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式的故事(中)】

霍克开始时还是三心二意的,对BE.53也不是太认真。主管的拉尔夫·胡珀马马虎虎画了一个草图,但这时BE.53还是只有前面的四个转向喷管可以产生垂直升力,尾喷管只向后喷。这严重影响了发动机和全机的重心布置。飞机最后设计成一个在地面高高扬起的怪设计,只有这样,尾喷管才能和地面形成足够的角度,才能帮一把实现垂直起飞。

为了改善飞机的总体布局,胡珀把先前的颌下进气道改成两侧进气道,再在翼尖和首尾增加了姿态控制喷嘴。这个时候胡珀灵机一动,把原本单一的尾喷管改成分叉的Y形尾喷管,在后机身两侧喷出,而且前后喷管都可以转动。这样,四个前喷管中的后两个和分叉的尾喷管合并,所有四个喷管都可以用于产生垂直升力和水平推力,这就成了现在“飞马”发动机的基本布局。

垂直起落飞机的一个独特问题是发动机轴单向转动的陀螺章动问题。陀螺高速旋转时,转轴的角度不会变,但位置会自己侧向漂移,这就是章动。垂直起落飞机在悬停时发动机长时间单向转动的话,其章动效应也会对悬停操控发生不利影响。为此,布里斯托尔将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改成同轴反转,以抵消发动机的章动效应。前喷管的喷气改成从压气机引出,而不再需要专门的轴流压缩机和相应的进气道,“飞马”发动机就此成形了,但还没有开始使用“飞马”这个名称。

三心二意的霍克在这时候又被英国皇家空军的攻击机竞标项目所吸引,但是又一次落选(入选的TSR.2也没有好下场,试飞成功后下马了)。军方对P.1121依然无动于衷,霍克只好又回到P.1127上来。这个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才姗姗来迟地提供风洞,但对于霍克来说,这是军方有兴趣的第一个表示,而之前一直只是北约(其实就是美国)在资助。不过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皇家空军和北约的要求不同,最后北约的要求演变到德国的VAK-191。1959年时,P.1127正式上马,BE.53发动机也正式改名为“飞马”。

这期间,胡珀带着霍克的试飞员到NASA,和美国同行研究垂直起落飞机从垂直起落向水平飞行过渡时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并在美国的贝尔X-14垂直起落研究机上作了实地试验。NASA也主动帮助试验自由飞模型,试验结果对胡珀非常鼓舞。

1960年10 月21日,P.1127终于首次在系留状态下升空,也就是将飞机用钢缆松松地系留在柱子上,所以万一发生意外,飞机不会失控得没边。第一架P.1127的垂直升力勉强能把飞机升入空中,连无线电通信装置都要拆除,以节约重量。试飞员比尔·贝德福的右腿刚在车祸中骨折,还上着石膏,但他还是带伤上阵。但是姿态控制和系留索打架,飞机在离地不高的空中像喝醉的母牛一样东倒西歪。1961年9月12日,试飞员贝德福完成了第一次垂直起落到水平飞行的转换,10月28日完成了短距起飞。从一开始,人们就认识到短距起飞对增加载重-航程的作用。同时,如果在垂直起落中有一点前进速度,可以大大降低喷气回的影响。

各种技术问题不断出现,但逐步得到解决。随着试飞的深入,P.1127最终被命名为“雀鹰”(Kestrel)。霍克把“雀鹰”正式呈报给军方,但空军又改主意了,把“雀鹰”的速度从高亚音速改为1.2倍超音速。这超出了“雀鹰”的能力,加大发动机推力也不行,需要大动干戈地修改。

