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超话]##跟我读三体#
《三体》第16章-三体、哥白尼、宇宙橄榄球、三日凌空 P131-P137

“用文火。”
当熟悉的声音再度响起,汪淼怒了。因为,这次要煮的人,不,烧的人是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且看原文解说。
(全书高燃时刻,内容较多,跟叔建议大家耐心看完)

话说汪淼听完叶文洁的往事讲述,内心又多了一份纠结,为了摆脱不良情绪,他第三次进入《三体》游戏,寻找真相,不,是线索。
果然药到病除。
进入游戏后的汪淼,这次有点兴奋,毕竟成竹在胸。他要捅破那层窗户纸了,然而似乎忘了伏羲、周文王和墨子、孔子的悲惨下场…

“哥白尼,你来晚了!”
哥白尼,这是汪淼的新游戏ID号,之所以取这个昵称,估计是和“日心说”有关。日心说正是哥白尼的最重要主张。在那个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地心说”才是天文学和教义正统,谁敢挑战权威神威,那他绝对是异类,下场就一个☝️字:
焚。
可见,汪淼做好了心理准备,此行不成功便成仁。

“会议已经开始很久了!”
包括上面的提醒⏰。这是格里高利教皇的声音。(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教皇)
很快,西方贤哲学者,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达芬奇,还有挂在火刑架上的布鲁诺(焦尸),逐一登场。
显然,在东方圣贤学者预测三体太阳运行规律彻底失败后,游戏设计者又将目光转向西方,特别是以汪淼,不,应该是以现代天文学创立者哥白尼为首的一干人,寻求解决之道。

长话短说。
汪淼直接指出游戏里太阳运行无规律的真相,那就是:
三体世界存在三颗太阳‼️
由于它们存在互相引力作用,所以做着无法预测轨迹的三体运动。好比如,这是一场宇宙橄榄球赛,运动员是三颗太阳,三体世界,或者说,三体星,就是那个球。
若三体星围绕其中一颗太阳运动,稳定运行,就是气候稳定的恒纪元。
若三体星被另外两颗太阳引力拉扯,游移不定,就是气候混乱的乱纪元。

简直完美☝️!!!

然而,伽利略立即反驳道:“你(亲眼)见过三颗太阳吗?”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三体世界真的存在三颗太阳,那为什么从来没人看见过这三颗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我的一点浅显理解,不知对不对)
汪淼(哥白尼)解释道,其实每个人都见过这三颗太阳,之所以没有同时看见三颗太阳出现在天空,这是因为大毁灭(等下再说)…

汪淼继续声明,说三体玩家在游戏里,不同时间看到的(可能)并不是同一颗太阳,只是三颗太阳中的一颗。
那另外两颗太阳跑哪去了?
汪淼解释道:“另外两颗太阳就是飞星。”
当另外两颗太阳运行到远距离时,从三体世界看上去,(他两二祸)就像星星。

“太阳是连续运行到远距离的,怎么可能一下子跳跃过去变成星星(飞星)?”伽利略立马反驳,质疑太阳的相对位置。
他意思是,如果太阳是在运行过程逐渐缩小体型,随着距离越来越远而变成飞星,那人们视野中必定有这个明显变化的过程。好比如,别人拿着一个洗脸盆放在你眼前,随着脸盆越拿越远,逐渐变成一个小点,这个(透视)过程对于你,是清晰可见的,而不是你眼前的脸盆突然或一下子就变成小点,毫无视觉。(我的一点浅显理解,不知对不对)

即使面对如此质疑,汪淼还是解释得有理有据。他先是反问伽利略关于太阳的构造,对方答得准确。随后汪淼将太阳突然变为飞星的原因,解释如下:
1.太阳的构成(包含深厚但稀薄的气态外层和致密灼热的内核)
2.奇特的光波偏振现象(高中物理知识)
3.由于以上因素,当三体世界人们看到的太阳超出一定距离时,其气态外层突变透明,人们肉眼视线中只剩下其发光内核,大小估计缩小了几倍(这是我猜的,原文并无此说),因此就变成了飞星。
4.正是基于第3点,使得人们没有意识到三颗太阳的存在,而是单单以为这个世界仅有一颗混乱无序运行的太阳。
5.同时也解释了漫漫长夜,太阳不再升起来的原因,尤其是三颗飞星暗夜凌空,导致极寒出现,背后原因正是因为此时三颗太阳都在远方。

