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善知识之弟子法相(五)忏悔方式与界限

撷取自《大圆满耳传金刚桥》

犯了戒律以后,怎么忏悔呢?就像前面讲金刚萨埵的时候说过,忏悔前先要知道罪业从哪里来?哪些是罪业之门。同样,这里也要先知道犯三昧耶戒的六种因,《吉祥戒续》云:「不知与放逸,惑多不恭敬,忘失念不明,此六破戒因」。

一、不知罪界:虽然想修学誓言,但不知各自堕罪的取舍界限;
二、不敬上师:尽管知道却对上师和上师所传的学处等不恭敬;
三、放逸而行:虽然恭敬,但不小心谨慎, 放逸无度,肆意而行;
四、烦恼粗重:虽有一些戒备之心,但烦恼十分深重而犯戒;
五、忘失学处界限:虽然有正知,但偶尔忘失开遮界限;
六、正念不明:没有时时观察自心的正念, 导致违犯也不自知。
这六个中不敬上师和烦恼粗重的过失最严重,因为烦恼太猛烈,要特别去忏悔,其它的也要忏悔。一般放逸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犯了一些错误,这个相对来说罪业小一些。

另外, 正如前面说善业、恶业圆满不圆满,要从四个方面观察一样(对境、动机、行为、结果),这里同样要知道七个方面,或称为七个支分:

一、由深重烦恼所引发的动机或意乐;
二、自己心里清醒的了知对境;
三、如果戒条要求具备身体的行为,则身语的行为圆满完成;
四、如果属于意识行为的犯戒,在四个小时之内没有以对治中断;
五、心没有疯狂等迷乱状态;
六、对所做之事当下没有后悔之心;
七、没有忏悔已超过时间。

这七个条件不一定要完全具备,譬如第三条身语犯戒的界限和第四条意识犯戒的界限就不会同时具备。但不管怎样,只要具备相应的所有条件,犯戒的罪过就相当严重。 如果缺少某一个支分,或某一个条件不具足的话,罪业就相对减轻,也比较容易忏悔,少两个、三个条件的话,罪业也依次递减。

接着讲忏悔的时间。佛教中把一天二十四小时称为「昼夜六时」,相当于每四个小时就是一个时间段,所以如果没有超过四个小时,第一时间立刻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马上就会清净。过了时间以后就叫做「逾时」,这还分为四类:

1、过了一天一夜,是违犯誓言,也叫「违誓」;
2、过一个月,是「失誓」;
3、过了一年以后,有关戒律的一切功德就远离了。譬如说你得过灌顶,灌顶的加持是靠戒律去维持的,这时候灌顶的能力会消失,这又叫「越誓」;
4、过了两年以后,就是破坏算是破戒,也叫「毁誓」。

三年之内可以忏悔,过了三年以后不管怎么忏悔都没办法恢复戒体,也就是说上师不可以为这类弟子灌顶、补戒。如果上师没有仔细观察,还授予灌顶的话,会产生寿障和各种违缘,比如佛行事业受到阻挠等。因此莲师说:「不察弟子如跳崖」。但从法的殊胜性而言,弟子个人依靠金刚萨埵的法门还是可以忏悔罪业,不过忏悔的方式不一样,时间隔得越久罪业就越重。

假如只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那以四对治力念诵百字明咒 108 遍,或是做荟供就可以忏悔清净。每月初十和二十五做荟供,这是密乘诵戒的方式,之前违犯的所有戒律,在那天忏悔然后恢复戒体,所以这也是每隔十五天要做一次荟供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没办法参加团体共修,个人做也可以。参加共修有共修的力量和功德,所谓的团体共修至少要四人参加,当然越多越好。就好比比丘如果犯一些严重的戒律,也要在每月的十五、三十,在四位比丘面前或是更多的僧众面前做忏悔,这样别解脱戒才可以恢复。

按照《誓言庄严续》中的观点:如果「失誓」 的话要将自己的财物供养上师、三宝去忏悔;出现「越誓」之罪的话就要供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忏悔;过了两年以后,远离功德,出现「毁誓」 的阶段呢?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供养,生命剩下多少,发誓都用来忏悔。上师说你要闭关三年、 四年去忏悔的话,虽然你自己觉得可能会死在关房内,还是要用这个时间、用全部的生命去闭关。


