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齐鲁壹点
83.9万粉丝
关注
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齐鲁壹点
11-08 22: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关注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11月7日至8日,辽宁省锦州市普降大雪到暴雪,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清理积雪。(朱夫昕/人民图片)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11月6日,宁夏银川市迎来降雪天气。宁夏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11月7日,山东省邹平市迎来寒潮降雪,黄山街道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把志愿者送来的棉被送到老人房间。(董乃德/人民视觉)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五问

我们平时常听到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周兵说,人们经常混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气候变化有两个重要的事实支撑,即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近百年的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

六问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应对寒潮和极寒天气?

周兵表示,大范围极端冷事件容易给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需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和应对。

一是要重视极端冷事件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往往容易忽视极端冷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应强化对极端冷事件的应对举措,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和危害。

二是要加强致灾机理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灾害频发,强度增强,要加强对冬季极寒事件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开展归因与致灾机理研究,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三是继续做好冬季低温天气影响防范。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考研#】号称"一志愿黑洞",很多考研er一生黑的211,一志愿录取人数不敌调剂名额!

之前师兄介绍了不少名声不错的宝藏院校,如大连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延边大学等(戳此查看),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同时,也有一些院校是带有黑点的,尤其是宁夏大学,20考研的人文学院疑似压分事件(戳此回顾)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从风评来看,在考研圈的名声应该没有比它更差的了。

图片图片

那该校到底值不值得考?21考研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01
照顾型211大学

宁夏大学坐落于银川市,是教育部与当地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19年3月,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作为最后一批进入211行列的高校,带有一定照顾性质,在实力上处于211的末流,不仅没有A档学科,也没有B+学科,同样情况的还有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图片

02
近两年考情分析

我们先来看下20考研的报录情况——

①报录比

从官网公布的报录比数据来看,101个专业共报考8119人,录取2354人,除去推免招收的246人,统考报录比3.8:1,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难度。

可如果我们把录取人数再进行分化的话,你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该校20考研一共78个专业都在接收调剂,说明77%的专业一志愿没有招满。

图片
(2020考研调剂部分名额)

师兄数了下,调剂名额一共有1162人,假如最终这一千多人全部被录取的话,那一志愿统考其实只招收了946人,录取率仅仅可怜的11%,淘汰率确实有点夸张了。

其中调剂名额较多的前15个专业是:材料与化工141人、土木水利84人、电子信息53人、学科教学(物理)45人、机械42人、学科教学(语文)38人、畜牧38人、生态学33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32人、现代教育技术27人、英语笔译25人、化学22人、化学工艺20人、应用化学19人、草学18人、音乐18人。

图片

②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一志愿报考人数超过200人的十大专业:工商管理(非全日制)924人、会计769人、公共管理725人、学科教学(语文)287人、电子信息(信息工程学院)270人、教育学269人、法律(非法学)234人、新闻与传播228人、农艺与种业220人、中国语言文学201人。

图片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考研报考达201人之多,可楞是一志愿无一人上线,不少考生的《中国文学》专业课成绩仅为个位数甚至0分,即使是在部分考生政英成绩都不错的情况下。

图片图片
(网友爆料)

且从录取名单来看,调剂来的考生分数多在380、390分,超B区线40分左右,生源质量确实没得说(手动狗头)。

图片图片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部分拟录取名单)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由于也是考的《中国文学》,情况同样槽糕,一志愿虽说9人上线,但报考了287人,就算全部被录取的话,一志愿录取率也只有3%,人文学院的这俩专业真的是难兄难弟。

③报录比较高&较低的专业

从20考研报录比来看,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会计、教育管理、教育学、美术、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语文)、中国语言文学这几个专业较高,共报4187人,占总报考人数的51%,录取549人,统考报录比7.6:1,需谨慎报考。

图片

统考报录比较低的有材料与化工、畜牧电子信息(物电学院)、机械、农村发展、农艺与种业、生物学、食品加工与安全、土木水利、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科教学(物理)、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专业,报考1394人,录取866人(包含调剂人数),统考报录比1.6:1,“可能”相较好考。

图片
(完整报录比可在后台回复“宁夏大学”获取)

21考研的官方报录统计目前还没有出,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拟录取名单上共有2710人(含推免278名),比前一年统考多招324人;

图片

68个专业接收调剂,虽然专业数量上比20考研少10个,但总体名额只增不减,达到1282人(同比多出120人),按已全部招满的情况来算,调剂生源占总统考录取的52%,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意味着一志愿名额多录204人。

以下是调剂名额较多的专业:材料与化工160人、土木水利71人、机械67人、电子信息50人、学科教学(物理)47人、畜牧45人、学科教学(语文)34人、生态学34人、中国语言文学32人、现代教育技术26人、水利工程26人。

图片

以上专业有没有很眼熟?你没看错,因为20考研也是几乎是这些专业,像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物理)、畜牧、学科教学(语文)、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都是老熟客了。

03
宁大还值得报考吗?