“等等!”
达芬奇出场,提醒三体世界历史上同时见过两颗太阳。
对此,伽利略再次强调,如果汪淼(哥白尼)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要让大家亲眼目睹三颗太阳同时出现才行。就像之前汪淼见过三颗飞星同时出现一样(第4章长夜那一段)…

“三颗太阳(同时)出现过。”
汪淼镇定的说。
他强调,之所以人们没看到过三颗太阳同时出现,那是因为大毁灭:
三日凌空是三体世界最恐怖的灾难。在此之下,没有任何生命和文明得以生存下来,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历史记载。

“用文火。”
这是纣王的笑,不再歌唱。所以汪淼,是否将重蹈哥白尼学生布鲁诺的覆辙,甚至周文王的下场,可想而知。
就在紧要关头——

世界刚刚毁灭!!世界刚刚毁灭!!脱水!!脱水!!

三日凌空——三颗太阳同时出现了!!!

至此,《三体》游戏进入第二级。
(后续将另附文章深度解说)

人,因死而活过!

文/曾 一

"我是谁"?

最早由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出的这一哲学的终极之问,历来众说纷纭,看似简单之极的问题至今无一公认的标准答案。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太复杂了,人为被造之物,可人又在不停地造物、造福和造罪。如上帝所言:"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猜透呢"?
我在弗洛伊德的"三我"(本我、自我、超我)中没有找到"我是谁"中的那个"谁"。

我今求助于海德格尔的思,看能否循他与众不同的独一之思径找出仍在隐匿中的"我是谁",至少也应发现这个狡猾无比之徒的藏身所在。
海德格尔之思,首先是本源之思。

何谓本源?存在的本真状态。海氏之思功莫大焉在于,他重新找回了被人遗忘达数千年的古希腊人的"存在"。他溯本求源,思入在的深度和广度迄今无人能及。

存在是世界实体的诸在者之存在又是诸在者得以存在的根据。人是诸在者中的一员,但人的"我在"与他在并非平行的关系,人是上帝之下万物之上的存在者。人是诸在者中最特殊的在者,是万物之王,人不是亲临现场而人在即为现场,人于在时不断反躬自问,"三省吾身",从"我"的生存来领悟我自身,进而认清和把握存在。
"悟",这个汉字很有意思,折散来看,它由心、五、口三部分构成,悟是心思之悟,同时也要依靠悟者的五官提供感性的信息,而最终经由口之言说来表现所悟之物。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所以让它在场"。人对世界本源及自身的"悟"和展示,必须通过思来达成,而思又必须以词语即语言的形式"三思而行"。所以,海德格尔之思又是语诗之思。
海德格尔之思是语诗之思,此处要注意我故意造的"语诗"这个新词,是"语言之诗化"的简称,但其间含有语言自带诗性的意味。

后晚期的海氏之思,十分重视研究荷尔德林、里尔克等人的诗歌,其思破天荒地悟到并道说出:诗对人之存在的栖居及筑居不可或缺的意思。诗在海德格尔那里几乎等于他的思,诗所求的敞亮正是思所求的解蔽。"一切艺术本身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诗"。一切思想又何尝不与诗暗通款曲呢?亦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问题可由一个数学公式来完美解释。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问题也由一行诗找到解释的思径。

