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拜年记(流水账)
✔李老师辛苦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小建宁
✔老黄老应说要带我们去看梅花,于是我们来到花果山(?)在梅花面前很游客的拍了照片,李老师这个摄影师不得不说拍照水平是略有进步的
✔然后我们买了黑蜘蛛、双响炮还有摔炮,在田埂上疯狂放炮
✔晚上带李老师建宁随意的溜达了一圈,带李老师看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母校
✔早上老应做了莲子羹给我们吃
✔李老师和老应老黄一起商量如何将易碎的玻璃瓶安全的存放(?)
✔吃完午饭准备回泉州辣
✔拜年成功

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其实,真正的修炼高人在这里!

关注  yujie-nhbg 道教 今天

年初,一次,在崇文门附近的街道上遇一乞丐。擦肩而过的一瞬,二目相遇,顿觉眼中放光。待略一定神,相向一笑而过。走二三步,禁不住回头,对方亦同时回头,又是相互一笑。

我对朋友说及此事,朋友说,相传道家修炼有一法脉,要求弟子每隔几年,就要入世行乞一段时间,不得靠功夫挣饭吃。你见到的,大约是这一脉的吧。于此,我联想到先生曾对我说过的话:真修者在民间。朋友还强调,北京有些公园看门的老人,万不可小瞧。

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其实,从古至今,真正的修炼高人,大都隐于民间。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为民表率;历代圣贤,如老子、列子、庄子,俱是和光同尘,混迹于民;历代仙真,如葛洪、八仙、紫阳,或是隐于市廛,或是居于洞茅,皆于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真修者呢?

真修者首先是走对了路子,直溯生命本元;真修者大都内隐养德,功在自然无为;真修者恪守日用随常,一路为道日损。向真修者求教,不可求全,因真修者尚走在路上,求全则眼中无真,漏尽真师。若不求全,能得一功一行之指点,皆是造化。

向真修者求教,亦不可按图索骥,事先有个自以为是的明师标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就大失所望。昔日黄帝问道广成子,却不识洪崖即是广成子,以至当面错过。华夏圣祖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后继之辈。

真修面前不识真者,一般有以下几道屏障

一、福德不备

福德不备,不仅自己缺少识真的慧眼,且真修者在此等人面前也会越发深隐。譬如有些大教授、大学者,总是喜欢端着架子去访问,有的甚至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以证明自己有来头。见面滔滔不绝,就是不肯低位接收。那人家也只能哦哦、哈哈。回头你说人家不是高人,不懂真诀,没真功夫。是人欺?还是自欺?

二、根器不利

根器不利,虽有机遇,却无缘份,守着宝山不识宝,对着高人找高人,总以为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喜好追逐名人。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坊间士人,上士者稀,中下者众。常有身边人今日参禅,明日向道,后日又从儒。所摇摆者,非因价值取向,只为某师名头,以为会提升自身的功德,竟不知岁月匆匆,几个摆动下来,不觉老矣。于是感叹明师难遇,正法难求,索性连一颗求道的心也冷了。

三、机缘未到

机缘未到,虽得遇高真,却总是失之交臂,无缘从修。有此机缘,方知人家是高人。无此机缘,纵是多年厮混一起,也只当是邻家老哥老伯,见面道声好而已。早年按先生嘱咐,确也访到一些高人,他们有大修为,有大德行,有真功夫,就是缺了一种“大师范儿”,真的就像是邻家的老哥老伯。

其实,真正有承传、懂修炼的有道高人,一般都为人谦和平易,不显贤露能,不作门派之争,传授知识平实无华,不故弄玄虚,不自作高深状。这些人大都没什么名气,淡泊名利,也不必包装自己,生活中自然随俗,甘于寂寞,于凡夫俗子之中见识超绝,一身正气,恪守清静虚无。

最关键的,真修者首先是自已身心健康,体态轻盈,行为端正,目光清朗,气色红润,话语不多却中气充足。与这样有修为的人接触,你可以感觉周身舒畅,场态祥和,能深感其人格魅力而愿意亲近。

