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吧》这一季竟然请来了张卫健,这位可是作品好观众缘也很好,和隔壁大湾区哥哥有得一比。就拿韦小宝的这段经典开场白来说,不少观众估计都能背。 童年男神张卫健好帅好可爱啊张卫健一开口瞬间梦回《鹿鼎记》!韦小宝经典开场白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张卫健真的是太有才华了,没想到韦小宝的一句经典台词竟然是他写的啊,“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在2022东方卫视开放大会上,张卫健重现韦小宝经典开场白,一开口引发回忆杀。
谈及此番参加《追光吧!》,与其他20位哥哥同台角逐,张卫健直呼:“我都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唱得比我好的多的呢,跳得比我好的、rap比我好、比我帅、比我高、头发比我多的(好多),所以我真的要好好加油了。”
张卫健笑称想变身孙悟空去《追光吧!》,用分身术去练歌记歌词跳舞睡觉,太可爱了~张卫健的经典又岂止是一个韦小宝呢!光是齐天大圣就能分身出多情公子和超级可爱的小道士!更何况还有人格分裂可爱又帅气的方天谬,以及有勇有谋心地善良的大帅哥!
喜欢张卫健大概是因为他身上的落寞感按现在说法就是脆弱感。不论是什么角色总有一种悲悯在身上。这在小时候看剧就感觉到了。总有一种在角色中又在角色外的感觉。可能他本身也对角色本身怜惜吧。
张卫健塑造的那些形象,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呀,所以我这一次还是挺期待你的精彩表现的 ,张卫健多少年没出来了呀?港星真的很多都可惜了,跟内地的明星比起来,港星的性价比应该还是相当高呀!