海德格尔后来特别喜欢以语言的诗化来运思,这不仅没有减少思之敏锐,反而强化了思的纯粹和深广。在海氏之语思中,"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言故人在,人在因人言。不让人言,无异于对人之否定。如前所云,人是万物及自身的悟者,而海德格尔的语诗之思又让我感悟到:人还是自在与存在的言者,而且由这个悟一一言一一行的过程,人之为存在者之在才得以确证。
海德格尔之思是"此在"之思,他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独一无二仅属于海氏名下之"我思"。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已为海德格尔改写成了我在因我思,我的意思是说:海氏之思是他有别于所有哲人的独特建树,也正是这一"我有他无"之思如人脸可供识别一般,使海氏之我成为"我在","我在"即是"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之在,是人作为必死者之精神生命的延续。推而广之,于海德挌尔适合的"我在因我思",同样普适于其他人,只是"我"不一定作为独特的思者而在,也可以作为"行者"改写为"我在因我行"。例如一个桥梁工程师,参与建造了一座长江大桥,作为造者的他,必有从被造物桥中体悟到"我在因我行",这恰似果树从结果中补全它丰满的存在感。因为人即"此在"之在者,所以对海氏的此在之思当作更多了解。
"此在"是此地此刻此人之在,犹如"到此一游"之在,游客将这四个字和自己的名字刻于树皮或者石碑,游客走后,尙存的字迹却显现出"此游"已无游人,此在已变不在。此在,即有限的在,必有一死的暂在。与此在者必死的不自由相对应,此在者又是一个自由的思者、行者和言者。并且,此在是以自身来作为根据的存在,也只有自由的存在者才有承担自身的责任。作为自由存在的"此在",它以非现成的此在宛如一张白纸来任意涂鸦,积极抑或消极地作为此在自身的构成。

换言之,柏拉图问"我是谁"时,在此我可以回应他说:我谁也不是,又谁都可能是。比如前去为小男孩庆生的老人,说这个小帅哥将来可能是总统也可能是超市的一名保安,还有可能是以艺术乞讨的街头画家,这并未错得离谱太多。但此在的自由,必以"此"为边界,这便是人有限的此生此世的寿命之谓大限。
正是从"此在"之思中,海德格尔将此在者的人道说为:向死而生。我不懂外语,更别说德语了,但我懂一点中文,我觉得把这一海氏经典人生观翻译为"向死而生"也好,"向死而在"也罢,都显得不尽完全,不一定合乎海德格尔德语原文之本意。

因为海德格尔之思,从不把人之"必有一死"视为外在于人自身之物,仿佛"死"在此在的外面和前面,所以才要去"向"一一朝向一一那个"死"。

我联想到,老子对人生百年的道说以"出生入死"名之,就比译者所用"向"字来得高明,也与此在亦即在此更为吻合。从老子之说,应知作为此在的人基因中含有死因,人一生下来被抛入世界便于生命的过程同时开始了死亡的过程,人知晓此在正是变化中的不在此,恰似一次性拧紧发条的手錶必有走停的时刻。人因死为生,追求在此在中活出一个"在此"的人的样子。因此,我认为,把原译"向死而生"改为"因死而生"似应更加与海德格尔此在之思原意相符。

我在去年鉴于疫情严峻写下一篇所谓"自祭文"发在微博上,结尾四行诗与此有关,转录如下:
锦瑟弦将断,
追忆无限多。
呜呼且哀哉!
因死而活过。
是的,人因死而生,因死而活过,即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响应存在本身之召唤,让存在于此在中现身到场,当存在以接纳包容的方式对此在开启,大地与天空涌向终有一死者为邻,使"我"之此在变为在此,而若无"我在",又何有"在此"?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无以计数的人作为肉身生命个体早已不在,在此变为不在,然而他们作为先祖的基因在子子孙孙无尽的繁衍中留存下来,他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息之居所留存下来,其筑居的技艺和活力也保存在其中;作为此在者,许多人"死而不亡",其不朽的精神生命(例如老子、海德格尔等等)在文存经典中依然如"我在""在此"与生者相伴,共同构成绵延不断的人类历史长河,构成这人类世界所思所言所行之生生不息。