与此同时,西德在竟标垂直起落攻击机(最后VAK-191入选),英国试图把西德拉入“雀鹰”计划,而美国陆军又对“雀鹰”有了兴趣,并把诺斯罗普拉进按许可生产“雀鹰”的意向书,所以英美德三方商议,建议成立联合评估中队,共同评估垂直起落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训练和地勤支援要求、对空战和对地攻击的战术使用。不过这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黑幕。西德根本没有把P.1127太当一回事,还是一门心思在自己的VAK-191上。美国空军对陆军介入固定翼飞机感到不满,因此反对陆军加入三国联合评估中队。英国皇家空军也对P.1127性能不能达到超音速不满,正想找借口溜号。这场各怀鬼胎的扯皮谈了一年,最后三国中队在1965年4月1日(愚人节,不是一个好日子呀)成立,包括了英国皇家空军、德国空军、美国空军、陆军、海军,演练了垂直、短距起落技巧,在野外简易机场的隐蔽和起落,以及模拟对地攻击。

按照设计,“雀鹰”要能够在林间空地起落,以实现核大战条件下的分散部署和隐蔽出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分散部署远远不是在野外平地上能够起飞、降落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加油、装弹、充气、充电和维修的问题,对指挥、控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总体来说对地勤支援的要求太高,在战时根本不实际。以后北约战略转向强调高性能战斗机,集中部署,集中保护,强调打击敌人,而不是分散生存。

但是英国皇家空军对超音速要求还是念念不忘,坚持要求霍克把P.1127改进成超音速,否则不会订货,北约也有相应的要求。这倒不是英国皇家空军和北约出花头,而是大势所趋。60年代是一个追求高空高速的时代,战术飞机不能达到超音速被看作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几乎不值得发准生证。霍克将“雀鹰”加长,发动机的前转向喷管采用喷管加力燃烧(Plenum Chamber Burning,简称PCB)技术,和主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一起,使飞机达到超音速,P.1127也因此改名为P.1154,并正式取名为“鹞”式。罗尔斯·罗伊斯也提出“双斯贝”发动机,同样采用PCB技术和转向喷管,作为替代发动机。在1962年的北约竟标中,P.1154赢得了技术分,但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RB162升力发动机的法国的幻影III V赢得了政治分,因为幻影III V对科研和生产工作量在北约内均匀分布有利,否则好事全叫英国摊上了。不过最后结果实在也是无关紧要,因为北约并不对赢者拨款,还是要靠成员国自己出资进一步研发和生产、部署。
(晨枫老苑)

#不止飞行# #航空那些事儿# 空军超话 航空那些事儿超话 #飞机# #飞行# #战斗机# #导弹# #航空# #冷战# #美国##英国#

#KinKrit[超话]#
最近,一个朋友(她是昨天参加的节目的制作人)对私生感到很生气,私生威胁了团队,并冒充了工作人员试图联系BKPP。Nadao应该能够认真对待私生,然后有一个黑名单,让他们根本不能参加任何活动。(机翻)

