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蚌埠# 【“四通八达”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百业勃兴,交通先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次大发展、大进步的征程上,交通永远是先行者、见证者。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市围绕巩固和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两枢纽”基础优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运输结构调整不断深优化,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城乡来往日益密切,以蹄疾步稳的奋进之态,展现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擘画出美好未来的发展范本。

路网为基

打造综合立体大交通

今年“五一”假期,市民常志恒带着家人来了一次城市周边游。从市区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五河沱湖,欣赏了美景,吃了当地美食,再不急不慢地往回赶,一下午的时间刚刚好。

“以前路不好走,开车要一个半小时,老人觉得路颠簸,孩子觉得路程长太无聊。”常志恒说,“蚌五高速通车以后,从市区抬脚就能上高速,道路通达快捷,别提多方便了,距离近了感觉沱湖就在咱家门口一样。”

去年底,蚌五高速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蚌埠市区与市辖三县全部高速通达,使得五河县进入蚌埠市“半小时”交通辐射圈,让两地交往更加密切。

翻开去年的交通“大事记”,蚌固高速、蚌五高速建成通车无疑是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作为安徽省“县县通高速”项目,蚌固高速投入使用,结束了固镇县不通高速的历史。

从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到国省道的高速畅通;从摇摇晃晃的摆渡船,到立体交通网络的风驰电掣。百年前津浦铁路上一声长鸣,为蚌埠这座小城拉来了兴旺。而今,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珠城市民外出告别了“绿皮车”,坐上了快速高效的高铁列车,一日往返“北上广”不是梦。

细数十年间我市交通发展之历程,路网通达无疑是最直观的“成绩单”。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便利百姓出行和产业兴旺的交通项目陆续落地建成,路网结构不断优化,交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52公里,密度为2.55公里/百平方公里。当前,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至273公里,密度增长为4.58公里/百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公路路况水平明显优化,公路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公路的社会公益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八纵八横两联”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格局。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1016.82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45.4亿元,其中一级公路从“十二五”前的9公里增长至285.249公里。

具体来看,城市中环线贯通,长淮卫淮河大桥、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建成通车,国道104、206和省道101、306、307等干线提升改造,以及京台高速涂山怀远出入口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完成,内通外联的综合立体大交通网络已在眼前。

畅通“末梢”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网

随着怀远县X045淝南路的建成通车,我市最后一个乡镇实现了通二级公路,也标志着全市辖乡镇全部实现通二级公路,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以前上班往返坐农班车,不仅票价贵,车内空间小,而且发车不定时,经常因赶不上车耽误了正事。”坐上崭新的城乡客运公交车,家住怀远县城的王慧娟感慨,“如今去包集上班,咱也有了公交车。”

一条条通达县乡的道路,一辆辆崭新舒适的城乡公交,成为县乡沟通外界的桥梁,也是百姓生活殷足的依靠。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将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的建设标准提升至乡镇通二级公路,进一步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衔接国省干线,为构建互联互通、衔接高效、广泛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提供了基础保障。

“十三五”至今,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5466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9座。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853.656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65.5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组组数据成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最佳注解。目前,我市市辖55个乡镇均通二级公路,100%的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00%的AAA级风景区通三级路。市辖三县成功创建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7条路成功创建省级品质示范路,农村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达深度进一步延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受益群众220余万人。

公交惠民

织出民生和谐幸福图

从拖着“黑尾巴”的燃油车到如今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从人工售票到如今的刷手机支付,候车从粗略估算到如今手机软件精确到站点和分钟的提示……十多年间,市民出行路上点点滴滴的变化,是城市公共交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的缩影。

在开往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的71路公交车上,乘客观看着车内的车载视频,进一步了解党史相关知识,与车窗外沿途美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景象。

城市交通的变化,在奔走的脚下,在市民的心中。“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探索微公交、定制公交等全新运营模式,打通城市微循环,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学校对公交的个性化需求,公交线路也从固定线路到按需开行的定制公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政府第97次专题会审议通过《蚌埠市统筹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建设”。市域公交一体化实施以来,我市共开行市域公交一体化公交线路12条,受到百姓一致好评。