《金刚日续》云:「一般誓言之差别,必定根据时间分。所谓违誓之罪业,是指尚未过一夜,若于所缘境前忏,依此便可得恢复;失毁是指未过月,猛厉忏罪可恢复;未过一年为越誓,通过忏悔可恢复;一年直至三年间,即是所谓毁誓言,最胜猛忏可恢复;倘若逾越三年者,永远无法再恢复;假设复戒毁二者(上师、弟子),必定堕入金刚狱,恒时唯有受痛苦。违誓当以荟供忏;失誓以财作酬补;越誓则以子与妻,亲近眷属身语意,以及财物作酬补;毁誓以命作酬补」。

以前有一个人,用诛法害了一个外道,上师骂他,说不能用诛法,只可以回遮,后来他修了三年左右的金刚萨埵。很多上师的传记中都有提到类似的故事,有些是违反严重的戒律,上师要求你终生闭关,那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修持和弥补。

总之,如果因为身体令师不喜,就应通过身体承侍上师而忏悔;如果是以语言令师不喜,就通过宣说上师的功德使之传遍十方而忏悔;如果以意令师不喜,则主要通过内心恭敬诚信上师思维上师的功德而忏悔。

假设令师不喜的罪业次数超过了自己的年岁,也同样不能恢复。《誓言庄严续》云:「对于侮辱上师者,倘若七次或十次,追悔忏罪可清净,若超自寿则忏境,金刚萨埵未开许。」这是说违犯相同戒律的次数,已经超过自己岁数的话,同样不能忏罪。

譬如:因各种原因而违犯辱骂上师的这一条戒,虽然你有忏悔心,也即时补救、忏悔,但「屡犯屡忏,屡忏屡犯」隔一段时间又再犯同样的问题,结果违犯这条戒律的次数已经超过自己年龄。假如你今年五十岁,而之前违犯此戒已多达五十次的话,就不能忏罪,这个比较严重。

多罗那塔大师的弟子门卓大师,是一位翻译大师,他的梵文非常好、文学也很好,他的梵文还有很多方面都是跟多罗那塔大师学的,但是他比较傲慢,在寺庙里面不尊重所有的上师,好几次被赶出师门。可多罗那塔大师每次都说:「他是一个人才,算了,你们不要把他赶走。」结果他一直犯戒,犯了九次以后,多罗那塔大师不让他忏悔了。
大师说:“听说过噶举派有一个叫黑袍玛哈嘎拉,身上穿九层黑袍的一位护法,但是没有见过忤逆上师、冒犯僧众高达九次的不肖弟子。”最终门卓大师被赶出寺庙赶出师门。



后来通过蒙古人将后藏地区的一些觉囊派法门消灭的就是他。虽然他对多罗那塔大师还是有一点点信心,可是他不喜欢多罗那塔大师的其他弟子,他的三门完全违犯戒律,而且超过自己的岁数,再加上没有后悔的心,一点点难过都没有,这就彻底断了善根。

假如还有一点难过,还有一点后悔心,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就还有救,还可以忏悔,因为忏悔主要是内心有忏悔心和严守三昧耶的决心,具备这两种就有机会清净。

忏悔方式与界限(八)

犯了戒律以后,怎么忏悔呢?就像前面讲金刚萨埵的时候说过,忏悔前先要知道罪业从哪里来?哪些是罪业之门。同样,这里也要先知道犯三昧耶戒的六种因,《吉祥戒续》云:「不知与放逸,惑多不恭敬,忘失念不明,此六破戒因」。

一、不知罪界:虽然想修学誓言,但不知各自堕罪的取舍界限;
二、不敬上师:尽管知道却对上师和上师所传的学处等不恭敬;
三、放逸而行:虽然恭敬,但不小心谨慎, 放逸无度,肆意而行;
四、烦恼粗重:虽有一些戒备之心,但烦恼十分深重而犯戒;
五、忘失学处界限:虽然有正知,但偶尔忘失开遮界限;
六、正念不明:没有时时观察自心的正念, 导致违犯也不自知。