一志愿招不满的原因,无非是题目难、报考人数少、生源质量差、压分这几种原因。

第1种多出现在985高校,师兄也统计过一些→大量985专业常年一志愿招不满。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后面3个因素可能更符合某些B区院校的情况(A区也有),这些年一直在重锤,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例如之前分析的云南大学,该校21考研的复试线大部分就是b区国家线,包括经济、法学等一众热门专业,且复试比仅为1:1.2(招生计划较少以及生源紧缺的学科(专业)可以适当扩大差额复试比例)。

图片
图片

在近2.5万人的报考情况下,上线考生肯定不会少,按理说一志愿应该是人满为患,调剂名额极度稀缺,但事实恰恰相反,云大已成为了每年的调剂大户,这难免会引来一些童鞋的怀疑与不满。

宁大20考研这起“压分”事件算是最接近实锤的了,可最终也抵不过人家一纸文书。

图片

至于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我们从贵大去年的研究生新生数据(硕博)或许能找到最直接的答案:录取4566名研究生(硕博),调剂生源占1103名,其中调剂生第一志愿高校Top10全是985/211,这成分颇有些明显了。

图片

有网友神侃: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仍然在说谎。多余也不说了,可自行细品。

说回主题,宁大22考研是否还值得报考呢?

由以上统计来看,近两年的数据很类似,都是一志愿上线率超低、调剂名额巨多。虽有风险,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有些专业确实是招不满(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畜牧等)。

大家可以从实际专业出发,查一下历年录取线、一志愿、调剂等情况,最好再联系下未来直系学长学姐打听相关消息,这是最实际靠谱。

大家还知道哪些有黑点的院校呢?可以都拎出来“见见光”~

阅海万家地下车库多处常年渗水 物业公司:地下水位偏高将统一维修: 3月3日,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D区的杨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0951-6024110反映称,小区地下车库多处渗水严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一直修修补补却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业主担心会危及楼体安全。连日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https://t.cn/A6tYRxU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转发赠书# 0~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好奇又胆怯,独立又依赖,想要又不敢要……如何让孩子变得自信、勇敢、独立?”智慧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欣赏
  • 甚至还反驳说,那你和我妈妈又喝那么多......为了她好,以所以我打算从这个月开始,少喝奶茶了,以身作则吧。 最近吃了好多板栗,上班的时候吃,在姐姐店里帮忙的
  • 上庸文化是庸地居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古庸地传说、古庸国历史、文化融合、迁徙文化、农耕文化、庸风古俗及现代十星文明等。在庸
  • “生活原本就沉闷 但跑起来会有风” ✨其实今天心情和状态都挺down的 或许是重压之下的一点点失衡 吹了蜡烛 认真总结了这一年的成长 一方面是变得更加独立 另一
  • 连日来,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江北村“网红”夫妻——彭小英(以下简称:小英)家中,村民们络绎不绝地运来一袋袋蚕豆。瑞安市马屿镇江北村村民林绍成看到蚕豆在小英
  • 店里来的一位做斑的美女告诉我:她之所以毫不犹豫的来做斑,是因为老公无心的一句话给她超大的触动.老公说:你看你,每天画的漂漂亮亮的出去.人家都以为你是美女.只有我
  • 蔓之研抗氧能量源液↓#蔓之研##蔓之研招商##孕妇护肤品##蔓之研skindna能量源液系列##v:csh931014#❥​‎ ͏ “”科普:人体消‮的耗‬能量
  • ”确实,你还没等挽回呢,就认为自己必然失败,那确实机会不太大,因为你这样的思维意味着你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了,我要告诉你,对自己的挽回没自信的人,你们挽回成功确实
  • 青春热烈,唯美又残酷,中年平淡又随意,不想把所有的回忆在老年再提起,再提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要说起唐朝的故事,那便一定要青鸾舞镜,红拂夜奔,再加上霍小玉索命李十
  • 来自甘肃缘主:看感情发展趋势((六爻神卦))天火同人:二人同心之象,合作共事之意风天小畜:积少成多之象,蓄养实力之意①世爻持官,临勾陈②妻财申金,暗动,巳火相合
  • “小小的光 夜里相聚 我也变成了漫天的星星✨为你照亮 未来孤寂 我是萤火虫多远都朝着你飞去”听泪目了 感动难以言表❤️谢谢大家长的组织猫猫熬夜制作的后期发动机姐
  • 喜欢上他真的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我的心一次又一次为他化成温柔又明媚的河流:那个眼睛亮亮地说着“好大的舞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舞台”的柯宇,那个爱打游戏爱熬夜的
  • 栅格元素的运用平衡了空间内的线条布局,打破了原有稍显坚硬的风格空间,增添了一丝温馨之意。栅格元素的运用平衡了空间内的线条布局,打破了原有稍显坚硬的风格空间,增添
  • 把产业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把新基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工程,把投产达效作为重要标尺,实施“五比五赛”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强化规划、审批、
  • 没有眼袋21.普通小孩,热爱生活中22.这条朋友圈屏蔽了凡人23.虚假自拍高端玩家上线24.查收你的今日女友/男友25.喜欢扣1不喜欢扣眼珠子26.时光会走远,
  •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有经验,所以有些人会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从别人的身上收获力量和勇气,而是这些力量最终要变成我
  • 亏本处理一批童装,都是条纹!小樱奈奈童装工厂直供货源,一手起批,专注于男女中大童中高端服饰设计生产,全码110-150码!
  •   黄金走势分析---  从日内黄金运行节奏来看,其与美元同步下跌,主要还是受俄乌局势影响,市场情绪出现异动,这样的状态不但不能给短线行情带来方向选择,反倒会加
  • [2022]各位宝爸宝妈们,大家有任何育儿、家庭教育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私信或评论留言,我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进行回复哦~[打call]#任嘉伦[超话]# rjl#任
  • #海南房产#一、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就静下来努力,就好好想想你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在你想做的那件事上。第一,在你没有多余资金的情况下,就不要随便来海南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