聚焦公共交通建设提质增效,我市交上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十三五”以来,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线网结构更趋优化,公交行驶总里程达23819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37.3%;累计新开公交线路49条,优化调整线路39条,公交线路长度达122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76公里,增幅172.8%;公交线网密度达3.32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2%;建设改造公交场站9座,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

自市域公交一体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从原来78个村到现在152个村,服务城乡居民从原来17万人到现在33万人,覆盖面增加一倍。与此同时票价更优惠,从原来农村班线的4元-8元票价降为“1元票制”,且实行月票优惠卡、七种人群免费卡通用,公交惠民的触角进一步延伸。https://t.cn/A6aNnp0S

#三联美食# “不是所有的面加上海鲜就能叫海鲜面。”在浙江,所有面馆老板都会和我强调这句话,至于什么才是海鲜面的精髓,每个地方的摊主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海鲜,有人说是汤,还有人说是碗的大小,总之没有人提起面或者粉。

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这样的说法让面很没有面子。直到吃上一口海鲜面的时候,所有为了面的那些惋惜情绪仿佛一笔勾销了,农作物与海产品的所有恩怨在这碗面里和解,这是海产与陆产的完美结合,条状的主食和鱼虾蟹贝共同沐浴在充满海水味道的白色浓汤里,飘出诱人的香味。

浙江人好闯荡,温州人领先一步,其中乐清人走得最远,所以在各地都能看到乐清海鲜面馆。北京的小海鲜面、上海的黄鱼面大多是这种面的分支。如果问浙江人哪里的海鲜面最好吃,就会引来争执,似乎只有尝遍了浙江各地的海鲜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

海鲜面大致可分为两个派系:渔港派和城市派。城市派菜单固定,碗里的海鲜标准化,且汤大多是提前熬制好的鱼高汤,在浙江之外的地方,售卖的大多是这类海鲜面。

这种面强调的是面、海鲜与汤的平衡感,吃饱是刚需,海鲜是佐料。在象山、舟山、岱山、松门这些典型的海港区,渔港派的海鲜面则显得有些“失衡”,但,这是一种极富美感的失衡,因为碗里的海鲜很强势,占了主导,面在碗中像个小配菜,分量不大,吃不吃两可。

两个派别没有明显的分界,各自安好,倾向“私人定制”。渔港派似乎吃起来更随心所欲,我个人是倾向渔港派的,因为那里总有更多选择。

抵达舟山的当晚,我和渔民出了海,回到酒店睡醒时已是第二天晚上10点半,舟山市区的大多数餐厅在9点多就关门了,只有海莲路上还有几家尚未熄灯的餐厅,其中三家面馆并排开着,两家生意冷清,唯有那家“飞珠面馆”,人影绰绰。

走进去的时候,端着炒锅的女老板正向客人推销着最后一只红膏蟹,那客人和我一样来自北方,他从未吃过蟹面,女老板笑了笑,“你就听我飞珠的吧,舟山人从小就这么吃”。毫无疑问,这句话打消了客人的疑虑。

这家面馆的清汤面售价不过10元上下,海鲜任由搭配,稍不克制,就会点出一碗百元的面。安康鱼肝、大头红虾、梅童鱼和带鱼,我给面加码的时候,飞珠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太晚了不要吃太多!”她清点着塑料筐里的海鲜,心里算着价格,嘴上还关切地问着:“刚下班吗?这么晚才来吃饭?”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已经算好了钱,“85块”,说着就转身做起面来。

厨房空间不大,设计得很合理,墙边是一排炉灶,每个灶上放着一口炒锅,每只锅只烧一碗面;二十几样海鲜摆在靠门的一边,鱿鱼、望潮、黄鱼、梅童鱼、蛏子、红虾、青虾、白蟹、鱼杂、带鱼、马鲛鱼、虾潺……码放整齐,方便进来的客人选择,炉灶和海鲜台的一侧码放着酱油、耗油、糖、盐、味精等调味瓶,飞珠的操作台被她擦拭得格外干净,墙上几乎没什么油污,这种格局和舟山的大多面馆相差无几。