心疼BKPP唉,艺人和粉丝应该有适当的距离,大家以后有机会见到他们也要记住这一点哦,最好是以正当名义去见他们

《你好,李焕英》无疑是春节热映电影最大的黑马,虽说是贾玲作为导演的电影处女座,却意料之外地好评如潮。
影片之催人泪下,据说要带够纸巾和口罩才可入场,然而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触是不值,《你好,李焕英》绝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好的电影!说是烂片也不为过。
说说2021踩的第一个电影坑——《你好,李焕英》。本人在看完《唐探3》后打出了3星评价,在看完《你好,李焕英》后对《唐探3》十分抱歉,按这个标准,我认为《唐探3》起码值4星,而《你好,李焕英》2星不能再多了。
影片最大的卖点是浓墨重彩地描摹母女亲情,母爱主题在任何文艺创作里都很常见,《你好,李焕英》为何突出?
首先,它是贾玲献给母亲的作品,孩子写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戳中了无数母女或者母子的内心;其次,“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很多人一生的遗憾,这种巨大的情感共鸣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再者,大部头的哭戏,用了十二分的力度把观众拖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感漩涡,而人在情绪中是难以做出理智打分的。
如果光哭就能有高分,贾玲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满分。只要她别哭了,我也愿意给她满分。
既然是母女亲情电影,作为贾玲个人献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是一部还不错的交给母亲的作品。它就像我们送给父母的第一幅画一样,无论成品好坏,稚嫩而真诚就足以动人。
正是从人文的角度,哪怕她极度美化李焕英的形象也无可厚非,影片里的李焕英是完美的。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每个妈妈都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但是我们愿意接受李焕英的完美人设,她年轻,漂亮,乐观,宽容,对孩子没有一句怨言。毕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都是完美的。
就如同我们选择性忽视妈妈的小缺点,并没有因此说贾玲拍摄《你好,李焕英》没有诚意,如果不是对妈妈十分怀念,她就不会拍这部电影。
但是,《你好,李焕英》作为影片呈交给观众,恰恰则欠缺了最大的真诚。
一、电影外衣,小品内核
作为观众,走进影院想看的是电影,而《你好,李焕英》的观影体验却如同看了一出加加加长版的小品。
剧本其实非常简单,母亲意外车祸,母女二人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代,女儿为弥补母亲的遗憾做了一系列试图改变命运的操作(笑点集中部分),最后发现命运早已注定,但女儿体会到母亲的心意,最终自己和解(稍微升华)。
小品味儿真的太重,能用小品整明白的事儿非要弄成个电影?这部电影就像是拍成小品塞不下,干脆拍成电影得了。无论从电影结构还是剧本本身,它真的都是小品的内核,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和走出影院后,似乎都没有看电影的体验。
好在沈腾的喜剧戏份很加分,张小斐(饰演李焕英)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如果不是这两个人撑着,影片之让人昏昏欲睡,估计很难不垮掉。
都说贾玲成就了张小斐,或许更多的,是张小斐成就了《你好,李焕英》。
倘若《你好,李焕英》真是小品形式,经过认真打磨,笑点会更多,泪点也会更自然。
二、强行感人,过度煽情
这部电影感人么,挺感人的。催泪么?一点也不。当大屏幕上不停闪过贾玲的哭脸时,真的很让人出戏。就如同一瓶二锅头,贾玲先干了,你不干也得干,抱歉,真干不了。
我认为到位的泪点不是那种我哭给你看,如果你不哭,我就哇哇大哭,嚎啕大哭,直到你哭为止。这不是触人内心的感动,完全是目的性强的过度煽情和宣泄式的自我感动。
真正的大悲伤,大遗憾,大思念,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哭泣,未必是四处张扬地“你看,我的悲伤那么大。”作为个人,当然可以通过痛哭一场让自己好受一点,但在艺术形式上抒情如此简单粗暴,真的很low。
就算是小学生写作文,也已经学会渲染,学会寓情于景,学会借景抒情,就算是直抒胸臆,说一个人难过也不会说“啊,她哭得好伤心,她真难过”。《你好,李焕英》的抒情方式太幼稚。
美的艺术应该有意犹未尽的韵味,将说未说,后有留白,留给观众想想和感受的空间。而不是一股脑儿倒出来,不管对方接不接受都强行往人心坎里塞。
三、逻辑不通,站不住脚
至于所谓的诚意,也更多是自我感动的成分,影片很多细节也说不通。
1、没有完美的母亲,只有完美的感情滤镜