2022.5.23.云溪伴石居
注:本文编选自曾一书稿《我在之思》

《野餐的幻想和现实》文 | 读者:苔女士

每次在社交软件上刷到野餐内容的时候,我都特别羡慕,那些图片总是那么美好又浪漫:鲜绿色的草坪上铺着白色的野餐垫,随意摆放着莓果、酒、奶酪、法棍,三五好友慵懒地享受阳光,开怀大笑……隔着屏幕,我仿佛都能感受到暖风、芳香和快乐。

我一直想去野餐,但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实现过。一是因为我之前的工作是996制,周末没有太多精力来折腾。二是因为我凑不齐一起野餐的人,我的朋友要么怕晒,要么怕虫,而且工作大多都很忙。三是来自于我内心的压力,我总是觉得一个完美的野餐需要大费心思地筹备,要准备很多东西,付出时间和金钱,导致我有多期待它,就有多害怕搞砸它。于是,野餐的这个念头就在每年春天强烈萌发,又年复一年地被我推迟,最终沦为了心愿单上的“总有一天要做的事”。

今年春天,我终于辞掉了996的工作,从北京来到了南方。在江南度过的第一个春天,我终于体会到了《桃花源记》里所写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种“高浓度”的春天景观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再加上在后疫情时代,我愈发意识到“想做什么现在就要去做”的重要性,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今年春天野餐一次,并邀请了几个新认识的朋友同我一起。

对于我的第一次野餐,我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个接近完美的幻想——我希望它舒适、休闲、愉快,同时又要浪漫、美丽,符合我这个“颜控”的要求。怀着满腔热情,我在网上参考海内外各种野餐灵感图,还研读了许多野餐攻略。

经过一番研究,我注意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很多人的野餐道具并不适合野餐这个场景的真正特点。比如,户外蚊虫多,食物敞开放着会容易进虫,但根据我看到的图片,很多人都是把食物放在碟子里的。诚然,精致的碟子确实比呆板的密封食品盒要有情调,但我实在不想自己精心准备的食物都献给了虫子,那样就太浪费了。

还有,在很多野餐图中,女生都是穿着美丽的小裙子的,在照片里,她们的姿势大多像电影《洛丽塔》里的少女一样趴着,或者就是优雅地躺着,用一本书或太阳帽放在脸上,既能遮阳,也能凹造型。但我想野餐时最常见的的姿势应该还是坐着吧,穿裙子会很不方便。

再比如,泡泡机也是很多网红图片中的高频道具。肥皂泡在半明半暗的春光里飘动,确实很浪漫,但是我实在不希望泡泡接触到食物或衣服上。

研究了各种常见野餐物品的利弊之后,我暗下决心,我的第一次野餐一定要是真正的享受,而不是为了拍出好看照片的表演。于是,我排除了所有虽然热门但经我评估后认定为华而不实的道具,比如:不带盖子的野餐篮、碟子、外文报纸、气球、泡泡机等。我带上了一些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特别实用的物品:黑色手提垃圾袋、密封玻璃食品盒、保温杯、含酒精的湿巾纸等等。为了追求干净卫生,我甚至不打算带任何现做的食物,想着就买点零食薯片,再准备一些单独包装的面包就行了。

第一波物品准备好了之后,我一个个翻阅、检查,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然而,面对着眼前这一大堆超市食品和日用品,我突然感觉这不像野餐,而像在行军路上停下来进食补给,有点过于实用了,缺乏了我想象中应有的浪漫。

我决定还是折衷一下,既要实用,也要浪漫。于是我又做了一盒午餐肉饭团,榨了新鲜的橙汁,还做了一束可以吃的“花束”——把水果插在竹签上,用烘焙纸包装起来,做成花束的模样,非常符合春天的意趣。

当一切都就绪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朋友们出发去了公园。我们背着装得满满当当的双肩包,顶着明晃晃的太阳,在公园里汗流浃背地走了十分钟,终于找到了一块漂亮的草坪,旁边都是开得正好的绣球花和樱花。