不同的是这里的烟火气,它不是一种具象的炊烟袅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似乎一走进这里,就会从飞珠身上得到一种安全感。

她做菜的样子很利落,清油炒虾,油烟刚冒起来,顷刻加入一大碗水,待开锅了,再放安康鱼肝和梅童。“鱼肝要煮久一点,梅童煮的汤是最好的鱼汤。”我不知道这样的介绍飞珠每天会重复多少次。她说话慢条斯理,显得很有耐心,她又问道:“是不是喜欢嫩一点的带鱼?”她的判断很准确。

带鱼、米面、菜依次下锅,最后飞珠转身从桌子下面的大锅里盛了一勺汤,神秘地倒了进去,我问她这是什么汤,她笑着回答:“秘密。”不多时,面煮好了,飞珠转身拿过一个碗放在桌上,那碗大得像个小洗脸盆似的。

她端起锅,一股脑倒了进去。这面量不小,比着碗口冒出一个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面都把料放在了上面,有一种披金戴银的努力,飞珠没有刻意摆盘,倒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吃面时仍旧能听到有人喊号:“黄鱼、蛏子米线。”“谁加的熏鱼?”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井然有序,一碗碗面端上来。

看着客人不多了,飞珠给自己煮了一碗蔬菜素面。她吃得很专注,那碗素面就像是她的安慰剂。我本以为像飞珠这样的人是喜欢热闹的,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了厨师安东尼·伯尔顿说的“大厨的那种孤独感”。

我率先打破了安静,和飞珠聊了起来。飞珠姓杨,父亲和哥哥都是舟山的渔民,她从小帮家里照顾生意,做久了也熟悉了各种鱼。上世纪90年代初,她决定用自己的名字开家面摊,用青春对赌明天。

周围的人也支持她这么做,认为飞珠天生性格好,爱说笑,好干净,适合做生意。从那时开始,飞珠的生意确实总比同类的铺子好一些。

从街头面摊慢慢变成面馆,孩子转眼间上了大学,日子一天天地过,飞珠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这几年喜欢拍美食的人多了起来,这碗出色的舟山海鲜面也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有一天,飞珠的面馆上了《早餐中国》,自此生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清早7点多,舟山大街上还是空荡荡的时候,飞珠便会完成当天的采买,提着装海鲜的黑袋子往店里赶。生意从上午10点开始火爆,很多人站在店里等着空位,一时间小小的面店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飞珠说“要一直忙活到晚饭后”,并且经常喊来老公和家里的亲戚帮忙烧菜、斩蟹。

聊着聊着,飞珠给我展示了她的秘方,那是杂鱼、鸡脚、猪骨、猪皮和老汤一起熬制而成的汤,用于面出锅前的点睛。

旁边一对从上海来的夫妇正在分吃一碗面,有个北方客人听出了他们的口音,问道:“上海的黄鱼面不够好吃吗?”男人回答,总吃也会腻,城里的海鲜面永远是固定的搭配,虾、螃蟹,秋天搞个大闸蟹,无非这些,“好多小海鲜在上海是吃不到的”。

仿佛正宗的海鲜面必出自“老太婆”之手。在餐饮的江湖上,“老太婆”是个封号,也是名头,是藏匿在普通人中的烹饪高手。总之在浙江,名叫老太婆的面店比比皆是。象山古城旁边,就有一家名叫老太婆的面馆。从古城出来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寒潮,于是一头钻进去取暖。

面馆老太婆是洪阿姨,她说“今天是象山气温最低的一天”。海面上的风很大,大小渔船纷纷回港,抛锚、停泊,长居海上的渔民大多上了岸。

每当坏天气来临的时候,便能换来数日的假期,渔民们换上陆地上穿的冬装,在市巷中穿行,除了到小店买买海货之余,还能逛逛小店,给远方家里的小孩邮寄些玩具、衣服或海产品。