寻他千百度——评雷建德先生《西厢记》研究坚守与突破

  当你在中国搜索、百度、360、谷歌等国内外搜索网站键入“雷建德西厢记”几个字后,与之相关的新闻信息马上就会涌现多条。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心里还有个“王国”,这个王国里“有部被誉为‘花间美人’的经典名著和‘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千年古刹,其隐藏着使他迷恋的秘密。为了解开这个秘钥,他整整花费了47年的时间。”
  开启从其家乡普救寺出发的写作,还属于少年派的雷建德,《西厢记》便是他久久思考的向度,于是西厢就成了他每天萦绕在脑际的命题。他与这古典爱情名著通心通神,缘由是因他就出生在西厢故事的发生地。他带着文学的长焦,去审视西厢文学长河中的“元稹”“董解元”和“王实甫”;他埋首于浩瀚的书山文海,低回慢转地体会故事中人的千年背景;他围绕古老禅院,踏步附近村落,寻访那从未消失的“崔张”爱情故事。今时他还能记起坐在门洞里的乡亲们讲诉粉墙、玉人、相思和红娘传书的情景,他再通过转动的录音机,把这情动千年的故事变成密密麻麻的文字。他觉得地域的力量是由人的力量形成的,那古老故事仍然活着,活在百姓们的心里。他一点一滴地储备、积累,在他对丰厚资料互相参照对证,进行注释时,他悟到了好的文学是体恤时光的,开掘生命生机的。
  “西厢”有惊醒生命生机的力量。缘分使然,他插队和第一份在电力企业工作时的均在峨嵋塬头上——山西永济普救寺附近,雷先生把这里当成他文学地理空间,写作的原乡。他笔墨酣畅,如一条不断拓宽的写作河流,有着蓬勃的生气和烂漫的意趣。他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西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和审美效应,自己生命不能承受西厢之轻,《西厢记》的美学与他生命的瑰丽是相关的。”于是他打通时空的阻隔,写作应该是他隐含着时间、命运与记忆的框架。《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剧本》《白话西厢记·后传》《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普救寺与西厢记·旅游风光电视专题片》《试论王实甫心中的红娘》等《西厢记》十二部曲,后又集中推出了《圆梦西厢》《西厢新红娘》《西厢记网展新品》《西厢记海内外珍品集锦》《西厢记海内外珍品首展普救寺》等系列画册以及《西厢记珍品2020挂历-2021台历》,亦出雷先生其手。欣赏他这些系列“杰作”时,不禁感怀他是个西厢的感受者和文化承接者。国内外主要媒体第一时间纷纷报道。熟悉他的人都能想起在1989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醒目位置,刊载他唱响西厢记三部曲时的一篇人物专访《业余“西学”家》后,从此人们誉他为“雷西厢”。正如那古诗中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厢”艺术的情感如醇醪般浓烈。2013年,“互联网+”正悄然为传统文化产业带来转机时,他检视怎样让中国传统文化给现代社会带来熠熠生辉形象?他的思考理出了一些头绪,找到一个轮廓,文化工程+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与新兴领域融合的新路径。互联网将既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颠扑不灭的文明载体,又是一个充满活性、弹性的开放体,还是文化延伸、吸纳和嬗变的主线。于是,他建立了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并拓展了民间文化创意发展空间。在他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呈现出蔚为大观的《西厢记》珍品。开辟了体现“内容为王”的用户体验的品牌网站。人们后称之为:“网络展览馆映西厢,形塑名著与艺术的多元共声。”
  刻在“邮票”上的文化历史景点。雷先生把“望得见莺莺塔、看得见普救寺”这些地理标志,凝结成地域艺术的符号和强大的精神文化标记。2017年是“中法建交53周年”,雷先生深感西厢故事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于是他催生出让西厢作为“国际符号景观”邮票的想法,远赴法国巴黎,通过了相关邮政部门对发行的邮票图案严格审核后,把一组六件西厢记作品,以中法两种文字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2019年,中国邮政一组9枚的西厢邮票,既有民间剪纸,也有法国馆藏古画·西厢记,还有清道光·西厢记白泥长方壶,当代著名书法家田树苌为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题词等。为西厢文化的时光链条上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印痕。
  “西厢”精思在国际学术界新风蔚起。雷先生有着敏感的学术知觉,在他发掘《西厢记》本源、接通现实时,叠加形成了新的坐标。2018年8月,马来西亚主办的“2018国际儒商论坛”暨孔子学堂挂牌仪式,南方大学学院云集世界各路学术大咖,雷先生应邀作了题为《西厢记轶闻趣事——儒商的成功与否与其后院文化息息相关》的专题讲座,并展开参与式的文化意蕴解读和对话,受到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与会学者、企业家的好评。这是西厢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是沁润一方水土的注脚,是西厢印刻在他精神向度后对世界的言说。
  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有神奇的共性。雷先生的文字中不断发掘出新的宝藏,表现故乡的冲动经过了破土、升腾和飞翔,他的乡土情结是跨国化、多元化和集大成的。这种以文化“反哺故乡”的方式,唤醒当地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人们对当年搜阅原生话语的雷建德,守候精神原乡而礼赞。雷先生研究、再创作、传播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是文人理想,他从追风少年开始,借着客观的顺势,带着本土情感,钩沉西厢这段史实,其虔诚之举为之动容、震撼不已。2017年1月1日,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聘请雷建德为“西厢记文化顾问”,并授予其“功勋旅游员工”称号。之后,他相继被选为“运城市优秀新乡贤”和“永济市十大新乡贤”;受聘为首届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文化顾问;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向其颁发“中国艺术名家”荣誉证书,并正式挂牌“中国艺术名家——雷建德工作室”;还出任中国旅游新闻网理事、山西省品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西厢”在世间是带着“深意”的。业界有人说:“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他非常认同这句话。他觉得《西厢记》跨越了地域、民族和语言的界限,一直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处于旅行的状态。他怀着对西厢的情感凝成时间视角,不惧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且行且歌,怀着虔敬远涉重洋,穿越了大半个地球,足踏59个国家,进行国外大百科全书有关《西厢记》评价的探寻考察,面对世界文学激流中的西厢,以文化在场的形式不断追问,当他看到一页页有外国文字的西厢内容时,心中注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他做的是“传出到回归,然后再传出”汩汩而出的态势。他被誉为“行走文学作家”,去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这大概就是他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指向。
  对雷先生的各类新闻报道如“井喷”一般,在与雷先生相聚时,总能收到他满挂墨香的西厢报道,据介绍:“有290多种报刊、网站、视频、广播,报道过他不同阶段对西厢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城市报》《大公报》《中国新闻日报》《中华儿女》等报刊更是如此!
   “何人不起故园情。”雷建德先生在研究《西厢记》领域兀立潮头,是才华的燃烧,是生命的绽放,西厢研究与他生命生机的长度是成正比的。他仍方兴未艾,目前一方面着手出版,汇编世界各国百科全书中对西厢记的记载;另一方面抱有把普救寺融汇成“三位一体”赫赫文化重镇的野心(普救寺——旅游点、《西厢记》——文化点、普救寺里西厢记故事——文物点),他正为这丰厚深广、别有深意的向往,矻矻孜孜地挖掘而踽踽独行。(作者卢丰系三晋传记文学作家)