这六个中不敬上师和烦恼粗重的过失最严重,因为烦恼太猛烈,要特别去忏悔,其它的也要忏悔。一般放逸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犯了一些错误,这个相对来说罪业小一些。

另外, 正如前面说善业、恶业圆满不圆满,要从四个方面观察一样(对境、动机、行为、结果),这里同样要知道七个方面,或称为七个支分:
一、由深重烦恼所引发的动机或意乐;
二、自己心里清醒的了知对境;
三、如果戒条要求具备身体的行为,则身语的行为圆满完成;
四、如果属于意识行为的犯戒,在四个小时之内没有以对治中断;
五、心没有疯狂等迷乱状态;
六、对所做之事当下没有后悔之心;
七、没有忏悔已超过时间。

这七个条件不一定要完全具备,譬如第三条身语犯戒的界限和第四条意识犯戒的界限就不会同时具备。但不管怎样,只要具备相应的所有条件,犯戒的罪过就相当严重。 如果缺少某一个支分,或某一个条件不具足的话,罪业就相对减轻,也比较容易忏悔,少两个、三个条件的话,罪业也依次递减。

接着讲忏悔的时间。佛教中把一天二十四小时称为「昼夜六时」,相当于每四个小时就是一个时间段,所以如果没有超过四个小时,第一时间立刻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马上就会清净。过了时间以后就叫做「逾时」,这还分为四类:
1、过了一天一夜,是违犯誓言,也叫「违誓」;
2、过一个月,是「失誓」;
3、过了一年以后,有关戒律的一切功德就远离了。譬如说你得过灌顶,灌顶的加持是靠戒律去维持的,这时候灌顶的能力会消失,这又叫「越誓」;
4、过了两年以后,就是破坏算是破戒,也叫「毁誓」。

三年之内可以忏悔,过了三年以后不管怎么忏悔都没办法恢复戒体,也就是说上师不可以为这类弟子灌顶、补戒。如果上师没有仔细观察,还授予灌顶的话,会产生寿障和各种违缘,比如佛行事业受到阻挠等。因此莲师说:「不察弟子如跳崖」。但从法的殊胜性而言,弟子个人依靠金刚萨埵的法门还是可以忏悔罪业,不过忏悔的方式不一样,时间隔得越久罪业就越重。

假如只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那以四对治力念诵百字明咒 108 遍,或是做荟供就可以忏悔清净。每月初十和二十五做荟供,这是密乘诵戒的方式,之前违犯的所有戒律,在那天忏悔然后恢复戒体,所以这也是每隔十五天要做一次荟供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没办法参加团体共修,个人做也可以。参加共修有共修的力量和功德,所谓的团体共修至少要四人参加,当然越多越好。就好比比丘如果犯一些严重的戒律,也要在每月的十五、三十,在四位比丘面前或是更多的僧众面前做忏悔,这样别解脱戒才可以恢复。

按照《誓言庄严续》中的观点:如果「失誓」 的话要将自己的财物供养上师、三宝去忏悔;出现「越誓」之罪的话就要供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忏悔;过了两年以后,远离功德,出现「毁誓」 的阶段呢?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供养,生命剩下多少,发誓都用来忏悔。上师说你要闭关三年、 四年去忏悔的话,虽然你自己觉得可能会死在关房内,还是要用这个时间、用全部的生命去闭关。


《金刚日续》云:「一般誓言之差别,必定根据时间分。所谓违誓之罪业,是指尚未过一夜,若于所缘境前忏,依此便可得恢复;失毁是指未过月,猛厉忏罪可恢复;未过一年为越誓,通过忏悔可恢复;一年直至三年间,即是所谓毁誓言,最胜猛忏可恢复;倘若逾越三年者,永远无法再恢复;假设复戒毁二者(上师、弟子),必定堕入金刚狱,恒时唯有受痛苦。违誓当以荟供忏;失誓以财作酬补;越誓则以子与妻,亲近眷属身语意,以及财物作酬补;毁誓以命作酬补」。

以前有一个人,用诛法害了一个外道,上师骂他,说不能用诛法,只可以回遮,后来他修了三年左右的金刚萨埵。很多上师的传记中都有提到类似的故事,有些是违反严重的戒律,上师要求你终生闭关,那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修持和弥补。