象山紧邻宁海和三门,饮食上自然会受些影响,当地的海域相对开阔,鱼的种群也有些不同。象山渔民说,在杭州,翻过一座山,口音就变了,口味也变了,话听不懂,饭吃不惯,除了这碗海鲜面。

洪阿姨推荐了跳跳鱼。10厘米长的乌黑小鱼,在塑料池里张着嘴,匍匐、跳跃,看起来很是可爱。老太婆抓起几条,用菜刀“哐哐”拍了几下鱼头,案板上一片血迹。她娴熟地用刀从尾鳍处往鱼嘴划开,掏出内脏,攥着鱼身,用温水冲了几下,随即用小刀斜向鱼头开始刮鳞,试图不对鱼肉造成损伤。

煮面的过程十分简单,不一会儿洪阿姨端着碗走了出来。跳跳鱼和大排的组合很是奇妙,肉香和鱼香滋润了寡淡的碱水面。洪阿姨说,南方人喜欢米面,北方人喜欢麦面,碱水面南北通吃,就像大排和跳跳鱼,海陆双汇。

汤里漂着碎肉颗粒,定睛一看,不是肉,也不是火腿,而是鱼干。“象山冬天的面汤是要喝完的,出海的人不能喝酒,喝碗热汤也可以御寒。”洪阿姨拿了些鱼虾干货,继续说:“小鱼、小虾米、干鱼骨,这些便宜的干海货都可以熬汤,汤烧得越白越好。”

吃着这碗粗犷的海鲜面,我突然想到,在浙江,海鲜面的精髓大概就是“煮海”吧。随后,我常常用一碗“海水汤”的味道去形容海鲜面,有些面馆老板听不太懂普通话,微笑着点头,说,“N撅的浩béi浩”(你觉得好就好)。

《一碗海鲜面,体会大海的韵味》文 |黑麦

#三联美食# 我出生在扬州城下面的小地方,上学之前都跟父母在城市生活,上学后回到老家,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是村里的厨师,常年在周边各村庄奔走掌勺宴席,小小的我对此并无概念。

一次,爷爷就在离家不远的人家做菜,天色黑得早,奶奶带着我去看爷爷,厨房里暖黄色灯光下烟雾缭绕,桌面上整齐码着食材、菜碟,空气里则香气弥漫,我在来来往往高大的人影中穿行,终于站定。

爷爷见到我很是开心,随即给我在铁锅里捞了一小块刚出锅,热气腾腾、暗红褐色带皮的肉块,一口下去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我没吃过这样的食物,问奶奶是什么,奶奶说是冰糖蹄膀,我接着又问,奶奶还有吗?我还想吃。

多年以后,离家再回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总会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炖个蹄膀?当年这句话,是打开我和爷爷奶奶稍显陌生关系的钥匙。

刚回老家的我很少说什么,那次是第一次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犹记得当时奶奶开怀大笑,对我的请求格外兴奋,嘴里不停跟其他阿婆们念叨着,我孙女喜欢吃爷爷做的炖蹄膀啊,还想吃呢,没有了怎么办呢。奶奶张罗一圈无果后过来告诉我,等回家让爷爷给你单独做。

就这样,冰糖蹄膀进入了我的生活。这道菜,其实是江南人家宴席上非常常见的压轴菜之一,宾朋好友散去,桌上是否有剩余,是检验厨师手艺的直观标准,爷爷做的蹄膀,总是空盘的。

先说食材,猪肉,最常见不过。懂吃的人则知道,不同位置肉的口感不同,做法也纷繁多样。比如猪里脊肉最嫩,后臀尖肉相对老些。炒着吃买前后臀尖;炖着吃买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饺子、包子的馅要买前臀尖······

猪蹄膀是指猪腿部分,即猪脚的最上部,中间有一根骨头。猪蹄膀是江南或西南地区的叫法,北方人通常叫肘子。冰糖蹄膀最好选用前肘,前肘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好过后肘。

