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成为首批交通强市试点项目

根据《广西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推进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第一批)的通知》精神,结合交通强区建设试点申报内容以及南宁市未来4年发展需要,为落实广西交通强区建设各项工作,我市特制定《南宁市推进广西交通强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2035年)》,其中,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成为首批试点项目之一。

智慧车站助力城轨体系建设

在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广西大学智慧车站,无人值守的智能客服中心正为往来的乘客提供服务。点击电子显示屏页面,乘客可以自助完成票务处理、票卡查询、乘车查询、出站口指引、乘客须知查询等多项功能,可以通过智能问询向智能客服寻求帮助,或者选择咨询人工客服。

在车站进站口、通道的多块显示屏上,持续显示该车站的基本情况,还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可以带领乘客了解车站内各项服务功能。在广西大学智慧车站智慧舱,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大屏监控整个车站的运行情况,实现对整个车站的智能化控制。

广西大学智慧车站以提升运营安全水平、优质服务和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导向,构建面向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运营管控、智慧设备管理的智慧车站运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的智慧车站运营管控平台、智能视频分析、客流分析、智慧消防、实时定位、车站信息管理、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智能运维系统、智慧照明、节能控制与能源管理、智能导乘、车厢拥挤度监测、站务巡视、车站施工调度系统、站务单兵等18项子系统,涉及70种设备类型、33个接口。

据介绍,广西大学智慧车站项目于2021年12月与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同步投入使用,智慧车站围绕“更安全的运营、更高效的管理、更卓越的绩效、更优质的服务”建设目标,以物联网、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为依托,通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和综合再利用。

建立起具备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车站综合管控平台,为车站管理者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数据的管理与决策依据,保证车站高效运营,提前预防和控制车站运营管控风险,从而有效提升南宁轨道交通车站全自动运行水平、车站管理水平,达到车站管理人员工作高效、人员减少甚至无人的目标。建成后的智慧车站将实现面向事件的共治式联动、面向设备的全自动运行、面向站长的辅助性决策和面向乘客的全方位体验等运行效果,实现车站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此外,针对突发运营事件响应效率可提升40%,车站自动化运行水平可提升30%,车站运营能耗可节约30%,车站人员可优化20%,乘客服务满意度可提升30%。

目前,除涉及方案优化相关的系统外,该项目其余系统已在试用,已开展5号线管理部、票务中心的培训,完成第一批移交系统的设备清点。同时,广西大学智慧车站在研发中形成的相关产品,已在全国其他城市进行推广和应用,未来轨道交通将以智慧车站为起点,逐步建立智慧城轨体系,实现轨道交通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

南宁确定第一批建设试点单位

智慧车站试点是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创新项目子项目之一,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创新项目还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等子项目。目前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创新项目各子项目均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系统已完成应急处置方案、设备修程修制的编制及数据库的设计,正在开展云平台设计工作。智慧车站试点已完成前期调研、设计工作及软件平台的搭建工作,正在完善智慧车站管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开展现场实施,在广西大学站和小鸡村站进行试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已初步完成前期调研、运维需求编制,正在开展智能运维信息化、在线监测、大数据的分析工作。

南宁推进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目前南宁市已经确定横州市、兴宁区、上林县、马山县、广西宁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南宁交通投资集团、广西京东信成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一批交通强市建设试点单位,力争用1至2年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果,用3至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打造一批全市领先的典型样板,并向全区推广。

下一步,南宁推进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积极推动落实《广西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着力将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一带一路”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国际大通道,在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严谨、开拓创新、高效实用”的原则,通过推进试点工作,积累先进经验,形成引领示范,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体系。

来源:南宁日报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虽然是按照正品的细节去做,但是你在鞋标的打印,鞋面编制,胶水,鞋盒以及每一个能控制成本的地方,就都会和正品产生细微的差别,如果假鞋出厂成本就150,200,
  • 他们主要以房屋选择和价格、教育、健康、生活品质、当地经济状况和居民参与度这几个面向来评分和排名,以下为结果:最适合居住的州:1. Massachusetts 麻
  • 这次M-Pencil手写笔是重点,在阅读批注、展示讲演等场景下,都带来优质的操作体验,是一款“拆开用更好用”的笔记本。华为MateBook E 预装Window
  • 爱宁❤️1216天@摩登兄弟刘宇宁[微风]#爱豆v力量# [微风]#造化-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每一步走向,也许我们都不得而知其实最怕的是记忆,有些记忆会铭刻
  • 没有人喜欢异地恋,但是却有人在相信总会有以后;没有人希望自己是浑浑噩噩的,但是改变太难,未来太遥远,所以选择了一些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让自己不去想那些自己做不到自己
  • .❤️❤️下面来说说做假体胸术的YS,基本上叫得出名字的,价格都是不低的,比如北京的栾杰、陈育哲、韩啸、辛敏强,上海的江华、余力、徐华,还有其他地区的罗盛康、刘
  • 都使得节目更加完美,也得到了艺术大赛第三名[挤眼][挤眼][挤眼]同时也恭喜其他获奖的优秀节目,都是棒棒的呀[赞][赞][赞] 也感谢同学们在这么冷的天气,怀着
  • コロコロ可愛かったですか?!
  • ❤️这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庆幸过、骄傲过、自豪过,但也因为工作中的种种原因,难过过、伤心过、流泪过。!
  • 。和太帅了。
  • !以后我买虾就只买这个小哥的!
  • ??
  • 跟带孩子一样重死我了…昨天的徽章盲盒运气很好已经毕业了,一不小心又买了很多~ 手机帮我拍的无敌时尚摄影来自恩拉 长剪短一定要有改变,可以是造型、抑或是颜色!当然
  • 小初特(qiang)地(xing)拉上不仅跟工作过七夕还忙成狗的设计,再来给大家发一波壁纸福利!整反了吧[费解]要说明星是粉丝的精神食粮还差不多,不过精神粮食也
  • ⭐第395期.新鲜华语流行歌曲榜唯一官方票选通道已经正式开启,您的投票占决定了每首单曲在华语榜上每周40%的总成绩,投票成绩将按照从高到低为歌曲赢得250-10
  • #keitaeiji[超话]# 重新编辑一下 最近超里新人很多,这是好事,多少老锅巴也都是新饭粒慢慢变来的 这个超话建了一年了,大浪淘沙,人来了走了,现在超里
  • 如果发现身份证有遗失、电话卡或者银行卡有异常,一定要及时查询自己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电话卡、银行卡存在,以免被打击惩戒,影响个人生活,避免沦为#诈骗#犯罪的帮凶。
  • ☕️广西贺州的准联创,4⃣️天瘦1.4斤前阵子她备孕中,所以没盯她减肥,11号跟我说自己按T97食谱吃的没瘦减肥前99斤,喝咖啡后还是99斤她平时喜欢螺蛳粉,吃
  • 现在一放音乐两只就开始晃屁股身子跟着动,以前也看过别人家娃这样,换成自己的娃,简直要幸福si。两小只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让我满心欢喜[嘻嘻]小小只今天去了跆拳道试
  • 】关于小米12: 小米12会在12月发布,首发骁龙898处理器 屏幕是居中挖孔曲面屏,E5,LTPO 快充上大概率会是67W的方案,5160mAh+6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