总之,如果因为身体令师不喜,就应通过身体承侍上师而忏悔;如果是以语言令师不喜,就通过宣说上师的功德使之传遍十方而忏悔;如果以意令师不喜,则主要通过内心恭敬诚信上师、思维上师的功德而忏悔。

假设令师不喜的罪业次数超过了自己的年岁,也同样不能恢复。《誓言庄严续》云:「对于侮辱上师者,倘若七次或十次,追悔忏罪可清净,若超自寿则忏境,l金刚萨埵未开许。」这是说违犯相同戒律的次数,已经超过自己岁数的话,同样不能忏罪。

譬如:因各种原因而违犯辱骂上师的这一条戒,虽然你有忏悔心,也即时补救、忏悔,但「屡犯屡忏,屡忏屡犯」隔一段时间又再犯同样的问题,结果违犯这条戒律的次数已经超过自己年龄。假如你今年五十岁,而之前违犯此戒已多达五十次的话,就不能忏罪,这个比较严重。

多罗那塔大师的弟子门卓大师,是一位翻译大师,他的梵文非常好、文学也很好,他的梵文还有很多方面都是跟多罗那塔大师学的,但是他比较傲慢,在寺庙里面不尊重所有的上师,好几次被赶出师门。可多罗那塔大师每次都说:「他是一个人才,算了,你们不要把他赶走。」结果他一直犯戒,犯了九次以后,多罗那塔大师不让他忏悔了。

大师说:“听说过噶举派有一个叫黑袍玛哈嘎拉,身上穿九层黑袍的一位护法,但是没有见过忤逆上师、冒犯僧众高达九次的不肖弟子。”最终门卓大师被赶出寺庙赶出师门。


后来透过蒙古人将后藏地区的一些觉囊派法门消灭的就是他。虽然他对多罗那塔大师还是有一点点信心,可是他不喜欢多罗那塔大师的其他弟子,他的三门完全违犯戒律,而且超过自己的岁数,再加上没有后悔的心,一点点难过都没有,这就彻底断了善根。

假如还有一点难过,还有一点后悔心,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就还有救,还可以忏悔,因为忏悔主要是内心有忏悔心和严守三昧耶的决心,具备这两种就有机会清净。

云何不见佛?觉此名佛 !

来源:《宗镜录》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广告
宗镜录(全六册)
作者:(宋)释延寿 著

当当
宗镜录卷第二十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成佛本理。但是一心者。云何更立文殊普贤行位之因。释迦弥勒名号之果。乃至十方诸佛国土。神通变现。种种法门。

答。此是无名位之名位。无因果之因果。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标名。是心立位。普贤观经云。大乘因者。即是实相。大乘果者。亦是实相。释论云。初观实相。名因。观竟名果。故知初后皆心。因果同证。只为根机莫等。所见不同。若以一法逗机。终不齐成解脱。须各各示现。引物归心。虽开种种之名。皆是一心之义。若违自心。取外佛相胜妙之境。则是颠倒。所以华严经颂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复不能知最胜法。又颂云。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云何不见佛。一为不识自心。二为不明隐显。何者。众生之因。隐于本觉。诸佛之果。显于法身。因隐之本觉。是果显之法身。果能成因。则佛之众生。果显之法身。是因隐之本觉。因能办果。则众生之佛。故云凡圣交彻。理事相含矣。所云释迦牟尼者。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体本寂。动静不干。故号释迦牟尼。觉此名佛。弥勒者。此云慈氏。即是一心真实之慈。以心不守自性。任物卷舒。应现无方。成无缘化。故称慈氏。阿弥陀者。此云无量寿。即如理为命。以一心真如性无尽故。乃曰无量寿。

阿閦者。此云不动。即一心妙性湛然不动。妙觉位不能增。无明地不能减。故称不动。如三藏勒那云。遍入法界礼者。良由行者。想观自己身心等法。从本已来。不离法界诸佛身外。亦不在诸佛身内。亦不在我外。亦不在我内。自性平等。本无增减。今礼一佛。遍通诸佛。所有三乘位地无漏。我身既遍。随佛亦遍。乃至法界。空有二境。依正两报。庄严供具。随缘遍满。不离法界。随心无碍。并荐供养。随喜顶礼。如一室中。悬百千镜。有人观镜。镜皆像现。佛身清净。明逾彼镜。递相涉入。镜无不照。影无不现。此则摄他为总。入他为别。一身既尔。乃至一切法界。凡圣之身。供养之具。皆助随喜。悉同供养。既知我身在佛身内。如何颠倒妄造邪业。不生愧耻。