卸下身上的包袱,我们把厚厚的防潮垫取出来垫上,又铺上了有着流苏的白色野餐布,脱鞋坐了上去,还来不及感叹一声岁月静好,就看到几只巨大的蚂蚁爬上了野餐布,我们又跳了起来,赶紧把蚂蚁赶下去,又对着周围喷了一圈防虫喷雾。

午后的太阳着实强烈,我们几个一时竟有一种在烈日下军训的感觉。但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大家还是兴奋大过于疲惫,又把水果零食从包里一个个掏出来摆好。我拿起手机,对着野餐垫从各个角度拍了一些照片。后续发朋友圈的素材收集完成,我打算开始真正享受我的第一次野餐了。

然而,我并没有意料到的是,气氛比我想象的要冷。几个新朋友的性格都比较腼腆和被动,又没有什么特定的活动来热场,大家一时都不怎么说话,却也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手机来玩,只好左顾右盼,作出着意于欣赏自然美景的样子。我最怕冷场,赶快找一些话题来说,一会儿感叹这花开得真好,一会儿又说晚点就不会那么晒了,一会儿又热情招呼大家吃东西。大家也都接话附和几句,但是我们的对话就像是勉强的包办婚姻,没有自发延续的动力。于是一个诡异的场景出现了——几个年轻人坐在繁华盛开的春林中,却彼此相顾无言,空气中除了鸟叫声就只有吃东西的声音,显得格外安静。

我坐立难安,为了逃避尴尬,找借口说自己要去拍远处的竹子,起身独自往草坪旁边的竹林走去。一路上有好多野餐的人,我偷偷观察别人都在做什么,发现很多人都躺在野餐布上刷短视频、打游戏或是打盹儿。原来别人也并不是都在聊天,而是都在放松自己,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野餐不是什么力求完美的社交活动,平时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无需刻意追求谈笑风生,根据自身性格自然处之即可。

可能是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的野餐图片都太用心,我形成了一个“野餐就是要精心准备”的认知,但一路观察下来,发现很多人野餐的方式其实很简单朴素。比如有一个野餐布上只放着零星几包薯片和一瓶可乐,感觉对方像是花五分钟去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点吃的就来了。还有一户人家使用的野餐布和我家的桌布一模一样,让我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直接把家里的桌布拿来用了。还有人压根就不用野餐布,直接躺在最普通的那种防潮垫上,却也睡得很香。这些人野餐的方式非常省事,看起来毫不费劲,简直把野餐变成了像出门买菜一样的小事。

但也有一些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非常有仪式感的野餐。我看到有三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几乎带上了所有我认为不实用的野餐器具,一个女孩拿着一束郁金香在摆造型,一个在吹肥皂泡,另一个在拍照,三个人时不时爆发出一阵大笑,那种活泼的少女气息随着春日的暖风来到我耳边,让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轻快起来。还有五六个年轻人围成一圈在玩桌游,自带的小音响里放着清新的民谣,一只小狗在他们身旁跑来跑去,好不快活。

经过一群群野餐的人,看到他们不同的状态之后,我明白了:野餐是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的一个出口,每个人野餐的方式不同,但都殊途同归,在大自然的治愈下找到心灵的平静。有的人选择把野餐当成平淡生活中的一个小高潮,用心准备,尽情享受,即使准备过程很辛苦,但这种仪式感带来的满足也是值得的,或许那个春天的午后所带来的浪漫足以让自己抵御生活的许多琐屑。

也有人选择把野餐作为自己的“能量充电桩”,不想花费精力去准备,只想简单舒服地躺在草坪上,把工作的烦心事抛开,不去想家长里短和人情世故,全然地放空自己,对着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发呆,或是在阳光下睡一个暖洋洋的好觉,偷得浮生半日闲。