  来源:科学导报

【义以为质,《论语》中的名利观】《论语》在重道、崇德、尚仁的主旨中,鲜明阐述了君子的名利观。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理论,儒家通常并不回避常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该遵从仁义道德。并且,儒家认为,名利富贵虽好,但世上还有比名利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仁义。不回避名利,但将仁义置于名利之上,构成了君子的名利观。#每天读国学#

《论语》倡导安贫乐道、取之有道、富而好礼且具有高度内在同一性的利益观,强调用行舍藏、重在内求的名位观。两者互为交融、映射形成,反映出君子追求仁义、反求诸己、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构成君子人格的基本属性。

君子之于“利”:义以为质

关于儒家的财富观,一言以蔽之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对于义利的态度,可以将君子和小人区分开来。小人追求个人利益,也只追求个人利益,因此将利置于义之上;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义以为质”,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细读《论语》各章文本,按照从贫到富不同程度,似可将君子之于“利”分为三重维度,即安贫乐道、取之有道、富而好礼。三者虽贫富程度不同,在名利观上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以三者分析不同人的不同境遇与作为,没有特别的高下之分。

“安贫乐道”是最早由先秦儒家倡导的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境界,核心是超越物质的欲望,在理想的追求中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安贫乐道的理念在《论语》各章节随处可见,如开篇《学而》中孔子倡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述而》中又进一步表明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食不必追求饱足,住不必追求安逸。君子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即使贫苦也是乐在其中的。

在孔门诸弟子中,最能安贫乐道者非颜回莫属。《雍也》篇中专门记有孔子对颜回由衷的赞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于是,箪食瓢饮成为后世君子安贫乐道的象征。颜回何以能做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呢?知徒莫如师,孔子一语中的:“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德的原则。所谓安贫乐道,即胸怀仁德之正道,如此心中便会不断地有充实之感,就不会因身外之物的多寡而烦扰。

“在陈绝粮”一节更具师徒论道的典型性。孔门师徒一行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得爬不起来,于是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师父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面对子路的抱怨与困惑,孔子点明了困顿之际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顺境往往不易检验人的心性,置身困境,就能分辨出人能否有所坚守。在困顿时、不得志时还能贫贱不移、不失节操者,才是合格的真君子。钱穆先生说“仁者之心得自天赋,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安处一切境遇而不去仁,是故谓之君子”,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恪守正道,君子才能够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小人却“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君子哪怕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离开仁,即便是在最容易与仁背道而驰的两种情形——忙乱、颠沛流离中,也是这样。而小人既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因为没有仁德的人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都会更加堕落。

以上,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守着正道,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遵循天命,去做应该做的事。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应该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安于贫苦;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该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该做的事。君子没有什么情况是不能安然自得的。而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安贫乐道的境界之外,儒家并不否定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服从仁义道德。