除了蹄膀本身,这道菜的另一个主角自然是冰糖了。江南人爱吃甜,一说因为天气湿冷,高糖可充饥御寒;一说江南富饶,可彰显生活地位;另有一层,则说甜味只是为了抑制食材或者酱油里的苦味,行话叫“吊鲜头”,江南人实际上吃的是鲜。不论背后是哪一种解释,对一个小小孩子来说,甜,就是快乐啊。

记忆里,爷爷有一口暗绿色的小炉子。小时候,我看爷爷只消拨弄几下,那炉子里的火头便可大可小,大火时炒菜,小火时可温一壶热水,经久不断,好不神奇。好几年里,它就这么从早到晚的工作着,厨房里总是暖和的。冰糖蹄膀的烧制,与这口炉子也密不可分。

通常,爷爷会赶个早集,骑着他墨绿色的三轮车,去镇上相熟的铺子挑一个两三斤左右的蹄膀。

中午吃完饭休息片刻,便开始收拾。先在土灶的大铁锅里加入冷水,没过蹄膀,大火烧开,直至水面一层浮沫,再捞出蹄膀稍稍放凉,接着用小镊子仔细拔去杂毛,然后用刀再细细刮一遍肉皮,做这些时,爷爷总是沉默且专注,我也看得入迷。

接下来,铁锅里入油烧至大约五成热,放入八角、肉桂煸出香味,待油温继续升高,便放入葱结和姜块去腥,这时候放入蹄膀在锅里一转,便立刻倒入足量烧好的开水,加黄酒、老抽和生抽,大火烧开,不一会儿,复杂的香料味混合肉味就在厨房里蔓延开来。

此时,小火炉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爷爷将滚烫的这一锅料全部转移进一口老砂锅,放上炉子小火慢煨。我眼看着沸腾的汤汁慢慢平静下来,正出神,“啪嗒”一声盖子盖上,隔断了我对蹄膀的垂涎。

爷爷说,还早着呢,让我自己先出去玩会。我不大情愿,玩一阵就兴冲冲跑回家,反复好多次,就在我以为爷爷是不是忘记炉子上的蹄膀时,爷爷终于开了盖子,加入几块大冰糖和一点点盐,然后轻轻搅拌,又帮蹄膀翻了个身,我一凑近,肉香四溢,爷爷嘴里却依然说早着呢,盖上盖拨了拨炉子的火苗,又转头自顾自忙去了。我只好压下内心的焦急,索性转头找小伙伴玩去了。

跳皮筋跳了一身汗,直至天色暗淡,突然听到奶奶唤我回家吃饭,才想起蹄膀,急急忙忙跑回家去。见爷爷正把火苗调大,把不多的汤汁一勺勺淋在蹄膀身上。最后拿一根筷子往皮肉里轻轻一戳,直接到底,那肉块酥烂又Q弹,爷爷终于露出微笑,出锅!

这样的时刻,曾经长久地、绵密地,在我的记忆中闪闪发着光,一想起来,就有温暖和甜蜜裹上心头。奈何年岁渐长,求学工作,与家乡渐行渐远。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爱吃冰糖蹄膀了,觉得甜腻且热量太高易胖,爷爷的炉子也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不见。大约是坏了。

一个人在外生活,有段时间突然想吃肉圆,特意买过几次,都吃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于是试着自己做,在菜场绞了肉糜回家,按爷爷的方子调配做了,还是不太对。

吃完饭在桌前发呆,突然浮现爷爷站在砧板前的画面,他身姿挺拔,左右手各握一把菜刀,噼里啪啦剁着肉馅,有节奏有韵律,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像一首乐章,而且是非常长时间的。

想起爷爷说,这样做出来的肉圆才又韧又香。原来如此。此时,连同过去用文火,煨一整个下午蹄膀的记忆,那些被掩埋的光,在脑中重新闪亮起来。

像这样需要长时间、慢功夫,花费大量精力制作的食物,因为被精心对待照料过,其间有郑重与爱意,是现代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所以才显得格外香甜与诱人。我最怀念的,其实是这些浸透在食物中的爱意,绵长细密,直抵心房。