如果有缘得到这样真修者的指点,他教你的功夫,一定是自然简朴,注重德行心性,注重内炼精气神,绝不会故弄玄虚,违背生命法则与社会伦理。

正道修炼的方法,主要靠个人修为,绝不依赖所谓“加持”、“给功”,更无需借助仙佛鬼神灵怪之类的外力来修炼。正道功夫讲求“功夫吃功夫”,须经年累月,积精累气,绝无速成。且理法严谨,合于生命运行规律,合于易、医的基本原理。传承黄老内丹学的实修者,大都精于隐的学问。正所谓“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当年老子曾向孔子赠言:“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老子是知行合一的,他这样劝孔子,自己也是这样践行。当他看到周室衰败已不可就药时,也就骑上青牛西出涵谷了。受老子影响,历代大道修行者,也都讲求一个隐字,以至于有隐仙一派。虽然每逢乱世,总有道家人物出来匡扶正义,但功成身退,总是这些人物的身后美谈。

功成身退者,自是归隐民间。那些从未出山的,也就从未脱离过民间。民间是水,真修者上善若水,隐于水,自是和乐融融。

《西游记》第十六回诗曰:“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悟真篇》亦曰:“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既然“净土人间少”,索性学学庄子,“相忘于江湖”,不必去“占山”了。

真正的隐,是正常的做人,正常的做事,正常的积功累德。真正的修行者,融于民间,不离民间,功成于民间。

大道无极,复又无极。真修者在路上,路上人很多,莫要当面错过。 https://t.cn/RLEzsyL

老人听力差 会导致很这个后果—很严重。
80岁的黄老喜欢独自走路上街买报纸,但经常回来一趟需要将1个多小时;时常在电视机前一坐下就是打瞌睡;不愿参加老年团体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连吃饭也没多大热情,因为家人要大声地吼叫几声“吃饭”后,黄老才动身坐到餐桌前。由于黄老变得越来越孤独,家人不得已只好带他到医院求诊。接诊医生、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王教授说,年纪大的老人很多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叫吃饭,隔壁楼都听得一清二楚,而老人依旧坐在原处纹丝不动;爱打岔,但说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让人莫名其妙……这些都是老年性耳聋的表现,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教授介绍,从生理上说,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大体上60岁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现象,但也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出现耳聋。问题是,有的老年人耳聋后就感觉自己被家人遗弃了,进而产生抑郁心理。这时如果置之不理,会给老人造成心理创伤。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家人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积极治疗。   
事实上,听力减弱的同时,老年人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也在变弱。另外,它还可导致老年人语言障碍。因为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同在颞叶,而听觉语言中枢需要完好的听觉系统传导,当听力减退时,听觉传导减少,听觉语言中枢接到的信息自然相应减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聋哑”。这种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的长期“不协调”,就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失灵,造成老年痴呆。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英保守党议员脱党梅姨雪上加霜!美联储阴晴不定现货黄金饱受煎熬!
  • 泳装照被发工作群,当事女生怒了,发送者却喊冤,你怎么看?
  • 美的合并小天鹅无条件通过,大笔分红或将兑现
  • 权志龙悼念老佛爷 也许是天堂需要一位优秀的设计师
  • 还愿何老师上热搜 何炅微博自侃:好惨
  • 美国胖男29岁去世 死亡原因是什么
  • 流浪地球官方辟谣来了!这部电影养活了多少营销号?
  • 英如镝 KHL首球:KHL万科龙主场胜海军上将 英如镝本土球员首球
  • 南京银行经理失联怎么回事?做了什么为何失联?
  • 怀才不遇吕秀才!喻恩泰能演好《武林外传》竟因真实经历?
  • 朋友圈将开通访客记录功能?微信官方回应!
  • 吴青峰曾考虑退出 该如何转变?
  • 阿曼与英国签署共同防卫协议
  • 安徽阜阳取消限价!!!取消限价“只做不说”会不会成趋势?
  • 慈文传媒宣布停牌怎么回事?为什么慈文传媒宣布停牌?
  • 小s首谈家暴内幕,网友:自欺欺人的婚姻,究竟有多吓人?
  • 张勇:阿里巴巴不会裁员 相反将继续开放招聘
  • “洞察”号变身火星天气报告员
  • 伊朗霍尔木兹军演:不再忍耐!伊朗将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放话不怕跟以色列打仗
  • 宋喆近况曝光,身形暴瘦精神状态奇差,和马蓉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