绕了一圈后,我也回到我的野餐布上躺下了。闭上眼睛,感受春风拂过自己脸颊的温度,我知道,这个春天只是我的野餐生涯的开始。

(本刊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短暂一场爱》我想离开这城市到另一个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疗伤今生只能和你短暂爱一场却不能和你走到白发苍苍如果离开我你有更幸福的生活也许我的心会比较好过我也知道我
  • 这本《30岁的反击》讲了一个“扎心”的故事:智慧30岁,没有男朋友、租房住、没结婚、没孩子,一切似乎已成定局,但是一个意外让她意识到,要想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必须
  • 今天心情很down,本来以为给我妈打电话聊聊天会好一点,结果打完以后心情更down了[微笑]这告诉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宁可出去多走走,找大自然疗愈,也不要作死找
  • 該劇故事背景正值香港回歸的1997年,區耀祖(郭晉安 飾)和鄧麗娟(陳煒 飾)本是一對夫妻經營菜館粵德居,但由於感情生變,離婚後的麗娟帶大兒子區家謙(吳偉豪 飾
  • 特别是带正印的女性,对世界的黑暗面可能了解得相对会少一些,觉得对方也与自己一样是善良之辈,所以在感情上容易遇到骗子也就不奇怪了。桃花本来就是表示异性缘分旺,或者
  • 2014年,她怀孕了,大家都很意外,主持了3次春晚的她正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她却要在28岁去生孩子。”在孙子出生后,任鲁豫80多岁的母亲很欣慰,发来了视频,“
  • #俞更寅[超话]# #俞更寅新歌一线之隔# #แผนการเติบโตของดวงดาว#【สถานีสตูดิโอสู้ๆ】 #แรงบันดาลใจพ
  • 到83岁时还写下了“桑苎家风君勿实,他年犹得作茶神”诗人希望陆羽的茶道代代相传,自己下辈子还当茶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英雄的悲歌,茶人的爱国情怀
  • 随后,王笑同志具体介绍了神木青年志愿者协会筹备的相关工作,就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条例、组织结构、服务方向及后续工作等内容做了详细阐述。接下来,大爱志愿者协会、陕北
  • 如已来返,要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用人单位或宾馆酒店报告,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配合落实有关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非必要不出市、不出省,
  • 向梓硕也好可爱,好爱和老师贴贴,脸贴脸,和紧紧的拥抱,每天都会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这两天早上,硕硕都会带一枝摘的花花儿送给我,好可爱[泪][泪],好喜欢和小朋
  • #张云雷[超话]#"好久"之前直播说的狗狗长什么样子一直都是靠想象,我就好奇难道就没有一张照片吗?#德云女孩##周九良[超话]# 也不知
  • 【MXM|Twi】180415 [MXM/김동현] 오늘 저희가 MXM으로 우리 팬분들과 함께 한지 222일이라고 합니다.. 항상 넘치는 사랑에 너
  • #黄冠亨[超话]##迪士尼王子黄冠亨# 既然这位姐妹也一直有在关注黄冠亨ch里粉丝的动态,那麻烦看到了请回答一下,不要再和澳粉隔空喊话了。澳粉去xhs想给你留
  • 5.癸未:癸未今年容易叛逆不羁,会想挑战新的领域,新的任务或者新的环境,比较躁动吧,摩拳擦掌的,想要试试更高的平台、职位等,就是想突破、折腾一下,不安于现状,不
  • 在初上“天天向上”时就注意到这个羞涩、话不多的男孩,虽然在角落里却依旧很闪亮✨✨直到去年的“陈情令”终于让这个值得被更多人去喜欢的男孩火于那个夏天他叫王一博,一
  • 这种表现形式也能算电影吗,关键是我还真看过,把综艺搬进影院圈钱真的天才创想,属实开天辟地的壮举,结果果然是赚疯了都,关键票房还不低,作为一档综艺节目中的某一期,
  •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
  • #小小气象安全官#征集活动火热开展中,快来报名吧。@福建气象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小小气象安全官#征集活动火热开展中,快来报名吧。
  • 而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女兒從小成名會對她們的成長有負面影響,不斷希望能先把她們培養成一個謙遜踏實的人,再進入賽場。她們原本連網球教練都請不起,五個孩子擠在一個房間