 ⚡1.易腹泻(经‮拉期‬肚子) 因为经期‮限有‬的气血被调‮起集‬来,肠胃功能被‮弱削‬
  • 产后第三天啦,今天出院去月子中心好好坐月子了~恢复的还OK ,就是感觉身体还好虚 在医院的月嫂阿姨说带过的宝宝很少有小叮当这样的“天使宝宝”,安安静静的很讨人喜
  • 【渐入佳境!童话城堡般的泉城济南,等了一年,终于要来了!】秋日的雨,带走了夏日的燥热,洗出了秋日的斑斓。肆意的色彩才真正有了秋天的味道把城市也带进了“童话城堡”
  • 再次告诉你们,回归内在的稳定和信心,新世界将会很快到来,大转化将会发生在一瞬间!所有的行动并不全部来源于人类的意志,它本质上将会是源头父母神的意志,维护宇宙稳定
  • 我超喜欢的女孩子遇到了喜欢的人啦,她真的配得上任何男孩!祝她幸福哦!我啥时候能碰上我的幸福呢?一想到这个就很伤感。不过还好我有好多朋友,伟慧问我零食吃完没,吃完
  • 每次销号心软的点就在于...真的不想亲手把自己三年的回忆一键清除 有喜欢的同期演员,之前考虑别人的心情就一直没发过他。我都已经一个一个双取了,结果又是转好友圈
  • 打卡 阳光明媚 If Time Flows Back comes to an end. All's well that ended well. 元の鞘に収まる。
  • 一路走来一路歌,从黎明到清晨,晨曦穿过浓雾,最终透出耀眼的光茫。再浓的大雾也遮不住阳光,再不堪的当下,总会成为过往。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什么困难,什么时艰,
  • 放弃了时薪150的家教因为太远了,换的这个到了之后发现也不近,宝山这么远嘛[二哈] 不过又回到了以前的感觉,时光匆匆,步履匆匆,忙碌没什么不好[打call]时薪
  • 小白兔真的好好rua啊啊啊啊 我觉得这只驴很可怜 被蒙着眼睛拉磨 一直在那里转转转 离开的时候多瞅了它几眼 最后它竟然叫了 它想表达什么 人生中第一次摸到
  • 【红旗区慈善协会爱心捐赠光荣榜】   截至2021年7月25日上午12点整,红旗区慈善协会累计接受121笔捐赠,捐资共计988.7111万元,方便面、火腿肠等
  • 每次在我有早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会日常失眠 又四点了 我又通宵了 鬼知道我努力睡了多久也没睡着 甚至没有办法缓解焦虑就起来开了两把游戏 还有 我总是在很多地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