《文火煨蹄膀,是漫长时间里浸透的爱》文 | 一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2022再创嘉绩# 你走过的路,会成为回忆里的风景 你所有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 你
  • 5. 亚硝酸盐(NIT)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或有少量亚硝酸盐。异常:出现“+”首先要排查糖尿病,“+”越多说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
  • 这不正好千岛湖酉坞里萤火虫主题公园的#爱听音乐的萤火虫#摄影活动也来了吗,拍美照参赛,还有诸多好礼可以赢呢!#种草官优选##种草心动宝藏地#  别怕没有专业相机
  • ”王传君拍着手掌说着:“你猜对了,而且大哥在里面只有5分钟的时间,因为在里面太憋了,而且垃圾也不能捡太多。这种“人工”智能导演是怎么想出来的,也太逗了吧,真人工
  • 就香港金融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是短期問題,長遠而言,有國家的強大後盾和市場,以及“一國兩制”的優勢,融資活動最終會選擇香港,在香港進行。如果真的有需要,作為
  • 我应该开心才对,但是我觉得好难过啊,周末的加班依旧是不能拒绝的。看到微博上推送专家建议2030年后上四休三,好嘲讽,2022年了呢,看看现在的工作强度吧,双休都
  • 我立马投递了笔译(虽然当时已经有了南开[萌萌哒R])然后,9月27号才面试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个时间很尴尬)我那天重感冒,嗓子哑了,还是第一个面试的,设备调不好
  • 作为传统技艺的手打牛肉丸,制作起来虽是费时费力,却让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每个丸子都迸发出了十足的美味,在口感上堪称一绝。但在潮汕人的妙手回春之下,它们也能端上餐桌,
  • 对我来说风光无限的是你跌落尘埃的也是你重点是‘你’而不是‘怎样’的你·第一个月谢怜扛了几颗花树回来种在门口,企图美化一下环境,遮掩住破屋的寒酸。”谢怜走了上去,
  • 34.有一天 你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他很爱你 对你很好,把你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39.我一直觉得有机会,我应该是个合格的恋人,温柔大方善解人意之类的,但是一
  • 有时候要不是为了给无数爱尔集团受害者们维权,还可以帮很多人发声,我真是连这个平台都懒得发东西了!有几个跟我一样一分钱不挣,大公无私的为其他不认识的人天天这样辛苦
  • #宋茜# #30天安利宋茜# #30天安利茜米# 以前这个时候,总是会做个小活动或祝福视频之类的今年嘛..........好像也来不及做些什么了是吧?也要年底了
  • 5.今天也看到十音小姐姐的微博了,真的很喜欢她。想你的眼睛是极昼的光明,让我落入到你的眼里吧让我如雪般融化让我借着你的光闪耀让我在炙热中感受存在的意义​别让我落
  • 哦,原来,我一直都在孤军奋战,不曾参与过你的人生成长的人,何来理解呢?听到内心不再想要挽留的声音,总能够触景生情。
  •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某影视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由杨洋出演最让人期待的IP大作《全职高手》里的男主--叶修;《全职高手》是一本电竞小说,里面的男主叶修是实打实的游戏
  • 直达广兰路,龙阳路,世纪大道,精装单间,独卫,800-1500/月,一室户,独厨独卫1500-3000/月整租一房,两房,三房,3800-6000/月配置设施齐
  • 22种氨基酸是人体需要的,“百年椰正香椰汁”中就含有17种,“百年椰正香椰汁”的原材料是每顿饮用水配70公斤新鲜椰汁果肉榨汁,加上纯正白砂糖而成,没有添加香精,
  • 山西:多项举措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继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后,山西等省相继发布了进一步
  • 不管跑出去到底是上海人还是非上海人,在疫情期间从上海离开,这波骂名我觉得不算过分,但是这问题不完全是上海人民的吧。上海管理阶层有问题,溜出去的管不住自己的人有问
  •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美术】——元·陈汝言《百丈泉图》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