影片出发点是作为女儿的晓玲想争口气,想让妈妈长脸,哪怕就一次都好。而影片中的李焕英,根本就从未把世俗的成功作为孩子成材与否的标准。她对晓玲的“不争气”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失望和责怪,影片中的李焕英,给予的完全是宽容、接纳、欣赏,她甚至从未感觉晓玲是不争气的。
李焕英一再表示,她作为母亲,只要晓玲健康快乐就好。试问在这样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如何会陷入“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执念?而“不争气”为何会成为晓玲的心魔?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
要么,晓玲或者说贾玲,她根本从未懂得母亲李焕英作为母亲的心情。要么,李焕英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望女成凤的、一直拿晓玲和别人家孩子作对比的母亲。
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孩子觉得自己不争气要证明给妈妈看,本就是对母亲的爱的不认可。天下妈妈最想要的,不是孩子争气,而是孩子健康快乐。当孩子陷入一定要争气的执念,还有什么比误会和否认妈妈的爱更让一位母亲痛心?
所以,晓玲或者说贾玲根本就在说谎,李焕英并非如同影片中那般欣赏孩子晓玲,甚至可能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看看人家琴姨的女儿……”
而影片出于纪念意义,美化了母亲的形象,通过他人之口来述说母亲的抱怨,那些抱怨的人,玉梅,张叔或者玉梅或者旁人,他们说过的话或许就是中年李焕英自己曾说的话。
如果连母亲对自己的希望落空都不能直视,又说什么真诚?真的大可不必。承认自己在母亲有生之年,没能争口气如她所愿真的很难么?承认自己的母亲婚后过得并没那么幸福,真的有那么难么?承认母亲的不完美,对身为孩子的自己造成过巨大的压力,真的很难么?
影片最好的结局,是母女之间的和解,李焕英要承认自己的期待和抱怨给女儿带来了伤害。而不是晓玲独自揽下所有,影片中她要做争气的好女儿压力完全是自己给自己的,影片后的她,又是否能释怀?
《你好,李焕英》最站不住脚的,恰恰是没有最起码的真诚。
她想弥补,所以把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影片里的母亲李焕英完美无瑕,如此厚的感情滤镜之后,是碎了一地的“我还是要证明给你看”的决心。太讽刺,也太心寒。
2、生拼硬凑,逻辑混乱
影片另一个大bug是沈光林大张旗鼓地追了李焕英一周,可李焕英突然拿出结婚证,说她和同一个厂里的男同事已经相恋三年。在同一个厂里地下恋三年?作为厂长儿子的沈光林不知道,厂里旁的人也不知道,甚至厂长亲自安排了相亲也没有人去提醒?
为了自圆其说,没有一铺垫的情况下,凭空安排出个地下恋人,实在是没头没脑的、大写的尴尬。
再者说,车祸时安排的是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晓玲,当大车横着撞过来,骑车的妈妈进了ICU最后抢救无效身亡,神奇的是与妈妈并排的晓玲一点事儿没有。难道就是为了铺垫最后在敞篷车上的圆梦么?除了车牌的用心之外,真的一点也不感人。
影片为了剧情推进而刻意安排的严重车祸事故,痕迹太重,俗到毫无新意。
陈赫饰演的冷特的戏份也很多余,就像是强行为身为主角的晓玲安排的情感戏码,女主角一定要有爱情?或者说影片一定要有爱情?
况且冷特这个人物,在中年李焕英等一群人里是谁?他从未出现过,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不然这部影片在穿越的支点上就站不住脚。
冷特,在《你好,李焕英》里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在影片里快用烂了,贾玲又是否懂得那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的晓玲因那句话而讨厌下雨,李焕英如果嫁给沈光林,她并不认为是好事一桩,打心底里她希望李焕英嫁给沈光林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很难过母亲会和不是自己父亲的人结婚。
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其实并不是悲伤的、难过的、无奈的选择,而是一位母亲在经历丧偶、独自将孩子培养成材后,鼓起勇气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次走进了婚姻。如果母亲嫁人会让孩子像晓玲那般难过、反感、抵触,那离异或者丧偶的单身母亲是不是就该为孩子考虑而终生不嫁了?
母亲的爱总是无私奉献,隐忍坚强,而子孩子却列出父母爱自己要遵守的条条框框。孰轻孰重,一望便知。
人所能做的,是选择性记住自己想记住的,忘记自己想忘记的,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终究是她一个人的自说自话,而真相,我们永远也听不到。看完电影泪流满面的人,又有几个人用心去听过自己的母亲讲述她的一生呢?
没有人能替母亲去定义她的一生是否幸福,也没有人能通过电影去篡改母亲的一生。