又诸佛德用既齐。名号亦等。随称何名。名无不尽。如称一阿弥陀佛名。礼召。一切诸佛。无不周备。西天云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设一切佛不化众生。但一佛化生。即功归法界。法界德用遍周。是名遍入法界礼也。楞伽经云。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云何等义。所谓同一名字。同一梵声。同一乘门。同一真体。乃至同一心。同一智。同一觉。同一道。如鸯崛摩罗。与文殊师利。共游十方。所见十方诸佛。彼佛皆称释迦佛者。即我身是。

又法华经明。十方诸佛。皆是释迦分身。则阿閦弥陀。悉本师矣。本师即我心矣。释云。非独弥陀阿閦。十方诸佛。皆我本师。海印顿现。且法华分身。有多净土。如来何不指己净土。而令别往弥陀妙喜。思之。故知贤首弥陀等。皆本师矣。复何怪哉。言贤首者。即寿量品中。过百万阿僧祇刹。最后胜莲华世界之如来也。经中偈云。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其中。若此不是叹本师者。说他如来在他国土。为何用耶。

且如总持教中。亦说三十七尊。皆遮那一佛所现。谓毗卢遮那如来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从四智流言四如来。谓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毗卢遮那如来。言三十七者。五方如来。各有四大菩萨在于左右。复成二十。谓中方毗卢遮那如来。四大菩萨者。一金刚波罗蜜菩萨。二。宝波罗蜜菩萨。三法波罗蜜菩萨。四羯磨波罗蜜菩萨。东方阿閦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萨埵菩萨。二金刚王菩萨。三金刚爱菩萨。四。金刚善哉菩萨。南方宝生如来。

四菩萨者。一。金刚宝。二金刚威光。三金刚幢。四金刚笑。西方无量寿如来。亦名观自在王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法。二金刚剑。三金刚因。四金刚利。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业。二金刚法。三金刚药叉。四金刚拳。已有二十五及四摄八供养。故三十七。言四摄者。即钩索锁铃。八供养者。即烧散灯涂华鬘歌舞。皆上有金刚。下有菩萨。然此三十七尊。各有种子。皆是本师智用流出。与今华严经中海印顿现。大意同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终于抓到了!传销组织别墅藏赃:河南许昌破获特大传销案,别墅铺满13亿现金!
  • 最新:范冰冰卸任法定代表人,传销组织别墅藏赃,德约加冕澳网七冠王,南北方小年差异
  • 香港电影恶人专业户李兆基为何感谢古天乐?
  • 春晚呼吁不要剧透:剧组还是太客气了!
  • 张柏芝三胎出生证被曝光!气愤无助,怒斥媒体:会追查到底!
  • 房价下跌速度趋缓、 郑州不动产登记将启用电子证
  • 花3万买兰博基尼圆豪车梦,刚上路就被罚
  • 广东GDP目标突破10万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值得期待的2019年
  • 巨人网络开盘跌停!305亿元跨国并购一波三折 如今再遭证监会中止审查_产经
  • 武磊薪资曝光 年薪100万欧元!
  • 胡杏儿宣布怀二胎!激动晒b超图:猪宝宝终于加入
  • 郭可盈晒照林文龙好身形
  • 赵继伟复出在即!辽篮12人名单将移出1人,是老队长还是他?
  • NBA戴维斯申请交易?库里三分创纪录!
  • 发改委:加快推出5G牌照 支持有条件地方建设信息体验中心
  • 谢娜为吴昕庆生,疑似回应热搜,原来早就过了,原来如此
  • 餐厅老板举报自己 餐厅老板为什么举报自己?原因是什么?
  • 媒体传真丨贾樟柯的“一个桶”唤起浓浓的乡愁!浙江最有乡愁的7个隐世古村送给你!
  • 夺回苏杯 冲击奥运5金
  • 怒晴湘西昆仑下线:死的好可惜,因为遇到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