在《里仁》篇中,孔子阐述了富贵当“取之有道”的鲜明态度。“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名利富贵,是人正常的欲求,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君子当持守“仁”,因追名逐利而背离“仁”的准则的,便不能称之为君子。

随后《述而》篇对“取之有道”有进一步的论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这里“从吾所好”,就是说要遵循本心,坚守正道,正与安贫乐道相通。

“富而好礼”出自《学而》篇,源于孔门弟子子贡的提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贡擅长经商获利,并在孔氏四门中以“言语”著称。是时,子贡从自身为人治学经历出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虽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别人,富有而不盛气凌人,已经很是难能可贵,可以称为“君子”了,于是就此向老师请教。孔子却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固然难得,然而更高的境界当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恍然大悟,回应说这就需要进一步修炼,像是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一遍遍不断打磨精进,先开料,再糙锉,然后磨光。

朱熹后来注释说,“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表现为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在此基础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乃皆知所自守也,然尚未超脱贫富的窒碍。最高的境界当是乐道则忘其贫,好礼则安于处善。因此,安贫乐道与富而好礼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

后来,虽然孔子再次强调“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对于“富而好礼”在后文中却没有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在后世方志、碑铭中,常见士绅之家“富而好礼”之举:平素对亲邻多有帮助,周济米粮,恤养孤贫,甚至焚烧亲邻借债的契约,遇有灾荒时更是加意如此。在地方社会中,常常不吝银钱积极修桥补路、修缮城墙衙署、设立学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方志还是碑铭的撰写者多是饱受儒家伦理浸润的文人士绅,上述义举本质上体现了儒家“富而好礼”的基本价值导向。

君子之于“名”:求其在我

《学而》开篇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篇尾复行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即别人不知晓、不了解我,大可不必愠恼、忧忿,君子所虑所急者当在于自己不了解别人。《里仁》篇全面阐述了对名誉地位的态度,“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里,“位”即职位,有官守者各立于其位。意思是说不发愁没有职位,而是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晓自己的本领好了。《宪问》等篇再次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对于名位,儒家强调不要去关注名位本身,而要关注自身是否有本领、德行能配得上这名位。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去计较埋怨,因为这种情绪是没必要的,重要的是修炼自身。君子求其在我,是为内求。

对于是否出仕为官,儒家秉持中和立场,既不避位,亦不汲汲以求,整体观点是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论语》中有不少这样的例证。蘧伯玉被孔子赞誉为真君子,“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里的“怀”即收而藏之,并有秉守本心、固善其身之意。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孔子以兄之子妻之”。因之进退有度,孔子以兄长之女相许。弟子原思(名宪)问耻,孔子答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是《宪问》篇首章首句,“谷”者禄也,国家政治清明时可以做官领俸禄,政治黑暗时仍然这样做就是耻辱了。

又有弟子闵子骞拒绝出任费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闵子骞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人孝顺、性格正直。当权的鲁国贵族季氏听闻闵子骞的贤名,想请闵子骞出任费宰,以笼络人心。然而季氏平日所为为闵子骞所不齿,闵子骞便婉言拒绝,否则就要逃到齐国去。

蘧伯玉、南宫适、闵子骞的经历,含有鲜明的用行舍藏之意。正如孔子所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用我者则行此道于世,不能有用我者则藏此道在身。用舍在外,行藏在我。诚如前言,君子之道贵在内求。

对于名位,儒家最为推崇赞誉的境界是辞让天下,为而不有、为而不恃。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赞誉不已:“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最为推崇尧、舜、禹三代圣贤对天下为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里的“不与”,何晏批注是“不求”的意思。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自己求的。那他们何以有天下?正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崇高,才华能力很强,是德行感召的,所以孔子极其赞叹。不仅如此,他们更以天下之罪为己罪,舜以命禹“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无独有偶,武王克商后大封于庙,亦言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表明不仅不以天下私有,更以百姓之罪为己罪,境界非常高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