且行且珍惜,《你好,李焕英》最大的意义在于警醒。如果人没了,拍再好的电影,有再大的名声,做再多的补救也于事无补。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生活的意义远远大于功成名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印度展开魅力攻势 吸引苹果等公司 路透社8月29日发自新德里的报道说,据消息人士及路透所看到的文件显示,印度目前正在以苹果、富士康与纬创等企业为目标,展开魅力攻
  • #盐城新闻# MC洋洋拍客为盐城网友送福利,期待已久的“沿海国际车展”正式和大家见面了,是的你没有看错,跟着洋洋一起来看车展吧!看车展送5斤大米或一套精美餐具,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有限,我们没有必要在遇到事情时盲目较劲、浪费时间,不是所有合理与美好的事情,都能按照自
  • 【第七届浙江#乌镇戏剧节#正在火热进行中!】Le festival de théâtre de Wuzhen est en cours dans l'est d
  • 我开始念经了: 般若波罗蜜多 oh不是 今天确实过得不够“清冷”,先去了商场,为了探店。 然后意料之中的just soso,不后悔。 而后去了园林。在公交
  • 刚看完《少年的你》,真的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必须先跟你们说说!! 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反正就是:牛逼!好看!! 曾国祥是真·情绪大师。从电影第一个镜头开始就
  • #今日早读# 我才知道“TCG诺地卡”名字的含义:T代表瑞典著名象征派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他在1999年之前即授权诺地卡使用其名字,托马斯
  •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全世界,这句情话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很有毒。把一个人当成自己的全世界是什么感觉?那意味着你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对方去转,把对方的生活
  • TF四色眼影04 12 20 26哪个比较值得买? 我现在最常用是04和26,12和20比较后悔 26的眼线色是最正常的 26左下角和右上角的不太常用,04右上
  • #大栗子的简单生活##社畜的日常表现##走走停停逛遍北京##大栗水手爱做饭# 自从开始拥抱加班 周末躺尸有了劲头觉也睡得更多了 今天回笼觉睡得十点 下午
  • 《潮州嵌瓷之歌》 抬望眼,看天上人间 祠堂宫庙,屋宇重檐 巧手剪贴千年瓷彩片片 匠心塑就祥禽瑞兽仕宦神仙 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果 异卉仙芝就种在忠孝人家的庭园
  • 圈圈今日爆料: 1.某音上有个乔欣的视频,视频里乔欣说“求求大家了,我不想再上热搜,撤都撤不下来”,意思自己之前并没有买热搜。其实乔欣的热搜到底是买的还是渣浪
  •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航。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
  • 二十六七岁的女人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自己,无论什么年纪,女人都不应该想着什么时候要把自己嫁出去。结婚并不是一个终极目的,在二十六七急于将自己嫁出去难道三十六七就不
  • 收集了一些适合发朋友圈的文案: 1、你的好友上传了两张照片 2、这条朋友圈屏蔽了凡人 3、自拍这种东西还是要发,万一有人看上了呢! 4、你不赞 他不赞 我的自拍
  • #X玖少年团[超话]# 一只哥喜欢了小赞3年的今天的心情[心] 我不知道发在团h里面好不好 酒窝jj看不惯我就删了 但是我今天真的激动 我一路看着他们8个人走到
  • 正式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在八个小时前,我辞职了。 我尝试将自己剥离开,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在这个办公室里,每个人所担任的角色和诉求,还挺有意思的。 第一
  • 带环笔记本【リングノート】 全部4种
价格:700日元
尺寸:约W128 x H182 x D12mm 
材质:机身:纸/金属

充电宝【Ani-Artモバイル
  • 过去的一年学会了之前最讨厌的东西,留下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事,从感叹世间美好到惧怕所有的接触,深刻体会到越想要就越得不到的滋味。鼓起勇气,在失去中离开,唯幸遇到相
  • 十处圣经经文,鼓励自己戒掉懒惰成为一个殷勤生活的基督徒 十处圣经经文,鼓励自己戒掉懒惰成为一个殷勤生活的基督徒 圣经中,并不是仅仅各种重要的教义,它还有很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